“十一艘……,懂了,阿精阿大人盡可放心。”
唿喚紅票、收藏
48 談判
10月21日
“英夷商務督辦義律,委托葡萄牙澳門大班傳來口訊,希望能再次談判,諸位大人怎麽看?有什麽章法?”
“談判,談什麽?洋鬼子又耍什麽花樣?少穆兄,您看呢?”
林則徐皺皺眉頭:“不瞞各位,我自禁煙以來,和英夷打的交道也不少,可他們的章法,我還沒弄明白。須得找上熟知夷情的人,來問上一問。”
“少穆兄,你那個參事李穎修就不錯,據說還在英格蘭住過。”琦善轉頭對他的下人說:“你,去吧李參事請來。”
李穎修來了,琦善照例賜了他一個小板凳,然後有個師爺,將一律要求談判的事重述了一遍。
“大人,義律此次談判,純粹虛與委蛇,他根本沒有簽訂條約的協議,最多可以達成一個口頭的短期協議。”
“李參事,我來問你,我聽說英夷的大頭目懿律重病迴了天竺,呃,印度,海軍提督伯麥兵敗被責,陸軍頭目郭富也由於浙東的戰事抬不起頭來,現在難道不是這義律當家麽?”
“大人,小民鬥膽問一句,您現在貴為欽差大臣,有權定戰和嗎?”
琦善身為欽差大臣,身為皇帝的眼和手,代天巡守,可以按皇帝的旨意操辦事務,但按照清朝的體例,他沒有簽訂條約的權力。琦善到廣東來,隻有兩件事:懲辦林則徐和恢複通商,目的隻有一個:安撫夷狄。
即使為了“安撫夷狄”這個總目的,琦善可以稍稍從權,賠償鴉片損失並默認鴉片貿易。但琦善絕對沒有簽訂條約的權力,自然也就沒有權力定戰和。
果然,琦善說:“本部堂沒有。”
“那義律在英吉利,不過一個道台,比您的地位低多了,您都無權訂約,他怎麽能訂約呢。”
“那義律是個道台?”廣東巡撫怡良倒想到一件事,“一個小小的道台,卻總和我們這些督撫部堂分庭抗禮,不妥不妥。”
“可是廣東道台一級的人物,誰人通曉夷務?”
眾人都看著李穎修,又對望了一下,還是怡良開口說:“李參事,你還是白身,本院就許你個道台,專辦夷務。”
“院台,這不妥吧。”
“有什麽不妥的,隻要布政使就可以許候補道,目下協辦大學士領直隸總督,廣州將軍,兩廣總督,加上本院,定個道台算什麽。再說,隻是加銜,讓你有個名義,不設機構。”
林則徐插話說:“你和楚劍功,此次都有軍功於朝廷,恩賞是少不了的,隻是京粵之間,往返傳訊頗費時日。加你個候補道,隻為和英夷敵體。等朝廷恩賞下來,給你個布政使也說不定。好生為效力,朝廷必不吝賞格。”
“李穎修謝過諸位大人提拔。”沒辦法,站起來,跪下,謝恩吧。
“起來說話,我們剛才說到哪了?”
“說到義律無權簽署合約,無權定戰和。”
“那他為什麽要和我們談呢?”
“無他,自廣東被英夷封鎖以來,已經滯留了大量的貨物,這些貨物,有十三行的,有英夷商人的,還有美國,荷蘭,西班牙商人的。不管哪一國的商人,都是怨聲載道。別的可以不管,義律作為商務督辦,非得給他本國的商人一個交代不可。”
“那義律此次談判,是為了恢複通商囉。”
“是!”
“部堂,依我看,就不要搭理他,一口迴絕了吧。李道台,你說呢?”
李穎修沒有正麵迴答,而是開始說另外一件事:“這次虎門之戰,鎮遠、靖遠、威遠、致遠、同安、永安六炮台全毀,橫安、鞏固、定遠三炮台上的大炮也損耗過半,自去年秋操以後開始儲備的開花彈、鏈彈也消耗了一大半。英夷定然複來。如果要重建炮台,最好采用西洋大炮,比如32磅重炮和十八磅長管炮,配給這兩種炮開花彈和鏈彈,我們還不能夠造,要買。”
“這次用自造的大炮,不也打贏了嗎?”
李穎修不想在大炮費效比上廢話,隻是說:“就算用老式大炮,也最好能用進口的炮管,能打得久一點,彈藥雖然我們可以自產,但生產速度趕不及下一場大戰。”
“還有錢的問題,我聽十三行的消息,廣州目前積壓了超過一千萬斤茶葉,僅就茶葉能收上來的稅,也有五十萬兩了。”
林則徐問:“你說的西洋大炮,找到賣家沒有。”
“找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有艘戰艦損壞,上麵有炮54門,可以想想辦法,另外上次賣給我們騎兵炮的西班牙人,可以弄到18磅長管加農炮。”
“那就這麽著,我們允許通商,借這個機會買些武備。”琦善說道:“談判的事,就交給洋務通商善後局去辦。”
“洋務通商善後局?”怡良明白過來,“恭喜了,李道台,李善後使。”
在廣州的幾位一品大員商議的時候,他們的對手義律正在讀印度總督奧克蘭寫給自己的信:
……您有必要促成貿易的重新開放,我們有兩萬噸船舶被我們自己的艦隊封鎖在廣州外海,這些船舶本來應該在六月以前,將三千萬磅茶葉運到倫敦,財政部將因此得到三百萬金鎊的關稅。
……我授權給您,在索要鴉片賠款和商業損失的問題上可以作出讓步,這些我們一定會得到,但不必急於現在得到。不列顛不會為不道德的商人而喪失理智。
……同時,如果能在廣州保持一個較為和平的態勢,則有利於我們將英印兵團有限的兵力,投放到阿富汗……阿富汗對不列顛的利益重大,您很清楚這一點。
……當然,我們所追求的和平並不會違背我們對清國開戰的既定國策。但在我們重新凝聚力量的時候,不妨爭取一些和平的紅利。您要知道,這次對中國的遠征失敗,將在加爾各答和倫敦引起激烈的檢討,這會讓下次的遠征會晚一些到來。您所期待對清遠征將需要一個專門的兵團,而不是從英印兵團中抽出幾個小分隊。這也需要漫長的準備。
ps:關於積壓茶葉和關稅的內容見《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一卷309頁
兩更,唿喚紅票、收藏
49 朝廷的漿糊
10月24日
“鄧製台,這一趟,我真是不願意來。”
“顏大人不必如此,都是為了社稷。”即將卸任的閩浙總督鄧梃楨說道。
他口中的顏大人,就是前來接掌閩浙的顏伯燾。
英軍侵擾沿海,喪師失地,一定有宵小奸臣作亂,有負王命。英軍8月份北上白河口的時候,道光帝就認為林則徐“行事孟浪,激反外夷,深失朕望。”派琦善前往廣東,查辦林則徐,一方麵是為了安撫英夷,另一方麵也是對林則徐辦事不力的懲戒。
而在廣東和林則徐共同禁煙的鄧梃楨,也是處在風口浪尖上。
廣東禁煙以後,有煙販改道福建,繼續走私。當初道光將鄧梃楨從兩廣總督調為閩浙總督,本來也是看中他在廣州禁煙的成績。道光在這時,對鄧梃楨還是肯定的。
然而英軍北犯,奪取定海之後,浙江巡撫烏爾恭額為了推卸罪責,指英軍在到達定海前三日已攻擊廈門,鄧梃楨將閩浙水陸師主力集於泉州,又沒有及時向浙江通報。道光帝便對鄧梃楨大為惱火,責令鄧梃楨專管福建防務,而讓兩江總督伊裏布督師浙江,這就是為什麽楚劍功在浙東作戰時主帥是伊裏布的原因。
拋開浙東戰局不論,道光早在1840年8月就已經決定,撤換鄧梃楨,而派遣一位新的閩浙總督,這個人,就是顏伯燾。
顏伯燾此前一直在西北西南任職,在平定張格爾之役中辦理軍需事務,在雲南平亂時為巡撫,亦在軍備上出力。道光帝甚為賞識。
禁煙事起,顏伯燾上書道光帝,一方麵支持禁煙的主張,另一方麵提出了“開邊釁”的可能,請求小心戒備,定海丟失,顏伯燾又是第一批上書指著閩浙地方守土無方的封疆大吏。
當顏伯燾一接到續任閩浙總督的旨意,便交卸了在雲南的職務,奔赴福建,他在途中,先後見到了江蘇巡撫裕謙和浙江布政使劉韻珂,三人一致“東南三省固結同心,內治世道人心,整飭漢奸,外禦諸夷。”
鄧梃楨呢,算是英軍第一次北上抵抗比較得力的官員,但顏伯燾為了得到閩浙總督的位置一展抱負,也顧不得那麽多了,這才對鄧梃楨說,他真不願意來。
鄧梃楨倒沒有和他計較,隻是問:“對英夷,朝廷是怎麽個章程?”
“鄧製台,我也不知道啊。”
道光對不列顛人的態度,一直首鼠兩端,最開始要查禁鴉片,便鼓勵林則徐放手施為,等英軍北上奪了定海鎮海,威脅白河口,又責怪林則徐激反邊釁,而在浙東大捷過後,便開始清算有主“撫”論調的官員。
兩江總督伊裏布已經被人參了,琦善已經上表自責,朝廷轉送的報抄雖然還沒到,但鄧梃楨在福建已經聽到了風聲。
“聖天子遊移不定,讓我們做臣子的沒有章法可循。”
“鄧製台切莫憂心,我此次前來,已向戶部請餉五十萬兩,休整防務,皇上的剿夷之意已決。隻是要委屈鄧製台幾個月,等事情底定,製台還能大用。製台之能,簡在帝心啊。”
“此次外放伊犁,我也不想再能起複,隻求史家,能對我有個公允的評價,我禁煙,防夷,已盡全力。”
顏伯燾對自己的前任安撫了一番,第二天,便洋洋灑灑,寫下了《閩海備夷務折》。在這份奏折裏,他大膽批評了前任總督鄧梃楨,備戰不力,所修炮墩,俱為沙土累就,經海浪衝刷,已敗壞不堪。然後,在上次請餉50萬兩的基礎上,再次請餉100萬兩。
在奏折中,他還向皇帝轉述了鄧梃楨的怨望,說皇帝心誌不堅,讓臣下無所適從。現在,如果皇帝下撥了這150萬兩,那就等於向天下人表明的抗敵的決心。
他這封信到朝廷的時候,江蘇巡撫裕謙彈劾兩江總督伊裏布的折子也到了,廣東的欽差大臣琦善報捷的折子也是差不多時候到。同時琦善還為林則徐求情,說道英夷已退,不用再懲辦林則徐來安撫英夷了。
“皇上把這幾份折子,一股腦兒給批了下來,等著咱們迴話呢。曹中堂,您怎麽說。”軍機大臣穆彰阿說道
曹大人是修黃老之術的,說起話來不急不忙:“切莫慌張,凡是要鎮之以靜。”
“蘇、浙、閩的三位督撫都上了表,外備逆夷,內懲奸邪。哼哼,群情滔滔啊。”說話的是隆文。
“奸邪,誰是奸邪,是激反外夷的林則徐、鄧梃楨呢?還是畏敵如虎,梭巡不戰的伊裏布、琦善呢?”
“皇上怎麽看?皇上認為誰是奸邪?”
“皇上讓琦善查辦林則徐,又將鄧梃楨發配伊犁,你以為皇上怎麽看?”
“要是這麽簡單,皇上會把這些折子發到軍機處商議嗎?”
穆彰阿不住冷笑:“可巧的是,主張安撫的伊裏布得了浙東大捷,琦善在廣東取了虎門大捷。林則徐、鄧梃楨大言惶惶。”
“敢問三位,”一直沒有說話的軍機大臣王鼎插嘴,“到底這英夷有多厲害?我隻聽說堅船利炮,火器犀利。可看浙東大捷和虎門大捷,殲滅英夷陸師3000人,擊沉英夷炮船十一艘,似乎也厲害不到哪去啊?”
“合臣老哥,戰報這些,你難道不清楚嗎?一個首級,他敢報五個。我看,殲敵千五,擊沉艦船七八艘,便是了。”
“就算如此,打贏了總是事實。”
“要我說啊,指不定伊裏布、琦善到了那邊一看,英夷不過如此,便放手打了。”
軍機大臣們誰也沒見過英夷,誰也不知道英吉利在什麽地方,一切的一切,隻好靠猜。
“該給皇上什麽迴話?”
“好辦,”曹大人說,“盡在八個字,老成持重,剛毅果決。”
這個……軍機大臣們迴味著似乎有點自相矛盾的這八個字,從心底眨巴出一個“好”來。
在朝廷裏主“撫”是老成持重,情況不明,不可言戰,到了前方,見識了英夷的真麵目,便剛毅果決的主“剿”了。
這麽說,誰也不得罪,等伊裏布和琦善去擺弄吧,裕謙、劉韻珂、顏伯燾要折騰,且由著他們折騰去。如果將來,要有什麽事情兜不住了,自然是不夠老成持重,不夠剛毅果決了。
“那林則徐和鄧梃楨如何處置?還要責罰嗎?”
責罰,當然要責罰。四位軍機大臣在這裏議論得沸反盈天,其實,各個心裏都和明鏡似地:
道光皇帝老了,不願意多生事端,禁煙是好事,但禁煙弄得英夷騷擾白河口,沿海各省雞犬不寧,那就不劃算了。懲戒林則徐、鄧梃楨,是給下麵主戰的小子們一點風頭,讓他們別鬧騰了。
“定海、鎮海、寧波、餘姚、奉化,三日之間連失數城,鄧梃楨身為閩浙總督,喪師失土難辭其咎,貶伊犁戍邊。林則徐備戰不利,所築炮台盡為英夷所毀,奪其兩廣總督職,改任黃河河工督辦,戴罪立功。”
兩更,唿喚紅票、收藏
唿喚紅票、收藏
48 談判
10月21日
“英夷商務督辦義律,委托葡萄牙澳門大班傳來口訊,希望能再次談判,諸位大人怎麽看?有什麽章法?”
“談判,談什麽?洋鬼子又耍什麽花樣?少穆兄,您看呢?”
林則徐皺皺眉頭:“不瞞各位,我自禁煙以來,和英夷打的交道也不少,可他們的章法,我還沒弄明白。須得找上熟知夷情的人,來問上一問。”
“少穆兄,你那個參事李穎修就不錯,據說還在英格蘭住過。”琦善轉頭對他的下人說:“你,去吧李參事請來。”
李穎修來了,琦善照例賜了他一個小板凳,然後有個師爺,將一律要求談判的事重述了一遍。
“大人,義律此次談判,純粹虛與委蛇,他根本沒有簽訂條約的協議,最多可以達成一個口頭的短期協議。”
“李參事,我來問你,我聽說英夷的大頭目懿律重病迴了天竺,呃,印度,海軍提督伯麥兵敗被責,陸軍頭目郭富也由於浙東的戰事抬不起頭來,現在難道不是這義律當家麽?”
“大人,小民鬥膽問一句,您現在貴為欽差大臣,有權定戰和嗎?”
琦善身為欽差大臣,身為皇帝的眼和手,代天巡守,可以按皇帝的旨意操辦事務,但按照清朝的體例,他沒有簽訂條約的權力。琦善到廣東來,隻有兩件事:懲辦林則徐和恢複通商,目的隻有一個:安撫夷狄。
即使為了“安撫夷狄”這個總目的,琦善可以稍稍從權,賠償鴉片損失並默認鴉片貿易。但琦善絕對沒有簽訂條約的權力,自然也就沒有權力定戰和。
果然,琦善說:“本部堂沒有。”
“那義律在英吉利,不過一個道台,比您的地位低多了,您都無權訂約,他怎麽能訂約呢。”
“那義律是個道台?”廣東巡撫怡良倒想到一件事,“一個小小的道台,卻總和我們這些督撫部堂分庭抗禮,不妥不妥。”
“可是廣東道台一級的人物,誰人通曉夷務?”
眾人都看著李穎修,又對望了一下,還是怡良開口說:“李參事,你還是白身,本院就許你個道台,專辦夷務。”
“院台,這不妥吧。”
“有什麽不妥的,隻要布政使就可以許候補道,目下協辦大學士領直隸總督,廣州將軍,兩廣總督,加上本院,定個道台算什麽。再說,隻是加銜,讓你有個名義,不設機構。”
林則徐插話說:“你和楚劍功,此次都有軍功於朝廷,恩賞是少不了的,隻是京粵之間,往返傳訊頗費時日。加你個候補道,隻為和英夷敵體。等朝廷恩賞下來,給你個布政使也說不定。好生為效力,朝廷必不吝賞格。”
“李穎修謝過諸位大人提拔。”沒辦法,站起來,跪下,謝恩吧。
“起來說話,我們剛才說到哪了?”
“說到義律無權簽署合約,無權定戰和。”
“那他為什麽要和我們談呢?”
“無他,自廣東被英夷封鎖以來,已經滯留了大量的貨物,這些貨物,有十三行的,有英夷商人的,還有美國,荷蘭,西班牙商人的。不管哪一國的商人,都是怨聲載道。別的可以不管,義律作為商務督辦,非得給他本國的商人一個交代不可。”
“那義律此次談判,是為了恢複通商囉。”
“是!”
“部堂,依我看,就不要搭理他,一口迴絕了吧。李道台,你說呢?”
李穎修沒有正麵迴答,而是開始說另外一件事:“這次虎門之戰,鎮遠、靖遠、威遠、致遠、同安、永安六炮台全毀,橫安、鞏固、定遠三炮台上的大炮也損耗過半,自去年秋操以後開始儲備的開花彈、鏈彈也消耗了一大半。英夷定然複來。如果要重建炮台,最好采用西洋大炮,比如32磅重炮和十八磅長管炮,配給這兩種炮開花彈和鏈彈,我們還不能夠造,要買。”
“這次用自造的大炮,不也打贏了嗎?”
李穎修不想在大炮費效比上廢話,隻是說:“就算用老式大炮,也最好能用進口的炮管,能打得久一點,彈藥雖然我們可以自產,但生產速度趕不及下一場大戰。”
“還有錢的問題,我聽十三行的消息,廣州目前積壓了超過一千萬斤茶葉,僅就茶葉能收上來的稅,也有五十萬兩了。”
林則徐問:“你說的西洋大炮,找到賣家沒有。”
“找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有艘戰艦損壞,上麵有炮54門,可以想想辦法,另外上次賣給我們騎兵炮的西班牙人,可以弄到18磅長管加農炮。”
“那就這麽著,我們允許通商,借這個機會買些武備。”琦善說道:“談判的事,就交給洋務通商善後局去辦。”
“洋務通商善後局?”怡良明白過來,“恭喜了,李道台,李善後使。”
在廣州的幾位一品大員商議的時候,他們的對手義律正在讀印度總督奧克蘭寫給自己的信:
……您有必要促成貿易的重新開放,我們有兩萬噸船舶被我們自己的艦隊封鎖在廣州外海,這些船舶本來應該在六月以前,將三千萬磅茶葉運到倫敦,財政部將因此得到三百萬金鎊的關稅。
……我授權給您,在索要鴉片賠款和商業損失的問題上可以作出讓步,這些我們一定會得到,但不必急於現在得到。不列顛不會為不道德的商人而喪失理智。
……同時,如果能在廣州保持一個較為和平的態勢,則有利於我們將英印兵團有限的兵力,投放到阿富汗……阿富汗對不列顛的利益重大,您很清楚這一點。
……當然,我們所追求的和平並不會違背我們對清國開戰的既定國策。但在我們重新凝聚力量的時候,不妨爭取一些和平的紅利。您要知道,這次對中國的遠征失敗,將在加爾各答和倫敦引起激烈的檢討,這會讓下次的遠征會晚一些到來。您所期待對清遠征將需要一個專門的兵團,而不是從英印兵團中抽出幾個小分隊。這也需要漫長的準備。
ps:關於積壓茶葉和關稅的內容見《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一卷309頁
兩更,唿喚紅票、收藏
49 朝廷的漿糊
10月24日
“鄧製台,這一趟,我真是不願意來。”
“顏大人不必如此,都是為了社稷。”即將卸任的閩浙總督鄧梃楨說道。
他口中的顏大人,就是前來接掌閩浙的顏伯燾。
英軍侵擾沿海,喪師失地,一定有宵小奸臣作亂,有負王命。英軍8月份北上白河口的時候,道光帝就認為林則徐“行事孟浪,激反外夷,深失朕望。”派琦善前往廣東,查辦林則徐,一方麵是為了安撫英夷,另一方麵也是對林則徐辦事不力的懲戒。
而在廣東和林則徐共同禁煙的鄧梃楨,也是處在風口浪尖上。
廣東禁煙以後,有煙販改道福建,繼續走私。當初道光將鄧梃楨從兩廣總督調為閩浙總督,本來也是看中他在廣州禁煙的成績。道光在這時,對鄧梃楨還是肯定的。
然而英軍北犯,奪取定海之後,浙江巡撫烏爾恭額為了推卸罪責,指英軍在到達定海前三日已攻擊廈門,鄧梃楨將閩浙水陸師主力集於泉州,又沒有及時向浙江通報。道光帝便對鄧梃楨大為惱火,責令鄧梃楨專管福建防務,而讓兩江總督伊裏布督師浙江,這就是為什麽楚劍功在浙東作戰時主帥是伊裏布的原因。
拋開浙東戰局不論,道光早在1840年8月就已經決定,撤換鄧梃楨,而派遣一位新的閩浙總督,這個人,就是顏伯燾。
顏伯燾此前一直在西北西南任職,在平定張格爾之役中辦理軍需事務,在雲南平亂時為巡撫,亦在軍備上出力。道光帝甚為賞識。
禁煙事起,顏伯燾上書道光帝,一方麵支持禁煙的主張,另一方麵提出了“開邊釁”的可能,請求小心戒備,定海丟失,顏伯燾又是第一批上書指著閩浙地方守土無方的封疆大吏。
當顏伯燾一接到續任閩浙總督的旨意,便交卸了在雲南的職務,奔赴福建,他在途中,先後見到了江蘇巡撫裕謙和浙江布政使劉韻珂,三人一致“東南三省固結同心,內治世道人心,整飭漢奸,外禦諸夷。”
鄧梃楨呢,算是英軍第一次北上抵抗比較得力的官員,但顏伯燾為了得到閩浙總督的位置一展抱負,也顧不得那麽多了,這才對鄧梃楨說,他真不願意來。
鄧梃楨倒沒有和他計較,隻是問:“對英夷,朝廷是怎麽個章程?”
“鄧製台,我也不知道啊。”
道光對不列顛人的態度,一直首鼠兩端,最開始要查禁鴉片,便鼓勵林則徐放手施為,等英軍北上奪了定海鎮海,威脅白河口,又責怪林則徐激反邊釁,而在浙東大捷過後,便開始清算有主“撫”論調的官員。
兩江總督伊裏布已經被人參了,琦善已經上表自責,朝廷轉送的報抄雖然還沒到,但鄧梃楨在福建已經聽到了風聲。
“聖天子遊移不定,讓我們做臣子的沒有章法可循。”
“鄧製台切莫憂心,我此次前來,已向戶部請餉五十萬兩,休整防務,皇上的剿夷之意已決。隻是要委屈鄧製台幾個月,等事情底定,製台還能大用。製台之能,簡在帝心啊。”
“此次外放伊犁,我也不想再能起複,隻求史家,能對我有個公允的評價,我禁煙,防夷,已盡全力。”
顏伯燾對自己的前任安撫了一番,第二天,便洋洋灑灑,寫下了《閩海備夷務折》。在這份奏折裏,他大膽批評了前任總督鄧梃楨,備戰不力,所修炮墩,俱為沙土累就,經海浪衝刷,已敗壞不堪。然後,在上次請餉50萬兩的基礎上,再次請餉100萬兩。
在奏折中,他還向皇帝轉述了鄧梃楨的怨望,說皇帝心誌不堅,讓臣下無所適從。現在,如果皇帝下撥了這150萬兩,那就等於向天下人表明的抗敵的決心。
他這封信到朝廷的時候,江蘇巡撫裕謙彈劾兩江總督伊裏布的折子也到了,廣東的欽差大臣琦善報捷的折子也是差不多時候到。同時琦善還為林則徐求情,說道英夷已退,不用再懲辦林則徐來安撫英夷了。
“皇上把這幾份折子,一股腦兒給批了下來,等著咱們迴話呢。曹中堂,您怎麽說。”軍機大臣穆彰阿說道
曹大人是修黃老之術的,說起話來不急不忙:“切莫慌張,凡是要鎮之以靜。”
“蘇、浙、閩的三位督撫都上了表,外備逆夷,內懲奸邪。哼哼,群情滔滔啊。”說話的是隆文。
“奸邪,誰是奸邪,是激反外夷的林則徐、鄧梃楨呢?還是畏敵如虎,梭巡不戰的伊裏布、琦善呢?”
“皇上怎麽看?皇上認為誰是奸邪?”
“皇上讓琦善查辦林則徐,又將鄧梃楨發配伊犁,你以為皇上怎麽看?”
“要是這麽簡單,皇上會把這些折子發到軍機處商議嗎?”
穆彰阿不住冷笑:“可巧的是,主張安撫的伊裏布得了浙東大捷,琦善在廣東取了虎門大捷。林則徐、鄧梃楨大言惶惶。”
“敢問三位,”一直沒有說話的軍機大臣王鼎插嘴,“到底這英夷有多厲害?我隻聽說堅船利炮,火器犀利。可看浙東大捷和虎門大捷,殲滅英夷陸師3000人,擊沉英夷炮船十一艘,似乎也厲害不到哪去啊?”
“合臣老哥,戰報這些,你難道不清楚嗎?一個首級,他敢報五個。我看,殲敵千五,擊沉艦船七八艘,便是了。”
“就算如此,打贏了總是事實。”
“要我說啊,指不定伊裏布、琦善到了那邊一看,英夷不過如此,便放手打了。”
軍機大臣們誰也沒見過英夷,誰也不知道英吉利在什麽地方,一切的一切,隻好靠猜。
“該給皇上什麽迴話?”
“好辦,”曹大人說,“盡在八個字,老成持重,剛毅果決。”
這個……軍機大臣們迴味著似乎有點自相矛盾的這八個字,從心底眨巴出一個“好”來。
在朝廷裏主“撫”是老成持重,情況不明,不可言戰,到了前方,見識了英夷的真麵目,便剛毅果決的主“剿”了。
這麽說,誰也不得罪,等伊裏布和琦善去擺弄吧,裕謙、劉韻珂、顏伯燾要折騰,且由著他們折騰去。如果將來,要有什麽事情兜不住了,自然是不夠老成持重,不夠剛毅果決了。
“那林則徐和鄧梃楨如何處置?還要責罰嗎?”
責罰,當然要責罰。四位軍機大臣在這裏議論得沸反盈天,其實,各個心裏都和明鏡似地:
道光皇帝老了,不願意多生事端,禁煙是好事,但禁煙弄得英夷騷擾白河口,沿海各省雞犬不寧,那就不劃算了。懲戒林則徐、鄧梃楨,是給下麵主戰的小子們一點風頭,讓他們別鬧騰了。
“定海、鎮海、寧波、餘姚、奉化,三日之間連失數城,鄧梃楨身為閩浙總督,喪師失土難辭其咎,貶伊犁戍邊。林則徐備戰不利,所築炮台盡為英夷所毀,奪其兩廣總督職,改任黃河河工督辦,戴罪立功。”
兩更,唿喚紅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