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巡撫烏爾恭額說道:“大人,剿撫並用,恩威並施。既然已經讓洋人知道了厲害,不如市之以恩。”已經打了這麽多勝戰,再加上收迴定海,那他這個“戴罪立功”就圓滿了。


    “楚主事,你看呢?”


    “大人,換吧,英軍炮艦犀利,我們強攻的話,過不去的。”


    兩下商定,英軍在九月二十三日撤離了定海,轉頭南下。


    九月二十五日,伊裏布在定海府衙之內設宴,招待有功的諸人。飯後閑談,伊裏布、烏爾恭額、餘步雲三人向眾人展示了給道光皇帝的奏折。


    伊裏布的奏折這樣寫道:


    “臣伊裏布、烏爾恭額……以下文武大小官員二十六人,跪請聖安。自英夷六月(農曆)犯浙以來,陷定海,鎮海,寧波諸城……”


    伊裏布的這段奏折,第一段是講英軍來勢洶洶,氣焰滔天不可一世,連克大小州縣。第二段就開始表功了。


    功在第一的是浙江巡撫烏爾恭額,八千英夷(伊裏布就是這麽說的,《清史稿》也是這麽記錄的)壓境,烏爾恭額撫台大人臨危不亂訓導有方,民心安定,軍備無缺。


    功在第二的是福建陸路提督餘步雲。此人熟知兵法,善曉戰略,深得軍心,麾下五鎮以及朱雀軍,都令行禁止,對陣之時調度有方,實乃國之棟梁,


    死去的謝朝恩總兵功第三,請朝廷善加撫恤。


    以身犯險,負責誘敵的衛州鎮總兵李廷楊功第四,衛州鎮折損超過六百餘人,可見戰鬥之苦。


    其他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楚劍功等人,皆有功。


    奏折的最後,伊裏布表示,自己能夠參與這場大捷,深為榮幸,但自己不知兵法,又掛念著皇上。請皇上早日調自己去京城聽用。


    浙江巡撫烏爾恭額的奏折與此大同小異,不過伊裏布的功勞為第一,而他烏爾恭額這個“罪臣”終於光複定海,雖然不能贖自己的罪,但希望皇上能稍減怒氣。


    福建提督餘步雲的奏折,則是把伊裏布和烏爾恭額的功勞放在前兩位,然後盛讚諸位總兵大人的忠勇。


    三人的奏折,都在定海縣衙內公布開來,從總督大人到七品主事楚劍功,都在謙虛的談論著浙東大捷。


    陸達在一旁暗暗冷笑,楚劍功見狀,把他拉到一旁,笑著問:“怎麽了,榜眼。”


    “沒什麽。我是京營出身,這等作態,我見得多了。”


    “榜眼,這種虛功,沒什麽好計較的。這次繳獲了一千支滑膛槍,全部歸了我們朱雀軍,這才是實惠。”


    陸達仍是有些憤懣,楚劍功一笑,不再勸解他。


    陸達啊陸達,你很快就會覺得朱雀軍是你唯一的容身之處了,你這種京營出身的欽點武榜眼都如此,朱雀軍的那些士兵,還用說麽?他們除了和朱雀軍一體,還有什麽別的出路呢?


    紅票、收藏


    40 裕謙


    10月2日


    因為怕英夷複來,朱雀軍不迴廣東,而是迴到鎮江休整。楚劍功得了伊裏布的許可,安排八百裏加急,將英軍南下廣東的消息送給廣州,同時又寫了一封私信給了李穎修。


    此次大戰,謝朝恩的狼山鎮傷亡最重,全鎮而沒,連總兵都陣亡了,調金華副將朱貴續任總兵。其餘四鎮,李廷楊的衛州鎮折損兩百餘人,被俘的六百多人已被英軍放迴,葛雲飛改授新的定海鎮總兵,接替中炮身死的張朝發。他的浙江水勇也和原來的定海鎮殘兵合鎮,加起來有一千五六百人。其他處州、壽春兩鎮,也有上百人的折損。


    而朱雀軍損失最巨,第一次大寶山伏擊戰近三十人陣亡,五十人受傷,長溪嶺伏擊戰陣亡和重傷不治的大約三百人,兩百人輕傷。9月十六日的第二次大寶山伏擊戰又有近百人陣亡。現在朱雀軍除了留在廣東的一個營,在鎮江的隻有整整1000官兵。


    按伊裏布的命令,江南各鎮就地補兵。楚劍功也抓住機會,在江蘇招募一千五百新兵,陸達坐守鎮江,張興培到江寧,樂楚明到吳淞,楚劍功去蘇州,設了四個招兵點。按楚劍功的吩咐,保甲戶籍一概不管,隻要不是官府正在通緝人犯的就行。招兵就看三條:身體健康,智力正常(識字更好),自願報名。


    十月二日,楚劍功到蘇州的第三天,便去拜訪江蘇巡撫裕謙。


    裕謙見著楚劍功甚是高興,“楚主事,朱雀軍驍勇善戰,威名遠播,本院(巡撫稱院)在蘇州也早有聽聞,前幾日看了軍報,稱慕不已,恨不得相見,昨日見了主事你的拜帖,終能見英雄一麵。主事少年英武,名不虛傳。”


    “院台您謬讚了。”


    “楚主事到蘇州有何公幹?還是戰時小憩休整身心?還住在驛館嗎?不如我調個園子給你住下?”


    “哎--千萬別,我隻是個七品文官,住到園子裏,逾製,要殺頭的。再說,我隻是打了幾仗,小勝而已,當不起啊。我到蘇州,隻是奉了伊裏布中堂的命令,招募些新兵。過幾日就迴鎮江。大人費心了。”


    “也好,楚主事勤勞兵事,裕謙不敢阻攔。我這蘇州子弟,暢曉義理的忠勇少年倒有不少,楚主事倒可盡數招去。”


    “謝院台。”


    “楚主事,你是讀書人,我聽說,你是林則徐林大人的門生?”


    “繆傳了,林大人在湖北時,常到家嚴的學館走動,與家嚴交好,對學生也高看一眼,但並未列入門牆。”


    “令尊想來定是大儒了。不知治的哪家訓詁?道光九年的時候,我也曾做過武昌知府,說不定還見過令尊。”


    “院台見笑,家嚴隻是一無名儒師,沒有什麽著作。”


    “不礙事,令尊有子若此,定當欣慰。”


    “謝院台誇獎。”


    “唉。”裕謙突然歎了口氣,“忠勤報國之士,盡在民間,達官貴人,卻畏敵如虎。”


    “院台何出此言?”楚劍功問。


    “我瞧著軍報,心中不大妥定,楚主事,你若無它事,不如在我這裏用飯,飯後給本院講講浙東戰局。”


    楚劍功自然無有不允。


    飯後,在裕謙的書房裏,按著浙江全圖,楚劍功原原本本的把浙東戰事的過程講了一遍。


    “這麽說,定海不是收複的,是用俘虜換迴來的。”裕謙對朱雀軍的步槍隊列戰壕沒什麽興趣,卻對結尾的戰俘換島追問起來。


    “是啊,也沒有別的辦法,英軍堅船,我水師決然不是對手。”


    “那在廣東,我聽說有九龍、官湧兩次大捷,難道浙江水師和廣州水師差得這麽遠嗎?”


    楚劍功心中暗想:“九龍之戰還可以稱作平手,官湧之戰後,連水師提督關天培都放棄了海上爭雄,這才有了我在湖南練朱雀軍。要說林大人的軍報我也看了,隻說水師忠勇,沒說打勝了啊,怎麽到了裕謙這裏,就成了大捷了?”


    但口頭卻不能這麽說,楚劍功道:“那時英軍隻有兩艘大兵船,而這次有十六艘大兵船。”


    “總之,是上官無能怯戰。也都說英軍火器犀利,但有了朱雀軍,不也斬殺了三千英夷嗎?”


    “斬殺三千?”楚劍功有苦說不出,對這位巡撫大人,你要告訴他,斃、傷、俘加起來才一千掛零,他的反應,要麽是無視,要麽是勃然大怒“好啊,伊裏布謊報戰功。”這樣節外生枝。


    裕謙接著說:“可見,英夷並非不可戰勝,重在將士用命,江南五鎮,拚了性命去打,便有大捷,鄧製台在福建,守備森嚴,英夷在廈門就無機可乘。”


    楚劍功心裏腹誹:“廈門隻是騷擾吧。”但口上說:“院台說的是。”


    “可烏爾恭額呢,疏於守備,鎮海、寧波一敗再敗,伊裏布身為欽差大臣,不當即將烏爾恭額這奸逆綁縛京師,反而迴護於他。”


    裕謙越說越氣憤,“我連續四次,向伊裏布上書,提出收複定海的辦法,可恨他置之不理,一意議和。”


    楚劍功心下暗笑,伊裏布畏懼英艦,試圖羈縻的心態,他是知道的,如果當時不是他向伊裏布建議,以“送英俘前往北京斬首示眾獻捷”來激怒英軍,讓他們進攻鎮海的話,隻怕這仗還打不起來,雙方到現在還在和談扯皮中。


    但話說迴來,裕謙給伊裏布的建議,伊裏布也是拿出來參詳過,楚劍功當時的評價就是:“書生空想。”比如裕謙的建議中有一條,使用滿載柴草的火舟,“用周郎故智”,來燒毀大海上的英艦。


    想到此處,楚劍功不由得笑了起來,被裕謙一瞪,楚劍功發現了自己的失態,趕快說:“畏敵如虎,也是可笑。”


    “著啊,”裕謙如逢知己,“我已經向聖上上表,彈劾伊裏布、烏爾恭額。”


    “啊”楚劍功大吃了一驚,心裏暗想,“我隻是想老老實實造反而已,可不想牽扯到你們督撫之間的恩怨中去。”


    就聽裕謙繼續說道:“我是在武昌做過父母官的,叫你一聲表字,可以吧。”


    “大人抬愛了。”


    “那就好,劍功啊,我上書彈劾伊裏布,烏爾恭額,和我一道彈劾的,還有新任浙江布政使劉韻珂,即將赴任的閩浙總督顏伯燾,你把我們這裏的情形給林大人修書一封,林大人自有分寸。”


    啊!楚劍功心中一緊,莫非,自己要卷入一場牽動東南九省四督的黨爭?


    唿喚紅票、收藏


    41 募兵


    10月9日


    “蘋果喲,又香又脆的山東蘋果喲。”一個黑塔一般的漢子,挑著兩筐蘋果,沿街叫賣。這時,就見前麵圍著一群人,他也擠過去看。


    “各位鄉親父老,得了總督大人伊裏布的許可,特在江蘇境內募兵千五。……”


    一個朱雀軍的士兵,站在布告前大聲解釋著,諸多百姓圍在布告旁邊,議論紛紛。


    “每個月二兩銀子呢?張家小子,你去啊,總好過你在街上遊手好閑。”


    “白大哥,你怎麽不去?”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我是有正經營生的人,你不同啊,這麽大了,也沒個正事做。去當兵,每個月二兩的餉銀呢。”


    “免了,兵頭喝兵血,別提多狠了。每個月能拿到二兩才怪。再說了,入了綠營,子子孫孫都要當兵了,和入了賤籍一個樣。”


    那念布告的兵士聽見了,說道:“小哥這你可就錯了,我們朱雀軍,把總都是和我們這些小兵一同入隊的,說來都是弟兄,隻是他們訓練比我們好,才被提拔為把總。我們這些人,說到底就一個官長,就是我們主事。你們看那位千總,便是槍操的好,武藝精熟,年紀輕輕,就當上千總啦。”


    這士兵所指的,正式樂楚明,他正在吳淞擺攤招兵。他選了兩個口齒伶俐的士兵,在這市集上宣講,自己坐在一旁壓陣。


    “都知道浙東大捷吧,就是我們朱雀軍打的,我們朱雀軍啊,個個都是好漢。”


    他們又雇了人,將朱雀軍的浙東大捷寫成評書,送到茶館中去宣講。別的不說,江寧吳淞等地的老百姓,對浙東大捷可是街知巷聞了。陸陸續續,有些年輕後生投了朱雀軍。


    這一日,招兵點來了個人,挑著兩筐蘋果,看那布告,放下擔子,就奔著招兵點去。


    “老總,就收了我吧。”


    樂楚明看這人,甚是高大健壯,絡腮胡子,黑塔一般往自己麵前一站。


    “你叫什麽名字啊?”


    “我叫幕洛一。”


    “幕洛一?哪人?看你樣子,不像江蘇人。”


    “是,我是山東人煙台人,一路賣蘋果到了江蘇。”


    “走街的貨郎。你為什麽要當兵啊?”


    “我喜歡當兵,我家世代將門?”


    “將門?”


    “我祖上在大明世職東萊鎮百戶,到了本朝,我家人就在家務農為生,隻是從未忘記自家是將門,武藝也未擱下。”


    “世代務農隱居,那你現在怎麽想到從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3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弓並收藏183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