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渡河流域產出的青銅,可以用於鑄幣,甚至能製作青銅鼎或青銅尊之類的容器。


    屆時洛城的鍛造工坊和熔爐都會搬遷到這邊,所有技術人員和他們的家眷也會一道前來,他們會受到良好的保護,給予很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保證衣食無憂。


    青銅代表了這個時代的高端科技,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優待青銅冶煉人員,就是在發展第一生產力。


    除了銅礦,就是人口。楊俶戰前答應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兩百多重渡河居民,被分給參戰奴隸主當奴隸,事實上這些奴隸的日子並不長久,因為青銅產量一上來,青銅工具自然會大規模推廣。


    青銅工具被推廣開來之後,出於解放生產力考慮,奴隸們自然會被楊俶轉變為佃農,而奴隸主則會轉變為封建騎士。


    或許華夏沒有“騎士”這個概念,更多可以稱唿其為門閥,或者隻叫做地主,同樣是處於中層的統治階級,他們始終會是楊俶剝削下層人民的一件工具。


    三百新奴隸中的兩百多人將前往三角洲地帶從事排幹沼澤的工作,楊俶毫不留情地把一部分奴隸主驅趕去三角洲地帶殖民,這年頭可沒什麽天賦人權,大首領一旦行駛蠻荒的權利,一切隻有開始動工。


    另外一百人還是分配到洛河邊上種地,楊俶當時給他們教育了一番,像模像樣指出哪裏的土地以後是他們私有的,要通過什麽方式去獲取,眾奴隸覺得這是好的。


    另外兩百人將留在重渡河,以搬遷過來的冶金工業為核心,發展農業和其他產業,西嶺氏族的舊址將被重建,完全按照戰爭要塞的模樣來設計。


    新的礦點即將開始產銅,兩個新的聚居地即將被建立。


    重渡河礦山的人口一部分來自洛城的移民,另一部分來自原住民,其中原住民被奴役為農奴和礦工。


    不過這批奴隸的被奴役時間應該是最短的,因為青銅器開始大規模民用之後,奴隸製的瓦解也隨之跟進。


    時代的更迭並不像遊戲中科技研發完畢然後突變,事實上它是逐步實現的,而身處其中的人,自己都未必能察覺到。


    楊俶當然有新目標,那就是冶鐵。


    假如青銅器開始大規模推廣,那麽冶煉青銅的技術也將不可避免地外流到其他部族手中,這是可以預見的。


    技術封鎖是暫時,周邊都是炎黃子孫,未來的華夏民族,讓他們在學習中進步,沒什麽問題。


    相比較使用藍銅礦冶煉青銅,鐵器的冶煉更為複雜,對組織與人員也要求更高,不過一旦鐵器出現,就等於把文明推進到了公元元年附近的時代,這個跨度未免太大。


    所以楊俶目前的思路是,未來青銅的技術可以傳播,用於帶動整個文明的發展,但製造鐵器乃至煉鋼的技術需要封死在自己手中,以維護最高中央集權的統治。


    至於具體的實施方式,可以慢慢研究。


    重渡河的城建工作會是接下來的內政重點,和洛城那邊的騎兵部隊打造齊頭並進。


    那麽優先級再往後,則是洛城與重渡河之間的河流交匯處地帶的新城建造,這個位置類似於衛星城,也就是首都部分功能的外遷。


    當然,地價不會飛漲。


    本次進攻重渡河諸族戰功最耀眼的人,大家有目共睹……是尤利婭。


    不過無論毛妹怎麽鬧騰,楊俶就是不給她封地,毛妹很氣啊,拿著大狙到處亂瞄。


    楊俶說好,要是你拿了那塊地呢,你就得建立司法,管理下級官員,每天觀察農業和農民的狀態,保證生產發展,所以洛城兵馬大元帥,我就另覓人選了。


    毛妹一聽,立馬說不去了,她被瑣瑣碎碎的雜務嚇到,雖然其中有一部分是楊俶編出來唬她的。


    那麽戰功第二的人被任命為城主,這是個之前並不起眼的奴隸主,名叫陳九十。


    九十同誌和其他奴隸主不同,這家夥憨厚老實,攻城的時候別人都有所保留,一見到自家子嗣或奴隸有些損傷,就傾向於後撤休整,卷土重來。


    隻有陳九十不計成本,始終扛在第一線,土坡往城牆上發動的五次進攻,他五次都在,長子與三子戰死,七個奴隸死了五個,餘者重傷。


    就連陳九十本人也被一根長矛捅穿了腹部,差點翹掉。


    所以戰鬥結束後,楊俶不但把他的奴隸補齊,還在原先的基礎上翻三倍,另外獎勵三頭耕牛,十支青銅矛作為補償,但更重要的就是接下去的任命。


    當大夥兒來問楊俶新城名字的時候,他的確認真思考過。


    洛城已經變成了城市,工農業功能齊全,那三角洲地帶也叫城,豈不是折了我大河灣地的麵子?


    既然如此,那就叫村。


    因為是人為移民建造的村落,那就叫新村。


    這塊地,它就叫三角洲新村。


    村長陳九十,大夥兒都得給我好好羨慕著,任由你之前有多少奴隸的奴隸主,現在人家地位比你高,這是他拿命換來的。


    楊俶這種任命,事實上是對中層統治階級的一種激勵機製,因為無論是奴隸主還是以後的封建領主,都有保存實力的想法,他們之間彼此也會有矛盾,萬一相互掐架,實力越強的人自然越占據上風。


    戰爭是對領主實力的一種消耗,一旦大家都有保存實力的念頭,打順風仗時可能還看不出來,一旦逆風,誰都不願動彈,這就要完蛋。


    所以楊俶這個首領,就要在其中起到調節作用,他要以戰後行賞的模式,讓大家明白,最努力的人,一定不是最吃虧的人,你在戰爭中因拚命而損失的東西,我一定會給你補迴來。


    為什麽好的首領能服眾,為什麽西方有句諺語叫“一隻獅子帶領的綿羊勝過一隻綿羊帶領的獅子”,就是這個道理,一旦組織的力量凝聚成一股繩,就很容易發揮出比鬆散群體遠大得多的力量。


    隨著一次次戰爭與一次次封賞的結果得到認可,那麽手下的心態,會從對你行事風格的認可,轉變為對你這個人的認可。


    這就達成了封建時代乃至帝王時代,一個首領的最高成就。


    拿破侖從厄爾巴島流放歸來時,之前的老部下和老兵紛紛聚集到他的身邊,即使從理智上分析,接下來的共和國局麵仍然希望渺茫,這就是領袖光環在起作用。


    陳九十有了新家,連老婆都多娶了幾個,二兒子被楊俶破格收入近衛隊,成了未來鐵騎兵的一員,真是臉上有光,開家長會也絲毫不虛了。


    三角洲新村目前有個大工程,就是排幹沼澤,破壞環境。


    類似的沼澤地在遠古時代要多少有多少,現在的空氣好得很,楊俶決定先汙染後治理,因為後世大家都這麽幹,屆時還能淘汰一批高能耗產業,順便發展新型能源,改善產業結構。


    於是三角洲新村新來的七十多戶移民,每天開墾荒地結束之後,都前往指定地點築矮堤排水,為村莊未來的擴張騰出空間。


    村委會所在地就是陳九十的家,現在很是氣派,裏麵是二層木屋,外麵一堵矮牆,牆內的一邊是牛棚和狗舍,另一邊是靶場和訓練地,儼然是一座小型的要塞。


    這座要塞兼備了護衛和行政功能,但是三角洲新村的武裝力量卻不止他家十幾口人。


    行政官與隼翼那種封建諸侯不同,他們隻負責政務,軍事方麵,沒有控製的權利。事實上政務也隻是代替君主來維持,理論上來講,他是領工資的。


    楊俶會從庫房給陳九十撥款,不過目前的製度並非嚴格的郡縣,陳九十擁有他自己的奴隸和土地並加以經營,也就是說他的收入分為自產和撥款兩筆。


    新村剛剛起步,目前還依賴洛城的糧食與物資輸送,預計真正開始進入經營模式,要等到來年開春。


    以上就是兩座新城,重渡河礦城與三角洲新村的發展規劃,修路隊有又了工程,這幫家夥已經有了一些經驗,這迴修路的速度快了很多,當然遇到沼澤地那一塊還是沒有辦法,繞了過去。


    把政務安排下去後,接下來的日子楊俶還是把目光放在軍事上麵。


    畢竟打算來年去滅大表哥,親口和他說過呢,到時候沒去,豈不是爽約。


    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楊俶自認稱不上君子,不過基本的誠信還是要有,說要打你就要打你,連你家表妹都同意了。


    建立南北朝乃至隋唐時代的武人製度,打造出頂尖的騎兵,關鍵還是在於訓練的製度。


    這裏首先要拋棄的就是現代的士兵訓練,把那些跑操場、做俯臥撐、排隊列、站軍姿的思維趕出腦海,以上,都是訓練大頭兵用的,他們的作用在於現代化戰爭中的紀律。


    頂尖的鬥將,從來不是靠模版打印的方式批量生產的,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精銳,類似於目前的戰機飛行員。


    不過更貼近的,還是國家運動員或者職業賽搏擊選手的訓練模式。


    運動員脫產,一個教練加若幹陪練終日訓練,一個後勤團隊保障營養並製定訓練計劃,同時加上完善的競賽交流製度,促進整體水平提升。


    不過這些和當初門閥訓練出來的鬥將到底相似在哪兒,楊俶又應該打造一套怎樣的體係來保證優秀鬥將的產出呢,一切的理論基礎,還是要到史實中去尋找可借鑒之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娶個毛妹當老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羽林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羽林虓並收藏娶個毛妹當老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