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吳三桂說起闖營的理想,許平除了垂首歎息又能做什麽呢?
“我不信太師說的,什麽南明是在窮兵黷武,是垂死掙紮,”吳三桂的耿直和勇敢讓許平暗暗欽佩,隻聽對方斷言道:“黃去病把國家和百姓賣給了商人來交換皇位,他知道商人遠比士大夫更沒有廉恥,更能窮兇極惡地壓榨百姓,他放手讓商人們去做,借此獲得了士大夫不能替他盤剝來的大量錢財,還有商人們為他生產的軍火。大順危矣,天下危矣,萬民危矣!”
“殿下認為我們會輸給南明?”許平聽吳三桂用連續三聲大唿來強調當前的險惡局麵,有些驚詫地問道。
“我們一定會輸的,因為我們大順的官員還有廉恥,而黃去病把國家賣給了一些毫無人性的、沒有絲毫廉恥之心的商人,不錯,這是賣國!”吳三桂叫道:“本王已經下令全遼動員,我誓死也要與賣國賊黃去病周旋到底,大明和大順隻是天命更替,是亡國,但是如果輸給了南明,輸給了黃去病,那我們就是亡天下,就會丟盡禮儀廉恥,變得禽獸不如,而萬民會永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許平猛然想起孫可望曾經和自己說過的話,當初孫可望也是這樣評價商人的,而商人在山東和遼東的所作所為,無不在證明著孫可望和吳三桂的判斷。
“亡國,亡天下。”許平搖搖頭,又是一聲長歎。
“絕對不能讓南明迴來。”吳三桂又說了一聲。
“是的。”許平忍不住點點頭,大順雖然有不少讓人失望的地方,導致自己心灰意冷,因此而不願意再次披上戰袍,不願意繼續保衛這個奉自己為元勳的朝廷,但許平不能不想到:正如吳三桂所說,自己奮戰多年不是沒有意義的,是建立了一些值得去奮戰、去保衛的東西的。
無論如何,許平也不願意相信自己多年的努力是一場空,自己部下揮灑在戰場上的鮮血是白白流下的。
許平抬頭看了一眼對麵的吳三桂,在心裏對自己說:“至少還有遼藩,至少還有遼王、晉王這些誌同道合的朋友。我怎麽會這般糊塗、愚蠢和鼠目寸光,竟然會覺得大順不值得我們去保衛呢?”
像是猜到了許平的內心一樣,吳三桂模仿起齊國公在開辟卿院那天時的講話:“大將軍,大順是在抗拒華夏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朝廷,是中華禮儀廉恥的希望,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奮戰,去保衛,去流血麽?”
……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吳三桂迴到自己的驛館後,對隨行的親信們不屑地說道:“太師、內閣怎麽連這個都沒有想到呢?”
吳三桂讓部下們做好準備,明天他會和其他官員一起祝賀許平下定決心重批戰袍。
七千近衛營官兵已經抵達濟南,他們正翹首以盼等著許平再次領導他們踏上征途,再一次將洶洶而來的敵人擊退。而劉宗敏的部隊也即將抵達,他們會和近衛營一起奔赴前線。
與此同時,遠在江西的賀飛虎也接到製憲會議的命令,製憲會議再三考慮後,決定另派人選繼續在江西的整軍工作。而下轄“議會”師和“憲法”師的第六軍則啟程開向南京,經過這段時間的修整後,南京前線的後勤補給工作得到了相當的改善,開始下一階段攻勢已經提上議程。計劃裏包括:攻克安慶、廬州等順軍仍在堅守的重要城市,奪取所有的江防炮台打通長江航運,占領南京清除江南順軍勢力,伺機建立一係列江北橋頭堡。
製憲會議覺得北伐軍很有可能達成這些目標,他們希望第六軍能夠分享一些榮譽和功績。
“這段時期將軍的工作給我們以無價的經驗,”任紅城此番不會和賀飛虎一起出發,他還肩負有向後繼軍官介紹工作的任務:“憲法師能夠這麽快整軍完畢也很出乎我的預料,現在是考驗將軍工作的時候了。”
賀飛虎注意到和之前一樣,任紅城沒有試圖占有任何功勞,雖然他確實出了很多力,但是任紅城在報告中對此隻字不提,而是統統歸功於賀飛虎以及兩個師的各級軍官。對此,任紅城曾經向賀飛虎解釋道:他不需要任何這類的功績。
“或許賀將軍又會說,包攬全部功績是負全責的同義語,”任紅城對賀飛虎笑道:“但實際情況是:如果賀將軍勝利,卿院不會忘記我這段經曆;如果賀將軍失敗,他們也同樣不會忘記,我是不是為自己攬功不會有絲毫的區別。”
賀飛虎無聲地點點頭,如果他自己有一天真的會像任紅城建議的那般踏入政界的話,那賀飛虎的前途也不會是由看到報告的這些人決定的——同黨會提醒選民注意他的功績;如同敵對黨派一定會提醒選民他的過失一樣。
“祝賀將軍馬到成功,為國再添新功。”
“任大夫靜候佳音吧。”
二月,議會師和憲法師越過江西南京邊界,進入交戰區,這時南方剛剛得到情報:許平被李順任命為南京前線以及山東地區的軍事統帥
第三十九節 直覺
一輛新式的四輪馬車停在齊國公府門前,五個荷槍實彈的衛兵從車上躍下,打開後車門從裏麵拖出一個沉重的箱子,騎馬與馬車同來的是德高望重的前福寧鎮副將鮑博文,他下馬後一手持著馬鞭,邁開流星大步走向齊國公府。
門兩側的衛兵立並腳正向鮑博文行持槍禮,後者用馬鞭隨意地還了一禮,毫不停留地走進大門,士兵們吃力地一起抬著那箱子跟在鮑博文身後,一雙雙馬靴沉重地踏在光滑的石地板上,在靜謐的公府長廊上久久地迴響著——鮑博文不得不說,齊國公搞得這種派頭也很符合他的口味。
走進齊國公的辦公室,幾個士兵把箱子放在地麵上就退下了,鮑博文注意到齊國公把一張湖廣的地圖攤在桌麵上,就關心地問道:“大人,湖廣有什麽消息傳來了麽?”
“李定國和餘深河發動反擊了。”
“李定國?”
“是啊,第三軍疏忽了,他們竟然完全沒有察覺到晉軍已經入楚,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損失很大麽?”鮑博文嚇了一跳,之前南明對湖廣缺乏關注,這主要是因為進展太順利了,在南明的計劃裏需要半年到九個月才能奪取湖南,結果事實上隻用了不到一個月餘深河就被擊退到長江北麵去了。與湖廣相反,南京方麵的順軍抵抗得非常頑強,直到現在安慶、廬州等重要城市依舊在順軍手中,所以南明的增援和注意力也一直集中在東線。
“損失還不清楚,不過我想不會很大,之前第三軍覺得餘深河毫無還手之力,沿著長江疲於奔命所以完全沒有做好防禦準備,”李定國的隱蔽行軍相當成功,黃石不知道他把晉軍精銳是化妝成百姓還是地方軍,總之大部分都避開了南明情報係統的耳目,之前報告中隻稱可能有兩三千沒有什麽戰鬥力的晉軍奔赴湖廣增援:“李定國看起來也沒有在太原過年,親自趕來了,第三軍的兵力過於分散……”
說道這裏黃石沒有繼續,這次李定國的突擊並沒有采用一點突破或是強攻某個重要城市,而是采用多點突擊,在幾百裏的戰場上全麵穿插突進,顯然是有意製造混亂。如果防守方應對得到,這樣分散兵力當然會自討苦吃,不過看起來李定國對他自己的指揮能力很有信心,刻意把戰事引向混戰局麵。
鮑博文也明白以三萬兵力在湖廣前線確實過於單薄,軍隊又鋪開一直處於進攻位置,現在被李定國迎頭敲了悶棍後,估計正忙著後撤以收攏部隊。
“希望第三軍立刻反應過來,馬上全麵後撤把兵力收縮在一起,這樣他們還是不比李順弱的。”用不會弱於對方已經是很客氣的說法,黃石估計餘深河和李定國手下頂多隻有一萬大順立國時的三西營士兵,其中從河南就跟隨許平、李定國作戰的肯定更少;其他大約還有一萬人是比較有戰鬥力,可能參加過對北方同盟的討伐和對地方叛亂的鎮壓;剩下的就是湖廣的順軍地方部隊,他們是明顯的二流部隊。而第三軍擁有三萬五千兵力,雖然幾個月來有大量的戰鬥和非戰鬥減員,但是後方不斷補充維持它保持滿基本編狀態,明軍在湖廣占領區新組建的民團估計和順軍地方不對戰鬥力相差不多,均缺乏野戰進攻能力。
“這個屬下就沒法給大人參謀了。”鮑博文覺得黃石自己都未必會信他剛說的這句話,明軍的低級軍官隻要是參加過一兩次實戰的,水平就不會對麵的敵人差太多,士兵的平均素質更是在急速追平中,但是明軍的高級軍官很成問題,鮑博文知道對此黃石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現在順軍和明軍的戰線已經出現交錯,以湖廣戰場的寬闊必然會出現大量的機動交戰,鮑博文對明軍第三軍的指揮官們能否在這種交戰中占到李定國、餘深河的便宜不是很有信心。
“他們缺乏戰場直覺,”黃石讚同地點點頭,鮑博文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指揮工作,如果把他扔到戰場上去指揮估計比一個軍校學生還不如,但是他卻有被黃石成為直覺的東西,好歹他也跟在黃石身邊看了這麽多久的戰場,能夠嗅到危險的味道,說著黃石露出一絲焦慮之色:“我一直沒有想好如何靠訓練來提升將領對運動戰的戰場直覺。”
“大人估計會有很大的損失麽?”
“不過以我們士兵的訓練水平,大概也不會吃很大的虧,”黃石不與鮑博文討論具體的戰術問題,製憲會議今天對憲法的討論估計又要中止了,他們肯定會擔憂湖廣的軍事形勢,而黃石大概會給他們一個“暫時不是很樂觀”的迴答:“我能夠補充損失,而李順很難補充他們精銳官兵的消耗。”
又端著報告看了看,黃石對鮑博文道:“餘深河這孩子我親眼見過,還和他說過好久的話。”
“大人見過他?”
“是啊,和許平還有點關係。”黃石大略地給鮑博文講述了一遍那次見餘深河的過程:“許平鋒芒太露,從軍才幾個月所有的課程都是頭名,而且高得不是一星半點。小輩們自幼有父兄指點,但分數和他一比都跟傻瓜似的,讓大家全麵上無光,賀寶刀看不出大家心裏不滿我可看得出來,隻好先壓壓他也算是幫他平息下別人的不滿;結果許平還是不懂事,出兵山東前進行實戰模擬的時候又使出全身解數對付同僚,一點兒麵子也不留,好幾個營被長青在演習裏打得全軍覆滅,從參謀司、軍情司到幾個營大夥臉上都掛不住了,張承業那個直腸子還在得意洋洋!其中就有賀飛豹幫忙的精金營,連賀寶刀都有些生氣了。”
鮑博文不知道這些陳年舊事,聽得啼笑皆非:“難道許平以為自己是來砸場子的麽?”
“新軍肇造,我總是要說些漂亮話的嘛,鼓勵士氣也是嚇唬一下那些老人,什麽要嚴查軍中流弊、不問親疏隻問是非之類的,許平當真了。”黃石抖了一下手中的報告:“這個餘深河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當初在教導隊也是成績卓越,另外一個沒腦子的,幫著許平砸了半年新軍的場子,同樣招人嫉恨得很。”
說到此處黃石停頓了一下,鮑博文觀察著黃石的臉色:“大人有惜才之心嗎?”
“說一個人倔,常用的話是不撞南牆不迴頭,可許平是在牆上撞得頭破血流也不會迴頭,單論性子……”黃石突然問鮑博文道:“你覺不覺得許平其實和先帝挺像?”
“是挺像,死心眼。”
“可是一般正常人是不會這樣的,餘深河、陳哲那幫都還是正常人。”
黃石掃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對鮑博文叫道:“好了,不閑扯了,快把東西給我。”下午他還要去旁聽製憲會議。
鮑博文迴身掀起箱子,把裏麵的貨物取出一大塊來,雙手捧到黃石麵前。
看到貨物後黃石臉上一下子綻開笑容,伸出雙臂從鮑博文手上把它接過去,走到床前仔細地觀賞起來——自從齊國公府修建這種玻璃窗後,不少達官貴人也紛紛效仿。
鮑博文看到黃石又捏了捏那貨物,還把它放置鼻子前嗅了嗅,迴頭衝自己笑道:“沒錯,就是它。”
三十年前親自和西班牙商人會談,然後打發楊致遠時刻監督、催促,在重金的誘惑下一撥又一撥的探險者深入亞馬遜森林為黃石尋覓樹種,甚至驚動了西班牙南美總督——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慎重研究,西班牙南美總督得出的結論是:該物毫無用處,允許出口給中國。
樹種送到北京後齊國公竟然不知道是不是他所要的東西,再三詢問了母樹的性狀後,齊國公——當時的鎮東侯又親自過問在南洋開辟了大片的莊園,漫山遍野地種這種樹——從南美不停地進口,就是武裝衝突期間齊國公還在收買西班牙商人讓他們去熱帶雨林深處幫自己走私樹種。
盡管齊國公催得緊,但是樹木生長有其規律,直到幾個月前才能開始采集樹膠,收集到後南洋那邊立刻就專船運到泉州,向齊國公報告他三十年前交代下的命令、這幾十年來x經無數人之手,在大家的不斷努力終於得以完成了。
“總算是活著看見它了。”執政大臣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滿足,這不是鮑博文第一次見到類似的表情所以沒有發問,任由老長官陶醉在不為其他人說理解的幸福中:“要是你們把樹搞錯了,那我就白幹了。”執政大臣陶醉了一會兒後,開始對鮑博文解釋道:“我決定把這個東西起名叫‘橡膠’,由你負責研究如何把它變成……”
齊國公交代的工作鮑博文並非沒聽他說起過,之前執政大臣已經幾次透露過,這種東西會讓翻著筋鬥向上竄的南方工業以新的突破,密封、加工還有運輸,鮑博文記性很好,雖然執政大臣好像不記得每一句他曾經說過的話,但是鮑博文都記得,而且還記得之前執政大臣好像已經把這東西起名為“橡膠”並且不止一次。
“大人,”再有一次聽黃石敘述完他給自己的研究要求後,鮑博文提出異議:“屬下已經研究過這個東西,但是它非常不耐熱,而且實在是太軟了,不可能做成您說的什麽密封墊圈,更不說用用來做輪子的外皮,會黏在地上的。”
“你需要往裏麵加一些硫磺,”黃石告訴鮑博文:“用純的硫磺粉加到橡膠裏麵,加熱後再冷卻,它就會變的有韌性,而且不太怕熱了。”
“加多少?”
“我不知道。”黃石搖頭道:“我隻知道要加硫磺,而且越均勻越好,具體加多少你自己去實驗吧。”
“大人您怎麽知道的?”雖然見過實在太多次,但是鮑博文仍沒能控製住自己的驚訝。
“我猜……”這個字執政大臣在他的一生中無數次地使用過,所以今天他決定換一個字眼:“這是我的直覺。”
“三十年前,大人直覺到幾萬裏之外的一個荒島的深山老林上有一種樹,這種樹可以被移植到南洋成活,成活十五年後可以割取樹膠,而這種樹膠在加了硫磺粉後,可以變得柔韌有勁,可以用來做車輪。”鮑博文用平靜的語氣輕描淡寫地複述了一遍尋找橡膠的艱辛,然後問道:“大人三十年前就有這樣的直覺嗎?還是先直覺到島上有種將來會有用的樹;然後直覺到它可以被種植在南洋;然後今天才直覺到加了硫磺粉才能用?”無論黃石的直覺是那一種鮑博文都不能理解。
“直覺這東西無法用言語來解釋,因為它是一種感覺,應該是後一種吧,”黃石微笑道:“在今天之前,我並沒有仔細想過硫磺問題。”
“但是大人在直覺意識到應該加硫磺前,已經直覺到這個橡膠一定會有用?”如果是一般的事,鮑博文睜眼閉眼就過去了,在執政大臣下達命令後他自欺欺人地對種種不合理的地方裝看不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這次涉及到長達三十年的規劃,鮑博文實在無法再欺騙自己下去了。
“鮑兄弟你相信天神的直覺麽?”黃石沒有迴答而是反問道。
“相信啊。”鮑博文脫口而出:“可……”
“為什麽相信?”黃石沒有給鮑博文指出自己不是天神的機會。
“因為天神前知三百年、後知五百載,天神的直覺準確無誤。”
“那你就應該相信我的直覺,而不需要問它是怎麽來的,”黃石保持著微笑,和藹地說道——在他印象裏這該死的橡膠樹直到十九世紀才被問津,好多年以後才被移植到東南亞,而至於橡膠硫化工藝,更是遇到過無數曲折最後才被偶然發現,而黃石沒有時間等橡膠被自然發現,更沒有大批工業國的工程師和無數化學家去研究如何硬化橡膠。黃石隻能粗暴幹涉,用最粗暴的手段來幹涉:“我的直覺、神的直覺,它們是一樣準確的。”
鮑博文的喉嚨滾動了一下,黃石從他眼中看到一種敬畏,那是人對於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謎團而產生出的深深畏懼。
“不要告訴別人這是我的直覺。”黃石下達了命令。
鮑博文喉嚨滾動了一下,他吞下一口唾液,用異樣的敬畏語氣恭恭敬敬地答道:“遵命,大人。”
看著退出去的鮑博文,黃石在心裏歎了口氣,他知道對方一定會把今天的秘密帶進棺材,隻是這種敬畏感絕對不會帶來友誼:穿越者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朋友——不是知己不可能成為朋友,而知己之間不會有友誼必須的平等感。
第四十節 一伐
湖廣的戰局不僅僅牽動著製憲會議的心,在南京的北伐軍同樣密切關注著第三軍的勝敗,最初的一係列交戰明軍迭遇敗績,很快第三軍就報告它的兩個師都受到了相當嚴重的損失。第六師在防線被滲透後沒有立刻撤退據點守軍而是下令堅守,同時出動主力反擊順軍,在七日內第六師的機動兵力被李定國伏擊了五次。最後不得不承認它無法靠本身的力量完成反擊順軍同時援助各據點守軍這兩個任務,現在已經下令全師撤退,準備收攏兵力後再戰。
“根本就不該同時進行兩個任務,”聽到這個消息後,南京的北伐軍統帥部頓時一片抱怨之聲,金求德進行遠程複盤後認為:“第六師應該置各據點於不顧,拚著損失一些防守部隊也要集中力量反擊李定國的主力。”
金求德認為這樣第六師就有機會重創分兵作戰的李定國的某支部隊,形成一種交換的局麵:“順軍根本打不起消耗戰!”
“或者一門心思地支援據點,反正隻要保住大部分的渡口,李定國的軍隊就算滲透過來也是無本之木。”趙慢熊的意見相對保守,他覺得隻要卡住李定國的後路和補給線,以不變應萬變,那李定國故意製造的混亂局麵自然就消解了,看清形勢後明軍可以倚多為勝。
“最後兩頭落空。”南京北伐軍並不認為自己是事後諸葛亮,而是湖廣北伐軍犯了低級錯誤。
緊接著傳來的戰報也不是什麽好消息,退卻的第六師據點部隊又中了李定國的幾次埋伏,現在第六師已經戰鬥力大減,正全速向南退卻,而第三軍直屬和第五師也不清楚李定國到底是在繼續追擊第六師,還是掉頭打算配合餘深河,或是正躲在半路準備伏擊第三軍主力——如果他們去增援敗退的第六師的話。
“李定國本來就是打埋伏大王,在河南的時候許平總是把設伏的仗交給他指揮,我看他多半還是像伏擊第五師。”
無論南京方麵的北伐軍如何判斷,他們現在能做的都隻能是等待湖廣明軍的決定和戰報。
在順軍發起反攻的第二十天後,收縮在武昌府的第三軍發現他們陷入了一種窘境,他們附近的順軍大約有三萬人,比第三軍現在掌握的兩萬人要多出一半,而這三萬敵軍分成兩股。李定國和餘深河各帶領一股,正以第三軍的主力為圓心做旋轉,從容不迫地掃蕩著周圍地區,剛剛被組建起來的明軍民團不是倒戈就是被消滅,而第三軍隻能瞪眼看著,盡管任何一路順軍實力都劣於明軍主力,但是明軍擔憂攻擊其中的任何一支都會遭到另外一支的夾擊。
在幾天的焦慮過後,第三軍發現周圍的府縣紛紛換上了順軍的旗幟,自己竟然就要被一支比自己多不了多少敵軍包圍起來。既不願意放棄武昌更擔憂撤退會受到伏擊和追擊的明軍,最後決定向後方請求解圍的援軍。
……
“第六師正在補充,目前所有的補充兵都在補充江西的三個預備師,因此第六師的人員恐怕一時很難湊齊。”因為議會的擴軍決心過於雄心勃勃,一下子鋪開三個師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師完成了準備工作,而且看起來段時期內也完成不了。
“武昌人口稠密,但是糧食儲備並沒有多少,如果斷糧的話第三軍就得拚死突圍。”
“這準又會中李定國的埋伏,而且還會放棄武昌。”
南京北伐軍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停泊在長江口的水師整裝待發,北伐軍要求他們做好強行突破應天府順軍江防的準備。
“這是江麵,戰艦在上麵會被當成靶子打。”鄭成功知道許平曾親自過問過江防問題,尤其是應天府一代,那裏炮台密布,為了封鎖長江許平還專門鑄造了幾門六十六磅和一批門五十四磅炮運到炮台上。以長江的寬度而言,這些江防炮將會對鄭成功的大型海船構成致命的威脅。本來在陸軍占領這些江防炮台前,鄭成功不打算出動水師炮擊南京城或是去支援上遊運輸,但命令就是命令,鄭成功抱怨了兩句後,還是下令水師做好出發準備,他下令在此次各艦要把木料儲備增加一倍。
在水師做準備的時候,南京方麵的北伐軍決定向湖廣派出援軍,考慮動用的是眼下正包圍著安慶和廬州的第四軍,他們開到湖廣後先與第六師匯合,然後以近五萬之眾去給武昌解圍——北伐軍不認為這是李定國能抵擋的兵力。
不過被圍在安慶和廬州的順軍也不能放他們跑了,北伐軍下令中路的第五軍立刻向西接替第四軍的陣地。
最後一個擔憂是已經接過南京和山東軍權的許平會趁機跳出來給北伐軍搗亂,因此北伐軍統帥部急令第六軍火速北上進入戰區——之前賀飛虎的第六軍被北伐軍仍在後麵負責地方治安工作。
如此南京正麵北伐軍依舊擁有四個軍的雄厚兵力,而北伐軍認為許平很難拚湊出五萬野戰部隊,就是這些部隊依舊分散在整條戰線上——隻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我不信太師說的,什麽南明是在窮兵黷武,是垂死掙紮,”吳三桂的耿直和勇敢讓許平暗暗欽佩,隻聽對方斷言道:“黃去病把國家和百姓賣給了商人來交換皇位,他知道商人遠比士大夫更沒有廉恥,更能窮兇極惡地壓榨百姓,他放手讓商人們去做,借此獲得了士大夫不能替他盤剝來的大量錢財,還有商人們為他生產的軍火。大順危矣,天下危矣,萬民危矣!”
“殿下認為我們會輸給南明?”許平聽吳三桂用連續三聲大唿來強調當前的險惡局麵,有些驚詫地問道。
“我們一定會輸的,因為我們大順的官員還有廉恥,而黃去病把國家賣給了一些毫無人性的、沒有絲毫廉恥之心的商人,不錯,這是賣國!”吳三桂叫道:“本王已經下令全遼動員,我誓死也要與賣國賊黃去病周旋到底,大明和大順隻是天命更替,是亡國,但是如果輸給了南明,輸給了黃去病,那我們就是亡天下,就會丟盡禮儀廉恥,變得禽獸不如,而萬民會永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許平猛然想起孫可望曾經和自己說過的話,當初孫可望也是這樣評價商人的,而商人在山東和遼東的所作所為,無不在證明著孫可望和吳三桂的判斷。
“亡國,亡天下。”許平搖搖頭,又是一聲長歎。
“絕對不能讓南明迴來。”吳三桂又說了一聲。
“是的。”許平忍不住點點頭,大順雖然有不少讓人失望的地方,導致自己心灰意冷,因此而不願意再次披上戰袍,不願意繼續保衛這個奉自己為元勳的朝廷,但許平不能不想到:正如吳三桂所說,自己奮戰多年不是沒有意義的,是建立了一些值得去奮戰、去保衛的東西的。
無論如何,許平也不願意相信自己多年的努力是一場空,自己部下揮灑在戰場上的鮮血是白白流下的。
許平抬頭看了一眼對麵的吳三桂,在心裏對自己說:“至少還有遼藩,至少還有遼王、晉王這些誌同道合的朋友。我怎麽會這般糊塗、愚蠢和鼠目寸光,竟然會覺得大順不值得我們去保衛呢?”
像是猜到了許平的內心一樣,吳三桂模仿起齊國公在開辟卿院那天時的講話:“大將軍,大順是在抗拒華夏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朝廷,是中華禮儀廉恥的希望,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奮戰,去保衛,去流血麽?”
……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吳三桂迴到自己的驛館後,對隨行的親信們不屑地說道:“太師、內閣怎麽連這個都沒有想到呢?”
吳三桂讓部下們做好準備,明天他會和其他官員一起祝賀許平下定決心重批戰袍。
七千近衛營官兵已經抵達濟南,他們正翹首以盼等著許平再次領導他們踏上征途,再一次將洶洶而來的敵人擊退。而劉宗敏的部隊也即將抵達,他們會和近衛營一起奔赴前線。
與此同時,遠在江西的賀飛虎也接到製憲會議的命令,製憲會議再三考慮後,決定另派人選繼續在江西的整軍工作。而下轄“議會”師和“憲法”師的第六軍則啟程開向南京,經過這段時間的修整後,南京前線的後勤補給工作得到了相當的改善,開始下一階段攻勢已經提上議程。計劃裏包括:攻克安慶、廬州等順軍仍在堅守的重要城市,奪取所有的江防炮台打通長江航運,占領南京清除江南順軍勢力,伺機建立一係列江北橋頭堡。
製憲會議覺得北伐軍很有可能達成這些目標,他們希望第六軍能夠分享一些榮譽和功績。
“這段時期將軍的工作給我們以無價的經驗,”任紅城此番不會和賀飛虎一起出發,他還肩負有向後繼軍官介紹工作的任務:“憲法師能夠這麽快整軍完畢也很出乎我的預料,現在是考驗將軍工作的時候了。”
賀飛虎注意到和之前一樣,任紅城沒有試圖占有任何功勞,雖然他確實出了很多力,但是任紅城在報告中對此隻字不提,而是統統歸功於賀飛虎以及兩個師的各級軍官。對此,任紅城曾經向賀飛虎解釋道:他不需要任何這類的功績。
“或許賀將軍又會說,包攬全部功績是負全責的同義語,”任紅城對賀飛虎笑道:“但實際情況是:如果賀將軍勝利,卿院不會忘記我這段經曆;如果賀將軍失敗,他們也同樣不會忘記,我是不是為自己攬功不會有絲毫的區別。”
賀飛虎無聲地點點頭,如果他自己有一天真的會像任紅城建議的那般踏入政界的話,那賀飛虎的前途也不會是由看到報告的這些人決定的——同黨會提醒選民注意他的功績;如同敵對黨派一定會提醒選民他的過失一樣。
“祝賀將軍馬到成功,為國再添新功。”
“任大夫靜候佳音吧。”
二月,議會師和憲法師越過江西南京邊界,進入交戰區,這時南方剛剛得到情報:許平被李順任命為南京前線以及山東地區的軍事統帥
第三十九節 直覺
一輛新式的四輪馬車停在齊國公府門前,五個荷槍實彈的衛兵從車上躍下,打開後車門從裏麵拖出一個沉重的箱子,騎馬與馬車同來的是德高望重的前福寧鎮副將鮑博文,他下馬後一手持著馬鞭,邁開流星大步走向齊國公府。
門兩側的衛兵立並腳正向鮑博文行持槍禮,後者用馬鞭隨意地還了一禮,毫不停留地走進大門,士兵們吃力地一起抬著那箱子跟在鮑博文身後,一雙雙馬靴沉重地踏在光滑的石地板上,在靜謐的公府長廊上久久地迴響著——鮑博文不得不說,齊國公搞得這種派頭也很符合他的口味。
走進齊國公的辦公室,幾個士兵把箱子放在地麵上就退下了,鮑博文注意到齊國公把一張湖廣的地圖攤在桌麵上,就關心地問道:“大人,湖廣有什麽消息傳來了麽?”
“李定國和餘深河發動反擊了。”
“李定國?”
“是啊,第三軍疏忽了,他們竟然完全沒有察覺到晉軍已經入楚,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損失很大麽?”鮑博文嚇了一跳,之前南明對湖廣缺乏關注,這主要是因為進展太順利了,在南明的計劃裏需要半年到九個月才能奪取湖南,結果事實上隻用了不到一個月餘深河就被擊退到長江北麵去了。與湖廣相反,南京方麵的順軍抵抗得非常頑強,直到現在安慶、廬州等重要城市依舊在順軍手中,所以南明的增援和注意力也一直集中在東線。
“損失還不清楚,不過我想不會很大,之前第三軍覺得餘深河毫無還手之力,沿著長江疲於奔命所以完全沒有做好防禦準備,”李定國的隱蔽行軍相當成功,黃石不知道他把晉軍精銳是化妝成百姓還是地方軍,總之大部分都避開了南明情報係統的耳目,之前報告中隻稱可能有兩三千沒有什麽戰鬥力的晉軍奔赴湖廣增援:“李定國看起來也沒有在太原過年,親自趕來了,第三軍的兵力過於分散……”
說道這裏黃石沒有繼續,這次李定國的突擊並沒有采用一點突破或是強攻某個重要城市,而是采用多點突擊,在幾百裏的戰場上全麵穿插突進,顯然是有意製造混亂。如果防守方應對得到,這樣分散兵力當然會自討苦吃,不過看起來李定國對他自己的指揮能力很有信心,刻意把戰事引向混戰局麵。
鮑博文也明白以三萬兵力在湖廣前線確實過於單薄,軍隊又鋪開一直處於進攻位置,現在被李定國迎頭敲了悶棍後,估計正忙著後撤以收攏部隊。
“希望第三軍立刻反應過來,馬上全麵後撤把兵力收縮在一起,這樣他們還是不比李順弱的。”用不會弱於對方已經是很客氣的說法,黃石估計餘深河和李定國手下頂多隻有一萬大順立國時的三西營士兵,其中從河南就跟隨許平、李定國作戰的肯定更少;其他大約還有一萬人是比較有戰鬥力,可能參加過對北方同盟的討伐和對地方叛亂的鎮壓;剩下的就是湖廣的順軍地方部隊,他們是明顯的二流部隊。而第三軍擁有三萬五千兵力,雖然幾個月來有大量的戰鬥和非戰鬥減員,但是後方不斷補充維持它保持滿基本編狀態,明軍在湖廣占領區新組建的民團估計和順軍地方不對戰鬥力相差不多,均缺乏野戰進攻能力。
“這個屬下就沒法給大人參謀了。”鮑博文覺得黃石自己都未必會信他剛說的這句話,明軍的低級軍官隻要是參加過一兩次實戰的,水平就不會對麵的敵人差太多,士兵的平均素質更是在急速追平中,但是明軍的高級軍官很成問題,鮑博文知道對此黃石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現在順軍和明軍的戰線已經出現交錯,以湖廣戰場的寬闊必然會出現大量的機動交戰,鮑博文對明軍第三軍的指揮官們能否在這種交戰中占到李定國、餘深河的便宜不是很有信心。
“他們缺乏戰場直覺,”黃石讚同地點點頭,鮑博文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指揮工作,如果把他扔到戰場上去指揮估計比一個軍校學生還不如,但是他卻有被黃石成為直覺的東西,好歹他也跟在黃石身邊看了這麽多久的戰場,能夠嗅到危險的味道,說著黃石露出一絲焦慮之色:“我一直沒有想好如何靠訓練來提升將領對運動戰的戰場直覺。”
“大人估計會有很大的損失麽?”
“不過以我們士兵的訓練水平,大概也不會吃很大的虧,”黃石不與鮑博文討論具體的戰術問題,製憲會議今天對憲法的討論估計又要中止了,他們肯定會擔憂湖廣的軍事形勢,而黃石大概會給他們一個“暫時不是很樂觀”的迴答:“我能夠補充損失,而李順很難補充他們精銳官兵的消耗。”
又端著報告看了看,黃石對鮑博文道:“餘深河這孩子我親眼見過,還和他說過好久的話。”
“大人見過他?”
“是啊,和許平還有點關係。”黃石大略地給鮑博文講述了一遍那次見餘深河的過程:“許平鋒芒太露,從軍才幾個月所有的課程都是頭名,而且高得不是一星半點。小輩們自幼有父兄指點,但分數和他一比都跟傻瓜似的,讓大家全麵上無光,賀寶刀看不出大家心裏不滿我可看得出來,隻好先壓壓他也算是幫他平息下別人的不滿;結果許平還是不懂事,出兵山東前進行實戰模擬的時候又使出全身解數對付同僚,一點兒麵子也不留,好幾個營被長青在演習裏打得全軍覆滅,從參謀司、軍情司到幾個營大夥臉上都掛不住了,張承業那個直腸子還在得意洋洋!其中就有賀飛豹幫忙的精金營,連賀寶刀都有些生氣了。”
鮑博文不知道這些陳年舊事,聽得啼笑皆非:“難道許平以為自己是來砸場子的麽?”
“新軍肇造,我總是要說些漂亮話的嘛,鼓勵士氣也是嚇唬一下那些老人,什麽要嚴查軍中流弊、不問親疏隻問是非之類的,許平當真了。”黃石抖了一下手中的報告:“這個餘深河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當初在教導隊也是成績卓越,另外一個沒腦子的,幫著許平砸了半年新軍的場子,同樣招人嫉恨得很。”
說到此處黃石停頓了一下,鮑博文觀察著黃石的臉色:“大人有惜才之心嗎?”
“說一個人倔,常用的話是不撞南牆不迴頭,可許平是在牆上撞得頭破血流也不會迴頭,單論性子……”黃石突然問鮑博文道:“你覺不覺得許平其實和先帝挺像?”
“是挺像,死心眼。”
“可是一般正常人是不會這樣的,餘深河、陳哲那幫都還是正常人。”
黃石掃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對鮑博文叫道:“好了,不閑扯了,快把東西給我。”下午他還要去旁聽製憲會議。
鮑博文迴身掀起箱子,把裏麵的貨物取出一大塊來,雙手捧到黃石麵前。
看到貨物後黃石臉上一下子綻開笑容,伸出雙臂從鮑博文手上把它接過去,走到床前仔細地觀賞起來——自從齊國公府修建這種玻璃窗後,不少達官貴人也紛紛效仿。
鮑博文看到黃石又捏了捏那貨物,還把它放置鼻子前嗅了嗅,迴頭衝自己笑道:“沒錯,就是它。”
三十年前親自和西班牙商人會談,然後打發楊致遠時刻監督、催促,在重金的誘惑下一撥又一撥的探險者深入亞馬遜森林為黃石尋覓樹種,甚至驚動了西班牙南美總督——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慎重研究,西班牙南美總督得出的結論是:該物毫無用處,允許出口給中國。
樹種送到北京後齊國公竟然不知道是不是他所要的東西,再三詢問了母樹的性狀後,齊國公——當時的鎮東侯又親自過問在南洋開辟了大片的莊園,漫山遍野地種這種樹——從南美不停地進口,就是武裝衝突期間齊國公還在收買西班牙商人讓他們去熱帶雨林深處幫自己走私樹種。
盡管齊國公催得緊,但是樹木生長有其規律,直到幾個月前才能開始采集樹膠,收集到後南洋那邊立刻就專船運到泉州,向齊國公報告他三十年前交代下的命令、這幾十年來x經無數人之手,在大家的不斷努力終於得以完成了。
“總算是活著看見它了。”執政大臣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滿足,這不是鮑博文第一次見到類似的表情所以沒有發問,任由老長官陶醉在不為其他人說理解的幸福中:“要是你們把樹搞錯了,那我就白幹了。”執政大臣陶醉了一會兒後,開始對鮑博文解釋道:“我決定把這個東西起名叫‘橡膠’,由你負責研究如何把它變成……”
齊國公交代的工作鮑博文並非沒聽他說起過,之前執政大臣已經幾次透露過,這種東西會讓翻著筋鬥向上竄的南方工業以新的突破,密封、加工還有運輸,鮑博文記性很好,雖然執政大臣好像不記得每一句他曾經說過的話,但是鮑博文都記得,而且還記得之前執政大臣好像已經把這東西起名為“橡膠”並且不止一次。
“大人,”再有一次聽黃石敘述完他給自己的研究要求後,鮑博文提出異議:“屬下已經研究過這個東西,但是它非常不耐熱,而且實在是太軟了,不可能做成您說的什麽密封墊圈,更不說用用來做輪子的外皮,會黏在地上的。”
“你需要往裏麵加一些硫磺,”黃石告訴鮑博文:“用純的硫磺粉加到橡膠裏麵,加熱後再冷卻,它就會變的有韌性,而且不太怕熱了。”
“加多少?”
“我不知道。”黃石搖頭道:“我隻知道要加硫磺,而且越均勻越好,具體加多少你自己去實驗吧。”
“大人您怎麽知道的?”雖然見過實在太多次,但是鮑博文仍沒能控製住自己的驚訝。
“我猜……”這個字執政大臣在他的一生中無數次地使用過,所以今天他決定換一個字眼:“這是我的直覺。”
“三十年前,大人直覺到幾萬裏之外的一個荒島的深山老林上有一種樹,這種樹可以被移植到南洋成活,成活十五年後可以割取樹膠,而這種樹膠在加了硫磺粉後,可以變得柔韌有勁,可以用來做車輪。”鮑博文用平靜的語氣輕描淡寫地複述了一遍尋找橡膠的艱辛,然後問道:“大人三十年前就有這樣的直覺嗎?還是先直覺到島上有種將來會有用的樹;然後直覺到它可以被種植在南洋;然後今天才直覺到加了硫磺粉才能用?”無論黃石的直覺是那一種鮑博文都不能理解。
“直覺這東西無法用言語來解釋,因為它是一種感覺,應該是後一種吧,”黃石微笑道:“在今天之前,我並沒有仔細想過硫磺問題。”
“但是大人在直覺意識到應該加硫磺前,已經直覺到這個橡膠一定會有用?”如果是一般的事,鮑博文睜眼閉眼就過去了,在執政大臣下達命令後他自欺欺人地對種種不合理的地方裝看不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這次涉及到長達三十年的規劃,鮑博文實在無法再欺騙自己下去了。
“鮑兄弟你相信天神的直覺麽?”黃石沒有迴答而是反問道。
“相信啊。”鮑博文脫口而出:“可……”
“為什麽相信?”黃石沒有給鮑博文指出自己不是天神的機會。
“因為天神前知三百年、後知五百載,天神的直覺準確無誤。”
“那你就應該相信我的直覺,而不需要問它是怎麽來的,”黃石保持著微笑,和藹地說道——在他印象裏這該死的橡膠樹直到十九世紀才被問津,好多年以後才被移植到東南亞,而至於橡膠硫化工藝,更是遇到過無數曲折最後才被偶然發現,而黃石沒有時間等橡膠被自然發現,更沒有大批工業國的工程師和無數化學家去研究如何硬化橡膠。黃石隻能粗暴幹涉,用最粗暴的手段來幹涉:“我的直覺、神的直覺,它們是一樣準確的。”
鮑博文的喉嚨滾動了一下,黃石從他眼中看到一種敬畏,那是人對於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謎團而產生出的深深畏懼。
“不要告訴別人這是我的直覺。”黃石下達了命令。
鮑博文喉嚨滾動了一下,他吞下一口唾液,用異樣的敬畏語氣恭恭敬敬地答道:“遵命,大人。”
看著退出去的鮑博文,黃石在心裏歎了口氣,他知道對方一定會把今天的秘密帶進棺材,隻是這種敬畏感絕對不會帶來友誼:穿越者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朋友——不是知己不可能成為朋友,而知己之間不會有友誼必須的平等感。
第四十節 一伐
湖廣的戰局不僅僅牽動著製憲會議的心,在南京的北伐軍同樣密切關注著第三軍的勝敗,最初的一係列交戰明軍迭遇敗績,很快第三軍就報告它的兩個師都受到了相當嚴重的損失。第六師在防線被滲透後沒有立刻撤退據點守軍而是下令堅守,同時出動主力反擊順軍,在七日內第六師的機動兵力被李定國伏擊了五次。最後不得不承認它無法靠本身的力量完成反擊順軍同時援助各據點守軍這兩個任務,現在已經下令全師撤退,準備收攏兵力後再戰。
“根本就不該同時進行兩個任務,”聽到這個消息後,南京的北伐軍統帥部頓時一片抱怨之聲,金求德進行遠程複盤後認為:“第六師應該置各據點於不顧,拚著損失一些防守部隊也要集中力量反擊李定國的主力。”
金求德認為這樣第六師就有機會重創分兵作戰的李定國的某支部隊,形成一種交換的局麵:“順軍根本打不起消耗戰!”
“或者一門心思地支援據點,反正隻要保住大部分的渡口,李定國的軍隊就算滲透過來也是無本之木。”趙慢熊的意見相對保守,他覺得隻要卡住李定國的後路和補給線,以不變應萬變,那李定國故意製造的混亂局麵自然就消解了,看清形勢後明軍可以倚多為勝。
“最後兩頭落空。”南京北伐軍並不認為自己是事後諸葛亮,而是湖廣北伐軍犯了低級錯誤。
緊接著傳來的戰報也不是什麽好消息,退卻的第六師據點部隊又中了李定國的幾次埋伏,現在第六師已經戰鬥力大減,正全速向南退卻,而第三軍直屬和第五師也不清楚李定國到底是在繼續追擊第六師,還是掉頭打算配合餘深河,或是正躲在半路準備伏擊第三軍主力——如果他們去增援敗退的第六師的話。
“李定國本來就是打埋伏大王,在河南的時候許平總是把設伏的仗交給他指揮,我看他多半還是像伏擊第五師。”
無論南京方麵的北伐軍如何判斷,他們現在能做的都隻能是等待湖廣明軍的決定和戰報。
在順軍發起反攻的第二十天後,收縮在武昌府的第三軍發現他們陷入了一種窘境,他們附近的順軍大約有三萬人,比第三軍現在掌握的兩萬人要多出一半,而這三萬敵軍分成兩股。李定國和餘深河各帶領一股,正以第三軍的主力為圓心做旋轉,從容不迫地掃蕩著周圍地區,剛剛被組建起來的明軍民團不是倒戈就是被消滅,而第三軍隻能瞪眼看著,盡管任何一路順軍實力都劣於明軍主力,但是明軍擔憂攻擊其中的任何一支都會遭到另外一支的夾擊。
在幾天的焦慮過後,第三軍發現周圍的府縣紛紛換上了順軍的旗幟,自己竟然就要被一支比自己多不了多少敵軍包圍起來。既不願意放棄武昌更擔憂撤退會受到伏擊和追擊的明軍,最後決定向後方請求解圍的援軍。
……
“第六師正在補充,目前所有的補充兵都在補充江西的三個預備師,因此第六師的人員恐怕一時很難湊齊。”因為議會的擴軍決心過於雄心勃勃,一下子鋪開三個師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師完成了準備工作,而且看起來段時期內也完成不了。
“武昌人口稠密,但是糧食儲備並沒有多少,如果斷糧的話第三軍就得拚死突圍。”
“這準又會中李定國的埋伏,而且還會放棄武昌。”
南京北伐軍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停泊在長江口的水師整裝待發,北伐軍要求他們做好強行突破應天府順軍江防的準備。
“這是江麵,戰艦在上麵會被當成靶子打。”鄭成功知道許平曾親自過問過江防問題,尤其是應天府一代,那裏炮台密布,為了封鎖長江許平還專門鑄造了幾門六十六磅和一批門五十四磅炮運到炮台上。以長江的寬度而言,這些江防炮將會對鄭成功的大型海船構成致命的威脅。本來在陸軍占領這些江防炮台前,鄭成功不打算出動水師炮擊南京城或是去支援上遊運輸,但命令就是命令,鄭成功抱怨了兩句後,還是下令水師做好出發準備,他下令在此次各艦要把木料儲備增加一倍。
在水師做準備的時候,南京方麵的北伐軍決定向湖廣派出援軍,考慮動用的是眼下正包圍著安慶和廬州的第四軍,他們開到湖廣後先與第六師匯合,然後以近五萬之眾去給武昌解圍——北伐軍不認為這是李定國能抵擋的兵力。
不過被圍在安慶和廬州的順軍也不能放他們跑了,北伐軍下令中路的第五軍立刻向西接替第四軍的陣地。
最後一個擔憂是已經接過南京和山東軍權的許平會趁機跳出來給北伐軍搗亂,因此北伐軍統帥部急令第六軍火速北上進入戰區——之前賀飛虎的第六軍被北伐軍仍在後麵負責地方治安工作。
如此南京正麵北伐軍依舊擁有四個軍的雄厚兵力,而北伐軍認為許平很難拚湊出五萬野戰部隊,就是這些部隊依舊分散在整條戰線上——隻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