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三百年一大劫,此乃天數,恐非人力能移,自皇上登基以來,信用奸佞、倒行逆施,天下處處皆亡國之像。新軍入山西後,百姓不分敵我,多有愚民愚婦道邊相問:彼大順兵焉?大明軍焉?若言大明兵則四下而走;若言大順兵則欣然叩拜。誠如楊兄弟生前所言:天下人之怨明,直恨入骨髓。而皇上昏昏不自知,以非亡國之君自詡。遙想先帝初崩、皇上繼位之始,海內愛戴效忠之景,真恍如一夢……”
這封信賀寶刀本不想寫很長,但一提起筆就再也擱不下了:
“……李闖起身隴畝,才智不過中人,竟有今日之形勢,隱隱有新朝之氣象,我深夜思之,亦甚駭然,此非天命恐不能至。”
想到黃石的密謀,賀寶刀忍不住又歎了一口氣,竟然連黃石這樣嶽王在世一般,大明的擎天柱都要造反,這大明看來是真的要完蛋了:
“隻是天下都可以反,唯有我不可以反,我賀家世受大明君恩,已二百多年矣。若是是跟著造反作亂,哪怕是跟著大人,必受前夫所指。大人出身貧寒,受先帝之恩雖重,但確實有大功於國,他就是反了,天下百姓最後也能諒解他,更不會說他讓祖先蒙羞。可我賀家不同,我賀家必須要有人為大明殉節,以不負這二百年來的深厚皇恩。”
雖然形勢遠遠稱不上絕望,但賀寶刀還是讓妻子立刻做好準備,萬一自己戰敗就要抓緊時間帶著兒孫逃離京師:“……若我不為大明殉節,日後虎兒、豹兒也抬不起頭來,大家會戳著他們的脊梁骨,說他們是背主反賊之兒。可如果我戰死在山西,那一切都會不同,大家會說他們是世代忠良之後。他們倆沒有受過大明太多恩典,虎兒連功名都沒有,豹兒又傷了一條腿已經無法上陣打仗了,無論日後他們如何行事都沒有人能責備他們什麽。更不用說當今天子,如果我不是世代將門的賀家之後,而隻是一個史官的話,許平攻破京師殺了皇上我也不會說他什麽,隻會說:未聞弑君、但聞誅一夫……”
在信的最後,賀寶刀再次強調道:“即使我有不測,千萬不要讓虎兒、豹兒再替皇上效命,即使是皇上這樣的昏君,賀家也必須要有人犧牲來保全祖先的聲譽,但我一個就夠了,足夠、足夠了。”
賀寶刀囑咐妻子一定要在看完信後立刻把信毀掉,之前在所有人麵前,賀寶刀都表現出了對明廷的絕對忠誠——就算是黃石,頂多說賀寶刀是愚忠愚孝,但絕不會有人能說他帶著新軍出征是有什麽私心。
……
“義父,喚孩兒來有何命令?”
入夜後,王啟年把金滿蒼找來,軍營裏隻剩下這對義父子二人。
“你在順軍那邊,應該還是有幾個朋友的吧?”王啟年問道。
“孩兒早就和那些反賊誓不兩立。”金滿蒼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們父子之間,不必說這種假話。”王啟年擺擺手,表示他不愛聽這種虛言:“我記得你在教導隊時的朋友,有好幾個都去投奔許將軍了。”
金滿蒼楞了一會兒,點頭道:“是的,義父明見。”
“我想讓你給他們寫一封信,就說我想臨陣倒戈。”王啟年此言一出把金滿蒼驚得差點跳起來,王啟年神態平靜地說道:“為父是救火營一營之主,凡事都要先替全營的兄弟們著想,不能看著大家往明知必死的道上去。”
“大帥知道這件事麽?”金滿蒼還沒有從震驚中恢複過來。
“賀寶刀剛愎自用,不聽人言。”王啟年不屑一撇嘴,他覺得賀寶刀最近不是狀態很好,大節、大義的話說了不少,但是對一些軍中隱患卻缺乏重視。
“其他各位將軍呢?”金滿蒼試探著問道。
“他們啊,我得先替救火營想,他們也是一樣。”這些日子很多人一提起未來的交戰,就認定是必勝之局,王啟年同意新軍有很大的勝麵,不過優勢也不至於大到不需要一點憂慮的地步:“明天許將軍若真的是不堪一擊還好,大家肯定會一擁而上。若是陷入苦戰,嘿嘿。”
“尤其是泰山這營,”王啟年冷笑了兩聲,每次軍事會議的時候吉星輝嘴上從來都是千好百好,顯然沒有用心思考萬一遇險該怎麽辦,冷眼旁觀的王啟年不由得暗自揣測對方為什麽完全不擔心遇險:“有些人嘛,說不定已經早我一步,搶先給自己準備好退身之路了。”
……
劉翼宣拿著金滿蒼的信仔細讀過一遍,放下信後衝許平點點頭:“沒錯,大人,這確實是金兄弟的筆跡。”
“嗯,”剛收到這封信時許平也很驚訝,不過若是此事為真,那明天的決戰就會有把握許多:“金兄弟當真難得,把救火營都策反了。”
之前許平等人一直懷疑京師的山嵐營事變背後有金滿蒼的身影,這封來信上倒是沒有提京師之變,不過許平知道這封信多半是在王啟年的注視下寫就的,當然不好說那場事變中的秘密,尤其是一場失敗了的政變。
金滿蒼的來信中不但告訴許平新軍明日會發起總攻,而且還提到了賀寶刀的具體安排。
“救火營會被作為預備隊留到最後,王將軍說如果我們能頂住新軍前麵的三板斧,等賀帥讓救火營出動的時候他會臨陣倒戈,配合我們作戰。”許平詢問自己的部下們:“你們怎麽看?”
“對我們沒有什麽好處,因為我們不知道救火營會不會真的倒戈。”餘深河一點兒也不信任王啟年:“末將認為這是詐降,賀帥想誘使大將軍過早使用預備隊,等他出動救火營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反抗了。”
“但同意他也沒有任何壞處,”周洞天說道:“反正我們該怎麽打還是怎麽打,盡可能保留預備隊,到時候救火營要是倒戈最好,褥若是不倒戈我們也不怕它。”
“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這是最容易讓人胡思亂想的時候了。”許平提筆寫就迴信,交給使者帶迴救火營去:“就當沒有這封信吧,以不變應萬變。”
“那麽信上說的部署,大將軍怎麽看?”
“和鍾兄送來的情報倒是吻合,”許平笑道:“沒有什麽新鮮的。”
餘深河在一邊搖頭:“本來這種保存實力、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事,隻是明軍所為,怎麽現在新軍也這樣了?”
“新軍難道不是明軍麽?”許平倒沒有感到太多意外:“若明軍不如此的話,我們又怎麽能夠縱橫中原。”
……
第二天一早,
“牛尾莊南發現大都督府直衛旗號,是直衛主力……緊隨其後的是新軍的長青和山嵐兩營……沿途所有哨探都在用烽火狼煙報警,不再注意隱蔽,末將認為十三營新軍已傾巢而出……暫時還沒有發現救火營,想必是在中軍的位置……還有兩嶺關送來的急報,守軍一直是晉軍旗號沒有變化。”最後周洞天對許平說出他的判斷:“是了,這就是決戰,也該見分曉了。”.
“知道了,”許平對著他的參謀長點點頭,然後轉頭對等在身旁的餘深河道:“召集各營指揮、軍官,我要和他們說話。”
“遵命,”近衛營營官一躍而起。
“各營的軍官皆奉命前來,幾百人昂首挺胸望著他們的統帥,每個人都把心中的緊張包裹在他們的漆黑鬥篷之下而不顯露在外。這並不是許平第一次在眾人前發表演說,他們曾麵臨過無數次的艱難險阻,每一次他們的統帥都領著他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隻是這一次台上許平的表現和以往完全不同,台下的順軍將領無人不注意到他們的統帥雙手反常地攏在身前,交叉在一起的十指還在不安地搓動。等待良久後,許平開口後的腔調也非常的低沉,臉上還帶著憂鬱之色:
“三十一年前,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懷著保境安民的壯誌,帶著百來個忠誠的部下前往遼海上的一個荒島。他們斬木為兵、豎竿為旗,對抗北虜的鐵蹄。他們的誌向和勇氣得到了天命的眷顧,他們稱自己為長生軍,他們把自己的第一個營起名為救火營……”
台下鴉雀無聲,人人都豎著耳朵聽著他們的統帥陳述著他們早已知道的曆史,聽著他重複著長生軍還有救火營走過的輝煌曆程。許平向著麵前的兄弟揮揮手,微微提高些音量:
“我軍的建製、軍規、條例和今天站在我們對麵的敵人如出一轍,我軍和敵軍就像同父同母的兄弟那般相似,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根藤上兩個葫蘆,一個莢裏的兩顆豆,我們都來源自於三十年前的長生軍。隻是救火營已經漸漸忘記他們最初的救民之誌,忘記了他們為什麽能得到天命的眷顧,他們的軍紀雖然依然良好,他們的戰力雖然依舊強大,但是他們已經成為昏君奸臣手中的屠刀,因此他們再也不能得到上天的恩寵,天命已經轉移到我們的頭上。”
許平停頓片刻,深吸一口氣,他的聲音突然變得高亢起來,一如往日的激昂:“我們不是擾亂天下的亂臣賊子,這天下已經被昏君奸臣所擾亂,我們隻是在撥亂反正;我們不是犯上作亂的逆賊,大順是天命所歸,我們所行的是湯武革命的偉業!今天,我們對麵的救火營,它是昏君手裏的最後一把刀,也是貪官汙吏淫蟹虐萬民的最後依靠。今日以後,救火營曾有的榮譽將為我們所有,救火營曾經有過的傳奇將成為我們的傳奇的映襯。昏君不能繼續穩坐在朝堂上荼毒天下,忠厚的人不會被逼為盜、敬天的人不會家破人亡、善良的人不會妻離子散、年長的老人會得到贍養,年幼的孩童不會被販賣為奴,而亡者……也會有供他們安息的葬身之地。”
統帥的話停頓下來,所有的軍官都等著他最後的那句“諸君努力”的大喊,但當許平再次開口時,他並沒有發出激烈的呐喊,而是再次變得和演說剛開始時那般淡然:
“前進吧,我的朋友們、我的弟兄們,前麵就是我們的時代,太平的時代。”
第二十七節 對壘
得知新軍已經出動後,薑鑲的幕僚團又一次爆發爭吵,為到底該不該如約前去助戰而爭論不休。
“可如果賀帥連許將軍都打不過,那又怎麽辦?”之前許平的檄文自稱身為先鋒提兵五十萬,李自成自將百萬在後,這個當然大家都不信,但是包括薑鑲和他的幕僚在內,都覺得順軍幾十萬還是有的。先鋒許平手裏有十萬人、甚至十幾萬也是可能的:“若是能幫許大將軍取勝,豈不是大人給順王的最好見麵禮?”
“無論如何,我軍都要做好參戰準備,”薑鑲意識到無論順軍還是明軍獲勝,他如果想在勝利者身邊立足就必須要有功勞,薑鑲為今天的行動定下調子:“一會兒,我軍待在離戰場十五、或十裏外,緊密監視新軍和順軍的勝敗。”
“若是新軍贏,我們就助賀帥,也不用對許將軍窮追猛打,隻要殺傷些順軍的潰兵,取得些首級能夠向朝廷證明我們的忠勇就可以了,畢竟一日順王和賀帥沒有決出勝負,這天命到底是屬於大順還是大明就很難說。”作為一軍的統帥,薑鑲必須要比他手下所有的幕僚都考慮得更周全,不能孤注一擲地在戰事明朗前投靠大順或死心塌地為明廷效力,薑鑲認為自己本質上不是一個賭徒:“但如果賀帥連許大將軍就贏不了的話,那大明真就是氣數已盡了。到時候看吧,若是順軍贏,我們就全力助大將軍,不放新軍一兵一卒逃離山西。”
……
其他幾營已經向戰場開進,作為預備隊的救火營的士兵也已經出營列隊,隨時準備出發。
營官王啟年召集所有的隊官做最後的訓話完畢,金滿蒼也在其中。
王啟年虎視眈眈地看著麵前的隊官們,突然伸手一指:“把他給我拿下。”
衛士們一擁而上把金滿蒼擒住,金滿蒼大驚失色:“義父,小人何罪?”
隻聽王啟年喝到:“你這廝的狼子野心,當我不知道麽?”
說完就一揮手,讓衛士們把金滿蒼拉出營外斬首。
把大罵不已的金滿蒼拖出去後,王啟年對其餘的心腹們解釋起來,他對金滿蒼和救火營的怨恨了如指掌,之前隻是隱忍不發。
片刻後衛士把金滿蒼的首級呈送進軍營。
“這就是三心二意,想陷害全營兄弟的叛徒的下場!”王啟年抓著死不瞑目的金滿蒼的頭發,把血淋淋的人頭舉到辦半空:“生逢亂世,我們救火營隻有擰成一股繩,才能在這亂世圖存。”
不少人都被這變故驚得說不出話來,尤其是幾個參與山東屠殺的隊官,想到如果不是王啟年洞察這一切,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王啟年把金滿蒼的頭顱拋在地上,大聲喝道:“今天誰和我同生共死,明天誰就是我王啟年的親兄弟!”
這裏的隊官不少都是王啟年的後生晚輩,剩下的也都是他的老部下,聽到王啟年這話後紛紛拜服在地:“大人言重了。”
……
許平把自己的將旗放在附近最高的一個山頭上,近衛營藏在背後的山坡上,劉宗敏的騎兵則更遠一些。左麵就是牛尾莊營地,前衛營負責防守,而右翼地形最險惡,隻留下了神射營。而在將旗前的,則是裝甲營,另外一個後衛營則部署在裝甲營和牛尾莊之間,保證戰線的連續。
“真是雄偉的大軍啊,”看著對麵層層疊疊的新軍,許平忍不住發出了感歎聲,由於是順軍選擇的戰場,所以戰線並不是很寬,許平很滿意地看到雖然新軍人多勢眾,但不能完全展開兵力:“我們的炮兵都藏好了吧?”
“藏好了,大人。”雖然一路繳獲眾多,但順軍的炮兵仍然遠遠不能和新軍相比,為了盡可能地抵消新軍的炮兵優勢,裝甲營和神射營都隻在山脊線上部署一部分步兵組成防禦線,剩下的半數士兵則躲在反斜麵,前衛營則藏身於牛尾莊的營地裏。至於炮兵,現在都躲在山坡背後或是牛尾莊的營內,等待著新軍的步兵出動。周洞天向許平匯報道:“三西營昨天遇到大雪,李將軍估計他不可能在中午以前抵達。”
“要下午才能到啊?”許平看著遠處泰山營和細柳營的旗號,如果三西營抵達,那麽順軍在兵力上就已經和新軍持平,順軍現在已經能靠質量優勢抵消新軍的數量優勢:“也好,讓新軍先進攻吧,要是三西營早到了,就得我們主動進攻了。”
“李將軍走的是北路,”新軍從南麵繞過來攻擊牛尾莊,周洞天猜測對方這是為了切斷許平和太原的聯係:“三西營抵達後,我們兩軍還是會正麵頂牛。”
“大概賀將軍擔心我們在太原還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吧,”無論新軍從這個方向進攻還是從北麵進攻,對許平來說唯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三西營進入戰場的位置,反正太原他沒有任何部隊,新軍切斷不切斷自己和太原的聯係無關緊要:“頂牛就頂牛吧,也不壞,新軍還得防備他們的背後突然殺出一支我軍來。”
“大人真是通達,”聽許平說的如此輕鬆,周洞天大笑道:“怎麽都好,怎麽都不壞。”
“我統領的三萬大軍,都是久經沙場的豪傑之士,士氣又這麽高昂,”許平笑道,便是周洞天再說些其他的壞消息,也不能影響許平對勝利的信心:“手裏就這麽一副好牌,還擔心什麽呢?”
“大人說得好,”餘深河也大聲說道,他有些羨慕地看著部署在近衛營前方的裝甲營,李來亨正在忙個不停,巡視部隊鼓舞士氣、檢查各隊的準備工作。而與李來亨相比,餘深河則顯得無所事事,他的手下都靜靜地呆著山後,現在沒有任何工作需要他們去做:“希望今天裝甲營不要把風頭全搶了,也留些朱明的賊寇給我殺。”
“放心吧,會有的,會有的。”許平安慰道,又拿起望遠鏡繼續觀察對麵明軍的動向。
……
在戰場的另一麵,賀寶刀正在調整陣型,進攻順軍左翼看起來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好處,他打算針鋒相對地隻留下一個營與神射營對峙,另外的兵馬都集中在許平的將旗前和右翼。
“或許還是全線進攻比較好,”王啟年建議道:“大帥隻留下一個營,那許平也能把他右翼的兵力繼續抽調出來。而且我們不清楚他在山後的部署,萬一他還留有一支勁旅,突然從側麵殺出,也是麻煩對不對?”
“許平隻有三萬人,他還能反擊麽?”賀寶刀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對麵順軍的陣容,他大概數出了一萬多士兵,牛尾莊許平大營裏的兵力不知道有多少,不過賀寶刀估計怎麽也要部署幾千,他一指山脊:“許平的戰線上不可能隻部署這麽薄薄一層,後麵大概還會有一萬,加上我們已經看到的,許平為了組成戰線就已經動用了大約兩萬兩千以上的步兵,他的近衛營和騎兵,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肯定藏在他的將旗後麵。”
“可是許平的三西營還不知去向,”王啟年擔憂這支部隊已經到達或者很快就會抵達:“要是突然有兩萬闖賊從我們的右翼殺出來,一個營是肯定頂不住的。”
賀寶刀想了想,決定在神射營對麵多留一個營:“兩個營總夠了吧,救火營隨時可以增援他們。”
烈焰營被賀寶刀放在拖後位置,以防備太原方向:“許平一貫狡詐,或許闖賊的三西營就藏在太原城,想襲擊我們的背後。”
王啟年也有類似的擔憂,直衛已經集結準備參戰,明軍的情報遮蔽網一下子縮小很多,預警時間大概隻有一個時辰左右。
看了身邊的賀寶刀一眼,王啟年知道自己未來的前途取決於今天這一仗:“朝廷已經失去了武人的控製,無論是在新軍還是其他明軍中,朝廷已經威信掃地,闖賊此番進入山西,地方的邊軍將領根本不聽文官的指揮,望風而降。而朝廷再也沒有一支軍隊能威懾各省軍隊了。”
王啟年不知道賀寶刀為什麽仍然對朝廷畢恭畢敬,不過他很清楚賀寶刀絕對有割據一方的實力——隻要能夠擊敗順軍,而朝廷對他也未必會信任到底,很可能又要祭出大小相製的法寶。
“賀寶刀到時候還是會服從朝廷命令的,朝廷肯定會讓新軍的營官各自為政,不會讓賀寶刀一人獨大統帥全軍、不會讓他收複全部山陝,那樣賀寶刀的實力就太可怕了,他想做郭子儀,但朝廷可不敢冒又出一個曹操的危險。到時候我說不定也能當個有實無名的陝西王。”之前黃石信誓旦旦地說順軍絕對不會超過五萬兵力,和其他悲觀的新軍營官不同,王啟年對黃石的判斷很有信心,他在心裏默念著:“河南久經戰火已經破敗不堪,陝西闖賊新得人心不定,隻要消滅了許平這幾萬人,他跟著一個連火槍、火炮都造不出來的李闖,怎麽可能恢複元氣?那個什麽大順,根基如此不穩,隻要敗一仗轉眼之間就會化為烏有。”
雖然三百年一大劫的預言讓不少人憂心忡忡,但王啟年不信大明就會這樣垮掉,自古王朝崩潰,從來都要經過稅源流失、地方割據、軍閥擁兵自重的階段。雖然連崇禎皇帝都哭訴:天下處處皆亡國之像,但王啟年總忍不住想到,就是在崇禎朝,朝廷仍然擁有對地方絕對的人事任免權,中央還是能從各省收繳到大量的稅收——哪朝哪代,能夠在這種形勢下亡?恐怕隻有隋朝了,可是那可不是大明這種幾百年的朝代,那個時候歲數大點的人都還記得這天下原本不姓楊。
所以王啟年覺得黃石的作亂行為太操之過急,或者說路線不對。他認為這樣莽撞行事隻能成為董卓,為後來者鋪路。或者成為權臣、或者成為軍閥,等朝廷徹底威信掃地後才能取而代之。既然黃石不願意老老實實地經營朝廷成為一個權臣為後代鋪路,而是一定要去當董卓,那王啟年覺得自己還是去設法成為一個軍閥為好,從曆史的角度看,這才是保命保家之路,他不想成為李郭之流。
“大帥,”一個泰山營傳令兵趕來報告:“吉將軍說正麵太窄,一次隻能展開兩個營,他希望大帥同意他繞過牛尾莊,繼續向闖賊後方迂迴,然後與其他營夾擊牛尾莊。”
“開什麽玩笑?”賀寶刀一口迴絕了這個提議,許平在山背後的部署新軍一無所知,賀寶刀雖然有所猜測但並沒有絕對把握:“他就不怕撞上闖賊的伏兵麽?”
“吉將軍就是想迂迴偵查一下,若是我營成功迂迴到牛尾莊後方,許賊的部署也就一目了然了。”泰山營的傳令兵連忙解釋道。
“然後呢?吉將軍如何通知我,他會千裏傳音還是飛劍傳書?”賀寶刀不滿地說道,隔著許平的主力軍,賀寶刀認為這樣的長距離迂迴行動隻能導致自己喪失對泰山營的指揮。更不用說泰山營還有迷路或遇到道路不通的問題,這裏可是山地,軍隊一繞就不知道久經會繞出去多遠。
“我家將軍可以見機行事。”
“他就是被順軍伏擊了,全軍覆滅了我也不知道,還會傻等他迂迴到位。”賀寶刀揮手道:“不必多說了,本帥不同意,再說對麵闖賊隻有我們的一半,堂堂正正進攻就能取勝,為什麽要自找麻煩?而且本帥完全看不到這裏麵的好處。”
轟走了泰山營的傳令兵後,賀寶刀繼續指揮著全軍排兵布陣,不久各營紛紛派來傳令兵匯報部隊調整完畢。
“開始進攻吧。”賀寶刀不再等待,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位於中央的長青營和天一營,奉命發起了第一輪攻勢。與此同時,泰山營和東森營也開始向牛尾莊發起攻擊。
這封信賀寶刀本不想寫很長,但一提起筆就再也擱不下了:
“……李闖起身隴畝,才智不過中人,竟有今日之形勢,隱隱有新朝之氣象,我深夜思之,亦甚駭然,此非天命恐不能至。”
想到黃石的密謀,賀寶刀忍不住又歎了一口氣,竟然連黃石這樣嶽王在世一般,大明的擎天柱都要造反,這大明看來是真的要完蛋了:
“隻是天下都可以反,唯有我不可以反,我賀家世受大明君恩,已二百多年矣。若是是跟著造反作亂,哪怕是跟著大人,必受前夫所指。大人出身貧寒,受先帝之恩雖重,但確實有大功於國,他就是反了,天下百姓最後也能諒解他,更不會說他讓祖先蒙羞。可我賀家不同,我賀家必須要有人為大明殉節,以不負這二百年來的深厚皇恩。”
雖然形勢遠遠稱不上絕望,但賀寶刀還是讓妻子立刻做好準備,萬一自己戰敗就要抓緊時間帶著兒孫逃離京師:“……若我不為大明殉節,日後虎兒、豹兒也抬不起頭來,大家會戳著他們的脊梁骨,說他們是背主反賊之兒。可如果我戰死在山西,那一切都會不同,大家會說他們是世代忠良之後。他們倆沒有受過大明太多恩典,虎兒連功名都沒有,豹兒又傷了一條腿已經無法上陣打仗了,無論日後他們如何行事都沒有人能責備他們什麽。更不用說當今天子,如果我不是世代將門的賀家之後,而隻是一個史官的話,許平攻破京師殺了皇上我也不會說他什麽,隻會說:未聞弑君、但聞誅一夫……”
在信的最後,賀寶刀再次強調道:“即使我有不測,千萬不要讓虎兒、豹兒再替皇上效命,即使是皇上這樣的昏君,賀家也必須要有人犧牲來保全祖先的聲譽,但我一個就夠了,足夠、足夠了。”
賀寶刀囑咐妻子一定要在看完信後立刻把信毀掉,之前在所有人麵前,賀寶刀都表現出了對明廷的絕對忠誠——就算是黃石,頂多說賀寶刀是愚忠愚孝,但絕不會有人能說他帶著新軍出征是有什麽私心。
……
“義父,喚孩兒來有何命令?”
入夜後,王啟年把金滿蒼找來,軍營裏隻剩下這對義父子二人。
“你在順軍那邊,應該還是有幾個朋友的吧?”王啟年問道。
“孩兒早就和那些反賊誓不兩立。”金滿蒼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們父子之間,不必說這種假話。”王啟年擺擺手,表示他不愛聽這種虛言:“我記得你在教導隊時的朋友,有好幾個都去投奔許將軍了。”
金滿蒼楞了一會兒,點頭道:“是的,義父明見。”
“我想讓你給他們寫一封信,就說我想臨陣倒戈。”王啟年此言一出把金滿蒼驚得差點跳起來,王啟年神態平靜地說道:“為父是救火營一營之主,凡事都要先替全營的兄弟們著想,不能看著大家往明知必死的道上去。”
“大帥知道這件事麽?”金滿蒼還沒有從震驚中恢複過來。
“賀寶刀剛愎自用,不聽人言。”王啟年不屑一撇嘴,他覺得賀寶刀最近不是狀態很好,大節、大義的話說了不少,但是對一些軍中隱患卻缺乏重視。
“其他各位將軍呢?”金滿蒼試探著問道。
“他們啊,我得先替救火營想,他們也是一樣。”這些日子很多人一提起未來的交戰,就認定是必勝之局,王啟年同意新軍有很大的勝麵,不過優勢也不至於大到不需要一點憂慮的地步:“明天許將軍若真的是不堪一擊還好,大家肯定會一擁而上。若是陷入苦戰,嘿嘿。”
“尤其是泰山這營,”王啟年冷笑了兩聲,每次軍事會議的時候吉星輝嘴上從來都是千好百好,顯然沒有用心思考萬一遇險該怎麽辦,冷眼旁觀的王啟年不由得暗自揣測對方為什麽完全不擔心遇險:“有些人嘛,說不定已經早我一步,搶先給自己準備好退身之路了。”
……
劉翼宣拿著金滿蒼的信仔細讀過一遍,放下信後衝許平點點頭:“沒錯,大人,這確實是金兄弟的筆跡。”
“嗯,”剛收到這封信時許平也很驚訝,不過若是此事為真,那明天的決戰就會有把握許多:“金兄弟當真難得,把救火營都策反了。”
之前許平等人一直懷疑京師的山嵐營事變背後有金滿蒼的身影,這封來信上倒是沒有提京師之變,不過許平知道這封信多半是在王啟年的注視下寫就的,當然不好說那場事變中的秘密,尤其是一場失敗了的政變。
金滿蒼的來信中不但告訴許平新軍明日會發起總攻,而且還提到了賀寶刀的具體安排。
“救火營會被作為預備隊留到最後,王將軍說如果我們能頂住新軍前麵的三板斧,等賀帥讓救火營出動的時候他會臨陣倒戈,配合我們作戰。”許平詢問自己的部下們:“你們怎麽看?”
“對我們沒有什麽好處,因為我們不知道救火營會不會真的倒戈。”餘深河一點兒也不信任王啟年:“末將認為這是詐降,賀帥想誘使大將軍過早使用預備隊,等他出動救火營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反抗了。”
“但同意他也沒有任何壞處,”周洞天說道:“反正我們該怎麽打還是怎麽打,盡可能保留預備隊,到時候救火營要是倒戈最好,褥若是不倒戈我們也不怕它。”
“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這是最容易讓人胡思亂想的時候了。”許平提筆寫就迴信,交給使者帶迴救火營去:“就當沒有這封信吧,以不變應萬變。”
“那麽信上說的部署,大將軍怎麽看?”
“和鍾兄送來的情報倒是吻合,”許平笑道:“沒有什麽新鮮的。”
餘深河在一邊搖頭:“本來這種保存實力、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事,隻是明軍所為,怎麽現在新軍也這樣了?”
“新軍難道不是明軍麽?”許平倒沒有感到太多意外:“若明軍不如此的話,我們又怎麽能夠縱橫中原。”
……
第二天一早,
“牛尾莊南發現大都督府直衛旗號,是直衛主力……緊隨其後的是新軍的長青和山嵐兩營……沿途所有哨探都在用烽火狼煙報警,不再注意隱蔽,末將認為十三營新軍已傾巢而出……暫時還沒有發現救火營,想必是在中軍的位置……還有兩嶺關送來的急報,守軍一直是晉軍旗號沒有變化。”最後周洞天對許平說出他的判斷:“是了,這就是決戰,也該見分曉了。”.
“知道了,”許平對著他的參謀長點點頭,然後轉頭對等在身旁的餘深河道:“召集各營指揮、軍官,我要和他們說話。”
“遵命,”近衛營營官一躍而起。
“各營的軍官皆奉命前來,幾百人昂首挺胸望著他們的統帥,每個人都把心中的緊張包裹在他們的漆黑鬥篷之下而不顯露在外。這並不是許平第一次在眾人前發表演說,他們曾麵臨過無數次的艱難險阻,每一次他們的統帥都領著他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隻是這一次台上許平的表現和以往完全不同,台下的順軍將領無人不注意到他們的統帥雙手反常地攏在身前,交叉在一起的十指還在不安地搓動。等待良久後,許平開口後的腔調也非常的低沉,臉上還帶著憂鬱之色:
“三十一年前,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懷著保境安民的壯誌,帶著百來個忠誠的部下前往遼海上的一個荒島。他們斬木為兵、豎竿為旗,對抗北虜的鐵蹄。他們的誌向和勇氣得到了天命的眷顧,他們稱自己為長生軍,他們把自己的第一個營起名為救火營……”
台下鴉雀無聲,人人都豎著耳朵聽著他們的統帥陳述著他們早已知道的曆史,聽著他重複著長生軍還有救火營走過的輝煌曆程。許平向著麵前的兄弟揮揮手,微微提高些音量:
“我軍的建製、軍規、條例和今天站在我們對麵的敵人如出一轍,我軍和敵軍就像同父同母的兄弟那般相似,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根藤上兩個葫蘆,一個莢裏的兩顆豆,我們都來源自於三十年前的長生軍。隻是救火營已經漸漸忘記他們最初的救民之誌,忘記了他們為什麽能得到天命的眷顧,他們的軍紀雖然依然良好,他們的戰力雖然依舊強大,但是他們已經成為昏君奸臣手中的屠刀,因此他們再也不能得到上天的恩寵,天命已經轉移到我們的頭上。”
許平停頓片刻,深吸一口氣,他的聲音突然變得高亢起來,一如往日的激昂:“我們不是擾亂天下的亂臣賊子,這天下已經被昏君奸臣所擾亂,我們隻是在撥亂反正;我們不是犯上作亂的逆賊,大順是天命所歸,我們所行的是湯武革命的偉業!今天,我們對麵的救火營,它是昏君手裏的最後一把刀,也是貪官汙吏淫蟹虐萬民的最後依靠。今日以後,救火營曾有的榮譽將為我們所有,救火營曾經有過的傳奇將成為我們的傳奇的映襯。昏君不能繼續穩坐在朝堂上荼毒天下,忠厚的人不會被逼為盜、敬天的人不會家破人亡、善良的人不會妻離子散、年長的老人會得到贍養,年幼的孩童不會被販賣為奴,而亡者……也會有供他們安息的葬身之地。”
統帥的話停頓下來,所有的軍官都等著他最後的那句“諸君努力”的大喊,但當許平再次開口時,他並沒有發出激烈的呐喊,而是再次變得和演說剛開始時那般淡然:
“前進吧,我的朋友們、我的弟兄們,前麵就是我們的時代,太平的時代。”
第二十七節 對壘
得知新軍已經出動後,薑鑲的幕僚團又一次爆發爭吵,為到底該不該如約前去助戰而爭論不休。
“可如果賀帥連許將軍都打不過,那又怎麽辦?”之前許平的檄文自稱身為先鋒提兵五十萬,李自成自將百萬在後,這個當然大家都不信,但是包括薑鑲和他的幕僚在內,都覺得順軍幾十萬還是有的。先鋒許平手裏有十萬人、甚至十幾萬也是可能的:“若是能幫許大將軍取勝,豈不是大人給順王的最好見麵禮?”
“無論如何,我軍都要做好參戰準備,”薑鑲意識到無論順軍還是明軍獲勝,他如果想在勝利者身邊立足就必須要有功勞,薑鑲為今天的行動定下調子:“一會兒,我軍待在離戰場十五、或十裏外,緊密監視新軍和順軍的勝敗。”
“若是新軍贏,我們就助賀帥,也不用對許將軍窮追猛打,隻要殺傷些順軍的潰兵,取得些首級能夠向朝廷證明我們的忠勇就可以了,畢竟一日順王和賀帥沒有決出勝負,這天命到底是屬於大順還是大明就很難說。”作為一軍的統帥,薑鑲必須要比他手下所有的幕僚都考慮得更周全,不能孤注一擲地在戰事明朗前投靠大順或死心塌地為明廷效力,薑鑲認為自己本質上不是一個賭徒:“但如果賀帥連許大將軍就贏不了的話,那大明真就是氣數已盡了。到時候看吧,若是順軍贏,我們就全力助大將軍,不放新軍一兵一卒逃離山西。”
……
其他幾營已經向戰場開進,作為預備隊的救火營的士兵也已經出營列隊,隨時準備出發。
營官王啟年召集所有的隊官做最後的訓話完畢,金滿蒼也在其中。
王啟年虎視眈眈地看著麵前的隊官們,突然伸手一指:“把他給我拿下。”
衛士們一擁而上把金滿蒼擒住,金滿蒼大驚失色:“義父,小人何罪?”
隻聽王啟年喝到:“你這廝的狼子野心,當我不知道麽?”
說完就一揮手,讓衛士們把金滿蒼拉出營外斬首。
把大罵不已的金滿蒼拖出去後,王啟年對其餘的心腹們解釋起來,他對金滿蒼和救火營的怨恨了如指掌,之前隻是隱忍不發。
片刻後衛士把金滿蒼的首級呈送進軍營。
“這就是三心二意,想陷害全營兄弟的叛徒的下場!”王啟年抓著死不瞑目的金滿蒼的頭發,把血淋淋的人頭舉到辦半空:“生逢亂世,我們救火營隻有擰成一股繩,才能在這亂世圖存。”
不少人都被這變故驚得說不出話來,尤其是幾個參與山東屠殺的隊官,想到如果不是王啟年洞察這一切,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王啟年把金滿蒼的頭顱拋在地上,大聲喝道:“今天誰和我同生共死,明天誰就是我王啟年的親兄弟!”
這裏的隊官不少都是王啟年的後生晚輩,剩下的也都是他的老部下,聽到王啟年這話後紛紛拜服在地:“大人言重了。”
……
許平把自己的將旗放在附近最高的一個山頭上,近衛營藏在背後的山坡上,劉宗敏的騎兵則更遠一些。左麵就是牛尾莊營地,前衛營負責防守,而右翼地形最險惡,隻留下了神射營。而在將旗前的,則是裝甲營,另外一個後衛營則部署在裝甲營和牛尾莊之間,保證戰線的連續。
“真是雄偉的大軍啊,”看著對麵層層疊疊的新軍,許平忍不住發出了感歎聲,由於是順軍選擇的戰場,所以戰線並不是很寬,許平很滿意地看到雖然新軍人多勢眾,但不能完全展開兵力:“我們的炮兵都藏好了吧?”
“藏好了,大人。”雖然一路繳獲眾多,但順軍的炮兵仍然遠遠不能和新軍相比,為了盡可能地抵消新軍的炮兵優勢,裝甲營和神射營都隻在山脊線上部署一部分步兵組成防禦線,剩下的半數士兵則躲在反斜麵,前衛營則藏身於牛尾莊的營地裏。至於炮兵,現在都躲在山坡背後或是牛尾莊的營內,等待著新軍的步兵出動。周洞天向許平匯報道:“三西營昨天遇到大雪,李將軍估計他不可能在中午以前抵達。”
“要下午才能到啊?”許平看著遠處泰山營和細柳營的旗號,如果三西營抵達,那麽順軍在兵力上就已經和新軍持平,順軍現在已經能靠質量優勢抵消新軍的數量優勢:“也好,讓新軍先進攻吧,要是三西營早到了,就得我們主動進攻了。”
“李將軍走的是北路,”新軍從南麵繞過來攻擊牛尾莊,周洞天猜測對方這是為了切斷許平和太原的聯係:“三西營抵達後,我們兩軍還是會正麵頂牛。”
“大概賀將軍擔心我們在太原還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吧,”無論新軍從這個方向進攻還是從北麵進攻,對許平來說唯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三西營進入戰場的位置,反正太原他沒有任何部隊,新軍切斷不切斷自己和太原的聯係無關緊要:“頂牛就頂牛吧,也不壞,新軍還得防備他們的背後突然殺出一支我軍來。”
“大人真是通達,”聽許平說的如此輕鬆,周洞天大笑道:“怎麽都好,怎麽都不壞。”
“我統領的三萬大軍,都是久經沙場的豪傑之士,士氣又這麽高昂,”許平笑道,便是周洞天再說些其他的壞消息,也不能影響許平對勝利的信心:“手裏就這麽一副好牌,還擔心什麽呢?”
“大人說得好,”餘深河也大聲說道,他有些羨慕地看著部署在近衛營前方的裝甲營,李來亨正在忙個不停,巡視部隊鼓舞士氣、檢查各隊的準備工作。而與李來亨相比,餘深河則顯得無所事事,他的手下都靜靜地呆著山後,現在沒有任何工作需要他們去做:“希望今天裝甲營不要把風頭全搶了,也留些朱明的賊寇給我殺。”
“放心吧,會有的,會有的。”許平安慰道,又拿起望遠鏡繼續觀察對麵明軍的動向。
……
在戰場的另一麵,賀寶刀正在調整陣型,進攻順軍左翼看起來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好處,他打算針鋒相對地隻留下一個營與神射營對峙,另外的兵馬都集中在許平的將旗前和右翼。
“或許還是全線進攻比較好,”王啟年建議道:“大帥隻留下一個營,那許平也能把他右翼的兵力繼續抽調出來。而且我們不清楚他在山後的部署,萬一他還留有一支勁旅,突然從側麵殺出,也是麻煩對不對?”
“許平隻有三萬人,他還能反擊麽?”賀寶刀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對麵順軍的陣容,他大概數出了一萬多士兵,牛尾莊許平大營裏的兵力不知道有多少,不過賀寶刀估計怎麽也要部署幾千,他一指山脊:“許平的戰線上不可能隻部署這麽薄薄一層,後麵大概還會有一萬,加上我們已經看到的,許平為了組成戰線就已經動用了大約兩萬兩千以上的步兵,他的近衛營和騎兵,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肯定藏在他的將旗後麵。”
“可是許平的三西營還不知去向,”王啟年擔憂這支部隊已經到達或者很快就會抵達:“要是突然有兩萬闖賊從我們的右翼殺出來,一個營是肯定頂不住的。”
賀寶刀想了想,決定在神射營對麵多留一個營:“兩個營總夠了吧,救火營隨時可以增援他們。”
烈焰營被賀寶刀放在拖後位置,以防備太原方向:“許平一貫狡詐,或許闖賊的三西營就藏在太原城,想襲擊我們的背後。”
王啟年也有類似的擔憂,直衛已經集結準備參戰,明軍的情報遮蔽網一下子縮小很多,預警時間大概隻有一個時辰左右。
看了身邊的賀寶刀一眼,王啟年知道自己未來的前途取決於今天這一仗:“朝廷已經失去了武人的控製,無論是在新軍還是其他明軍中,朝廷已經威信掃地,闖賊此番進入山西,地方的邊軍將領根本不聽文官的指揮,望風而降。而朝廷再也沒有一支軍隊能威懾各省軍隊了。”
王啟年不知道賀寶刀為什麽仍然對朝廷畢恭畢敬,不過他很清楚賀寶刀絕對有割據一方的實力——隻要能夠擊敗順軍,而朝廷對他也未必會信任到底,很可能又要祭出大小相製的法寶。
“賀寶刀到時候還是會服從朝廷命令的,朝廷肯定會讓新軍的營官各自為政,不會讓賀寶刀一人獨大統帥全軍、不會讓他收複全部山陝,那樣賀寶刀的實力就太可怕了,他想做郭子儀,但朝廷可不敢冒又出一個曹操的危險。到時候我說不定也能當個有實無名的陝西王。”之前黃石信誓旦旦地說順軍絕對不會超過五萬兵力,和其他悲觀的新軍營官不同,王啟年對黃石的判斷很有信心,他在心裏默念著:“河南久經戰火已經破敗不堪,陝西闖賊新得人心不定,隻要消滅了許平這幾萬人,他跟著一個連火槍、火炮都造不出來的李闖,怎麽可能恢複元氣?那個什麽大順,根基如此不穩,隻要敗一仗轉眼之間就會化為烏有。”
雖然三百年一大劫的預言讓不少人憂心忡忡,但王啟年不信大明就會這樣垮掉,自古王朝崩潰,從來都要經過稅源流失、地方割據、軍閥擁兵自重的階段。雖然連崇禎皇帝都哭訴:天下處處皆亡國之像,但王啟年總忍不住想到,就是在崇禎朝,朝廷仍然擁有對地方絕對的人事任免權,中央還是能從各省收繳到大量的稅收——哪朝哪代,能夠在這種形勢下亡?恐怕隻有隋朝了,可是那可不是大明這種幾百年的朝代,那個時候歲數大點的人都還記得這天下原本不姓楊。
所以王啟年覺得黃石的作亂行為太操之過急,或者說路線不對。他認為這樣莽撞行事隻能成為董卓,為後來者鋪路。或者成為權臣、或者成為軍閥,等朝廷徹底威信掃地後才能取而代之。既然黃石不願意老老實實地經營朝廷成為一個權臣為後代鋪路,而是一定要去當董卓,那王啟年覺得自己還是去設法成為一個軍閥為好,從曆史的角度看,這才是保命保家之路,他不想成為李郭之流。
“大帥,”一個泰山營傳令兵趕來報告:“吉將軍說正麵太窄,一次隻能展開兩個營,他希望大帥同意他繞過牛尾莊,繼續向闖賊後方迂迴,然後與其他營夾擊牛尾莊。”
“開什麽玩笑?”賀寶刀一口迴絕了這個提議,許平在山背後的部署新軍一無所知,賀寶刀雖然有所猜測但並沒有絕對把握:“他就不怕撞上闖賊的伏兵麽?”
“吉將軍就是想迂迴偵查一下,若是我營成功迂迴到牛尾莊後方,許賊的部署也就一目了然了。”泰山營的傳令兵連忙解釋道。
“然後呢?吉將軍如何通知我,他會千裏傳音還是飛劍傳書?”賀寶刀不滿地說道,隔著許平的主力軍,賀寶刀認為這樣的長距離迂迴行動隻能導致自己喪失對泰山營的指揮。更不用說泰山營還有迷路或遇到道路不通的問題,這裏可是山地,軍隊一繞就不知道久經會繞出去多遠。
“我家將軍可以見機行事。”
“他就是被順軍伏擊了,全軍覆滅了我也不知道,還會傻等他迂迴到位。”賀寶刀揮手道:“不必多說了,本帥不同意,再說對麵闖賊隻有我們的一半,堂堂正正進攻就能取勝,為什麽要自找麻煩?而且本帥完全看不到這裏麵的好處。”
轟走了泰山營的傳令兵後,賀寶刀繼續指揮著全軍排兵布陣,不久各營紛紛派來傳令兵匯報部隊調整完畢。
“開始進攻吧。”賀寶刀不再等待,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位於中央的長青營和天一營,奉命發起了第一輪攻勢。與此同時,泰山營和東森營也開始向牛尾莊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