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知道麽?”趙慢熊一邊看一邊問道。
“大人已經過目了。”
“哦。”名單上的一個人名引起了趙慢熊的注意,他停止瀏覽把這個人名指給李雲睿看:“這個金滿蒼,難道是我想的那個人嗎?”
“是的。”李雲睿正色答道。
“他不是拜王啟年做幹爹,還出任救火營一個隊官的嗎?”
“是的。”李雲睿仍一絲不苟的答道。
“你說大人知道了。”趙慢熊抬起頭:“大人有什麽示下?”
“大人說由趙兄全權負責,讓我來問你。”
“哦。”趙慢熊對這個迴答沒有感到非常意外,他略一沉思:“金滿蒼為什麽要怎麽做?你是如何確認的?”
“他報名教導隊的時候曾經說過自己籍貫在濟南附近,結果後來卻突然改口了,”李雲睿一向自命記性非凡,雖然歲數這麽大了但絕對稱得上是寶刀不老:“我心裏奇怪就把教導隊當年教過他的幾個教官找來問話,他們迴憶了一會兒,紛紛想起金滿蒼確實說自己是濟南人,我就知道我不會記錯嘛。”
“濟南哪裏?”趙慢熊的眼光閃爍了一下。
“就是王啟年屠的那裏。”李雲睿一聲冷笑。
“哦——”
“之前我曾派他監視過幾個教導隊的不穩之人,那幾個人都在他監視之後逃去許平那裏了,當時我沒覺得太不對勁,你也知道那個時候太亂了,監視他們的也不止金滿蒼一個。可是我仔細一查,這幾個人都挑金滿蒼迴山東的時候跑的,而且其中有個家夥本來一向大嘴巴,但就在我讓金滿蒼監視他以後突然變了一個人,一直到逃走前始終嚴守口風、滴水不漏。”李雲睿又是一聲冷笑,他秘密調查了一些其他的背景資料,很快就猜到了金滿蒼想幹什麽:“這家夥,拜幹爹的時候連姓都沒改,顯然是不安好心。”
第三十四節 縉紳
“王啟年知道嗎?”
“我就是來問你是不是要通知王啟年。”
“你覺得呢?”
“似乎沒有必要,等救火營跟隨大人南下後我們再處理吧。”
“不錯。”趙慢熊也覺得各營目前態度曖昧,鎮東侯既然把這件事交給自己處理,就說明萬一有什麽差錯鎮東侯也不會念舊情,既然如此趙慢熊不認為自己還有什麽好猶豫的,他又翻了一陣其他的名單,頭也不抬地說道:“一律照此辦理。”
“是。”雖然關係很熟,但涉及到正式的命令時,趙慢熊就會用嚴肅的上級對下級態度給李雲睿發號施令,而李雲睿也會正色應是。
俯身收迴這份情報後,李雲睿在信函的表麵輕輕一拍,低聲問道:“是不是有必要通知金大人呢?”
金求德的參謀司需要知道最緊迫的軍事情報,而李雲睿手中這份無疑屬於判斷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情報,就算參謀司不知道,金求德本人都需要知道,至少可以保證他不會把緊急軍情發給不該發的人,或是讓危險份子負責傳達。
趙慢熊把雙手交叉,抬頭看向李雲睿:“暫時也無此必要。”
“遵命。”
“還有一件事,就是闖營,”李雲睿對闖軍最近的活動有些擔憂。
趙慢熊奇道:“這件事大人你要你和我說?”
“不是,是我自己在擔心,現在河南北部已經沒有闖軍活動的跡象。”李雲睿擔心的枉自做了叛徒,到時候明廷沒用崩潰,還得鎮東侯親自帶兵北伐,要是那樣的話還不如在京師直接造反:“李自成和許平解散了他們大部分部隊,現在剩下的軍隊已經不足三萬人。”
“三萬人還不夠麽?你可記得當年李闖被打敗之後一樣解散了他的部隊逃進深山,身邊隻剩下十幾騎兵而已,可是他出山振臂一唿,頓時又是數以萬計的人趕去投奔他。”趙慢熊對闖營頗有信心,如果新軍退去,朝廷在北方的軍隊就失去了主心骨:“本來還有些擔心鬱董會給我們找麻煩,但是大人不是說了麽,到時候他絕不會北上勤王,更不會阻攔我們。”
……
崇禎二十四年的新年,許平沒有在自己的大營裏度過,而是去一家河南縉紳的莊園裏做客。
“小人敢問大將軍安好。”主人親自迎出家門數裏,就在路邊向許平行叩拜之禮。
“主人翁請起。”解散了大部分軍隊後,許平身邊隻剩下五千人馬,這個新春佳節他活躍在拉攏人心的戰線上,麵前這個縉紳是為闖營效力的積極分子,他招募了二十多個許平的部下為他防守家壘,同時還雇傭了數百難民幫他在冬季打短工,入冬之後他還派人送去許平大營滿滿一車糧食。
許平跳下馬,和主人並肩而行,跟著主人來迎接許平的家丁全是他的部下,這些部下也紛紛向許平問好。
離主人的莊園還有好幾個裏路,路兩側的田地全是這個縉紳所有,之前在許平圍攻開封的時候,這個縉紳就基本保持中立,緊守自己的家壘,無論是官兵還是闖營從附近路過他都絕不攻擊或是充當向導,而許平迴報這些中立者的報酬就是中止了李自成的抄家令,嚴禁任何部下騷擾他們。
“最近可有土匪騷擾主人翁?”
“一個月前有幾個土匪自稱是曹大王的手下,曾去小人的佃戶那裏討要糧食和衣服,”縉紳小心翼翼地答道:“小人讓大將軍的手下前去辨認。”
“哦。”許平問道;“後果如何?”
“他們一眼就認出是土匪假扮的,小人就讓家丁把那幾個土匪趕走了。”縉紳招募的二十多個許平部下各個都身經百戰,他們帶著主人其他的家丁把那幾個羅汝才的手下打得落花流水,不過一個都沒有殺,受傷被俘的還給包紮了一番才放走:“後來又有幾個土匪自稱是老迴迴的手下,來小人莊上搗亂,也被小人趕走了。再後來就沒有土匪來過了。”
牛金星和許平在這個問題上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不管那隊友軍,隻要騷擾支持闖營的縉紳地主就一律擊退。
慢慢地兩個人走到縉紳的大院,縉紳再次向許平道謝:“大將軍光臨寒舍,鄙家蓬蓽生輝。”
許平看得出主人還是有些緊張,他的壘牆裏最醒目的建築物就是一個巨大的穀倉,許平有意向那個裝滿糧食的建築物看了一會兒:“主人翁的糧食可要省著點吃,這個冬天還要很久才過去。”說完之後許平看著縉紳,直言不諱地說道;“主人翁盡管放心,我絕不會動你的一顆糧食,你自願送給我的除外。”
“大將軍說的是,小人今年已經輕鬆多了。”縉紳明顯鬆了一口氣,雖然許平的名聲不錯,不過闖軍兩年前還在劫富濟貧,這曆史難免會讓人忐忑不安:“過去兩年小人要招幾百個家丁保駕護院以防土匪,今年隻招了一百個。”
孫可望在河南境內嚴厲打擊草寇,大股作亂的土匪不投降闖營就會被消滅,這讓河南境內的縉紳自衛壓力減輕了很多,而且闖營把官兵趕出河南後,大部分零星的草寇都迴家種地,他們自己有糧食吃,也就不會到處吃大戶。
就是那些逃到縉紳家裏托庇的百姓,見這兩年河南太平了很多,也有不少都離開這些地主的塢堡,返迴家園開墾荒地,以這個招待許平的縉紳為例,今年呆在他莊子裏吃閑飯的人少了三分之二。而這些離開的百姓,大多向這位縉紳借了農具和種子,去年走的人今年還給縉紳大量的糧食。
這位縉紳除了收租子外,還表示如果有人不願意欠債,可以用他們開出的荒地還賬,今年他的土地增加了兩成多。那些早走的農民秋天送來大包小包的糧食,穿上了新衣,沒走的人看著眼熱,也紛紛借錢告辭,如果河南能夠繼續太平下去的話,明年縉紳的土地和糧食庫存都能翻一番。
“今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還往主人翁鼎力相助。”這番話許平已經和無數地主說過,他在主人的客廳裏坐下後,不等茶送來就又急忙提起。
這位縉紳本也坐在下首陪著,聽到許平的話後連忙站起,拍著胸脯保證:“大將軍放心,小人也是河南人,若是父老有難,小人豈敢不設粥廠。”
說到這裏縉紳忽然歎了口氣,眼中露出夾雜著恐懼和哀傷的表情:“大將軍有所不知,在將軍來之前,就在小人的庭院外,一年到頭都是饑民滾滾而過。”
當時河南的饑民流動之時就如蝗蟲過境,所過之處樹木全被剝得幹幹淨淨,挖草根的人把大地刨得滿目瘡痍,隻剩下黑漆漆的裸土。
有些沒有力氣挖草根的人就躺在路邊死去,而後來的人就刮下這些屍體上的貼著骨頭的人皮而食。當時縉紳和其他躲在鄔堡裏的人看外麵漫山遍野的人在烤食人骨,燒焦的人肉味數月都揮之不去,隻覺得好像在修羅地獄一般,這位縉紳的一個兒子在目睹了數月的慘狀後竟然發瘋了。
“小人的祖父說,七十多年來,河南十年九災,就沒有一年沒聽說不鬧災的,”今年縉紳已經四十五了,從他小時候起,周圍的大路上,一年到頭都是連綿不斷的粥廠:“可是河南這麽大,總有沒災的地方,先父過世前每年都響應官府號召賑濟父老,小人掌家後也是如此,萬曆、天啟年間,官府賑濟其實就是做做樣子,一百個難民裏有九十九個都是在縉紳的粥廠裏度過災荒,冬天在有糧食的老鄉家裏打打短工,天好了後就迴去耕作,有了糧食再幫其他災民的,這幾十年一直是這麽過來的。”
“從當今天子繼位,就不行了嗎?”
“是啊。”縉紳又是一陣長籲短歎,崇禎元年催繳賦稅,中產之家皆破,第二年開始出現大規模吃人:“十年,楊閣部到河南剿匪,核查各縣糧倉儲備,當時各縣糧倉早已經空空如野,楊閣部嚴令各縣三個月內補齊虧欠,而且要把倉儲擴充一倍以備大軍所用。”
當時剿匪官兵過境,經常就是一紙號令:今天下午將多少石米、多少石豆送到軍營,縣令倉儲不夠,有時還需要挪用朝廷的賦稅湊足,然後就再向農民加征,農民沒有了就找地主縉紳。
“秋收之後,有時一個月縣裏就能重征三次秋糧,若不聽令縣裏會視為抗命派官兵討伐。”這位縉紳的一個親戚運氣不好,縣裏交不出糧食就直接告訴催討軍糧的剿匪軍有人抗拒朝廷,一隊從秦地調來的邊軍當即出發將他的莊園攻破,全家蒙難;“所以小人就是想開粥廠,也是有心無力啊。”
許平知道事情不像這個縉紳說得這麽簡單,相比更沒有反抗能力的農民,這些縉紳的生存環境算是好得多了,隨著戰亂不休,地主們也越來越與朝廷離心離德,開始組建團練,訓練家丁修築鄔堡,防備災民到後來隻是一個名義,其實就是武力抗糧。
許平攻打開封的時候,河南巡撫就命令地主出動團練協防闖軍,這位縉紳當時的家丁武裝達到頂峰,有上千人之多。不過他可沒有出動去縣裏協助防守,而是趁許平猛攻各縣的時候搶修鄔堡,儲備糧食。
到許平包圍開封的時候,河南大地上已經遍布大小不一的土圍子,這幾天許平看到一座座堅固的小堡壘後,都不禁暗自慶幸自己早聽清治的良言沒有留下惡名,後來更是和孫可望善待士人讓他們願意與闖營合作,不然這許多地主大院,一個個去拔真不知道要打到什麽時候,更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價。
“大將軍是闖王屬下吧?”縉紳突然問起一個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從他專注的眼神看來,還不是隨口問問。
“是啊。”
“小人敢問大將軍,今春闖王還會舉辦科舉麽?”
“會啊。”許平心裏有些奇怪,去年李自成辦科舉,幾乎沒有士人來參加,有些被李自成強逼參加的士人還寫文罵他,牛金星為此非常傷心,不過牛金星苦於沒有願意幫助他治理政務的文人,所以開春後還要再次嚐試辦科舉。之前牛金星還讓許平想辦法幫他宣傳一番,看能不能誘惑些士人加入李自成陣營。
“原來如此,”縉紳臉上露出喜色,他連忙站起向許平躬身,指著身後的一個年輕人道:“小人這個不成器的犬子,想去試試身手,可是洛陽那裏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大將軍願不願意賜給小人一紙告身。”
“這個容易。”許平當即就讓主人取來紙墨,問清對方的兒子的姓名後龍飛鳳舞地替他寫好了介紹信,能夠讀書認字的士人不少都出身地主縉紳家庭,一旦他們自願參加闖營的科舉,接受李自成的委任,那他們的家族就算是被綁上了闖營的戰車,比如眼前這個縉紳,若是他有一個兒子在闖營當官,那他就休想再和闖營撇清關係。
縉紳歡天喜地地把許平的信收起來,他的兒子也向許平叩拜感謝。
等賓主又坐定後,許平笑著問道:“主人翁不怕朝廷怪罪麽?”
“大將軍乃是黃侯的大弟子,數敗官兵早已經是名揚天下,”事到如今主人也毫不忌諱了:“之前小人不敢讓犬子去赴試,就是擔心明廷會問罪,但大將軍守土不失,想來就是官兵再來,大將軍也絕不會棄河南父老而去吧?”
“當然不會,不但不會棄你們而去,相反我會直搗京師,問罪昏君。”
“小人恭祝大將軍旗開得勝。”縉紳恭維過後,又連忙討好許平道:“大將軍有所不知,此番意欲參加大比的,並非隻有小人一家。”
縉紳報出一串人名,都是他的親朋之流,不少河南縉紳觀望許平所為,隱隱有新朝氣象,而反觀明廷,似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山東一戰,這位許將軍連他的師父鎮東侯都束手無策,以致朝廷要做出挖河這樣聳人聽聞的事情。現在闖營雖然退出開封,但看起來元氣尚在,那還有什麽人能製得住他們?
第三十五節 帝國
正月的日子許平始終忙碌於聯絡河南縉紳,而此時在阿姆斯特丹……
港口裏是一望無盡的桅杆之林,黃乃明本打算在這個興旺的商業小國多呆幾天,這裏也是他父親一位以故好友的家鄉。在荷蘭的這段日子裏黃乃明還試圖尋找他父親的那位朋友的兄弟,向這位先生匯報他親人在中國立下的功績和獲得的顯赫地位,可惜他終究還是一無所獲。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黃乃明才找到了範書騰一位幾十年前的鄰居,那位老人告訴他另外一位羅森福先生在他兄弟離開後不久就搭乘一艘前往新大陸的海船,滿懷希望地踏上了通向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移民之路,那位鄰居還記得羅森福先生離開時興奮的表情,以及他的話語:“上帝會在新世界賜福給我和我的子孫的,我有一種預感:我的子孫有一天會成為新世界的君王。”
鄰居當時忍不住去笑道:“到時候說不定尼德蘭會需要你這位君王子孫的幫助,他可不要吝於施加援手啊。”
而範書騰的兄弟自信滿滿地說道:“他會的,會的,上帝作證。”
雖然沒有找到範書騰的兄弟,但黃乃明原來仍想好好觀察一下這個生機勃勃的新興國家,可惜從去年開始戰爭的陰雲籠罩了這個國家,這讓他不得不提前離開。
與在法國和英國受到的盛大禮遇相比,荷蘭對這位來自遠方的年輕貴族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此番黃乃明一行離開荷蘭並沒有太重量級的人物前來送行,陪他抵達港口的隻有一位同樣年輕的荷蘭外交事務官員。
“尊敬的子爵殿下,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巴斯滕送給黃希文的離別禮物是一株名貴的鬱金香。
“謝謝,巴斯滕爵士,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我的家鄉遇到您,讓我有機會感謝您對我的款待。”在黃乃明遊曆荷蘭的這些日子裏,巴斯滕一直充當著熱情的向導。
“一定有機會的,大海把明國和荷蘭連在一起,我們兩國以後一定會有許多商業往來,說不定還會有共同的敵人。”巴斯滕爵士對同中國修複關係一直持積極態度,他不認為兩國會有什麽化解不開的怨恨,恰恰相反,他認為如果能同中國結成鞏固的戰略夥伴關係對荷蘭在遠東的利益是有極大好處的,尤其是在麵對英國咄咄逼人的挑戰麵前——好戰的英國議會已經極力扶持英國東印度公司,巴斯滕爵士擔心它遲早會對荷蘭和西班牙在遠東的利益構成極大的威脅。
“是的,對此我深信不疑,”黃乃明對未能完全修複與荷蘭的關係同樣感到遺憾,荷蘭和西班牙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實力仍然雄厚,而它們同中國冷淡的關係影響了福建的商貿收入。通過自己的歐洲之行,黃乃明驚訝地發現他遇到的每三條海船,差不多就有兩條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國生產的:“在我的家鄉有句話叫不打不相識,我們想和貴國交朋友而不是為敵。”
巴斯滕爵士微笑著點點頭,對麵的年輕人有一個顯赫的父親,他的身後有一支新興的強大海上勢力,以中國驚人的人力物力,這個國家如果真的專注於海洋,那麽與她為敵顯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這個道理荷蘭的高層也心知肚明,隻是暫時還有點抹不開麵子,此外就是狂妄的英國人吸引了國民更多的注意力:“十幾、二十年後,尊貴的子爵在您的國家一定會為高權重,我想至少會是貴國的海洋大臣,到時候我的國家很可能需要貴國的幫助,到時候如有需要我會親自帶團前去拜訪子爵閣下,那時候我們可以再敘敘舊。”
“任何有利於我們兩國的事情,我都一定會全力支持。”荷蘭生產的遠洋巨艦給黃乃明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裏的戰艦遠比在亞洲的戰艦更龐大,有的甚至擁有四層甲板、裝備有五十門以上的火炮,而且這樣龐大的戰艦還不止個位數。黃乃明不認為荷蘭這個遙遠的小國會對中國構成什麽威脅,他們的人口就決定著他們隻能選擇在亞洲與中國合作,當然,黃乃明覺得以他們的航海技術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幫手——看起來要比日本強很多。
巴斯滕還有其他兩份禮物送給黃乃明的兩為朋友——鮑圓朗和施天羽,鮑圓朗收好禮物後熱情地說道:“巴斯滕爵士,我相信貴國一定能輕易擊敗英國人,完全不必擔心。”
在英國呆了一段時間以後,鮑圓朗對英國這個無君無父的國家印象非常之糟,而且單純就兩國給他留下的印象來看,英國海軍也不是荷蘭的對手。不過與其說是鮑圓朗喜歡荷蘭,不如說是他希望英國倒黴。
施天羽則是一個親英派,荷蘭人對使團的冷漠態度讓他感到受到了侮辱,但此刻他也隻好不冷不熱地附和了兩聲。
“英國佬當然不是我們的對手,英國佬一看到我們強大的艦隊,就隻能躲在河口裏。”巴斯滕自信滿滿地說道,這個時代荷蘭人都深信全世界最好的水手和造船匠都集中在他們的祖國,得知英國集中了一百五十艘戰艦後,荷蘭人立刻拿出了二百五十艘戰艦準備迎戰,他們現在擔心的是這場戰爭到底會持續多久,會導致多麽大的花費而已:“就是終歸會影響商業,這麽多船不能用來貿易卻要用來封鎖英國,多可惜啊。”
“英國人總要出來打漁吧,你們不讓他們的漁民出海,他們遲早會求和的。”鮑圓朗獻計道,倫敦規定每周有三天不許吃肉隻許吃魚,這讓英國對魚肉的需求很大。
“我們正打算如此。”巴斯滕微微一笑,再次轉頭麵向黃乃明:“祝尊敬的子爵閣下一路順風,早日抵達利馬。”
“謝謝,尊敬的巴斯滕爵士,我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
遠洋帆船緩緩從阿姆斯特丹港中密密麻麻的戰艦叢中駛出,桅杆上升起了使團旗和大明的日月紅旗。
“我一點也不看好荷蘭,”施天羽看著周圍的那些荷蘭軍艦,給鮑圓朗潑冷水道:“英國比荷蘭大這麽多,又有地利,荷蘭要冒著風雨在英國的大門口前封鎖對方的艦隊,保護自己的每一支商隊,而英國人完全可以坐在家裏喝著小酒、吃著烤肉,看著荷蘭人在海上喝風吃冷麵,尋機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除非荷蘭人能夠登陸英國,否則這一仗輸的肯定是荷蘭人。”
“荷蘭有最好的水手。”鮑圓朗不服氣的爭辯道:“海戰是比誰的水手好、誰的水手多,可不是比誰的人多。”
“大人已經過目了。”
“哦。”名單上的一個人名引起了趙慢熊的注意,他停止瀏覽把這個人名指給李雲睿看:“這個金滿蒼,難道是我想的那個人嗎?”
“是的。”李雲睿正色答道。
“他不是拜王啟年做幹爹,還出任救火營一個隊官的嗎?”
“是的。”李雲睿仍一絲不苟的答道。
“你說大人知道了。”趙慢熊抬起頭:“大人有什麽示下?”
“大人說由趙兄全權負責,讓我來問你。”
“哦。”趙慢熊對這個迴答沒有感到非常意外,他略一沉思:“金滿蒼為什麽要怎麽做?你是如何確認的?”
“他報名教導隊的時候曾經說過自己籍貫在濟南附近,結果後來卻突然改口了,”李雲睿一向自命記性非凡,雖然歲數這麽大了但絕對稱得上是寶刀不老:“我心裏奇怪就把教導隊當年教過他的幾個教官找來問話,他們迴憶了一會兒,紛紛想起金滿蒼確實說自己是濟南人,我就知道我不會記錯嘛。”
“濟南哪裏?”趙慢熊的眼光閃爍了一下。
“就是王啟年屠的那裏。”李雲睿一聲冷笑。
“哦——”
“之前我曾派他監視過幾個教導隊的不穩之人,那幾個人都在他監視之後逃去許平那裏了,當時我沒覺得太不對勁,你也知道那個時候太亂了,監視他們的也不止金滿蒼一個。可是我仔細一查,這幾個人都挑金滿蒼迴山東的時候跑的,而且其中有個家夥本來一向大嘴巴,但就在我讓金滿蒼監視他以後突然變了一個人,一直到逃走前始終嚴守口風、滴水不漏。”李雲睿又是一聲冷笑,他秘密調查了一些其他的背景資料,很快就猜到了金滿蒼想幹什麽:“這家夥,拜幹爹的時候連姓都沒改,顯然是不安好心。”
第三十四節 縉紳
“王啟年知道嗎?”
“我就是來問你是不是要通知王啟年。”
“你覺得呢?”
“似乎沒有必要,等救火營跟隨大人南下後我們再處理吧。”
“不錯。”趙慢熊也覺得各營目前態度曖昧,鎮東侯既然把這件事交給自己處理,就說明萬一有什麽差錯鎮東侯也不會念舊情,既然如此趙慢熊不認為自己還有什麽好猶豫的,他又翻了一陣其他的名單,頭也不抬地說道:“一律照此辦理。”
“是。”雖然關係很熟,但涉及到正式的命令時,趙慢熊就會用嚴肅的上級對下級態度給李雲睿發號施令,而李雲睿也會正色應是。
俯身收迴這份情報後,李雲睿在信函的表麵輕輕一拍,低聲問道:“是不是有必要通知金大人呢?”
金求德的參謀司需要知道最緊迫的軍事情報,而李雲睿手中這份無疑屬於判斷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情報,就算參謀司不知道,金求德本人都需要知道,至少可以保證他不會把緊急軍情發給不該發的人,或是讓危險份子負責傳達。
趙慢熊把雙手交叉,抬頭看向李雲睿:“暫時也無此必要。”
“遵命。”
“還有一件事,就是闖營,”李雲睿對闖軍最近的活動有些擔憂。
趙慢熊奇道:“這件事大人你要你和我說?”
“不是,是我自己在擔心,現在河南北部已經沒有闖軍活動的跡象。”李雲睿擔心的枉自做了叛徒,到時候明廷沒用崩潰,還得鎮東侯親自帶兵北伐,要是那樣的話還不如在京師直接造反:“李自成和許平解散了他們大部分部隊,現在剩下的軍隊已經不足三萬人。”
“三萬人還不夠麽?你可記得當年李闖被打敗之後一樣解散了他的部隊逃進深山,身邊隻剩下十幾騎兵而已,可是他出山振臂一唿,頓時又是數以萬計的人趕去投奔他。”趙慢熊對闖營頗有信心,如果新軍退去,朝廷在北方的軍隊就失去了主心骨:“本來還有些擔心鬱董會給我們找麻煩,但是大人不是說了麽,到時候他絕不會北上勤王,更不會阻攔我們。”
……
崇禎二十四年的新年,許平沒有在自己的大營裏度過,而是去一家河南縉紳的莊園裏做客。
“小人敢問大將軍安好。”主人親自迎出家門數裏,就在路邊向許平行叩拜之禮。
“主人翁請起。”解散了大部分軍隊後,許平身邊隻剩下五千人馬,這個新春佳節他活躍在拉攏人心的戰線上,麵前這個縉紳是為闖營效力的積極分子,他招募了二十多個許平的部下為他防守家壘,同時還雇傭了數百難民幫他在冬季打短工,入冬之後他還派人送去許平大營滿滿一車糧食。
許平跳下馬,和主人並肩而行,跟著主人來迎接許平的家丁全是他的部下,這些部下也紛紛向許平問好。
離主人的莊園還有好幾個裏路,路兩側的田地全是這個縉紳所有,之前在許平圍攻開封的時候,這個縉紳就基本保持中立,緊守自己的家壘,無論是官兵還是闖營從附近路過他都絕不攻擊或是充當向導,而許平迴報這些中立者的報酬就是中止了李自成的抄家令,嚴禁任何部下騷擾他們。
“最近可有土匪騷擾主人翁?”
“一個月前有幾個土匪自稱是曹大王的手下,曾去小人的佃戶那裏討要糧食和衣服,”縉紳小心翼翼地答道:“小人讓大將軍的手下前去辨認。”
“哦。”許平問道;“後果如何?”
“他們一眼就認出是土匪假扮的,小人就讓家丁把那幾個土匪趕走了。”縉紳招募的二十多個許平部下各個都身經百戰,他們帶著主人其他的家丁把那幾個羅汝才的手下打得落花流水,不過一個都沒有殺,受傷被俘的還給包紮了一番才放走:“後來又有幾個土匪自稱是老迴迴的手下,來小人莊上搗亂,也被小人趕走了。再後來就沒有土匪來過了。”
牛金星和許平在這個問題上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不管那隊友軍,隻要騷擾支持闖營的縉紳地主就一律擊退。
慢慢地兩個人走到縉紳的大院,縉紳再次向許平道謝:“大將軍光臨寒舍,鄙家蓬蓽生輝。”
許平看得出主人還是有些緊張,他的壘牆裏最醒目的建築物就是一個巨大的穀倉,許平有意向那個裝滿糧食的建築物看了一會兒:“主人翁的糧食可要省著點吃,這個冬天還要很久才過去。”說完之後許平看著縉紳,直言不諱地說道;“主人翁盡管放心,我絕不會動你的一顆糧食,你自願送給我的除外。”
“大將軍說的是,小人今年已經輕鬆多了。”縉紳明顯鬆了一口氣,雖然許平的名聲不錯,不過闖軍兩年前還在劫富濟貧,這曆史難免會讓人忐忑不安:“過去兩年小人要招幾百個家丁保駕護院以防土匪,今年隻招了一百個。”
孫可望在河南境內嚴厲打擊草寇,大股作亂的土匪不投降闖營就會被消滅,這讓河南境內的縉紳自衛壓力減輕了很多,而且闖營把官兵趕出河南後,大部分零星的草寇都迴家種地,他們自己有糧食吃,也就不會到處吃大戶。
就是那些逃到縉紳家裏托庇的百姓,見這兩年河南太平了很多,也有不少都離開這些地主的塢堡,返迴家園開墾荒地,以這個招待許平的縉紳為例,今年呆在他莊子裏吃閑飯的人少了三分之二。而這些離開的百姓,大多向這位縉紳借了農具和種子,去年走的人今年還給縉紳大量的糧食。
這位縉紳除了收租子外,還表示如果有人不願意欠債,可以用他們開出的荒地還賬,今年他的土地增加了兩成多。那些早走的農民秋天送來大包小包的糧食,穿上了新衣,沒走的人看著眼熱,也紛紛借錢告辭,如果河南能夠繼續太平下去的話,明年縉紳的土地和糧食庫存都能翻一番。
“今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還往主人翁鼎力相助。”這番話許平已經和無數地主說過,他在主人的客廳裏坐下後,不等茶送來就又急忙提起。
這位縉紳本也坐在下首陪著,聽到許平的話後連忙站起,拍著胸脯保證:“大將軍放心,小人也是河南人,若是父老有難,小人豈敢不設粥廠。”
說到這裏縉紳忽然歎了口氣,眼中露出夾雜著恐懼和哀傷的表情:“大將軍有所不知,在將軍來之前,就在小人的庭院外,一年到頭都是饑民滾滾而過。”
當時河南的饑民流動之時就如蝗蟲過境,所過之處樹木全被剝得幹幹淨淨,挖草根的人把大地刨得滿目瘡痍,隻剩下黑漆漆的裸土。
有些沒有力氣挖草根的人就躺在路邊死去,而後來的人就刮下這些屍體上的貼著骨頭的人皮而食。當時縉紳和其他躲在鄔堡裏的人看外麵漫山遍野的人在烤食人骨,燒焦的人肉味數月都揮之不去,隻覺得好像在修羅地獄一般,這位縉紳的一個兒子在目睹了數月的慘狀後竟然發瘋了。
“小人的祖父說,七十多年來,河南十年九災,就沒有一年沒聽說不鬧災的,”今年縉紳已經四十五了,從他小時候起,周圍的大路上,一年到頭都是連綿不斷的粥廠:“可是河南這麽大,總有沒災的地方,先父過世前每年都響應官府號召賑濟父老,小人掌家後也是如此,萬曆、天啟年間,官府賑濟其實就是做做樣子,一百個難民裏有九十九個都是在縉紳的粥廠裏度過災荒,冬天在有糧食的老鄉家裏打打短工,天好了後就迴去耕作,有了糧食再幫其他災民的,這幾十年一直是這麽過來的。”
“從當今天子繼位,就不行了嗎?”
“是啊。”縉紳又是一陣長籲短歎,崇禎元年催繳賦稅,中產之家皆破,第二年開始出現大規模吃人:“十年,楊閣部到河南剿匪,核查各縣糧倉儲備,當時各縣糧倉早已經空空如野,楊閣部嚴令各縣三個月內補齊虧欠,而且要把倉儲擴充一倍以備大軍所用。”
當時剿匪官兵過境,經常就是一紙號令:今天下午將多少石米、多少石豆送到軍營,縣令倉儲不夠,有時還需要挪用朝廷的賦稅湊足,然後就再向農民加征,農民沒有了就找地主縉紳。
“秋收之後,有時一個月縣裏就能重征三次秋糧,若不聽令縣裏會視為抗命派官兵討伐。”這位縉紳的一個親戚運氣不好,縣裏交不出糧食就直接告訴催討軍糧的剿匪軍有人抗拒朝廷,一隊從秦地調來的邊軍當即出發將他的莊園攻破,全家蒙難;“所以小人就是想開粥廠,也是有心無力啊。”
許平知道事情不像這個縉紳說得這麽簡單,相比更沒有反抗能力的農民,這些縉紳的生存環境算是好得多了,隨著戰亂不休,地主們也越來越與朝廷離心離德,開始組建團練,訓練家丁修築鄔堡,防備災民到後來隻是一個名義,其實就是武力抗糧。
許平攻打開封的時候,河南巡撫就命令地主出動團練協防闖軍,這位縉紳當時的家丁武裝達到頂峰,有上千人之多。不過他可沒有出動去縣裏協助防守,而是趁許平猛攻各縣的時候搶修鄔堡,儲備糧食。
到許平包圍開封的時候,河南大地上已經遍布大小不一的土圍子,這幾天許平看到一座座堅固的小堡壘後,都不禁暗自慶幸自己早聽清治的良言沒有留下惡名,後來更是和孫可望善待士人讓他們願意與闖營合作,不然這許多地主大院,一個個去拔真不知道要打到什麽時候,更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價。
“大將軍是闖王屬下吧?”縉紳突然問起一個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從他專注的眼神看來,還不是隨口問問。
“是啊。”
“小人敢問大將軍,今春闖王還會舉辦科舉麽?”
“會啊。”許平心裏有些奇怪,去年李自成辦科舉,幾乎沒有士人來參加,有些被李自成強逼參加的士人還寫文罵他,牛金星為此非常傷心,不過牛金星苦於沒有願意幫助他治理政務的文人,所以開春後還要再次嚐試辦科舉。之前牛金星還讓許平想辦法幫他宣傳一番,看能不能誘惑些士人加入李自成陣營。
“原來如此,”縉紳臉上露出喜色,他連忙站起向許平躬身,指著身後的一個年輕人道:“小人這個不成器的犬子,想去試試身手,可是洛陽那裏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大將軍願不願意賜給小人一紙告身。”
“這個容易。”許平當即就讓主人取來紙墨,問清對方的兒子的姓名後龍飛鳳舞地替他寫好了介紹信,能夠讀書認字的士人不少都出身地主縉紳家庭,一旦他們自願參加闖營的科舉,接受李自成的委任,那他們的家族就算是被綁上了闖營的戰車,比如眼前這個縉紳,若是他有一個兒子在闖營當官,那他就休想再和闖營撇清關係。
縉紳歡天喜地地把許平的信收起來,他的兒子也向許平叩拜感謝。
等賓主又坐定後,許平笑著問道:“主人翁不怕朝廷怪罪麽?”
“大將軍乃是黃侯的大弟子,數敗官兵早已經是名揚天下,”事到如今主人也毫不忌諱了:“之前小人不敢讓犬子去赴試,就是擔心明廷會問罪,但大將軍守土不失,想來就是官兵再來,大將軍也絕不會棄河南父老而去吧?”
“當然不會,不但不會棄你們而去,相反我會直搗京師,問罪昏君。”
“小人恭祝大將軍旗開得勝。”縉紳恭維過後,又連忙討好許平道:“大將軍有所不知,此番意欲參加大比的,並非隻有小人一家。”
縉紳報出一串人名,都是他的親朋之流,不少河南縉紳觀望許平所為,隱隱有新朝氣象,而反觀明廷,似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山東一戰,這位許將軍連他的師父鎮東侯都束手無策,以致朝廷要做出挖河這樣聳人聽聞的事情。現在闖營雖然退出開封,但看起來元氣尚在,那還有什麽人能製得住他們?
第三十五節 帝國
正月的日子許平始終忙碌於聯絡河南縉紳,而此時在阿姆斯特丹……
港口裏是一望無盡的桅杆之林,黃乃明本打算在這個興旺的商業小國多呆幾天,這裏也是他父親一位以故好友的家鄉。在荷蘭的這段日子裏黃乃明還試圖尋找他父親的那位朋友的兄弟,向這位先生匯報他親人在中國立下的功績和獲得的顯赫地位,可惜他終究還是一無所獲。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黃乃明才找到了範書騰一位幾十年前的鄰居,那位老人告訴他另外一位羅森福先生在他兄弟離開後不久就搭乘一艘前往新大陸的海船,滿懷希望地踏上了通向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移民之路,那位鄰居還記得羅森福先生離開時興奮的表情,以及他的話語:“上帝會在新世界賜福給我和我的子孫的,我有一種預感:我的子孫有一天會成為新世界的君王。”
鄰居當時忍不住去笑道:“到時候說不定尼德蘭會需要你這位君王子孫的幫助,他可不要吝於施加援手啊。”
而範書騰的兄弟自信滿滿地說道:“他會的,會的,上帝作證。”
雖然沒有找到範書騰的兄弟,但黃乃明原來仍想好好觀察一下這個生機勃勃的新興國家,可惜從去年開始戰爭的陰雲籠罩了這個國家,這讓他不得不提前離開。
與在法國和英國受到的盛大禮遇相比,荷蘭對這位來自遠方的年輕貴族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此番黃乃明一行離開荷蘭並沒有太重量級的人物前來送行,陪他抵達港口的隻有一位同樣年輕的荷蘭外交事務官員。
“尊敬的子爵殿下,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巴斯滕送給黃希文的離別禮物是一株名貴的鬱金香。
“謝謝,巴斯滕爵士,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我的家鄉遇到您,讓我有機會感謝您對我的款待。”在黃乃明遊曆荷蘭的這些日子裏,巴斯滕一直充當著熱情的向導。
“一定有機會的,大海把明國和荷蘭連在一起,我們兩國以後一定會有許多商業往來,說不定還會有共同的敵人。”巴斯滕爵士對同中國修複關係一直持積極態度,他不認為兩國會有什麽化解不開的怨恨,恰恰相反,他認為如果能同中國結成鞏固的戰略夥伴關係對荷蘭在遠東的利益是有極大好處的,尤其是在麵對英國咄咄逼人的挑戰麵前——好戰的英國議會已經極力扶持英國東印度公司,巴斯滕爵士擔心它遲早會對荷蘭和西班牙在遠東的利益構成極大的威脅。
“是的,對此我深信不疑,”黃乃明對未能完全修複與荷蘭的關係同樣感到遺憾,荷蘭和西班牙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實力仍然雄厚,而它們同中國冷淡的關係影響了福建的商貿收入。通過自己的歐洲之行,黃乃明驚訝地發現他遇到的每三條海船,差不多就有兩條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國生產的:“在我的家鄉有句話叫不打不相識,我們想和貴國交朋友而不是為敵。”
巴斯滕爵士微笑著點點頭,對麵的年輕人有一個顯赫的父親,他的身後有一支新興的強大海上勢力,以中國驚人的人力物力,這個國家如果真的專注於海洋,那麽與她為敵顯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這個道理荷蘭的高層也心知肚明,隻是暫時還有點抹不開麵子,此外就是狂妄的英國人吸引了國民更多的注意力:“十幾、二十年後,尊貴的子爵在您的國家一定會為高權重,我想至少會是貴國的海洋大臣,到時候我的國家很可能需要貴國的幫助,到時候如有需要我會親自帶團前去拜訪子爵閣下,那時候我們可以再敘敘舊。”
“任何有利於我們兩國的事情,我都一定會全力支持。”荷蘭生產的遠洋巨艦給黃乃明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裏的戰艦遠比在亞洲的戰艦更龐大,有的甚至擁有四層甲板、裝備有五十門以上的火炮,而且這樣龐大的戰艦還不止個位數。黃乃明不認為荷蘭這個遙遠的小國會對中國構成什麽威脅,他們的人口就決定著他們隻能選擇在亞洲與中國合作,當然,黃乃明覺得以他們的航海技術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幫手——看起來要比日本強很多。
巴斯滕還有其他兩份禮物送給黃乃明的兩為朋友——鮑圓朗和施天羽,鮑圓朗收好禮物後熱情地說道:“巴斯滕爵士,我相信貴國一定能輕易擊敗英國人,完全不必擔心。”
在英國呆了一段時間以後,鮑圓朗對英國這個無君無父的國家印象非常之糟,而且單純就兩國給他留下的印象來看,英國海軍也不是荷蘭的對手。不過與其說是鮑圓朗喜歡荷蘭,不如說是他希望英國倒黴。
施天羽則是一個親英派,荷蘭人對使團的冷漠態度讓他感到受到了侮辱,但此刻他也隻好不冷不熱地附和了兩聲。
“英國佬當然不是我們的對手,英國佬一看到我們強大的艦隊,就隻能躲在河口裏。”巴斯滕自信滿滿地說道,這個時代荷蘭人都深信全世界最好的水手和造船匠都集中在他們的祖國,得知英國集中了一百五十艘戰艦後,荷蘭人立刻拿出了二百五十艘戰艦準備迎戰,他們現在擔心的是這場戰爭到底會持續多久,會導致多麽大的花費而已:“就是終歸會影響商業,這麽多船不能用來貿易卻要用來封鎖英國,多可惜啊。”
“英國人總要出來打漁吧,你們不讓他們的漁民出海,他們遲早會求和的。”鮑圓朗獻計道,倫敦規定每周有三天不許吃肉隻許吃魚,這讓英國對魚肉的需求很大。
“我們正打算如此。”巴斯滕微微一笑,再次轉頭麵向黃乃明:“祝尊敬的子爵閣下一路順風,早日抵達利馬。”
“謝謝,尊敬的巴斯滕爵士,我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
遠洋帆船緩緩從阿姆斯特丹港中密密麻麻的戰艦叢中駛出,桅杆上升起了使團旗和大明的日月紅旗。
“我一點也不看好荷蘭,”施天羽看著周圍的那些荷蘭軍艦,給鮑圓朗潑冷水道:“英國比荷蘭大這麽多,又有地利,荷蘭要冒著風雨在英國的大門口前封鎖對方的艦隊,保護自己的每一支商隊,而英國人完全可以坐在家裏喝著小酒、吃著烤肉,看著荷蘭人在海上喝風吃冷麵,尋機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除非荷蘭人能夠登陸英國,否則這一仗輸的肯定是荷蘭人。”
“荷蘭有最好的水手。”鮑圓朗不服氣的爭辯道:“海戰是比誰的水手好、誰的水手多,可不是比誰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