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卑職反對撤軍。”張彪突然大叫起來,他是選鋒營殘餘中的最高軍官,因此今天也和其他各營的指揮官一起來開會,他激動地叫道:“難道我們要放棄開封的山嵐營麽?賈帥還等著我們去解圍呢,顧大人的仇,還等著我們去報呢。”張彪用一種絕望的語氣,向在座的將領們唿喊著:“難道諸位大人不想為選鋒營報仇了麽?”
張彪的話引起一片唏噓之聲,黃希文默默無語,而那些被張彪看到的指揮官中,有些避開他的目光,有些則顯得動容。
吳忠是一個避開張彪注視的人,黃希文之前已經說過楊致遠的最後命令,既然是楊致遠的命令,那吳忠覺得肯定是道理的。
“楊大人要我們撤軍。”
不知道是誰吐出了這句話,吳忠聞言把頭低下靜靜地旁聽著,並沒有抬頭望向那個說話的人或是更進一步出聲附和。
“大帥是這麽說的,不過……”
吳忠聽到一個低聲的嘟囔聲,
“大帥那個時候有些糊塗了,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了。”
這句話引起了其他一些細微的讚同聲,而另外一個指揮官,好像是泰山營的指揮同知,則毫不掩飾地表示支持張彪,質問那個複述楊致遠遺命的同僚:“難道你是建議少帥拋棄同僚麽?”
“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第一個人連忙為自己分辨道。
吳忠仍然沒有出聲,他心裏又閃過在山東時的一幕,許平向張承業提議拋棄傷兵全速撤退:“這是許平後來的幾大罪狀之一,在場的這些家夥們,當年都罵得義憤填膺,罵得慷慨激昂,罵得聲色俱烈,甚至連我,還有故張大人都跟著一起倒黴了。”平心而論,吳忠認為那次如果不拋棄傷兵逃走,結果肯定是長青、山嵐兩營全軍覆滅,不過吳忠每次為此被人指責時、每次看到別人痛心疾首地責問自己:為什麽吳忠你竟然不會據理力爭,竟然會破壞鎮東侯留下的傳統時。吳忠都會跟著一起罵道:攤上許平真是倒黴,自己不知道前世做了什麽孽,張承業不知道忘記給那路神佛燒香,長青營那些傷員不知道前世怎麽惹上了這個魔頭。
雖然吳忠不打算主動說話,但還是有人問到了他的頭上:“吳大人,您怎麽說?”
聽聲音這是細柳營的副官,吳忠循著聲音望迴去,看到無數人的眼光都向自己投過來,吳忠平心靜氣地答道:“當然不能拋下山嵐營不管,這還用說麽?”
“賢侄說得好!”
一個長輩送來一句大聲的表揚。
“吳大人說的好。”
幾個平輩的、在其他營充任副官的年輕人朗聲響應。
“許賊有什麽了不起的?”
又是一個激昂的聲音傳來,這句話同樣引起熱情的附和聲:“就會使用詭計,若是堂堂一戰,必能大破許平。”
吳忠發現隨著自己剛才說了一句話,已經處在風尖浪口,馬上就有人再次問他有什麽看法。
“許賊沒有什麽了不起的,我和他相處多時,知道他最是大話炎炎。”吳忠大聲說道。
“少帥,我們要直搗開封,給賈帥和山嵐營的兄弟解圍,”不少人向黃希文請求道:“少帥,這才是楊大人的遺誌啊。”
“是啊,少帥,楊大人最後的話當不得真的。”
“開封,”吳忠在心裏想著:“就是楊大人生前也絕不肯踏近那裏,所以才要把許平設法引出來交戰,若是楊大人有把握的話,又何必這麽麻煩,這幾天又怎麽會一籌莫展,如此焦慮呢?”
不過在一片激昂的請命聲中,吳忠說出口的是:“沒錯,少帥,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完成楊大人的遺誌。”
期間黃希文一直沒有說話,不過他想到的不是這些,而是賀寶刀、楊致遠他們曾經跟自己提到過的一些關於父親的往事。黃希文記得父親馳騁遼東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在自己現在這個年紀,父親的部下多半都比父親要年長、從軍的時間還要長,但賀寶刀他們都說過,在父親麵前,不要說這些部下,就是賀寶刀這樣的而世代將門、吳忠的父親吳穆那樣代表著朝廷權威的監軍,還有楊致遠、金求德那樣的心腹親信,都戰戰兢兢,父親說東他們不敢往西,父親說進他們不敢言退。
“沒有人會在這樣對著父親大唿小叫,所有人都是這麽說的:隻要父親拿定了主意,大家都會堅定地執行,從來不會有疑問。”黃希文聽著周圍的一偏嘈雜,感到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從腹間升起,彌漫在胸膛中:“這些日子來楊叔叔一直讓我努力表現,在軍事上對我言傳身教,幫我樹立威信,不過他們心裏還是看不起我的,覺得我太年輕,除非我能像父親一樣,立下讓人無話可說的功績,否則他們不會服氣的……”
“少帥,您倒是說句話啊。”
見黃希文始終一言不發,有人不耐煩地催促道。
“難道少帥您一定要退兵麽?”
催促聲變成了充滿懷疑的問話。
“胡說,少帥怎麽會退兵,”一個替黃希文辯解的聲音響起:“少帥身上留著的可是侯爺的血。”
“是的,”黃希文感到這句話非常有力:“我體內留著著的是父親的血,我父親是戰無不勝的名將,我怎麽可以丟他老人家的臉,我又怎麽會打不過那個許平,就是楊叔叔都對我極力稱讚的,說我有父親年輕時的風範。”
“我們當然不會退兵。”黃希文緩緩說道:“隻是如何打敗許平,我還需要與諸君商議。”
……
“新軍沒有立刻退兵,”聽說楊致遠去世後,許平就讓陳哲親自負責對新軍的情報收集工作,現在他正在闖營眾將前匯報他的心得:“而且看起來似乎也沒有退兵的打算。”
“沒有退兵的打算?”許平立刻問道:“他們打算幹什麽?”
“不知道他們在等什麽?或許是等左良玉打敗闖王,或者是另有盤算,反正我沒有發現他們向退路上派出偵查、探馬,無論南麵還是東麵都沒有,”許平打算等新軍退兵的時候尋機追擊,陳哲向新軍可能選擇的道路上派出了斥候和偵探,但他們站穩了腳跟後,仍沒有發現官兵那邊的同行:“如果新軍打算退兵的話,我覺得這一定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次糟糕的行軍。”陳哲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建議:“大將軍,我覺得他們是決心打到底,強行給開封解圍的,我們不妨假裝退兵,然後在開封附近迎戰他們。”
“說不定小侯爺就在等我們這麽做,”若是新軍真的來追擊當然最好不過,越是靠近開封,許平的力量就能越好地得到發揮,但他覺得這樣未免也太過輕視敵手了:“嗯,說不定小侯爺就是打算故意示強,讓我們產生這樣的誤會,然後等我們退兵時,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撤迴山東。”
“我卻是不信,”陳哲搖頭道:“黃小侯爺之前一直在晉軍中,我猜晉軍將領對他多半會極力巴結,聽說在楊大人的軍中,若是小侯爺發話,楊大人都從來不當麵反駁的。小侯爺和金小將軍是一類人,一直活在奉承聲中,從來就不知道什麽叫不行,這麽一個傲氣十足的人,還這麽年輕,他會有這種謀略?”陳哲又是劇烈地一通搖頭:“黃侯當年狡計百出,那是因為黃侯是要過飯的,能忍人所不能忍,黃小侯爺是他兒子不假,但我不信他也能這樣。”
“侯爺……”許平突然想起黃子君說過的一些往事,關於鎮東侯培養兒子的方法和心態,他仍然不同意陳哲的大膽建議:“我們不退兵,不要弄巧成拙了。”
“既然如此,”李定國提出一個建議:“我們不妨詐敗兩場,黃希文年輕氣盛,見我們敗了就會輕視我們,把他引向北方。”
許平沉吟片刻,新軍的驕狂他是很清楚的,就比如兩次敗給近衛營的選鋒營吧,他們並沒有變得畏敵如虎,而是生出了一種愈挫愈勇的勁頭來。許平知道新軍對自己一直很不服氣,總覺得許平是利用各種各樣的不公平,僥幸取得了勝利,固然新軍高層如此宣傳是為了振作士氣,但它確實迎合了新軍將官的普遍心態,讓他們始終無法正視闖營的實力。
“在戰場上時,”李定國分析道:“新軍總是左右搖擺,他們總是擔心會遇到我們的埋伏,在情報偵查不順時顯得束手縛腳,但是正麵作戰時,又顯得過於自信。”
“確實如此,不過詐敗就不必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身官兵、受教於鎮東侯的原因,雖然許平也總是想利用謀略來影響敵軍實力的發揮、或是更好地發揮自己這邊的軍力,但他總是更傾向於用正麵決戰來一錘定音,對李定國那種因為長期流動作戰而形成的作戰風格不是很感興趣:“在新軍麵前,最好還是不要耍太多花招,詐敗、詐敗,還是要敗的,而敗就會有風險,萬一沒詐好變成兵敗如山倒就麻煩了。”
見李定國和陳哲臉上都有不樂之色,許平加重語氣說道:“何況,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正麵擊敗新軍的實力,就不必自找麻煩了,我還是打算等新軍退兵。新軍不趁此時退兵是錯誤,我們抓住它就夠了,不要節外生枝給的敵人抓我們的錯誤的機會。”許平相信李自成一定能擊敗左良玉,時間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新軍的:“鬱董根本不用管,新軍不退我們不要刺激他們,發現敵人可能會犯大錯的時候,靜觀其變是最好的,不要改變會讓敵人犯錯的局麵,不要提醒他們。”
“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耐心是軍人的美德,是美德,”許平微微一笑。
第五節 責任
一連數日,無論新軍如何百般挑戰,許平仍堅壁不出。
對此新軍倒不是完全沒有預料,黃希文策劃了幾個佯動,比如分出部分兵力做出增援左良玉的態勢,但看破新軍意圖的許平按兵不動,分出去的三營新軍覺得主力危險,不得不又老老實實的返迴。
昨天吳忠奉命做出迂迴闖營側後的舉動,和主力分開一天後,側翼發現了李定國部,正麵則遇到了裝甲營的偵查部隊,發現被分割的危險後,吳忠隻得迅速原路返迴。
長青營一路提心吊膽的趕迴,倒是沒有遇到任何阻擊,磐石、泰山兩營已經做好馳援的準備,不過闖營沒有出擊,他們就和長青營一起無功而返。
看到大營已經遙遙在望,苻天俊抱怨道:“徒勞無功,而且總是要冒險,真不知道有何益處?”
“已經好幾天了,少帥也該冷靜下來了,我們就是拿許平沒有辦法,無論說什麽豪言壯語,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在全軍戰意盈溢的時候,吳忠一直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估計現在新軍同僚也都看清楚了,他們得不到到任何野戰並戰勝許平的機會。
……
在許平營中,陳哲對許平如此保守有些意見:“這次長青營孤軍深入,我們白白放過了。”
“我們出擊頂多是殲滅長青營而已,”對新軍的動向許平一直了如指掌,隻是他不滿足於單單重創一個新軍營,他承認或許新軍的再一次失敗會更加刺激黃希文和其他新軍營官,但同樣會有讓他們冷靜下來的風險:“若是新軍醒悟過來,拋下長青營撤並,我們大軍在外,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逃走了。”
這時闖王的一個傳令兵來到許平帳中,大聲向他報喜:“大將軍,朱仙鎮大捷,我軍大破楚軍,左良玉帶著輕騎逃走,扔下二十多萬部下,闖王追亡逐北,斬獲無數啊!”
許平笑道:“雖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總是親耳聽到才能安心。來人啊,準備酒肉,讓這位兄弟好好吃一頓。”
營內眾將被許平全部召來,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後,大家也都很高興:“闖王、曹大王很快就會移師來與我們合營,到時候新軍若是不走就是甕中之鱉了。”
“怎麽可能不走?”許平笑起來,新軍耽誤了幾天寶貴的時間,遲疑不覺讓他們的選擇餘地變得越來越小了:“闖王那裏清掃戰場,追擊楚軍,怎麽也得花上三天工夫,再移師來與我們合營,又得花上兩天。我估計明天,最晚不過後天他們肯定也會收到這個消息,他們有五天的時間離開險境。”
“在河南境內,他們走不快。”
“是的,如果他們想把所有東西都帶走,我們就尾隨他們,不斷騷擾他們,直到闖王追上來與我們一起包圍他們。”經過幾天來的分析,闖營認為新軍最好的退兵路線就是亳州方向,隻要緊緊貼上去,新軍就會被拖在河南,這種貼身追擊固然會付出一些代價,但隻要能拖到李自成趕到,那麽就值得了。“趁著新軍還沒有得到消息,我們今天就做好出兵準備。”
“要擔心的就是新軍會拋棄輜重撤退。”從這裏到亳州的官道目前還在新軍的控製下,周洞天認為新軍有可能會前輕後重,交替退向亳州。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新軍拋棄大部分輜重,沿著大道全速向亳州撤退。許平若是銜尾追擊的話,可能隻能留下新軍後衛的一個或兩個營。
“如果真這樣的話,”許平指著地圖上的官道,對周圍人說道:“新軍必定走大路退兵,他們不知道這裏有一條近路。”許平所謂的近路,是由一係列小道組成的交通體係,參謀們已經製定好了行軍計劃,能夠充分利用這些道路的通過能力,讓闖營的大軍走更少的路途趕到新軍前麵去。
唯一的問題是,要想用這些小道運輸大軍,許平就不可能攜帶太多的輜重,如果這樣的話每個士兵都得自備五天的幹糧,而其他的輜重則留在原地:“我們隻會在發現新軍有拋棄輜重全速撤軍時才會這樣行動,若是他們不需要輜重,那我們也不需要。”
……
得知左良玉戰敗的消息後,新軍營內再次爆發一陣激烈的爭論,黃希文最後一次送戰書給許平,但仍遭到拒絕。接著就有探馬送來急報,部分闖營已經離開他們堅固的大營向東進發,看起來似乎是預先進行平行追擊。
“許賊的大營現在空虛了不少,少帥,我們猛攻他的大營,然後一鼓作氣給開封解圍吧。”張彪還在努力地勸說黃希文出兵,隻是今天附和他的人少了很多:“少帥,卑職願意帶著選鋒營打頭陣,一定能攻破許賊的大營。”
仍然沒有人讚同張彪的提議,在左良玉戰敗之前,黃希文就發急信讓鬱董報告自己的位置,並迅速來與自己會師。但直到今天,鬱董仍語焉不詳,在唯一一封的迴信裏仍含含糊糊,不肯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承諾。
“如果鬱帥退兵的話,我們就會有大麻煩了。”詹天豪跳出來做惡人:“我們還是從長計議吧。”
“從長計議就是拋棄開封,”張彪已經完全不顧軍儀了,大喊大叫道:“詹大人是要學許平,放棄賈帥和山嵐營嗎?”
詹天豪沉默地看著張彪,緩緩點頭:“如果你認為我和許平一路貨色,那也隨你,反正現在我們最好先退兵。”
“詹大人你堂堂大丈夫,為何自甘墮落要和許賊一般?”張彪大喊起來。
“住嘴。”黃希文喝道:“張兄弟你太不成體統了。”
“那我們的傷兵呢,是不是也要一起扔掉。”看上去張彪已經開始失控。
“至少大炮是不能帶了。”吳忠突然插嘴道,他不敢說應該拋棄傷兵:“若果要帶走我們的傷兵,那就不能讓大炮占著馬車。”
“那許賊追上來怎麽辦?我們沒有大炮怎麽迎戰?”吉星輝問道。
吳忠頓時又把嘴閉上,在心裏念叨著:“本來就不該在險地耽擱,這些傷兵不是我害的,幾天前就該走了,可是沒有一個人肯挑頭出來承擔責任。”
“聽說許平對俘虜還不錯。”
一個人冷不丁說了句話。
“胡扯,說來說去還不是要拋棄傷兵。”張彪向著那個人怒目而視,竟然破口大罵起來:“……”
黃希文幾次喝止不住,讓衛兵把張彪架了出去。
“許平對俘虜還是不錯的。”
張彪被轟出去後,又有一個人重複了這句話,接著又是一個,漸漸營帳中越來越多的人重複起這句話。
吳忠看大部分都發言後,也跟著嘟囔了一句,從黃希文的表情上看,他似乎也下定了決心。
正在這時,一個衛兵急急忙忙的衝進來:“少帥,大事不好!”
衛兵惶急地報告道:張彪離開營帳後,竟然跑到軍中放聲大哭,說黃希文和各營長官打算放棄傷兵逃跑,說完後就在士兵的圍觀中伏劍自盡。
營中的人無不大驚失色,連忙趕去現場,張彪的屍體旁,一些選鋒營的殘兵正撫屍痛哭,而傷兵營中也是哭聲四起。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到處都是議論紛紛。
好不容易安撫了軍心後,黃希文身心俱疲地繼續開會,剛才他已經在軍隊麵前賭咒發誓不會拋棄傷兵。
迴到營帳中後,黃希文環顧各營指揮官:“我們要帶著傷兵一起撤退,誰肯斷後?”
每一個被黃希文目光掃到的將領都避開了他的眼睛,吳忠沒有躲避,而是大聲說道:“少帥,長青營損失很大,恐怕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
最後各營決定,炸毀火炮,放棄不必要的輜重,然後一同輕裝返迴亳州。
迴到長青營中,吳忠和苻天俊說起今天的會議內容,感歎道:“若是我軍中還有一個許平那樣的人,何止於此?”
苻天俊心中也是緊張,不過要說讓長青營殿後,那他也是不甘心的:“一直是我們長青營浴血奮戰,若是還讓我們殿後那也太不公平了。”
“是啊,所以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少帥,我們營有心無力。”吳忠哼了一聲:“反正我是不會提出說讓某個營斷後的,免得少帥趁機把這個擔子丟給我們。”
“許平對傷兵確實不錯,”苻天俊艱難地說道:“怎麽好不帶大炮,要是真拋棄大炮、少帶輜重的話,那就更不能帶傷兵了,我們要盡快脫離險境,不能讓闖賊有機會追上我們。”
張彪的話引起一片唏噓之聲,黃希文默默無語,而那些被張彪看到的指揮官中,有些避開他的目光,有些則顯得動容。
吳忠是一個避開張彪注視的人,黃希文之前已經說過楊致遠的最後命令,既然是楊致遠的命令,那吳忠覺得肯定是道理的。
“楊大人要我們撤軍。”
不知道是誰吐出了這句話,吳忠聞言把頭低下靜靜地旁聽著,並沒有抬頭望向那個說話的人或是更進一步出聲附和。
“大帥是這麽說的,不過……”
吳忠聽到一個低聲的嘟囔聲,
“大帥那個時候有些糊塗了,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了。”
這句話引起了其他一些細微的讚同聲,而另外一個指揮官,好像是泰山營的指揮同知,則毫不掩飾地表示支持張彪,質問那個複述楊致遠遺命的同僚:“難道你是建議少帥拋棄同僚麽?”
“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第一個人連忙為自己分辨道。
吳忠仍然沒有出聲,他心裏又閃過在山東時的一幕,許平向張承業提議拋棄傷兵全速撤退:“這是許平後來的幾大罪狀之一,在場的這些家夥們,當年都罵得義憤填膺,罵得慷慨激昂,罵得聲色俱烈,甚至連我,還有故張大人都跟著一起倒黴了。”平心而論,吳忠認為那次如果不拋棄傷兵逃走,結果肯定是長青、山嵐兩營全軍覆滅,不過吳忠每次為此被人指責時、每次看到別人痛心疾首地責問自己:為什麽吳忠你竟然不會據理力爭,竟然會破壞鎮東侯留下的傳統時。吳忠都會跟著一起罵道:攤上許平真是倒黴,自己不知道前世做了什麽孽,張承業不知道忘記給那路神佛燒香,長青營那些傷員不知道前世怎麽惹上了這個魔頭。
雖然吳忠不打算主動說話,但還是有人問到了他的頭上:“吳大人,您怎麽說?”
聽聲音這是細柳營的副官,吳忠循著聲音望迴去,看到無數人的眼光都向自己投過來,吳忠平心靜氣地答道:“當然不能拋下山嵐營不管,這還用說麽?”
“賢侄說得好!”
一個長輩送來一句大聲的表揚。
“吳大人說的好。”
幾個平輩的、在其他營充任副官的年輕人朗聲響應。
“許賊有什麽了不起的?”
又是一個激昂的聲音傳來,這句話同樣引起熱情的附和聲:“就會使用詭計,若是堂堂一戰,必能大破許平。”
吳忠發現隨著自己剛才說了一句話,已經處在風尖浪口,馬上就有人再次問他有什麽看法。
“許賊沒有什麽了不起的,我和他相處多時,知道他最是大話炎炎。”吳忠大聲說道。
“少帥,我們要直搗開封,給賈帥和山嵐營的兄弟解圍,”不少人向黃希文請求道:“少帥,這才是楊大人的遺誌啊。”
“是啊,少帥,楊大人最後的話當不得真的。”
“開封,”吳忠在心裏想著:“就是楊大人生前也絕不肯踏近那裏,所以才要把許平設法引出來交戰,若是楊大人有把握的話,又何必這麽麻煩,這幾天又怎麽會一籌莫展,如此焦慮呢?”
不過在一片激昂的請命聲中,吳忠說出口的是:“沒錯,少帥,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完成楊大人的遺誌。”
期間黃希文一直沒有說話,不過他想到的不是這些,而是賀寶刀、楊致遠他們曾經跟自己提到過的一些關於父親的往事。黃希文記得父親馳騁遼東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在自己現在這個年紀,父親的部下多半都比父親要年長、從軍的時間還要長,但賀寶刀他們都說過,在父親麵前,不要說這些部下,就是賀寶刀這樣的而世代將門、吳忠的父親吳穆那樣代表著朝廷權威的監軍,還有楊致遠、金求德那樣的心腹親信,都戰戰兢兢,父親說東他們不敢往西,父親說進他們不敢言退。
“沒有人會在這樣對著父親大唿小叫,所有人都是這麽說的:隻要父親拿定了主意,大家都會堅定地執行,從來不會有疑問。”黃希文聽著周圍的一偏嘈雜,感到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從腹間升起,彌漫在胸膛中:“這些日子來楊叔叔一直讓我努力表現,在軍事上對我言傳身教,幫我樹立威信,不過他們心裏還是看不起我的,覺得我太年輕,除非我能像父親一樣,立下讓人無話可說的功績,否則他們不會服氣的……”
“少帥,您倒是說句話啊。”
見黃希文始終一言不發,有人不耐煩地催促道。
“難道少帥您一定要退兵麽?”
催促聲變成了充滿懷疑的問話。
“胡說,少帥怎麽會退兵,”一個替黃希文辯解的聲音響起:“少帥身上留著的可是侯爺的血。”
“是的,”黃希文感到這句話非常有力:“我體內留著著的是父親的血,我父親是戰無不勝的名將,我怎麽可以丟他老人家的臉,我又怎麽會打不過那個許平,就是楊叔叔都對我極力稱讚的,說我有父親年輕時的風範。”
“我們當然不會退兵。”黃希文緩緩說道:“隻是如何打敗許平,我還需要與諸君商議。”
……
“新軍沒有立刻退兵,”聽說楊致遠去世後,許平就讓陳哲親自負責對新軍的情報收集工作,現在他正在闖營眾將前匯報他的心得:“而且看起來似乎也沒有退兵的打算。”
“沒有退兵的打算?”許平立刻問道:“他們打算幹什麽?”
“不知道他們在等什麽?或許是等左良玉打敗闖王,或者是另有盤算,反正我沒有發現他們向退路上派出偵查、探馬,無論南麵還是東麵都沒有,”許平打算等新軍退兵的時候尋機追擊,陳哲向新軍可能選擇的道路上派出了斥候和偵探,但他們站穩了腳跟後,仍沒有發現官兵那邊的同行:“如果新軍打算退兵的話,我覺得這一定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次糟糕的行軍。”陳哲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建議:“大將軍,我覺得他們是決心打到底,強行給開封解圍的,我們不妨假裝退兵,然後在開封附近迎戰他們。”
“說不定小侯爺就在等我們這麽做,”若是新軍真的來追擊當然最好不過,越是靠近開封,許平的力量就能越好地得到發揮,但他覺得這樣未免也太過輕視敵手了:“嗯,說不定小侯爺就是打算故意示強,讓我們產生這樣的誤會,然後等我們退兵時,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撤迴山東。”
“我卻是不信,”陳哲搖頭道:“黃小侯爺之前一直在晉軍中,我猜晉軍將領對他多半會極力巴結,聽說在楊大人的軍中,若是小侯爺發話,楊大人都從來不當麵反駁的。小侯爺和金小將軍是一類人,一直活在奉承聲中,從來就不知道什麽叫不行,這麽一個傲氣十足的人,還這麽年輕,他會有這種謀略?”陳哲又是劇烈地一通搖頭:“黃侯當年狡計百出,那是因為黃侯是要過飯的,能忍人所不能忍,黃小侯爺是他兒子不假,但我不信他也能這樣。”
“侯爺……”許平突然想起黃子君說過的一些往事,關於鎮東侯培養兒子的方法和心態,他仍然不同意陳哲的大膽建議:“我們不退兵,不要弄巧成拙了。”
“既然如此,”李定國提出一個建議:“我們不妨詐敗兩場,黃希文年輕氣盛,見我們敗了就會輕視我們,把他引向北方。”
許平沉吟片刻,新軍的驕狂他是很清楚的,就比如兩次敗給近衛營的選鋒營吧,他們並沒有變得畏敵如虎,而是生出了一種愈挫愈勇的勁頭來。許平知道新軍對自己一直很不服氣,總覺得許平是利用各種各樣的不公平,僥幸取得了勝利,固然新軍高層如此宣傳是為了振作士氣,但它確實迎合了新軍將官的普遍心態,讓他們始終無法正視闖營的實力。
“在戰場上時,”李定國分析道:“新軍總是左右搖擺,他們總是擔心會遇到我們的埋伏,在情報偵查不順時顯得束手縛腳,但是正麵作戰時,又顯得過於自信。”
“確實如此,不過詐敗就不必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身官兵、受教於鎮東侯的原因,雖然許平也總是想利用謀略來影響敵軍實力的發揮、或是更好地發揮自己這邊的軍力,但他總是更傾向於用正麵決戰來一錘定音,對李定國那種因為長期流動作戰而形成的作戰風格不是很感興趣:“在新軍麵前,最好還是不要耍太多花招,詐敗、詐敗,還是要敗的,而敗就會有風險,萬一沒詐好變成兵敗如山倒就麻煩了。”
見李定國和陳哲臉上都有不樂之色,許平加重語氣說道:“何況,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正麵擊敗新軍的實力,就不必自找麻煩了,我還是打算等新軍退兵。新軍不趁此時退兵是錯誤,我們抓住它就夠了,不要節外生枝給的敵人抓我們的錯誤的機會。”許平相信李自成一定能擊敗左良玉,時間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新軍的:“鬱董根本不用管,新軍不退我們不要刺激他們,發現敵人可能會犯大錯的時候,靜觀其變是最好的,不要改變會讓敵人犯錯的局麵,不要提醒他們。”
“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耐心是軍人的美德,是美德,”許平微微一笑。
第五節 責任
一連數日,無論新軍如何百般挑戰,許平仍堅壁不出。
對此新軍倒不是完全沒有預料,黃希文策劃了幾個佯動,比如分出部分兵力做出增援左良玉的態勢,但看破新軍意圖的許平按兵不動,分出去的三營新軍覺得主力危險,不得不又老老實實的返迴。
昨天吳忠奉命做出迂迴闖營側後的舉動,和主力分開一天後,側翼發現了李定國部,正麵則遇到了裝甲營的偵查部隊,發現被分割的危險後,吳忠隻得迅速原路返迴。
長青營一路提心吊膽的趕迴,倒是沒有遇到任何阻擊,磐石、泰山兩營已經做好馳援的準備,不過闖營沒有出擊,他們就和長青營一起無功而返。
看到大營已經遙遙在望,苻天俊抱怨道:“徒勞無功,而且總是要冒險,真不知道有何益處?”
“已經好幾天了,少帥也該冷靜下來了,我們就是拿許平沒有辦法,無論說什麽豪言壯語,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在全軍戰意盈溢的時候,吳忠一直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估計現在新軍同僚也都看清楚了,他們得不到到任何野戰並戰勝許平的機會。
……
在許平營中,陳哲對許平如此保守有些意見:“這次長青營孤軍深入,我們白白放過了。”
“我們出擊頂多是殲滅長青營而已,”對新軍的動向許平一直了如指掌,隻是他不滿足於單單重創一個新軍營,他承認或許新軍的再一次失敗會更加刺激黃希文和其他新軍營官,但同樣會有讓他們冷靜下來的風險:“若是新軍醒悟過來,拋下長青營撤並,我們大軍在外,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逃走了。”
這時闖王的一個傳令兵來到許平帳中,大聲向他報喜:“大將軍,朱仙鎮大捷,我軍大破楚軍,左良玉帶著輕騎逃走,扔下二十多萬部下,闖王追亡逐北,斬獲無數啊!”
許平笑道:“雖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總是親耳聽到才能安心。來人啊,準備酒肉,讓這位兄弟好好吃一頓。”
營內眾將被許平全部召來,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後,大家也都很高興:“闖王、曹大王很快就會移師來與我們合營,到時候新軍若是不走就是甕中之鱉了。”
“怎麽可能不走?”許平笑起來,新軍耽誤了幾天寶貴的時間,遲疑不覺讓他們的選擇餘地變得越來越小了:“闖王那裏清掃戰場,追擊楚軍,怎麽也得花上三天工夫,再移師來與我們合營,又得花上兩天。我估計明天,最晚不過後天他們肯定也會收到這個消息,他們有五天的時間離開險境。”
“在河南境內,他們走不快。”
“是的,如果他們想把所有東西都帶走,我們就尾隨他們,不斷騷擾他們,直到闖王追上來與我們一起包圍他們。”經過幾天來的分析,闖營認為新軍最好的退兵路線就是亳州方向,隻要緊緊貼上去,新軍就會被拖在河南,這種貼身追擊固然會付出一些代價,但隻要能拖到李自成趕到,那麽就值得了。“趁著新軍還沒有得到消息,我們今天就做好出兵準備。”
“要擔心的就是新軍會拋棄輜重撤退。”從這裏到亳州的官道目前還在新軍的控製下,周洞天認為新軍有可能會前輕後重,交替退向亳州。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新軍拋棄大部分輜重,沿著大道全速向亳州撤退。許平若是銜尾追擊的話,可能隻能留下新軍後衛的一個或兩個營。
“如果真這樣的話,”許平指著地圖上的官道,對周圍人說道:“新軍必定走大路退兵,他們不知道這裏有一條近路。”許平所謂的近路,是由一係列小道組成的交通體係,參謀們已經製定好了行軍計劃,能夠充分利用這些道路的通過能力,讓闖營的大軍走更少的路途趕到新軍前麵去。
唯一的問題是,要想用這些小道運輸大軍,許平就不可能攜帶太多的輜重,如果這樣的話每個士兵都得自備五天的幹糧,而其他的輜重則留在原地:“我們隻會在發現新軍有拋棄輜重全速撤軍時才會這樣行動,若是他們不需要輜重,那我們也不需要。”
……
得知左良玉戰敗的消息後,新軍營內再次爆發一陣激烈的爭論,黃希文最後一次送戰書給許平,但仍遭到拒絕。接著就有探馬送來急報,部分闖營已經離開他們堅固的大營向東進發,看起來似乎是預先進行平行追擊。
“許賊的大營現在空虛了不少,少帥,我們猛攻他的大營,然後一鼓作氣給開封解圍吧。”張彪還在努力地勸說黃希文出兵,隻是今天附和他的人少了很多:“少帥,卑職願意帶著選鋒營打頭陣,一定能攻破許賊的大營。”
仍然沒有人讚同張彪的提議,在左良玉戰敗之前,黃希文就發急信讓鬱董報告自己的位置,並迅速來與自己會師。但直到今天,鬱董仍語焉不詳,在唯一一封的迴信裏仍含含糊糊,不肯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承諾。
“如果鬱帥退兵的話,我們就會有大麻煩了。”詹天豪跳出來做惡人:“我們還是從長計議吧。”
“從長計議就是拋棄開封,”張彪已經完全不顧軍儀了,大喊大叫道:“詹大人是要學許平,放棄賈帥和山嵐營嗎?”
詹天豪沉默地看著張彪,緩緩點頭:“如果你認為我和許平一路貨色,那也隨你,反正現在我們最好先退兵。”
“詹大人你堂堂大丈夫,為何自甘墮落要和許賊一般?”張彪大喊起來。
“住嘴。”黃希文喝道:“張兄弟你太不成體統了。”
“那我們的傷兵呢,是不是也要一起扔掉。”看上去張彪已經開始失控。
“至少大炮是不能帶了。”吳忠突然插嘴道,他不敢說應該拋棄傷兵:“若果要帶走我們的傷兵,那就不能讓大炮占著馬車。”
“那許賊追上來怎麽辦?我們沒有大炮怎麽迎戰?”吉星輝問道。
吳忠頓時又把嘴閉上,在心裏念叨著:“本來就不該在險地耽擱,這些傷兵不是我害的,幾天前就該走了,可是沒有一個人肯挑頭出來承擔責任。”
“聽說許平對俘虜還不錯。”
一個人冷不丁說了句話。
“胡扯,說來說去還不是要拋棄傷兵。”張彪向著那個人怒目而視,竟然破口大罵起來:“……”
黃希文幾次喝止不住,讓衛兵把張彪架了出去。
“許平對俘虜還是不錯的。”
張彪被轟出去後,又有一個人重複了這句話,接著又是一個,漸漸營帳中越來越多的人重複起這句話。
吳忠看大部分都發言後,也跟著嘟囔了一句,從黃希文的表情上看,他似乎也下定了決心。
正在這時,一個衛兵急急忙忙的衝進來:“少帥,大事不好!”
衛兵惶急地報告道:張彪離開營帳後,竟然跑到軍中放聲大哭,說黃希文和各營長官打算放棄傷兵逃跑,說完後就在士兵的圍觀中伏劍自盡。
營中的人無不大驚失色,連忙趕去現場,張彪的屍體旁,一些選鋒營的殘兵正撫屍痛哭,而傷兵營中也是哭聲四起。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到處都是議論紛紛。
好不容易安撫了軍心後,黃希文身心俱疲地繼續開會,剛才他已經在軍隊麵前賭咒發誓不會拋棄傷兵。
迴到營帳中後,黃希文環顧各營指揮官:“我們要帶著傷兵一起撤退,誰肯斷後?”
每一個被黃希文目光掃到的將領都避開了他的眼睛,吳忠沒有躲避,而是大聲說道:“少帥,長青營損失很大,恐怕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
最後各營決定,炸毀火炮,放棄不必要的輜重,然後一同輕裝返迴亳州。
迴到長青營中,吳忠和苻天俊說起今天的會議內容,感歎道:“若是我軍中還有一個許平那樣的人,何止於此?”
苻天俊心中也是緊張,不過要說讓長青營殿後,那他也是不甘心的:“一直是我們長青營浴血奮戰,若是還讓我們殿後那也太不公平了。”
“是啊,所以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少帥,我們營有心無力。”吳忠哼了一聲:“反正我是不會提出說讓某個營斷後的,免得少帥趁機把這個擔子丟給我們。”
“許平對傷兵確實不錯,”苻天俊艱難地說道:“怎麽好不帶大炮,要是真拋棄大炮、少帶輜重的話,那就更不能帶傷兵了,我們要盡快脫離險境,不能讓闖賊有機會追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