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鎮東侯也曾這麽說過,但黃希文還是規規矩矩地一一磕頭,起身後並沒有跟著父親走向中央,而是束手站在兩側的最末位,和其他參謀們站在一起。
鎮東侯在正中的椅子上坐穩,兩手同時下按:“諸君,坐。”
“遵命,侯爺。”
兩邊的部下們齊聲唱道,他們齊刷刷地拱手行禮,然後同時坐下。
“晉軍薑大帥,也說要出兵助汪督師一臂之力,給開封解圍。”鎮東侯臉上毫無歡欣之色,直言不諱地告訴部下們:“薑大帥還讓小兒帶信給我,說希望能從我們這裏買一些燧發步槍,現在秦軍、晉軍、楚軍、江北軍,無不視燧發槍為克敵利器,或截留、或走私,或像薑大帥這樣托人求情,使出渾身解數去拿步槍,隻是我擔心他們搞到的越多,越會資敵。”
“但便是沒有他們,河南闖營也有自己的渠道,”鎮東侯一邊說一邊看向李雲睿:“據我所知,闖營迄今為止仍然沒有自行生產步槍的能力,他們便是要修補損壞的步槍,很多配件也要從南方走私。”
“侯爺,末將無能。”李雲睿欠身謝罪道:“末將還沒有找到走私給闖賊軍火的商人。”
鎮東侯在南方有不少關係,但政權並沒有掌握在他手裏,而且有很多關係都是不能宣諸於外的,因此新軍在南方的清查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而且走私的商人越來越多,隨著河南戰火愈演愈烈、闖軍深入四川,和闖營毗鄰的明軍無不私下向南方購買武器,便是尚有一段距離的省份不少也未雨綢繆,用各種新式武器裝備本省的駐軍。巨大的需求讓很多商家轉行開始生產軍火,在商人們的賄賂下,地方官都對這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鎮東侯無力阻止這種行為,也查不清到底有多少武器被生產出來銷往外地。
“不過,”李雲睿倒不是很反對朝廷催促秦軍、晉軍出兵給開封解圍:“以往闖賊四下流竄,武器、糧食、輜重,不是靠攻破城市打開倉庫,就是靠擊敗官兵圍剿來獲得,但現在許平在開封、歸德兩府守土經營,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各省官兵若是攻入開封、歸德兩府,便是敗了,許平也得不償失。末將以為如今闖賊必然禦敵於國門之外,絕不肯放官兵進入他們的經營多時的領地,如此興師動眾,闖賊所費錢糧都不在小。即便如此,許平以兩府之地對抗兩京十一省,若是連番大戰終日不閑,他遲早有撐不住的一天。末將以為,我們不怕秦軍他們敗,就是怕他們敗得太快,若是每仗都打上一個月,打上幾仗許平在開封、歸德的經營儲蓄必然化為烏有,到時候我們新軍再出擊也是手到擒來。”
“李兄弟話是不錯,但若是朝廷大軍一觸即潰,那闖賊肯定是穩賺不賠。歸根結底還是新軍兵力太過有限,”金求德發言道:“此番我新軍雖然慘敗,但許平亦是精疲力竭,開封府的糧價一個月翻了幾番,數縣之地化為焦土。可恨的是歸德闖賊連番出擊攻入南京,源源不斷地支援開封府,硬是把糧價又壓下去了。”金求德估計若無歸德府的支援,此戰造成的損失至少得讓許平難受半年才能喘過一口氣來:“當今之計,還是請侯爺再向朝廷懇請,允許新軍擴編,若是我們能過擴展為十五營,然後和許平連年累月地打下去,讓他無暇去掠奪我們的友軍,那他便是三頭六臂也耗死了。”
底下的參謀們順著李雲睿、金求德的思路展開討論,楊致遠也同意擴編新軍乃是當務之急,鎮東侯等了半天,沒有聽到他想要的話題,便張口說道:“我認為新軍的規矩要改改了,你們有沒有想過學習一下許平定下的條例啊?比如那個軍銜製度。”
金求德拱手道:“侯爺明鑒,末將以為這個製度極其可笑,荒誕不經。”
“為何?”
“自古便無這種做法,許平一貫標新立異,聽說是為了解決老兵欺壓新兵的問題而生造出這個規矩,簡直是莫名其妙。”金求德覺得這個規矩造成的麻煩恐怕比它想解決的麻煩還多。
鎮東侯微微搖頭:“我倒是覺得這辦法不錯,我們也可以用。”
“侯爺,這違反朝廷體製。”
“我知道,但你們可以放手去幹,我去頂住朝廷的責怪。”
“為了這麽一個荒誕不經的規矩?”金求德不同意如此浪費鎮東侯的人脈,他諫言道:“侯爺,末將以為還是盡力想朝廷要求擴編新軍吧。”
楊致遠在這個問題是上讚同金求德的:“侯爺,軍銜製度乍一聽似乎有道理,但末將仔細想想,如此定規矩弊端重重,比如若是把總下令兩個果長同時進攻,而兩個果長一大一小,大的那個就可以命令小的吃苦受累,而且他這樣行事居然還占理。”
“當然不占理,”鎮東侯反駁道:“如果一個軍士是在執行校官的命令,那尉官都無權取消,更不用說比他稍大一點的其他軍士了。隻有比原始下令的那個軍官更高級的軍官才能取消最初的命令。”
“終歸是麻煩啊,”楊致遠說道:“末將以為,簡便就是好,大明用這套規矩幾百年了,總比許平拍腦袋鼓搗出來的一個東西好吧。”
“簡便不一定好,”鎮東侯爭辯道:“我們在長生島的時候,也是新定了許多規矩啊,不是嗎?還有許平在營和隊之間加設了一個翼,我覺得也不錯,不妨學學。”
“末將覺得那是自找麻煩,”楊致遠還是不同意:“這一套我們用得很熟了,不硬性規定營副官指揮某幾個隊讓我們的指揮官能更靈活地掌握部隊。”
金求德也不同意:“侯爺,許平可不是您,他僥幸贏了兩仗,但不是因為他胡亂鼓搗出來的規矩好,而是我們的手腳被捆住了。”
鎮東侯長歎一聲,把目光向那些沉默不語的參謀們投去:“你們都先下去吧。”
兩側陪同的都是新軍參謀司的高級參謀,除了黃希文以外所有的人都行禮退下。這些人走後,金求德、李雲睿和楊致遠都麵帶惶恐地站起身,一起向鎮東侯謝罪:“大人恕罪,屬下知錯了。”
“知什麽錯?你們以為我在覺得你們頂撞,怪你們不給我麵子麽?”鎮東侯讓三個老部下坐迴位置上:“從長生島開始,我定下的規矩就是有話便大聲地說,雖然我好多年沒有管軍務了,但我不會忘了這個規矩的。”鎮東侯猶豫了一下,似乎是在下什麽決心。
終於,鎮東侯口說道:“軍銜這個製度,是我想出來的,不是許平。”
“啊!”除了黃希文,屋內另外三個人都發出驚異之聲。
“不錯,是我的主意。”鎮東侯點點頭,看向金求德和楊致遠:“還記得我編得那本《征戰之源》麽,我在裏麵寫了這個構想,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在軍中實踐,而且我軍以前也不需要再大改大動了。”
“大人,”楊致遠小心翼翼地問道:“您把這個法子傳給了許平?”
“是。”說完鎮東侯又輕輕歎了口氣,坐在遠處的黃希文臉色微微有些變化,不過他仍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
“那麽,關於軍銜大人的條例是怎麽寫的?”金求德立刻有了興趣。
“我寫的,恐怕不如許平現在正用的,畢竟我隻是想法,而他用於軍中經過實踐。”鎮東侯打算直接將許平的現有條例抄襲過來,直接用於新軍之中。
金求德臉上顯得有些不情願,楊致遠也不是很同意:“大人,許平是有些才華,但我們總不好全盤抄他的啊,他畢竟是從大人您這裏學去的,您是師父,您肯定比他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鎮東侯仍固執己見:“戰場是最無情的裁判,到底誰的規矩定得好,戰場說了算,既然許平打贏了,那就該我們學他。”
“這裏麵有好多是有關運氣,匆匆忙忙地學許平,要是再輸了更會遭人恥笑。”因為屋內沒有外人,金求德毫不掩飾自己的反對:“那個營下麵加翼,也是大人的主意麽?”
“這個倒不是。”
……
近衛、西首、裝甲三營的軍官排成整整齊齊的隊形,在墓地前安靜地站著,今天許平親自主持黑保一的葬禮,這些軍官抵達後,發現要下葬的不止一人,與黑保一同時下葬的還有新軍們的蒲觀水將軍,而且他的墓地就緊挨著黑保一的。雖然不少人心裏有些驚奇,不過大家都保持安靜,沒有人交頭接耳而是靜靜地等待著許平的發言。
許平舉著一杯酒走到眾人之前,他首先向兩人並排放著的屍體抱拳鞠躬行禮,然後轉過頭麵對眾人:“今天,我們要安葬兩位將軍,一位是我們的黑兄弟,另一位是官兵的蒲將軍。”
“說到黑兄弟,我自問比他更會治軍,自問比他更懂一點打仗,因此成軍以來,他一直是我的副官,大家都認為理所應當,黑兄弟也覺得再正常不過。但有兩點,是我遠遠不能和黑兄弟相比的,一個是他的憐憫之心,一個是他的謙虛。”許平向在場的軍官複述起黑保一和他一同趕去洛陽的路上,黑保一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把最後的幹糧分給饑民:“黑兄弟對世人充滿了憐憫之心,他總是恨自己的力量不夠用,不能幫助更多的人。聖人說過,憐憫之心每個人都有,是人非人,其實就是這麽的簡單。為什麽我們會扶起摔倒在路邊的老人?為什麽我們會向落水的孩童伸出援手?是因為我們心中的憐憫之心。為什麽我們知道我們的長輩、孩子需要幫助時也能得到陌生人的援手?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聖人的故鄉,這片土地上滿是懷著憐憫之心的人類而不是冷血的獸類。如果沒有憐憫之心,我們即使行走在鬧市之中,猶如身處無人之野。黑兄弟……”許平向躺在那裏的黑保一又是遙遙一拜:“每當我想起他時,我就感覺自己又近人一步,而遠虎狼禽獸一些。”
“還有就是黑兄弟的謙虛,他熱心幫助世人,寧可自己忍饑挨餓也不願看到別人陷入饑寒,但黑兄弟從不居功,因為實在無法把這個德行歸功於別的某個人,所以隻好歸功於他心中的神。”許平看著黑保一,鄭重地說道:“聖人不允許我們議論神,但我尊敬黑兄弟信奉的神,因為他的謙虛。”
許平把杯中的酒灑在黑保一的靈柩前:“黑將軍千古。”
在場的軍官紛紛灑下他們的杯中酒,附和道:“黑將軍千古。”
“蒲將軍,”許平又舉起一杯酒:“他生前和我們是敵非友,不過他千裏迢迢趕來河南,並不是懷著對我們恨意、或是殺心而來,而是因為他對開封百姓的憐憫之心;因為河南巡撫針刺小兒、所以蒲將軍憐憫那些孩童,還有他們的父母;因為開封糧食殆盡,所以蒲將軍憐憫那些即將陷於饑餓的百姓;因為開封堅守不降,而且可能會以人為食,所以蒲將軍憐憫那些將要遭到不幸的人。”
說道這裏許平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他向蒲觀水的遺體敬了一軍禮,繼續說道:“蒲將軍也是一個謙虛的人,他善待曾經與他為敵的人、善待百姓、滿懷拯救開封黎庶之心,卻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他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皇帝,甚至……”許平苦笑一聲:“還像歸功於我,我這個刻意要置他於死地的人。”
“蒲將軍千古。”許平又一次帶頭把酒灑下,蒲觀水和黑保一的棺木被送入墓中。許平在士兵準備合土前做了最後的致辭:
“兩位心懷對世人憐憫之心的將軍,卻不得不在沙場上拚死廝殺,想拯救河南百姓的黑將軍,行為的後果是把開封百姓推入火坑;而一心要救開封滿城性命的蒲將軍,如果成功卻會不自知地成為殺害無數河南百姓的元兇?為什麽?為什麽兩個正直的人會成為死敵?為什麽滿懷救民之心的人會於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馳?”許平大聲問出這個問題後沉默了片刻,周圍的軍官們靜悄悄的,隻能聽到一些刻意壓低的唿吸聲:“因為我們是在亂世,這是一個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正義被扭曲成了邪惡和荒謬。”
“兩位將軍,在下鬥膽把你們安葬在一起,希望你們在九泉之下能夠談心論交,”許平帶領著周圍的軍官們向蒲觀水和黑保一的墓地最後一次致敬:“兩位將軍在天有靈,請幫助許平保持本心,永遠不要忘記憐憫之心。若是許平真能夠早日結束亂世,還請兩位將軍多多照看吧。”
……
金求德最近的心情變得更加不好,因為新軍的連續失敗,天子對新軍的信任開始發生動搖,不過由於其他官軍的表現更差,所以這份懷疑本來還不是很嚴重。
前日陝西的八百裏加急文書送達京師,這是朝廷在短短一個月裏收到的第二份令人萬分悲痛的軍情:闖王李自成迴師洛陽,在孟津渡一戰,大敗馳援河南的晉軍,兩萬晉軍損失過半,薑鑲等將領帶著幾千人逃迴山西;然後闖軍主力五萬人又在宜陽與汪喬年的六萬秦軍展開決戰,經過一日的激戰後秦軍崩潰,被闖軍一直追殺到靈寶。汪喬年出關時率領六萬大軍,逃迴潼關時隻剩下不到二百人。
在出關的秦軍五總兵中,賀人龍是唯一一個活著逃迴陝西的,八個副將中七人被殺,陣亡、被俘的參將、遊擊更是不計其數,以往賀人龍還從未被逃難災民的軍隊擊敗過。經過傅宗龍和汪喬年的兩次大敗後,秦軍在河南損失的兵馬超過八萬,秦地累世將門的子弟有半數陣亡。
崇禎天子震怒之下,當朝就下令把汪喬年捉拿歸案,並於第二天把孫傳庭從獄中放出來加以垂詢。孫傳庭是明廷中屠殺逃難饑民的專家,此前死在他手下的難民——包括婦孺老人超過了百萬。孫傳庭一見麵就告訴皇帝,消滅流民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之前官軍失敗完全是因為監軍文臣無能,如果天子肯把剩餘全部秦軍的兵權都交給他的話,孫傳庭保證半年之內可以消滅闖軍。聽過孫傳庭信誓旦旦的保證、以及繪聲繪色地介紹過闖營(幾年前的經驗)是如何的不堪一擊後,崇禎對新軍的不信任加重起來,他命令保定總督楊文嶽統帥直隸軍立刻出發,趁李自成還沒來記得班師搶先攻擊正在開封修整的許平所部,爭取內外夾擊給開封解圍,至少要運進去一部分糧草。
第二節 嘩變
第二次陛見的時候,孫傳庭在天子麵前許下軍令狀,保證三個月就能再次指揮秦軍出兵攻擊闖營,而且一定能馬到成功給開封解圍。崇禎天子聞言大喜,馬上提拔孫傳庭為三邊總督,讓他克日趕赴陝西上任,並且賜給他尚方寶劍,將秦軍的兵權盡數相授。
與孫傳庭一同領命的是抱定總督楊文嶽,楊文嶽手下的直隸明軍一向是負責拱衛京師的,之前北虜曆次入寇,直隸軍雖然不敢和北虜交戰,但這十萬多明軍的存在畢竟讓河北的大城市能夠得到守衛,也是明廷能夠拖到秦軍來勤王的保證。這次崇禎天子為了畢其功於一役,就讓直隸軍一同動員南下給開封解圍,崇禎天子的如意算盤是:現在許平所部苦戰尚未恢複元氣,如果李自成迴師與楊文嶽交戰,則孫傳庭便可以趁機搗虛;若李自成不迴師,則直隸軍可以進一步消耗許平所部的實力。之前朝廷一直沒有動用過楊文嶽這支拱衛京師的直隸軍隊,便是二十年山東告急時仍留在京師附近,新軍在山東作戰急需援軍時,朝廷仍沒有把他們投入山東參與剿匪作戰,蒲觀水從山東攻入河南時,還是不曾讓他們南下協助參加河南的清剿工作。隻是現在實在無兵可用,孫傳庭又把闖軍形容得十分不堪,崇禎天子索性就相信他到底。
不過讓直隸軍去進攻闖軍的前景不為新軍將領所看好,趙慢熊、金求德他們都認為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隻是鎮東侯沒能勸阻住崇禎天子,由於新軍連續的失敗,崇禎天子對鎮東侯非常失望,而且既然鎮東侯也說過許平遭到很大損失,那崇禎就覺得這個計劃更有成功的可能。既然鎮東侯短期內拿不出任何方案給開封解圍,那他也隻能看著楊文嶽帶著直隸軍兵發河南,作為交換條件,崇禎表示同意新軍再次擴編,讓內閣去商議將新軍增加為十五營的方案。
李雲睿看著愁眉不展的金求德,安慰他道:“楊文嶽這家夥慘敗一場也好,在狡詐的許平麵前,我估計他根本不是一合之將。還有那個吹牛大王孫傳庭,等他到了陝西,見識到闖賊早就不是他幾年前打交道的饑民時,我猜他自己就得上書天子請求食言。”
“我並不擔心楊文嶽或是孫傳庭。隻是天子對他們寄予厚望,就削減了我們新軍的開支,這樣新軍重建的速度就更慢了。”既然新軍擴編計劃還在內閣討論中,那麽兵部就把一些軍械撥給了直隸軍,而孫傳庭當然不能空手離開京師,戶部傾起所有,拚湊了一百萬兩白銀給他帶走。金求德不高興地瞧了李雲睿一眼:“還有就是關於闖軍的情報,怎麽遲遲不見進展。”
“我知道參謀部很急,但軍情部有軍情部的條例,不能因為心急就亂來。”李雲睿微笑著端起茶杯,並不因為金求德的責備而顯得慚愧:“河南百姓大多數對官府恨得入骨,許平手下是清一色的災民,他的軍官更難以收買,而直隸人又很難打入他們的高層。不過我們也並非沒有進展,軍情部對許平的行動進行過仔細的分析,他們的軍情係統非常差,畢竟是從來沒有學習過軍情條例的人啊。到目前為止,許平的主要情報來源還是朝廷的邸報,加上一些從商人那裏打探來的消息。”
“你知道都是哪些商人在幫他們打探消息麽?”
李雲睿哈哈笑道:“如果我毫無察覺的話,那軍情部真是白吃飯的了。這事我已經和大人匯報過了。嗯,讓我想想,根據秘級,金兄弟你可以知道些什麽。”李雲睿想了想,道:“比如這些人裏有一個叫鍾龜年的商人,軍情部注意到他很久了。這個人非常活躍,現在我們確信他是闖軍的高層人物,是牛金星的弟子,商人隻是他的掩護身份。軍情部注意到他以後,我就吩咐下麵的人要掩護此人,不要讓他被朝廷的人注意到。他一直想方設法地在我軍中發展細作,這半年來他一共發展了二十幾個,其中有一半是我派去的人。”
“剩下的呢?都在新軍裏麽?”
“剩下的那些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人物。”
既然李雲睿說是無關緊要,那金求德就相信是無關緊要。他問道:“需要我們參謀部幫你做什麽嗎?”
“暫時還不需要,如果有需要我會和你說的。”
金求德想了想:“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幹擾許平的判斷?”
“暫時還不行。我目前交給許平這些細作的情報大都是真情報,和朝廷邸報上麵透露得差不多,頂多是早幾天讓他知道。目前軍情部還在試探,我很想知道許平這個人到底是如何收集和處理軍情的,以及在麵對互相矛盾的情報時會如何做出取舍。”李雲睿的笑容漸漸斂起,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至少還要一年,我才能開始幹擾許平的判斷。至於探查闖軍的高層軍情,則還要兩年。如果短期內參謀部想洞悉闖軍的一切,這根本不可能。”
……
“五個營啊,整整五個營。”劉翼宣壓低聲音對兩個朋友說道:“新軍十營加直衛,這便被殲滅了一半。”
和謹小慎微的劉翼宣相比,徐元傑在朋友麵前就比較放肆:“大人威武!”
另一個人名叫金滿蒼,是救火營的軍官,他聽到這聲後也附和道:“許大人威武。”
“當初餘兄弟走的時候怎麽不來叫我呢?”徐元傑歎息一聲:“難道是信不過我麽?”
劉翼宣目光閃動:“現在也不遲吧?”
“當然不遲了,”徐元傑興奮地叫起來:“不過劉兄你可是有家人的啊。”
“如果兩位兄弟能幫忙的話,我就帶著老婆孩子一起走。”劉翼宣哼了一聲:“再有本事,還能比的過大人麽?連大人他們都容不下,都要趕出新軍,反正我是不想呆了。”
“當然,沒問題,我還打算再去教導隊找幾個人,我知道他們早就不滿了,陳哲去大人那裏以後,各營都拿沒出身的人當半個叛徒看,非將門別想做官。”徐元傑滿口答應,接著轉頭看向金滿蒼:“金兄怎麽說?”
“我說你們會被抓起來。”金滿蒼搖頭道:“你們倆太不謹慎了。”
“怕什麽,我找得都是信得過的人。”餘元傑仍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
“現在不好說誰信得過,誰信不過了。”金滿蒼冷笑一聲:“你們兩個可知道,這次迴京李雲睿專門來把我叫去,讓我監視你們,許大人舊部我估計都被看的很嚴。”
“你?監視我們?”
“是啊。”金滿蒼點點頭:“李雲睿許諾說我要是監視得好,立了功,就給我晉升。”
金滿蒼的兩個朋友沉默片刻,一起向他抱拳:“金兄救命之恩,沒齒不忘。”
“別這麽說。”金滿蒼又是一聲冷笑:“兩位兄弟知道我是山東人,我逃難離家,參加了新軍,苦讀兵書好不容易當上了軍官,上次想迴家看看親人,想不到全村都被屠盡了!而且居然就是救火營下的毒手。要是我再為新軍賣命,那我還是人麽?我是窮人家的孩子,許大人也是,就憑這點,我也向著許大人。”
“那金兄有何打算?”
“我要留在救火營裏,看王啟年那賊是何下場。”金滿蒼咬牙切齒地說道:“兩位兄弟,我後天就要迴山東向營裏報道了,等我走了之後你們再走,免得讓李雲睿起疑。我想等我離京後,李雲睿還會派人來監視你們,你們誰都不能信,找個機會一走了之。”
劉翼宣和徐元傑一起點頭:“多謝金兄良言,我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金滿蒼衝他們一抱拳:“到了開封,替我向許大人問好。”
……
得知楊文嶽前來的消息時,許平正忙於整頓補充他手下的幾個營。和上次對選鋒營的處理一樣,許平計劃把新軍俘虜中的軍醫、獸醫、工兵和炮兵挑出來另行安排,至於步兵和騎兵則一概予以釋放。
這次被俘的新軍中有一些人曾是許平的舊部。蒲觀水抵達河南之前,長青營下轄的部分官兵被編入這次前來的三個營中,他們中有些人想投靠許平,而許平的參謀中也有人建議對這些人進行拉攏,不過許平和周洞天對此都非常猶豫。京師的細作曾經傳來消息,說他們打聽到一件事情,有一個長青營的許平舊部被新軍軍情軍官秘密約見,暗示他在戰局不利時詐降潛入闖軍;不過這個計劃並沒有後續進展,京師的細作報告說新軍軍情官員取消了這個建議,原因似乎是新軍高層不認為戰局可能會對新軍嚴重不利。
但誰也不敢保證細作探聽到的就是新軍軍情部門的全部動作,不過周洞天雖然擔心可能有人真的接受了類似的指示,但還是希望能夠吸收部分新軍俘虜補充自己。此次河南之戰讓許平損失了數千久經訓練的士兵,重新訓練這麽多人會花費大量的資源,而許州的倉庫已經快見底了。
不過許平表示反對:“不要這麽做,和之前一樣,步兵統統放走。”
“大人可是擔心其中有新軍的奸細麽?”周洞天不以為然的說道:“不可能幾千人都是安排好詐降的,這樣等於沒有人詐降,至於個別人我們仔細鑒別,便是有也能把他們揪出來。”
“雖然訓練新兵要花費不少,但是我寧可用河南人,第一當然是可靠,這第二嘛,”許平知道很多新軍俘虜在直隸都有親人,就算沒有成親也有父母在等他們迴家:“工兵、炮兵,我不能放他們迴去,不然就會大大增強新軍的實力,但這些步兵,他們迴去之後會宣傳我軍的仁德,就算經驗豐富一些,但利弊難說。既然如此,我認為應該讓他們早日迴家,一天不見到自己的兒子、丈夫,他們在京師的家人就寢食難安。”看到周洞天臉上那種不讚同但又不好反對的神色,許平自嘲地笑了一下:“雖然是亂世,但我們還是應該多想想,畢竟我們的目標是結束亂世,而不是當個混世魔王。”
……
鎮東侯在正中的椅子上坐穩,兩手同時下按:“諸君,坐。”
“遵命,侯爺。”
兩邊的部下們齊聲唱道,他們齊刷刷地拱手行禮,然後同時坐下。
“晉軍薑大帥,也說要出兵助汪督師一臂之力,給開封解圍。”鎮東侯臉上毫無歡欣之色,直言不諱地告訴部下們:“薑大帥還讓小兒帶信給我,說希望能從我們這裏買一些燧發步槍,現在秦軍、晉軍、楚軍、江北軍,無不視燧發槍為克敵利器,或截留、或走私,或像薑大帥這樣托人求情,使出渾身解數去拿步槍,隻是我擔心他們搞到的越多,越會資敵。”
“但便是沒有他們,河南闖營也有自己的渠道,”鎮東侯一邊說一邊看向李雲睿:“據我所知,闖營迄今為止仍然沒有自行生產步槍的能力,他們便是要修補損壞的步槍,很多配件也要從南方走私。”
“侯爺,末將無能。”李雲睿欠身謝罪道:“末將還沒有找到走私給闖賊軍火的商人。”
鎮東侯在南方有不少關係,但政權並沒有掌握在他手裏,而且有很多關係都是不能宣諸於外的,因此新軍在南方的清查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而且走私的商人越來越多,隨著河南戰火愈演愈烈、闖軍深入四川,和闖營毗鄰的明軍無不私下向南方購買武器,便是尚有一段距離的省份不少也未雨綢繆,用各種新式武器裝備本省的駐軍。巨大的需求讓很多商家轉行開始生產軍火,在商人們的賄賂下,地方官都對這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鎮東侯無力阻止這種行為,也查不清到底有多少武器被生產出來銷往外地。
“不過,”李雲睿倒不是很反對朝廷催促秦軍、晉軍出兵給開封解圍:“以往闖賊四下流竄,武器、糧食、輜重,不是靠攻破城市打開倉庫,就是靠擊敗官兵圍剿來獲得,但現在許平在開封、歸德兩府守土經營,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各省官兵若是攻入開封、歸德兩府,便是敗了,許平也得不償失。末將以為如今闖賊必然禦敵於國門之外,絕不肯放官兵進入他們的經營多時的領地,如此興師動眾,闖賊所費錢糧都不在小。即便如此,許平以兩府之地對抗兩京十一省,若是連番大戰終日不閑,他遲早有撐不住的一天。末將以為,我們不怕秦軍他們敗,就是怕他們敗得太快,若是每仗都打上一個月,打上幾仗許平在開封、歸德的經營儲蓄必然化為烏有,到時候我們新軍再出擊也是手到擒來。”
“李兄弟話是不錯,但若是朝廷大軍一觸即潰,那闖賊肯定是穩賺不賠。歸根結底還是新軍兵力太過有限,”金求德發言道:“此番我新軍雖然慘敗,但許平亦是精疲力竭,開封府的糧價一個月翻了幾番,數縣之地化為焦土。可恨的是歸德闖賊連番出擊攻入南京,源源不斷地支援開封府,硬是把糧價又壓下去了。”金求德估計若無歸德府的支援,此戰造成的損失至少得讓許平難受半年才能喘過一口氣來:“當今之計,還是請侯爺再向朝廷懇請,允許新軍擴編,若是我們能過擴展為十五營,然後和許平連年累月地打下去,讓他無暇去掠奪我們的友軍,那他便是三頭六臂也耗死了。”
底下的參謀們順著李雲睿、金求德的思路展開討論,楊致遠也同意擴編新軍乃是當務之急,鎮東侯等了半天,沒有聽到他想要的話題,便張口說道:“我認為新軍的規矩要改改了,你們有沒有想過學習一下許平定下的條例啊?比如那個軍銜製度。”
金求德拱手道:“侯爺明鑒,末將以為這個製度極其可笑,荒誕不經。”
“為何?”
“自古便無這種做法,許平一貫標新立異,聽說是為了解決老兵欺壓新兵的問題而生造出這個規矩,簡直是莫名其妙。”金求德覺得這個規矩造成的麻煩恐怕比它想解決的麻煩還多。
鎮東侯微微搖頭:“我倒是覺得這辦法不錯,我們也可以用。”
“侯爺,這違反朝廷體製。”
“我知道,但你們可以放手去幹,我去頂住朝廷的責怪。”
“為了這麽一個荒誕不經的規矩?”金求德不同意如此浪費鎮東侯的人脈,他諫言道:“侯爺,末將以為還是盡力想朝廷要求擴編新軍吧。”
楊致遠在這個問題是上讚同金求德的:“侯爺,軍銜製度乍一聽似乎有道理,但末將仔細想想,如此定規矩弊端重重,比如若是把總下令兩個果長同時進攻,而兩個果長一大一小,大的那個就可以命令小的吃苦受累,而且他這樣行事居然還占理。”
“當然不占理,”鎮東侯反駁道:“如果一個軍士是在執行校官的命令,那尉官都無權取消,更不用說比他稍大一點的其他軍士了。隻有比原始下令的那個軍官更高級的軍官才能取消最初的命令。”
“終歸是麻煩啊,”楊致遠說道:“末將以為,簡便就是好,大明用這套規矩幾百年了,總比許平拍腦袋鼓搗出來的一個東西好吧。”
“簡便不一定好,”鎮東侯爭辯道:“我們在長生島的時候,也是新定了許多規矩啊,不是嗎?還有許平在營和隊之間加設了一個翼,我覺得也不錯,不妨學學。”
“末將覺得那是自找麻煩,”楊致遠還是不同意:“這一套我們用得很熟了,不硬性規定營副官指揮某幾個隊讓我們的指揮官能更靈活地掌握部隊。”
金求德也不同意:“侯爺,許平可不是您,他僥幸贏了兩仗,但不是因為他胡亂鼓搗出來的規矩好,而是我們的手腳被捆住了。”
鎮東侯長歎一聲,把目光向那些沉默不語的參謀們投去:“你們都先下去吧。”
兩側陪同的都是新軍參謀司的高級參謀,除了黃希文以外所有的人都行禮退下。這些人走後,金求德、李雲睿和楊致遠都麵帶惶恐地站起身,一起向鎮東侯謝罪:“大人恕罪,屬下知錯了。”
“知什麽錯?你們以為我在覺得你們頂撞,怪你們不給我麵子麽?”鎮東侯讓三個老部下坐迴位置上:“從長生島開始,我定下的規矩就是有話便大聲地說,雖然我好多年沒有管軍務了,但我不會忘了這個規矩的。”鎮東侯猶豫了一下,似乎是在下什麽決心。
終於,鎮東侯口說道:“軍銜這個製度,是我想出來的,不是許平。”
“啊!”除了黃希文,屋內另外三個人都發出驚異之聲。
“不錯,是我的主意。”鎮東侯點點頭,看向金求德和楊致遠:“還記得我編得那本《征戰之源》麽,我在裏麵寫了這個構想,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在軍中實踐,而且我軍以前也不需要再大改大動了。”
“大人,”楊致遠小心翼翼地問道:“您把這個法子傳給了許平?”
“是。”說完鎮東侯又輕輕歎了口氣,坐在遠處的黃希文臉色微微有些變化,不過他仍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
“那麽,關於軍銜大人的條例是怎麽寫的?”金求德立刻有了興趣。
“我寫的,恐怕不如許平現在正用的,畢竟我隻是想法,而他用於軍中經過實踐。”鎮東侯打算直接將許平的現有條例抄襲過來,直接用於新軍之中。
金求德臉上顯得有些不情願,楊致遠也不是很同意:“大人,許平是有些才華,但我們總不好全盤抄他的啊,他畢竟是從大人您這裏學去的,您是師父,您肯定比他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鎮東侯仍固執己見:“戰場是最無情的裁判,到底誰的規矩定得好,戰場說了算,既然許平打贏了,那就該我們學他。”
“這裏麵有好多是有關運氣,匆匆忙忙地學許平,要是再輸了更會遭人恥笑。”因為屋內沒有外人,金求德毫不掩飾自己的反對:“那個營下麵加翼,也是大人的主意麽?”
“這個倒不是。”
……
近衛、西首、裝甲三營的軍官排成整整齊齊的隊形,在墓地前安靜地站著,今天許平親自主持黑保一的葬禮,這些軍官抵達後,發現要下葬的不止一人,與黑保一同時下葬的還有新軍們的蒲觀水將軍,而且他的墓地就緊挨著黑保一的。雖然不少人心裏有些驚奇,不過大家都保持安靜,沒有人交頭接耳而是靜靜地等待著許平的發言。
許平舉著一杯酒走到眾人之前,他首先向兩人並排放著的屍體抱拳鞠躬行禮,然後轉過頭麵對眾人:“今天,我們要安葬兩位將軍,一位是我們的黑兄弟,另一位是官兵的蒲將軍。”
“說到黑兄弟,我自問比他更會治軍,自問比他更懂一點打仗,因此成軍以來,他一直是我的副官,大家都認為理所應當,黑兄弟也覺得再正常不過。但有兩點,是我遠遠不能和黑兄弟相比的,一個是他的憐憫之心,一個是他的謙虛。”許平向在場的軍官複述起黑保一和他一同趕去洛陽的路上,黑保一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把最後的幹糧分給饑民:“黑兄弟對世人充滿了憐憫之心,他總是恨自己的力量不夠用,不能幫助更多的人。聖人說過,憐憫之心每個人都有,是人非人,其實就是這麽的簡單。為什麽我們會扶起摔倒在路邊的老人?為什麽我們會向落水的孩童伸出援手?是因為我們心中的憐憫之心。為什麽我們知道我們的長輩、孩子需要幫助時也能得到陌生人的援手?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聖人的故鄉,這片土地上滿是懷著憐憫之心的人類而不是冷血的獸類。如果沒有憐憫之心,我們即使行走在鬧市之中,猶如身處無人之野。黑兄弟……”許平向躺在那裏的黑保一又是遙遙一拜:“每當我想起他時,我就感覺自己又近人一步,而遠虎狼禽獸一些。”
“還有就是黑兄弟的謙虛,他熱心幫助世人,寧可自己忍饑挨餓也不願看到別人陷入饑寒,但黑兄弟從不居功,因為實在無法把這個德行歸功於別的某個人,所以隻好歸功於他心中的神。”許平看著黑保一,鄭重地說道:“聖人不允許我們議論神,但我尊敬黑兄弟信奉的神,因為他的謙虛。”
許平把杯中的酒灑在黑保一的靈柩前:“黑將軍千古。”
在場的軍官紛紛灑下他們的杯中酒,附和道:“黑將軍千古。”
“蒲將軍,”許平又舉起一杯酒:“他生前和我們是敵非友,不過他千裏迢迢趕來河南,並不是懷著對我們恨意、或是殺心而來,而是因為他對開封百姓的憐憫之心;因為河南巡撫針刺小兒、所以蒲將軍憐憫那些孩童,還有他們的父母;因為開封糧食殆盡,所以蒲將軍憐憫那些即將陷於饑餓的百姓;因為開封堅守不降,而且可能會以人為食,所以蒲將軍憐憫那些將要遭到不幸的人。”
說道這裏許平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他向蒲觀水的遺體敬了一軍禮,繼續說道:“蒲將軍也是一個謙虛的人,他善待曾經與他為敵的人、善待百姓、滿懷拯救開封黎庶之心,卻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他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皇帝,甚至……”許平苦笑一聲:“還像歸功於我,我這個刻意要置他於死地的人。”
“蒲將軍千古。”許平又一次帶頭把酒灑下,蒲觀水和黑保一的棺木被送入墓中。許平在士兵準備合土前做了最後的致辭:
“兩位心懷對世人憐憫之心的將軍,卻不得不在沙場上拚死廝殺,想拯救河南百姓的黑將軍,行為的後果是把開封百姓推入火坑;而一心要救開封滿城性命的蒲將軍,如果成功卻會不自知地成為殺害無數河南百姓的元兇?為什麽?為什麽兩個正直的人會成為死敵?為什麽滿懷救民之心的人會於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馳?”許平大聲問出這個問題後沉默了片刻,周圍的軍官們靜悄悄的,隻能聽到一些刻意壓低的唿吸聲:“因為我們是在亂世,這是一個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正義被扭曲成了邪惡和荒謬。”
“兩位將軍,在下鬥膽把你們安葬在一起,希望你們在九泉之下能夠談心論交,”許平帶領著周圍的軍官們向蒲觀水和黑保一的墓地最後一次致敬:“兩位將軍在天有靈,請幫助許平保持本心,永遠不要忘記憐憫之心。若是許平真能夠早日結束亂世,還請兩位將軍多多照看吧。”
……
金求德最近的心情變得更加不好,因為新軍的連續失敗,天子對新軍的信任開始發生動搖,不過由於其他官軍的表現更差,所以這份懷疑本來還不是很嚴重。
前日陝西的八百裏加急文書送達京師,這是朝廷在短短一個月裏收到的第二份令人萬分悲痛的軍情:闖王李自成迴師洛陽,在孟津渡一戰,大敗馳援河南的晉軍,兩萬晉軍損失過半,薑鑲等將領帶著幾千人逃迴山西;然後闖軍主力五萬人又在宜陽與汪喬年的六萬秦軍展開決戰,經過一日的激戰後秦軍崩潰,被闖軍一直追殺到靈寶。汪喬年出關時率領六萬大軍,逃迴潼關時隻剩下不到二百人。
在出關的秦軍五總兵中,賀人龍是唯一一個活著逃迴陝西的,八個副將中七人被殺,陣亡、被俘的參將、遊擊更是不計其數,以往賀人龍還從未被逃難災民的軍隊擊敗過。經過傅宗龍和汪喬年的兩次大敗後,秦軍在河南損失的兵馬超過八萬,秦地累世將門的子弟有半數陣亡。
崇禎天子震怒之下,當朝就下令把汪喬年捉拿歸案,並於第二天把孫傳庭從獄中放出來加以垂詢。孫傳庭是明廷中屠殺逃難饑民的專家,此前死在他手下的難民——包括婦孺老人超過了百萬。孫傳庭一見麵就告訴皇帝,消滅流民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之前官軍失敗完全是因為監軍文臣無能,如果天子肯把剩餘全部秦軍的兵權都交給他的話,孫傳庭保證半年之內可以消滅闖軍。聽過孫傳庭信誓旦旦的保證、以及繪聲繪色地介紹過闖營(幾年前的經驗)是如何的不堪一擊後,崇禎對新軍的不信任加重起來,他命令保定總督楊文嶽統帥直隸軍立刻出發,趁李自成還沒來記得班師搶先攻擊正在開封修整的許平所部,爭取內外夾擊給開封解圍,至少要運進去一部分糧草。
第二節 嘩變
第二次陛見的時候,孫傳庭在天子麵前許下軍令狀,保證三個月就能再次指揮秦軍出兵攻擊闖營,而且一定能馬到成功給開封解圍。崇禎天子聞言大喜,馬上提拔孫傳庭為三邊總督,讓他克日趕赴陝西上任,並且賜給他尚方寶劍,將秦軍的兵權盡數相授。
與孫傳庭一同領命的是抱定總督楊文嶽,楊文嶽手下的直隸明軍一向是負責拱衛京師的,之前北虜曆次入寇,直隸軍雖然不敢和北虜交戰,但這十萬多明軍的存在畢竟讓河北的大城市能夠得到守衛,也是明廷能夠拖到秦軍來勤王的保證。這次崇禎天子為了畢其功於一役,就讓直隸軍一同動員南下給開封解圍,崇禎天子的如意算盤是:現在許平所部苦戰尚未恢複元氣,如果李自成迴師與楊文嶽交戰,則孫傳庭便可以趁機搗虛;若李自成不迴師,則直隸軍可以進一步消耗許平所部的實力。之前朝廷一直沒有動用過楊文嶽這支拱衛京師的直隸軍隊,便是二十年山東告急時仍留在京師附近,新軍在山東作戰急需援軍時,朝廷仍沒有把他們投入山東參與剿匪作戰,蒲觀水從山東攻入河南時,還是不曾讓他們南下協助參加河南的清剿工作。隻是現在實在無兵可用,孫傳庭又把闖軍形容得十分不堪,崇禎天子索性就相信他到底。
不過讓直隸軍去進攻闖軍的前景不為新軍將領所看好,趙慢熊、金求德他們都認為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隻是鎮東侯沒能勸阻住崇禎天子,由於新軍連續的失敗,崇禎天子對鎮東侯非常失望,而且既然鎮東侯也說過許平遭到很大損失,那崇禎就覺得這個計劃更有成功的可能。既然鎮東侯短期內拿不出任何方案給開封解圍,那他也隻能看著楊文嶽帶著直隸軍兵發河南,作為交換條件,崇禎表示同意新軍再次擴編,讓內閣去商議將新軍增加為十五營的方案。
李雲睿看著愁眉不展的金求德,安慰他道:“楊文嶽這家夥慘敗一場也好,在狡詐的許平麵前,我估計他根本不是一合之將。還有那個吹牛大王孫傳庭,等他到了陝西,見識到闖賊早就不是他幾年前打交道的饑民時,我猜他自己就得上書天子請求食言。”
“我並不擔心楊文嶽或是孫傳庭。隻是天子對他們寄予厚望,就削減了我們新軍的開支,這樣新軍重建的速度就更慢了。”既然新軍擴編計劃還在內閣討論中,那麽兵部就把一些軍械撥給了直隸軍,而孫傳庭當然不能空手離開京師,戶部傾起所有,拚湊了一百萬兩白銀給他帶走。金求德不高興地瞧了李雲睿一眼:“還有就是關於闖軍的情報,怎麽遲遲不見進展。”
“我知道參謀部很急,但軍情部有軍情部的條例,不能因為心急就亂來。”李雲睿微笑著端起茶杯,並不因為金求德的責備而顯得慚愧:“河南百姓大多數對官府恨得入骨,許平手下是清一色的災民,他的軍官更難以收買,而直隸人又很難打入他們的高層。不過我們也並非沒有進展,軍情部對許平的行動進行過仔細的分析,他們的軍情係統非常差,畢竟是從來沒有學習過軍情條例的人啊。到目前為止,許平的主要情報來源還是朝廷的邸報,加上一些從商人那裏打探來的消息。”
“你知道都是哪些商人在幫他們打探消息麽?”
李雲睿哈哈笑道:“如果我毫無察覺的話,那軍情部真是白吃飯的了。這事我已經和大人匯報過了。嗯,讓我想想,根據秘級,金兄弟你可以知道些什麽。”李雲睿想了想,道:“比如這些人裏有一個叫鍾龜年的商人,軍情部注意到他很久了。這個人非常活躍,現在我們確信他是闖軍的高層人物,是牛金星的弟子,商人隻是他的掩護身份。軍情部注意到他以後,我就吩咐下麵的人要掩護此人,不要讓他被朝廷的人注意到。他一直想方設法地在我軍中發展細作,這半年來他一共發展了二十幾個,其中有一半是我派去的人。”
“剩下的呢?都在新軍裏麽?”
“剩下的那些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人物。”
既然李雲睿說是無關緊要,那金求德就相信是無關緊要。他問道:“需要我們參謀部幫你做什麽嗎?”
“暫時還不需要,如果有需要我會和你說的。”
金求德想了想:“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幹擾許平的判斷?”
“暫時還不行。我目前交給許平這些細作的情報大都是真情報,和朝廷邸報上麵透露得差不多,頂多是早幾天讓他知道。目前軍情部還在試探,我很想知道許平這個人到底是如何收集和處理軍情的,以及在麵對互相矛盾的情報時會如何做出取舍。”李雲睿的笑容漸漸斂起,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至少還要一年,我才能開始幹擾許平的判斷。至於探查闖軍的高層軍情,則還要兩年。如果短期內參謀部想洞悉闖軍的一切,這根本不可能。”
……
“五個營啊,整整五個營。”劉翼宣壓低聲音對兩個朋友說道:“新軍十營加直衛,這便被殲滅了一半。”
和謹小慎微的劉翼宣相比,徐元傑在朋友麵前就比較放肆:“大人威武!”
另一個人名叫金滿蒼,是救火營的軍官,他聽到這聲後也附和道:“許大人威武。”
“當初餘兄弟走的時候怎麽不來叫我呢?”徐元傑歎息一聲:“難道是信不過我麽?”
劉翼宣目光閃動:“現在也不遲吧?”
“當然不遲了,”徐元傑興奮地叫起來:“不過劉兄你可是有家人的啊。”
“如果兩位兄弟能幫忙的話,我就帶著老婆孩子一起走。”劉翼宣哼了一聲:“再有本事,還能比的過大人麽?連大人他們都容不下,都要趕出新軍,反正我是不想呆了。”
“當然,沒問題,我還打算再去教導隊找幾個人,我知道他們早就不滿了,陳哲去大人那裏以後,各營都拿沒出身的人當半個叛徒看,非將門別想做官。”徐元傑滿口答應,接著轉頭看向金滿蒼:“金兄怎麽說?”
“我說你們會被抓起來。”金滿蒼搖頭道:“你們倆太不謹慎了。”
“怕什麽,我找得都是信得過的人。”餘元傑仍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
“現在不好說誰信得過,誰信不過了。”金滿蒼冷笑一聲:“你們兩個可知道,這次迴京李雲睿專門來把我叫去,讓我監視你們,許大人舊部我估計都被看的很嚴。”
“你?監視我們?”
“是啊。”金滿蒼點點頭:“李雲睿許諾說我要是監視得好,立了功,就給我晉升。”
金滿蒼的兩個朋友沉默片刻,一起向他抱拳:“金兄救命之恩,沒齒不忘。”
“別這麽說。”金滿蒼又是一聲冷笑:“兩位兄弟知道我是山東人,我逃難離家,參加了新軍,苦讀兵書好不容易當上了軍官,上次想迴家看看親人,想不到全村都被屠盡了!而且居然就是救火營下的毒手。要是我再為新軍賣命,那我還是人麽?我是窮人家的孩子,許大人也是,就憑這點,我也向著許大人。”
“那金兄有何打算?”
“我要留在救火營裏,看王啟年那賊是何下場。”金滿蒼咬牙切齒地說道:“兩位兄弟,我後天就要迴山東向營裏報道了,等我走了之後你們再走,免得讓李雲睿起疑。我想等我離京後,李雲睿還會派人來監視你們,你們誰都不能信,找個機會一走了之。”
劉翼宣和徐元傑一起點頭:“多謝金兄良言,我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金滿蒼衝他們一抱拳:“到了開封,替我向許大人問好。”
……
得知楊文嶽前來的消息時,許平正忙於整頓補充他手下的幾個營。和上次對選鋒營的處理一樣,許平計劃把新軍俘虜中的軍醫、獸醫、工兵和炮兵挑出來另行安排,至於步兵和騎兵則一概予以釋放。
這次被俘的新軍中有一些人曾是許平的舊部。蒲觀水抵達河南之前,長青營下轄的部分官兵被編入這次前來的三個營中,他們中有些人想投靠許平,而許平的參謀中也有人建議對這些人進行拉攏,不過許平和周洞天對此都非常猶豫。京師的細作曾經傳來消息,說他們打聽到一件事情,有一個長青營的許平舊部被新軍軍情軍官秘密約見,暗示他在戰局不利時詐降潛入闖軍;不過這個計劃並沒有後續進展,京師的細作報告說新軍軍情官員取消了這個建議,原因似乎是新軍高層不認為戰局可能會對新軍嚴重不利。
但誰也不敢保證細作探聽到的就是新軍軍情部門的全部動作,不過周洞天雖然擔心可能有人真的接受了類似的指示,但還是希望能夠吸收部分新軍俘虜補充自己。此次河南之戰讓許平損失了數千久經訓練的士兵,重新訓練這麽多人會花費大量的資源,而許州的倉庫已經快見底了。
不過許平表示反對:“不要這麽做,和之前一樣,步兵統統放走。”
“大人可是擔心其中有新軍的奸細麽?”周洞天不以為然的說道:“不可能幾千人都是安排好詐降的,這樣等於沒有人詐降,至於個別人我們仔細鑒別,便是有也能把他們揪出來。”
“雖然訓練新兵要花費不少,但是我寧可用河南人,第一當然是可靠,這第二嘛,”許平知道很多新軍俘虜在直隸都有親人,就算沒有成親也有父母在等他們迴家:“工兵、炮兵,我不能放他們迴去,不然就會大大增強新軍的實力,但這些步兵,他們迴去之後會宣傳我軍的仁德,就算經驗豐富一些,但利弊難說。既然如此,我認為應該讓他們早日迴家,一天不見到自己的兒子、丈夫,他們在京師的家人就寢食難安。”看到周洞天臉上那種不讚同但又不好反對的神色,許平自嘲地笑了一下:“雖然是亂世,但我們還是應該多想想,畢竟我們的目標是結束亂世,而不是當個混世魔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