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四年作為孟朝立朝後的第二年,萬象更新,事情著實不少。
九月,征服交趾、臨邑的艦隊剛從嶺南出發不久。
國內一項影響深遠的廷議便在昭華宮召開。
這次主持會議的不是內閣首輔,而是工信司少尹杜畿。
杜畿鄭重的向滿堂公卿介紹道:“某自執掌工信司以來,曾屢見工商之利,亦曾無數次目睹工商對農業之害。”
“我聖朝德被四海,士農工商皆為國本。然任由其野蠻發展,必使國家失和,百姓失所。”
“黃老之治,講究無為而無所不為。”
”故工商業、農業發展,官府不能予以限製,卻需予以引導。“
滿堂公卿都博學多識,見識深遠。否則想理解杜畿這個自相矛盾的說法著實不是很容易。
官府既不能過分幹預,又要積極幹預。
常言道治大國如烹小鮮。外國人做中國菜,總是不能理解一勺鹽、少許糖,這一勺、少許究竟是怎麽衡量。
但生活在當下,張瑞充分理解杜畿所說含義。
孟朝以孟為國號,不同於曆史上任何王朝。這就標誌著孟朝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國情,有獨特的時代特色。既不同於魏晉,也不同於唐宋。
孟朝的農業、工業、商業都未被朝廷限製過,這導致這三個行業,每天都在蓬勃發展,迅速膨脹。
但工業總是最能創造財富的行業,在相同的政策下,哪怕是初級手工業,發展速度也是一騎絕塵,遠遠的將農業與商業甩在了身後。
對這種情形,杜畿向眾人介紹道:“大量工坊創建,生產出無數衣裳、鞋履、瓷器、床櫃、茶葉、書籍等等,諸君所能見到的一切器皿。”
“但這並非沒有害處。受限於如今的交通條件,這些手工製品,運費有時比售價還高。”
“大量貨物堆積在產地無法銷售,既不利於工業發展,也不利於商業活躍。”
孟朝的情況還不同於後世的經濟危機,在孟朝民間有旺盛的物資需求,就是單純的交通不夠便利,手工業製成品運送不出去。
當初在河東、太原兩郡的時候這種情況還不明顯。可是當版圖擴大到了全國,一樣東西從並州太原,運到交州海南,其成本都已經足夠在交州開設一個工坊,單獨生產出來了。
在一眾公卿都凝眉苦思時,杜畿繼續說道:“且麻煩不僅於此,大量百姓投身工商業,使人力無意義的浪費於內卷之中,反倒荒廢了大量農田。”
民部中郎國淵十分關切這個問題,畢竟田畝數量,農田產出就關係到民部的政績。主動問道:“杜少尹對此可有解決之策?”
杜畿向張瑞恭敬拱手行禮,然後說道:“臣建議通過稅收調節工商業布局。”
張瑞眉頭一皺,鄭重的說道:“稅乃國之根本,不可輕動。增稅則使民間沸騰,百姓民不聊生。減稅則使國家稅賦不足,若有人趁機偷稅、漏稅,乃國家巨大損失。”
明朝的教訓,張瑞曆曆在目。
自古王朝末年都國家積弊,權臣弄權,軍力廢弛。但明朝偏偏並非如此,直到崇禎年間,明朝也沒什麽權臣禍亂朝政,軍隊戰力依舊剽悍。
明軍作為王朝末年之師,不但頂著腐敗減損,還頂著各種來自朝廷文官的束縛,與清朝開國之師,打的有來有迴。若沒有那些叛變的明軍幫助,清軍到死也打不進山海關。
無論怎麽看大明都沒有亡國之相,可就是因為收不上賦稅來,最終轟然倒塌。明軍投降清軍之後,有了糧餉,戰鬥力瞬間連翻數倍。
作為封建統治者,張瑞寬仁百姓是理想追求,但依法收稅是堅定不可動搖的原則。誰碰誰死。無論多收還是少繳都要上斷頭台。
杜畿作為最早跟隨張瑞的高官之一,對稅收鐵律當然有所了解,立即說道:“陛下,臣與工信司諸同僚已經認真核算過,調整布局之後,將會顯著增加幾個稅收來源。請為陛下詳述。”
“可。”
杜畿令侍衛掛好工信司繪製的地圖。
這副地圖迥異於之前的軍事地圖,上麵深淺不一的綠色、褐色標注了平原、山地、丘陵,以及一個又一個濃墨重彩劃出的經濟圈。
杜畿手指京畿地區,說道:“關中八百裏秦川,實乃天府之國。然自陛下揮師入關以來,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等地得益於寬厚條件,都著力發展工商,以收割關東財富。時至今日,各行各業在各郡依舊野蠻生長,如同田間雜草叢生。”
“稅收反而複雜錯亂,難以理清。”
張瑞點了點頭,確實如杜畿所言,關中工商業有大而不強的特點。
看起來什麽都有製作,但又什麽特色都沒有。
至少張瑞細想起來,很難想到長安的特色產業是什麽。
杜畿說道:“官府隨手一劃,便令霸陵縣產鐵,令高陵縣產瓷,乃是罔顧民情之舉。”
“故我工信司官員走遍關中地區,實地考察各縣後,了解各地地利、傳統,作出規劃。”
“以右扶風、京兆、弘農為核心,部署渭南工業區。”
“渭南工業區?”張瑞盯著地圖,問道:“有何深意?”
杜畿說道:“按運輸成本而言,同等貨物陸運成本為水運二十倍。(出自《國富論》,數據不一定完全準確,要參考各地具體情況,但水運比陸運低廉是可以確認的)”
“渭南地區手工業產品都可以經渭水主幹道往來運輸,足以滿足直隸整個區域貨物流通。”
“且在渭南設工坊,自終南山貫流而下的各支流,能夠組成水網,進一步便利各工坊運輸生產材料,運出貨物。”
張瑞點頭,八水繞長安,這八水中大部分河流的源頭都是終南山,向北匯入渭河。
隨後杜畿拿出炭筆,將渭南各條河流與渭水的交界處圈出。
對眾人說道:“且各工坊製成品若欲銷往他處,隻要在渭河渡口設市舶司即可。”
“在此處統一征稅,能節省關稅、商稅、輸估等一係列收稅環節。”
有人問道:“若其不走水路,改走陸路,國家豈不是白白損失一大筆稅收?”
70
九月,征服交趾、臨邑的艦隊剛從嶺南出發不久。
國內一項影響深遠的廷議便在昭華宮召開。
這次主持會議的不是內閣首輔,而是工信司少尹杜畿。
杜畿鄭重的向滿堂公卿介紹道:“某自執掌工信司以來,曾屢見工商之利,亦曾無數次目睹工商對農業之害。”
“我聖朝德被四海,士農工商皆為國本。然任由其野蠻發展,必使國家失和,百姓失所。”
“黃老之治,講究無為而無所不為。”
”故工商業、農業發展,官府不能予以限製,卻需予以引導。“
滿堂公卿都博學多識,見識深遠。否則想理解杜畿這個自相矛盾的說法著實不是很容易。
官府既不能過分幹預,又要積極幹預。
常言道治大國如烹小鮮。外國人做中國菜,總是不能理解一勺鹽、少許糖,這一勺、少許究竟是怎麽衡量。
但生活在當下,張瑞充分理解杜畿所說含義。
孟朝以孟為國號,不同於曆史上任何王朝。這就標誌著孟朝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國情,有獨特的時代特色。既不同於魏晉,也不同於唐宋。
孟朝的農業、工業、商業都未被朝廷限製過,這導致這三個行業,每天都在蓬勃發展,迅速膨脹。
但工業總是最能創造財富的行業,在相同的政策下,哪怕是初級手工業,發展速度也是一騎絕塵,遠遠的將農業與商業甩在了身後。
對這種情形,杜畿向眾人介紹道:“大量工坊創建,生產出無數衣裳、鞋履、瓷器、床櫃、茶葉、書籍等等,諸君所能見到的一切器皿。”
“但這並非沒有害處。受限於如今的交通條件,這些手工製品,運費有時比售價還高。”
“大量貨物堆積在產地無法銷售,既不利於工業發展,也不利於商業活躍。”
孟朝的情況還不同於後世的經濟危機,在孟朝民間有旺盛的物資需求,就是單純的交通不夠便利,手工業製成品運送不出去。
當初在河東、太原兩郡的時候這種情況還不明顯。可是當版圖擴大到了全國,一樣東西從並州太原,運到交州海南,其成本都已經足夠在交州開設一個工坊,單獨生產出來了。
在一眾公卿都凝眉苦思時,杜畿繼續說道:“且麻煩不僅於此,大量百姓投身工商業,使人力無意義的浪費於內卷之中,反倒荒廢了大量農田。”
民部中郎國淵十分關切這個問題,畢竟田畝數量,農田產出就關係到民部的政績。主動問道:“杜少尹對此可有解決之策?”
杜畿向張瑞恭敬拱手行禮,然後說道:“臣建議通過稅收調節工商業布局。”
張瑞眉頭一皺,鄭重的說道:“稅乃國之根本,不可輕動。增稅則使民間沸騰,百姓民不聊生。減稅則使國家稅賦不足,若有人趁機偷稅、漏稅,乃國家巨大損失。”
明朝的教訓,張瑞曆曆在目。
自古王朝末年都國家積弊,權臣弄權,軍力廢弛。但明朝偏偏並非如此,直到崇禎年間,明朝也沒什麽權臣禍亂朝政,軍隊戰力依舊剽悍。
明軍作為王朝末年之師,不但頂著腐敗減損,還頂著各種來自朝廷文官的束縛,與清朝開國之師,打的有來有迴。若沒有那些叛變的明軍幫助,清軍到死也打不進山海關。
無論怎麽看大明都沒有亡國之相,可就是因為收不上賦稅來,最終轟然倒塌。明軍投降清軍之後,有了糧餉,戰鬥力瞬間連翻數倍。
作為封建統治者,張瑞寬仁百姓是理想追求,但依法收稅是堅定不可動搖的原則。誰碰誰死。無論多收還是少繳都要上斷頭台。
杜畿作為最早跟隨張瑞的高官之一,對稅收鐵律當然有所了解,立即說道:“陛下,臣與工信司諸同僚已經認真核算過,調整布局之後,將會顯著增加幾個稅收來源。請為陛下詳述。”
“可。”
杜畿令侍衛掛好工信司繪製的地圖。
這副地圖迥異於之前的軍事地圖,上麵深淺不一的綠色、褐色標注了平原、山地、丘陵,以及一個又一個濃墨重彩劃出的經濟圈。
杜畿手指京畿地區,說道:“關中八百裏秦川,實乃天府之國。然自陛下揮師入關以來,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等地得益於寬厚條件,都著力發展工商,以收割關東財富。時至今日,各行各業在各郡依舊野蠻生長,如同田間雜草叢生。”
“稅收反而複雜錯亂,難以理清。”
張瑞點了點頭,確實如杜畿所言,關中工商業有大而不強的特點。
看起來什麽都有製作,但又什麽特色都沒有。
至少張瑞細想起來,很難想到長安的特色產業是什麽。
杜畿說道:“官府隨手一劃,便令霸陵縣產鐵,令高陵縣產瓷,乃是罔顧民情之舉。”
“故我工信司官員走遍關中地區,實地考察各縣後,了解各地地利、傳統,作出規劃。”
“以右扶風、京兆、弘農為核心,部署渭南工業區。”
“渭南工業區?”張瑞盯著地圖,問道:“有何深意?”
杜畿說道:“按運輸成本而言,同等貨物陸運成本為水運二十倍。(出自《國富論》,數據不一定完全準確,要參考各地具體情況,但水運比陸運低廉是可以確認的)”
“渭南地區手工業產品都可以經渭水主幹道往來運輸,足以滿足直隸整個區域貨物流通。”
“且在渭南設工坊,自終南山貫流而下的各支流,能夠組成水網,進一步便利各工坊運輸生產材料,運出貨物。”
張瑞點頭,八水繞長安,這八水中大部分河流的源頭都是終南山,向北匯入渭河。
隨後杜畿拿出炭筆,將渭南各條河流與渭水的交界處圈出。
對眾人說道:“且各工坊製成品若欲銷往他處,隻要在渭河渡口設市舶司即可。”
“在此處統一征稅,能節省關稅、商稅、輸估等一係列收稅環節。”
有人問道:“若其不走水路,改走陸路,國家豈不是白白損失一大筆稅收?”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