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隨著張遼率三萬大軍大破袁術十萬大軍,陣擄袁術的赫赫戰功傳揚,淮南守軍紛紛放棄抵抗,壽春守軍正式向張瑞請降。
張瑞留下張遼率軍十萬撫慰淮南,自己則率大軍主力疾赴河北。
袁紹派遣大將顏良、文醜進攻河北關西所屬郡縣,拔趙國、魏國、東郡十餘城,被關西大軍擋在了邯鄲、梁期、鄴城一線。
這一戰於禁功勳卓著,率部千餘人固守梁期縣,擋住顏良五千餘人的攻勢,使趙國、魏國能夠互相聯絡,守望相助,沒有被袁軍分割包圍。
梁期縣是邯鄲與鄴城之間的一個縣,像是一個聯係樞紐,將兩郡連為一體。隻要梁期縣未陷落,袁軍就不能全力進攻魏國、趙國任何一地。
兩地關西守軍能互相支援,形成犄角之勢。
趙國、魏國兩地守軍雖然不多,但相加亦有近五千人,血戰一個多月,還剩下三千多人。
魏國國相沮授十分壯勇,以身為表率,將鄴城的上千守軍轉交給了於禁,自己隻率數百士卒與國人壯丁守衛鄴城。邯鄲受其激勵,也將近千名士卒交付給了於禁。
這種部署保證了於禁手中有一支可堪一戰的機動部隊,規模接近三千人。
無論鄴城、邯鄲何處被圍攻,於禁都敢率部支援,與袁軍打堂堂之陣。
顏良便因輕敵大意,攻城之時被於禁猛攻側翼,斬首兩千餘級,近乎全軍崩潰。
十一月中旬,張瑞大軍主力伴隨著淮南大勝的消息一同抵達河北,袁軍將士震怖,連夜撤迴巨鹿郡。
在鄴城,張瑞召見了此戰居功至偉的於禁與沮授。
張瑞笑容和煦,對於禁嘉獎道:“於校尉韜略不凡,壯勇敢戰,有守禦安民之功,升左侯衛中郎將,賜黃金百斤,長槊一柄,戰馬十匹。”
於禁立即拱手,說道:“拜謝丞相,禁願為丞相盡忠效死。”
“免禮。於將軍對此戰袁軍戰力如何評價?”張瑞頗感興趣的問道。
於禁斟酌了一下詞句,說道:“袁軍戰力不及曹軍,但後勤補給略有勝之。能久戰,而不能苦戰。”
聽過於禁之言,張瑞有所思緒,似乎與袁軍進行戰略決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一次關鍵戰役,鏖戰一場,從而擊潰袁軍主力,讓袁軍勢力一蹶不振。
同於禁聊過幾句,張瑞便令其離去,然後與沮授交談起來。
這位河北最頂級的謀士之一,沒有辜負張瑞對其信任,成功為張瑞守住了關西門戶,使河北大軍被擋在了魏郡境內,沒能前往河內、太原等精華區域禍害。
張瑞嘉獎道:“沮府君撫境一方,功勳卓著,孤便將冀州承宣布政使司托付於卿了。”
沮授拱手,說道:“拜謝丞相,某必殫精竭慮,不負丞相所托。”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卿乃冀州人,對平定冀州有何高見?”
沮授迴道:“朝廷如今定鼎天下,跨有九州,地廣四海。賓服之民千萬,帶甲之眾勇冠當世,糧草輜重積盈府庫,賢士猛將充列朝廷。值此之時,天下揮師可定。袁紹以一隅之地而抗拒四方,必不能全。朝廷隻需深根固本,穩定時局,則袁紹一戰可擒。”
張瑞若有所思,沮授所言沒什麽具體戰術規劃,都是直指根本的戰略見解。
隻要朝廷能穩定人心,不出現霍亂,那麽三十萬大軍四麵進擊冀州袁紹,天下可立定。
至於怎麽穩定人心?
當然是正君臣名分,定文武歸屬。
再不複跟漢室糾葛不清,臣屬不知所忠。
也就是稱公建國,公國的官員歸公國,漢室的官員歸漢室。
雖然張瑞迎奉天子隻有一年時間,但也不算短了。
李淵從義寧元年十一月攻入長安,到義寧二年五月二十日登基稱帝,中間升丞相、封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身加九錫等一係列流程迅速走完。
但此時李淵的勢力範圍隻有太原、河東、關中與巴蜀,論勢力、論人口、論兵力都不足以與如今的張瑞相比。
張瑞也沒必要事事以先人為例,到了如今地步,張瑞就是後世的楷模。
論德行,張瑞被稱為當世聖人。論威望,張瑞被稱為天資神武,定鼎天下。論實力,張瑞麾下有雄師三十萬。
所謂得國正與否,最關鍵還是手下是否有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能夠掃清頑固階層,為百姓授田授業。
經曆漢末亂世,生民死傷慘重,從近六千萬人口驟減至如今的一千多萬人。世家大族、豪強劣紳都在這場大亂中元氣大傷。
張瑞手握三十萬大軍,能夠震服一切頑固勢力,然後為百姓平均授田,恢複生產。
所謂的封建盛世,無非也就是這種環境。大亂之後大治,百姓有田可種,有房可住。哪怕賦稅沉重,靠著被授予的荒田,也能暫時繳納賦稅。
現在交到張瑞手中的,便是這樣一個殘破的天下。
張瑞想締造一個所謂的封建盛世,十分容易。哪怕晉朝那些皇帝,能夠說出何不食肉糜這種話,但晉朝前期也繁榮昌盛,被讚為太康盛世。
太康盛世究竟有多繁盛?時人謂之“天下無窮人”。當時“賈豎皆厭粱肉,”“婢妾被服綾羅”、“賤隸乘輕驅肥”,這些說的都是地位低的商人和傭仆生活的情況。
所以才有了石王鬥富、奢靡無度的情形發生。
張瑞的誌向顯然不止於建設一個所謂的“封建盛世”,而是將後世更先進的理論貫徹到這個時代,致力於真真正正的改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提升。
當然,在此之前,張瑞如今要做的是,先從漢室手中接過來這個破敗傾頹的天下。從張瑞穿越至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論是深根固本,發展關西,還是平定強梁,掃除群雄,都是在這一步做準備。
如今到了正式接收成果的時間了,十一月張瑞將大軍布置於幽州、冀州、兗州、徐州四地,作好對袁紹的軍事部署。
十二月,張瑞返迴長安,正式開始稱公建國流程。
張瑞留下張遼率軍十萬撫慰淮南,自己則率大軍主力疾赴河北。
袁紹派遣大將顏良、文醜進攻河北關西所屬郡縣,拔趙國、魏國、東郡十餘城,被關西大軍擋在了邯鄲、梁期、鄴城一線。
這一戰於禁功勳卓著,率部千餘人固守梁期縣,擋住顏良五千餘人的攻勢,使趙國、魏國能夠互相聯絡,守望相助,沒有被袁軍分割包圍。
梁期縣是邯鄲與鄴城之間的一個縣,像是一個聯係樞紐,將兩郡連為一體。隻要梁期縣未陷落,袁軍就不能全力進攻魏國、趙國任何一地。
兩地關西守軍能互相支援,形成犄角之勢。
趙國、魏國兩地守軍雖然不多,但相加亦有近五千人,血戰一個多月,還剩下三千多人。
魏國國相沮授十分壯勇,以身為表率,將鄴城的上千守軍轉交給了於禁,自己隻率數百士卒與國人壯丁守衛鄴城。邯鄲受其激勵,也將近千名士卒交付給了於禁。
這種部署保證了於禁手中有一支可堪一戰的機動部隊,規模接近三千人。
無論鄴城、邯鄲何處被圍攻,於禁都敢率部支援,與袁軍打堂堂之陣。
顏良便因輕敵大意,攻城之時被於禁猛攻側翼,斬首兩千餘級,近乎全軍崩潰。
十一月中旬,張瑞大軍主力伴隨著淮南大勝的消息一同抵達河北,袁軍將士震怖,連夜撤迴巨鹿郡。
在鄴城,張瑞召見了此戰居功至偉的於禁與沮授。
張瑞笑容和煦,對於禁嘉獎道:“於校尉韜略不凡,壯勇敢戰,有守禦安民之功,升左侯衛中郎將,賜黃金百斤,長槊一柄,戰馬十匹。”
於禁立即拱手,說道:“拜謝丞相,禁願為丞相盡忠效死。”
“免禮。於將軍對此戰袁軍戰力如何評價?”張瑞頗感興趣的問道。
於禁斟酌了一下詞句,說道:“袁軍戰力不及曹軍,但後勤補給略有勝之。能久戰,而不能苦戰。”
聽過於禁之言,張瑞有所思緒,似乎與袁軍進行戰略決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一次關鍵戰役,鏖戰一場,從而擊潰袁軍主力,讓袁軍勢力一蹶不振。
同於禁聊過幾句,張瑞便令其離去,然後與沮授交談起來。
這位河北最頂級的謀士之一,沒有辜負張瑞對其信任,成功為張瑞守住了關西門戶,使河北大軍被擋在了魏郡境內,沒能前往河內、太原等精華區域禍害。
張瑞嘉獎道:“沮府君撫境一方,功勳卓著,孤便將冀州承宣布政使司托付於卿了。”
沮授拱手,說道:“拜謝丞相,某必殫精竭慮,不負丞相所托。”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卿乃冀州人,對平定冀州有何高見?”
沮授迴道:“朝廷如今定鼎天下,跨有九州,地廣四海。賓服之民千萬,帶甲之眾勇冠當世,糧草輜重積盈府庫,賢士猛將充列朝廷。值此之時,天下揮師可定。袁紹以一隅之地而抗拒四方,必不能全。朝廷隻需深根固本,穩定時局,則袁紹一戰可擒。”
張瑞若有所思,沮授所言沒什麽具體戰術規劃,都是直指根本的戰略見解。
隻要朝廷能穩定人心,不出現霍亂,那麽三十萬大軍四麵進擊冀州袁紹,天下可立定。
至於怎麽穩定人心?
當然是正君臣名分,定文武歸屬。
再不複跟漢室糾葛不清,臣屬不知所忠。
也就是稱公建國,公國的官員歸公國,漢室的官員歸漢室。
雖然張瑞迎奉天子隻有一年時間,但也不算短了。
李淵從義寧元年十一月攻入長安,到義寧二年五月二十日登基稱帝,中間升丞相、封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身加九錫等一係列流程迅速走完。
但此時李淵的勢力範圍隻有太原、河東、關中與巴蜀,論勢力、論人口、論兵力都不足以與如今的張瑞相比。
張瑞也沒必要事事以先人為例,到了如今地步,張瑞就是後世的楷模。
論德行,張瑞被稱為當世聖人。論威望,張瑞被稱為天資神武,定鼎天下。論實力,張瑞麾下有雄師三十萬。
所謂得國正與否,最關鍵還是手下是否有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能夠掃清頑固階層,為百姓授田授業。
經曆漢末亂世,生民死傷慘重,從近六千萬人口驟減至如今的一千多萬人。世家大族、豪強劣紳都在這場大亂中元氣大傷。
張瑞手握三十萬大軍,能夠震服一切頑固勢力,然後為百姓平均授田,恢複生產。
所謂的封建盛世,無非也就是這種環境。大亂之後大治,百姓有田可種,有房可住。哪怕賦稅沉重,靠著被授予的荒田,也能暫時繳納賦稅。
現在交到張瑞手中的,便是這樣一個殘破的天下。
張瑞想締造一個所謂的封建盛世,十分容易。哪怕晉朝那些皇帝,能夠說出何不食肉糜這種話,但晉朝前期也繁榮昌盛,被讚為太康盛世。
太康盛世究竟有多繁盛?時人謂之“天下無窮人”。當時“賈豎皆厭粱肉,”“婢妾被服綾羅”、“賤隸乘輕驅肥”,這些說的都是地位低的商人和傭仆生活的情況。
所以才有了石王鬥富、奢靡無度的情形發生。
張瑞的誌向顯然不止於建設一個所謂的“封建盛世”,而是將後世更先進的理論貫徹到這個時代,致力於真真正正的改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提升。
當然,在此之前,張瑞如今要做的是,先從漢室手中接過來這個破敗傾頹的天下。從張瑞穿越至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論是深根固本,發展關西,還是平定強梁,掃除群雄,都是在這一步做準備。
如今到了正式接收成果的時間了,十一月張瑞將大軍布置於幽州、冀州、兗州、徐州四地,作好對袁紹的軍事部署。
十二月,張瑞返迴長安,正式開始稱公建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