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的這些諸侯,軍事水平如何不太好評價,但治國理民水平都奇差無比。


    不然也不會隻用了短短幾十年就將全國人口從六千萬,打到了官府在冊戶籍隻有八百萬。


    大部分諸侯都不得民心,所以經不起戰敗,一次戰敗就會令其萬劫不複,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其中袁術因為不修法度,奢姿無厭,以劫掠為資,是其中代表。


    一個漢末前期最強大的諸侯,竟然能夠不修法度,不征收賦稅,全靠劫掠百姓來維持奢侈生活。十餘萬大軍補給沒有穩定供應,災年時要靠吃河蚌田螺來維生。


    這種行為在張瑞看來簡直不可思議。這種人就算對手全部不堪一擊,他的軍隊在統一全國的路上也會因為缺糧而崩潰。


    事實上也的確實如張瑞所想,從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勢力達到鼎盛,僭號“仲氏”開始,到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術病死。不過短短的兩年時間,袁術就從不可一世的漢末第一大勢力瞬間跌落穀底,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曾經那麽輝煌強大的袁術派係就灰飛煙滅了。


    而這期間,袁術更是隻在建安二年(197年)同呂布、曹操先後打了一仗,就徹底衰敗,一蹶不振。


    建安三年(198年)開始,曹操就開始攻滅呂布,放任袁術在淮南自生自滅。


    走投無路的袁術,想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被雷薄等人拒絕。


    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窮途末路的袁術自己感慨怒吼道:“袁術怎麽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鬥餘而死。


    看著地圖上密密麻麻標記出來的潛在叛軍,張瑞凝神靜思片刻,凝重的對郭嘉問道:“這是否意味著隻要孤派遣大軍進入淮南,袁術麾下將叛亂此起彼伏?”


    郭嘉鄭重的點頭,說道:“錦衣衛已聯係無數江淮豪傑。江淮豪強李通,南陽豪強孫狼,汝南軍閥劉辟、何儀,揚州軍閥鄭寶等,皆願糾連附近郡縣豪傑十餘戶發起叛亂,助我大軍斷絕袁術糧道。”


    張瑞看了一眼地圖,問道:“那袁術還能穩妥掌控在手中的郡縣還有哪些?”


    “還有廬江、丹陽、吳郡三郡,錦衣衛還未給出迴信。”


    丹陽郡、吳郡,這是孫策打下來的江東郡國。


    如果袁術真的窮途末路,不見得孫策還能對袁術保持忠誠。


    倒是廬江張瑞非常關注,廬江的前任太守是陸康,也就是東吳大都督陸遜的從祖父。陸遜幼時喪父,一直跟隨這位從祖父在廬江治所舒縣讀書。


    這位廬江太守對朝廷非常忠義,劉協即天子位後,其不顧天下大亂,陸康冒險派遣孝廉進貢朝廷,被加封忠義將軍,秩達中二千石。


    張瑞掌控朝廷之後,這位廬江太守還曾經遣使來賀。願張瑞能效仿周公,輔佐天子平定四方。


    隻是袁術割據一方,屯重兵在鄰郡九江郡的郡治-壽春,雙方斷絕聯係。


    後來袁因為軍隊缺糧,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陸康認為袁術是叛逆,閉門不與之來往,而且整修戰備準備迎敵。


    袁術大怒,派遣孫策攻打陸康,將廬江城池層層包圍。


    陸康率軍隊固守,手下士兵之前有休假外出的,聞訊皆返廬江,乘夜爬城牆迴來幫助守衛。


    去年年末,城池陷落。之後月餘,陸康就病逝,時年七十歲。陸康宗族百餘人,逢此戰亂及饑荒,死了近一半。


    今年年初朝廷壯其守城的氣節,拜其子陸俊持戟郎中。


    張瑞問道:“陸康族人如今在何處?”


    郭嘉迴道:“陸康隻有兩子,長子陸俊,次子陸績。如今陸俊在洛陽皇宮當值,陸績年幼跟隨長兄居於洛陽。”


    張瑞對陸俊毫無印象,但對陸績這個名字卻如雷貫耳。


    這是入選《二十四孝》的著名大孝子。陸績懷橘的典故,千古流傳。主角便是陸績與袁術。


    陸績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裏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


    陸績迴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迴去送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但這個孩子不僅僅是孝順這麽簡單,而是他正史上的真實才智幾乎就是《三國演義》神話後的諸葛亮。


    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曆法,星曆算數無不涉覽。雖然統軍作戰,但雖在軍中,不仍廢著作,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太玄經注》。


    能寫出這麽玄學的著作,陸績對天下大勢也是研究的極為透徹,近乎是能掐會算。受命南征時,在交州染上疫病,死前感慨:“由今開始,六十年以後,車可同軌道,書可同文字,遺憾我不能看見。”精準預測到了晉朝一統天下的時間,一年不差,陸績死後六十年,晉軍十二月起兵伐吳,多路並進,逼近建業,東吳投降,天下一統。


    至於東吳大都督陸遜,在陸績麵前也隻能甘拜下風。


    陸績論輩分是陸遜的從父,但比陸遜小六歲。陸遜在陸康死後,念陸績年幼,為其為之綱紀門戶。


    但就是這種情況下,陸績少年成名,學識遠超過比他年長的人,同顧邵齊名,更勝過陸遜、張敦、卜靜等人。


    陳壽為陸績作傳,直言陸績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


    可惜這位智多近妖的名將,年僅三十二歲便因為南下交州染疫而亡。


    不然這位名將成就不一定弱於陸遜、羊祜。


    張瑞繼續問道:“與陸俊、陸績一同在洛陽者,還有何人?”


    郭嘉說道:“陸績族子陸遜,與陸績同住,為其綱紀門戶。”


    張瑞想了想,說道:“調陸俊為丞相府從事,遷其入長安,給其戶籍。如今陸氏族長何人?”


    “便是陸康長子陸俊。”郭嘉答道。


    “傳令給陸俊,朝廷憐其家族忠貞壯節,允其全族從吳郡搬遷至長安。將陸績、陸遜全送往長安學宮進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