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用了幾天時間看完太華山下風景,難得有時間,便打算爬一下太華山,一覽秀麗風景。
可是繁忙的政務最終還是沒能讓張瑞如願以償。
在張瑞休沐的第十天,賈詡帶領數十騎兵一路疾馳趕到了張瑞營中。
見到張瑞,賈詡很遺憾的說道:“吾等深感歉意。當初相約君侯休沐十五日,沒有要務絕不打擾君侯清閑。然昨日傳來緊急軍情,著實需君侯迴長安主持政務。”
能清閑十日,張瑞已經十分滿足,這已經相當於十天的帶薪年假與蜜月假。
張瑞便對賈詡擺了擺手,說道:“無妨,跟孤講講有何緊急軍情。”
“涼州發生叛亂,張掖人和鸞、武威人顏俊,以及隴西郡李進等聚兵合眾數萬人,攻城略地。羌人、氐人雲從而景隨,四方舉兵劫掠者不可勝數。”
“關中諸將聚兵與之合戰不利,戰歿數千人,已退守武威鸇陰縣。”
“敵眾治下叛亂,正是我等進軍克取西涼之際。不得不請君侯返迴長安。”
這就是沒有強力統治的惡果,大量叛軍風起雲湧,小股劫掠的匪寇遍布郡縣。涼州現在可以說是亂成了一鍋粥,不破不立。
張瑞問道:“關中情況如何?”
賈詡說道:“關中一日三驚,左馮翊、右扶風百姓已經開始拖家帶口逃離。涼州難民也在向關中流亡,無需多久就會進入京兆尹。”
“建武中郎將張瑾已派遣三千甲士向西駐紮於渭水、涇水交匯之處,以警戒邊境。”
張瑾能調度這三千人,是因為張瑞給了張瑾總督長安防禦的權力。張瑞不返迴長安坐鎮,右將軍府其他大軍連基本的調度部署都做不到,更遑論進一步的攻略布防。所以張瑞並沒有耽誤,立即下令車架返還。
鐵騎疾行,次日下午便開赴進長安城中。
戰事就在相鄰不遠的西方,但長安城依舊繁華平寧。
往來的商隊絡繹不絕,踏青歸來的青年男女臉上笑容明媚,似乎所有人都感受不到戰爭到來的緊張氛圍。
張瑞這才察覺到內閣將張瑾所部大軍派往邊境的重要意義。
長安的富庶繁華,絕不能受到戰亂的影響。
這場戰事,起於關中諸將治下,就應該止於邊境,戰火絕不允許蔓延至京兆尹治下。
等張瑞進入議事廳,內閣閣輔,兵部中郎以及各位將軍皆已到齊。
會議還未開始,門外卻先傳來激烈的爭吵。張瑞向門外看去,可以看到錦衣衛新任假軍侯甘寧,正帶著四名士卒阻攔一名男子。
張瑞問道:“屋外何事?”
趙雲立即迴道:“稟君侯,是騎都尉沮授,聽聞君侯返還。要強行闖入,拜見君侯。”
張瑞恍然,自己躲到了華陰山下,沮授又沒有衛星監視,當然找不到自己。這一晃,已經過去十多日,已是四月初。
便轉頭對審配問道:“冀州之事如何?”
審配起身,答道:“亂成一團。有傳言韓馥已讓冀州與袁紹,亦有傳聞袁紹、麹義已合兵屯於巨鹿郡。”
“此外還有確切消息,薊侯已合騎兵五千,徒卒三萬,共三萬五千之眾而南下。韓馥與戰敗績,冀州震動。薊侯乃改易守令,冀州長吏無不望風響應,開門受之。”
“冀州北部郡縣,常山國、中山國、河間國皆已歸附薊侯麾下,如今薊侯正在率軍猛攻渤海郡。若渤海郡亦下,則冀州北境所有郡國則皆為薊侯所有。”
張瑞看向地圖,按公孫瓚如今的進軍情況而言,整個冀州一半的領土都已納入麾下。
其當初一力主張趁韓馥暗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分冀州。如今看來,其當初所規劃內容幾乎已經達成。
隻要再拿下渤海郡,公孫瓚就可以安枕無憂了。按約定,南方的魏郡、清河國、趙國與巨鹿郡為右將軍府所有。
剩下最後的安平國,雙方以漳水為界均分之。
冀州兩大精華郡國分別是魏郡與渤海郡分別歸雙方所有。渤海郡人口眾多,超過百萬。魏郡有鄴城,繁華富庶。雙方可謂皆得所需。
因而這兩個郡國都是雙方誌在必得的戰略要地,公孫瓚不可能不打渤海郡。
隻是這樣,張瑞當初用來限製袁紹的麹義,就要正麵迎上公孫瓚了。
這讓張瑞頗感興趣,在自己影響下的冀州割據局勢變換後,會有怎樣的發展。
公孫瓚還會敗於麹義之手,被趕出冀州嗎?
到目前為止,公孫瓚的形勢與曆史上沒什麽變化,倒是袁紹被張瑞削弱了一分,少了一位大將,不知道還能否穩住冀州。
可惜自己也被涼州的戰事束縛了手腳,西涼叛軍若是放任不管,必然會重演寇略三輔的形勢。十萬大軍進入京兆尹,圍困長安。右將軍府多年的心血與精力就付諸東流了。
不然右將軍府一定會配合公孫瓚進一步削弱袁紹,至少要保持雙方的平衡。不能讓公孫瓚迅速占據幽州、冀州、青州,但也不能讓袁紹迅速擊敗公孫瓚,一統河北。
既然已經削減了袁紹一位大將,那對袁紹的謀臣,張瑞自然也不能放過,說道:“請沮先生入內……不,孤親往迎之。”
話畢張瑞起身走出門外,迎向沮授。以沮授之戰略眼光及真才實學,當得起這份禮遇。
折節下士,求賢若渴,是一個諸侯成就偉業的必有素質之一。
至少,對沮授而言,張瑞的親自出迎,熄滅了其很大一部分怒火。
有此禮遇說明右將軍不是而已戲耍自己。
當張瑞走近,甘寧立即帶著錦衣衛退到一旁。
張瑞站到沮授麵前,笑著說道:“公與先生,許久不見。”
沮授此刻與關羽辭別曹操的心情十分類似,自去歲入關中以來,沮授受到太多尊重與禮遇。
以沮授之神思敏捷,當然能看清對方求賢之心。
隻是,人怎能背棄忠義?故主猶在,而因為功利轉投他人,與小人何異。若能因為功利而轉頭右將軍,將來是否能因為更高的地位而轉投他人?
最終,沮授心中的惆悵皆化為一聲歎息,拱手說道:“拜見君侯。某已在君侯軍中叨擾多月。如今吾主相召,某不得不向君侯拜別。”
可是繁忙的政務最終還是沒能讓張瑞如願以償。
在張瑞休沐的第十天,賈詡帶領數十騎兵一路疾馳趕到了張瑞營中。
見到張瑞,賈詡很遺憾的說道:“吾等深感歉意。當初相約君侯休沐十五日,沒有要務絕不打擾君侯清閑。然昨日傳來緊急軍情,著實需君侯迴長安主持政務。”
能清閑十日,張瑞已經十分滿足,這已經相當於十天的帶薪年假與蜜月假。
張瑞便對賈詡擺了擺手,說道:“無妨,跟孤講講有何緊急軍情。”
“涼州發生叛亂,張掖人和鸞、武威人顏俊,以及隴西郡李進等聚兵合眾數萬人,攻城略地。羌人、氐人雲從而景隨,四方舉兵劫掠者不可勝數。”
“關中諸將聚兵與之合戰不利,戰歿數千人,已退守武威鸇陰縣。”
“敵眾治下叛亂,正是我等進軍克取西涼之際。不得不請君侯返迴長安。”
這就是沒有強力統治的惡果,大量叛軍風起雲湧,小股劫掠的匪寇遍布郡縣。涼州現在可以說是亂成了一鍋粥,不破不立。
張瑞問道:“關中情況如何?”
賈詡說道:“關中一日三驚,左馮翊、右扶風百姓已經開始拖家帶口逃離。涼州難民也在向關中流亡,無需多久就會進入京兆尹。”
“建武中郎將張瑾已派遣三千甲士向西駐紮於渭水、涇水交匯之處,以警戒邊境。”
張瑾能調度這三千人,是因為張瑞給了張瑾總督長安防禦的權力。張瑞不返迴長安坐鎮,右將軍府其他大軍連基本的調度部署都做不到,更遑論進一步的攻略布防。所以張瑞並沒有耽誤,立即下令車架返還。
鐵騎疾行,次日下午便開赴進長安城中。
戰事就在相鄰不遠的西方,但長安城依舊繁華平寧。
往來的商隊絡繹不絕,踏青歸來的青年男女臉上笑容明媚,似乎所有人都感受不到戰爭到來的緊張氛圍。
張瑞這才察覺到內閣將張瑾所部大軍派往邊境的重要意義。
長安的富庶繁華,絕不能受到戰亂的影響。
這場戰事,起於關中諸將治下,就應該止於邊境,戰火絕不允許蔓延至京兆尹治下。
等張瑞進入議事廳,內閣閣輔,兵部中郎以及各位將軍皆已到齊。
會議還未開始,門外卻先傳來激烈的爭吵。張瑞向門外看去,可以看到錦衣衛新任假軍侯甘寧,正帶著四名士卒阻攔一名男子。
張瑞問道:“屋外何事?”
趙雲立即迴道:“稟君侯,是騎都尉沮授,聽聞君侯返還。要強行闖入,拜見君侯。”
張瑞恍然,自己躲到了華陰山下,沮授又沒有衛星監視,當然找不到自己。這一晃,已經過去十多日,已是四月初。
便轉頭對審配問道:“冀州之事如何?”
審配起身,答道:“亂成一團。有傳言韓馥已讓冀州與袁紹,亦有傳聞袁紹、麹義已合兵屯於巨鹿郡。”
“此外還有確切消息,薊侯已合騎兵五千,徒卒三萬,共三萬五千之眾而南下。韓馥與戰敗績,冀州震動。薊侯乃改易守令,冀州長吏無不望風響應,開門受之。”
“冀州北部郡縣,常山國、中山國、河間國皆已歸附薊侯麾下,如今薊侯正在率軍猛攻渤海郡。若渤海郡亦下,則冀州北境所有郡國則皆為薊侯所有。”
張瑞看向地圖,按公孫瓚如今的進軍情況而言,整個冀州一半的領土都已納入麾下。
其當初一力主張趁韓馥暗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分冀州。如今看來,其當初所規劃內容幾乎已經達成。
隻要再拿下渤海郡,公孫瓚就可以安枕無憂了。按約定,南方的魏郡、清河國、趙國與巨鹿郡為右將軍府所有。
剩下最後的安平國,雙方以漳水為界均分之。
冀州兩大精華郡國分別是魏郡與渤海郡分別歸雙方所有。渤海郡人口眾多,超過百萬。魏郡有鄴城,繁華富庶。雙方可謂皆得所需。
因而這兩個郡國都是雙方誌在必得的戰略要地,公孫瓚不可能不打渤海郡。
隻是這樣,張瑞當初用來限製袁紹的麹義,就要正麵迎上公孫瓚了。
這讓張瑞頗感興趣,在自己影響下的冀州割據局勢變換後,會有怎樣的發展。
公孫瓚還會敗於麹義之手,被趕出冀州嗎?
到目前為止,公孫瓚的形勢與曆史上沒什麽變化,倒是袁紹被張瑞削弱了一分,少了一位大將,不知道還能否穩住冀州。
可惜自己也被涼州的戰事束縛了手腳,西涼叛軍若是放任不管,必然會重演寇略三輔的形勢。十萬大軍進入京兆尹,圍困長安。右將軍府多年的心血與精力就付諸東流了。
不然右將軍府一定會配合公孫瓚進一步削弱袁紹,至少要保持雙方的平衡。不能讓公孫瓚迅速占據幽州、冀州、青州,但也不能讓袁紹迅速擊敗公孫瓚,一統河北。
既然已經削減了袁紹一位大將,那對袁紹的謀臣,張瑞自然也不能放過,說道:“請沮先生入內……不,孤親往迎之。”
話畢張瑞起身走出門外,迎向沮授。以沮授之戰略眼光及真才實學,當得起這份禮遇。
折節下士,求賢若渴,是一個諸侯成就偉業的必有素質之一。
至少,對沮授而言,張瑞的親自出迎,熄滅了其很大一部分怒火。
有此禮遇說明右將軍不是而已戲耍自己。
當張瑞走近,甘寧立即帶著錦衣衛退到一旁。
張瑞站到沮授麵前,笑著說道:“公與先生,許久不見。”
沮授此刻與關羽辭別曹操的心情十分類似,自去歲入關中以來,沮授受到太多尊重與禮遇。
以沮授之神思敏捷,當然能看清對方求賢之心。
隻是,人怎能背棄忠義?故主猶在,而因為功利轉投他人,與小人何異。若能因為功利而轉頭右將軍,將來是否能因為更高的地位而轉投他人?
最終,沮授心中的惆悵皆化為一聲歎息,拱手說道:“拜見君侯。某已在君侯軍中叨擾多月。如今吾主相召,某不得不向君侯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