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的文章仿佛振聾發聵一般,令張瑞再不迷惘。


    這才發現,自己原來陷入了曆史價值誤區。


    的確,荀彧、賈詡、沮授等人都曾力主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也的確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壓倒性得戰略優勢,最終一統北方。


    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適合曹操,卻不一定就適合自己,不一定適合右將軍府治下。


    難道自己就已經如此迫不及待,想要爬上那至高無上得九五之位?


    張瑞握著試卷,興奮的起身。自己能取得如今恢宏勢力,靠的從來就不是天子威名,不是漢室朝堂。


    而是一個個先進的製度,一條條嚴明的法紀。


    靠的是三軍效死,憑的是文臣盡節!


    自己若挾持了天子,日後還如何要求手下人盡忠死節?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想想曹魏,漢獻帝的感慨:“百尺竿頭望九州,前人田土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這就是必然的天命,也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造成的必然惡果。


    如今,張瑞可以意氣風發,可以問心無愧的對著十萬大軍振臂高唿。


    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這十萬大軍也能夠忠烈慷慨,一往無前。


    因為,盡忠效死,乃是三軍將士的信仰。張瑞完全不曾有負任何人,不曾虧待任何將士!


    彼輩生而盡忠,死亦無憂,張瑞會為每一個忠義之士,照料好後事,使其父母妻子皆富貴榮華,衣食無憂。忠義,就是其家族的榮耀,是其光耀門楣,妻貴子富的根本!


    但當挾持天子,張瑞的一切言行都會變得名不正言不順。


    自己靠不忠不義位極人臣,卻要部下保持忠義,前去赴死。


    如何能讓人信服?


    事實上,凡是靠陰謀詭計篡位奪朝的朝代,都絕口不談忠義。


    曹魏高喊唯才是舉,卻不得不任人唯親,曆任都督皆為曹魏親族。哪怕夏侯惇一敗再敗,敗績無數,甚至被幾名降兵堂而皇之的在軍營裏劫持,卻依舊能高居大將軍。哪怕曹爽那種廢物,連幾根爛木頭都舍不得給一代名匠馬鈞,卻依舊能總督全國政務。


    最後使得曹魏天下落於司馬氏手中,但司馬氏也是得國不正,背信棄義,當街弑君。後世司馬家的皇帝聽說祖先作為,自己都羞愧的以麵覆床,感慨:“晉祚複安得長遠?”


    皇帝的感慨可謂明見萬裏,因為得國不正,所以晉朝一樣大封宗室親族,導致八王之亂,西晉末代皇帝死前極度屈辱,被分配去茅房拿廁蓋,最終還是百般屈辱後被毒殺。


    另一個得國不正的朝代,自然是大宋。因為得國不正,所以極度防範,有北宋一朝,趙家不敢跟官員談忠之一字。


    因為心虛,所以處處防範,重文輕武,極度分權。導致冗官冗政,積弱積弊。


    結果靖康之難,兩位皇帝,無數妃嬪宮室被俘虜。皇帝屈辱的坦身參與牽羊禮,皇後、公主、妃嬪,在俘虜的路上便被小小的千戶所奸汙侮辱,為了爭奪女子,金兵甚至爭風吃醋,大打出手。


    所以說,忠義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靠製度、靠律法、靠忠義取得天下,雖然步步堅信,但一路走來踏踏實實,能得到文武百姓得一致擁護。時機成熟,百官自然便會用戶張瑞稱公建國,進一步登臨至尊。


    哪需要像曹操,為了稱魏公,都被群臣所反對,不得不大舉屠刀,甚至逼死跟隨自己數十年的至交好友荀彧。


    於是張瑞說道:“陳凡所對,乃金玉良言,準其為今科狀元!”


    隨著狀元的任命,右將軍府的爭霸路線也終於塵埃落定,憑借製度律法,立綱陳紀,匯聚人心,壯大勢力,最終建國稱帝,一統天下。


    大唐坐擁關中之後,便建國稱帝。


    張瑞自認為不及李世民驚才絕豔,閃耀千古,那在占據關中之後,繼續占據巴蜀、朔方、隴右、河西、涼州、西域、司隸等地再稱公,這應該算是穩妥了吧。


    同時,這也不僅僅是張瑞一個人的目標與路線,也是整個右將軍府眾臣的抉擇。


    既然眾人經過協商,選擇了陳凡的文章為榜首狀元,說明眾臣也認同其所言,一致決定穩紮穩打,占穩關西,然後再進軍中原。


    有這種戰略抉擇,榜眼的位置便可以預見,不出張瑞所料,乃是蘇則。其穩固關中,充實涼州,圖謀西域的舉措,足以成為整個右將軍府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政治方針。


    第三名探花則是石韜。石韜這個名字,張瑞有些陌生,但看了其表字之後,立即知道其乃何人。石韜,字廣元,豫州潁川人,避董卓之難,逃到了南陽。在南陽,麵對南下或西進時,選擇了西進,避難於關中。石廣元,就是赫赫有名的諸葛四友之一,與崔州平同列。


    翻完前三人,張瑞便對九名官員的排序有了一定的認可,放下冊文,說道:“便按君等排序公示吧,後麵二甲七人都是何人?”


    “第四至十名,分別為羊衜、嚴象、鄭渾、羊秘、第五兼、裴綰、法正。”


    羊氏兩兄弟,果然沒有辜負張瑞的厚望,皆成功考入了二甲,日後可以名正言順的予以重用。


    倒是法正有些出乎張瑞意料,張瑞還以為他會被篩落,畢竟文風那麽大膽,實在有損德行風儀。


    但九位高官最終還是將他排在了二甲之末,顯然也是非常看好他的真才實學。但凡他稍微謙遜、恭謹一些,一甲前三名都有其一席之地。


    看來,相對於品行,一眾高官還是覺得實才比較重要。之所以將他排在了二甲末尾,可能也是給他一個教訓,挫一挫他的銳氣。


    隨後張瑞又了解了一下其他幾人背景,問道:“裴綰是?”


    趙雲立即答道:“裴閣輔幼弟。”


    也就是裴潛的弟弟,這裴氏還真是豪傑俊秀,層出不窮。


    如今在右將軍府擔任高位的便有科學院祭酒裴琚,內閣閣輔裴潛,工部中郎裴輯。


    此外還有校尉裴儉在指揮五千軍隊沿河東下,準備進攻高唐。從事裴徽,跟隨在張瑞身旁。


    如今又多了新任進士裴綰。


    說不定裴氏會在張瑞麾下提前達成一門數將相的成就。


    在這種情況下,裴氏、羊氏怎麽會不支持張瑞的統治?


    投效張瑞之前,這兩家是什麽形勢?


    羊氏窮苦的以耕田為業,母親、妻子皆有菜色。曆史上,羊衜之子,羊發、羊承同時患病,蔡貞姬無力兩全,無奈選擇全力照顧羊衜與孔融之女所生的羊發,最終羊發痊愈。而蔡貞姬的親生兒子羊承卻因病而死。


    而裴氏,被白波軍兵災所擾,麵臨骨肉分離,裴俊馬上就要跟隨姐夫前往蜀中避難。是張瑞打下了太原、河東,安定了一方,才使其能夠安於故土。


    可以說,是張瑞徹底改變了這兩個家族的苦難命運,帶著這兩個窮苦家族一同富貴,兩族子弟皆出仕高官。


    這種情況下,彼輩怎能不鞠躬盡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