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一個時辰如白駒過隙,張瑞還未看完自己重點關注的幾名士子,督察禦史便已鳴鑼。
所有士子無論答完與否,都不得再寫。
走到殿試這一步,眾人隻有名次之爭,而無罷黜之慮,所以眾考子皆十分從容,無論是否寫完都已停筆。
提學官開始依次上前收取考卷,然後在督察禦史及錦衣衛雙方的監督下,為每一份試卷裱糊姓名。
考子們一直安坐於席,直到提學官當眾將所有試卷裱糊完成,殿試才算最終結束。
士子們離去,考官們正式開始審閱試卷。
科考閱卷官是一項殊榮,非執政官不得閱卷。
今歲負責閱卷的有六部中郎,及三位內閣閣輔。
每份試卷都會經由三位考官依次審閱。三位考官會在答卷上留下自己的官職、姓名及評分。
若遇到精彩文章,則會拿出來同其他官員一起品評,推薦成為一甲、二甲。
一甲三人,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
二甲七人,稱“進士出身”。
餘下的皆為三甲,統稱為“同進士出身”。
所以前十名的試卷,必然是得到所有閱卷官一致認可的文章,在試卷上指定區域會留下一排九列整齊的紅筆文字,詳細列出所有閱卷官的官職及姓名。
華燈初上時,禮部中郎國禮捧著十份試卷,來到張瑞麵前,笑容洋溢的說道:“君侯,此十份試卷即吾等所推選之最佳者。請君侯審閱。”
科考盛典,為國取士,這是值得所有人歡欣愉悅的盛大典禮。
所以不僅張瑞心情愉悅,其他執政官員看到這種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是歡欣鼓舞。
更不提如今征西將軍府中張燈結彩,長安城中燈火通明。
無數士子熱切期待,無數千金貴婦聞風而動。
提前一晚,張貼皇榜的告示處,便已經被無數豪車仆役給圍得水泄不通。
今晚長安城不設宵禁,無數人都徹夜難眠,對明日充滿希望。
張瑞也笑容洋溢,從桌案上拿起一份試卷,準備閱讀。
心中豪情無限,這就是製度的先進之處!
無數俊傑賢士,任自己挑選。
若是還在固守察舉製,張瑞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詳細記得蘇則、法正祖籍都是何處,更別提逐一將其舉薦,聘入麾下。
事實上,到如今為止,張瑞主動派遣使節去某一郡縣聘請的人才僅趙雲一人而已。
實在是常山趙子龍的名聲太過響亮,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人才不拿下,簡直愧對張瑞穿越者的身份。
而科舉製的興盛,使漢末這些鼎鼎有名的人才,皆主動跑到了長安參與科考。能憑自己本事位居高位,這些心高氣傲的士子,如何願意靠被別人品評而出仕?
這也導致,張瑞甚至可以對別人求之不得的人才隨意挑挑揀揀。
以前是張瑞吐哺握發,以求賢若渴。
到了今日,終於變成人才極力展示才學,以求張瑞認可。
一項製度的改變,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紙公文,寥寥幾行文字。更是整個勢力形勢的變化,是人心的向背。
心情愉悅的張瑞,緩緩打開試卷,卻被映入眼簾的首行文字震驚的無以複加。
九位高官一致推選的狀元,既不是法正,也不是蘇則,更不是張瑞曾聽說過的任何曆史名人。
陳凡!
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張瑞確定,自己看過的《三國誌》、《三國演義》甚至玩過的任何三國類遊戲中,都沒人叫這個名字。
一般取名為凡的人,通常都極為不凡。比如後世頂頂有名的葉凡。
張瑞不得不問道:“陳凡是何背景?”
一旁的錦衣衛都指揮使趙雲開口,說道:“今科考子身家背景某皆有所調查。陳凡字建平,年二十歲,京兆長安人氏,父、祖皆以經商為業。其縣試、郡試、州試皆以武舉而應試,因其為家中獨子,故最終殿試應文考。”
“嘶!”
張瑞倒吸一口冷氣,這是什麽妖孽!
比蘇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的文武全才。
恐怖的是,這家夥四級科考,前三級以武舉應試,最終卻在文考的殿試中卻奪了魁首狀元!
果然名字叫凡的全是妖孽!
之所以曆史上沒有出名,很有可能是因為其父、族皆以經商為業,商人子弟出仕不便。
他這身份,在張瑞治下算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
但在諸侯眼中,卻隻能算作被劫掠得對象。
曆史上董卓占據長安,主要劫掠的便是這些金帛財產、殷積滿倉的富戶貴戚。
去歲尚未加冠成年的陳凡,恐怕很難帶領全家躲過董卓魔爪。
科考曆經三年,終於在茫茫人海中發掘出了文韜武略遠超曆史人物的英雄俊傑。
張瑞的到來,改變了數以百萬計百姓原本的命運,這百萬人才中,又豈會無一二豪傑俊秀?
隨後張瑞正式看向陳凡的冊文。
“臣對:
臣聞聖君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紀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和樂升平)之治。
子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洪惟我聖主右將軍,睿智原於天授,剛毅本於性生。
草昧之初,即創製設謀,定萬世之至計;
底定之後,益立綱陳紀,貽百代之宏章。
考盤之高蹈,潁川之治理,必旌獎之,以風有位;
浚民之鷹鶴,虐眾之梟虎,必摧折之,以惕庶僚。”
……
“恭惟明主右將軍,毓聰明睿智之資,備文武聖神之德,握於穆之玄符,承國家之鴻業,八柄以馭臣民而百僚整肅。
……
顧身托江湖,有聞焉而不可言,言焉而不得盡者。今幸處咫尺之地,得以對揚而無忌,敢不披瀝以獻!
臣謹對。”
恢宏兩千八百餘字,堪稱字字珠璣,一字千金,將張瑞萬世之計,百代基業剖析得淋漓盡致,直指王道根本!
創製設謀,定萬世之至計;立綱陳紀,貽百代之宏章。紀束人群,百僚整肅!
這不正是張瑞一直在孜孜不倦所推動得嗎?
這才是右將軍府真真正正能夠成就不世偉業的根本。
所有士子無論答完與否,都不得再寫。
走到殿試這一步,眾人隻有名次之爭,而無罷黜之慮,所以眾考子皆十分從容,無論是否寫完都已停筆。
提學官開始依次上前收取考卷,然後在督察禦史及錦衣衛雙方的監督下,為每一份試卷裱糊姓名。
考子們一直安坐於席,直到提學官當眾將所有試卷裱糊完成,殿試才算最終結束。
士子們離去,考官們正式開始審閱試卷。
科考閱卷官是一項殊榮,非執政官不得閱卷。
今歲負責閱卷的有六部中郎,及三位內閣閣輔。
每份試卷都會經由三位考官依次審閱。三位考官會在答卷上留下自己的官職、姓名及評分。
若遇到精彩文章,則會拿出來同其他官員一起品評,推薦成為一甲、二甲。
一甲三人,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
二甲七人,稱“進士出身”。
餘下的皆為三甲,統稱為“同進士出身”。
所以前十名的試卷,必然是得到所有閱卷官一致認可的文章,在試卷上指定區域會留下一排九列整齊的紅筆文字,詳細列出所有閱卷官的官職及姓名。
華燈初上時,禮部中郎國禮捧著十份試卷,來到張瑞麵前,笑容洋溢的說道:“君侯,此十份試卷即吾等所推選之最佳者。請君侯審閱。”
科考盛典,為國取士,這是值得所有人歡欣愉悅的盛大典禮。
所以不僅張瑞心情愉悅,其他執政官員看到這種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是歡欣鼓舞。
更不提如今征西將軍府中張燈結彩,長安城中燈火通明。
無數士子熱切期待,無數千金貴婦聞風而動。
提前一晚,張貼皇榜的告示處,便已經被無數豪車仆役給圍得水泄不通。
今晚長安城不設宵禁,無數人都徹夜難眠,對明日充滿希望。
張瑞也笑容洋溢,從桌案上拿起一份試卷,準備閱讀。
心中豪情無限,這就是製度的先進之處!
無數俊傑賢士,任自己挑選。
若是還在固守察舉製,張瑞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詳細記得蘇則、法正祖籍都是何處,更別提逐一將其舉薦,聘入麾下。
事實上,到如今為止,張瑞主動派遣使節去某一郡縣聘請的人才僅趙雲一人而已。
實在是常山趙子龍的名聲太過響亮,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人才不拿下,簡直愧對張瑞穿越者的身份。
而科舉製的興盛,使漢末這些鼎鼎有名的人才,皆主動跑到了長安參與科考。能憑自己本事位居高位,這些心高氣傲的士子,如何願意靠被別人品評而出仕?
這也導致,張瑞甚至可以對別人求之不得的人才隨意挑挑揀揀。
以前是張瑞吐哺握發,以求賢若渴。
到了今日,終於變成人才極力展示才學,以求張瑞認可。
一項製度的改變,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紙公文,寥寥幾行文字。更是整個勢力形勢的變化,是人心的向背。
心情愉悅的張瑞,緩緩打開試卷,卻被映入眼簾的首行文字震驚的無以複加。
九位高官一致推選的狀元,既不是法正,也不是蘇則,更不是張瑞曾聽說過的任何曆史名人。
陳凡!
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張瑞確定,自己看過的《三國誌》、《三國演義》甚至玩過的任何三國類遊戲中,都沒人叫這個名字。
一般取名為凡的人,通常都極為不凡。比如後世頂頂有名的葉凡。
張瑞不得不問道:“陳凡是何背景?”
一旁的錦衣衛都指揮使趙雲開口,說道:“今科考子身家背景某皆有所調查。陳凡字建平,年二十歲,京兆長安人氏,父、祖皆以經商為業。其縣試、郡試、州試皆以武舉而應試,因其為家中獨子,故最終殿試應文考。”
“嘶!”
張瑞倒吸一口冷氣,這是什麽妖孽!
比蘇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的文武全才。
恐怖的是,這家夥四級科考,前三級以武舉應試,最終卻在文考的殿試中卻奪了魁首狀元!
果然名字叫凡的全是妖孽!
之所以曆史上沒有出名,很有可能是因為其父、族皆以經商為業,商人子弟出仕不便。
他這身份,在張瑞治下算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
但在諸侯眼中,卻隻能算作被劫掠得對象。
曆史上董卓占據長安,主要劫掠的便是這些金帛財產、殷積滿倉的富戶貴戚。
去歲尚未加冠成年的陳凡,恐怕很難帶領全家躲過董卓魔爪。
科考曆經三年,終於在茫茫人海中發掘出了文韜武略遠超曆史人物的英雄俊傑。
張瑞的到來,改變了數以百萬計百姓原本的命運,這百萬人才中,又豈會無一二豪傑俊秀?
隨後張瑞正式看向陳凡的冊文。
“臣對:
臣聞聖君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紀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和樂升平)之治。
子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洪惟我聖主右將軍,睿智原於天授,剛毅本於性生。
草昧之初,即創製設謀,定萬世之至計;
底定之後,益立綱陳紀,貽百代之宏章。
考盤之高蹈,潁川之治理,必旌獎之,以風有位;
浚民之鷹鶴,虐眾之梟虎,必摧折之,以惕庶僚。”
……
“恭惟明主右將軍,毓聰明睿智之資,備文武聖神之德,握於穆之玄符,承國家之鴻業,八柄以馭臣民而百僚整肅。
……
顧身托江湖,有聞焉而不可言,言焉而不得盡者。今幸處咫尺之地,得以對揚而無忌,敢不披瀝以獻!
臣謹對。”
恢宏兩千八百餘字,堪稱字字珠璣,一字千金,將張瑞萬世之計,百代基業剖析得淋漓盡致,直指王道根本!
創製設謀,定萬世之至計;立綱陳紀,貽百代之宏章。紀束人群,百僚整肅!
這不正是張瑞一直在孜孜不倦所推動得嗎?
這才是右將軍府真真正正能夠成就不世偉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