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分化馬騰、韓遂必須要雷霆迅捷。
西涼諸將雖是強而無義,但不是政治家的臉厚心黑,做不到昨夜還生死相向,次日便修我矛戈,與子同袍。彼輩講究臉麵,即便要重新勾連,亦要有個過程。
這是人之常情,卻也是可趁之機。
賈詡乃說道:“宜由主公內合諸侯,外匡涼州,共擊韓遂,降服蠻夷。”
“作何解?”張瑞思考著問道。
“如今得朝廷封賞者尚僅有韓遂、馬騰二人。其他關中諸將尚未有任何官職。主公貴為征西將軍,自是有權逐一封其為中郎將。徒一虛名而,卻趕在韓遂之前,能為主公拉攏人心。”
“既得諸侯之心,乃可匯聚盟師。京兆尹、左馮翊皆聚兵於涇水之旁。馬騰若不欲自絕於關中諸侯,必會出兵參與會盟。”
眾人立即走到地圖旁,涇水即涇渭分明中的涇河。與渭水一同將關中分為三郡。渭水之南為天下雄城長安所在京兆尹。
在渭水之北有左馮翊與右扶風兩郡。涇水自西北經涼州向東南匯入渭水,西方為右扶風,東方為左馮翊。
大軍匯聚於涇水,若有一方退出聯軍,就等於被聯軍兵鋒架在咽喉之前。
賈詡又手指涇河,沿河西向,進入涼州。說道:“涇水自隴山而起,沿涼州而入關中,自西北而向東南。分地為安定、北地兩郡。若我大軍沿河西進,盡取兩地。分安定郡與右扶風諸將,分北地郡與左馮翊諸將,則關中諸將勢力將各壯大一倍。彼輩必然歡欣雀躍,甘願為我軍屏障。”
“且隴山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美稱,一旦攻取隴山,則韓遂將被拒於關中之外。有此屏障,我聯軍進退自如,而韓遂隻能疲於應付。”
張瑞摸著下巴思考。征西將軍府既封關中諸將以官職,又出上萬大軍、提供糧草,助彼輩開疆拓土。本來隻占一郡的強梁、匪寇們,如今皆擴地一倍,占據兩郡。而所有繳獲,征西將軍府分文不取。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好盟友,怎麽可能讓人厭惡的起來?
若是雄才大略如曹操、劉備,會敏銳的發現,人無所求,必有大誌。征西將軍府一再出兵西涼,卻絲毫不取,動機究竟在何?
但能思考那麽遠,西涼叛軍便不會不修法度,劫掠為生,導致關中八百裏秦川人煙死絕。
有人丟過來一個郡,哪怕其中有毒,所有人第一反應也是先吞入囊中再說。
隻是有一點還需要考慮,張瑞問道:“彼輩與胡虜蠻夷為伍,出西涼而劫掠關中。如今打迴西涼,彼輩能反戈一擊,劫掠羌、氐否?”
涼州雖然被戰爭摧殘的荒涼殘破,但並非沒有人煙。十萬叛軍中有羌人,亦有與羌人同流合汙的豪強。叛軍聯手將漢室趕出西涼,廣闊的土地上便密布著羌人、氐人部落。
賈詡麵露嘲諷的笑容,說道:“彼輩強而無義。困窘至極甚至以人為食,兇殘無道,殺人之時豈會在意羌人、漢人?之所以未行屠戮,無非擔憂蠻夷勢大,彼輩不敵而已。隻需主公為其擊潰韓遂,將韓遂勢力趕出關中。以大軍首開殺戮之後,彼輩將大舉劫掠境內羌人。”
張瑞點頭,人性就是如此黑暗。當沒有任何勢力、律法可以限製一個暴徒時,這個暴徒就會變得格外兇狠與殘暴。
一群手握生殺大權的匪寇,在一片隔絕的郡國內,指望他們忍住殺戮、劫掠欲望。比一個宅男麵對絕世美女,而坐懷不亂還難。
方略既定,張瑞問道:“三萬大軍訓練如何?”
說到這裏,賈詡麵有榮光,笑著答道:“苦練三月,已堪一用。”
上次檢閱,士兵已經訓練有素,如臂使指。如今就隻差上戰場刀槍見血,生死錘煉一番了。
張瑞便下達決議,說道:“令中郎將徐榮為主帥,校尉趙雲為副,領兵一萬沿涇水西進,克複隴山。”
“再遣使往左馮翊、右扶風召集關中諸將共同出兵,克取安定、北地兩郡。”
通過共取涼州郡縣使關中諸將同仇敵愾,共同出兵打擊韓遂,看似征西將軍府並無所得,但是卻成功分化了西涼諸侯。使關中諸將矛鋒向西指向韓遂,而不是十餘萬鋒芒全部指向長安。
在削弱一群匪寇的同時,也借其手消滅了大量的蠻夷部落。可謂一舉多得。
在分化西涼諸將後,張瑞再次將目光看向左馮翊,這應該是當今天下最肥沃的土地了,卻在關中諸將手中荒廢。張瑞眼饞不已,乃問道:“左馮翊鄭國渠所覆蓋之地當如何取之?”
賈詡勸道:“主公,或應暫時忍耐。取左馮翊諸縣,極易引起關中諸將警惕。”
張瑞眉頭緊蹙,還是不甘心。在左馮翊境內若能開墾出鄭國渠覆蓋之良田百萬畝。每年便可多得糧近八百萬石。十稅其三,官府能得糧兩百餘萬石。兩百萬石糧食,足夠袁術買通呂布十迴。足夠張瑞麾下所有官員、工匠、教習開支一整年。足夠養活二十萬百姓,亦足夠十萬大軍血戰一年,打半場漢中之戰。
民間亦能得糧五百餘萬石,極大增加民間財富,促使關中富庶。
“難道便毫無辦法?任由鄭國渠荒廢?”
一眾文武冥思苦想。任由鄭國渠荒廢,不僅張瑞心中不甘,一眾能臣亦頗為不舍。
良久無人發言,屋內一片寂靜。
過了許久,竟是一位武將起身,說道:“某有一想,然為武臣不宜參政,隻望能為諸君有所啟迪。。”
眾人立即尋聲望去,發言者豐神俊秀,氣宇軒昂。
竟是前來領將令、兵符的翊軍校尉趙雲。
張瑞眼神一亮,對這位在武侯祠身處武將隊列,卻身穿文臣袍的名將,頗有厚望。
曆史上趙雲在劉備麾下屢屢有輔政之言。最出名的當屬攻破成都後,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典故反對將成都田宅分與諸將,而是主張還財產與百姓,以安民心。以及後來反對劉備伐吳。
後世有人質疑趙雲的軍略能力,卻從無人質疑趙雲的政治眼光。
於是張瑞說道:“子龍便隻提一想法,用與不用乃文臣之事。不計功過,但言無妨。”
西涼諸將雖是強而無義,但不是政治家的臉厚心黑,做不到昨夜還生死相向,次日便修我矛戈,與子同袍。彼輩講究臉麵,即便要重新勾連,亦要有個過程。
這是人之常情,卻也是可趁之機。
賈詡乃說道:“宜由主公內合諸侯,外匡涼州,共擊韓遂,降服蠻夷。”
“作何解?”張瑞思考著問道。
“如今得朝廷封賞者尚僅有韓遂、馬騰二人。其他關中諸將尚未有任何官職。主公貴為征西將軍,自是有權逐一封其為中郎將。徒一虛名而,卻趕在韓遂之前,能為主公拉攏人心。”
“既得諸侯之心,乃可匯聚盟師。京兆尹、左馮翊皆聚兵於涇水之旁。馬騰若不欲自絕於關中諸侯,必會出兵參與會盟。”
眾人立即走到地圖旁,涇水即涇渭分明中的涇河。與渭水一同將關中分為三郡。渭水之南為天下雄城長安所在京兆尹。
在渭水之北有左馮翊與右扶風兩郡。涇水自西北經涼州向東南匯入渭水,西方為右扶風,東方為左馮翊。
大軍匯聚於涇水,若有一方退出聯軍,就等於被聯軍兵鋒架在咽喉之前。
賈詡又手指涇河,沿河西向,進入涼州。說道:“涇水自隴山而起,沿涼州而入關中,自西北而向東南。分地為安定、北地兩郡。若我大軍沿河西進,盡取兩地。分安定郡與右扶風諸將,分北地郡與左馮翊諸將,則關中諸將勢力將各壯大一倍。彼輩必然歡欣雀躍,甘願為我軍屏障。”
“且隴山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美稱,一旦攻取隴山,則韓遂將被拒於關中之外。有此屏障,我聯軍進退自如,而韓遂隻能疲於應付。”
張瑞摸著下巴思考。征西將軍府既封關中諸將以官職,又出上萬大軍、提供糧草,助彼輩開疆拓土。本來隻占一郡的強梁、匪寇們,如今皆擴地一倍,占據兩郡。而所有繳獲,征西將軍府分文不取。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好盟友,怎麽可能讓人厭惡的起來?
若是雄才大略如曹操、劉備,會敏銳的發現,人無所求,必有大誌。征西將軍府一再出兵西涼,卻絲毫不取,動機究竟在何?
但能思考那麽遠,西涼叛軍便不會不修法度,劫掠為生,導致關中八百裏秦川人煙死絕。
有人丟過來一個郡,哪怕其中有毒,所有人第一反應也是先吞入囊中再說。
隻是有一點還需要考慮,張瑞問道:“彼輩與胡虜蠻夷為伍,出西涼而劫掠關中。如今打迴西涼,彼輩能反戈一擊,劫掠羌、氐否?”
涼州雖然被戰爭摧殘的荒涼殘破,但並非沒有人煙。十萬叛軍中有羌人,亦有與羌人同流合汙的豪強。叛軍聯手將漢室趕出西涼,廣闊的土地上便密布著羌人、氐人部落。
賈詡麵露嘲諷的笑容,說道:“彼輩強而無義。困窘至極甚至以人為食,兇殘無道,殺人之時豈會在意羌人、漢人?之所以未行屠戮,無非擔憂蠻夷勢大,彼輩不敵而已。隻需主公為其擊潰韓遂,將韓遂勢力趕出關中。以大軍首開殺戮之後,彼輩將大舉劫掠境內羌人。”
張瑞點頭,人性就是如此黑暗。當沒有任何勢力、律法可以限製一個暴徒時,這個暴徒就會變得格外兇狠與殘暴。
一群手握生殺大權的匪寇,在一片隔絕的郡國內,指望他們忍住殺戮、劫掠欲望。比一個宅男麵對絕世美女,而坐懷不亂還難。
方略既定,張瑞問道:“三萬大軍訓練如何?”
說到這裏,賈詡麵有榮光,笑著答道:“苦練三月,已堪一用。”
上次檢閱,士兵已經訓練有素,如臂使指。如今就隻差上戰場刀槍見血,生死錘煉一番了。
張瑞便下達決議,說道:“令中郎將徐榮為主帥,校尉趙雲為副,領兵一萬沿涇水西進,克複隴山。”
“再遣使往左馮翊、右扶風召集關中諸將共同出兵,克取安定、北地兩郡。”
通過共取涼州郡縣使關中諸將同仇敵愾,共同出兵打擊韓遂,看似征西將軍府並無所得,但是卻成功分化了西涼諸侯。使關中諸將矛鋒向西指向韓遂,而不是十餘萬鋒芒全部指向長安。
在削弱一群匪寇的同時,也借其手消滅了大量的蠻夷部落。可謂一舉多得。
在分化西涼諸將後,張瑞再次將目光看向左馮翊,這應該是當今天下最肥沃的土地了,卻在關中諸將手中荒廢。張瑞眼饞不已,乃問道:“左馮翊鄭國渠所覆蓋之地當如何取之?”
賈詡勸道:“主公,或應暫時忍耐。取左馮翊諸縣,極易引起關中諸將警惕。”
張瑞眉頭緊蹙,還是不甘心。在左馮翊境內若能開墾出鄭國渠覆蓋之良田百萬畝。每年便可多得糧近八百萬石。十稅其三,官府能得糧兩百餘萬石。兩百萬石糧食,足夠袁術買通呂布十迴。足夠張瑞麾下所有官員、工匠、教習開支一整年。足夠養活二十萬百姓,亦足夠十萬大軍血戰一年,打半場漢中之戰。
民間亦能得糧五百餘萬石,極大增加民間財富,促使關中富庶。
“難道便毫無辦法?任由鄭國渠荒廢?”
一眾文武冥思苦想。任由鄭國渠荒廢,不僅張瑞心中不甘,一眾能臣亦頗為不舍。
良久無人發言,屋內一片寂靜。
過了許久,竟是一位武將起身,說道:“某有一想,然為武臣不宜參政,隻望能為諸君有所啟迪。。”
眾人立即尋聲望去,發言者豐神俊秀,氣宇軒昂。
竟是前來領將令、兵符的翊軍校尉趙雲。
張瑞眼神一亮,對這位在武侯祠身處武將隊列,卻身穿文臣袍的名將,頗有厚望。
曆史上趙雲在劉備麾下屢屢有輔政之言。最出名的當屬攻破成都後,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典故反對將成都田宅分與諸將,而是主張還財產與百姓,以安民心。以及後來反對劉備伐吳。
後世有人質疑趙雲的軍略能力,卻從無人質疑趙雲的政治眼光。
於是張瑞說道:“子龍便隻提一想法,用與不用乃文臣之事。不計功過,但言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