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遊俠不法,裴潛多有思慮,胸有成竹。


    對張瑞諫言道:“漢承戰國餘烈,多豪猾之民。其並兼者則陵橫邦邑,桀健者則雄張閭裏。肆情剛烈,成其不橈之威。剛烈如此,官府若一味用威,則必致揣挫強傷,摧勒公卿,碎裂頭腦而不顧。”


    對裴潛所言,張瑞頗為認同。漢代,尤其東漢的豪猾之民危害最大的就是這兩者。豪強兼並,淩虐郡縣。遊俠綠林,乃成赤眉,推翻穿越者王莽所建新朝。


    對這兩者,尤其豪強,張瑞也是既防備打壓又拉攏分化。


    通過稅法改製,極大的遏製了豪強兼並。對此豪強並非沒有意見,隻是當初衝突爆發時,將門子弟的戰鬥力著實震驚了所有世家、豪強。而且張瑞對世家豪強雖然心中敵視,但在表麵上卻依舊算作和諧,給了世家豪強轉型的機會。


    能轉型為將門者,田稅全免,比在漢室還要愜意。隻是這一點比較難,全境就幾萬戶人家有這待遇,而且著實要至親嫡子到戰場上浴血廝殺,摧鋒陷陣。能得到這種殊榮,那是子孫用拋頭顱、灑熱血換迴來的。富裕到豪強世家那種程度,也不是每個父母、祖父祖母都舍得將家中最受寵愛的寶貝公子送進屍山血海的戰場。


    而科考的出現則更是極大的滿足了大量世家子弟、郡縣豪強的利益訴求。


    自古選官製度無非世襲製、察舉製與考試製三種。


    世襲製早被徹底掃進曆史的垃圾堆裏。察舉製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首先察舉製最主要的運作形式便高官顯貴來評議。高官覺得一個人才能出眾,哪怕這個人目不識丁,也能被舉為秀才。但與之相對,那些世族、豪強、富商家的庶子,得不到高官顯貴一句點評就隻能鬱鬱終生。


    而且察舉製中還有一項名為察舉責任製,高官舉薦的一名賢才犯事,舉薦者亦要受到牽連。就導致高官顯貴們完全無意舉薦那些並不相熟的賢才。結果一方麵漢室官員一直不足用,蔡邕不得不提議取消三互法,一方麵又有大量的有識之士,不得出仕。


    便比如這些豪強、遊俠中難道沒有俊傑賢士?昭烈皇帝劉備,蜀漢名將關羽,曹魏名將許褚,東吳都督魯肅,都是出名的豪強任俠,可謂名傳千古。但全部都年近三十,依舊白身,連個孝廉都沒混上。若非遇上天下大亂,許褚便隻能每日在塢堡裏牽牽牛,欺負欺負村姑。連打鐵、鍛刀都沒資格,因為鹽鐵官營。


    如何穩定、拉攏這些豪強、遊俠是每個勢力都要認真思考的政務。


    裴潛說道:“豪俠常有大誌氣節,性格剛烈,不願躬耕田畝,又無出仕機遇。彼輩之所以屢屢犯我法度,便是因此二者。其所念無非犯法之後,轉投他處。”


    “天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是為變數。吾等需破此豪俠不得重用之鐵律,予豪俠一份希望與機遇。令每名豪俠皆有望出仕,擔負重任。彼輩顧忌前程,方不會輕易犯法,動輒血濺三尺。”


    “且豪俠之中不乏英雄,將彼輩引為己用,方能防止彼輩聚眾叛亂,再演赤眉之亂。”


    張瑞頗為讚同的點頭,但還是說道:“如何用之?孤絕不允大舉征募遊俠從軍。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軍隊必須家世清白,忠心可鑒。此為孤之底線原則!”


    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自首戰擊破晉陽郡兵,張瑞麾下將士再未發生過叛亂變節,便是因為府兵家世清白,有世家世業。這種情況下,任何將領試圖掀起叛亂,都會被基層將士砍成碎片。


    權力來自於下層,而不是來自於上層。


    當一位權臣把控了下層所有官員,那他的上級甚至主君就隻是一位傀儡。


    同理若一位將軍能控製下層所有軍官、士卒,張瑞亦隻是一位傀儡。


    而張瑞以太原、河東兩郡之地便能割據一方,亦是因為當初兩萬基層士卒隻認張瑞一人軍令。


    朝廷,甚至漢靈帝劉宏本人的詔令,在士卒們眼中,還不如茅房裏的廁籌有用。


    所有基層士卒隻認張瑞政令,那些想叛變的將領就隻能夢中想想,一旦付諸實踐,就會發現他手中的軍權就像是建在沙子上的大廈,傾倒隻在瞬間。


    裴潛恭敬頷首,確認這一點不容挑戰。然後為張瑞解釋道:“並非大舉征召豪俠進入軍中,而是擇其精銳進入軍中?”


    “有何不同?”


    “士可舉孝廉為官,俠亦可憑悍勇為校。此般製度則可選遊俠中精銳,充入軍中。”


    裴潛的見識還是有時代的局限性,不過倒也的確給了張瑞很大啟發。


    舉孝廉一類察舉手段,治政最多危害一縣。若套用到軍中,一位高官舉薦上來一位懦夫,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戰死沙場了。


    相比較而言,張瑞還是更傾向於科考類手段,比如武科。


    武舉在曆史上一直不溫不火,可能跟曆朝曆代重文輕武有關。


    但漢代不同於後世,不說多豪猾之民,民風剽悍一事。僅是士人便不同於後世文弱書生,皆膽氣雄壯,苦練君子六藝。


    君子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


    射與禦在周朝時是射箭與駕馭戰車,但到了漢朝就多指騎與射。


    這也是為什麽所有人印象中的文臣,糜竺以善騎射出名,賈詡親自操刀上戰場廝殺。甚至赫赫有名的司徒王允,都以霍去病、衛青為榜樣,自幼苦練文武,親自披掛上陣,率重兵討伐豫州黃巾軍。


    這種民風民俗下,張瑞覺得自己一旦開了武考。


    怕是整個民間都能歡欣沸騰了。尤其熱血激昂的年輕人和遊俠,能把自己吹成當世聖人。


    有不長眼的再言辭對張瑞有所不敬,恐怕真的會被遊俠活活打死。之後的結果必然是這位行兇的遊俠名揚郡縣,無數人主動幫其贖刑。漢室民風之剽悍,已經可以預見。


    關於武舉,張瑞認真思慮了許久,對裴潛說道:“孤欲開武科,例同文科。”


    裴潛問道:“主公有何示下?”


    “首要之務,便是事關何人能參與武科!宜宣示郡縣,必身家清白方可。凡曾作奸犯科者,一律不予準考。念遊俠多曾有罪,故今歲網開一麵,隻在孤治下不曾殺人、**、放火者皆可。”


    裴潛神情一震,撫掌讚道:“若有此法令,將大幅改善郡縣治安。日後遊俠一輩在暴起犯罪之前必將有所思慮顧忌,彼輩有大誌氣節,不畏嚴刑酷法,卻必憂慮自身前途名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