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將校隻管慷慨豪邁,卻並不知頂層的政治鬥爭是如何陰謀詭譎。
早在上月初,董卓廢立皇帝、鴆殺太後之時,張瑞便堅定不容拒絕的通知護匈奴中郎將王柔,需派遣五千精兵共襄義舉,討伐董卓,否則河東、太原、雁門三郡將不再供糧。
可曆經整個忙碌的十月,張瑞處理了大量的內政、外交事宜,也沒等到護匈奴中郎將有任何動作。
這並不是一個吉兆。
說明護匈奴中郎將有可能會得到其他糧草支援。
事實也的確如此。
九月暴雨逐漸停歇,黃河水位開始平複。
來自京畿、司隸地區的糧草終於能夠順利送往西河。
為此護匈奴中郎將王柔連續派了三波信使前往洛陽催糧。
本來絕不可能出問題的環節卻偏偏在此時發生了偏差。
此時董卓自封為太尉,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虎賁,更封郿侯。
這位太尉的眼光還不足以關注到整個天下。
事實上太尉府的文案積攢如山,但忙著政治鬥爭的董卓哪有時間去處理這些政務。
董太尉在忙什麽?卓鴆殺何太後,不準百官祭祀,會葬,素衣而已。又發何苗棺,出其屍,支解節斷,棄於道邊,殺苗母舞陽君,棄屍於苑枳落中。
何太後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也不知道怎麽得罪了董卓,被毒殺還不準舉行葬禮,隻穿著一件素衣就下葬了。大抵是前天晚上沒能令董太尉舒服滿意吧。
殺了何太後董卓還不滿意,將大將軍何進弟弟何苗的屍體從棺材裏挖出來,砍碎扔在路邊。又將何苗母親舞陽君殺了,棄屍於野。
這種殘暴而又毫無底線的做法,幾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天下人無不厭惡。
中樞朝堂還迫於董卓淫威不敢反抗,地方則早已暗流湧動。
這其中就包括了護匈奴中郎將王柔。
董卓的貪殘暴虐早已引起了王柔的不滿,這種人還敢自領太尉,為天下武人之首,簡直是對各地將領的侮辱。
如此也就罷了,大部分實權將領對虛名都不甚看中。但錯不該,這家夥自領太尉,卻不理天下政事。
這就顯示出董卓無法掌控朝政的惡果了。
整個朝堂,無數有識之士,怎麽會不知道天下各地軍兵缺糧?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校尉,度遼將軍等大軍糧草補給該如何配給?
但士人與董卓離心離德,沒一個人主動告訴董卓這些,而董卓手下一群西涼莽夫也不懂政務。
所以董卓還在得意於無人敢反抗自己淫威時,卻不知早已得罪了天下大量掌兵將領。
到了這一步,護匈奴中郎將除了配合三郡起兵,已無路可走。
但最終勸服王柔的乃是其骨肉兄弟王澤的一封書信。
王澤問王柔是否有割據之心?欲割據何方?將來何去何從?
王柔頓時了然。
自己憑什麽割據一方?就憑西河郡美稷縣境內叛亂的南匈奴王庭?
還是憑自己的死敵,西河郡境內數十萬欲將自己除之而後快的南匈奴牧民?
自己連一萬石糧草都沒有,怕還沒起兵,就被餓肚子的部下給掀翻了。
無法割據,那就隻能效忠漢室,可漢室也不可能允許自己做一輩子的護匈奴中郎將。
早晚還是要被免職,迴歸太原、祁縣。
很遺憾,王柔並不打算用項上人頭來試驗一下鷹揚將軍是否心胸寬廣。在自己拒絕配合興義兵討伐董卓後毫不計較。
這是一個死循環!
而造成這個死循環的罪魁禍首隻有兩人,一個是董卓,一個是張瑞。
能殺掉任何一個,王柔就能從這進退維穀的局麵中解脫。
至於殺誰。一個對自己有恩,一個跟自己有仇。
出現在建章台內的數十名護匈奴中郎將大軍的將官已經昭示王柔的選擇了。
一段《無衣》過後,護匈奴中郎將大軍將官已與鷹揚大軍將官休戚與共。
大殿內激昂豪邁的氛圍像熱火一般騰騰而起。
張瑞露出滿意的笑容,示意賈詡繼續。
隨後賈詡指向地圖,說道:“西河郡境內,除護匈奴中郎將王公起兵外。受漢室印璽,為漢室屬臣的南匈奴單於亦深受國恩,單於於夫羅高舉義旗,奔赴國難。”
於夫羅到底還是沒能擺脫為張瑞表演一場的宿命。
隻見這位南匈奴單於身穿華服,手持匈奴單於印信,臉上笑意比哭還難看,麵對密密麻麻的殺人悍將,膽戰心驚的說道:“沒錯!董賊無道,禍亂朝綱。我匈奴內附以來,深受劉氏恩惠。今朝某便率領部族,尊崇鷹揚將軍號令,共赴國難!”
張瑞將來還需要於夫羅的旗號進軍西河,所以對生擒於夫羅之事並沒有大肆聲張。
此刻於夫羅出現在殿堂內,引起了所有護匈奴中郎將所部將官的驚歎,甚至鷹揚大軍中許多不知情的將校亦一陣震撼。
匈奴單於!
出生漢室的百姓無人會對匈奴單於這個詞陌生。
數百年來漢匈之間征戰頻繁,匈奴單於這個詞就象征著戰爭、殺戮與鮮血。
衛青、霍去病、竇憲等無數名將夙興夜寐、轉戰萬裏就是跟這個名字息息相關。
無數先烈名將的煌煌功勳裏也見證了這個敵人的恐怖與強大。
若是孱弱之輩,何需諸夏一代代名將前仆後繼的浴血廝殺?
如今,這個兇殘、強大的敵人卻被鷹揚將軍馴服,聽鷹揚將軍號令。
我大軍豈非如虎添翼?
我人多、勢眾而又富冠河北,糧草無憂,何愁不能克滅董賊?
匈奴的威名雖然在漢軍打擊下有所削減,但自始至終不曾隱去。
更何況最近的匈奴叛亂才擊殺了並州刺史張懿,匈奴的威脅依舊不可小覷。
董卓的西涼軍中便有很多秦胡兵與匈奴人,對匈奴士卒的戰鬥力,恐怕董卓要比張瑞還更了解。
當得知匈奴單於也加入了討伐聯軍的消息,這對董卓的震撼與威懾將是無與倫比的。
誰也不知道這位匈奴單於究竟會帶多少控弦之士飲馬黃河。
曾經匈奴號稱控弦之士四十萬,如今匈奴分裂,南匈奴大概要有二十萬族人。
這二十萬族人當中哪怕有一成南下,那也是兩萬鐵騎!
稍微應對不甚,發生潰敗,能有幾個幸運兒從兩萬鐵騎的追殺小逃出生天?
早在上月初,董卓廢立皇帝、鴆殺太後之時,張瑞便堅定不容拒絕的通知護匈奴中郎將王柔,需派遣五千精兵共襄義舉,討伐董卓,否則河東、太原、雁門三郡將不再供糧。
可曆經整個忙碌的十月,張瑞處理了大量的內政、外交事宜,也沒等到護匈奴中郎將有任何動作。
這並不是一個吉兆。
說明護匈奴中郎將有可能會得到其他糧草支援。
事實也的確如此。
九月暴雨逐漸停歇,黃河水位開始平複。
來自京畿、司隸地區的糧草終於能夠順利送往西河。
為此護匈奴中郎將王柔連續派了三波信使前往洛陽催糧。
本來絕不可能出問題的環節卻偏偏在此時發生了偏差。
此時董卓自封為太尉,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虎賁,更封郿侯。
這位太尉的眼光還不足以關注到整個天下。
事實上太尉府的文案積攢如山,但忙著政治鬥爭的董卓哪有時間去處理這些政務。
董太尉在忙什麽?卓鴆殺何太後,不準百官祭祀,會葬,素衣而已。又發何苗棺,出其屍,支解節斷,棄於道邊,殺苗母舞陽君,棄屍於苑枳落中。
何太後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也不知道怎麽得罪了董卓,被毒殺還不準舉行葬禮,隻穿著一件素衣就下葬了。大抵是前天晚上沒能令董太尉舒服滿意吧。
殺了何太後董卓還不滿意,將大將軍何進弟弟何苗的屍體從棺材裏挖出來,砍碎扔在路邊。又將何苗母親舞陽君殺了,棄屍於野。
這種殘暴而又毫無底線的做法,幾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天下人無不厭惡。
中樞朝堂還迫於董卓淫威不敢反抗,地方則早已暗流湧動。
這其中就包括了護匈奴中郎將王柔。
董卓的貪殘暴虐早已引起了王柔的不滿,這種人還敢自領太尉,為天下武人之首,簡直是對各地將領的侮辱。
如此也就罷了,大部分實權將領對虛名都不甚看中。但錯不該,這家夥自領太尉,卻不理天下政事。
這就顯示出董卓無法掌控朝政的惡果了。
整個朝堂,無數有識之士,怎麽會不知道天下各地軍兵缺糧?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校尉,度遼將軍等大軍糧草補給該如何配給?
但士人與董卓離心離德,沒一個人主動告訴董卓這些,而董卓手下一群西涼莽夫也不懂政務。
所以董卓還在得意於無人敢反抗自己淫威時,卻不知早已得罪了天下大量掌兵將領。
到了這一步,護匈奴中郎將除了配合三郡起兵,已無路可走。
但最終勸服王柔的乃是其骨肉兄弟王澤的一封書信。
王澤問王柔是否有割據之心?欲割據何方?將來何去何從?
王柔頓時了然。
自己憑什麽割據一方?就憑西河郡美稷縣境內叛亂的南匈奴王庭?
還是憑自己的死敵,西河郡境內數十萬欲將自己除之而後快的南匈奴牧民?
自己連一萬石糧草都沒有,怕還沒起兵,就被餓肚子的部下給掀翻了。
無法割據,那就隻能效忠漢室,可漢室也不可能允許自己做一輩子的護匈奴中郎將。
早晚還是要被免職,迴歸太原、祁縣。
很遺憾,王柔並不打算用項上人頭來試驗一下鷹揚將軍是否心胸寬廣。在自己拒絕配合興義兵討伐董卓後毫不計較。
這是一個死循環!
而造成這個死循環的罪魁禍首隻有兩人,一個是董卓,一個是張瑞。
能殺掉任何一個,王柔就能從這進退維穀的局麵中解脫。
至於殺誰。一個對自己有恩,一個跟自己有仇。
出現在建章台內的數十名護匈奴中郎將大軍的將官已經昭示王柔的選擇了。
一段《無衣》過後,護匈奴中郎將大軍將官已與鷹揚大軍將官休戚與共。
大殿內激昂豪邁的氛圍像熱火一般騰騰而起。
張瑞露出滿意的笑容,示意賈詡繼續。
隨後賈詡指向地圖,說道:“西河郡境內,除護匈奴中郎將王公起兵外。受漢室印璽,為漢室屬臣的南匈奴單於亦深受國恩,單於於夫羅高舉義旗,奔赴國難。”
於夫羅到底還是沒能擺脫為張瑞表演一場的宿命。
隻見這位南匈奴單於身穿華服,手持匈奴單於印信,臉上笑意比哭還難看,麵對密密麻麻的殺人悍將,膽戰心驚的說道:“沒錯!董賊無道,禍亂朝綱。我匈奴內附以來,深受劉氏恩惠。今朝某便率領部族,尊崇鷹揚將軍號令,共赴國難!”
張瑞將來還需要於夫羅的旗號進軍西河,所以對生擒於夫羅之事並沒有大肆聲張。
此刻於夫羅出現在殿堂內,引起了所有護匈奴中郎將所部將官的驚歎,甚至鷹揚大軍中許多不知情的將校亦一陣震撼。
匈奴單於!
出生漢室的百姓無人會對匈奴單於這個詞陌生。
數百年來漢匈之間征戰頻繁,匈奴單於這個詞就象征著戰爭、殺戮與鮮血。
衛青、霍去病、竇憲等無數名將夙興夜寐、轉戰萬裏就是跟這個名字息息相關。
無數先烈名將的煌煌功勳裏也見證了這個敵人的恐怖與強大。
若是孱弱之輩,何需諸夏一代代名將前仆後繼的浴血廝殺?
如今,這個兇殘、強大的敵人卻被鷹揚將軍馴服,聽鷹揚將軍號令。
我大軍豈非如虎添翼?
我人多、勢眾而又富冠河北,糧草無憂,何愁不能克滅董賊?
匈奴的威名雖然在漢軍打擊下有所削減,但自始至終不曾隱去。
更何況最近的匈奴叛亂才擊殺了並州刺史張懿,匈奴的威脅依舊不可小覷。
董卓的西涼軍中便有很多秦胡兵與匈奴人,對匈奴士卒的戰鬥力,恐怕董卓要比張瑞還更了解。
當得知匈奴單於也加入了討伐聯軍的消息,這對董卓的震撼與威懾將是無與倫比的。
誰也不知道這位匈奴單於究竟會帶多少控弦之士飲馬黃河。
曾經匈奴號稱控弦之士四十萬,如今匈奴分裂,南匈奴大概要有二十萬族人。
這二十萬族人當中哪怕有一成南下,那也是兩萬鐵騎!
稍微應對不甚,發生潰敗,能有幾個幸運兒從兩萬鐵騎的追殺小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