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稅收,張瑞是十分佩服米帝的。


    後世三大作死鐵律。在在米帝逃稅,在毛熊做人質,在諸夏販鴆。


    看史書,張瑞亦有種看法,那就是一個王朝,如果能收上賦稅,這個政權大抵就能維持穩定。


    曆朝曆代對隱匿人口深惡痛絕,就是因為百姓依托於豪強、地主,國家收不到自耕農的人頭稅,所以導致政權不穩。


    而稅賦最差勁的應該是明朝了。


    大明稍微改革一下稅賦製度,也不至於亡國。


    整個江南富裕繁華,朝廷卻不收富商、士紳的賦稅,反倒數百年如一日的將底層農民作為征稅主體。


    張瑞對這方麵深惡痛絕,一直以來抱有的觀念都是耕者疾苦。


    稅法重點針對的便是那些富商、豪強和世族。


    在稅法森嚴方麵,唯一有優待的就是將門子弟。


    畢竟張瑞並沒有天真到一視同仁。


    想要定鼎王朝偉業,孤身奮鬥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背後必須有一個鼎力支持的階層。


    就像李唐一統天下,背後是整個關西將門的強大助力,從立國到統一,隻用了區區五年時間。


    之所以張瑞選擇將門作為背後助力,還有個重要原因是,將門容易控製,不會像明代士紳一樣終生逃稅。


    早在孟縣時,張瑞便規定了,府兵戰死或者受重傷不能重迴戰場者,有十年免征賦稅的期限。


    而且兵曹掾一直有沙汰老弱的權利。當府兵年老後亦會被移出軍籍,全家開始繳納賦稅。


    這就意味著即便是將門子弟也不能做到終生免稅。


    當然了,即便要梳理比曹政務,也不急於一刻,不會再這汾水河畔便草草定下。


    因為在汾水之畔除了有科學院製作的新式冶鐵設備外,還有新式的灌溉設備。


    曾經身在洛陽的名士蓋勳看了一眼,便麵露厭惡之色,問道:“此非是十常侍之一畢嵐所造翻車?曾用於取河水灑路,乃奢侈淫逸之物。爾曹造此物何用於百姓?”


    張瑞看了一眼翻車,大概能看出是個取水的設備。並沒有因為這是十常侍發明的東西而抱有偏見。


    張瑞沒有表態,裴琚舒了口氣。就怕世人以十常侍聲名為惡,從而對這利國利民的發明抱有偏見。


    於是裴琚從容的為蓋勳解釋道:“此物並非畢嵐所造之翻車。乃是府君於三輔地區帶來的一名小吏以翻車為基礎改進而來的水利設施,名為龍骨水車。”


    蓋勳驚奇,說道:“某竟不知麾下竟有此等人物,是何人?”


    裴琚便請過來一名拘謹的青年,介紹道:“此人名為馬鈞,字德衡。三輔右扶風人。自幼貧寒,少年遊樂,未識自身才華。及入郡太原,聞鷹揚將軍招募巧匠之令,乃自製龍骨水車,獻於科學院,被驚為天人。某親自調其進入科學院,拜為首席執教。”


    聞言,張瑞側目。


    馬鈞?


    三國第一大發明家!


    這作風可的是太馬鈞了!


    史書記載,馬鈞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畢竟馬鈞的窮是除了名的,自幼貧寒。很長時間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才能,因為口吃還被裴潛的兒子裴秀給笑話。


    後來在魏國當博士,居貧!意思是窮的快活不下去了。窮則思變,就發揮自己發明家的天賦,改進了綾機,使諸夏的紡織技術自此提升四五倍,由此天下知名。


    結果這家夥跟隨蓋勳來到太原還是作風不改,為了張瑞懸賞的百萬錢,再次開始發明創造。


    因為汾水貫穿太原,他就先造出了龍骨水車。


    所以說財富是激勵發明創造的最大動力!


    重賞之下有沒有勇夫不好說,必然能湧現出一大批發明家!


    科研成果就是用錢澆灌出來的!


    科研投入的多少就決定了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也就是河東府庫存錢不多了。不然張瑞絕對能再賞賜馬鈞一筆財富。


    雖然賞錢不能再發了,但科研資金,自己可是剛剛調撥給了科學院五千萬錢。


    於是張瑞對裴琚吩咐道:“調撥一千萬錢、百名助手給馬先生!令其立項改進綾機與連弩!”


    說到馬先生的時候,張瑞一笑。


    不知道為什麽,稱唿諸葛先生就毫無違和感,稱唿馬先生就很容易出戲,聯想到某位外星人粑粑。


    不過眼前這位馬先生卻的確是一位造福諸夏苗裔的賢人。


    名士傅玄曾稱讚他說:“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


    但對這位舉國無雙的國士,曹魏卻始終不曾重用,隻當其為一普通匠人。


    馬鈞設計出一種軍國重器,卻遭到裴秀的譏笑和發難。


    傅玄不得不勸說安鄉侯曹羲:“馬先生要製造的是國家之精器、軍隊之要用,隻要費一點木材,用兩個人,就能製造,不妨試驗一下,反正木頭埋在地裏也是浪費。”


    曹羲接受了這個建議,並把情況轉告給武安侯曹爽。但曹爽未予理睬。


    但凡曹爽稍微對得起他的名字,豪爽一點點!


    分配給馬鈞兩個壯丁,和幾根木頭。就又能得到一種軍國利器。


    但沒辦法,自古以來華夏士大夫對發明創造這種事都是以奇淫巧技來看待的。


    張瑞相信馬鈞定能不負眾望。


    畢竟十二躡綾機曆史上就是馬鈞改進出來的,一舉使華夏紡織技術提升四五倍!


    而太原、河東都在官府的強力推進下廣植桑樹。


    如果馬鈞完善了綾機,那麽數年後,紡織品將成為鹽、鐵之後鷹揚將軍府第三大創收利器。


    衣食住行,衣還排在首位。


    曹魏甚至以布帛作為國家貨幣。


    第一次工業革命也是從珍妮發明紡織機為開端。而不是眾人印象中的蒸汽機。


    紡織業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而馬鈞作為發明大師,不僅僅在民生方麵功勳卓著。


    在軍工方麵也是頗有建樹。


    當年諸葛亮北伐時,連弩驚豔了整個曹魏。


    士卒將戰場上撿到的連弩送給馬鈞觀看。彼時已垂垂老矣的馬鈞,仍能加以改進。


    由此確定了其發明大師地位,與軍事家諸葛亮並冠於三國時期。


    如今的孔明還是個熊孩子,不知何時才能成才。馬鈞卻陰差陽錯的隨三輔地區主官蓋勳來到了太原。


    張瑞哪能不予以重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