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勢力中有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賢才究竟有多重要,通過與審配交談一番,張瑞感觸良深。
難怪自古以來能成就豐功偉業者無不是求賢若渴的明君。
先不論黃河是否泛濫,水淹董卓全軍。
六月河水暴漲是絕對免不了了。
今天暴雨過後,徐榮再想南渡黃河,尤其是帶著大量物資南渡黃河,難度驟然提升了百倍有餘。
大陽縣的區區千名守軍徹底成為了一支孤軍。
討論完大陽縣守軍,賈詡轉而提及南匈奴叛軍說道:“天降大雨,路麵泥濘,不利於鐵騎縱橫,南匈奴叛軍若與白波賊合流,吾等正適合借機一同除之。”
南匈奴情況比較複雜。現任單於為於夫羅,是南匈奴羌渠單於之子,被立為右賢王,封持至屍逐侯。
靈帝中平年間朝堂屢次征調南匈奴的兵力來鎮壓各地起義,於夫羅帶領部隊來到中原。
中平五年(188年)由於南匈奴多次發兵幫助漢朝,國內不滿,害怕繼續征調兵源,於是叛亂,殺死羌渠單於,擁立須卜骨都侯為新單於。
於夫羅也立為單於,入京晉見靈帝,請求發兵幫助複國,正趕上漢靈帝病危,事情得不到處理。
同年九月,於夫羅夥同黃巾餘黨白波軍叛亂,進攻太原、河東等郡。
河東等郡民眾武裝起來自保,於夫羅掠奪不到什麽東西,而兵力受損,打算迴歸本國,但被國人拒絕,於是留在河東。
張瑞聽聞賈詡之言,便想起了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一些比較有名的事跡,這家夥在漢末非常活躍,不但跟白波軍合作,還跟張楊、袁紹、袁術都合作過。
當然也跟袁紹、曹操等當世豪傑征戰過。
隻是這戰績嘛……一敗塗地。
要不是他中途劫持張楊反叛袁紹,來到黎陽,打敗了度遼將軍耿祉,勢力壯大不少,還真不夠他揮霍的。
在遊戲中他的各項數據也是慘不忍睹。
總結起來,這家夥有點像牛輔,出身高貴,活躍出名,但能力一般。
但張瑞卻對這個庸碌平凡的單於抱有極大的殺意,僅次於董卓。
原因隻有一個,他的孫子叫劉淵,率領匈奴在五胡亂華的風雲中立國,史稱漢趙。與石勒等人兇徒逆儔,淫酷屠戮,危害華夏。
別跟張瑞說什麽沒了劉淵還有劉世民之類的會禍害華夏。
張瑞隻知道除惡務盡,既然曆史上劉淵曾經霍亂中華,那提前殺了他絕對不會有錯。寧錯殺一千,也不發過一個。
於是張瑞對賈詡說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宜早做打算,克滅河東境內匈奴。寧肯放過白波賊,亦要先屠滅胡虜。”
難得審配沒有反對,讚同道:“宜生擒於夫羅,挾單於而以令群酋。使西河郡境內南匈奴自相殘殺。若有天賜良機,可遣一重將,統精兵萬餘,挾於夫羅旗號進軍西河,一戰降服南匈奴全族!”
南匈奴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張瑞頗感興趣,說道:“此事便交由正南全權籌劃!”
審配興奮不已,有主公此言,自己在三軍中權威將再升一級,恭敬的拱手,說道:“配必不負主公殷望。”
審配得了差使,賈詡亦不甘落後,說道:“主公適逢大雨,可大發徭役,於大陽周邊挖掘溝塹。圍城三道,將不費一兵一卒,鎖死徐榮所部。”
聞言,張瑞略有驚疑。
目光在審配和賈詡之間徘徊。
曆史上曹軍就是用這種方法將審配鎖死在鄴城當中。
如今二人對麵相坐,竟然又提出了這種方略。難不成天道真有輪迴?
驚疑了片刻,張瑞點頭,說道:“此事某會下令趙雲、郭淮親自統兵聽從文和先生調度。”
麵對名將徐榮,太原方麵還是奇謀屢出,遊刃有餘。
歸根到底還是張瑞手中掌握的可用之牌遠超徐榮太多。
張瑞不僅僅是建義中郎將,還兼領了河東太守。
可以名正言順的征發徭役,大興土木。
而徐榮困守孤城,又因為劫掠不得民心。就隻能靠武力威懾大陽軍民。士紳、黔首無不欲除之而後快。
城內豪強大族皆願為太原大軍內應。
徐榮守城則怕有人裏應外合,偷開城門,放敵軍入城。
出城則怕豪強部曲強奪城門,斷絕大軍退路。
屠殺全城則怕豪強百姓魚死網破,徒添傷亡。
畢竟如今西涼軍區區千人,已成孤軍,死一個人就少一個人。
仁義二字,平時看不出多大影響力。
但真到了生死存亡時刻,才會導致境遇天差地別。
張瑞相信,有此一次深入骨髓的教訓,以後徐榮必然會對劫掠深惡痛絕。
處理完軍務,審配笑著說道:“趙子龍才幹不菲,當真為可托付大事之人。自兵進河東以來,數次全竟主公軍令。昨日傍晚親軍侍衛騎便生擒張繡歸營,夜裏子龍親執兩員敵將歸來。主公可有意接見一二?”
抓了三名敵將?
這還真的是出乎張瑞意料之外。
便頗為高興的說道:“都帶上來。”
片刻後,三名俘虜被押到堂前。
三人見到賈詡高坐台上,皆大吃一驚,隻是周圍衛士鋒刃森寒,三人不敢發問。
張瑞隻看了一眼,便確認最左側的年輕驍將是自己期待許久的張繡。
除了因為他麵相年輕外,最主要的是氣質與趙雲非常相似,都是器宇軒昂,如利劍出鞘。
難怪民間有演繹故事說他倆是師兄弟。
於是張瑞特意對張繡問道:“文和曾言,君勇冠三軍,撫眾則和,奉令無犯,實乃將才。某將上表朝廷調君入我建義中郎將府聽令,助我奉詔討賊,君可有異議?”
大漢四百年威嚴尚在,隻要張繡還沒想過叛亂,麵對張瑞這名正言順的調令,便很難拒絕。
換言之,如果連朝堂詔令都拒絕了。張繡必然落得一個抗拒朝堂,不忠不義的惡名。被斬首示眾,都是枉死。
被朝廷大義逼迫,張繡隻得無奈跪地,說道:“繡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張瑞露出滿意的微笑,抽出謝玄佩刀,親手為張繡解開身上繩索,說道:“且入軍中為假軍候,以待重用。”
難怪自古以來能成就豐功偉業者無不是求賢若渴的明君。
先不論黃河是否泛濫,水淹董卓全軍。
六月河水暴漲是絕對免不了了。
今天暴雨過後,徐榮再想南渡黃河,尤其是帶著大量物資南渡黃河,難度驟然提升了百倍有餘。
大陽縣的區區千名守軍徹底成為了一支孤軍。
討論完大陽縣守軍,賈詡轉而提及南匈奴叛軍說道:“天降大雨,路麵泥濘,不利於鐵騎縱橫,南匈奴叛軍若與白波賊合流,吾等正適合借機一同除之。”
南匈奴情況比較複雜。現任單於為於夫羅,是南匈奴羌渠單於之子,被立為右賢王,封持至屍逐侯。
靈帝中平年間朝堂屢次征調南匈奴的兵力來鎮壓各地起義,於夫羅帶領部隊來到中原。
中平五年(188年)由於南匈奴多次發兵幫助漢朝,國內不滿,害怕繼續征調兵源,於是叛亂,殺死羌渠單於,擁立須卜骨都侯為新單於。
於夫羅也立為單於,入京晉見靈帝,請求發兵幫助複國,正趕上漢靈帝病危,事情得不到處理。
同年九月,於夫羅夥同黃巾餘黨白波軍叛亂,進攻太原、河東等郡。
河東等郡民眾武裝起來自保,於夫羅掠奪不到什麽東西,而兵力受損,打算迴歸本國,但被國人拒絕,於是留在河東。
張瑞聽聞賈詡之言,便想起了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一些比較有名的事跡,這家夥在漢末非常活躍,不但跟白波軍合作,還跟張楊、袁紹、袁術都合作過。
當然也跟袁紹、曹操等當世豪傑征戰過。
隻是這戰績嘛……一敗塗地。
要不是他中途劫持張楊反叛袁紹,來到黎陽,打敗了度遼將軍耿祉,勢力壯大不少,還真不夠他揮霍的。
在遊戲中他的各項數據也是慘不忍睹。
總結起來,這家夥有點像牛輔,出身高貴,活躍出名,但能力一般。
但張瑞卻對這個庸碌平凡的單於抱有極大的殺意,僅次於董卓。
原因隻有一個,他的孫子叫劉淵,率領匈奴在五胡亂華的風雲中立國,史稱漢趙。與石勒等人兇徒逆儔,淫酷屠戮,危害華夏。
別跟張瑞說什麽沒了劉淵還有劉世民之類的會禍害華夏。
張瑞隻知道除惡務盡,既然曆史上劉淵曾經霍亂中華,那提前殺了他絕對不會有錯。寧錯殺一千,也不發過一個。
於是張瑞對賈詡說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宜早做打算,克滅河東境內匈奴。寧肯放過白波賊,亦要先屠滅胡虜。”
難得審配沒有反對,讚同道:“宜生擒於夫羅,挾單於而以令群酋。使西河郡境內南匈奴自相殘殺。若有天賜良機,可遣一重將,統精兵萬餘,挾於夫羅旗號進軍西河,一戰降服南匈奴全族!”
南匈奴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張瑞頗感興趣,說道:“此事便交由正南全權籌劃!”
審配興奮不已,有主公此言,自己在三軍中權威將再升一級,恭敬的拱手,說道:“配必不負主公殷望。”
審配得了差使,賈詡亦不甘落後,說道:“主公適逢大雨,可大發徭役,於大陽周邊挖掘溝塹。圍城三道,將不費一兵一卒,鎖死徐榮所部。”
聞言,張瑞略有驚疑。
目光在審配和賈詡之間徘徊。
曆史上曹軍就是用這種方法將審配鎖死在鄴城當中。
如今二人對麵相坐,竟然又提出了這種方略。難不成天道真有輪迴?
驚疑了片刻,張瑞點頭,說道:“此事某會下令趙雲、郭淮親自統兵聽從文和先生調度。”
麵對名將徐榮,太原方麵還是奇謀屢出,遊刃有餘。
歸根到底還是張瑞手中掌握的可用之牌遠超徐榮太多。
張瑞不僅僅是建義中郎將,還兼領了河東太守。
可以名正言順的征發徭役,大興土木。
而徐榮困守孤城,又因為劫掠不得民心。就隻能靠武力威懾大陽軍民。士紳、黔首無不欲除之而後快。
城內豪強大族皆願為太原大軍內應。
徐榮守城則怕有人裏應外合,偷開城門,放敵軍入城。
出城則怕豪強部曲強奪城門,斷絕大軍退路。
屠殺全城則怕豪強百姓魚死網破,徒添傷亡。
畢竟如今西涼軍區區千人,已成孤軍,死一個人就少一個人。
仁義二字,平時看不出多大影響力。
但真到了生死存亡時刻,才會導致境遇天差地別。
張瑞相信,有此一次深入骨髓的教訓,以後徐榮必然會對劫掠深惡痛絕。
處理完軍務,審配笑著說道:“趙子龍才幹不菲,當真為可托付大事之人。自兵進河東以來,數次全竟主公軍令。昨日傍晚親軍侍衛騎便生擒張繡歸營,夜裏子龍親執兩員敵將歸來。主公可有意接見一二?”
抓了三名敵將?
這還真的是出乎張瑞意料之外。
便頗為高興的說道:“都帶上來。”
片刻後,三名俘虜被押到堂前。
三人見到賈詡高坐台上,皆大吃一驚,隻是周圍衛士鋒刃森寒,三人不敢發問。
張瑞隻看了一眼,便確認最左側的年輕驍將是自己期待許久的張繡。
除了因為他麵相年輕外,最主要的是氣質與趙雲非常相似,都是器宇軒昂,如利劍出鞘。
難怪民間有演繹故事說他倆是師兄弟。
於是張瑞特意對張繡問道:“文和曾言,君勇冠三軍,撫眾則和,奉令無犯,實乃將才。某將上表朝廷調君入我建義中郎將府聽令,助我奉詔討賊,君可有異議?”
大漢四百年威嚴尚在,隻要張繡還沒想過叛亂,麵對張瑞這名正言順的調令,便很難拒絕。
換言之,如果連朝堂詔令都拒絕了。張繡必然落得一個抗拒朝堂,不忠不義的惡名。被斬首示眾,都是枉死。
被朝廷大義逼迫,張繡隻得無奈跪地,說道:“繡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張瑞露出滿意的微笑,抽出謝玄佩刀,親手為張繡解開身上繩索,說道:“且入軍中為假軍候,以待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