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縣衙內,濟濟一堂的將官們都在側耳傾聽崔琳的高談大論。
這讓一直以來備受掣肘的崔縣君莫名產生種一展抱負的錯覺,侃侃而談道:“剛才說到陽曲在籍數一千七百戶有餘,全縣人口八千三百有餘。需知隻一山之隔,冀州同位置的縣城內,僅登記在冊的戶籍就有上萬戶。此絕非正常!”
張瑞點了點頭,前世自己是農村孩子,出生於一個山溝裏的農村,那個村子算比較大,足足有兩千多人。
而整個陽曲縣地勢平坦,即便沒有化肥,也不應該隻有後世區區三四個山村規模大小。
這一千三百戶的數字也太誇張了!
見眾人都不由點頭讚同,崔縣君備受鼓舞,繼續說道:“某曾困心衡慮,以為造成如此結果有二。”
吸引到眾人的目光,崔縣君緩緩豎起一根手指,道:“其一自然是太原乃是我大漢扼守北疆之門戶。西為南匈奴王庭所在西河郡,匈奴叛軍時年便自美稷掀起叛亂,南寇河東,東略太原。雁門烏桓亦不時南下劫掠,陽曲縣百姓飽受戰亂流離之苦。生民無多!”
這條原因,所有人都深感認同。
自從漢室將烏桓與南匈奴置於並州,北部五郡就幾乎不為漢室所有。
太原作為漢室控製的最北方邊緣重鎮,可謂久經戰亂,人口稀少已是必然。
而且張瑞知曉,建安年間,曹操就將陽曲廢置,曹魏一代名將郭淮的家鄉,自此徹底淪為烏桓所屬。
想及此,張瑞感慨,說不定今日一戰,徹底改變了陽曲被異族鐵蹄踐踏的命運。
理論上郭淮應該感謝自己,幫他守住了家鄉。
也不知道這家夥現在躲在陽曲縣哪個角落裏。
說完戰亂,崔縣君緩緩豎起第二根手指道:“這其二自然是因為縣中豪強。”
“百姓不堪賦稅之中,又為躲避兵災,紛紛投身豪強名下,結塢自保。如此,孟縣共有五家豪右。其中少者有眾數百,多者部曲上千。累計戶籍多於縣籍。”
說到這裏,崔縣君一臉傷感,道:“便是有如此豪強掣肘,某於縣中無計可施,碌碌此生,竟至髀裏肉生!”
原來這身肥肉不是民脂民膏,而是宅出來的!
眾人不禁大笑。
但想及那部曲上千的豪族,張瑞又不禁頭痛。
這不就是陽曲版的曹仁、許褚嗎?豪傑並起,聚眾千人,周旅淮、泗之間。
如果對方固守塢堡,孟縣大軍死傷殆盡也不一定拿的下來。
一名脾氣暴躁的屯長當即怒罵道:“擁眾上千,卻甘心做個綠毛龜?某等全軍盡出,也不敢來奪城!一群鼠輩!”
一眾將校破口大罵。
讓他們去攻城拔寨,他們現在是不肯的。遠遠罵幾句,一逞威風,卻誰也不甘人後。
等一眾將校罵累了,崔琳才敢弱弱的開口,道:“諸位將軍怕是誤會了。這陽曲豪強皆已郭氏為首。是故大司農郭公諱全授意,驅虜攘夷,掃除胡塵,乃社稷義戰,夷夏之別。諸夏子孫不得掣肘。”
東漢的三公九卿如此之多。
僅一個太原就有一個故大司農郭全和一個未來的司徒王允。
不過這個故大司農郭全還算是深明大義。懂得哪怕華夏子孫在長城內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也絕不便宜了一群胡虜。
兄弟鬩於牆,外禦欺辱。
孟縣將士們也不是不分是非好歹之人。雖然對方幫了倒忙,但在立場上讓人無法指責。
接下來如何是好?果真大軍合圍?將這位深明大義的老夫子亂刀砍成碎片?
滿堂靜默不語,隻有崔縣令不死心,小聲嘀咕道:“在陽曲,某的話亦不如郭氏有威信。將軍欲治陽曲,必先降郭氏。郭氏降,則豪強皆降。”
張瑞掃了他一眼,嚇得這位求生欲極強的縣君再不敢挑撥、加戲。
若說在座諸人,最恨郭氏的恐怕就是這位崔縣令了。張瑞等人都要靠後。
畢竟崔琳在這裏當了兩年的吉祥物,除了把自己養的白白胖胖以外,沒有任何成就。堂堂一個縣令,說話還不如郭氏家的幕僚管用。
換成誰都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況且除掉豪強,張瑞等人又不插手政務,以後陽曲還不是他崔縣令一言決之?
沉默了片刻,張瑞問道:“現如今郭氏誰人主事?”
崔琳立即答道:“郭老太公頤養天年,在山水間修身養性,非大事一般不予過問。家主郭緼現今為雁門太守,遠在雁門,書信不便。現如今郭氏由其嫡長子郭淮主事。”
張瑞大喜,問道:“郭淮?”
崔琳見張瑞似是對這位郭淮很感興趣,便著重說道:“郭淮如今隻有十八,但極為聰慧,弓馬嫻熟,而又性情穩重,有名將之姿。是故,郭氏早早給他起了字,曰伯濟。將整個郭氏交於其打理。”
郭淮,郭伯濟!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張瑞大笑,感興趣的問道:“在其手中郭氏發展如何?”
崔琳略微沉思,答道:“不好評價!其曾言天下將亂,置田產無用,當廣置武備。是故郭氏田業漸不如其他豪強,而武德日盛。某以為其勢恐不能久。”
聽完張瑞暗讚一聲,此子果不愧為曹魏名將!
這份眼光就不是崔琳這種平庸之輩可以比擬的。
現如今是中平五年,並州率先亂成一團。白波軍起義、匈奴烏桓聯合叛亂,在河東、西河跟並州軍和護匈奴中郎將等平叛大軍打得血流成河。
等明年進入中平六年,從漢靈帝死,天下大亂的趨勢就像曆史被按了快進鍵。
到董卓廢立皇帝,遷都西京,天下群雄並起,整個過程也不過短短兩三年的時間。
能看出天下將亂,這種人才無論如何都要納入麾下。
“替某約見這位郭伯濟!某欲跟他麵談諸多事宜!”
崔琳麵露難色,說道:“琳務必將信傳到,卻不敢保證郭伯濟必來。”
張瑞自信一笑,道:“爾隻管去傳信,某相信郭伯濟必定會來!”
這讓一直以來備受掣肘的崔縣君莫名產生種一展抱負的錯覺,侃侃而談道:“剛才說到陽曲在籍數一千七百戶有餘,全縣人口八千三百有餘。需知隻一山之隔,冀州同位置的縣城內,僅登記在冊的戶籍就有上萬戶。此絕非正常!”
張瑞點了點頭,前世自己是農村孩子,出生於一個山溝裏的農村,那個村子算比較大,足足有兩千多人。
而整個陽曲縣地勢平坦,即便沒有化肥,也不應該隻有後世區區三四個山村規模大小。
這一千三百戶的數字也太誇張了!
見眾人都不由點頭讚同,崔縣君備受鼓舞,繼續說道:“某曾困心衡慮,以為造成如此結果有二。”
吸引到眾人的目光,崔縣君緩緩豎起一根手指,道:“其一自然是太原乃是我大漢扼守北疆之門戶。西為南匈奴王庭所在西河郡,匈奴叛軍時年便自美稷掀起叛亂,南寇河東,東略太原。雁門烏桓亦不時南下劫掠,陽曲縣百姓飽受戰亂流離之苦。生民無多!”
這條原因,所有人都深感認同。
自從漢室將烏桓與南匈奴置於並州,北部五郡就幾乎不為漢室所有。
太原作為漢室控製的最北方邊緣重鎮,可謂久經戰亂,人口稀少已是必然。
而且張瑞知曉,建安年間,曹操就將陽曲廢置,曹魏一代名將郭淮的家鄉,自此徹底淪為烏桓所屬。
想及此,張瑞感慨,說不定今日一戰,徹底改變了陽曲被異族鐵蹄踐踏的命運。
理論上郭淮應該感謝自己,幫他守住了家鄉。
也不知道這家夥現在躲在陽曲縣哪個角落裏。
說完戰亂,崔縣君緩緩豎起第二根手指道:“這其二自然是因為縣中豪強。”
“百姓不堪賦稅之中,又為躲避兵災,紛紛投身豪強名下,結塢自保。如此,孟縣共有五家豪右。其中少者有眾數百,多者部曲上千。累計戶籍多於縣籍。”
說到這裏,崔縣君一臉傷感,道:“便是有如此豪強掣肘,某於縣中無計可施,碌碌此生,竟至髀裏肉生!”
原來這身肥肉不是民脂民膏,而是宅出來的!
眾人不禁大笑。
但想及那部曲上千的豪族,張瑞又不禁頭痛。
這不就是陽曲版的曹仁、許褚嗎?豪傑並起,聚眾千人,周旅淮、泗之間。
如果對方固守塢堡,孟縣大軍死傷殆盡也不一定拿的下來。
一名脾氣暴躁的屯長當即怒罵道:“擁眾上千,卻甘心做個綠毛龜?某等全軍盡出,也不敢來奪城!一群鼠輩!”
一眾將校破口大罵。
讓他們去攻城拔寨,他們現在是不肯的。遠遠罵幾句,一逞威風,卻誰也不甘人後。
等一眾將校罵累了,崔琳才敢弱弱的開口,道:“諸位將軍怕是誤會了。這陽曲豪強皆已郭氏為首。是故大司農郭公諱全授意,驅虜攘夷,掃除胡塵,乃社稷義戰,夷夏之別。諸夏子孫不得掣肘。”
東漢的三公九卿如此之多。
僅一個太原就有一個故大司農郭全和一個未來的司徒王允。
不過這個故大司農郭全還算是深明大義。懂得哪怕華夏子孫在長城內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也絕不便宜了一群胡虜。
兄弟鬩於牆,外禦欺辱。
孟縣將士們也不是不分是非好歹之人。雖然對方幫了倒忙,但在立場上讓人無法指責。
接下來如何是好?果真大軍合圍?將這位深明大義的老夫子亂刀砍成碎片?
滿堂靜默不語,隻有崔縣令不死心,小聲嘀咕道:“在陽曲,某的話亦不如郭氏有威信。將軍欲治陽曲,必先降郭氏。郭氏降,則豪強皆降。”
張瑞掃了他一眼,嚇得這位求生欲極強的縣君再不敢挑撥、加戲。
若說在座諸人,最恨郭氏的恐怕就是這位崔縣令了。張瑞等人都要靠後。
畢竟崔琳在這裏當了兩年的吉祥物,除了把自己養的白白胖胖以外,沒有任何成就。堂堂一個縣令,說話還不如郭氏家的幕僚管用。
換成誰都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況且除掉豪強,張瑞等人又不插手政務,以後陽曲還不是他崔縣令一言決之?
沉默了片刻,張瑞問道:“現如今郭氏誰人主事?”
崔琳立即答道:“郭老太公頤養天年,在山水間修身養性,非大事一般不予過問。家主郭緼現今為雁門太守,遠在雁門,書信不便。現如今郭氏由其嫡長子郭淮主事。”
張瑞大喜,問道:“郭淮?”
崔琳見張瑞似是對這位郭淮很感興趣,便著重說道:“郭淮如今隻有十八,但極為聰慧,弓馬嫻熟,而又性情穩重,有名將之姿。是故,郭氏早早給他起了字,曰伯濟。將整個郭氏交於其打理。”
郭淮,郭伯濟!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張瑞大笑,感興趣的問道:“在其手中郭氏發展如何?”
崔琳略微沉思,答道:“不好評價!其曾言天下將亂,置田產無用,當廣置武備。是故郭氏田業漸不如其他豪強,而武德日盛。某以為其勢恐不能久。”
聽完張瑞暗讚一聲,此子果不愧為曹魏名將!
這份眼光就不是崔琳這種平庸之輩可以比擬的。
現如今是中平五年,並州率先亂成一團。白波軍起義、匈奴烏桓聯合叛亂,在河東、西河跟並州軍和護匈奴中郎將等平叛大軍打得血流成河。
等明年進入中平六年,從漢靈帝死,天下大亂的趨勢就像曆史被按了快進鍵。
到董卓廢立皇帝,遷都西京,天下群雄並起,整個過程也不過短短兩三年的時間。
能看出天下將亂,這種人才無論如何都要納入麾下。
“替某約見這位郭伯濟!某欲跟他麵談諸多事宜!”
崔琳麵露難色,說道:“琳務必將信傳到,卻不敢保證郭伯濟必來。”
張瑞自信一笑,道:“爾隻管去傳信,某相信郭伯濟必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