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進了寶塔,隻見塔內香煙嫋繞,佛聲悠悠,在寶塔中間,供奉著一尊大佛。黃裳素來敬重神佛,黃裳跪在佛前,默念道:“願佛祖保佑我大宋國泰民安,永享太平!”然後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黃裳跪拜完畢,站起身來,蔡可道:“你怎麽也拜這泥像?”黃裳低聲道:“不可亂說,佛祖自有靈光。”蔡可道:“你方才說了些什麽?”黃裳道:“我對佛祖許願,祈禱佛祖保佑我大宋國國泰民安。”蔡可道:“以前我沒有願望,現在我有了願望,我也要許願。”蔡可說著,走到大佛麵前,雙腿跪下,低聲念道:“祈求佛祖保佑我和他永遠在一起。”蔡可念道著,用手指了指黃裳。黃裳忙走過去與蔡可跪在一起,低聲說道:“不可這樣,對佛祖要尊重。”蔡可看了看黃裳,輕聲道:“願佛祖保佑我們永遠在一起!”說著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黃裳一陣心動,道:“姑娘恩情在下永世難忘。”然後麵向佛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口中念道:“願佛祖保佑我們永遠在一起,一生一世不分離!”隻聽得寺院鍾聲緩緩響起,傳至塔中,清淨而悠揚。


    五人沿塔內階梯順級而上,在塔的各層之上,均疊澀出簷,托出一平台,各層簷角皆有挑簷木,外端有鐵環,置有風鐸。塔心和外層之間形成八角形環廊,猶如大塔中包著一層小塔。迴廊兩側設有數十個壁龕,龕內有壁畫或泥塑像,迴廊頂端有雕花磚天花板,並加彩繪,刻製精美細膩。黃裳不禁感歎寶塔建造工藝之高超,建造工程之艱巨浩大。


    不多時,五人到達塔頂,舉目遠眺,百裏景色盡收眼底,但見村舍林立,阡陌縱橫,河流蜿蜒,山丘連綿。黃裳道:“杜甫登臨泰山,曾歎道‘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今登定州寶塔,卻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蔡可道:“如果再建兩層,就真能摸到天了,怎麽就不再建了?”黃裳笑道:“你知道這寶塔是怎樣建成的?”蔡可道:“不知道,那是如何建成的?”黃裳道:“我曾聽說‘采盡嘉山木,建成定州塔”,那嘉山離定州有百餘裏地,不管如何建成,一定是相當艱難的。”蔡可道:“這個我倒沒去想,不過許多人都對我說過難,他們說背誦經書很難,但我也沒感覺到難,他們教我武功時也說很難,我也沒覺得有多難。現在你又說難了。”黃裳道:“你還沒感覺到難,是因為你聰明無比,又涉世未深,但再聰明的人,也會感到難的。”蔡可想了想,道:“不過,開始時我覺得和你在一起很難,現在也不難了。”蔡可說著,拉住黃裳的手,左右搖動,咯咯而笑。


    幾片浮雲飄過,聚於寶塔之間,卻似仙境一般。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七章 對歌表述真情,寶塔之顛,恍若仙境(5)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9 本章字數:1352


    五人下了寶塔,繼續向前趕路,到了定州城門,那城門竟無人把守!在道路一邊,幾個孩童正在玩耍,那些小孩分為兩般,一般小孩手中拿著野菜,另一般小孩拿著竹筒、穜葉,其中一般小孩唱道:“殺了穜,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這般小孩唱完,另一般小孩跟著唱道:“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眾孩童唱完,便用力拍打手中的野菜、竹筒和穜葉。不時幾個路人經過,也跟著唱上兩句。


    黃裳心中納悶,攔住一位路人問道:“老哥,這孩童所唱卻是何意?”那路人道:“這你都不知道,‘筒’就是‘童貫’,‘菜’就是‘蔡京’,童貫和蔡京這兩個王八蛋,大貪官,殺了他們,百姓才有好日子過。”聽了此言,丫兒滿臉憤怒,上前對那路人道:“童大人,蔡大人都是朝廷命官,你辱罵朝廷命官,難道不怕殺頭嗎?”那路人怒道:“我罵他們怎麽了?蔡京和童貫就是王八蛋,我就是罵他們!殺了頭不過碗大塊疤,還用來嚇我?不看你是個女流之輩,我非給你兩個耳刮子!”丫兒被氣得臉色通紅,又要上前理論,蔡可道:“丫兒,你怎麽了,你幹嘛跟他吵呀?不要答理他。”丫兒道:“是。”然後靜靜退迴一旁。


    那路人氣衝衝走開,嘴中大聲唱道:“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潑了菜,打破筒,今年收成一定行。”這時,一位農婦抱起一名小孩,低聲道:“娃兒,不要唱了。”說著就往家走。路旁一男子喝道:“放下他,你抱他幹什麽!”那農婦乖乖將那小孩放下。那男子道:“娃兒,給我唱!”那小孩呢喃答道:“是,爹爹。”說著又加入孩群,跟著唱了起來。


    黃裳暗歎道:“素聞燕趙民風強悍,今日所見,絕非虛傳。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民風若此,可以知矣!”黃裳又思道:“民風強悍雖非壞事,但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直白地辱罵朝廷大臣,卻也太沒王法了!定州知州膽大妄為,不但城門不派人把守,而且任由這些百姓辱罵大臣。”黃裳想到此,駕馬向定州府衙行去。


    黃裳五人來到定州府衙,那定州知州卻是不在。黃裳亮出皇上的禦賜令牌,命眾衙役速速將知州找迴,眾衙役忙分頭尋找。等了很久,那知州仍未到來。黃裳走出府衙,看見在府衙不遠,有兩顆高大槐樹,幾名年老百姓聚在樹前,燃起香煙,正向那兩顆槐樹叩拜。黃裳覺得詫異,上前問道:“各位老伯,你們拜這槐樹卻是何意?”一名百姓道:“客官有所不知,這兩顆槐樹乃是蘇東坡蘇大人載種的,蘇大人來我定州做知州後,愛民如子,為我們百姓作了許多好事。雖然蘇大人仙逝多年,我們仍懷念蘇大人,所以我們便來拜拜這兩顆槐樹。”黃裳聽罷,肅穆而立,向兩顆槐樹深鞠一躬。黃裳繼續道:“老伯,蔡京蔡大人也在本地任過職,不知狀況若何?”那老者道:“蔡京這個大奸臣,大貪官,比我們現在的知州還可惡,不提他也罷!”那老者說完,轉過身去看著那兩顆槐樹,歎息道:“可惜再也沒有蘇大人這樣的好官了。”


    黃裳謝過老伯,心道:“同州為官,但在百姓心中卻有如此大反差?那蘇大人反對變法,而蔡大人卻實施變法,變法或許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民如子的心,為老百姓多做好事。”黃裳在槐樹前停留片刻,又返迴府衙。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七章 對歌表述真情,寶塔之顛,恍若仙境(6)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9 本章字數:2051


    許久,那定州知州終於被找了迴來,那知州大人醉眼朦朧,酒氣熏天,見到黃裳,撲通跪倒在地,開口道:“下官不知……不知黃大人駕到,有失遠迎,望……黃大人贖罪。”那知州說完,嘻嘻笑道:“黃大人,城北翠花樓……來了……來了幾個西夏女子,很有味道……是否讓她們伺候伺候大人……”那知州剛剛說完,隻見蔡可拔劍而出,一下削去那知州一個耳朵。那知州“啊”地一聲痛叫,頓時清醒過來。


    黃裳厲聲道:“你可知罪?”那知州用手捂住耳朵,顫聲道:“下官……何罪之有?”黃裳道:“辱罵朝廷大臣,其罪當誅。”那知州嚇得連連磕頭,道:“大人冤枉呀,冤枉呀大人,小人從來沒有辱罵過朝廷大臣,就是再給小人一個膽,小人也不敢辱罵朝廷大臣呀。”黃裳道:“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軍,惟定州最重。定州乃天下要衝之最,定州城門為何無人把守?”那知州顫顫道:“四座城門,我都派人把守了,估計他們……請大人放心,我定會查明是誰玩忽職守,查出後我定會嚴懲。”黃裳道:“玩忽職守?你不去整治軍務,處理政務,卻去飲酒作樂,這可是玩忽職守?”那知州道:“小人知罪,小人知罪,小人再也不敢了。”黃裳道:“此罪暫且給你記下,城中百姓辱罵朝中大臣,你為何不管?”


    那知州道:“大人冤枉啊,這裏的百姓都是刁民,他們不但辱罵朝廷大臣,還辱罵本官,甚至還辱罵皇上,為此我殺了不少刁民,但就算把他們都殺了,生出個娃來還是如此。”那知州接著道:“這些年來,契丹蠻子不斷來我定州界內打草穀,這些刁民雖然可惡,但不用咱們官府出兵,這些刁民就把那些契丹蠻子趕跑了,所以這些年我就疏漏了這些刁民。大人放心,這次我要嚴查秘訪,將辱罵朝廷大臣的刁民都抓起來,統統殺掉,一個也不放過。”


    黃裳暗道:“這些大宋百姓都是輕生重義的好漢,稍加訓練,便能成為精兵良將,真若如此,我大宋豈怕他契丹、女真?可是在這些昏官眼中,這些百姓就變成了刁民。”見那知州說要抓捕百姓,黃裳馬上道:“這些百姓你就不用管了,更不能殺害一人,如果我知道有一個百姓死於你這府衙,我定嚴懲不怠。”那知州忙道:“是,是,小人不敢,小人不敢!”黃裳繼續道:“你現在馬上整頓軍務,每天操練兵士,不得有誤。”那知州連聲道:“是,是,小人遵命,小人遵命。”黃裳說完,出了府衙,那知州忙對左右道:“護送黃大人。”眾衙役忙整理隊伍,分列在黃裳左右。黃裳轉身對那知州道:“你速速去處理事務,不準送我,更不準向沿途將士透露我來的消息。”那知州忙道:“是,是。”


    黃裳出了府衙,又來到城門前,隻見城門一旁多了一個兵士,黃裳過去問道:“就你一人把守城門?”那兵士道:“還有許多人呢。”黃裳道:“那其他人怎麽不在?”那兵士道:“他們昨晚喝多了,現在還在睡覺,這幫懶蛋。”那兵士說著打了個哈欠。黃裳道:“倘若契丹蠻子來攻,卻該如何?”那兵士笑道:“那些契丹蠻子,不用咱們出兵,老百姓就打跑他們了。”黃裳怒道:“你們吃著國家俸祿,難道讓老百姓來保護你們不成?”那兵士亦怒道:“嘿,你這個刁民,是不是活的不耐煩了?”正在這時,隻見一匹快馬跑來,馬上人大聲道:“知州大人有令,所有守城兵將都要監守城門,不準擅離職守,不準睡覺,不準逛青樓……”那兵士聽了道:“知州大人整日飲酒尋樂,現在卻管起我們了。”那兵士看了看黃裳,怒聲道:“你還不走,是不是想坐牢了?”黃裳冷笑一聲,駕馬走開了。


    黃裳騎在馬上,心情沉重無比,黃裳思道:“大宋官兵若此,非但不是金國對手,連遼國也難以戰勝。若真發生戰事,後果不堪設想。”蔡可見黃裳麵色凝重,問道:“你怎麽了?是不是在想方才的事?”黃裳點點頭,道:“當今我大宋將士怠慢,官府衰敗,朝中大臣不得人心,我大宋已是岌岌可危。”蔡可道:“你總愛管那麽多事,丫兒也和你一樣,愛管許多事情,人們說他們的時候,她總是跟人家吵,我很覺得奇怪,就不讓她去吵。”黃裳道:“你說的是百姓說蔡京和童貫的時候?”蔡可點頭道:“是。”黃裳道:“我在朝廷雖已待了六年時間,但這六年裏我都是在編撰道經,真正參與政事卻沒多少時日。蔡大人和童大人民憤如此之大,其中一定有些緣由,我怕他們真的是貪汙腐敗之人。”蔡可道:“我不喜歡他們,也不管他們去做什麽,如果你喜歡管他們,我不會像對丫兒一樣去阻止你。”黃裳笑道:“蔡京蔡大人貴為丞相,童貫童大人乃是涇國公爵,豈是喜歡管就能管的?你卻有些孩子氣了。”


    蔡可道:“喜歡的事情為什麽不去做?我不讓丫兒與他們吵,是因為我覺得丫兒也不喜歡跟他們吵。”黃裳笑道:“我的可兒心純如水,世事繁雜,豈能喜歡做什麽就能做什麽?”蔡可看著黃裳,眼神很是困惑。黃裳道:“有許多事情,以後你就知道了。”蔡可疑道:“有許多事情,以後我就知道了?”黃裳笑著點點頭。蔡可一臉迷惑。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八章 艮嶽花石,粉紅什物,木然之間心空(1)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9 本章字數:1861


    宋朝皇宮紫辰殿,宋徽宗坐於龍椅,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群臣中走出一人,隻見此人臉腫如球,滿臉傷疤,疤結有的已經脫落,烙下一個個白點,猛地看去,隻感覺如同鬼怪一般,仔細看去,卻是涇國公爵童貫。


    童貫上前一步,高聲奏道:“陛下,臣奉旨都運花石綱以來,深感陛下龍恩浩蕩,各地百姓踴躍將當地花石進獻陛下,以報陛下龍恩。蘇州百姓在黿山采得一奇石,長四丈有餘,寬二丈,玲瓏剔透,孔竅天成。奇石上長有一樹,乃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親手所栽,名曰‘白公檜’。當地百姓將此奇石獻給皇帝,臣特造大船兩艘,花費八千貫錢,終於送到了京師,現已置於艮嶽太歲山內。”


    徽宗麵露笑容,輕輕點頭。童貫接著道:“在江浙華亭有一顆唐朝古樹,古樹挺拔高聳,枝繁葉茂,猶如神龍遊天,又如鳳凰展翅;古樹枝幹似龍爪般奇異,相傳悟空禪師曾在此修行。我已命人修建大船,準備經海道,過楚州,然後運到京師。現此樹正在途中,估計半月之內可達京師。”


    徽宗麵色欣喜,點頭微笑。隻聽童貫又道:“安徽靈壁縣進貢一塊巨石,高、闊均二丈有餘,用大船運送至京師後,由於巨石太大,無法入城。臣命人將城門拆毀,終於將巨石運得城中,現已置於艮嶽太歲山內,陛下親筆禦書‘卿雲萬態奇峰’鑲於金帶上,已經懸於巨石之中。”


    徽宗神色大喜,欣然道:“甚好。”


    童貫繼續道:“太湖百姓在太湖之中采得一巨石,該巨石高六仞,闊需百人合抱,此石形美如浮雲層出,凝重而飄逸,色極清潤,磨挲聲響。臣特命蘇州商賈朱靦承辦此事,朱靦領命後殫精竭力,費勁心思,夜以繼日建造巨船,朱靦四位隨從更是不辭勞苦,廢寢忘食。現此石已運到了京師,置於太歲山內。此石之大,居艮嶽各石之首,此石奇特秀美,堪稱石中之王,置身巨石之中,如同置身仙境一般。臣聞昨夜晚間,此石驟然發光,照得整個艮嶽亮如白晝,有人看到有仙人在此石上歇息。今日淩晨,又有人見到五彩祥雲橫亙於艮嶽上空,仙人緩緩升入空中,踏雲而去。”


    徽宗驚喜道:“甚好,朕今日當親自觀看此石。”


    童貫道:“仙人降臨艮嶽萬歲山,乃是陛下龍恩浩蕩,感動上天,故上天恩澤於我大宋也。”


    徽宗大喜道:“仙人降臨太湖巨石,此巨石絕非一般,朕封此巨石為‘盤固侯’。采集此巨石,朱勔等人功不可沒,封朱勔為‘威遠軍節度使’,朱勔手下四隨從各自封官。”


    群臣高唿:“吾皇聖明!”


    童貫道:“陛下,太湖、靈璧等地的巨石、異草,兩浙的花、竹、雜木、海味,福建的異花、荔枝、龍眼、橄欖,海南島的椰子,湖湘的竹木,四川、兩廣的奇花異果,登州、萊州等地的海味、文石,以及各地的奇花異石正陸續運往京師。”


    徽宗喜道:“此次征集花石綱,童愛卿有莫大功勞,賞童愛卿黃金百兩,綢緞千匹。”


    童貫叩首道:“謝陛下。”


    蔡京上前道:“陛下英名,修建艮嶽萬歲山。當今艮嶽萬歲山還未建成,我大宋國運便如此蒸蒸日上,艮嶽萬歲山建成之時,臣已不敢想象我大宋興旺發達之盛世景了!”


    徽宗笑道:“建造艮嶽萬歲山,諸位愛卿皆有功勞,道家仙長更是立有首功。一位仙長曾對朕說,艮嶽方位處在八卦的艮位之上,將其地勢墊高後,我皇家子嗣就會人丁興旺,如若修建成為林木蔥蘢的假山,則國運必將亨通昌盛。仙長所言一點不錯,當前朕已有二十九位皇子,三十一位公主,曆朝君主皆不如朕。當前我大宋國泰民安,皆因修建艮嶽萬歲山之故,諸位愛卿還需多多辛苦,將艮嶽萬歲山盡快建成。”


    群臣高唿道:“陛下聖明,臣等願為陛下千秋功業鞠躬盡瘁。”


    徽宗欣喜而笑。


    蔡京道:“陛下,靈素道長求見。”


    徽宗點點頭,道:“朕早聞靈素道長乃是仙人下凡,可知前世今生,有通天曉地之本領。宣靈素道長進見。”


    徽宗身旁太監尖聲道:“宣靈素道長進見!”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八章 艮嶽花石,粉紅什物,木然之間心空(2)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9 本章字數:3285


    不多時,靈素道長進入殿中,隻見靈素道長手持拂塵,身穿道袍,看那道長臉龐,長得極為怪異,一半臉幹枯如同骷髏,一半臉則似常人般滋潤,猛然看去,不由嚇人一跳。


    靈素道長俯首而跪,口念道號,高聲唿道:“貧道叩見我主萬歲。”


    徽宗道:“道長平身。”


    靈素道長站起身來,徽宗雙眼看著此人,懵然道:“道長先前是否曾見過朕麵?”


    靈素道長朗聲道:“我在玉皇大帝那兒當差時,曾經侍奉過陛下您的大駕。”


    徽宗恍然道:“朕模糊記得你,道長是否有過一把拂塵,卻不是現在這把?”


    靈素道長道:“貧道確實有另外一把拂塵,聖上麵見玉帝時,貧道用的就是那一把拂塵,陛下一眼就看出貧道的那把拂塵是東海龍牙所作。”


    徽宗道:“那件事朕還恍惚記得,卻也記不太清了,仙長可否幫朕迴憶一下?”


    靈素道長高聲道:“是,陛下。陛下乃是玉皇大帝的長子,天有九霄,神霄為最高,陛下便是神霄府的玉清王,陛下道號是長生大帝君。陛下在神霄府時候,府中有個名叫褚慧的仙卿,那便是貧道。陛下今世下凡為帝,貧道自然也要降臨凡世輔佐陛下。”


    徽宗喜道:“仙長繼續說下去?”


    靈素道長道:“陛下本為玉帝長子,在天宮盡享榮華富貴,但陛下仁慈善良,憐憫世上凡夫俗子被西方天竺之教所惑,所以懇求玉帝,願意下凡為百姓之主,令天下歸於正道。”


    徽宗不時點頭。靈素道長指著蔡京道:“陛下可知此人?”


    徽宗茫然道:“蔡京蔡愛卿,乃是朕的丞相。”


    靈素道長道:“蔡大人今世是陛下丞相,前世之時,蔡大人乃是神霄府的左元仙伯,輔佐陛下處理南天界事務。”靈素道長手指童貫道:“陛下,童大人乃是神霄府的右元仙伯,輔佐陛下處理北天界事務,王黼大人乃是文華吏,盛章大人乃是寶華吏,梁師成大人乃是元生郎,李邦彥大人乃是元天郎,蔡攸大人乃是武元君……諸位大臣皆是神霄府中陛下的手下官吏。今世陛下下凡為帝,各位仙吏亦隨陛下下凡,作為陛下今世臣子,來輔佐陛下。”徽宗喜極而笑。靈素道長繼續道:“陛下宮中可有一位名叫諾衣的娘娘?”


    徽宗點點頭,道:“仙長怎得知道?”


    靈素道長道:“諾衣娘娘正是神霄府的九華玉真安妃,亦隨陛下降臨凡界。”


    徽宗若有所思,道:“仙長如此說來,朕倒是記起來了。”


    靈素道長道:“貧道今日拜見陛下,是因為昨夜玉帝召見貧道,命貧道給陛下托個口信。”


    徽宗道:“玉帝有何指示,仙長盡管說來?”


    靈素道長道:“玉帝對貧道說,陛下自為百姓之主以來,國富民強,百姓樂業,玉帝深感欣慰,但仍有一些迂腐之人迷信天竺魔教,玉帝特賜陛下陽壽萬年,以教化這些愚夫俗子。”


    徽宗喜道:“朕當謹遵玉帝仙旨。”


    靈素道長道:“陛下雖有玉帝所賜萬年陽壽,但陽界軀體卻不能萬年不老,陛下雖為龍體,但仍需要精心養護。”


    徽宗道:“那朕該如何才好?”


    靈素道長道:“貧道修得一仙方,保證陛下能益壽延年,長生不老。”


    徽宗喜道:“仙長快快說來?”


    靈素道長道:“貧道所修仙方,需要陛下修煉龍體,滋補陽氣。修煉地點,需在山水之間,且林木蔥蘢,鳥語花香,流水潺潺,樂聲綿綿,貧道已到艮嶽萬歲山一遊,正是修煉龍體的上佳之地。修煉時間最好在萬物複蘇的陽春時節,但其它季節也需修煉。此仙方還需年芳二八之未婚女子一萬名,並且這些女子需五官和諧標致,臉龐白嫩細膩,頭發油光黑亮,骨骼玲瓏細致,肌膚白裏透紅。陛下需每隔數日,在修煉之地采集這些女子的陰盛之氣,以滋補陛下陽光之氣。”


    徽宗大喜道:“仙長所修仙方確實不錯,不過是否有些不妥?”


    靈素道長高聲道:“陛下長生萬年,乃是玉帝諭旨。”


    徽宗看看大殿眾臣,道:“諸位卿家有何見解?”


    蔡京上前道:“陛下,當前我大宋國庫充盈,錢糧滿倉,《易》曰:‘豐亨豫大’,太平盛事,正是陛下保重龍體之時機。況且,陛下乃是真命天子,豈能拘泥於世俗之禮?靈素道長乃是半個仙家,道長仙方必是靈丹妙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陰真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庸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庸木並收藏九陰真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