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四章 唇槍舌劍,引經作對,今日寸步必爭(3)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243
一路上,刺達俱說遼國之暴戾。刺達對黃裳道:“女真部落盛產珍珠,在女真人建國之前,契丹狗賊每年都前來掠奪珍珠,契丹人來後,每晚都要讓婦人“薦枕”,不問其有夫沒夫,不管其門閥高下。”黃裳雖不能完全聽懂刺達言語,但也能猜中八九分,想想自己國家每年都向遼國提供數十萬的歲幣,而燕雲十六州一直被遼國占領,不禁有種同命相憐的感覺。刺達道:“現在女真人建立了國家,部族團結了,契丹狗賊不敢再欺負了。現在遼東都是金國的土地,可是前些天竟然發現還有契丹人,真是令人氣憤。不過也好,正好試了試刀。”黃裳想起在路上看到的那個遼人村落,村裏村民全部被殺害,刺達如此說,那便是女真人所為了。刺達繼續道:“我們還要殺到中京,殺死遼國皇帝,殺光所有契丹狗賊,殺光所有契丹狗賊!”刺達說得興起,拔出長刀向遼國俘虜猛砍,幾刀下去,有的俘虜被削去臂膀,有的俘虜被砍掉半塊臉頰,一些俘虜想要反抗,立即被女真人擊斃。黃裳初時對女真人還有一種憐憫之情,現在卻感覺女真人如果強大起來,將比契丹人更為殘暴。黃裳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眾人走了兩日,一路上人煙稀少,到第三日,人煙逐漸多了起來。又行了半日,前方出現一個城郭,刺達道:“這是黃龍府,以前是遼賊的城池,我大金把遼賊趕了出去,我朝皇帝就從會寧搬到了這裏。”刺達將人馬駐紮在城外,帶了幾名將士,和黃裳三人進城而去。刺達帶黃裳來到一座大殿前,讓黃裳在殿外等候,自己進殿通報。
刺達進得殿中,大殿前方有一把虎皮大椅,椅子上坐著一名高大漢子,身披紅袍,腳踏虎靴,此人便是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阿骨打兩旁分坐著十餘名漢子,皆是女真各部首領,阿骨打正與各部首領議事。刺達行禮完畢,先述說自己猛安隊擊敗遼兵之事,刺達道:“我來之時,碰巧遇到一支契丹軍隊,有兩千多名契丹狗賊,我的猛安隊奮勇拚殺,殲敵一千多人,俘虜一百多人,繳獲馬匹槍械無數。”阿骨打道:“你的猛安隊傷了多少?”刺達道:“三十二名將士陣亡。”阿骨打大笑道:“好,我女真將士一人能敵契丹狗賊十人,一萬人能敵他十萬,縱然遼國有軍隊百萬,我女真也能將他滅掉。刺達猛安,所繳獲物品均歸你部所有,俘虜分給各部,供各部使喚。”刺達高聲道謝,然後道:“陛下,我遇到一個漢人,名叫黃裳,他想要麵見陛下。”
座間一人起身道:“陛下,這個黃裳乃宋國重臣,深得宋國皇帝寵幸。”說話者乃是曷魯,曷魯出使宋國,早已歸來。阿骨打道:“曷魯,你出使宋國,宋國狀況如何?”曷魯道:“宋國黃金遍地,錢糧如山,錦緞似海,美女如雲,中原地區確實富庶。”阿骨打微閉雙眼,低沉道:“宋國兵將如何?”曷魯道:“宋國軍隊眾多,但我看來,還不如遼軍,更非我大金國對手。宋國皇帝胸無大誌,優柔寡斷,宋國官員皆貪,此次出訪,隨身所帶的百株人參和百顆珍珠都被宋官所收,收者皆同意共同伐遼。”曷魯右側一人道:“陛下,有無趙宋,我大金都能踏平遼國,陛下為何還要聯盟宋國?”阿骨達視之,乃是大將完顏宗翰,阿骨達笑道:“將軍有所不知,我早就聽說宋國富饒,勝遼十倍,此次派曷魯出使宋國,便是打探宋國實情。”完顏宗翰道:“陛下卻是何意?”阿骨打道:“我大金不但要滅掉遼國,而且要滅掉趙宋,中外一統,到那時,我大金子孫後代將衣食無憂!”女真眾將聽罷哈哈大笑。阿骨打停了一下,繼續道:“現在我們與趙宋聯合,並不是讓趙宋幫助我們攻打遼國,而是防備趙宋與遼賊相互勾結。”金國群臣紛紛點頭稱是。
曷魯道:“陛下,宋王和宋官皆不可俱,然宋庭之中有一人必須提防。”阿骨打道:“是誰?”曷魯道:“便是這個叫黃裳的人,此人前些年為宋王修著道經,一直未在朝中露麵,故我大金無所知之。此人文武雙全,不但武功高強至極,無人能比,而且心思縝密,機智沉穩。在下以為,宋廷中唯此一人能與我大金抗衡。”
座下一人站起,道:“老僧久居藏南,論行軍打仗,老僧不太在行,但說起拳腳功夫,老僧還會一些。黃裳有何道行,值得曷魯將軍如此誇口?”說話人身穿真紅袈裟,頭帶法冠,此人名叫摩爾宗,是藏南一位高僧,阿骨打將他請來,受封為金國國師。曷魯道:“中原武功高深莫測,國師不可輕視漢人。”摩爾宗冷言道:“老僧自認武功低微,但還未曾遇到過敵手,他人武功怎樣,老僧從不在乎,也談不上什麽輕視不輕視。”然後轉身對阿骨打道:“陛下,老僧今日想會會這個黃裳,領教一下漢人的高深武功。”阿骨打曾親自看到摩爾宗徒手輕易斃殺兩頭猛虎,此等猛力,阿骨打從未見過,阿骨打道:“國師武功高強,世間無人能及,漢人徒有虛名之輩多矣,國師不必在意。不過也好,國師略顯神通,讓漢人知道我大金的利害,這樣漢人想要幫助遼賊,也需三思了。”金國眾臣一陣大笑。
座下又一人起身道:“陛下,漢人有言叫‘先禮後兵’,老朽對漢人詩書經集略知一二,宋使來後,老朽先以文會客,看看宋使是否真有才學。”阿骨打轉頭看去,乃是國相完顏希尹,那完顏希尹精通漢、契丹文字,詩詞歌賦無所不能,完顏希尹還依照漢、契丹文字創製了女真文字。阿骨打點點頭,朗聲道:“我大金國有國師、國相這樣的奇才,有眾位將軍、猛安勇猛作戰,這天下何愁不是我大金之天下!”金國群臣紛紛站起,哈哈大笑,阿骨打擺擺手,群臣安靜下來,阿骨打高聲道:“讓宋使黃裳進來。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四章 唇槍舌劍,引經作對,今日寸步必爭(4)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492
黃裳、阿虎、王一葉走進大殿,黃裳上前俯身道:“宋使黃裳拜見陛下。”金國眾文武一齊向黃裳看去,但見此人體形文弱,麵色清秀,似一介書生,卻不似習武之人,眾文武不禁睥睨而視。阿骨打打量黃裳,也瞧不出黃裳有何高深武功,阿骨打道:“你已見識了刺達猛安與遼軍作戰,你以為我大金軍隊若何?”黃裳道:“金國軍隊勇猛威武,金國將士個個都是英雄好漢。”
黃裳說完,金國群臣中有人笑道:“宋人倒也有些眼力。”金國群臣跟著大笑起來。阿骨打亦笑道:“我大金將士若此,遼賊何愁不滅。一統天下,有何難哉!”
黃裳與金國君臣所言,都由曷魯互作通譯。黃裳見金國君臣對自己傲慢無禮,阿骨打此言更有鯨吞天下之意,黃裳暗道:“當今天下,尤其以遼、西夏、迴鶡、吐蕃諸部為首,都以為我宋國羸弱可欺,今日作為大宋使臣,若讓金國小看了自己,那麽日後我大宋必遭金國欺淩,今日需以理據爭,寸步不讓。”
黃裳亦大笑道:“金國若此,為何要聯和我大宋共抗大遼?”阿骨打道:“遼主無道,致使民不聊生,怨氣衝天,我大金伐遼,乃是替天行道,拯救萬民。聯宋伐遼,是想與宋國共建善業,亦幫助宋國奪迴失地。”黃裳哈哈笑道:“金軍所到之處,契丹人被殘殺殆盡,甚至連婦乳老幼都不放過,如此殘忍卑劣,也叫替天行道,拯救萬民嗎?”黃裳此言一出,阿骨打臉色一沉,隨即恢複平靜,阿骨打道:“有這等事?我知道後定要嚴懲。”黃裳道:“陛下英明神武,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黃裳停了一下,話鋒一轉,道:“陛下一定對遼軍了如指掌,在下也找到了遼軍的致命弱點,不知陛下能否苟同?”
阿骨打聽到“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之時,還道黃裳要說“難道陛下還不知道金軍的這些行徑嗎?”,若如此說,卻是不好答付,阿骨打正想著如何應付,沒想到黃裳卻將話題轉移。對於遼軍弱點,阿骨打怎不關心,阿骨打跟著道:“你說說看?”黃裳道:“金軍英勇善戰,若是一對一較量,遼軍絕非對手。我看金軍將士稀少,若遼軍依仗其兵將眾多,用步兵布陣守堅,以弓箭、長弩遠擊,以車盾、槍矛近防,抵住金軍進攻後,再用騎兵從兩翼對金軍進行包圍,我想遼軍很難被擊敗。遼軍的致命弱點是將部隊分散開,然後被對手逐一擊破。不知陛下是否認同?”
黃裳此言一出,阿骨打不禁打了一個冷戰,阿骨打暗道:“此人名為揭露遼軍弱點,實為為遼軍出謀劃策,此人幾句話,便給遼軍指出了作戰策略,若遼軍以此法作戰,我大金焉能取勝?”阿骨打所擔心者,一是己方兵將太少,二是敵方堅守不出。阿骨打經過寧江州、出河店兩次作戰大敗遼軍後,兵將才達到一萬人,這幾年阿骨打努力擴充軍隊,無奈女真人丁稀少,到現在金軍也不過十餘萬人;而金軍戰勝遼軍,都是將遼軍分散開來,如果遼軍堅守不出,那金軍取勝絕非易事。
阿骨打沉聲道:“遼軍有此弱點,還請宋使大人指出擊破遼軍之策。”
黃裳道:“分散遼軍,各個擊破,此法或許能夠奏效,但幾仗之後必被遼軍識破。我大宋兵多將廣,國富民強,兵將十倍於遼軍,戰馬、弓箭、車盾、槍械更是百倍於遼軍,若與我大宋共同征討遼賊,可輕易擊破遼軍,此乃擊破遼軍之上上之策,不過我還要奏明我主萬歲,懇請我主恩準。”
黃裳這一番話,竟是未留半點情麵。金國大將完顏宗翰兀地站起,高聲怒道:“宋使無禮太甚,兵多又有何用,我女真將士威猛,以一敵百,出河店之戰,我主陛下率三千七百名女真甲士,大敗遼賊十萬人。來時你也親眼見到,刺達一個猛安隊,不過三百餘人,輕易就能打敗遼賊兩千人。宋人不服,也見識見識我女真將士的威猛!”
阿骨打斥道:“完顏宗翰不得胡言!”完顏宗翰氣衝衝坐迴原位。
黃裳順聲看去,說話者身材魁梧,體態驃悍,知是一位武將,黃裳哈哈笑道:“將軍魯莽之人,說此魯莽之話,倒也情有可原。想當初吳王孫權兵馬不足三萬,且多為老弱病殘之卒,而魏武帝曹操有雄兵百萬,且訓練有素,久經沙場。但在赤壁之戰,孫權大敗曹操。三萬弱卒對百萬雄兵,與三千七百名女真鐵甲對十萬遼國疲卒,將軍雖是莽夫,也能分清孰優孰劣吧!但這又有何用,孫權雖勝,吳國最終還是被魏晉所滅。至於將軍所說的三百金兵打敗兩千遼兵,更是不屑以談,蜀國張飛一人擊退曹兵數十萬;秦國草民陳勝、吳廣率數百名民夫,幾乎打進秦都鹹陽,擊敗的秦軍有數十萬之多。一時之勝,何足掛齒?這樣的事例多不勝數,將軍想聽,我會慢慢給將軍講來。”
黃裳這番話語,直氣得完顏宗翰滿麵通紅,完顏宗翰再次站起,手握刀柄,狠狠道:“自從我主陛下領兵抗遼,還從未敗過,你可知道?”黃裳微微笑道:“將軍隻是一介武夫,最多隻有匹夫之勇。當年劉邦與項羽征戰五年,楚王項羽曆經七十多次戰鬥,從來沒打過一次敗仗,而劉邦隻在垓下一戰中獲勝,便取得了最終勝利。漢初時候,匈奴也是屢敗漢軍,到最後還不是被漢軍趕出漠北,落得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為將者應以史為鑒,我看遼軍屢戰屢敗,卻並非壞事,屢戰屢勝,也並非好事。”
完顏宗翰雙眼圓睜,麵皮緊繃,張了張口,卻不知說什麽,黃裳道:“與將軍談話隻能徒費口舌,將軍還是坐下歇息吧,不要再多言了。”完顏宗翰猛地拔刀而出,向黃裳走去。阿虎、王一葉忙上前一步,擋在黃裳前麵。阿骨達怒道:“退下!”完顏宗翰停住腳步,狠狠將刀收迴鞘中,退了迴去。
阿骨達對黃裳道:“臣下無理,黃將軍莫要見怪。”黃裳道:“陛下不必客氣,區區小事,不足為意。”那阿骨達是個極愛才之人,見黃裳滿腹經綸,機智過人,不禁心生愛意,阿骨達高聲道:“賜座!”侍從搬過一把椅子,放在黃裳麵前,黃裳道:“謝陛下。”安然坐在椅上。阿虎、王一葉分站兩側。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四章 唇槍舌劍,引經作對,今日寸步必爭(5)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111
此時金國眾臣滿臉憤怒,雙眼緊盯黃裳。隻聽一人用漢話緩聲說道:“宋使一派強詞奪理之言,漢人《道德經》曰:大國者下流。遼國如此,宋國亦如此!”眾人一看,乃是國相完顏希尹。
黃裳聽此人漢話說得字正腔圓,心中暗生驚異,看看此人,位於金國皇帝右側首位,知道此人是金國一等重臣,黃裳問道:“敢問大人是何官職?”完顏希尹道:“我朝國相之職。”黃裳道:“國相所言‘大國者下流。遼國如此,宋國亦如此’,卻是何意?”完顏希尹冷冷道:“遼賊素來卑劣無恥,今日看來,宋國與遼賊何其相似。”黃裳聽罷,不禁啞然失笑,黃裳道:“國相大人讀我漢書,卻不明我漢理。國相大人知道‘大國者下流’,是否知道‘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牧。牧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何謂‘大國者下流’?我來教你:最低下的地方,才是眾川匯歸的地方,大國善處下遊,它就像天下柔靜的雌牝一樣。大國謙下,天下自然歸附,大國對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信賴;小國對大國謙下,才能取得大國的信任。”黃裳說完,淡淡一笑道:“大人身為金國國相,竟說出此等無知話語,實在讓世人笑話。”
完顏希尹臉色通紅,爭辯道:“宋使不要太囂張,你所說又有何依據?”黃裳道:“世人皆知的道理,還要什麽依據?”完顏希尹道:“老夫不予你爭論,老夫鑽研漢書二十年,偶得幾幅對子,這對子的下聯,還望你能再教我!”黃裳淡笑道:“敬請尊便!”完顏希尹斜視黃裳,高聲道:“造化生五行,金木水火土,金為首,女真為王。”
黃裳心道:“這上聯也算工整,但五行相生相克,本無首未輕重之分,金人卻如此斷章取義,卻令人可腦可笑。”黃裳看金國大臣頭頂上插著雉翎,隨即對道:“天地育百畜,雉犬羊牛豕,雉是頭,雞頂是官。”
完顏希尹見黃裳如此快速對出,不禁暗吃一驚,但黃裳將“金”對為“雉”,將“女真”對為“雞頭”,明顯侮辱金國,不禁又氣憤萬分。完顏希尹高聲道:“星河燦爛黃龍府。”黃裳脫口道:“日冠輝耀汴京城。”完顏希尹又道:“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秋業。”黃裳對道:“光陰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完顏希尹接著道:“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唱,然後肩頭劍佩,山間縱馬,嶺際放歌,林中獵狼。”黃裳思索片刻,對道:“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之餘柳蔭歇涼,河邊賞柳,洲前踏草,江上觀潮。”
完顏希尹見黃裳每次脫口而出,毫無困難之意,暗生佩服之餘,不禁又心生慌張,幾聯完畢,汗珠已從額頭浸出。完顏希尹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黃大人不愧為宋朝重臣,老朽還有幾個對子,黃大人聽好了。”黃裳微微笑道:“國相大人請!”完顏希尹朗聲道:“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
完顏希尹此對一出,黃裳暗道:“這位金國國相已經黔驢技窮了。”完顏希尹的這副對子,乃是宋朝前宰相王安石給蘇東坡出的對子。有一天,蘇東坡去謁見王安石,看見書桌上有半首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一看,不由得笑王安石的詩胡說八道:“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既便下了霜雪,仍會峭立枝頭,怎麽會被秋風吹落呢?”於是就在後麵續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看到了這兩句詩,隻笑了一下,但王安石想教訓一下蘇東坡的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赴任之時,王安石親自送蘇東坡上路,並出了三個句子讓蘇東坡對。
第一句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因為那年恰好閏了個八月,而且正月和臘月兩次立春,所以是“兩度春秋”。
第二句是:“七裏山塘,行到半塘三裏半。”蘇州金閶門外至虎丘這一段路叫做山塘,約有七裏之遙,中間有個叫半塘的地方。蘇東坡不久前曾路過此地,故王安石出此上聯。
第三句是:“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鐵甕城城西,有金山、銀山、玉山三座山,山上有佛殿僧房,當時蘇東坡也恰好剛遊覽過,王安石便出了這一題。
東坡雖是奇才,但一時也對不出來。王安石笑著說:“現在不必急著對答,等你從黃州迴來後再對。”
蘇東坡在黃州,重陽節時,一連刮了幾天的風。天晴後,蘇東坡到後園賞菊,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這裏的菊花跟別處的不一樣,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沒有。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也明白了王安石讓他來黃州的用意。而王安石出的三個對子,蘇東坡還是沒能對出。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在當時婦孺皆知,許多文人雅士絞盡腦汁,對其下聯,但過去多年,始終沒人能夠對出。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四章 唇槍舌劍,引經作對,今日寸步必爭(6)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1501
黃裳少年時便聽父親說過這件事情,也試著對過,但當時年少學淺,沒能對上。後來黃裳忙於學業,也就忘了這件事。黃裳十八歲考中進士後,去拜見丞相蔡京,黃裳進入丞相府後,先後經過了三個院、四座門才見到蔡京。在丞相府內,黃裳突然想起王安石出的“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這個對子,順勢對出了下聯:“丞相府內,前中後院四重門。”後來黃裳來到蘇東坡在汴京城的舊居,看到蘇東坡宅舍簡單,僅有西房、北房、南房三間房屋,北房、西房是主房,每間房屋有兩扇窗戶,南房是雜物房,隻有一扇小窗子,黃裳不禁又想出一聯:“東坡宅中,北西南屋五扇窗。”黃裳曾想:“以蘇軾之才學,應該能夠對出。但當時王安石貴為宰相,或是蘇軾有意謙讓。”後又想或許不是這個原因。黃裳卻未想到,自己也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
黃裳又找到王安石所出的其它兩個對子,也依次將其對上,但黃裳感覺還欠修整,黃裳又不是愛炫耀之人,所以一直未向外透露。而王安石所出的對子,在人們看來仍是絕對。
此時見完顏希尹出了這個對子,黃裳心道:“此人說鑽研漢書二十年,倒也不是虛言,但以此絕對來難我,恐怕又讓他失算了。”
完顏希尹見黃裳沉思良久,心中暗喜,完顏希尹道:“能否對出,還請宋使大人開口說話?”黃裳淡淡一笑,對道:“丞相府內,前中後院四重門。”
完顏希尹大吃一驚,此對不僅工整,而且簡單明了。想到自己許多年來苦苦思索卻始終不能對出,認為這一定是千古絕對,現在此人卻如此輕易對出!完顏希尹心中震驚不已。完顏希尹震驚之餘,卻也有些終於見到下聯的欣喜,而更多的是倍感羞怒。完顏希尹定定神,又道:“七裏山塘,行到半塘三裏半。”
黃裳對道:“一部《春秋》,看至中秋半部中。”黃裳看到此上聯時,感覺此聯巧妙之極,“山塘”、“半塘”均是實名,“七裏”與“三裏半”不僅相互對仗,又與“半塘”相互對應。黃裳便想到了“春秋”與“中秋”,雖非同物,卻也均是實名,由此得出對子下聯。
完顏希尹聲音已有些顫抖,臉色已由紅變白,又由白變紫,完顏希尹顫聲道:“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黃裳道:“三教九流再百家,世上幾多流派。”
黃裳說完,完顏希尹一聲長歎,久久不語。
黃裳等了一會,道:“國相大人,請再出上聯?”見完顏希尹仍不言語,黃裳道:“那在下給大人出幅對子,大人見笑了。”黃裳朗聲道:“春風拂春水,粼波泛,漣漪現,春色惹人羨。”黃裳等待許久,完顏希尹依然不語,黃裳道:“那在下再出一聯,請國相大人指教。”隻聽黃裳道:“美景良辰、自古難並,不遇多才,豈能歡聚!”完顏希尹麵無表情,不再發一言。
完顏希尹與黃裳所談,皆為漢話,曷魯開始還能給阿骨達和金國眾臣通譯,但到後來,尤其是完顏希尹給黃裳出對子之後,曷魯不懂其意思,也就不能通譯了。金君眾臣見黃裳對答如流,談笑風聲,輕鬆自如;而完顏希尹卻神情緊張,額頭冒汗,一會氣憤,一會驚訝,一會羞怒,臉色有時紅,有時白,有時紫,而到最後竟閉口不語了。金國君臣雖很迷惑,但也能看出完顏希尹處於下風,問曷魯,曷魯道:“國相開始給宋使出對子,現在是宋使給國相出對子,國相好像不能對出。”金國群臣一陣騷動,隻聽一個聲音高聲道:“國相,你跟他費什麽口舌,讓老僧來教訓他!”眾人一看,原來是國師摩爾宗。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五章 沙石伴狂風。定親事,夜半燈火通明(1)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402
完顏希尹給黃裳出對子,到最後竟被黃裳對得啞口無言,久久不語。這時,金國國師摩爾宗插口解圍,摩爾宗道:“黃大人,老僧聽說你武功高強,無人能比,老僧想要討教兩招。”黃裳見此人聲如洪鍾,身穿真紅袈裟,頭帶法冠,與金國其它將臣卻不一樣,黃裳道:“還請問這位大師尊名?”金國群臣中一人高聲道:“此乃我大金國國師。”摩爾宗哼笑一聲,道:“老僧法號摩爾宗,藏邊一小僧也。”
黃裳對僧人向來很是尊敬,但看到摩爾等盛氣淩人,神情高傲,心中不禁有些反感,黃裳暗道:“今日需徹底擊潰金人的傲慢氣焰,不能留情半分。”黃裳淡淡笑道:“大師既為僧向佛,不靜心修煉,跑到這凡塵俗世卻是為何?大師若無向佛之心,還是脫掉這袈裟吧,以免玷汙佛祖。”
那摩爾宗並非口齒木納之人,就要開口爭辯,但想到方才完顏希尹還未辯過此人,心想憑這嘴上功夫,自己絕非此人對手,還是直接過招便是。摩爾宗厲聲道:“廢話少說,宋使接招!”說著腳步前移,抬起雙掌,向黃裳擊去。
阿虎、王一葉忙上前,一人阻住摩爾宗一掌。摩爾宗嘿嘿一笑,手掌忽地一轉,但見阿虎、王一葉向後飛出一丈多遠,就要摔倒在地,突然,一個身影趕到,兩隻胳膊分別駕住兩人,將兩人扶立在地。阿虎、王一葉一看,正是黃裳大哥,阿虎、王一葉歡喜不已,黃裳道:“你們不要隨意出手。”阿虎、王一葉點頭答是。黃裳輕輕一躍,重新迴到椅子上。
這一迴合,令大殿眾人驚異不已,眾人隻見黃裳從椅子躍起,繼而又迴到椅子上,簡直快如飛箭;而摩爾宗兩掌輕輕一推,就將兩個人摔出一丈多遠,也是非同了得。金國眾臣雖都是久經沙場的大將,但這樣的拳腳功夫卻很少見到,眾人均屏住氣息,凝神觀看。
摩爾宗見黃裳身法如此快捷,卻也不敢輕敵。摩爾宗雙掌收於胸前,雙眼緊盯黃裳,慢慢地,摩爾宗右掌變拳,向黃裳擊去。黃裳隻感覺一股巨力向自己襲來,這股力力道龐大,渾實厚重,卻是世間少有。黃裳施出“陰德天報掌”招式,卸掉襲來巨力,跟著腳尖點地,連著座下那把椅子,移到摩爾宗身後。
摩爾宗突然收住招式,對黃裳道:“我看你也有些本事,這地方太小,咱們去外麵比試。”黃裳笑道:“黃某隨地奉陪。”摩爾宗轉身對阿骨打道:“陛下,這大殿太小,我要與這位宋使大人到外麵比試。”阿骨打道:“就依國師,國師要小心!”摩爾宗道:“謝陛下!”然後與黃裳一同走出殿外。阿虎、王一葉以及金國皇帝阿骨打、金國眾大臣也一同跟了出來。
摩爾宗與黃裳在殿外站定,兩人相距十步距離。摩爾宗道:“黃大人,老僧出招了。”黃裳道:“請!”摩爾宗左腿橫跨半步,雙掌伸開,在身前劃了一個圓圈,然後收於胸前,隻聽摩爾宗一聲低吼,跟著雙掌推了出去。隨著摩爾宗雙掌推出,隻見一陣疾風,夾雜著地上沙塵土屑,向黃裳急襲而去,瞬間,沙塵將黃裳淹沒。沙塵中,隻聽見“喀嚓”一聲,似暴了一個驚雷,片刻過後,又聽得“轟”的一聲巨響,巨響過後,塵土更甚,在塵土之內,卻是什麽也不能看清。
阿虎、王一葉大叫一聲:“黃大哥!”急步衝向塵土。許久,塵土消散,阿虎、王一葉終於看到黃裳,黃裳站在原地,神態輕鬆,身上竟未落一絲灰塵,而阿虎、王一葉此時已是塵土滿身。阿虎,王一葉歡喜不已,重新退至一旁,安心觀看。
眾人這才發現,在黃裳身後,一顆井口粗細的古鬆攔腰折斷,方才那“喀嚓”聲原來是古鬆折斷聲音,而“轟隆”響聲便是古鬆倒地的巨響。在古鬆後兩丈多遠,幾名金國兵士斃倒在地,七竅鮮血直流,和著滿麵塵土,隻感覺無比慘淡。這幾名兵士乃是大殿護衛,摩爾宗與黃裳比武之時,這幾名護衛離黃裳不遠,卻不幸落在了摩爾宗的掌力範圍之內。其他護衛趕忙將屍體抬起,向後退去。金國眾臣一片震驚。
摩爾宗道:“好手段,確實有些功夫。”黃裳道:“大師招式勁猛,在下從未見過,還請問大師所用武功是何名稱?”摩爾宗淡淡道:“龍象般若功。”然後高聲道:“黃大人接招了!”說著,摩爾宗運足力氣,向黃裳連推三掌。黃裳身後那顆折斷的古鬆徑直向後飛去,地上塵土沙石早已被吹散,地表實土又被疾風卷走。
那“龍象般若功”乃是密宗中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龍象般若功”共分十三層,第一層功夫十分淺易,名曰“象”,縱是下愚之人,隻要得到傳授,一二年中即能練成。第二層名曰“龍”,比第一層加深一倍,需時三四年。第三層名曰“龍象”,又比第二層加深一倍,需時七八年。如此成倍遞增,越是往後,越難進展。那第四層名曰“龍象布施”;第五層曰“龍象持戒”,待到第五層以後,欲再練深一層,往往便須三十年以上苦功。第六層至第十層分別名曰“龍象忍辱”、“龍象精進”、“龍象禪定”、“龍象般若”、“龍象般若波羅蜜”;密宗一門,高僧奇士曆代輩出,但這一十三層“龍象般若功”卻從未有一人練到十層以上。而那第十一層“龍象般若薩埵”,第十二層“龍象般若菩提”,第十三層“龍象般若無量”,其威力之巨大,已經超出人之所想。
摩爾宗是個練武的奇才,幼時便在藏邊苦修“龍象般若功”,四十歲時竟衝破第九層難關!但自那以後十餘年內,卻再無進展,近一二年來,摩爾宗絞盡腦汁,竭盡全力,終於達到第十層的境界,發現那第十層功力勝第九層一倍之多,摩爾宗欣喜萬分。但摩爾宗在施展這第十層武功之時,常常感到經脈混亂,不能隨心所欲。而那第九層功力已是極為巨大,隨意一掌擊出,便有五龍五象之大力。憑借第九層功力,摩爾宗還從未遇到過對手。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243
一路上,刺達俱說遼國之暴戾。刺達對黃裳道:“女真部落盛產珍珠,在女真人建國之前,契丹狗賊每年都前來掠奪珍珠,契丹人來後,每晚都要讓婦人“薦枕”,不問其有夫沒夫,不管其門閥高下。”黃裳雖不能完全聽懂刺達言語,但也能猜中八九分,想想自己國家每年都向遼國提供數十萬的歲幣,而燕雲十六州一直被遼國占領,不禁有種同命相憐的感覺。刺達道:“現在女真人建立了國家,部族團結了,契丹狗賊不敢再欺負了。現在遼東都是金國的土地,可是前些天竟然發現還有契丹人,真是令人氣憤。不過也好,正好試了試刀。”黃裳想起在路上看到的那個遼人村落,村裏村民全部被殺害,刺達如此說,那便是女真人所為了。刺達繼續道:“我們還要殺到中京,殺死遼國皇帝,殺光所有契丹狗賊,殺光所有契丹狗賊!”刺達說得興起,拔出長刀向遼國俘虜猛砍,幾刀下去,有的俘虜被削去臂膀,有的俘虜被砍掉半塊臉頰,一些俘虜想要反抗,立即被女真人擊斃。黃裳初時對女真人還有一種憐憫之情,現在卻感覺女真人如果強大起來,將比契丹人更為殘暴。黃裳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眾人走了兩日,一路上人煙稀少,到第三日,人煙逐漸多了起來。又行了半日,前方出現一個城郭,刺達道:“這是黃龍府,以前是遼賊的城池,我大金把遼賊趕了出去,我朝皇帝就從會寧搬到了這裏。”刺達將人馬駐紮在城外,帶了幾名將士,和黃裳三人進城而去。刺達帶黃裳來到一座大殿前,讓黃裳在殿外等候,自己進殿通報。
刺達進得殿中,大殿前方有一把虎皮大椅,椅子上坐著一名高大漢子,身披紅袍,腳踏虎靴,此人便是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阿骨打兩旁分坐著十餘名漢子,皆是女真各部首領,阿骨打正與各部首領議事。刺達行禮完畢,先述說自己猛安隊擊敗遼兵之事,刺達道:“我來之時,碰巧遇到一支契丹軍隊,有兩千多名契丹狗賊,我的猛安隊奮勇拚殺,殲敵一千多人,俘虜一百多人,繳獲馬匹槍械無數。”阿骨打道:“你的猛安隊傷了多少?”刺達道:“三十二名將士陣亡。”阿骨打大笑道:“好,我女真將士一人能敵契丹狗賊十人,一萬人能敵他十萬,縱然遼國有軍隊百萬,我女真也能將他滅掉。刺達猛安,所繳獲物品均歸你部所有,俘虜分給各部,供各部使喚。”刺達高聲道謝,然後道:“陛下,我遇到一個漢人,名叫黃裳,他想要麵見陛下。”
座間一人起身道:“陛下,這個黃裳乃宋國重臣,深得宋國皇帝寵幸。”說話者乃是曷魯,曷魯出使宋國,早已歸來。阿骨打道:“曷魯,你出使宋國,宋國狀況如何?”曷魯道:“宋國黃金遍地,錢糧如山,錦緞似海,美女如雲,中原地區確實富庶。”阿骨打微閉雙眼,低沉道:“宋國兵將如何?”曷魯道:“宋國軍隊眾多,但我看來,還不如遼軍,更非我大金國對手。宋國皇帝胸無大誌,優柔寡斷,宋國官員皆貪,此次出訪,隨身所帶的百株人參和百顆珍珠都被宋官所收,收者皆同意共同伐遼。”曷魯右側一人道:“陛下,有無趙宋,我大金都能踏平遼國,陛下為何還要聯盟宋國?”阿骨達視之,乃是大將完顏宗翰,阿骨達笑道:“將軍有所不知,我早就聽說宋國富饒,勝遼十倍,此次派曷魯出使宋國,便是打探宋國實情。”完顏宗翰道:“陛下卻是何意?”阿骨打道:“我大金不但要滅掉遼國,而且要滅掉趙宋,中外一統,到那時,我大金子孫後代將衣食無憂!”女真眾將聽罷哈哈大笑。阿骨打停了一下,繼續道:“現在我們與趙宋聯合,並不是讓趙宋幫助我們攻打遼國,而是防備趙宋與遼賊相互勾結。”金國群臣紛紛點頭稱是。
曷魯道:“陛下,宋王和宋官皆不可俱,然宋庭之中有一人必須提防。”阿骨打道:“是誰?”曷魯道:“便是這個叫黃裳的人,此人前些年為宋王修著道經,一直未在朝中露麵,故我大金無所知之。此人文武雙全,不但武功高強至極,無人能比,而且心思縝密,機智沉穩。在下以為,宋廷中唯此一人能與我大金抗衡。”
座下一人站起,道:“老僧久居藏南,論行軍打仗,老僧不太在行,但說起拳腳功夫,老僧還會一些。黃裳有何道行,值得曷魯將軍如此誇口?”說話人身穿真紅袈裟,頭帶法冠,此人名叫摩爾宗,是藏南一位高僧,阿骨打將他請來,受封為金國國師。曷魯道:“中原武功高深莫測,國師不可輕視漢人。”摩爾宗冷言道:“老僧自認武功低微,但還未曾遇到過敵手,他人武功怎樣,老僧從不在乎,也談不上什麽輕視不輕視。”然後轉身對阿骨打道:“陛下,老僧今日想會會這個黃裳,領教一下漢人的高深武功。”阿骨打曾親自看到摩爾宗徒手輕易斃殺兩頭猛虎,此等猛力,阿骨打從未見過,阿骨打道:“國師武功高強,世間無人能及,漢人徒有虛名之輩多矣,國師不必在意。不過也好,國師略顯神通,讓漢人知道我大金的利害,這樣漢人想要幫助遼賊,也需三思了。”金國眾臣一陣大笑。
座下又一人起身道:“陛下,漢人有言叫‘先禮後兵’,老朽對漢人詩書經集略知一二,宋使來後,老朽先以文會客,看看宋使是否真有才學。”阿骨打轉頭看去,乃是國相完顏希尹,那完顏希尹精通漢、契丹文字,詩詞歌賦無所不能,完顏希尹還依照漢、契丹文字創製了女真文字。阿骨打點點頭,朗聲道:“我大金國有國師、國相這樣的奇才,有眾位將軍、猛安勇猛作戰,這天下何愁不是我大金之天下!”金國群臣紛紛站起,哈哈大笑,阿骨打擺擺手,群臣安靜下來,阿骨打高聲道:“讓宋使黃裳進來。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四章 唇槍舌劍,引經作對,今日寸步必爭(4)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492
黃裳、阿虎、王一葉走進大殿,黃裳上前俯身道:“宋使黃裳拜見陛下。”金國眾文武一齊向黃裳看去,但見此人體形文弱,麵色清秀,似一介書生,卻不似習武之人,眾文武不禁睥睨而視。阿骨打打量黃裳,也瞧不出黃裳有何高深武功,阿骨打道:“你已見識了刺達猛安與遼軍作戰,你以為我大金軍隊若何?”黃裳道:“金國軍隊勇猛威武,金國將士個個都是英雄好漢。”
黃裳說完,金國群臣中有人笑道:“宋人倒也有些眼力。”金國群臣跟著大笑起來。阿骨打亦笑道:“我大金將士若此,遼賊何愁不滅。一統天下,有何難哉!”
黃裳與金國君臣所言,都由曷魯互作通譯。黃裳見金國君臣對自己傲慢無禮,阿骨打此言更有鯨吞天下之意,黃裳暗道:“當今天下,尤其以遼、西夏、迴鶡、吐蕃諸部為首,都以為我宋國羸弱可欺,今日作為大宋使臣,若讓金國小看了自己,那麽日後我大宋必遭金國欺淩,今日需以理據爭,寸步不讓。”
黃裳亦大笑道:“金國若此,為何要聯和我大宋共抗大遼?”阿骨打道:“遼主無道,致使民不聊生,怨氣衝天,我大金伐遼,乃是替天行道,拯救萬民。聯宋伐遼,是想與宋國共建善業,亦幫助宋國奪迴失地。”黃裳哈哈笑道:“金軍所到之處,契丹人被殘殺殆盡,甚至連婦乳老幼都不放過,如此殘忍卑劣,也叫替天行道,拯救萬民嗎?”黃裳此言一出,阿骨打臉色一沉,隨即恢複平靜,阿骨打道:“有這等事?我知道後定要嚴懲。”黃裳道:“陛下英明神武,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黃裳停了一下,話鋒一轉,道:“陛下一定對遼軍了如指掌,在下也找到了遼軍的致命弱點,不知陛下能否苟同?”
阿骨打聽到“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之時,還道黃裳要說“難道陛下還不知道金軍的這些行徑嗎?”,若如此說,卻是不好答付,阿骨打正想著如何應付,沒想到黃裳卻將話題轉移。對於遼軍弱點,阿骨打怎不關心,阿骨打跟著道:“你說說看?”黃裳道:“金軍英勇善戰,若是一對一較量,遼軍絕非對手。我看金軍將士稀少,若遼軍依仗其兵將眾多,用步兵布陣守堅,以弓箭、長弩遠擊,以車盾、槍矛近防,抵住金軍進攻後,再用騎兵從兩翼對金軍進行包圍,我想遼軍很難被擊敗。遼軍的致命弱點是將部隊分散開,然後被對手逐一擊破。不知陛下是否認同?”
黃裳此言一出,阿骨打不禁打了一個冷戰,阿骨打暗道:“此人名為揭露遼軍弱點,實為為遼軍出謀劃策,此人幾句話,便給遼軍指出了作戰策略,若遼軍以此法作戰,我大金焉能取勝?”阿骨打所擔心者,一是己方兵將太少,二是敵方堅守不出。阿骨打經過寧江州、出河店兩次作戰大敗遼軍後,兵將才達到一萬人,這幾年阿骨打努力擴充軍隊,無奈女真人丁稀少,到現在金軍也不過十餘萬人;而金軍戰勝遼軍,都是將遼軍分散開來,如果遼軍堅守不出,那金軍取勝絕非易事。
阿骨打沉聲道:“遼軍有此弱點,還請宋使大人指出擊破遼軍之策。”
黃裳道:“分散遼軍,各個擊破,此法或許能夠奏效,但幾仗之後必被遼軍識破。我大宋兵多將廣,國富民強,兵將十倍於遼軍,戰馬、弓箭、車盾、槍械更是百倍於遼軍,若與我大宋共同征討遼賊,可輕易擊破遼軍,此乃擊破遼軍之上上之策,不過我還要奏明我主萬歲,懇請我主恩準。”
黃裳這一番話,竟是未留半點情麵。金國大將完顏宗翰兀地站起,高聲怒道:“宋使無禮太甚,兵多又有何用,我女真將士威猛,以一敵百,出河店之戰,我主陛下率三千七百名女真甲士,大敗遼賊十萬人。來時你也親眼見到,刺達一個猛安隊,不過三百餘人,輕易就能打敗遼賊兩千人。宋人不服,也見識見識我女真將士的威猛!”
阿骨打斥道:“完顏宗翰不得胡言!”完顏宗翰氣衝衝坐迴原位。
黃裳順聲看去,說話者身材魁梧,體態驃悍,知是一位武將,黃裳哈哈笑道:“將軍魯莽之人,說此魯莽之話,倒也情有可原。想當初吳王孫權兵馬不足三萬,且多為老弱病殘之卒,而魏武帝曹操有雄兵百萬,且訓練有素,久經沙場。但在赤壁之戰,孫權大敗曹操。三萬弱卒對百萬雄兵,與三千七百名女真鐵甲對十萬遼國疲卒,將軍雖是莽夫,也能分清孰優孰劣吧!但這又有何用,孫權雖勝,吳國最終還是被魏晉所滅。至於將軍所說的三百金兵打敗兩千遼兵,更是不屑以談,蜀國張飛一人擊退曹兵數十萬;秦國草民陳勝、吳廣率數百名民夫,幾乎打進秦都鹹陽,擊敗的秦軍有數十萬之多。一時之勝,何足掛齒?這樣的事例多不勝數,將軍想聽,我會慢慢給將軍講來。”
黃裳這番話語,直氣得完顏宗翰滿麵通紅,完顏宗翰再次站起,手握刀柄,狠狠道:“自從我主陛下領兵抗遼,還從未敗過,你可知道?”黃裳微微笑道:“將軍隻是一介武夫,最多隻有匹夫之勇。當年劉邦與項羽征戰五年,楚王項羽曆經七十多次戰鬥,從來沒打過一次敗仗,而劉邦隻在垓下一戰中獲勝,便取得了最終勝利。漢初時候,匈奴也是屢敗漢軍,到最後還不是被漢軍趕出漠北,落得連棲身之地都沒有。為將者應以史為鑒,我看遼軍屢戰屢敗,卻並非壞事,屢戰屢勝,也並非好事。”
完顏宗翰雙眼圓睜,麵皮緊繃,張了張口,卻不知說什麽,黃裳道:“與將軍談話隻能徒費口舌,將軍還是坐下歇息吧,不要再多言了。”完顏宗翰猛地拔刀而出,向黃裳走去。阿虎、王一葉忙上前一步,擋在黃裳前麵。阿骨達怒道:“退下!”完顏宗翰停住腳步,狠狠將刀收迴鞘中,退了迴去。
阿骨達對黃裳道:“臣下無理,黃將軍莫要見怪。”黃裳道:“陛下不必客氣,區區小事,不足為意。”那阿骨達是個極愛才之人,見黃裳滿腹經綸,機智過人,不禁心生愛意,阿骨達高聲道:“賜座!”侍從搬過一把椅子,放在黃裳麵前,黃裳道:“謝陛下。”安然坐在椅上。阿虎、王一葉分站兩側。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四章 唇槍舌劍,引經作對,今日寸步必爭(5)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111
此時金國眾臣滿臉憤怒,雙眼緊盯黃裳。隻聽一人用漢話緩聲說道:“宋使一派強詞奪理之言,漢人《道德經》曰:大國者下流。遼國如此,宋國亦如此!”眾人一看,乃是國相完顏希尹。
黃裳聽此人漢話說得字正腔圓,心中暗生驚異,看看此人,位於金國皇帝右側首位,知道此人是金國一等重臣,黃裳問道:“敢問大人是何官職?”完顏希尹道:“我朝國相之職。”黃裳道:“國相所言‘大國者下流。遼國如此,宋國亦如此’,卻是何意?”完顏希尹冷冷道:“遼賊素來卑劣無恥,今日看來,宋國與遼賊何其相似。”黃裳聽罷,不禁啞然失笑,黃裳道:“國相大人讀我漢書,卻不明我漢理。國相大人知道‘大國者下流’,是否知道‘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牧。牧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何謂‘大國者下流’?我來教你:最低下的地方,才是眾川匯歸的地方,大國善處下遊,它就像天下柔靜的雌牝一樣。大國謙下,天下自然歸附,大國對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信賴;小國對大國謙下,才能取得大國的信任。”黃裳說完,淡淡一笑道:“大人身為金國國相,竟說出此等無知話語,實在讓世人笑話。”
完顏希尹臉色通紅,爭辯道:“宋使不要太囂張,你所說又有何依據?”黃裳道:“世人皆知的道理,還要什麽依據?”完顏希尹道:“老夫不予你爭論,老夫鑽研漢書二十年,偶得幾幅對子,這對子的下聯,還望你能再教我!”黃裳淡笑道:“敬請尊便!”完顏希尹斜視黃裳,高聲道:“造化生五行,金木水火土,金為首,女真為王。”
黃裳心道:“這上聯也算工整,但五行相生相克,本無首未輕重之分,金人卻如此斷章取義,卻令人可腦可笑。”黃裳看金國大臣頭頂上插著雉翎,隨即對道:“天地育百畜,雉犬羊牛豕,雉是頭,雞頂是官。”
完顏希尹見黃裳如此快速對出,不禁暗吃一驚,但黃裳將“金”對為“雉”,將“女真”對為“雞頭”,明顯侮辱金國,不禁又氣憤萬分。完顏希尹高聲道:“星河燦爛黃龍府。”黃裳脫口道:“日冠輝耀汴京城。”完顏希尹又道:“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秋業。”黃裳對道:“光陰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完顏希尹接著道:“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唱,然後肩頭劍佩,山間縱馬,嶺際放歌,林中獵狼。”黃裳思索片刻,對道:“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之餘柳蔭歇涼,河邊賞柳,洲前踏草,江上觀潮。”
完顏希尹見黃裳每次脫口而出,毫無困難之意,暗生佩服之餘,不禁又心生慌張,幾聯完畢,汗珠已從額頭浸出。完顏希尹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黃大人不愧為宋朝重臣,老朽還有幾個對子,黃大人聽好了。”黃裳微微笑道:“國相大人請!”完顏希尹朗聲道:“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
完顏希尹此對一出,黃裳暗道:“這位金國國相已經黔驢技窮了。”完顏希尹的這副對子,乃是宋朝前宰相王安石給蘇東坡出的對子。有一天,蘇東坡去謁見王安石,看見書桌上有半首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一看,不由得笑王安石的詩胡說八道:“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既便下了霜雪,仍會峭立枝頭,怎麽會被秋風吹落呢?”於是就在後麵續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看到了這兩句詩,隻笑了一下,但王安石想教訓一下蘇東坡的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赴任之時,王安石親自送蘇東坡上路,並出了三個句子讓蘇東坡對。
第一句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因為那年恰好閏了個八月,而且正月和臘月兩次立春,所以是“兩度春秋”。
第二句是:“七裏山塘,行到半塘三裏半。”蘇州金閶門外至虎丘這一段路叫做山塘,約有七裏之遙,中間有個叫半塘的地方。蘇東坡不久前曾路過此地,故王安石出此上聯。
第三句是:“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鐵甕城城西,有金山、銀山、玉山三座山,山上有佛殿僧房,當時蘇東坡也恰好剛遊覽過,王安石便出了這一題。
東坡雖是奇才,但一時也對不出來。王安石笑著說:“現在不必急著對答,等你從黃州迴來後再對。”
蘇東坡在黃州,重陽節時,一連刮了幾天的風。天晴後,蘇東坡到後園賞菊,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這裏的菊花跟別處的不一樣,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沒有。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也明白了王安石讓他來黃州的用意。而王安石出的三個對子,蘇東坡還是沒能對出。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在當時婦孺皆知,許多文人雅士絞盡腦汁,對其下聯,但過去多年,始終沒人能夠對出。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四章 唇槍舌劍,引經作對,今日寸步必爭(6)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1501
黃裳少年時便聽父親說過這件事情,也試著對過,但當時年少學淺,沒能對上。後來黃裳忙於學業,也就忘了這件事。黃裳十八歲考中進士後,去拜見丞相蔡京,黃裳進入丞相府後,先後經過了三個院、四座門才見到蔡京。在丞相府內,黃裳突然想起王安石出的“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這個對子,順勢對出了下聯:“丞相府內,前中後院四重門。”後來黃裳來到蘇東坡在汴京城的舊居,看到蘇東坡宅舍簡單,僅有西房、北房、南房三間房屋,北房、西房是主房,每間房屋有兩扇窗戶,南房是雜物房,隻有一扇小窗子,黃裳不禁又想出一聯:“東坡宅中,北西南屋五扇窗。”黃裳曾想:“以蘇軾之才學,應該能夠對出。但當時王安石貴為宰相,或是蘇軾有意謙讓。”後又想或許不是這個原因。黃裳卻未想到,自己也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
黃裳又找到王安石所出的其它兩個對子,也依次將其對上,但黃裳感覺還欠修整,黃裳又不是愛炫耀之人,所以一直未向外透露。而王安石所出的對子,在人們看來仍是絕對。
此時見完顏希尹出了這個對子,黃裳心道:“此人說鑽研漢書二十年,倒也不是虛言,但以此絕對來難我,恐怕又讓他失算了。”
完顏希尹見黃裳沉思良久,心中暗喜,完顏希尹道:“能否對出,還請宋使大人開口說話?”黃裳淡淡一笑,對道:“丞相府內,前中後院四重門。”
完顏希尹大吃一驚,此對不僅工整,而且簡單明了。想到自己許多年來苦苦思索卻始終不能對出,認為這一定是千古絕對,現在此人卻如此輕易對出!完顏希尹心中震驚不已。完顏希尹震驚之餘,卻也有些終於見到下聯的欣喜,而更多的是倍感羞怒。完顏希尹定定神,又道:“七裏山塘,行到半塘三裏半。”
黃裳對道:“一部《春秋》,看至中秋半部中。”黃裳看到此上聯時,感覺此聯巧妙之極,“山塘”、“半塘”均是實名,“七裏”與“三裏半”不僅相互對仗,又與“半塘”相互對應。黃裳便想到了“春秋”與“中秋”,雖非同物,卻也均是實名,由此得出對子下聯。
完顏希尹聲音已有些顫抖,臉色已由紅變白,又由白變紫,完顏希尹顫聲道:“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黃裳道:“三教九流再百家,世上幾多流派。”
黃裳說完,完顏希尹一聲長歎,久久不語。
黃裳等了一會,道:“國相大人,請再出上聯?”見完顏希尹仍不言語,黃裳道:“那在下給大人出幅對子,大人見笑了。”黃裳朗聲道:“春風拂春水,粼波泛,漣漪現,春色惹人羨。”黃裳等待許久,完顏希尹依然不語,黃裳道:“那在下再出一聯,請國相大人指教。”隻聽黃裳道:“美景良辰、自古難並,不遇多才,豈能歡聚!”完顏希尹麵無表情,不再發一言。
完顏希尹與黃裳所談,皆為漢話,曷魯開始還能給阿骨達和金國眾臣通譯,但到後來,尤其是完顏希尹給黃裳出對子之後,曷魯不懂其意思,也就不能通譯了。金君眾臣見黃裳對答如流,談笑風聲,輕鬆自如;而完顏希尹卻神情緊張,額頭冒汗,一會氣憤,一會驚訝,一會羞怒,臉色有時紅,有時白,有時紫,而到最後竟閉口不語了。金國君臣雖很迷惑,但也能看出完顏希尹處於下風,問曷魯,曷魯道:“國相開始給宋使出對子,現在是宋使給國相出對子,國相好像不能對出。”金國群臣一陣騷動,隻聽一個聲音高聲道:“國相,你跟他費什麽口舌,讓老僧來教訓他!”眾人一看,原來是國師摩爾宗。
第二卷(本卷章目調寄“青門飲”) 第十五章 沙石伴狂風。定親事,夜半燈火通明(1)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數:2402
完顏希尹給黃裳出對子,到最後竟被黃裳對得啞口無言,久久不語。這時,金國國師摩爾宗插口解圍,摩爾宗道:“黃大人,老僧聽說你武功高強,無人能比,老僧想要討教兩招。”黃裳見此人聲如洪鍾,身穿真紅袈裟,頭帶法冠,與金國其它將臣卻不一樣,黃裳道:“還請問這位大師尊名?”金國群臣中一人高聲道:“此乃我大金國國師。”摩爾宗哼笑一聲,道:“老僧法號摩爾宗,藏邊一小僧也。”
黃裳對僧人向來很是尊敬,但看到摩爾等盛氣淩人,神情高傲,心中不禁有些反感,黃裳暗道:“今日需徹底擊潰金人的傲慢氣焰,不能留情半分。”黃裳淡淡笑道:“大師既為僧向佛,不靜心修煉,跑到這凡塵俗世卻是為何?大師若無向佛之心,還是脫掉這袈裟吧,以免玷汙佛祖。”
那摩爾宗並非口齒木納之人,就要開口爭辯,但想到方才完顏希尹還未辯過此人,心想憑這嘴上功夫,自己絕非此人對手,還是直接過招便是。摩爾宗厲聲道:“廢話少說,宋使接招!”說著腳步前移,抬起雙掌,向黃裳擊去。
阿虎、王一葉忙上前,一人阻住摩爾宗一掌。摩爾宗嘿嘿一笑,手掌忽地一轉,但見阿虎、王一葉向後飛出一丈多遠,就要摔倒在地,突然,一個身影趕到,兩隻胳膊分別駕住兩人,將兩人扶立在地。阿虎、王一葉一看,正是黃裳大哥,阿虎、王一葉歡喜不已,黃裳道:“你們不要隨意出手。”阿虎、王一葉點頭答是。黃裳輕輕一躍,重新迴到椅子上。
這一迴合,令大殿眾人驚異不已,眾人隻見黃裳從椅子躍起,繼而又迴到椅子上,簡直快如飛箭;而摩爾宗兩掌輕輕一推,就將兩個人摔出一丈多遠,也是非同了得。金國眾臣雖都是久經沙場的大將,但這樣的拳腳功夫卻很少見到,眾人均屏住氣息,凝神觀看。
摩爾宗見黃裳身法如此快捷,卻也不敢輕敵。摩爾宗雙掌收於胸前,雙眼緊盯黃裳,慢慢地,摩爾宗右掌變拳,向黃裳擊去。黃裳隻感覺一股巨力向自己襲來,這股力力道龐大,渾實厚重,卻是世間少有。黃裳施出“陰德天報掌”招式,卸掉襲來巨力,跟著腳尖點地,連著座下那把椅子,移到摩爾宗身後。
摩爾宗突然收住招式,對黃裳道:“我看你也有些本事,這地方太小,咱們去外麵比試。”黃裳笑道:“黃某隨地奉陪。”摩爾宗轉身對阿骨打道:“陛下,這大殿太小,我要與這位宋使大人到外麵比試。”阿骨打道:“就依國師,國師要小心!”摩爾宗道:“謝陛下!”然後與黃裳一同走出殿外。阿虎、王一葉以及金國皇帝阿骨打、金國眾大臣也一同跟了出來。
摩爾宗與黃裳在殿外站定,兩人相距十步距離。摩爾宗道:“黃大人,老僧出招了。”黃裳道:“請!”摩爾宗左腿橫跨半步,雙掌伸開,在身前劃了一個圓圈,然後收於胸前,隻聽摩爾宗一聲低吼,跟著雙掌推了出去。隨著摩爾宗雙掌推出,隻見一陣疾風,夾雜著地上沙塵土屑,向黃裳急襲而去,瞬間,沙塵將黃裳淹沒。沙塵中,隻聽見“喀嚓”一聲,似暴了一個驚雷,片刻過後,又聽得“轟”的一聲巨響,巨響過後,塵土更甚,在塵土之內,卻是什麽也不能看清。
阿虎、王一葉大叫一聲:“黃大哥!”急步衝向塵土。許久,塵土消散,阿虎、王一葉終於看到黃裳,黃裳站在原地,神態輕鬆,身上竟未落一絲灰塵,而阿虎、王一葉此時已是塵土滿身。阿虎,王一葉歡喜不已,重新退至一旁,安心觀看。
眾人這才發現,在黃裳身後,一顆井口粗細的古鬆攔腰折斷,方才那“喀嚓”聲原來是古鬆折斷聲音,而“轟隆”響聲便是古鬆倒地的巨響。在古鬆後兩丈多遠,幾名金國兵士斃倒在地,七竅鮮血直流,和著滿麵塵土,隻感覺無比慘淡。這幾名兵士乃是大殿護衛,摩爾宗與黃裳比武之時,這幾名護衛離黃裳不遠,卻不幸落在了摩爾宗的掌力範圍之內。其他護衛趕忙將屍體抬起,向後退去。金國眾臣一片震驚。
摩爾宗道:“好手段,確實有些功夫。”黃裳道:“大師招式勁猛,在下從未見過,還請問大師所用武功是何名稱?”摩爾宗淡淡道:“龍象般若功。”然後高聲道:“黃大人接招了!”說著,摩爾宗運足力氣,向黃裳連推三掌。黃裳身後那顆折斷的古鬆徑直向後飛去,地上塵土沙石早已被吹散,地表實土又被疾風卷走。
那“龍象般若功”乃是密宗中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龍象般若功”共分十三層,第一層功夫十分淺易,名曰“象”,縱是下愚之人,隻要得到傳授,一二年中即能練成。第二層名曰“龍”,比第一層加深一倍,需時三四年。第三層名曰“龍象”,又比第二層加深一倍,需時七八年。如此成倍遞增,越是往後,越難進展。那第四層名曰“龍象布施”;第五層曰“龍象持戒”,待到第五層以後,欲再練深一層,往往便須三十年以上苦功。第六層至第十層分別名曰“龍象忍辱”、“龍象精進”、“龍象禪定”、“龍象般若”、“龍象般若波羅蜜”;密宗一門,高僧奇士曆代輩出,但這一十三層“龍象般若功”卻從未有一人練到十層以上。而那第十一層“龍象般若薩埵”,第十二層“龍象般若菩提”,第十三層“龍象般若無量”,其威力之巨大,已經超出人之所想。
摩爾宗是個練武的奇才,幼時便在藏邊苦修“龍象般若功”,四十歲時竟衝破第九層難關!但自那以後十餘年內,卻再無進展,近一二年來,摩爾宗絞盡腦汁,竭盡全力,終於達到第十層的境界,發現那第十層功力勝第九層一倍之多,摩爾宗欣喜萬分。但摩爾宗在施展這第十層武功之時,常常感到經脈混亂,不能隨心所欲。而那第九層功力已是極為巨大,隨意一掌擊出,便有五龍五象之大力。憑借第九層功力,摩爾宗還從未遇到過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