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袁崇煥說出了他這一生最後悔的一句話,這句話也為他最後的悲慘結局,瞞下了伏筆。

    我們來看看著名的平台應對

    熹宗駕崩,崇禎即位,緊接著魏忠賢被誅殺。朝臣紛紛請召袁崇煥還朝。

    於是在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 崇禎便任命袁崇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可以說是將身邊至抗清前線的士兵一個不留的交給了袁崇煥。可見崇禎對袁崇煥此時的信任,

    七月袁崇煥入都,十四日崇禎帝召見於平台。袁崇煥慷慨陳詞,計劃以五年時間恢複遼東,並疏陳方略,皇帝大喜,袁崇煥複奏掣肘,袁崇煥奏曰“以臣之力治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裏。嫉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豈臣謀”。(《崇禎紀事》)二十四日崇禎便賜崇煥尚方寶劍,得便宜行事之權。袁崇煥疏謝並陳方略,崇禎贈蟒玉銀幣,崇煥辭莽玉不受。

    聽聽這五年平遼的大話,嗬。換來的真的僅僅是信任嗎?

    無上的權利,必引來無上的猜忌,舉過頭頂的三尺寶劍啊,你怎麽知道,他是要斬別人,還是要斬自己?

    君不見,光輝背後,盡是殺機。

    不過這一刻,袁崇煥確實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總裁。

    隻是,在有‘帝''的世界,無論你有沒有地,都隻是他的‘弟’罷了。

    總裁,總是要被裁的。

    計斬島帥

    袁崇煥於崇禎二年(1629)五月二十五日自北汛口開洋出海,經大王山風中島鬆木島小黑山大黑山豬島蛇島蝦蟆島,二十八日泊雙島。二十九日,崇煥登島嶺,謁龍王廟。當晚,毛文龍至。   六月初四,袁崇煥頒東江三千五百七十五員名賞,軍官每員自三兩至五兩,士兵每名一錢。並將餉銀十萬兩發於東江。袁崇煥傳徐旗鼓王副將謝叁將商談。隨後要命令毛文龍,今後旅順以東公文用毛文龍印,以西用袁崇煥印。又命令製定東江營製,同時命令準備收複鎮江旅順。毛文龍均不同意。   六月初五,袁崇煥傳東江各兵登岸,較射給賞。毛文龍問“袁崇煥何日行?”。袁崇煥雲:“寧遠重地,來日行。今邀貴鎮島山盤桓,觀兵角射。”又說:“來日不能踵拜,國家海外重寄,合受餘一拜。”交拜畢,登島山。謝叁將暗傳合營兵,四麵密布,將文龍於隨行官百餘員,繞圍內,兵丁截營外。袁崇煥詢問毛文龍隨行各官姓名,俱曰姓毛。毛文龍曰:“俱是敞戶小孫。”袁崇煥曰:“豈有俱姓毛之理?似爾等如此好漢,人人可用。我寧前官兵,俸糧多於爾等,倘然不能深(飽)暖。爾等海外勞苦,每月領米一斛,且家人分食此米,言之可為痛心。爾等亦受我一拜,為國家出力,此後不愁無餉。”各官垂泣叩首。   隨後對文龍說:“餘節製四鎮,嚴海禁者,恐天津萊登 ,受心腹之患。今設東江餉部,錢糧由寧遠運來,亦無不便。昨與貴鎮相商,必欲取道登萊,又議移鎮,定營製,分旅順東西節製,並設道廳,稽兵馬錢糧,俱不見允。豈國家費許多錢糧,終置無用?餘披瀝肝膽,講至三日。望爾迴頭是岸,誰知爾狠子野心,欺誑到底,目中無我猶可,聖夫子英武天縱,國法豈能相容?”說完,向西請命,縛毛文龍,去冠裳。毛文龍尚倔強,不肯就擒。袁崇煥又說:“爾疑我為書生,不知我乃朝廷一員大將。"隨即頒布毛文龍十二條罪名,並對東江各官說:“毛文龍如此罪惡,爾等以為應殺不應殺?若我屈殺文龍,爾等就來殺我”。來官俱相對失色,叩首哀告。毛文龍語塞,叩首乞生。袁崇煥說:“爾不知國法久了,若不殺爾。東江一塊土,以非皇上有也。”請尚方劍,合水營都司趙不歧,何麟圖監斬,令旗牌官張國柄執尚方劍斬毛文龍首級於帳前。又令將毛文龍首級,備好棺木安葬。圍外兵丁洶洶,見袁崇煥兵嚴整,不敢犯。   崇煥又諭東江各官雲:“今日斬文龍一人,以安海外兵民,乃殺人安人,爾等照舊供職,複原姓,為國報効,罪不及爾。”後分東江兵二萬八千為四協,用文龍子承祚管一協,用旗鼓徐敷奏管一協。其餘二協,東江各官舉遊擊劉興祚,副將陳繼盛二員分管。將帶來餉銀十萬,分給各島官民,令馮旗鼓,往旅順宣撫。又令將毛文龍將劍,東江事權,讓陳繼盛代管。諭畢,離島登舟,發牌曉諭,安撫各島軍民。檄承祚償所欠各商銀兩,差官查島中寃獄,並搶來各商船隻。俱即發商人洪秀等。   六月初六,備祭禮,到文龍棺前拜祭。雲“昨日斬爾,乃朝廷大法,今日祭爾,乃我輩私情”。遂下淚,各將官俱下淚戚歎。   六月初九,往旅順,官軍迎,宣讖畢,揚帆以歸。(《袁督師計斬毛文龍始末》)   崇禎雖然不滿袁崇煥先斬後奏殺死毛文龍,但由於毛文龍曾經兩次帶兵到山東搶掠錢糧,狂言“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劣跡斑斑,又在給皇太極的書信中說:“汗凡有旨來,我皆領受,無不遵行”,“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若從兩麵夾攻,則大事可定矣”,“爾牽兵前來,我為內應,如此則取之易如反掌”,已經有投敵的趨勢,崇禎自己也對毛文龍早有不滿,認為毛文龍“通夷有跡”,故而對毛文龍之死甚喜,對袁督師斬毛文龍嘉諭倍至。   據《明季北略》記載:“遼民苦虐於北,時欲竄歸中朝,歸路甚艱,百計疾走,數日方抵關,文龍必掩殺之,以充虜報功,是其大惡。又驕恣,所上事多浮舉,索餉又過多,朝論多疑而厭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島中,莫能難也。崇煥初斬文龍,上甚喜,嘉諭倍至。”   明末時事小說《鎮海春秋》則把袁崇煥殺毛文龍說成是袁崇煥與後金議和的條件之一,並被當時的一些史書傳抄,但在袁崇煥與後金往來的書信中並沒有與此相關的內容。   史學大家孟森認為:   “毛文龍東江之兵,始以朝廷無的餉而借口通商,以違禁物與敵為市,敵乃大得其助,而崇煥治兵,請管東江之餉,而文龍拒之,以與敵通市為利,又不欲以領餉而暴露其兵額也。崇煥斬文龍,編製其兵,核實其餉,東江正可有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無所依賴,自相屠殺,相率降清。論者又以此為崇煥之罪,不以為殺崇煥者之罪,至今尚糾紛不已,是用揭之。”   (孟森《明史講義》)   著名曆史學家李光濤曾經痛罵給毛文龍翻案的清朝遺民、偽滿洲國大漢奸羅振玉:   “癸酉,即民國二十二年,羅氏因從來不用中華民國紀年,所以隻書癸酉。九一八事變’日寇成立偽組織,羅氏嚐為首任十大臣之一,以其衰老之年,猶為此無恥之事,其以毛文龍之“通敵叛國”為偉功,以叛徒孔耿等之屠殺同胞篇佐命之勳,亦無足異矣。毛文龍通敵原書,載明清史料,姑勿論羅氏曾否見之,即如金梁之滿洲老檔,雲己毛文龍私通之事,亦大胳可見,此書出版較早,羅氏當親見之,彼又嚐手編坐史料叢刊,其中亦截有毛文龍種種罪惡,彼皆不肯征信,獨信此至東江遺書一書,且又摭拾由來一貫之浮言,妄毛文龍有功之狀,其為“賊賊相護”有意淆亂是非之心理顯然可知矣。”   (李光濤論羅振玉刊《東江遺事》)   曆史學家閻崇年認為:   “袁崇煥殺毛文龍,是為了統一事權,是為了抗金大業,除掉了驕橫不法,抗拒議和、跋扈一方的毛文龍,對明朝是有利的,袁崇煥殺毛文龍體現了大智、大勇。”   (閻崇年《明亡清興六十年》)

    可悲的大智大勇,竟然是讓同樣的大智大勇得到可恨的結局,嗬!

    令人遺憾的是,表明袁崇煥智勇雙全的最突出事例竟是他對毛文龍的誘殺,袁首先在申嚴海禁後請示朝廷,準予發給毛文龍部十萬兩軍餉,後又以開軍事會議為由將毛文龍騙至雙島(毛文龍的地盤),與毛白日歡宴,夜間促膝長談,使其喪失警惕,在四天後檢閱並犒勞完軍隊後,當著毛文龍眾多部將的麵,袁崇煥突然宣布逮捕毛文龍,並當眾宣布了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接著就抽出尚方寶劍交給旗牌官,將毛文龍斬於帳前。真是幹脆利落呀,讓人毛骨悚然的幹脆利落!要是對付後金也這樣幹脆利落就好了。

    崇禎帝得知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消息後,大為震驚。因為袁崇煥雖然有崇禎賜予的尚方寶劍,而毛文龍作為久在遼東的邊關大帥亦持有先帝賜予的尚方寶劍,可以便宜行事,所以毛文龍決不同於一般的軍事將領。袁崇煥的全權是否包括處死毛文龍這樣的人,事實表明至少皇帝持有不同看法。但考慮到正倚重袁崇煥(五年平遼),於是崇禎下令將毛文龍的首級傳示九邊,並公布其罪狀。皇帝的用意很明確:隻要你老袁能夠實現五年平遼的承諾,怎麽都成。   然而後金卻提醒崇禎帝,這樣不成。崇禎二年十月下旬,皇太極率領的後金軍隊避開袁崇煥在寧遠、錦州一帶的重兵,從正北麵突破長城防線,十一月初五日即攻陷距北京隻有二三百裏的軍事重鎮遵化。袁崇煥急率部迴師救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作為一名熟諳軍事的資深統帥,袁崇煥沒有聽取屬下的建議,采取他可以采取的最佳方案——殲敵於薊州——通州一線,而是采取了一個足以引起非議的步驟——在未奉皇上明旨的情況下率部入衛京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把敵人引到了北京城下。現在看來,采此下策無非是說明了他斬殺毛文龍後的惶恐、不知所措的心態,說明斬殺毛文龍所引起的後金入寇的嚴重後果已經使袁崇煥方寸大亂。可悲的是皇上和京師軍民並不這麽看。此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足以表明,崇禎帝對袁崇煥的看法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袁崇煥軍千裏迴師,又連續與後金軍作戰數日,士卒疲勞,袁向皇上提出,讓軍隊到德勝門甕城內休息駐紮,遭到崇禎帝拒絕。而後金首領皇太極此時向明朝人表明他絕非等閑之輩。通過一名被俘的明朝太監,皇太極向明朝皇帝散布了適合他的胃口的而又是極為致命的謠言:袁崇煥勾結後金。   報複的時刻終於來臨了,經過多路大軍數天的全力抗擊,後金軍撤退了。皇帝在第一時間向袁崇煥下達了入宮“議餉”的命令,“議餉”是假,逮捕是真。親身經曆了老袁一手導演的立誓——斬帥——致敵這三幕悲喜劇的皇帝,此時會怎麽想呢?崇禎帝可能至死都沒弄明白,此刻他作出了他皇帝生涯中最有害的決定——處死袁崇煥,其態度之堅決,使得那些平日裏討論軍國大事的時候一向十分活躍的在場大臣們都無人敢於勸諫。於是對大明朝忠心耿耿的袁督師就獲得了朝廷對他的最有分量的迴報——淩遲處死,罪名正是皇太極看了會高興的——通虜謀叛。

    當然在這一刻,一部最痛心的曆史活劇驚情上演!

    古之法度,淩遲有六六三十六刀及360刀兩種,多以簡單取36刀結果性命,即六六三十六個洞之說。。而要刮360刀,則需要用漁網網住人,取刀一片片的將從漁網鼓出來的人肉割去,直至360刀人斷氣為止。而朱元璋仍感覺不夠,覺得至少要刮3600刀才夠解恨,但當時的劊子手,沒有一個能做到,因為刮不到那個數,人就已經死了。後來擂場比武,終於有一個最優秀的劊子手,整整刮了3543刀後,離3600刀還差57刀的時候,這個罵聲不止的犯人終於斷氣了,創造了當時的大明律最高紀錄,於是《大明律》後來有了新規定:淩遲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而這個紀錄,後來再無人能打破。

    史料記載,當時觀者如堵,京城百姓爭相購買袁崇煥的肉吃,“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遭遇之慘烈,空前絕後,駭人心弦。

    此時,距離袁崇煥第一次被崇禎平台召見,授以遼東最高軍事長官,賜尚方寶劍,隻過了兩年左右的時間……

    整個場麵直比一場“人肉大拍賣”。

    人聲鼎沸之處,已分不清是愚民們的歡唿,還是袁崇煥的嘶嘯。

    袁崇煥事件可悲地證明,專製政權在殘害人民和忠於它的人進而通過此種方式殘害其自身方麵,能夠做得多麽富有成效。

    葛大爺(葛優)曰:殺人誅心。 薑大爺(薑文)曰:你說的對。

    被殺的人還會活幾千載,而被誅的心呢?卻要死永恆。

    也許,從來就有許多人根本就沒活著過。

    當大哥的沒有永遠的小弟,當小弟的沒有永遠的大哥。

    無論你的職位有多寬,都無法劃破生命的位置。

    當這場人生的鬧劇謝幕的那一刻,曆史的話劇已經從新上演。

    殺人的刀下,死的卻是天下。

    袁崇煥死的慘嗎?

    不,慘死的是怒目圓睜掛在萬壽山老歪脖子樹上盯著天下萬民的人,

    那個帶頭大哥---崇禎。

    最後要說的就是這句,

    從搶人 肉

    到搶鹽

    搶走的是同一顆無知

    被搶的是同一顆無望

    人們變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上不為人知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喻並收藏曆史上不為人知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