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4-21


    一仗,隻能是兩人私下開玩笑。秦國已經全麵進入戰略防守,無兵可調,尤其是戰爭物資上,根本組織不起一場戰役。而且正在陸續抽四萬五千人組建新軍,加入再抽人打仗的話,來年開春的播種受影響不說,今年冬季的開荒計劃必將受到極大地影響。那麽農爵製推行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嬴渠梁卻道:“景監不是負責取鴻溝的鐵製農具麽,提出方案,鐵製農具經由陳,入楚國,上南陽。擬集結驪山大營三千、少梁大營三千,櫟陽抽兩千,合成八千人馬,出武關,襲擊南陽,接應鐵製農具入秦。”


    衛鞅道:“決斷了?”


    嬴渠梁搖頭,道:“等你的意見。”


    衛鞅見過膽大的,卻沒見過如此膽大的,道:“幾成把握?”


    嬴渠梁道:“兵貴神速,八成。”


    衛鞅想了想,各方麵的弊端,嬴渠梁肯定都考慮在內了,不必他累贅,既然他說有把握,足見具有可行性。


    “不可。”衛鞅最終還是反對。


    太冒險了,如此一來,舉國空虛。尤其是少梁大營抽空,魏國的河西軍無人抵禦,橫渡洛水,長驅直入,將是滅國之災。少梁大營實際地點並非在少梁山,少梁是魏國人的地盤,而是布置在洛水渡口,警備魏國河西軍的進攻。而且,櫟陽本隻剩下七千精兵,抽出三千充當左庶長府護法軍之後,隻剩下四千,抽掉兩千,那麽整個櫟陽隻有四千多的兵力,任何一個老世族發難,他們變法一夥人全部死翹翹。


    也許嬴渠梁可以用戰術的手段將風險降到最低,衛鞅承認自己膽子不大。


    嬴渠梁道:“既然你反對,就此作罷。”


    衛鞅想到,景監被他指派去陳倉,原來搶鴻溝鐵製農具的任務,怕是要受到影響,轉念一想,景監統率著秦國的密探係統,自由他們的一套,即便人在陳倉,又不是他親自上陣,影響不大。說道:“就讓上大夫另想法子,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就是不能動大軍。南邊空虛,武關三千兵馬防禦,北邊更是不設防,無兵防守,虧得咱們窮得狗不吃屎,否則匈奴人非打進來不可。”


    嬴渠梁無奈的笑,窮家難當,窮國更難當,其中的苦悶,沒有人比他有更深的體會。說道:“高粱有一樁憂慮,思慮不成熟,未敢與你說起。之前見我時候,順道講了一下,我想請教左庶長。”


    衛鞅道:“君上請講。”


    嬴渠梁認真的說道:“變法時日未長,成效已然顯現,錢幣緊缺,不得不造作打算。秦國銅礦稀缺,產量不足,鑄幣工坊一年僅可鑄造總值十萬金銅錢。放在過去式綽綽有餘,而今冬,明年,恐怕已供不應需。我擔心,變法之後,舉國產物大大增加,錢幣不足,物價急劇下降。山東諸國、商人,花少量的錢,買走我們大量的財物。我們變法,他們獲利,豈非――”


    “為他人作嫁衣裳。”衛鞅接口道,哈哈大笑。


    嬴渠梁點頭,見衛鞅發笑,一顆心卻是放了下來。


    衛鞅道:“君上之意,我已了然。山東人買我們的物資,金餅源源而來,何愁錢幣不足。貨幣充足,何愁物價下降。君上,貨幣貿易,從長期而言,是動態的過程,絕非靜態。諸如,我們變法成功,糧食、物品產量增長三倍五倍,物價下降到三成,兩成,然後別人一股腦用低賤的價格,把我們秦國買空。這樣的事情,覺不可能發生。”


    嬴渠梁何等聰明之人,一經衛鞅提點,頓時明了,心中的擔憂隨即消去。


    衛鞅繼續說道:“然而,秦國貨幣產能不足,對於秦國的長足發展,的確製約較大。近期而言,不甚急迫,可讓高粱與三大商社交易,換取一批金餅,如此足夠了。長遠而言,國庫儲存大量的錢幣,鑄造錢幣的能力務要提升。君上,錢幣之事,我有兩個建議。其一,尋找銅礦,增加鑄幣工坊。其二,據我所知,常氏商社在冶金技術方麵,領先於當時,可請常氏商社參與進來,給予一定的酬勞。”


    嬴渠梁道:“好,就這麽辦。”


    說了半天話,飯菜一點沒動,兩人哈哈大笑,嬴渠梁道:“左庶長,吃。”


    衛鞅道:“君上請。”


    邊吃邊說,聲音越來越低,兩人就秦國的國內國外的形勢,通氣和交換意見。一頓飯足足耗了一個時辰,其中有一件事耗了半個時辰,段冷和趙良在山東各國興風作浪,大肆倒弄連橫合縱。這本是秦國的最高機密,嬴渠梁這陣子尚未來得及和衛鞅通報,這是趁機說出來。嬴渠梁不知,段冷的連橫合縱策略,本是衛鞅所指使,衛鞅聽得認真,分析得透徹,其實是對段冷兩人最新的進展情況敢興趣而已。


    采薇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把采薇拉到自己房間,密議了一整天。


    高粱連續三天來常氏商社與采薇談判。


    頭一天,高粱隻談玉石礦場的交易,決口不提鐵礦場。玉石礦場的開采,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力是談判的重點。最終,采薇提出的幫助秦國增加就業的說法,贏得高粱的重視,高粱做出較大的讓步,玉石礦場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常氏商社,


    第二天,依舊決口不提生鐵礦場,談判內容僅僅二十七萬金和購買田地和隸農的交易。看得出高粱提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屬於私人財產的部分,他也一口應承下來,顯然已經和資產所屬人溝通清楚。在的田地和隸農交易中,高粱做出了較大的讓利。


    一連兩天,高粱用讓利這種方式來暗示,秦國絕不會在鐵礦場方麵做出讓步,這兩天所做的讓利,純屬看在采薇摔破的玉佩份上做出的友情補償。秦國僅僅是需要常氏商社幫忙開采鐵礦而已,請在這個前提下,做好明天的合作談判的準備。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當天晚上,和風、采薇、冰兒、細雨等人齊聚會商,一番商議之後,做出了精準的判斷。


    第三天,準備充足的采薇,迎來籌劃已定的高粱。


    高粱重申,鐵礦場的歸屬權歸秦國國府所有,這一點無容置疑。鑒於在鐵礦開采、鑄造和冶金技藝方麵,常氏商社擁有極大的優勢,以及開采出來的生鐵,終究要經由常氏商社的冶金工坊鑄造成農具兵器等物,秦國朝廷願與常氏商社在鐵礦場上,進行緊密的合作。


    采薇也鄭重強調常氏商社的原則,鐵礦場必須歸屬常氏商社,這是商業經營的根本需求。常氏商社願意在生鐵產品方麵,與秦國朝廷進行充分的溝通,保證符合秦國的需求。並且常氏商社在秦國開采出來的生鐵,願意接受秦國的出口監控。


    一開始便是絕大的分歧。


    圍繞著所有權,兩人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不知不覺中,談判已經偏離了高粱定下的僅限於開采合作的範圍。


    采薇明說秦國著急開采出鐵礦來,以此來威脅高粱,拖延談判,將給秦國帶來多少順勢。經濟上的順勢,變法大計的順勢,以及戰略上的損失。昨夜幾個女孩子忙了一夜,沒有白忙活,給采薇充足的精確的數據支撐。這些數據讓高粱頓時落入下風,他雖認識到若不及時完成談判,及時展開相關工作的話,錯過季節,鐵礦開采必將拖延的明年,給秦國造成極大地損失。而采薇給出的數據,還是的的確確震撼了他,他不曾料到損失將如此之巨大。在他專業的眼中,這些數據確實是可靠的。


    當采薇推演山東各國的環境變化,指出秦國變法的戰略機會期僅僅五年而已,白白耗費近半年的戰略機會期,高粱高大人將成為秦國的罪人時候,高粱有所動搖了。


    高粱忽然說道:“秦國並非無力開采鐵礦,而是由秦國朝廷開采的話,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而已。”


    有氣無力的反擊,采薇冷笑道:“秦國沒有生鐵熔爐,而我早準備好了。”一陣見血。


    高粱神色不改,直言指出,常氏商社如此重視生鐵礦場的所有權,可見深知鐵礦的重要性,如此說來,秦國更不能放棄鐵礦場。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正集中采薇的致命弱點。涇水、渭水兩處礦場,按照韓國的慣例價格,最多不過價值二三十萬金而已。並且常氏商社幫助秦國開采,將有豐厚的報酬。這樣子算下來,這次談判涉及的利益範圍不過是幾萬金而已。常氏商社財大氣粗,堂堂采薇總事,完全沒有必要對區區幾萬金費這麽大的苦心。況且,不論礦場在誰家手中,開采出來的生鐵也需經過常氏商社的冶金工坊,才能變成生鐵產品。把握了最終產品的常氏商社,有足夠的辦法維護自己的利潤。


    采薇在試探秦國人對生鐵的認識程度,高粱同樣也在印證生鐵到底有多麽的重要,站在冶金行業最前列的常氏商社,顯然要比他們要深刻,他需要得到采薇藏在心裏的判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衛鞅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狄禹韃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狄禹韃常並收藏重生之衛鞅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