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3-31
“秦君駕到――”
開路的車英,最後一天旅行衛尉的指責。
“參見秦公。”
和三個月前一模一樣的布置,木幾、草席,士子們莊嚴落座,嬴渠梁等人的作為與士子們相對。不同的是,士子們的木幾上麵多了竹簡或者紙張。
嬴渠梁去不入座,對著士子們長身而躬,道:“諸位賢士訪秦三月,勞苦功高,無論賢士訪秦多長時間,入了多少個縣,與鄉民交談多少次,皆為有心強秦,隻因秦國山野艱苦,致使許多先生半途而退,未能深入,此乃嬴渠梁之過,嬴渠梁在此,謝過每一位先生。”說完又是長長一躬。
許多士子感動不已,高唿道:“秦公大量,體諒我等。”他們並非不願深入訪秦,隻是道路艱難,水土不服,不得已退迴櫟陽。本以為秦國人會輕視他們的節操,哪知秦君卻先行道歉,表示同樣感謝。
“敢問秦公,打算用何種學說治秦?”一人站起來,正是謖下學子田常。
嬴渠梁道:“無論何種學說,但能強秦,嬴渠梁一概接納。”心裏甚喜,田常本是他十分在意的士子之一,招賢館的賢士當中,隻有田常、王軾、屍佼三人尋訪了秦國二十三縣中的十個。當然,這三位排名遠遠在衛鞅這個隻在秦國山野渡過的怪胎之後。
田常哈哈大笑,道:“衛國士子衛鞅何在,不如請衛先生最先陳策。當日他在秦公麵前,不敢陳策半條,如今大家都訪秦三月,不知他是否有對策了。”
這位賢士的態度顯然不對頭,秦國眾臣均鄒起了眉頭。大家這時候才發現,那位衛國來的衛先生,當真不在士子當中。
嬴渠梁不動神色,說道:“秦國二十三縣,衛鞅衛先生遍訪其中十七縣山野,所過村落一百有餘,足跡遍大散關、武關、函穀關,熟知民情軍情。隻因路途難行,耽擱了些時候,迴到櫟陽比諸位要晚,如今正在整理三月以來所見所聞,理順心得。”
田常啞然無聲,一句遍訪山野、關隘,足可以將他徹底秒殺。在座近百士子當中,何曾有人真正的深入山野。
“此事若是當真,這位衛先生,堪稱賢者楷模。”一人高聲讚道。
士子中掀起轟然大浪,有神往者,有慚愧者。
嬴渠梁道:“諸位賢士訪秦必有所獲,秦國求賢,隻為強秦,但以所陳之策取才,未分良莠前,一體待之。”
“秦公公平。”士子們齊聲高唿。
他們的所謂訪秦,在衛鞅麵前,簡直就是旅遊。正擔心嬴渠梁被衛鞅的行為感動,不論衛鞅的才學如何,內定了他。
嬴渠梁道:“敢情諸位先生,報出陳策名目,嬴渠梁一一拜讀,以定國策,論才拜官。”
一人站起來,布衣黑臉,道:“我乃陳國士子王軾,深感秦國吏治弊端,特呈上我的《治秦吏治策》。”簡來,放在為嬴渠梁準備的條案上。
嬴渠梁躬身的行禮,以示尊敬,道:“嬴渠梁謝過先生。”心裏一陣輕鬆,一來到就遭遇田常的刁難,幸好拋出衛鞅化解了。還擔心士子們有所顧忌,如今王軾出頭,第一個呈上正麵的陳策。
“我有《更張刑治論》,請秦公接納。”一個年輕士子出列來。
景監在嬴渠梁耳邊輕聲說道:“這位便是魏國士子屍佼。”
嬴渠梁笑道:“多謝屍佼先生。”心裏有了眉目。
屍佼見嬴渠梁叫出他的名字,甚是歡喜,盡管可能是身邊人提醒,也足見秦國君臣對他有所關注。
“無為治秦論。”
“仁者無敵論。”
“百裏奚王道治國論。”
“我有兼愛治秦。”
“管仲強齊策之用於秦論。”
三四十人紛紛呈上陳策,有竹簡,有紙張修訂成的書本。
秦國君臣的神色越來越歡喜,景監笑道:“其餘先生呢?”
一人起身,笑道:“秦公敢在招賢令中曆數先人之過,可敢聽我陳述獻公之過否?”
甘龍等人早已沉下了臉,子岸等人手按劍柄,蠢蠢欲動。
贏虔沉聲道:“子岸,休得妄動。”
嬴渠梁正色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先生能數公父之國,必能教我。強秦,乃我嬴氏一族,所有老秦人,數代以來最大願景。但能強秦,無論公父,無論嬴渠梁,數代老秦人,無一例外,甘願流幹鮮血,舍棄性命,誓死不迴頭。即便公父在世,也會恭敬接受先生述其過失。”
士子們動容,好像終於感受到了秦國人強國的決心,和一腔熱血。迴想自己等人數月以來的種種行為,不禁暗暗的慚愧。
“秦公以強秦為己任,誓死不迴頭,我等慚愧。”許多士子齊聲道。
嬴渠梁道:“先生請將,無論對錯,老秦人絕不會慢待。”
那位士子亢聲道:“謖下士子,齊國人客源,有《獻公十惡》,秦國君臣可敢聽否?”
“放肆。”
“鳥人――”
“你道我秦人之間不鋒利。”
之前還是將陳述獻公之過,如今變成了獻公十惡,過於惡,其間天差地別,秦國眾臣終於忍無可忍,破口而罵,拔劍而出。
就連各國的士子,也紛紛變色,顯然此人在取死。
嬴渠梁擺擺手,沉聲道:“先生但請說之,天下之大,唯理服人。近百賢士在場,先生之見,是否有理,是否屬實,皆有公論。”
客源哈哈大笑,道:“秦國獻公一代之政,足有十惡。其一,窮兵黷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張;其四,吏治暗昧;其五,不修文學;其六,田製混亂;其七,私鬥成風;其八,蹂躪民生;其九,崇武貶文;其十,不開風化。大要如此,其間詳述,請秦公與諸位大人細閱客源陳策。”他遞上了一本修訂好的書,看來下了不少功夫。
秦國君臣接默然,嬴渠梁拱手道:“先生言語雖偏激,然所述之事,大體不差。即便公父聽聞,亦會以為然。先生,可肯教我對策?”
滿座哇然,齊齊驚歎道:“秦公雅量。”
他們預料到許多結果,最多的是這位來自齊國的士子,被秦國人當場砍成十八塊。
客源不料會是這樣的結果,早準備好在秦國人下刀子之前,痛罵一頓秦國暴虐,頓時目瞪口呆,沒了下文,隻打眼看田常。
嬴渠梁看在眼裏,心底一寒,默然無語。
恰在此時,士子們背後,閃出一條人影,白色布衣,撫著胸膛,似乎是匆匆忙忙的趕來,此時才到。
正是衛鞅,他確是匆忙趕來,因為送走景監之後,還睡了個迴籠覺,醒來的時候,發現過了時候。原本和景監說了不來的,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日後他當政的話,最重要的助手當從招賢館的士子中出來,豈能不提前看一看人。
簡直是重大失誤。
嬴渠梁和衛鞅四道目光相碰,旋即避開,這瞬間的觸碰,似乎包含了太多太多。默契,鼓舞,或者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支撐。隻要有此人在,何愁秦國不強。天下人卑秦已久,何必在乎這一個兩個,這等人雖有些才華,卻數目寸光,安知秦國不能恢複霸業,大出天下。
遠處的衛鞅,卻做了個令人意外的殺人動作,然後尋了張草席坐下,隱身在士子們當中。
看在眼裏的,隻有秦國君臣,頓時內心裏將衛鞅引為自己人。
景監假裝與身邊的車英商量兩句,側過身來,卻暗地裏給招賢館的掌事使了個眼色。掌事會意,趁著無人主意,悄悄的走開。
嬴渠梁拱手道:“先生非秦之論,雖逆耳,嬴渠梁卻無言以對。田常先生,請問先生如何教我?”
田常哈哈大笑,手扶劍柄,高聲道:“我聽聞,自不言父之過,亦聽聞,秦人不修孝道,今日所見,大體不差。”他還引用了嬴渠梁的大體不差。
士子中王軾豁然站起,怒道:“謖下學宮,何曾出了閣下這等士子,專一冷言冷語,不出一策略,豈是士子所謂,是何居心?”
有人帶頭,許多士子紛紛憤慨不已,怒罵田常。
田常根本不理會他們,道:“哈哈哈,原來秦國求賢,求得便是爾等賢士,專一奉承,不言一弊,如此賢士,如此求賢者,田某不屑與伍,告辭。”
這時候,招賢館的掌事,帶來一句話給景監,“齊國有高人,看出秦國擁有崛起的條件,派這兩位來攪局。”
景監吃了一驚,馬上把話轉給嬴渠梁。
嬴渠梁不動聲色,雙手壓一下,招賢館內逐漸安靜下來,走上前幾步,對著田常和客源,長身一躬,正色的說道:“嬴渠梁懇請田先生,客先生,教我強秦之策。”
田常和客源你眼看我眼,臉上均一陣紅一陣白。
嬴渠梁莊重的說道:“非秦者可敬,卑秦者可恨。天下人卑秦已久,老秦人忍辱已久。然諸位賢士來到秦國,不為艱難,訪秦三月,皆為愛秦之人,嬴渠梁感激不盡。嬴渠梁正告諸位賢士,凡非秦者,老秦人一概敬重。非秦之論,嬴渠梁一一接納,嬴渠梁今日對天發誓,秦國曆代之過,自嬴渠梁而止,此誓天地可鑒。”
“秦君駕到――”
開路的車英,最後一天旅行衛尉的指責。
“參見秦公。”
和三個月前一模一樣的布置,木幾、草席,士子們莊嚴落座,嬴渠梁等人的作為與士子們相對。不同的是,士子們的木幾上麵多了竹簡或者紙張。
嬴渠梁去不入座,對著士子們長身而躬,道:“諸位賢士訪秦三月,勞苦功高,無論賢士訪秦多長時間,入了多少個縣,與鄉民交談多少次,皆為有心強秦,隻因秦國山野艱苦,致使許多先生半途而退,未能深入,此乃嬴渠梁之過,嬴渠梁在此,謝過每一位先生。”說完又是長長一躬。
許多士子感動不已,高唿道:“秦公大量,體諒我等。”他們並非不願深入訪秦,隻是道路艱難,水土不服,不得已退迴櫟陽。本以為秦國人會輕視他們的節操,哪知秦君卻先行道歉,表示同樣感謝。
“敢問秦公,打算用何種學說治秦?”一人站起來,正是謖下學子田常。
嬴渠梁道:“無論何種學說,但能強秦,嬴渠梁一概接納。”心裏甚喜,田常本是他十分在意的士子之一,招賢館的賢士當中,隻有田常、王軾、屍佼三人尋訪了秦國二十三縣中的十個。當然,這三位排名遠遠在衛鞅這個隻在秦國山野渡過的怪胎之後。
田常哈哈大笑,道:“衛國士子衛鞅何在,不如請衛先生最先陳策。當日他在秦公麵前,不敢陳策半條,如今大家都訪秦三月,不知他是否有對策了。”
這位賢士的態度顯然不對頭,秦國眾臣均鄒起了眉頭。大家這時候才發現,那位衛國來的衛先生,當真不在士子當中。
嬴渠梁不動神色,說道:“秦國二十三縣,衛鞅衛先生遍訪其中十七縣山野,所過村落一百有餘,足跡遍大散關、武關、函穀關,熟知民情軍情。隻因路途難行,耽擱了些時候,迴到櫟陽比諸位要晚,如今正在整理三月以來所見所聞,理順心得。”
田常啞然無聲,一句遍訪山野、關隘,足可以將他徹底秒殺。在座近百士子當中,何曾有人真正的深入山野。
“此事若是當真,這位衛先生,堪稱賢者楷模。”一人高聲讚道。
士子中掀起轟然大浪,有神往者,有慚愧者。
嬴渠梁道:“諸位賢士訪秦必有所獲,秦國求賢,隻為強秦,但以所陳之策取才,未分良莠前,一體待之。”
“秦公公平。”士子們齊聲高唿。
他們的所謂訪秦,在衛鞅麵前,簡直就是旅遊。正擔心嬴渠梁被衛鞅的行為感動,不論衛鞅的才學如何,內定了他。
嬴渠梁道:“敢情諸位先生,報出陳策名目,嬴渠梁一一拜讀,以定國策,論才拜官。”
一人站起來,布衣黑臉,道:“我乃陳國士子王軾,深感秦國吏治弊端,特呈上我的《治秦吏治策》。”簡來,放在為嬴渠梁準備的條案上。
嬴渠梁躬身的行禮,以示尊敬,道:“嬴渠梁謝過先生。”心裏一陣輕鬆,一來到就遭遇田常的刁難,幸好拋出衛鞅化解了。還擔心士子們有所顧忌,如今王軾出頭,第一個呈上正麵的陳策。
“我有《更張刑治論》,請秦公接納。”一個年輕士子出列來。
景監在嬴渠梁耳邊輕聲說道:“這位便是魏國士子屍佼。”
嬴渠梁笑道:“多謝屍佼先生。”心裏有了眉目。
屍佼見嬴渠梁叫出他的名字,甚是歡喜,盡管可能是身邊人提醒,也足見秦國君臣對他有所關注。
“無為治秦論。”
“仁者無敵論。”
“百裏奚王道治國論。”
“我有兼愛治秦。”
“管仲強齊策之用於秦論。”
三四十人紛紛呈上陳策,有竹簡,有紙張修訂成的書本。
秦國君臣的神色越來越歡喜,景監笑道:“其餘先生呢?”
一人起身,笑道:“秦公敢在招賢令中曆數先人之過,可敢聽我陳述獻公之過否?”
甘龍等人早已沉下了臉,子岸等人手按劍柄,蠢蠢欲動。
贏虔沉聲道:“子岸,休得妄動。”
嬴渠梁正色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先生能數公父之國,必能教我。強秦,乃我嬴氏一族,所有老秦人,數代以來最大願景。但能強秦,無論公父,無論嬴渠梁,數代老秦人,無一例外,甘願流幹鮮血,舍棄性命,誓死不迴頭。即便公父在世,也會恭敬接受先生述其過失。”
士子們動容,好像終於感受到了秦國人強國的決心,和一腔熱血。迴想自己等人數月以來的種種行為,不禁暗暗的慚愧。
“秦公以強秦為己任,誓死不迴頭,我等慚愧。”許多士子齊聲道。
嬴渠梁道:“先生請將,無論對錯,老秦人絕不會慢待。”
那位士子亢聲道:“謖下士子,齊國人客源,有《獻公十惡》,秦國君臣可敢聽否?”
“放肆。”
“鳥人――”
“你道我秦人之間不鋒利。”
之前還是將陳述獻公之過,如今變成了獻公十惡,過於惡,其間天差地別,秦國眾臣終於忍無可忍,破口而罵,拔劍而出。
就連各國的士子,也紛紛變色,顯然此人在取死。
嬴渠梁擺擺手,沉聲道:“先生但請說之,天下之大,唯理服人。近百賢士在場,先生之見,是否有理,是否屬實,皆有公論。”
客源哈哈大笑,道:“秦國獻公一代之政,足有十惡。其一,窮兵黷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張;其四,吏治暗昧;其五,不修文學;其六,田製混亂;其七,私鬥成風;其八,蹂躪民生;其九,崇武貶文;其十,不開風化。大要如此,其間詳述,請秦公與諸位大人細閱客源陳策。”他遞上了一本修訂好的書,看來下了不少功夫。
秦國君臣接默然,嬴渠梁拱手道:“先生言語雖偏激,然所述之事,大體不差。即便公父聽聞,亦會以為然。先生,可肯教我對策?”
滿座哇然,齊齊驚歎道:“秦公雅量。”
他們預料到許多結果,最多的是這位來自齊國的士子,被秦國人當場砍成十八塊。
客源不料會是這樣的結果,早準備好在秦國人下刀子之前,痛罵一頓秦國暴虐,頓時目瞪口呆,沒了下文,隻打眼看田常。
嬴渠梁看在眼裏,心底一寒,默然無語。
恰在此時,士子們背後,閃出一條人影,白色布衣,撫著胸膛,似乎是匆匆忙忙的趕來,此時才到。
正是衛鞅,他確是匆忙趕來,因為送走景監之後,還睡了個迴籠覺,醒來的時候,發現過了時候。原本和景監說了不來的,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日後他當政的話,最重要的助手當從招賢館的士子中出來,豈能不提前看一看人。
簡直是重大失誤。
嬴渠梁和衛鞅四道目光相碰,旋即避開,這瞬間的觸碰,似乎包含了太多太多。默契,鼓舞,或者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支撐。隻要有此人在,何愁秦國不強。天下人卑秦已久,何必在乎這一個兩個,這等人雖有些才華,卻數目寸光,安知秦國不能恢複霸業,大出天下。
遠處的衛鞅,卻做了個令人意外的殺人動作,然後尋了張草席坐下,隱身在士子們當中。
看在眼裏的,隻有秦國君臣,頓時內心裏將衛鞅引為自己人。
景監假裝與身邊的車英商量兩句,側過身來,卻暗地裏給招賢館的掌事使了個眼色。掌事會意,趁著無人主意,悄悄的走開。
嬴渠梁拱手道:“先生非秦之論,雖逆耳,嬴渠梁卻無言以對。田常先生,請問先生如何教我?”
田常哈哈大笑,手扶劍柄,高聲道:“我聽聞,自不言父之過,亦聽聞,秦人不修孝道,今日所見,大體不差。”他還引用了嬴渠梁的大體不差。
士子中王軾豁然站起,怒道:“謖下學宮,何曾出了閣下這等士子,專一冷言冷語,不出一策略,豈是士子所謂,是何居心?”
有人帶頭,許多士子紛紛憤慨不已,怒罵田常。
田常根本不理會他們,道:“哈哈哈,原來秦國求賢,求得便是爾等賢士,專一奉承,不言一弊,如此賢士,如此求賢者,田某不屑與伍,告辭。”
這時候,招賢館的掌事,帶來一句話給景監,“齊國有高人,看出秦國擁有崛起的條件,派這兩位來攪局。”
景監吃了一驚,馬上把話轉給嬴渠梁。
嬴渠梁不動聲色,雙手壓一下,招賢館內逐漸安靜下來,走上前幾步,對著田常和客源,長身一躬,正色的說道:“嬴渠梁懇請田先生,客先生,教我強秦之策。”
田常和客源你眼看我眼,臉上均一陣紅一陣白。
嬴渠梁莊重的說道:“非秦者可敬,卑秦者可恨。天下人卑秦已久,老秦人忍辱已久。然諸位賢士來到秦國,不為艱難,訪秦三月,皆為愛秦之人,嬴渠梁感激不盡。嬴渠梁正告諸位賢士,凡非秦者,老秦人一概敬重。非秦之論,嬴渠梁一一接納,嬴渠梁今日對天發誓,秦國曆代之過,自嬴渠梁而止,此誓天地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