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書說到眼看著小白臉史克虜在劫難逃,就要被衙役們射成了馬蜂之窩。而在最關鍵時刻,我們大豬腳卓飛心中那個正義的小人終於揍趴下了邪惡的小人,就此仗義出手……


    千鈞一發已經不足以形容,針擎五嶽堪可比之。


    眾衙役聽見有人叫住手,不明所以,紛紛鬆開已經壓住機括的指頭,四目相望。


    而史克虜本已打定主意,要先護住自己身體的要害,同時靠身法輾轉騰挪,盡量避開敵人的第一波攻擊,最後再伺機反撲,殺出一條血路……。


    可當他好不容易將全身的潛力匯聚到了爆發點,正準備殊死一搏之時,卻聽到有人大聲叫停,這令他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絲僥幸,而全身繃緊的肌肉也慢慢地放鬆開來。


    最鬱悶的要數張知州和孫通判了,隻見倆人先是麵麵相覷,接著又轉頭望向文二公子,想看看是不是他發出的聲音,可惜對方此刻也是一臉的驚訝,顯然插手此事的另有其人。


    孫通判大怒暴走,環顧全場,喝到:“誰!是誰亂喊!莫非這狂徒還有同黨不成!”


    一片沉寂,自然沒人會搶著承認和這個待斃的狂徒是一夥的。


    “咳咳!孫通判此言差矣,這怎麽能說是亂喊的呢?本公子既然喊得,那自是有些道理的……”卓飛起身離席,在眾目睽睽之下,輕搖著手中折扇,悠然自得地向舞台走去。


    一步一甩頭,半步一抱拳,挪腳先招手……短短的幾步路,愣是被卓飛走了兩三分鍾,那速度比電影鏡頭慢放也快不了多少,然而事發突然,眾人此刻都有些反應不過來,所以倒也沒人催促,全部眼睜睜地看著卓飛搔首弄姿地晃到舞台上麵。


    “爾又是何人!竟敢阻攔官差,莫非是其同黨乎?”孫通判終於反應過來,大聲責問道。


    卓飛一分手中折扇,輕輕地扇了兩下,對著孫通判微微一笑,莫測高深地說道:“非也,非也,小生絕非此人同黨也!孫大人擅於刑事堪真之道,但這次您可是又猜錯了哦!”


    孫通判一皺眉頭,覺得卓飛的話好不別扭,實在搞不明白對方到底是何用意,而就在他準備再次責問的時候,卻聽見台上的卓飛又慢悠悠地繼續說道:“哈哈,大人不必煩惱,猜錯了也沒關係,猜對了也不會有什麽獎勵。再說了,本公子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本公子在這裏,在這裏與兩位大人相遇,在這裏感受了這為國分憂的文會,在這裏目睹了兩位大人的秉公執法,在這裏見識了梅州城的諸位俊賢,在這裏見識了一位憂國憂民的巾幗奇女子,也在這裏看清了這個狂徒的真實麵目…….”


    張知州和孫通判倆人都聽的有些傻了,實在搞不懂舞台上這位神秘的白衣公子嘴裏為什麽會冒出這麽多個“在這裏”,更不知道他說這些稀奇古怪的話是個什麽意思,此人到底是敵是友,嗯,這的確是個問題。


    卓飛其實心中暗暗叫苦,史克虜今天把事情搞大了,想善了恐怕難於上青天,現在他唯一可以做的,也就是拖延一下時間而已。


    “哈哈哈哈哈!”卓飛又很囂張地仰頭狂笑了好一陣子,而就在台下兩位大人好不耐煩,正準備開口斥責於他的時候,卻又見他突然又把臉色一正,淡淡地說道:“孫大人不必瞎猜了,想知道本公子是誰,何不問問你家三郎呢!”


    “是他,就是他!”孫三公子終於認出了曾經讓自己備受屈辱的卓飛,對著自己老爹激動地狂唿到:“孩兒認得他,他…他就是上次在怡情閣羞辱孩兒的那個窮酸!”


    張知州和孫通判眉頭又是一皺,均暗想到:窮酸,不會吧!光看他那身衣飾,青素淡雅,平凡卻透著高貴,顯然是用極品綢緞所製,估計少說也要幾百兩銀子吧!再說了,這位白衣公子儒雅清秀,舉止不凡,而且渾身上下似乎還透著一股子說不清道不明的獨特氣質,如此氣質,又豈能是個窮酸呢?


    “三郎,你且說得仔細些。”孫通判忍不住追問到。


    於是,孫三公子便咬牙切齒地將自己如何與卓飛結仇,如何被他羞辱等等,統統詳細地告訴了張知州和自己的老爹。


    待孫三公子添油加醋、顛倒黑白的講述完那日在怡情閣發生的事情之後,張知州和孫通判也大概搞明白了事情經過,倆人不由得在心中暗暗稱奇,真沒想到此人就是近日因獲得才女趙清凝垂青,而聞名梅州的那位卓公子啊!唔,此子果是不凡……


    張知州沉吟了一下,又問道:“賢侄方才為何稱其為窮酸呢?”


    “迴叔父話,上次在怡情閣時,此子衣飾簡單,就像…就像是在成衣鋪買來的那種次貨,而且他身邊的幾個徒兒,穿著則更是不堪,而如今卻……是以方才我一時之間倒沒能認出他來……對了,坊間亦有傳聞,說此子不過是個潦倒落魄的商賈販夫。”孫三公子畢恭畢敬地迴答著。


    而張知州和孫通判聽著聽著,麵色卻變得愈發沉重,倆人對視了一眼,均暗想到:不得了啊!扮豬吃虎,深藏不露,此子又豈會是個普通人!卻不知他是何方神聖,在我梅州刻意隱瞞身份,又是意欲何為呢?至於什麽商賈販夫,簡直便是無稽之談,坊間傳聞又豈能輕信哉!


    “敢請州父為小侄做主!”


    話說孫三公子自從上次被羞辱了以後就總想著找機會報複,可卻對李剛頗為忌憚,是以一直暗自強忍,今天倒好,這個窮酸自己跳了出來,而且現在張知州和自己老爹都在場,哼!天時地利人和皆已占全,那有仇不報且更待何時呢?


    孫三公子想要報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惜張知州和孫通判卻和他想的完全不同。


    孫通判望著情緒有些激動的兒子,輕咳了兩下,說道:“三郎莫急,我們還是先搞清出此子的來曆再說吧,若無意外,張大人自是會為你做主的。”


    張知州聞言也跟著點了點頭,思索了一下,接著便附在孫通判的耳邊吩咐了幾句。


    孫通判會意,衝著台上的卓飛一抱拳說道:“敢問公子可是前兩日在怡情閣文會上以一首《菊花吟》技壓群雄,最終奪得魁首的卓公子?”


    嗡~~~


    畢竟場中很多文人士子隻是聞卓飛大名,聽過卓飛的大作,卻沒見過卓飛的真身。而當他們此刻得知眼前這位氣度不凡的少年郎,竟然就是那位近日轟動梅州文壇的神秘公子之時,不由得便騷動起來。


    卓飛望著孫通判灑然一笑,不羈之態盡顯,隻見他搖了搖手中的折扇,這才慢悠悠地笑著說道:“嗬嗬,不錯,孫大人一猜就中,果然是火眼金睛也。小生姓卓,單名一個飛字,前幾日在怡情閣酒後胡言亂語了兩句,倒是讓諸位才俊見笑了。”


    孫通判兩眼翻白,因為作為一個讀書人,卓飛的那首《菊花吟》問世未久,他便誦讀過,而且他也曾捫心自問,知道自己是絕對做不出來這種絕世好詩的。可這位卓公子倒好,居然將這首足以傳世的名作稱為酒後胡言,這……這人也太謙虛了點吧!


    撇開道德人品不談,這孫通判畢竟也是個傳統的讀書人,想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鯉魚躍龍門,高中兩榜進士,才情自然不淺,而像他這種人對文學的熱愛自然是很瘋狂的,瘋狂到令他一時之間便忘記了場合,忘記了立場,甚是熱切地對卓飛說道:“卓公子才華橫溢,本官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不俗……”


    “咳咳!”張知州見同僚居然現在便開始攀交情而忘了正事,簡直就是不知所謂,是以他忙借著咳嗽來提醒了一下孫通判。


    孫通判猛地迴過神兒來,也暗罵自己失態,慌忙改口到:“卓公子有禮了,咳咳,公子才學不凡,一鳴驚人,甚是難得可貴,但卻未知公子從何處而來……?”


    卓飛心中冷笑,老狐狸這是想要摸底啊!得了,你想摸就隨便摸吧!反正本公子不怕跟你說多點兒廢話,而就怕你把我直接給轟下台去,完全不給我廢話的機會呀……。


    於是,卓飛淡淡一笑,收了折扇,開始把自己的目光緩緩地引向臨江樓的大梁,同時也挺直了身板,並將原本臉上那種玩笑不恭的神色一掃而空之後,這才朗聲言道:“地闊天高,四海足下,卓某從來處而來,欲往去處而去,梅州一站,駐足而已,然今日得見兩位大人與這滿城的才俊,嗬嗬,倒也算是一種緣分呐。”


    張知州和孫通判聞言差點兒沒給氣暈過去,心道:這算什麽迴答?怎麽聽著跟佛家打禪機似的?說了等於沒說,此子真是好不狡猾!


    “善哉,善哉,卓施主所言暗合佛理,必與我佛有緣,小僧敢問施主,可是我佛門的俗家弟子呢?又可有跳出凡塵皈依我佛之心?”本癡和尚忽然站起身來頗為興奮地開口問到。


    卓飛一愣,心道:這個騙吃混喝的假和尚怎麽也插進來攪合事兒了,居然還敢說本天機與佛有緣,你姥姥的,死禿驢真是缺德透頂,你這豈不是在咒哥斷子絕孫麽!這還不算,更可氣的是這死和尚還想讓老子皈依佛們,我呸!我要是當了和尚,那我的珂妹可怎麽辦啊?那些崇拜我的美眉們怎麽辦啊?天下萬萬千千等著我去博愛的婦女同誌們又該怎麽辦啊?呸呸呸!真是晦氣!我說你這不是作孽麽!”


    想歸想,罵歸罵,但是眼下卓飛決不介意和這個可惡的騙子和尚來廢話打屁,於是他笑了笑,對著本癡和尚說道:“侍佛,佛高高在上,吾仰首難窺;不佛,吾日日苦作,心無佛可托。人在佛心,佛在人心,侍或不侍,皆為虛幻。


    是以,有佛心者自有佛緣,有佛緣者自明佛理,明佛理者自知佛虛,知佛虛者自可成佛矣!


    想大師畢生參悟佛性,當明執念不取之理,小子侍佛,亦或不佛,又有何礙哉?”


    話音落地,鴉雀無聲,全場人皆陷入沉思之中。張知州和孫通判現在有點頭暈,實在搞不懂卓飛這一堆似是而非的話是個什麽意思,但聽上去卻偏偏真的有點兒意思,直讓人好不糾結也。


    而本癡和尚也是頭疼的緊,台上那位卓公子的話似乎隱含著佛門至理,但自己卻撲捉不到其中最關鍵的意思,猶如雲山霧罩,總難窺得究竟。


    至於趙清凝則是美目連閃,愈發地感到好奇起來,實在想不通台上這位白衣卓公子的腦袋裏麵到底都裝了些什麽稀奇東西。


    趙清凝心中暗歎道:卓公子此人看似胸無城府,卻又讓人總覺得他在刻意隱藏著什麽;而且其明明年紀不大,處事未深,但卻連整日鑽研佛法的出家人都為他打的機鋒感到困惑不解;至於氣質則更是飄忽不定,一會兒貌似玩世不恭、放蕩不羈,一會兒又變得好似謹言慎行,潔身自好;而最讓人不解的是,他這麽一個滿腹才華的少年書生,為何卻偏偏要自詡為商賈……


    嗯,再想深些,按說這家夥既然能去怡情閣喝花酒,那八成便是個自命不凡的浪蕩子,但為何我總覺得他似乎與旁人是不太一樣的…似乎…似乎他對我也不是那麽上心……唉,莫非是我的容貌還不夠麽……


    女人心海底針,趙清凝想著想著,就從客觀的人物分析變成了主觀的自哀自憐,這思維跳躍之快,恐怕就連卓飛都要瞠乎其後也。


    趙清凝紅著臉,又幽怨地望了望台上那個白色身影,暗歎一聲,心道:唉,此子實為怪才,我竟完全都看不透他……


    趙清凝小女兒的心思實不足為外人道也,而王挫和吳天此刻卻是深感擔憂,因為他們知道恩師這番作為是想要救下史克虜,是為了給李剛搬救兵過來拖延時間的……哎,和知州大人做對,還擅自調兵頑抗,這可比史克虜那小子更像是在謀反啊!得了,總之看來今日之事多半是難以善了!說不定等會兒大家就要一起去亡命天涯了吧。


    文二公子也很驚訝,本來以為史克虜必死無疑之時,卻忽然有個奇怪的公子跳出來廢話連篇。這個人到底想要幹什麽?他是來救人的麽?


    說來說去,此刻心情最複雜的卻是史克虜了,他被十幾把強弩指著,隨時都會被人一箭穿心,可就在最危急的關頭,卻有人為他挺身而出,而且這人竟是上次在坑村時萍水相逢的那位卓公子,這種變故令他不免有些尷尬,但也有些驚喜,更是不由得生出了一絲希望來。


    可是他卻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何上次相見時這位卓公子看上去還是個窮困潦倒近似乞丐的落魄模樣,而此刻卻衣著光鮮,氣度非凡……似乎還在梅州城打出了偌大的名氣來,這…這變化之快,變化之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雖說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卓飛已經成功地取代了屎殼螂,而成為全場人矚目的焦點了!


    此刻,不管老少,不論尊卑,總之所有人的思維都在跟著高台上這位白衣卓公子的言行而轉動著。


    他年紀輕輕,他儒雅風流,他才華橫溢,他名動梅州,他洞穿世情,他瀟灑不羈,他來曆神秘,他到底意欲何為……?


    話說卓飛胡扯了一通他自己也搞不明白的“佛論”之後,便不再言語,隻是笑眯眯地打量著眾人的表情,心中得意洋洋。而同時,他也焦急地期盼著李剛能快些調救兵過來,卻完全不曾注意到此刻台下的貴賓席上還有一雙美目,也正在緊緊地盯著他……


    ……………….


    不得不說,宋朝政權對佛教的態度也是大起大落的。最初,在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度童行達十七萬人。五年中印度僧人法天、天息災(後來改名法賢)、施護先後來京,因而朝廷設立譯經院,恢複了從唐代元和六年(811)以來久已中斷的翻譯。太宗還親自作了《新譯三藏聖教序》。後來院裏附帶培養翻譯人才,改名傳法院。又為管理流通大藏經版而附設印經院。當時印度等國僧人送贈梵經來中國者絡繹不絕,從宋初到景佑初八十年間,即有八十餘人。真宗一代(998—1022)接著維護佛教,在京城和各路設立戒壇七十二所,放寬了度僧名額。天禧末(1021),全國僧尼比較宋初增加了很多。寺院也相應增加,近四萬所。另外,還有貴族私建或侵占的功德墳寺很多。這些寺院都擁有相當數量的田園、山林,得到豁免賦稅和徭役的權利。於是寺院經濟富裕,舉辦起長生庫和碾顗、商店等牟利事業。而這一切都使佛教在宋代的發展達到了巔峰狀態。


    可到了宋神宗趙頊時(1068—1085),這位抱負遠大,一心推行王安石新法的皇帝,顯然對佛教不太感冒,而且因年荒、河決等災害頻仍,國家需用賑款,所以便開始對佛教徒們發度牒征費。雖說這是權宜之策,但後來卻也一直在繼續執行,並且征收費用漸增,致使寺院經濟與政府財政間的矛盾加劇。而到徽宗時更好(1101—1125),由於徽宗篤信道教,即一度命令佛教和道教合流,改寺院為道觀,並使佛號、僧尼名稱都道教化。這種舉措自然給予佛教很大的打擊,但可惜不久後即恢複了原狀。


    及至宋都南遷之後,政府益加注意對佛教的限製。在高宗時(1127—1162)即停止額外的度僧,希望僧人的數;量能夠自然減少。可惜江南地區的佛教原來基礎較厚,國家財政又有利用度牒征費及免役稅等收入以為補充,故佛教還是能保持一定的盛況,以迄於宋末。


    綜上所述,所以宋朝人對佛教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比較曖昧的。但時下戰火紛飛,蒙元鐵蹄肆虐神州,眼看著大廈將傾。朝不保夕,人人皆惶恐不安,卻又無力改變現狀。所以宗教在這種時刻,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人們最好的心靈寄托,或者說是最好的麻醉方式吧。


    正因為如此,所以眾人苦思了半天,雖然還是不明白卓飛這番佛論的確切含義,但也都有了些不同的心得體會,而且因為這番話牽扯到“佛”這種令人敬畏的東西,所以卻也無人敢莽撞開口來指摘他的不是。


    都好奇,都不解,但卻都想藏拙,都想著讓別人先出口詢問,以至於就這樣冷場了足足半響的時光,到了最後,還是張知州實在有些沉不住氣了,率先打破了沉默,這倒也不能怪他不夠沉穩,隻因旁人都是看客,唯有他才是當事人,所以不得不更緊張一些。


    其實知州大人的想法也很簡單:開玩笑,若是再這麽拖下去,萬一出個意外,跑掉了狂徒……敢情他不會找你們的麻煩,但卻八成會跑來找我尋仇啊!”


    “咳咳!”張知州不好自己出麵,於是便邁前一步,用手肘狠狠地捅了捅孫通判,並以眼色示意,讓他速速搞清楚卓飛的來意,也好快些了斷眼下這種亂七八糟的混賬局麵。


    孫通判警醒過來,話說他也算是本次事件的相關人等,和張知州的立場一致,而今日若是放跑了姓史的,想必對方也是會再迴來找自己麻煩的,若真如此,那日後恐難安寢矣!


    既然事情關己,那就絕對不能再高高掛起了。


    孫通判眼珠子滴溜轉了兩下,便對著卓飛抱拳歎息道:“哎,卓公子的這番佛論,實令吾等茅塞頓開,受益匪淺也。這當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公子大才,能駐足於梅州,確是這滿城學子之大幸矣!嗯,本州父母張大人求賢若渴,一心要為國舉才……敢問公子鄉歸何處,不知是否願意為國效力呢?”


    張知州雖然對孫通判自降身份,刻意把對方吹捧到天上去的肉麻行為很是鄙視,但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旁敲側擊摸清對方來曆的好辦法,於是便配合著說道:“不錯,還是孫大人深知我的心意,卓公子的才情令本官也是甚感欽佩,不知公子可願意屈尊先來州衙輔佐於我,再待本官上奏陳相,想必他老人家得知梅州城出了一位大才子之後,定當欣喜不已,多半也是要破格擢用的。”


    聽了張、孫兩個狗官的話之後,卓飛一笑,心道:兩個老狐狸,這麽快就想為本公子請官了?哥看你倆這一唱一和的,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哼,無非就是想打聽哥的來曆和身份嘛!哥如果應承下來,那豈不是明擺著告訴你們,哥現在既沒有官職,也沒有背景,還要靠你倆來舉薦麽?隻怕到了那時侯,哥別說是做官了,若能不被你倆一腳踹下台去,那我就該偷著樂了吧!


    “這個嘛……嗬嗬,張大人頗具慧眼,不,是青眼有加……實令卓某感動。可惜卓某身有重任,隻能愧對大人的厚愛了……再說今日梅州俊彥齊聚於此,想必定有大賢隱於其中,卓某才疏學淺,且年少輕狂,一時班門弄斧,倒讓諸位見笑了。”卓飛麵色微赫,似乎是在為了自己脫口用錯詞語而感到尷尬,其實他心中卻在冷笑:自不量力,還想探我的底,看小爺我不玩死你們兩個老東西。


    張知州和孫通判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心中的驚訝。想這倆人為官多年,都是人精了,又豈能聽不出卓飛在語氣中不經意流露出來的信息。


    比如說“張大人頗具慧眼。”這一句話,乍聽是沒問題的,但再細細想想,你說一個普通的文人士子對著一州之長說話會是這種態度嗎?這分明就是上位者對下屬的表揚嘛!而且這位卓公子肯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倉促地改口,顯然他是不想就此暴露身份啊!


    天呐,此子氣度非凡,來曆神秘,還說身有重任……他到底是什麽人,來這梅州城又是想要幹什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初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漸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漸開並收藏元初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