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既然連樞密使富弼都成立帝**事參謀部的建議都沒有什麽異議,其他幾位文官更是說不上話了,宰輔韓琦由於當年自己對待狄武襄的問題上心中有愧,有了這個軍事參謀部,可以很大的避免狄武襄事件的重演,再加上提出這份策論的人正是在自己的義子,他當然不會提出反對意見。


    英宗趙曙見這幾個朝廷重臣都同意建立軍事參謀部後,也滿意的點點頭,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了。剩下關於參謀部的結構和功能,王靜輝的策論中都有詳細的記述,他們根本不用費心在那裏瞎琢磨,審議了其中的款項沒有什麽違背大宋傳統的問題後,便原則上以這個策論所提出的框架準備著手建立軍事參謀部了,不過在此之前當然會在後天的紫宸殿百官議事的時候把這個消息拋出來,有了這幾位重臣的同意,其他大臣也說不出什麽,通過那是肯定的。


    既然成立帝**事參謀部已經成為定局,那這個新成立的機構最高領導便是還在汴都開封家中歎氣的郭逵了,參謀總長的位置非他莫屬。當初就是因為英宗趙曙貿然啟用郭逵出任樞密副使,才使得他成為文官眼中的靶子的,差點兒把他逼向第二個狄武襄,英宗趙曙對此也是心懷歉意,這個位置當然屬於他了。


    領導參謀部的參謀總長在大宋軍方的地位僅次於樞密副使,雖然隻是對皇帝、樞密使、宰相三人負責提供軍事分析,權力有限的很,但這個職位對於從邊疆立功調迴汴都地將領們來說。更是一種榮耀。除了少數人喜歡當個知州、判官、節度使外,大多數還是希望能夠在軍事上一展所長。繼續和軍隊保持聯係。在這些立功將領地眼中,參謀總長或是能夠進入軍事參謀部,這是對他們統兵能力的一種肯定,盡管現在看起來這個參謀部更像養老院。


    福寧殿議事後。在家中地郭逵很快便得到了他即將出任第一屆帝**事參謀部參謀總長的職位的消息,心中喜不自勝,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是最為美妙地,打了勝仗被削職在武將心中是很受打擊的,盡管他知道參謀總長沒有什麽權力,但地位卻是樞密副使,名聲上可比出任渭州判官要強得多,這也是大宋壓製武將的傳統,在這點上他還是非常清楚的。


    郭逵當然知道這個成立軍事參謀部的設想是駙馬王靜輝所提出來的,想到駙馬。他現在也是非常關注,因為自己和同樣要出任副參謀長的陸詵能夠在西北宋夏交戰的時候,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這中間沒有王靜輝改裝的武器,是十分困難地。畢竟還是屬於冷兵器作戰時代,王靜輝所改良的大威力火器在郭逵等將領的眼中還是遠不如高速發射的床弩威力大,盡管西夏皇帝諒祚最後是被地雷給炸死的,但沒有操作簡便。發射速度快的床弩,大順城很難麵對幾萬西夏精兵幸存下來。


    在得知自己的命運沒有什麽大礙後,郭逵現在最想做的便是和身在楚州地王靜輝取得聯係,看看這位駙馬爺心中還有什麽好東西沒有貢獻出來,當初王靜輝給他這幾件東西的時候,那種“擠牛奶”的痛苦經曆。到現在還讓人想發笑。


    福寧殿議事討論的不僅是王靜輝再次提出建立帝**事參謀部的問題,還有另外一項――青苗法,這是王靜輝專門為拖延王安石而準備的。王靜輝知道英宗趙曙早就對他地參謀部設想表示同意了,唯一的顧慮便是樞密使富弼不願意看到樞密院的職能被分割,會以辭職來抗衡,所以在重新修訂參謀部職能的時候,再次削減了他設想中參謀部職權,以降低富弼反對的可能性。王靜輝知道富弼歲數已經很大了,再加上他曾經在濮議當中和英宗趙曙與宰輔韓琦唱對台戲,如果不是考慮到富弼巨大的政治聲望,他的辭職會是趙曙非常樂意見到的。


    王靜輝希望等到富弼離開樞密院後,再找機會加強參謀部的職權,盡量完善參謀部的職能,讓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到時候沒有富弼這樣強勢的政治人物來阻擋,這樣參謀部的進程會更快,而現在也隻能暫時充當“養老院”,來收容那些文官眼中容不下的武將了。


    王靜輝寫的關於青苗法的“非正式”奏章,還有後麵附上的關於帝國現今經濟狀況的分析,這些讓當初接到信件的潁王趙頊欣喜不已――王靜輝當上駙馬後,很少這麽大方的。當他仔細閱讀後,又產生了很大的疑惑,對於借助商人的力量來達成治國目標的可能性,他心中存在著巨大的疑惑,不過王靜輝的策論總是能夠給他新的啟發和靈感,並且策論中對於實施方法也寫得很完善,心中雖然很疑惑,但總體看起來卻是非常的合情合理。潁王趙頊當然知道英宗趙曙把王靜輝弄到楚州當軍州事是為了什麽,但他還是希望王靜輝能夠離他近點,最好還是在駙馬府和他做鄰居最好。


    當福寧殿中的朝廷重臣看過王靜輝寫的青苗法草案後,心中都各自有自己的算盤了,實施青苗法可與成立軍事參謀部完全不同。現在大宋的高利貸行業可謂是利益巨大,放貸利息基本上都是三成起價,大多數都在四到六成,甚至翻番也不足為奇。


    這幾個人當中除了歐陽修等少數人與這方麵沒有瓜葛外,其他人的家族或是背後的勢力那個沒有沾過?尤其是身為三司使的計相韓絳,河北韓家是數一數二的大地主,每年從農民手中收取的利息可是一項家族最主要的財源之一。雖然王靜輝的方法看起來絕對是個良策,對農業生產肯定有促進作用,但韓絳升職到三司使後,便越來越覺得王靜輝在楚州所實施地新方法。如果沒有什麽問題地話。很可能會推廣到全國,家族的根基在河北。這當然不可避免,對此韓絳心中還是有所計算地。


    與韓絳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但在福寧殿中,韓絳與其他幾個朝廷重臣相比。其影響力實在是太微弱了,宰輔韓琦和樞密使富弼對此雖然有影響,但還不足以動搖根基;而司馬光和歐陽修根本就不在乎這些,相比起來他們兩人是這些人當中最不在乎的;趙桀,韓絳等人因為利益關係太重,所以有些反對,但宰輔韓琦還沒有說話呢,哪裏輪到他們?對於韓琦的權威,雖然他們地家族勢力深厚,但他們可沒有王陶那個老家夥這份勇氣,所以選擇默不作聲。靜觀其變。


    雖然王靜輝寫的青苗法實施的草案所用的辦法讓他們有些摸不準,但每個人都能夠看到青苗法中的好處,不過這不僅會嚴重侵犯了高利貸行業,連帶著對熱衷於土地兼並的人來說也是一次打擊。現在在宋朝,農村盛行高利貸,利滾利是較為常見的利率,實施上已經成為農民破產、土地兼並的一種形式,對帝國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但中間牽扯的利益很多,所以宰輔韓琦在這個問題上拒絕發言。


    司馬光看到有些冷場,沒有人肯站出來說話,便向前一步說道:“聖上,臣以為青苗法實為良策。仁宗朝時,當時權知慶州地李參。就要當地農民自己估計麥栗產量的盈餘,先向官府借錢,穀熟後還官,稱為‘青苗錢’;幾年前江寧府王安石也曾使用此法,百姓都皆稱良法。駙馬這本關於在楚州試行青苗法的折子,其內容和李參與王安石所采用的青苗法基本上沒有什麽區別,但駙馬考慮的更為周到:由商人聯合組建錢莊向百姓借貸,利息三成由朝廷來對其監管,而朝廷能夠從這三成利息中獲取一成來填充國庫。以臣看來,李參和安石之法雖然有效,但必須由能吏來執行,若是選人不當,便會如駙馬文中所言:官吏便如虎狼一般借著這個機會來糟蹋百姓。而駙馬的青苗法則避開了各級官吏,交給商人來辦理,如果違反法例,那其懲罰也是能夠讓這些商人很顧忌的,所以老百姓不會因其受害,隻會得其利,這實乃善法,臣請聖上批準駙馬在楚州來試行,以駙馬之老成穩重,定會有更好的消息傳來!”


    如果王靜輝在福寧殿地話,他做夢都不會想到首先他的人居然是司馬光,在他的印象中司馬光可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領袖,對王安石新法的痛恨在曆史上王安石辭相後,不管好壞將新法連根廢除這種做法就能夠看出來了。王靜輝在寫青苗法草案的時候,最擔心地便是受到韓絳所代表的大地主階層的反對,其次便是這位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了。


    司馬光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對於王靜輝所提出的青苗法他是非常有好感,他自然知道李參和王安石在任上所實行的那套青苗法,當然可以算得上是良法,但那也是在有能吏掌控的前提下才可以。雖然司馬光是屬於非常保守的那一部分,但現在無論是保守派還是進取派的劃分並不像曆史上王安石執政時候那樣分的涇渭分明,並且即便是保守派也是對社會變革持肯定態度的,不過行動起來更加穩重而已。


    王靜輝的青苗法中,朝廷幾乎是處在絕對有利的位置上的,它並不去具體實施,而是在幕後監控放貸商人,這樣官吏就沒有辦法從中來插手,避開了現在大宋糟糕的吏治現狀。而且在王靜輝的策論中還詳細解釋了如何規範民間商人的貸款機構的細則,從朝廷監控到農民還貸都寫的清清楚楚,這樣青苗法的主要對象便隻有農民和商人,規避了朝廷在此之中的政治風險。司馬光對此非常欣賞,這樣打擊的對象便是日益猖獗的高利貸現象還有那些兼並土地的大地主,農民也會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利益,朝廷也能從中憑空獲得一筆非常豐厚的賦稅,這樣的好事他當然同意了。


    英宗趙曙聽後,額頭上已經擰出“川字”地眉頭舒展開來。他看到這份策論後。對青苗法地好處當然非常清楚,雖然對於策論中。王靜輝提出整合民間的商人建立銀行地作用很不明白,但心中隱隱約約的覺得還是因為現在的吏治問題,也對他的良苦用心非常感動。滿意歸滿意,要想讓青苗法獲得通過還是非常困難地。作為大宋的皇帝,他當然要考慮類似韓絳這樣勢力極大家族的反應,但這青苗錢估計如果推行到全國的話,每年會高達百萬貫,這對於他的誘惑是致命的。司馬光能夠站出來為王靜輝說話,也算是解開了現在的困局,畢竟誰都不願意桶這個馬蜂窩,由司馬光來幹正合適。


    此時福寧殿中像韓琦、富弼這樣對自己沒有什麽多大影響的大臣自然是不冷不熱的說兩句讚成的話,但難受地便是韓絳了,平心而論在他眼中對青苗法還是非常讚成的。但一想到自己的家族的利益,這就讓他有些猶豫了。韓絳想反駁,但這篇策論結構嚴謹,簡直是滴水不漏,各個方麵考慮的都非常周到,想挑毛病也是一時沒有什麽明顯的錯誤,這讓他怎麽反對?


    英宗趙曙看到周圍大臣沒有什麽太大的反對聲,便批準了王靜輝關於在楚州試行青苗法。韓絳此時心中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心中不知是什麽滋味,但心中總算是解脫了。他明白向王靜輝出任楚州軍州事,完全有權力像李參和王安石那樣不必向朝廷請示便可以在楚州試行青苗法。但此時不同往日,英宗趙曙越來越表現出一個有為皇帝的作風,他把王靜輝弄到楚州就是為了實驗不同地方法來推廣到全國改革弊政,王靜輝今天在楚州試行。如果效果顯著很可能會被推廣到全國。不過韓絳現在似乎就感到這部青苗法肯定會得到推廣,那份策論的體製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簡直如流水帳一般,條條框框居然寫得這麽清楚,有這樣的策論,再加上這個駙馬爺的能耐,如果試行後沒有效果才怪呢!


    幾天後,王靜輝在楚州接到了穎王趙頊和英宗趙曙兩父子的來信,老丈人趙曙地來信很簡單:朕已準了你的奏折,盼早日迴複佳音。而趙頊的來信就比較長了,對那天福寧殿中議事的過程都寫了出來,從趙頊的信中,王靜輝知道這次得罪的人比上次試行免役法得罪的人還要多,來頭更大,至少河北的韓家是跑不了了。


    河北韓家這樣的名門望族,王靜輝當然不會忽視,他也了解了一下韓氏家族的曆史,這個時候他所知道的韓家要比他原來在書上知道的多多了,而且他記得韓家在曆史上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也分成了兩派,現在看來倒是韓家有意為之。韓絳在曆史上是追隨王安石的,這個當初太子趙頊的老師,經常在給趙頊上課講解經義的時候,總是為王安石延譽。


    想到這裏王靜輝也十分納悶韓絳應該是青苗法的,如果換了他弟弟韓維反對,這才是正常的,可能還是因為自己不如王安石,不值得他在政治上追隨自己的緣故。


    “嗬嗬,曆史上大概韓絳也沒有想到最終他還是站在了王安石的對立麵上。我又不是當宰相,讓他追隨自己幹什麽?!”王靜輝自嘲的想了想,覺得自己想得實在是太多了,照自己這麽搞下去,除非自己的老丈人趙曙突然暴斃,王安石最多也就是個翰林學士或是參知政事而已,遠遠不能達到曆史上的權勢水平。


    現在青苗法得到了英宗趙曙的批複後,王靜輝就開始準備實施了。其實在王靜輝的心中,楚州不是一個試行青苗法的好地方,因為這裏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在這裏發生最嚴重的災害便是在仁宗時代發生的旱災,而現在自己把楚州的水利問題已經搞定了,而且這裏已經普及了耐旱的占城稻,就算再次發生大旱災,王靜輝也可以毫不費力的渡過災害。青苗法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在農民受災的情況下進行借貸,以渡過災年,不至於流離失所。


    不過在楚州施行青苗法有一大好處便是這裏由於是魚米之鄉,農民借貸的利息最少是四到六成,還沒有想西北或是河北那樣能夠達到翻番的地步,將借貸利息降下來應該不會引起高利貸者們的反彈,這樣可以使他能夠聚集商人籌集更多的資金參加自己的計劃。


    想到中國曆史上的晉商票號,王靜輝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晉商的票號現在恐怕要改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戒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戒念並收藏宋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