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話已經出口,至少在這金殿之上斷無收迴的道理,楊一清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據理力爭,更何況他還未必多有理,不過讓戶部這麽幹幹脆脆的拿銀子,那也是不可能的,隻待朝會結束之後再議不晚。


    與楊一清滿肚子的鬱悶不同,此時金殿上最高興的當屬翟鑾。


    他是內閣輔臣不假,然而地位不高,屬於無足輕重的存在,他最主要的職責還是兼任的工部尚書。


    然而嘉靖朝那麽多大工程,工部卻連湯水都沒喝到,身為工部尚書,翟鑾的壓力可見有多大。


    現在好了,天子直接將草原築城,而且一築就是十座這樣的超級大工程交給了工部,多了不敢說,三年內工部都不愁沒事可幹!


    如此一來,他這個工部尚書也算是給下屬一個滿意的交代了。


    至於如何在草原築城,會有哪些困難,不得使用徭役的前提下,如何征發匠工,這些亂七八糟的事還輪不到他這個工部尚書來操心。


    築城、通車、貿易、流官、震懾、削弱草原部族力量,這些手段就是朱厚煒對付草原的一係列手段。


    隻要完全按照他的設想去辦成這些事,朱厚煒完全不相信,草原還能翻的起什麽大浪。


    草原的事拿在大朝上麵來說,無非就是給滿朝官員通個氣,真正要談還是得去禦書房,和幾位重臣談妥了,再由他們去實施,這才是如今大明政治的現狀。


    大朝結束後,超過九成的官員離開金殿,各自迴衙門辦公,留下來準備繼續騷擾皇帝的除了內閣六位輔臣外,還有吏部尚書謝遷,兵部尚書王瓊,一共八個。


    王瓊是真的已經心灰意冷,再加上在朝會上丟了臉,已然不打算繼續幹這沒啥幹頭的兵部尚書,所以留下來是打算摘帽子的。


    至於謝遷,如今已經六十五了,自成化十一年高中狀元之後便邁入了仕途,此生曆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屬於純粹的四朝元老。


    正德年間,寵信宦官劉謹,而號稱三賢相的謝遷、劉健、李東陽合力想要置劉謹於死地,最後卻在天子的絕對意誌下,落了個慘淡收場,隻剩下李東陽一個在官場上和劉謹勉力周旋。


    劉謹伏誅後,朝廷征召謝遷還朝,然而謝遷以老病為由拒絕,嘉靖元年八月,朱厚煒親自下詔書命其還朝,謝遷無奈,隻能收拾行裝返迴京城。


    按照謝遷的資曆,就算讓他入閣取代楊廷和成為首輔,那都是綽綽有餘的,然而彼時的內閣已是人滿為患,而且楊廷和也很得嘉靖帝看中,於是朱厚煒便任命謝遷為吏部天官,至於廷推,那就是個形式。


    謝遷也知道嘉靖帝和他伺候過的前三位帝王完全不同,這就是位極其有主見,有自己抱負,並且為了自己理念堅定不移前行的雄主,伺候這樣的雄主,你需要做的就是本份。


    你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有屬於你的施政綱領,但是不能和皇帝的想法背道而馳,否則就是錯的,對的也是錯的。


    吏部掌控天下文官的升遷、免職、考功、京察等等,這些就是吏部的本份,也是謝遷該做的事。


    嘉靖帝恨貪汙腐化,屬於大貪必懲,小貪看情況那種,皇帝的手裏掌控著不知道多少官員的黑材料,可以隨時隨地用光明正大的理由來罷黜官員。


    考功是對官員政績的考察,京察的其中一項職能便是核查官員的貪腐,皇帝能夠隨時用貪汙的名頭把官員幹掉,而吏部卻一無所知?


    那便是失職!


    所以當謝遷成為吏部尚書之後,加大了對貪腐的審查力度,一年不到的時間,已有超過百名官員因為貪汙數額較大而被革職!


    朝野上下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怨聲載道,不說人人自危,可至少也對謝遷執吏政的方式大感不滿。


    謝遷也會來禦書房,倒確實讓朱厚煒有些奇怪,難道是為了向草原派遣流官的事?


    這未免也太有些操之過急了吧。


    八位重臣見了禮被賜座,朱厚煒淡笑道:“諸位愛卿此番可是要和朕談草原之事?”


    王瓊剛待說話,便聽到楊一清開口道:“陛下要在草原築城十座,臣別的不想問,隻想問問陛下,這築城的銀子……”


    “戶部缺銀子嗎?”朱厚煒反問道。


    “這……”楊一清一窒道:“戶部財政如今是從未有過的寬裕,可築城耗費甚巨,戶部難以獨力承擔……”


    話裏麵的意思很簡單,築城可以,但這銀子,皇帝你也得掏,而且至少得掏一半。


    誰讓皇帝您有銀子捏。


    “翟愛卿。”


    “臣在。”


    “翟愛卿兼領工部,築城既然由工部負責,那麽翟愛卿可考慮過一座新城築造大致需要多少銀子?”


    翟鑾略加思索後說道:“城池有大有小,城牆有高有矮,如果是在中原建造一座如同湖州那樣的城池,光圈土築城牆的話,花費的銀子不會超過五十萬兩,可要是建造如兩京這樣的雄城,最少也需要百萬兩以上,這還是征徭役的情況。


    但是草原不是中原,想要在草原上築造城池,首先是人力,然後是築城材料的運輸等等,估計至少得要翻一兩倍。


    陛下要想在草原築雄城十座的話,按老臣的估計,至少要雇傭十萬民夫,曆時最少三五年,十城耗費的銀子不會低於一千五百萬兩!”


    “一千五百萬兩……”朱厚煒笑道:“就算兩千萬兩好了,如今戶部每年結餘下來的銀子都不止一千萬兩吧,按照三年築城的時間算,一年也就要戶部掏六百萬兩,很困難嗎?”


    楊一清搖頭道:“戶部是有結餘,但是這天下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了,旱災、蝗災、黃河水患等等,一旦遇到戶部就要拿銀子,陛下,戶部雖然寬裕了些,可也不能寅吃卯糧,得要未雨綢繆啊。”


    朱厚煒最煩的就是和戶部打交道,別管是誰做到戶部的位子上麵,都會變的斤斤計較,煩不勝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征服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老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老五並收藏大明征服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