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名單出來了?”


    “迴陛下的話,出來了。”任興將一張折子取出放在案上道:“今科共錄進士三百八十三人,會員乃是廣州府舉子霍韜。”


    “霍韜?”朱厚煒想了想,略微有些印象,之所以有印象也是因為嘉靖朝最著名的大禮議事件。


    大禮議事件最著名的人物肯定是楊廷和和張驄,可這霍韜也差不了多少,隻不過張驄風頭太盛,霍韜被蓋住了罷了。


    原因也簡單,因為霍韜和張驄的立場一樣,他也認為嘉靖應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議以興獻王為皇叔考的主張,隻不過沒有張驄那麽激進到破釜沉舟的地步罷了。


    霍韜的仕途也沒有張驄那麽一帆風順,原因就在於他認為自己的主張是對的,但是從公理出發,而不是如張驄那樣一意媚上。


    所以最後張驄成了內閣首輔,而霍韜終其一生也隻是官至禮部尚書。


    這不是說禮部尚書不值錢,隻是相對明代大臣心心念念都想入閣,還差了那麽一點意思罷了。


    朱厚煒的目光在名單上一行行看下去,出於後世人的觀念,他自然也想看看,這一次恩科有沒有出現幾個名垂青史的牛叉人物。


    這幾乎是穿越者共同的惡趣味之一。


    “唐皋。”朱厚煒念到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不是很出名,不過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家夥應該是正德九年的狀元,不過和他的前任狀元楊慎的名氣比起來簡直不堪一提。


    楊慎是誰?


    人家可是首輔楊廷和之子,乃明代三才子之首,後世三國演義開頭的那首詩,也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就是他的大作。


    朱厚煒能記得唐皋,和他是不是狀元沒毛線關係,他之所以記得純粹是因為一副對聯。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麵。’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有肚腸。’


    不錯,這副後世大名鼎鼎的對聯的下聯就是唐皋的應對,而出對的則是朝鮮國王李懌。


    朱厚煒對唐皋沒有太大興趣,就好像他對本科會元霍韜同樣沒什麽興趣一樣,他在找有興趣的人。


    好在沒有讓他失望。


    夏言!


    大明牛叉哄哄,因斬首而垂千古的一代首輔!


    於是朱厚煒想到了嚴嵩。


    看到夏言名字不可能想不到嚴嵩,或者說就算看不到夏言,朱厚煒也不太可能會忘記這位赫赫有名的大奸臣。


    如今這位大奸臣在翰林院……


    按照正常姿態,朱厚煒有一萬種辦法讓嚴嵩滾蛋,甚至直接將這家夥幹掉都不會太費事。


    然而朱厚煒沒這麽做,原因很簡單,嚴嵩是曆史上嘉靖朝的大奸臣,他擅長寫青詞,所以能迎合道君皇帝的喜好,從而平步青雲,把持朝政數十年間,迫害忠臣,排除異己,壞事做了一籮筐,當真是死不足惜。


    這是朱厚煒知道的嚴嵩,但如今他做在這個皇位上,那些他不熟悉的曆史人物呢?


    或者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他改變曆史而出現的人物呢?


    這些人誰忠誰奸,又如何分辨?


    答案是未知。


    但凡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七情六欲就必然會有弱點,道君皇帝喜歡煉丹、喜歡青詞,所以滿朝上下湧現出一大批青詞高手,他們想要做的無非都是逢合聖意,從而步步高升罷了。


    從這一點上去看,所謂的忠臣和奸臣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嚴嵩算是權臣,但絕對算不上大明第一權臣,能在大明朝排第一的權臣,也是真正的權臣隻有一個。


    張居正!


    張居正可是大明名垂青史的名臣,屬於忠臣的典範,能臣的楷模,然而他在朝當政時期,壓製皇權,結交中官和後宮,朝中言官不敢出聲,群臣唯其馬首是瞻……


    當然張居正的所作所為絕大部分是符合大明利益和文官利益的,所以在曆史上搏了一個好名聲。


    他也確確實實當的起能臣之名。


    人與人身處的立場不同,自然考慮問題的方式也不可能相同,比如道君皇帝喜歡嚴嵩,萬曆皇帝肯定不喜歡張居正都是各自時代的常態。


    前人之鑒,後人之師,身為後世人,朱厚煒絕對不會用片麵而主觀的眼光去評論當今時代大臣的好與壞,忠與奸。


    嚴嵩能在年紀輕輕便成為進士,那麽他就符合當前主流價值觀,他把嚴嵩幹掉確實不費事,但要出個馬嵩、趙嵩,那他如何去分辨?


    既然他對嚴嵩有一定的了解,那麽朱厚煒覺得自己可以給這家夥一個機會,曆練或者證明自己的機會,要是此人沒辦法完成自己交代的事,或者在其位不謀其政,整日裏還是想貪汙腐敗,那麽朱厚煒動起刀來,也不會有絲毫負擔。


    “去翰林院,讓嚴嵩來見朕。”


    領導動動嘴,下麵跑斷腿,任興一個眼色,頓時有個小太監屁顛屁顛的往外小跑,去翰林院喊個翰林來這種小事,還輪不到任興這位司禮監名義上的二號人物,實際上一把手的任大檔親自出馬。


    過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小太監氣喘籲籲的迴了乾清宮。


    “陛下,嚴嵩來了。”


    “宣他進來。”


    “宣翰林侍讀嚴嵩覲見。”


    宮門口,嚴嵩整了整衣冠,深吸了一口氣邁入宮門。


    這一刻嚴大奸的心情無疑是忐忑的,朝廷自有法度,官場講究論資排輩,他區區一個翰林竟然蒙天子單獨召見,說實話,這種事嚴嵩連想都沒想過。


    不過身為臣子,尤其是翰林,誰不希望自己能夠日日麵見聖顏,但是沒辦法,身為翰林更要熬資曆,隻要能成為翰林學士,那時候外放出去成為一方布政或者按察,待個三年迴京起步都是侍郎!


    所以說翰林雖然清貴,油水說起來也確實不多,可翰林院就是通天之階,在這裏當官,最容易見到青雲之路!


    嚴嵩本打算好好熬上幾年資曆,可如今看來,或許他的青雲路已經出現了。


    “臣嚴嵩叩見吾皇聖安。”進了禦書房,嚴嵩立即推金山倒玉柱拜倒於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征服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老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老五並收藏大明征服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