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長萬物,養育百姓,如同慈母一般,華夏民族自古便有對土地的崇拜。


    故而祭地之禮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記錄。


    主要目的是由皇帝(王)率領大臣們祈求得到地神的保佑,祈求糧食能夠豐收。


    司空府,廨舍。


    曹操收到詔書之後,不由的苦笑了一下,對麵前的程昱道:“陛下這是故意要讓我麵上無光,為了這點小事,讓皇帝揪著不放,著實不應該。


    早知如此,就聽仲德之言,改劃另一縣為籍田,便不會有這些事了。”


    說著,把詔書交給程昱。


    程昱掃了一眼,正是讓曹操築台,以舉行祭地之禮的詔書。


    兩人都是人精,當然能明白天子的意圖。


    當初是丁辰建議,把籍田改在義陽縣,程昱當時還反對過。


    隻不過是丁辰信誓旦旦的跟程昱擊掌打賭,聲稱畝產量絕對不會差於其他縣。


    如此這籍田才定在了義陽縣。


    可是丁辰後來在義陽煉出了銅,這等豐功偉績,令程昱也不得不歎服,所以那打賭也就變的無關緊要。


    知道內情的人反而都慶幸,幸虧丁辰當時的堅持之舉,才讓曹氏目前地盤上不不缺銅錢了。


    程昱揉了揉眉頭道:“秋收將至,如今詔書發下來,主公即使現在改換籍田,不免也會令天下人詬病。


    為今隻有讓子文先去義陽盡一盡籍田令之職責,免得被天子拿住把柄,為難子文。”


    “他敢?”


    曹操瞪著眼睛,突然調高了調門道:“他若敢為難我侄兒,那就是在打我的臉。


    那皇帝寶座,他劉協能做的,其他人也能做的,反正天下姓劉的有的是。


    難道董卓能換的了天子,我曹操便不能?”


    皇帝的屢屢不聽話,讓曹操也感到氣惱。


    “主公,在下不是這意思,倒也不至於嚴重到換天子的程度。”


    程昱苦笑了一下,搖頭道:“隻不過子文畢竟是籍田令,這半年來倒一直跟隨主公行軍打仗,當然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可畢竟忽視了管理籍田的職責。


    由此導致籍田荒廢,產出不佳,自會引來他人議論。”


    曹操想了想,程昱的話也有道理,於是吩咐道:“且讓子文再去義陽待一段時間,收成如何,就不用操心了,若到時真的產出太難看,我再設法為他轉圜便是。”


    丁辰這半年來行軍打仗,立下這麽多戰功,自然沒時間管理籍田,即使品評得了倒數第一也情有可原。


    但是對於職務的任命者曹操來說,失誤就大了。


    若是對籍田上心,抽調丁辰為運糧官之後,完全可以再任命另一個籍田令。


    可是曹操那時一心撲在平定袁術之亂上,根本就沒有顧上這一個縣的耕種,所以重新任命籍田令之事也就早就丟到腦後了。


    現在要秋收了,當初曹操的小小失誤才發酵了起來,讓皇帝借題發揮,竟然讓人越來越頭疼。


    ……


    丁辰剛剛在府中歇了沒兩天,便收到了命令,讓他緊急趕往義陽縣。


    他還不知道此時皇帝和曹操正在暗中博弈,他倒也挺關心自己當初在這個時代推行的聯產承包會起到什麽效果。


    既然曹爸爸有令,他立即帶著趙雲、魏延、陳到、牛金四將,以及五百典農兵去往義陽縣。


    在那熟悉的縣衙,他又見到了毛縣令。


    幾個月不見,毛縣令在重新麵對丁辰時,竟然多出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壓迫感,那種沉穩勁兒,似乎換了個人一樣。


    他自然不知道,丁辰在這幾個月裏,可是經曆過屍山血海的曆練,氣質自然跟以前不一樣了。


    而且這次迴來,還帶著那麽多軍兵,不免令毛縣令有些戰戰兢兢。


    “這裏的百姓,耕種的怎樣?”丁辰端著茶碗,隨口問道。


    “迴丁令君,好著呢,”毛縣令道。


    “好著是什麽意思?”丁辰皺了皺眉頭。


    毛縣令連忙道:“這裏的流民初抓來時哭天喊地,可是現在糧食豐收在即,他們豈能不感念丁令君恩德?


    隻要丁令君在這裏坐鎮便好。”


    丁辰看著臉上閃爍不定的毛縣令,覺得他似乎話未說盡。


    不過丁辰也不想聽他一個老油條匯報,還是微服私訪一下,深入到民間真實打聽一下百姓是否真的滿意。


    他屏退左右,跟趙雲和陳到換上普通農夫的衣服,從縣衙後門溜了出去。


    ……


    話說幾個月前,剛剛開春時節。


    義陽縣北的官道上,行來一群衣衫襤褸攜家帶口的流民。


    他們在太平時同為一個村子,大部分人都姓宋,但是黃巾之亂之後,他們村子被毀,隻能淪為流民。


    後來他們聽說曹氏在許都屯田,於是舉村前去投奔。


    到了才知道,曹氏的屯田的分成比例是十稅二,這稅可不低。


    要知道,當年文景之治時,大漢的稅賦曾經降到過三十稅一,平常大部分時候也不過十五稅一。


    而曹氏屯田竟然收取十稅二,在這個畝產量不到四石的時代,極有可能操作一年還是填不飽肚子。


    但是他們既然到了許都,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隻能先試一試了。


    果然去年一年勞作下來,一家人依然活在餓死或者餓不死的邊緣。


    所以大家痛定思痛,決定偷偷逃往蜀地。


    聽說那裏是天府之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且沒有遭受過戰亂,糧食產量比較高。


    於是大家相約好,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他們整個村子潛逃了。


    他們一路順著官道向西南前行,好在後麵也沒人追趕。


    這一日便進入了義陽縣。


    突然前麵山坳裏前麵響起了一陣銅鑼聲,眾流民的心頓時懸了起來。


    這村子裏有個叫宋萬的,是個三十來歲的中年,雖然不是村子的裏正,但平常威望很高,所有人都服他。


    這次出逃大家也都唯他馬首是瞻。


    見有異動,所有人都看向宋萬。


    還沒等宋萬說話,就見對麵山坳裏衝出百十人,最前麵領頭的是十幾個身穿公服,舉著長刀的衙役。


    後麵跟的卻是手持棍棒的青壯。


    這個時代雖然已經天下大亂,但是千年來養成的習慣,百姓見了身穿公服之人依然感到害怕。


    不過總比碰上流匪強些。


    “官爺,我們都是準備去往蜀地的平民百姓,不知哪裏冒犯了官爺,”宋萬戰戰兢兢的道。


    那捕頭冷著臉,大聲道:“別走了,奉我家丁令君之命,前來邀請爾等前去耕種。”


    宋萬心想,有你們這等“邀請”法的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開月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開月圓並收藏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