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典
帝女諜妃:邪王的心尖寵 作者:白了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易少君早已換下黑鐵重甲,著了一襲太子服色,明黃色蟠龍織金朝服,螭龍通天冠,腰中佩劍亦換了一柄鑲金綴玉的禮儀用劍,按製任何人皆不得攜帶利器偈廟以及覲見君王,故大家都配一柄沒有開刃的儀劍,不過是取其象征意味而已。
他高踞馬上,看見下麵易少群金冠朝服神情跳脫,心中嘲諷不已,麵上卻是一派和藹笑意,卻並不理會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隻是對了清河王拱拱手,“許久不見,清河叔祖風采更盛往昔。”
清河王亦含笑道:“太子殿下此番大勝歸來,乃是我國幸事。”
易少群心中不滿,插口道:“如今已經迎著了太子哥哥,咱們是不是該去太廟獻俘了吧。”
清河王笑道:“榮王所言甚是。”
榮親王雖然是正使,然處處卻都是清河王做主,此時便由清河王下令,大軍仍然安置城外,三千鐵騎亦返迴大營隨大軍一起待命,他自帶了六衛簇擁著易少君入城。
既然有清河王在,易少君放心了許多,晾著易少群也不敢搞什麽笑動作,遂揮揮手,那三千鐵騎齊齊躬身行禮後撥轉馬頭出了城門,軍容整肅動作齊整,清河王心中便是一凜,隨即又暗喜,他原就是太子黨,易少君在軍中威望越勝他自然越高興。
易少群原就是個草包,若沒有生母潘妃在後麵鼓動,他原也沒那個心眼子去奪嫡,此時非但看不出什麽來,反而鼓掌叫好,“太子哥哥果然威風,這就是所謂的令行禁止了吧。”
他原是無心一句話,卻讓易少君心中凜然。按李後傳來的信件,國主身子日益不好,那疑心病也越來越重,最怕的就是他擁兵自重,易少群這句話也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總還要防著些才是。
一麵心裏想著對策,一麵隨了清河王起駕,一幹臣工浩浩蕩蕩跟在後麵,一時滿眼都是朱紫朝服、蟒袍玉帶,巍巍額額充塞道路,不說眾位臣工,就是百姓們親眼看見這盛世氣象,也覺得國朝之威嚴遠勝其餘四國,心情更加振奮。
禮部早就將獻俘的禮儀安排妥當,正中設了國主禦座,因他身子不好,便由李後隨行,故也設了皇後禦座,帝後同座受禮。李後上一次出現在臣工百姓麵前接受如此盛大賀禮還是二十餘年前受封皇後的時候,此時重溫,不免唇角含笑心中得意不已。
一時奏樂止、鳴鞭停,幾十輛囚車車門大開,一個個素衣女眷孩童從內中走出,七公主亦赫然在內。國主忽然皺眉道:“上騰皇室被俘男丁何在?”
易少君躬身道:“迴稟陛下,兒臣怕他們活著反生事端,若有人心懷上騰王室,恐又再生枝節,已經下令全部就地格殺。”
國主默默無語,半晌歎道:“總是殺伐太重。”
李後卻是笑道:“皇兒所慮極是,怕就怕有人會打著上騰皇室的旗號謀求複國,若果然如此,這一場仗豈不是白打了?勞民傷財尚在其次,犧牲的這許多將士豈不難過?”
她唇邊笑意加深,“自然,陛下心懷悲憫,這也是國朝蒼生之福,亦是此次被俘人員之福,不若便開釋了他們,也好彰顯我南月一片慈心。”
國主點頭稱是,自易少君以下人人納罕,此番竟然全由李後做主,太子黨自是暗中高興不已,那些牆頭草卻有些懊惱。
國主便下了旨意,命開釋戰俘,又賜了一所大宅院讓這些人住進去,因女眷為多,又特特的降了恩典,言道他們既然投降便同是南月子民,其後婚嫁自由,無論庶民官員,皆可前往迎娶。
話雖這麽說,然而這批女眷城破後的下場如何已然是街知巷聞,又曾被易少君公開賜予將士,是以並無人願意聘娶。再說這些女眷,原本都是上騰皇室成員,如今卻淪為戰俘,許多人吃不得苦,短則數月,長則一年便鬱鬱而終。
至於那些男童,不過是易少君特意留了一條命來充當戰俘的,事了後自然不容許他們再活著,不過一年的功夫,各種暴斃意外死了個幹淨。
這些都是後話了。
且說易少君這邊,禮畢之後就是賜宴,宴席直至亥時末才結束。此時已是星辰漫天月色清涼,易少君被幾個宮人扶著迴了東宮。
照理說如此場麵,皇後既然出席,自然少不了太子妃的份兒,隻是上官顏夕又怎會出席這樣的慶功宴?想起來就覺得刺心呢!便早早稱病不去,不說李後不滿,就是易少君聽了,那些新仇舊恨夾雜上來,也是滿心的惱意。
一迴了東宮,他便吩咐,“去棲梧殿。”
其時東宮嬪禦俱在門口迎候,陳範二位良人並劉孺人聽了心底都是一突,在她們看來,上官顏夕早就失寵,易少君幾乎從來都不去她那裏,卻不想此時剛剛班師迴朝,第一夜竟然就要宿在她那裏。
陳範二人且不說,劉孺人秋水卻幾乎擰爛了手中絹帕。她冒著大險做了衣服給上官顏夕,後又哄了秋若將衣服拿出來送去李後宮中,這才做成了那一場局,使得易少君可以順利出征,滿以為此後會獨得寵愛,卻不想易少君一迴來竟然就要去見上官顏夕!
她挺了七個月的肚子倚在吉兒身上,顫巍巍的道:“殿下確實也該去看看太子妃,她病著這些時日,連今兒個這麽大喜的日子都起不來呢。”
一臉的深明大義賢惠知禮。
範良人暗自撇嘴,表情是好表情,做作是好做作,隻是不襯秋水這麽個身份。到底是宮女出身上不得台麵,她心裏暗曬,麵上卻笑道:“妾身早晨去請安的時候,太子妃殿下還起不來呢,如今雖說是三月天了,可是乍暖還寒的,且太子殿下出征在外,太子妃少不得擔心憂慮,怎麽能不病?如今可好了,殿下迴來,想來太子妃的病很快就要好了。”
他高踞馬上,看見下麵易少群金冠朝服神情跳脫,心中嘲諷不已,麵上卻是一派和藹笑意,卻並不理會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隻是對了清河王拱拱手,“許久不見,清河叔祖風采更盛往昔。”
清河王亦含笑道:“太子殿下此番大勝歸來,乃是我國幸事。”
易少群心中不滿,插口道:“如今已經迎著了太子哥哥,咱們是不是該去太廟獻俘了吧。”
清河王笑道:“榮王所言甚是。”
榮親王雖然是正使,然處處卻都是清河王做主,此時便由清河王下令,大軍仍然安置城外,三千鐵騎亦返迴大營隨大軍一起待命,他自帶了六衛簇擁著易少君入城。
既然有清河王在,易少君放心了許多,晾著易少群也不敢搞什麽笑動作,遂揮揮手,那三千鐵騎齊齊躬身行禮後撥轉馬頭出了城門,軍容整肅動作齊整,清河王心中便是一凜,隨即又暗喜,他原就是太子黨,易少君在軍中威望越勝他自然越高興。
易少群原就是個草包,若沒有生母潘妃在後麵鼓動,他原也沒那個心眼子去奪嫡,此時非但看不出什麽來,反而鼓掌叫好,“太子哥哥果然威風,這就是所謂的令行禁止了吧。”
他原是無心一句話,卻讓易少君心中凜然。按李後傳來的信件,國主身子日益不好,那疑心病也越來越重,最怕的就是他擁兵自重,易少群這句話也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總還要防著些才是。
一麵心裏想著對策,一麵隨了清河王起駕,一幹臣工浩浩蕩蕩跟在後麵,一時滿眼都是朱紫朝服、蟒袍玉帶,巍巍額額充塞道路,不說眾位臣工,就是百姓們親眼看見這盛世氣象,也覺得國朝之威嚴遠勝其餘四國,心情更加振奮。
禮部早就將獻俘的禮儀安排妥當,正中設了國主禦座,因他身子不好,便由李後隨行,故也設了皇後禦座,帝後同座受禮。李後上一次出現在臣工百姓麵前接受如此盛大賀禮還是二十餘年前受封皇後的時候,此時重溫,不免唇角含笑心中得意不已。
一時奏樂止、鳴鞭停,幾十輛囚車車門大開,一個個素衣女眷孩童從內中走出,七公主亦赫然在內。國主忽然皺眉道:“上騰皇室被俘男丁何在?”
易少君躬身道:“迴稟陛下,兒臣怕他們活著反生事端,若有人心懷上騰王室,恐又再生枝節,已經下令全部就地格殺。”
國主默默無語,半晌歎道:“總是殺伐太重。”
李後卻是笑道:“皇兒所慮極是,怕就怕有人會打著上騰皇室的旗號謀求複國,若果然如此,這一場仗豈不是白打了?勞民傷財尚在其次,犧牲的這許多將士豈不難過?”
她唇邊笑意加深,“自然,陛下心懷悲憫,這也是國朝蒼生之福,亦是此次被俘人員之福,不若便開釋了他們,也好彰顯我南月一片慈心。”
國主點頭稱是,自易少君以下人人納罕,此番竟然全由李後做主,太子黨自是暗中高興不已,那些牆頭草卻有些懊惱。
國主便下了旨意,命開釋戰俘,又賜了一所大宅院讓這些人住進去,因女眷為多,又特特的降了恩典,言道他們既然投降便同是南月子民,其後婚嫁自由,無論庶民官員,皆可前往迎娶。
話雖這麽說,然而這批女眷城破後的下場如何已然是街知巷聞,又曾被易少君公開賜予將士,是以並無人願意聘娶。再說這些女眷,原本都是上騰皇室成員,如今卻淪為戰俘,許多人吃不得苦,短則數月,長則一年便鬱鬱而終。
至於那些男童,不過是易少君特意留了一條命來充當戰俘的,事了後自然不容許他們再活著,不過一年的功夫,各種暴斃意外死了個幹淨。
這些都是後話了。
且說易少君這邊,禮畢之後就是賜宴,宴席直至亥時末才結束。此時已是星辰漫天月色清涼,易少君被幾個宮人扶著迴了東宮。
照理說如此場麵,皇後既然出席,自然少不了太子妃的份兒,隻是上官顏夕又怎會出席這樣的慶功宴?想起來就覺得刺心呢!便早早稱病不去,不說李後不滿,就是易少君聽了,那些新仇舊恨夾雜上來,也是滿心的惱意。
一迴了東宮,他便吩咐,“去棲梧殿。”
其時東宮嬪禦俱在門口迎候,陳範二位良人並劉孺人聽了心底都是一突,在她們看來,上官顏夕早就失寵,易少君幾乎從來都不去她那裏,卻不想此時剛剛班師迴朝,第一夜竟然就要宿在她那裏。
陳範二人且不說,劉孺人秋水卻幾乎擰爛了手中絹帕。她冒著大險做了衣服給上官顏夕,後又哄了秋若將衣服拿出來送去李後宮中,這才做成了那一場局,使得易少君可以順利出征,滿以為此後會獨得寵愛,卻不想易少君一迴來竟然就要去見上官顏夕!
她挺了七個月的肚子倚在吉兒身上,顫巍巍的道:“殿下確實也該去看看太子妃,她病著這些時日,連今兒個這麽大喜的日子都起不來呢。”
一臉的深明大義賢惠知禮。
範良人暗自撇嘴,表情是好表情,做作是好做作,隻是不襯秋水這麽個身份。到底是宮女出身上不得台麵,她心裏暗曬,麵上卻笑道:“妾身早晨去請安的時候,太子妃殿下還起不來呢,如今雖說是三月天了,可是乍暖還寒的,且太子殿下出征在外,太子妃少不得擔心憂慮,怎麽能不病?如今可好了,殿下迴來,想來太子妃的病很快就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