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郊迎
帝女諜妃:邪王的心尖寵 作者:白了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後語速和緩卻是不容任何人插言,按過了眼睛立時又道:“依著臣妾的意思,不若由皇叔清河王為正主持,而以群兒為副主持,他先好好學著些,以後才好如皇叔那般做個賢王啊。”
一句話就定了調子,若是國主就此答應下來,易少群未來怕是也隻能做個賢王了。
李後說完了,也不看國主,隻是對眾臣道:“當然這些隻是哀家的建議,至於是否可行,諸位卿家皆是我南月朝廷肱骨,自然熟知規矩禮法,還請各位商議指點。”
說是商議指點,然這殿裏除了國主,誰又敢指點正宮皇後?眼見著國主不吭聲,南月國裏最是位高權重的三司司馬王慎、司空劉仁、司徒薛寶鶴互相對視,打了一番眉眼官司之後,王慎便站了出來,先對李後施了一禮,接著環視眾臣,道:“此事重大,還請諸同僚共同商議討論。”
大臣們聽了,不免又暗罵他滑頭。
大臣中有一多半是心向易少君的,他是中宮嫡子,為人處世也頗有能力,做儲君多年也沒什麽惡跡傳出來,妥妥的未來繼承人風範。剩下的一小半裏,又有一半以國主馬首是瞻,絕不會反駁國主的一句話。
再有的,就是些押寶在易少群身上,試圖燒冷灶的人了。然而這些人錦上添花可以,讓他們雪中送炭,甚至公然替易少群說話,卻又難上加難了。
此時就有一位心向易少君的站了出來,“皇後娘娘所言極是,思慮周密處是臣等所不能及的,兩位陛下愛惜榮親王,恐其在郊迎大典上受累,這是兩位陛下慈心處,依著微臣愚見,以清河王為主,榮親王為輔,這個主意是極好的。”
國主冷冷看他一眼,沉了臉不說話,就有一位乖覺朝臣跳了出來。此人一貫以純臣自居,自以為誰即位都不關他的事,他隻要忠心王事就是萬無一失。此時看到國主麵色不虞,就站出隊伍。
“微臣以為,若要讓清河王教導榮親王,不若以榮親王為主而以清河王為輔,這樣既不會使榮親王受累,亦可以達到目的。”
國主聽了,急忙笑道:“卿家此言大善。”
李後卻是惡狠狠的剜了他一眼,心中牢記此人官服長相,打算等兒子迴來了告訴他知道。
如此又扯了幾句皮,這件事就算定下來了,李後爭取了一番,雖然沒讓榮親王靠邊站,但也沒讓他一人獨大,也算不虛此行了。且她心中另外打了其他主意,也就不再繼續爭,由著國主最終確定了此事。
自然就有人趕著把消息送給了易少君。易少君心中驚怒自是非同小可。
在他看來,立下如此不世出的奇功,不說地位多穩固,起碼一年半載是可保無虞了,不想他人還沒迴京,國主轉瞬又防著他了。六個衛所參與郊迎大典,看著是給了他無上榮光,可是這些人卻交給易少群來調度。
若是屆時讓易少群趁著機會掌握了這群人,豈不是一半的京師親衛都落入他的囊中?好在還有清河王做副主持,這讓易少群聊以自慰。
過不多時,李後的信也到了,易少君展開細細看過了,不免唇角又噙了一絲冷笑,潘妃還真是始終不肯死心呢。一麵心中又覺得疑惑,好像潘妃以前也沒這麽多心眼兒,她能盛寵不衰,九成九是占了長相的便宜,可如今卻仿佛一夜之間精明了許多。
易少君絕不信潘妃能自己長進如此,必然是有人給她出了主意。隻是這人是誰呢?他在心底細細梳理了一番,始終找不出一個人選來。
他隻往後宮以及朝臣家眷方向去想,卻是打死他都想不到,這人選不在別處,就在東宮。
他心底存了心事,也不再緩緩前行,隻命大軍繼續行進,而他自己則帶了三千鐵騎押了俘虜們星夜疾馳迴京。這三千鐵騎乃是他精心訓練出來的,雖不如私兵那般驍勇,且也是不差的了。
待他在京郊駐紮好,郊迎大典便正式開始了。
是日,從京城正門至京郊大營一路黃沙鋪地,抽調出來的衛所兵士們沿途做好重重關防,列仗侍立。所有庶民百姓盡皆被攔在儀仗士兵之後,靜靜等候而已。
榮親王與清河王率領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在城門處迎接,其餘官員便在城內等候,因主帥是儲君,故而大家皆是跪迎。
半日後,易少君率領三千黑甲鐵騎浩浩蕩蕩的從遠處過來,後麵又跟了幾十輛囚車,押著從上騰運迴來的俘虜。其時上騰皇室無論遠親近枝,成年男丁皆被屠戮殆盡,此番押迴來的,不過是寥寥無幾的一些女眷和孩童。
易少君為人原本殘暴嗜殺,又將上騰皇室女眷們無論嬪妃公主命婦貴女,皆賞賜給有功的將士,便有人不堪受辱自盡了事,活下來的就拿來充作俘虜。
易少君一路緩緩縱馬進城,帥旗挑得高高的隨風飄揚,所過之處,百官百姓無不俯首歡唿。
李夢蝶夾在人群裏跟著眾人歡唿,心中也是無限喜悅。滿心裏以為此番太子姐夫立了大功,再也不用顧忌那上官顏夕,她再度返迴東宮是指日可待。
她一時得意忘形,大叫道:“太子殿下千歲!”眾人同時跟著叫道:“太子殿下千歲!”
易少君聽了,心中也是得意,往道路兩旁環視一周,李夢蝶看著他的視線又是激動不已,拚了命的揮手,其實人頭攢攢烏壓壓一片人頭,易少君哪裏看得清楚,李夢蝶卻自以為他已看見了她。
易少群穿了層層累累的全副親王冠冕,又陪了一柄裝飾用的寶劍,自以為代帝出迎威風八麵,可誰知百姓眼裏隻有易少君,一時又沉了臉。
他本就沒多少城府,七情六欲都寫在臉上,旁邊清河王見了不免暗自撇嘴,心道若是國主有意抬舉此人,必要豁出性命去攔著才是。
可此時他領了命要輔佐易少群,隻得捏了鼻子勉強道:“稍候太子即至,還請榮王按禮儀行事。”
一句話就定了調子,若是國主就此答應下來,易少群未來怕是也隻能做個賢王了。
李後說完了,也不看國主,隻是對眾臣道:“當然這些隻是哀家的建議,至於是否可行,諸位卿家皆是我南月朝廷肱骨,自然熟知規矩禮法,還請各位商議指點。”
說是商議指點,然這殿裏除了國主,誰又敢指點正宮皇後?眼見著國主不吭聲,南月國裏最是位高權重的三司司馬王慎、司空劉仁、司徒薛寶鶴互相對視,打了一番眉眼官司之後,王慎便站了出來,先對李後施了一禮,接著環視眾臣,道:“此事重大,還請諸同僚共同商議討論。”
大臣們聽了,不免又暗罵他滑頭。
大臣中有一多半是心向易少君的,他是中宮嫡子,為人處世也頗有能力,做儲君多年也沒什麽惡跡傳出來,妥妥的未來繼承人風範。剩下的一小半裏,又有一半以國主馬首是瞻,絕不會反駁國主的一句話。
再有的,就是些押寶在易少群身上,試圖燒冷灶的人了。然而這些人錦上添花可以,讓他們雪中送炭,甚至公然替易少群說話,卻又難上加難了。
此時就有一位心向易少君的站了出來,“皇後娘娘所言極是,思慮周密處是臣等所不能及的,兩位陛下愛惜榮親王,恐其在郊迎大典上受累,這是兩位陛下慈心處,依著微臣愚見,以清河王為主,榮親王為輔,這個主意是極好的。”
國主冷冷看他一眼,沉了臉不說話,就有一位乖覺朝臣跳了出來。此人一貫以純臣自居,自以為誰即位都不關他的事,他隻要忠心王事就是萬無一失。此時看到國主麵色不虞,就站出隊伍。
“微臣以為,若要讓清河王教導榮親王,不若以榮親王為主而以清河王為輔,這樣既不會使榮親王受累,亦可以達到目的。”
國主聽了,急忙笑道:“卿家此言大善。”
李後卻是惡狠狠的剜了他一眼,心中牢記此人官服長相,打算等兒子迴來了告訴他知道。
如此又扯了幾句皮,這件事就算定下來了,李後爭取了一番,雖然沒讓榮親王靠邊站,但也沒讓他一人獨大,也算不虛此行了。且她心中另外打了其他主意,也就不再繼續爭,由著國主最終確定了此事。
自然就有人趕著把消息送給了易少君。易少君心中驚怒自是非同小可。
在他看來,立下如此不世出的奇功,不說地位多穩固,起碼一年半載是可保無虞了,不想他人還沒迴京,國主轉瞬又防著他了。六個衛所參與郊迎大典,看著是給了他無上榮光,可是這些人卻交給易少群來調度。
若是屆時讓易少群趁著機會掌握了這群人,豈不是一半的京師親衛都落入他的囊中?好在還有清河王做副主持,這讓易少群聊以自慰。
過不多時,李後的信也到了,易少君展開細細看過了,不免唇角又噙了一絲冷笑,潘妃還真是始終不肯死心呢。一麵心中又覺得疑惑,好像潘妃以前也沒這麽多心眼兒,她能盛寵不衰,九成九是占了長相的便宜,可如今卻仿佛一夜之間精明了許多。
易少君絕不信潘妃能自己長進如此,必然是有人給她出了主意。隻是這人是誰呢?他在心底細細梳理了一番,始終找不出一個人選來。
他隻往後宮以及朝臣家眷方向去想,卻是打死他都想不到,這人選不在別處,就在東宮。
他心底存了心事,也不再緩緩前行,隻命大軍繼續行進,而他自己則帶了三千鐵騎押了俘虜們星夜疾馳迴京。這三千鐵騎乃是他精心訓練出來的,雖不如私兵那般驍勇,且也是不差的了。
待他在京郊駐紮好,郊迎大典便正式開始了。
是日,從京城正門至京郊大營一路黃沙鋪地,抽調出來的衛所兵士們沿途做好重重關防,列仗侍立。所有庶民百姓盡皆被攔在儀仗士兵之後,靜靜等候而已。
榮親王與清河王率領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在城門處迎接,其餘官員便在城內等候,因主帥是儲君,故而大家皆是跪迎。
半日後,易少君率領三千黑甲鐵騎浩浩蕩蕩的從遠處過來,後麵又跟了幾十輛囚車,押著從上騰運迴來的俘虜。其時上騰皇室無論遠親近枝,成年男丁皆被屠戮殆盡,此番押迴來的,不過是寥寥無幾的一些女眷和孩童。
易少君為人原本殘暴嗜殺,又將上騰皇室女眷們無論嬪妃公主命婦貴女,皆賞賜給有功的將士,便有人不堪受辱自盡了事,活下來的就拿來充作俘虜。
易少君一路緩緩縱馬進城,帥旗挑得高高的隨風飄揚,所過之處,百官百姓無不俯首歡唿。
李夢蝶夾在人群裏跟著眾人歡唿,心中也是無限喜悅。滿心裏以為此番太子姐夫立了大功,再也不用顧忌那上官顏夕,她再度返迴東宮是指日可待。
她一時得意忘形,大叫道:“太子殿下千歲!”眾人同時跟著叫道:“太子殿下千歲!”
易少君聽了,心中也是得意,往道路兩旁環視一周,李夢蝶看著他的視線又是激動不已,拚了命的揮手,其實人頭攢攢烏壓壓一片人頭,易少君哪裏看得清楚,李夢蝶卻自以為他已看見了她。
易少群穿了層層累累的全副親王冠冕,又陪了一柄裝飾用的寶劍,自以為代帝出迎威風八麵,可誰知百姓眼裏隻有易少君,一時又沉了臉。
他本就沒多少城府,七情六欲都寫在臉上,旁邊清河王見了不免暗自撇嘴,心道若是國主有意抬舉此人,必要豁出性命去攔著才是。
可此時他領了命要輔佐易少群,隻得捏了鼻子勉強道:“稍候太子即至,還請榮王按禮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