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他率領黃巾餘部投降陶謙時,就料想到會有今日。
無論是為了報答對方所謂的知遇之恩,還是人在屋簷下的無奈退讓,亦或是對自由的渴望追逐,驅趕著他隻能不停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哪怕這是一條生機渺茫的死路、絕路。
站在泗水河畔,張闓黑飄飄,褐衣翻飛,氣勢凜冽。
春寒料峭,北下的寒潮凍透了他單薄的布衣,凍僵了他粗大手腳,凍幹了他幹涸的心田,然而他卻感到了熱血沸騰。
遙想當年,他於彭城緊隨天公將軍起兵,不就是在這乍暖還寒的時候嗎?
當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呐喊響徹大漢八州,當紮著土黃色頭巾的身影鋪天蓋地的席卷整個天下,誰又會想到聲勢浩大的起義不到一年就被鎮壓?
誰又會想到天下三十六方,數百萬的教眾,轉眼間風雲流散,死的死,逃的逃,僥幸活下來的隻能成為山賊流寇?
自己雖然幸運一些,帶著兄弟們投靠了陶謙,不但僥幸活了下來,還成功的混了一官半職,但這何嚐又不是自己的不幸。
黃巾出身的他注定會受到來自徐州治下各方勢力的排擠,哪怕是泰山賊孫觀、臧霸等人也容不下他。因此,沒有誰能比他更合適成為被隨意舍棄和消耗的棋子
但是他不甘心,誰說棋子隻能乖乖的聽從他們人擺布?誰說棋子就得永遠的身不由己?
他偏不!當年他為了求活放棄了自由、尊嚴和理想,這次哪怕會失去生命,他也要這一切都撿起來,擺脫別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命運!
而此時船上,臧霸、孫觀、吳敦、尹禮等人站在甲板上,望著張闓蕭瑟淒涼的背影,心情則是複雜萬分。
雖然眾人與張闓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看著對方遠去,想著以後再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由在心底升起兔死狐悲之感。
想想這些年來的接觸,想想徐州未來可能生的劇烈變化,不免感慨萬分,有輕鬆,有不忍,有慶幸,亦有惆悵和擔憂。
臧霸心中更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跳出棋局,成為棋手!最不濟也不能成為過河的卒子!
張闓在泰山諸將的眼裏隻是個過客,再近一點說可以算作是敵人,畢竟對方出身黃巾,而他們不論是出身豪強,還是出身賊寇,都是靠著打擊黃巾起家的。??
哪怕是他們已成為同僚數年,之間的關係也有些尷尬。
可就是這群關係並不和睦的一行人間,卻出現了眼前的一幕。
張闓衝著大船抱拳為禮,心裏也是感慨萬千,世事變換如此之快,讓他始料不及。
自己感恩的對方派遣自己去死,而來送別自己的竟然隻有曾經的宿敵,何其可笑?今日自己所欲去做之事,是會青史留名,還是遺臭萬年?
至於成功還是失敗,他是不會去想的,因為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唯一能選擇的是如何去做。
無論他這一生是短暫或是長久,張闓都不在乎,在乎的隻是為所欲為、酣暢淋漓的走到生命的盡頭,做迴當年的自己。
張闓不再留戀,轉身而去。
幾十名身死相依的兄弟跟在他的身後,追隨其走進了黑暗,走進了一個既沒有希望也看不到陽光的殺戮世界。
遠離泗水,轉入一條鄉間小道,張闓停下了腳步。幾十名兄弟左右分列,井然有序,顯得訓練有素。
張闓神情漠然,手持著長刀,後背上負著包裹,一副行人的打扮。
他身後的幾十名弟兄亦是背著同樣的包裹,裏麵裝著幹糧、衣物、資裝等物件,以備行路所需。
“此去泰山南麓還有多少路?”
夕陽西下之後,張闓手拿長刀,望著站在身邊的一位黑衣人,低聲問道。
黑衣人大約三十多歲,身形矯健,氣質沉穩,一張棱角分明極富個性的臉龐上,長著一雙冷漠且陰鬱的眼晴。
此人來自徐州內務軍,為陶謙所豢養的死士,姓曹,名七。當然了,這個名字顯然不是他的真實名字,很可能隻是個代號。
徐州內務軍的校尉曹宏,將其介紹給張闓的時候,沒有透漏此人的任何隱秘,顯然不想張闓知道太多,隻是指定以後有什麽事情直接找曹七就可以了。§ ??
這曹七多半就是徐州安插在張闓身邊的聯係人和監視者。
“大約五十餘裏。”曹七語氣冷淡,言簡意賅。
張闓微微頜,也不在意,轉目緩緩打量了一下跟隨自己而來的兄弟們。
這裏有幾年前就跟著他南征北戰的黃巾老部下,也有自己歸順陶謙後培植的親信,能夠跟隨他一起來的都是可以依托生死的好兄弟。
也就是因為有他們在,張闓才對陶謙和曹宏安排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張闓抬頭看了看繁星點點的夜空,又問道,“不知道黎明前能否趕到聚合地點?”
曹七沒有說話,但那眼神很明確的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不可能。
背負幾十斤重的東西狂奔五十餘裏不休息,除了陶謙帳下的那支丹陽精兵,曹七可不相信徐州還有那支軍隊可以做到。
“黎明前我們一定能到。”張闓卻是自信滿滿,語氣堅定,“走!”
張闓再不說話,拿著長刀,背著沉重的包裹,率先向前方奔跑而去。
張闓的部下們互相看看,神色各異,但目光中都帶有堅定之色,連死都不怕的人豈會畏懼這區區的五十幾裏路?
就在曹七懷疑的工夫,幾十人衝緊隨張闓之後放步狂奔,在黑夜中急奔行。
這裏已經遠離徐州,深入到泰山郡內,不遠處就是巍峨連綿的泰山雄影。
朦朧月光下,一行人向著北方奮力奔跑,一口氣再次跑到了泗水河邊這才停下腳步,就地休息,不時分出幾人到四周放哨。
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在深邃的黑夜中沉思,都在朦朧的月光下產生了一絲對未來的期待。
稍事休息,一行人繼續上路,黎明前夕,泰山輪廓清晰可見。
當黑幕散去,光明降臨大地之時,張闓和幾十名兄弟走進了泰山南麓。
晨曦掩映下的泰山鬱鬱蔥蔥,威武雄壯,就在他的山腳下,接應之人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裏。
“來者可是張軍侯?”
“正是我等,不知闕將軍何在?”
來人是泰山賊闕宣的手下,而應話之人則是曹七。作為雙方之間的聯係人,這曹七應該是與對方打過交道的。
果然就聽對方說道,“原來是曹先生,那就請二人一起跟我來吧!”
對方瞥了曹七一眼,不再說話,轉身離去。
這無禮的舉動頓時惹怒了眾人,張闓卻暗中製止,並示意與眾兄弟就地休息,自己一個人帶著曹七,舉步走向半山亭,前去拜會闕宣。
在行進的路上,曹七經向張闓簡單介紹了一下闕宣的情況,比如這闕宣雖然在泰山落草,卻是徐州下邳人氏。
“闕宣是陶使君的人嗎?”張闓低聲問道。
“不是,不過如若能得到他的幫助,此行我們的任務就會順利很多!”
曹七搖頭說道,“據說此人曾是一名刑徒,在陶使君北入徐州之前,就已經亡命於泰山。因為頗有才智,贏得了泰山中盜賊的擁戴,常常率眾劫掠水路兩道,劫富濟貧,逐漸闖出了聲名。”
張闓當即明白了,這位是泰山的賊頭子,地頭蛇,與陶謙有些關係。
至於曹七說對方不是陶謙的手下,但是其中的真假,外人誰也不知。陶謙能把任務的起點選擇在泰山,足以證明陶謙與這闕宣關係匪淺。
而此次任務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應該就在這闕宣的身上。
等到張闓趕到山腰的時候,闕宣和幾個親信屬從早已候在山道上,看到曹七帶著張闓到來,當即迎了上來。
闕宣三十多歲,中等身材,圓臉短須,皮膚白淨,長得有些富態,腳步有些虛浮,隻是雙目狹長,目光顯得陰冷而狡黠。
否則任誰見他的第一麵,都會認為對方是一個安於享樂地方豪望,而非是泰山大寇。
不過泰山大寇當中,確實有不少人出身地方豪望,比如泰山賊眾上一屆的賊臧霸,以及上上屆賊公孫舉,都是豪強、望族出身。
要知道東漢末年之際,以泰山郡為主的兗州,以及青、徐兩州的山海地帶,是一個特殊地區。
作為當地豪族代表,以臧霸為的“泰山諸將”,在這裏據險自守,既反抗官府,又抄掠百姓,並參與鎮壓當地的農民起義,成為這個特殊地區所形成的特殊勢力。
這股特殊勢力雖然被外人稱作是泰山賊,但作為賊的公孫舉和臧霸,不但出身豪望,而且還代表這當地豪望的利益,不能以簡單的賊寇身份視之。
哪怕到了闕宣這一屆,泰山賊已經徹底的淪為了賊寇,但是他們依舊與當地的豪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想要在泰山郡成事,就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所以在一番寒暄後,張闓二人主動低頭,希望能得到對方的幫助。
“……隻要事成,陶使君願意再度讓出一部分利益,日後必當厚報。”
闕宣倒是豪爽義氣,大手一揮,說了幾句合則兩利、互利互惠之類的漂亮話,不過這漂亮話可不是隨便說的,是語含雙關的。
這闕宣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他願意是遵從雙方之前的約定,是與陶謙聯手行動,那得陶謙先付出“定金”。
對此張闓二人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不過他們此次登山拜會對方,主要還是表明陶謙的態度。
闕、陶二人之間的約定條件,之後自會有陶謙去履行。
不過闕宣說這些也隻是為了重申提醒一下對方罷了,並不是一定要對方現在就兌現。
因為在對方兌現之前,他也得有所表示才行,所以接下來幾人進行了一番友好而深入的商議。
也因為這番商議,平靜數年的徐州終於迎來了大變,而泰山郡內最先掀起滔天巨浪!
ps:第三卷開頭幾章是過度和引子,正式的劇情很快就會開始。
最後感謝遊戲玩家171819的打賞!
無論是為了報答對方所謂的知遇之恩,還是人在屋簷下的無奈退讓,亦或是對自由的渴望追逐,驅趕著他隻能不停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哪怕這是一條生機渺茫的死路、絕路。
站在泗水河畔,張闓黑飄飄,褐衣翻飛,氣勢凜冽。
春寒料峭,北下的寒潮凍透了他單薄的布衣,凍僵了他粗大手腳,凍幹了他幹涸的心田,然而他卻感到了熱血沸騰。
遙想當年,他於彭城緊隨天公將軍起兵,不就是在這乍暖還寒的時候嗎?
當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呐喊響徹大漢八州,當紮著土黃色頭巾的身影鋪天蓋地的席卷整個天下,誰又會想到聲勢浩大的起義不到一年就被鎮壓?
誰又會想到天下三十六方,數百萬的教眾,轉眼間風雲流散,死的死,逃的逃,僥幸活下來的隻能成為山賊流寇?
自己雖然幸運一些,帶著兄弟們投靠了陶謙,不但僥幸活了下來,還成功的混了一官半職,但這何嚐又不是自己的不幸。
黃巾出身的他注定會受到來自徐州治下各方勢力的排擠,哪怕是泰山賊孫觀、臧霸等人也容不下他。因此,沒有誰能比他更合適成為被隨意舍棄和消耗的棋子
但是他不甘心,誰說棋子隻能乖乖的聽從他們人擺布?誰說棋子就得永遠的身不由己?
他偏不!當年他為了求活放棄了自由、尊嚴和理想,這次哪怕會失去生命,他也要這一切都撿起來,擺脫別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命運!
而此時船上,臧霸、孫觀、吳敦、尹禮等人站在甲板上,望著張闓蕭瑟淒涼的背影,心情則是複雜萬分。
雖然眾人與張闓的關係並不和睦,但是看著對方遠去,想著以後再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由在心底升起兔死狐悲之感。
想想這些年來的接觸,想想徐州未來可能生的劇烈變化,不免感慨萬分,有輕鬆,有不忍,有慶幸,亦有惆悵和擔憂。
臧霸心中更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跳出棋局,成為棋手!最不濟也不能成為過河的卒子!
張闓在泰山諸將的眼裏隻是個過客,再近一點說可以算作是敵人,畢竟對方出身黃巾,而他們不論是出身豪強,還是出身賊寇,都是靠著打擊黃巾起家的。??
哪怕是他們已成為同僚數年,之間的關係也有些尷尬。
可就是這群關係並不和睦的一行人間,卻出現了眼前的一幕。
張闓衝著大船抱拳為禮,心裏也是感慨萬千,世事變換如此之快,讓他始料不及。
自己感恩的對方派遣自己去死,而來送別自己的竟然隻有曾經的宿敵,何其可笑?今日自己所欲去做之事,是會青史留名,還是遺臭萬年?
至於成功還是失敗,他是不會去想的,因為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唯一能選擇的是如何去做。
無論他這一生是短暫或是長久,張闓都不在乎,在乎的隻是為所欲為、酣暢淋漓的走到生命的盡頭,做迴當年的自己。
張闓不再留戀,轉身而去。
幾十名身死相依的兄弟跟在他的身後,追隨其走進了黑暗,走進了一個既沒有希望也看不到陽光的殺戮世界。
遠離泗水,轉入一條鄉間小道,張闓停下了腳步。幾十名兄弟左右分列,井然有序,顯得訓練有素。
張闓神情漠然,手持著長刀,後背上負著包裹,一副行人的打扮。
他身後的幾十名弟兄亦是背著同樣的包裹,裏麵裝著幹糧、衣物、資裝等物件,以備行路所需。
“此去泰山南麓還有多少路?”
夕陽西下之後,張闓手拿長刀,望著站在身邊的一位黑衣人,低聲問道。
黑衣人大約三十多歲,身形矯健,氣質沉穩,一張棱角分明極富個性的臉龐上,長著一雙冷漠且陰鬱的眼晴。
此人來自徐州內務軍,為陶謙所豢養的死士,姓曹,名七。當然了,這個名字顯然不是他的真實名字,很可能隻是個代號。
徐州內務軍的校尉曹宏,將其介紹給張闓的時候,沒有透漏此人的任何隱秘,顯然不想張闓知道太多,隻是指定以後有什麽事情直接找曹七就可以了。§ ??
這曹七多半就是徐州安插在張闓身邊的聯係人和監視者。
“大約五十餘裏。”曹七語氣冷淡,言簡意賅。
張闓微微頜,也不在意,轉目緩緩打量了一下跟隨自己而來的兄弟們。
這裏有幾年前就跟著他南征北戰的黃巾老部下,也有自己歸順陶謙後培植的親信,能夠跟隨他一起來的都是可以依托生死的好兄弟。
也就是因為有他們在,張闓才對陶謙和曹宏安排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張闓抬頭看了看繁星點點的夜空,又問道,“不知道黎明前能否趕到聚合地點?”
曹七沒有說話,但那眼神很明確的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不可能。
背負幾十斤重的東西狂奔五十餘裏不休息,除了陶謙帳下的那支丹陽精兵,曹七可不相信徐州還有那支軍隊可以做到。
“黎明前我們一定能到。”張闓卻是自信滿滿,語氣堅定,“走!”
張闓再不說話,拿著長刀,背著沉重的包裹,率先向前方奔跑而去。
張闓的部下們互相看看,神色各異,但目光中都帶有堅定之色,連死都不怕的人豈會畏懼這區區的五十幾裏路?
就在曹七懷疑的工夫,幾十人衝緊隨張闓之後放步狂奔,在黑夜中急奔行。
這裏已經遠離徐州,深入到泰山郡內,不遠處就是巍峨連綿的泰山雄影。
朦朧月光下,一行人向著北方奮力奔跑,一口氣再次跑到了泗水河邊這才停下腳步,就地休息,不時分出幾人到四周放哨。
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在深邃的黑夜中沉思,都在朦朧的月光下產生了一絲對未來的期待。
稍事休息,一行人繼續上路,黎明前夕,泰山輪廓清晰可見。
當黑幕散去,光明降臨大地之時,張闓和幾十名兄弟走進了泰山南麓。
晨曦掩映下的泰山鬱鬱蔥蔥,威武雄壯,就在他的山腳下,接應之人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裏。
“來者可是張軍侯?”
“正是我等,不知闕將軍何在?”
來人是泰山賊闕宣的手下,而應話之人則是曹七。作為雙方之間的聯係人,這曹七應該是與對方打過交道的。
果然就聽對方說道,“原來是曹先生,那就請二人一起跟我來吧!”
對方瞥了曹七一眼,不再說話,轉身離去。
這無禮的舉動頓時惹怒了眾人,張闓卻暗中製止,並示意與眾兄弟就地休息,自己一個人帶著曹七,舉步走向半山亭,前去拜會闕宣。
在行進的路上,曹七經向張闓簡單介紹了一下闕宣的情況,比如這闕宣雖然在泰山落草,卻是徐州下邳人氏。
“闕宣是陶使君的人嗎?”張闓低聲問道。
“不是,不過如若能得到他的幫助,此行我們的任務就會順利很多!”
曹七搖頭說道,“據說此人曾是一名刑徒,在陶使君北入徐州之前,就已經亡命於泰山。因為頗有才智,贏得了泰山中盜賊的擁戴,常常率眾劫掠水路兩道,劫富濟貧,逐漸闖出了聲名。”
張闓當即明白了,這位是泰山的賊頭子,地頭蛇,與陶謙有些關係。
至於曹七說對方不是陶謙的手下,但是其中的真假,外人誰也不知。陶謙能把任務的起點選擇在泰山,足以證明陶謙與這闕宣關係匪淺。
而此次任務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應該就在這闕宣的身上。
等到張闓趕到山腰的時候,闕宣和幾個親信屬從早已候在山道上,看到曹七帶著張闓到來,當即迎了上來。
闕宣三十多歲,中等身材,圓臉短須,皮膚白淨,長得有些富態,腳步有些虛浮,隻是雙目狹長,目光顯得陰冷而狡黠。
否則任誰見他的第一麵,都會認為對方是一個安於享樂地方豪望,而非是泰山大寇。
不過泰山大寇當中,確實有不少人出身地方豪望,比如泰山賊眾上一屆的賊臧霸,以及上上屆賊公孫舉,都是豪強、望族出身。
要知道東漢末年之際,以泰山郡為主的兗州,以及青、徐兩州的山海地帶,是一個特殊地區。
作為當地豪族代表,以臧霸為的“泰山諸將”,在這裏據險自守,既反抗官府,又抄掠百姓,並參與鎮壓當地的農民起義,成為這個特殊地區所形成的特殊勢力。
這股特殊勢力雖然被外人稱作是泰山賊,但作為賊的公孫舉和臧霸,不但出身豪望,而且還代表這當地豪望的利益,不能以簡單的賊寇身份視之。
哪怕到了闕宣這一屆,泰山賊已經徹底的淪為了賊寇,但是他們依舊與當地的豪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想要在泰山郡成事,就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所以在一番寒暄後,張闓二人主動低頭,希望能得到對方的幫助。
“……隻要事成,陶使君願意再度讓出一部分利益,日後必當厚報。”
闕宣倒是豪爽義氣,大手一揮,說了幾句合則兩利、互利互惠之類的漂亮話,不過這漂亮話可不是隨便說的,是語含雙關的。
這闕宣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他願意是遵從雙方之前的約定,是與陶謙聯手行動,那得陶謙先付出“定金”。
對此張闓二人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不過他們此次登山拜會對方,主要還是表明陶謙的態度。
闕、陶二人之間的約定條件,之後自會有陶謙去履行。
不過闕宣說這些也隻是為了重申提醒一下對方罷了,並不是一定要對方現在就兌現。
因為在對方兌現之前,他也得有所表示才行,所以接下來幾人進行了一番友好而深入的商議。
也因為這番商議,平靜數年的徐州終於迎來了大變,而泰山郡內最先掀起滔天巨浪!
ps:第三卷開頭幾章是過度和引子,正式的劇情很快就會開始。
最後感謝遊戲玩家171819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