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十幾天後,思文接到了家英的電話。家英說她現在歐洲的意大利,說是從那天北京打電話後就來意大利的,做生意逼迫著她不得不浪跡天涯。問她到國外做什麽生意,她說做服裝生意。現在公司擴大了規模,請求她再待一段時間,她答應了。家那邊,與丈夫離異十幾年了,有一個兒子和他爺爺奶奶過,現在上初二。最後家英說:“哥,我想你,做夢都夢見你,你要多保重身體,我很快就會迴去。再見!”暫短的電話,讓思文沉下來的心又翻騰了起來。為什麽到國外做生意呢?為何不教書了?怎麽離婚的?愛人長的什麽樣?做什麽的?外甥長什麽樣?更多的疑問纏繞著他,讓他無法平靜。思文沒有告訴他父親去世的事。他認為,在妹妹的心中,隻有養父的形象,而沒有親生父親的形象。這是曆史的悲哀,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個人所不可選擇的。……
思文剛從父親去世的悲痛中解脫出來,又在為兒子曉峰的高考擔憂。父親的去世,大人的不悅情緒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不管怎樣開導孩子,但影響依然。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分數是專科有餘,本科不足。但高校擴招的好消息傳來,遼寧師範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吸引著思文,雖然學費較高,但專業看好。“就報這個專業吧”思文最後拍板。曉峰同意了,誌願報上去了,最終被錄取了。每年八千元的學費加上食宿等費用,一萬多塊呀,著實讓思文吃力了。曉峰並沒有感覺到這些,入學那天,那個高興勁兒啊,是他這個當父親的從未看見過的。可不是嘛,他自由了,像小鳥一樣在藍天上自由自在地、無拘無束地飛翔呢!祝他學習生活愉快,學到真本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女兒曉莉一年前處了男朋友,經過考察、考驗,無論人品還是工作都是無可挑剔的,唯一不足的是父母是山區的農民,實實在在的莊稼人。有的人說,門不當戶不對,可思文不這樣認為。自己在城裏住就了不起了?吃皇糧的就高了?別忘了,自己也是從農民過來的,也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麽可比人家高的。對於女兒的歸宿,思文和妻子共同的認識就是隻要孩子同意,人品不錯,工作不錯就行,家不家的,誰能跟老人過一輩子?現在還有依靠子女過日子的老人嗎?實在太少了。對方父母甚是著急,恨不能馬上讓他們成婚。可是樓房他們買不起,那種窘迫的心情讓思文同情。隻要兩個年輕人同意,什麽房子、票子啊都無所謂。自己當年不就是一無所有嗎?怎的了,現在不是很好嗎?關鍵是人,人是決定一切的。思文跟女兒說好了,先住自己的房子,自己迴鄉下去,與妻子分開這多年了,也該團聚團聚。思文的態度讓未來的親家減輕了很大的負擔,他們同自己的親友誇讚遇到了好人家,這樣通情達理的人家,他們真是燒了高香了。十月一日,國慶節那天,思文夫婦親自送的女兒,在女婿的家鄉舉辦的婚禮。還別說,婚禮非常隆重,不比城市的差,且另有特色,一是山區的自然景觀好,山啊、水啊、樹啊、花啊、草啊,都是真實的,自然的,不像城裏都是假的。二是人好,整個村子裏的人,那些樸實憨厚的山裏人,都來參加婚禮了,他們看到從山裏走出的孩子能娶到城市裏的千金,就好像是自家的喜事,一個個喜笑顏開。……
思文的這一年,是多事的一年,春天,送走了父親,夏季送兒子上了大學,秋天又為女兒定了終身。人,活著就得累,就得為生活而奔波。這不,他又開始了通勤。與過去不同的是,條件有所改觀,不像以前,通勤實在是太累,那擁擠的情形,等不到車耽誤上班時間的焦急心情,想起來就讓他打怵。現在是輕鬆得很,有三班直達縣城的個體小客,從家門口就可以上車,而且都有座位。你說這政策真就決定了一切。現在也是那個天,也是那個地,可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改革的巨大變化僅從出行上也表現得那麽明了。
思文剛從父親去世的悲痛中解脫出來,又在為兒子曉峰的高考擔憂。父親的去世,大人的不悅情緒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不管怎樣開導孩子,但影響依然。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分數是專科有餘,本科不足。但高校擴招的好消息傳來,遼寧師範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吸引著思文,雖然學費較高,但專業看好。“就報這個專業吧”思文最後拍板。曉峰同意了,誌願報上去了,最終被錄取了。每年八千元的學費加上食宿等費用,一萬多塊呀,著實讓思文吃力了。曉峰並沒有感覺到這些,入學那天,那個高興勁兒啊,是他這個當父親的從未看見過的。可不是嘛,他自由了,像小鳥一樣在藍天上自由自在地、無拘無束地飛翔呢!祝他學習生活愉快,學到真本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女兒曉莉一年前處了男朋友,經過考察、考驗,無論人品還是工作都是無可挑剔的,唯一不足的是父母是山區的農民,實實在在的莊稼人。有的人說,門不當戶不對,可思文不這樣認為。自己在城裏住就了不起了?吃皇糧的就高了?別忘了,自己也是從農民過來的,也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麽可比人家高的。對於女兒的歸宿,思文和妻子共同的認識就是隻要孩子同意,人品不錯,工作不錯就行,家不家的,誰能跟老人過一輩子?現在還有依靠子女過日子的老人嗎?實在太少了。對方父母甚是著急,恨不能馬上讓他們成婚。可是樓房他們買不起,那種窘迫的心情讓思文同情。隻要兩個年輕人同意,什麽房子、票子啊都無所謂。自己當年不就是一無所有嗎?怎的了,現在不是很好嗎?關鍵是人,人是決定一切的。思文跟女兒說好了,先住自己的房子,自己迴鄉下去,與妻子分開這多年了,也該團聚團聚。思文的態度讓未來的親家減輕了很大的負擔,他們同自己的親友誇讚遇到了好人家,這樣通情達理的人家,他們真是燒了高香了。十月一日,國慶節那天,思文夫婦親自送的女兒,在女婿的家鄉舉辦的婚禮。還別說,婚禮非常隆重,不比城市的差,且另有特色,一是山區的自然景觀好,山啊、水啊、樹啊、花啊、草啊,都是真實的,自然的,不像城裏都是假的。二是人好,整個村子裏的人,那些樸實憨厚的山裏人,都來參加婚禮了,他們看到從山裏走出的孩子能娶到城市裏的千金,就好像是自家的喜事,一個個喜笑顏開。……
思文的這一年,是多事的一年,春天,送走了父親,夏季送兒子上了大學,秋天又為女兒定了終身。人,活著就得累,就得為生活而奔波。這不,他又開始了通勤。與過去不同的是,條件有所改觀,不像以前,通勤實在是太累,那擁擠的情形,等不到車耽誤上班時間的焦急心情,想起來就讓他打怵。現在是輕鬆得很,有三班直達縣城的個體小客,從家門口就可以上車,而且都有座位。你說這政策真就決定了一切。現在也是那個天,也是那個地,可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改革的巨大變化僅從出行上也表現得那麽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