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奴瓜不耐煩地說道:“國師,咱們是在縱論兵書戰策,又不是考究武功,這般扯來扯去,如何是頭?還是說正題要緊。啟稟皇上,臣有話要問。”聖宗道:“你帶兵多年,朕正要聽你發問。”耶律奴瓜說一聲“謝皇上”,側轉身說道:“滿壯士,我來問你,大契丹要侵吞南朝,當用何策,幾年可平?”
全江銘暗道:“這廝忒也地囂張,竟敢直言‘侵吞’二字,如此反駁他便了!”當下侃侃而言道:“宋國地廣人多,資源充足,對外來之敵,素有不屈不撓,頑強抵抗之傳統,更兼慷慨忠義之士一心為國,行俠仗義之人鼎力相助,縱然外來之敵一時得意,攻陷數座州縣,也定然不會久長,最終會碰壁而歸。以小生之見,貴國不可輕舉妄動,通盟修好方是上策。”
蕭撻覽冷笑道:“此言差矣,我大契丹兵精糧足,視那南朝如掌中之物。隻要皇上聖旨一下,卑職便揮馬揚鞭,率二十萬鐵騎滾滾南下,踏破東京汴梁指日可待。滿壯士既然要當我大契丹乘龍快婿,為何直是如此揚南朝誌氣,滅我大契丹威風,莫非此來另有所圖?”全江銘仰天長笑,麵露卑睨之色。蕭撻覽騰地站立起來,怒道:“你笑甚?”全江銘冷笑道:“我笑你身為南院大王,卻不通行軍布陣之道,攻守拒敵之策,卻枉自夜郎自大,陛下將千軍萬馬交付與你,實是危險之極。”
蕭撻覽勃然變色,正欲發作,聖宗微笑道:“愛卿不必發怒,且聽滿壯士細述其中道理。滿壯士,你既言我大契丹不可輕舉妄動,不知這是為何?”
全江銘道:“陛下豈不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曰:‘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以此論之,蕭大王隻知貴國兵強馬壯,而不知宋國虛實,已是輸了一分;隻知自恃勇力,不知用計勝人,又輸了一分;不知用兵的最好時機,再輸一分。大兵未動,已是先輸三分,若是盲目南下,定然是大敗虧輸。貴國與宋國交戰三十餘年,雖有高梁河、歧溝關、康村之勝,也有白馬嶺、鎮州、雁門關之敗,可謂是勝負參半,並未占據上風。貴國傾國兵力不過二十餘萬,統兵將帥雖眾,卻無一人有一代名將耶律休哥、耶律斜軫之風采。相比之下,宋國僅禁軍就達四十三萬之多,更兼文武得人,上下齊心,參知政事寇準雄才大略,智謀過人,高瓊、楊延昭、高繼勳、魏能等深諳兵書,驍勇善戰。據此而言,陛下不可輕舉妄動,休生養息,通盟和好方是上策。”
這一番話,引經據典,分析透徹,隻說得聖宗頻頻點頭。蕭撻覽、耶律奴瓜等武將雖然不服,但想到耶律休哥、耶律斜軫是契丹少有的奇才,征戰十餘年,尚且得不到南朝土地一寸一分,自己統兵之才與之相差甚遠,若是盲目進兵,端的是兇多吉少,念及此,心中不由甚是沮喪。
耶律德昌聽了多時,對全江銘已是暗暗佩服,便滿臉堆笑,說道:“滿壯士少年俊彥,字字珠璣,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你之見,我大契丹欲圖南朝,當用何策,若是南下,當首攻何處,還望壯士不吝賜教。”
全江銘心中暗罵:“你本是漢人,卻甘心做契丹走狗,有朝一日,我定然取你頭顱,方泄我心中之恨。”轉而又思:“何不將計就計,說服契丹狗賊延緩進攻之日,朝廷上下也好贏得時間整軍備武。楊延昭、魏能均有萬人不當之勇,更兼深通謀略,他二人鎮守遂城、梁門,乃當敵要衝。契丹若繞過此二城,直搗東京,則東京危矣。須誘得契丹狗賊先攻遂城、梁門,便會挫其銳氣,延緩進攻速度,朝廷便有時間調動大軍與契丹決戰。”當下朗聲說道:“以小生之見,貴國應按兵不動,靜觀其變。若欲進兵,須當集中兵力攻下梁門、遂城。”
“不妥,不妥。”耶律奴瓜大手連擺,說道:“梁門、遂城彈丸之地,攻之何益?不如繞道疾進,直逼東京。”
“素聞耶律將軍驍勇善戰,今日一見,卻是名不符實。楊延昭、魏能被宋國百姓稱作萬人敵,想不到耶律將軍身為契丹元帥,被陛下委以重任,卻是畏敵如虎,不敢與楊魏二將交鋒,真是可笑之極!”
“你胡言亂語,我身經百戰,殺敵無數,何曾怕過別人!哼,明日我便帶兵攻打遂城,與楊延昭決一雌雄!”耶律奴瓜睚眥欲裂,氣哼哼吼道。
“兵法雲:兵貴神速。耶律將軍所言,深諳兵法之理,滿壯士自稱熟讀兵書,深通謀略,怎麽剛才所言大悖用兵之道,便如莽夫一般。”蕭撻覽譏笑道。
“哈哈哈!”全江銘一陣冷笑,說道:“交戰之時,自是兵貴勝,不貴久,讀過兵書之人均知其理。但蕭大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繞過梁門、遂城,直逼東京,雖是進兵迅速,但東京城闊牆厚,強攻之下,必然折兵損將,曠日持久。及至勤王之師齊至東京,貴軍將身陷重圍,便是歸國也是萬難。若是由我用兵,定按孫子所雲:‘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派一支精銳之師切斷貴國糧道,兵無糧自亂,‘神速’自是無從談起,你那二十萬大軍怕是成了網中之魚,四麵楚歌,哈哈哈哈!”
蕭撻覽和耶律奴瓜麵麵相覷,啞口無言。耶律德昌以手加額,說道:“天可憐見,滿壯士沒有被南朝所用。”聖宗微笑道:“滿壯士滿腹經綸,胸有韜略,朕甚感欣慰,希望你的武功也同樣出眾。”耶律德昌笑道:“滿壯士還不拜謝皇恩,你這第二關也過了!”全江銘長揖道:“多謝陛下。”說完便由慕容飛引著下樓去了。
張雨晴幾人正等得心焦,待到全江銘坐定,便顫聲道:“你怎麽去的許久,莫不是見到了那個妖女?”全江銘苦笑道:“你想到哪裏了,一曲撫罷,便又考我兵書戰策。”南燕樓道:“還算順利?”全江銘點了點頭。張雨晴幽幽歎道:“嗐……為了她你自然是用心去考……唉……”斜睨了全江銘一眼,又道:“你……你可不要弄假成真!”眉頭緊戚,滿臉憂容。全江銘知她放心不下自己,但此時此地又不方便解釋甚麽,便握住她的手輕輕攥了一下。張雨晴忽地身子一晃,在凳子上幾乎坐不住。全江銘急忙扶住她的肩膀,低聲道:“你怎麽了?”張雨晴道:“沒甚麽,我……我隻是有些頭暈,想是昨晚沒休息好。”全江銘端起食盤說道:“你怕是餓了,吃些點心吧。”張雨晴搖搖頭,說道:“我不餓,隻是口中幹渴。”端起茶杯輕輕啜了兩口,又道:“現在沒事了。”
烏八看到全江銘去了好長時間方才迴轉,心中早已焦躁起來,當下走過來喝道:“叵那漢子,別人半盞茶時間便即迴轉,你為何去了許久,莫不是已將那公主許配給你?來來來,咱倆較較力氣!”大手探出,便去抓全江銘的肩膀。全江銘心中好笑,當下使出鐵板橋的功夫,任憑烏八抓住雙肩。烏八喝一聲“起”,雙臂一較力,便要將全江銘舉將起來。他雙臂一晃,便有千斤之力,縱使碩大的駱駝,也經不住他這一晃。誰知他使出了渾身力氣,口中兀自嘿嘿叫個不停,全江銘卻紋絲不動。眾人圍過來看熱鬧,李德明冷笑道:“徒逞莽夫之勇,就憑這點功夫也敢來爭駙馬,真是自不量力!”
李興周坐在凳子上,隻是輕輕啜茶,對這一切竟似視而不見。梁淵低聲道:“公子,滿海嘯那廝是個勁敵,與他交手千萬小心。”李興周點點頭,放下茶杯說道:“我心中自有分寸。”上官通天道:“我去試試他的功力。”李興周搖搖頭說道:“先不忙理會,且讓那莽夫鬧去,咱們靜觀其變。”
烏八用力多時,竟動不得全江銘一絲一毫,心中焦躁,揮拳便向對方麵門打去。全江銘左手一晃,已然叼住烏八的手腕,手上微微用力,那烏八登時痛徹骨髓,動彈不得,額頭嘖嘖冒出了汗珠,口中卻兀自叫道:“不服,不服!”全江銘暗道:“我若手上用力,這廝便會筋斷骨折,右臂從此便廢了。他敢於向嵬名浪遇叫板,也算得一條好漢,我與他無怨無仇,讓他知難而退也就是了。”當下喝一聲“站穩了!”左手一揮,烏八竟兀自抵擋不住,踉踉蹌蹌向後退了七八步,方才穩住身子。到了此時,他才知道自己的功夫差之甚遠,若不是對方手下留情,這一跌自己如何站得住腳,自己這條臂膀也就廢了。韃靼係遊牧民族,生性豪放耿直,最是敬重本領高強的好漢。烏八心中感激,表麵決不掩飾,當下大踏步上前,說道:“滿兄弟,烏八服了你啦,我敬你一碗!”
大廳之中,放著數十壇白酒,一應器皿俱全。烏八撿了兩隻大海碗,滿滿地斟上酒,一仰脖子,咕咚咚喝了進去。全江銘本就生性豪爽,當下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口中連唿痛快,哈哈笑道:“若不是比武招親,兄弟要與哥哥痛飲一場。”
說話之時,已是有五六人應試歸來,個個是垂頭喪氣,神情沮喪,顯然是沒有過關。及至到了晌午,能夠闖過前兩關的隻有全江銘、李興周和西夏西平王李德明。慕容飛喝道:“諸位聽好,現在請大家用餐,稍事休息,下午未時開始比武。落選的好漢不願觀看比武,現在就可離去。用罷午餐便在這大廳中休息,不得隨意走動。”眾人知道,剩下的這三人定然有一場龍爭虎鬥,是以誰也不願就此離去。
過了一會,尚膳小底指使仆人送上美酒佳肴。眾人一上午又吃又喝,眼見無可疑之處,便放心大膽地大嚼起來。到了未時,慕容飛便引眾人出了大廳,東走西拐,到了一處開闊之地。東麵是一片濃鬱的鬆林,西麵是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這兩處隱隱透著殺氣,顯然有重兵把守;南麵便是湖水,平靜的湖麵上無片隻船兒;北麵搭著個兩層彩樓,樓上探出一座平台,聖宗居中而坐,耶律德昌、嵬名浪遇、蕭撻覽等十餘人兩旁陪侍。後麵依舊是珠簾低垂,顯然是蕭太後和公主在後麵觀賞。幾百名衛士環伺彩樓周圍,個個手執兵器,如臨大敵一般。比武場距彩樓約有十丈遠近,場中放著三個大小不一的石墩,最小的一塊也有八九百斤。左首放著三個圍著布幔的鐵籠子,不知裝著何等物什,旁邊各自站著一個奴隸裝束的漢子,手中執一條長長的鞭子。
等到眾好漢陸續進入場內坐定,來路之上卻湧出了數百名執戈持戟的契丹兵士,登時將出路封得嚴嚴實實。全江銘見狀尋思:“一會兒廝殺起來,定是一場惡戰。隻是周遭盡是敵兵,湖上又無船隻,要想全身而退,隻有擒住狗皇帝隆緒作為人質。”他這裏正思脫身之計,卻見慕容飛走到彩樓前躬身說道:“啟稟陛下,滿海嘯、李興周、李德明已準備就緒,請陛下頒旨。”聖宗迴轉身朝珠簾內低聲說了幾句,轉身微笑道:“耶律丞相,可以開始了!”
耶律德昌站起來躬身說道:“遵命!”往前走了幾步,朗聲道:“中原滿海嘯、李興周,西夏李德明力挫群雄,琴棋書畫和兵書戰策均為上乘,實是難得的人才,現在開始比試武藝,誰能奪魁,便是我大契丹東床駙馬。望你們奮勇爭先,馬到成功。此次比武分為三場,第一場較力氣,場中三個石墩重量不一,分別為八百斤、一千斤和一千二百斤,誰舉的最重,便為勝者。這第二場麽―――”轉身喝道:“去掉布幔!”站在鐵籠子旁邊的漢子將布幔去掉,裏麵赫然是三隻兇猛的金錢豹子,想是長時間未見亮光,那三隻豹子登時吼叫起來,聲音遠遠地傳來了開去。耶律德昌微笑道:“這三隻豹子是公主心愛之物,左邊這一隻叫做‘梨花滿地’,右邊這一隻叫做‘汀沙雲樹’,中間這一隻則喚做‘夏鶯千囀’,名字雖雅,卻是從小訓練,比尋常豹子兇猛十倍。這第二場麽,便是你們三位英雄各選一隻豹子,徒手與之相搏,以一柱香為限,誰用時最短將它製服,便是勝者。不過千萬記住,絕不能對豹子有任何傷害。”
眾人登時鼓噪起來:“豹子乃是畜生,若不傷害它,如何將它製服?”張雨晴冷笑道:“也隻有耶律婉佩能想出這般歹毒的主意。物隨其主,這三隻豹子想必也與小妖女一般歹毒兇狠,銘哥哥,你可要當心!”說話之時,身子不由打了個冷顫。全江銘道:“晴兒,你怎麽了?”張雨晴道:“沒甚麽,我隻是有些頭暈。”魯麻胡忽然取笑道:“晴兒,你用腦過度,鬢角生出了白發,嘿嘿。”張雨晴反唇相譏道:“你胡說甚麽,我若是滿頭白發,可就成了你的前輩,魯三叔你這虧可就吃大了!”
全江銘無心聽他二人鬥嘴,又聽耶律德昌說道:“眾位不必多疑,我大契丹素來崇尚武力,能徒手搏虎鬥豹者,才當得起好漢二字。這最後一場麽,自然是各憑絕技廝殺,三場全勝者便是駙馬。現在比武開始,哪位英雄先來?”
“我先來試試!”李德明應了一聲,晃著肩膀大踏步走進場中,正眼也不瞥那兩個較小的石墩,隻用手撫摸那一千二百斤石墩,自言自語道:“就舉它吧,不知撥得動也不!”及至將那石墩一晃,不由倒抽一口冷氣,暗罵一聲:“直娘賊,這石墩光不溜秋,無從著力,如何舉得起來?”繼而又想:“我若撥不動,豈不讓天下英雄取笑,也讓那兩個宋狗撿了便宜。哼,我撥不動,他二人也未必能行,隻撥那千斤石墩便了。”當下把上半截衣裳脫下來拴在腰裏,雙手抱住石墩,口中大喝一聲“起”,雙臂較力,便將那石墩舉過頭頂。眾人登時喝起彩來。李德明雙手一鬆,將石墩卸在地上,口中唿唿直喘粗氣,歇了一歇方才說道:“多謝眾位好漢捧場,小王獻醜了!”一步一晃迴歸座位。
耶律德昌讚一聲“好力氣”,說道:“二位英雄,你倆哪一位出場?”全江銘還未說話,李興周已站起來向場中走去。他見那李德明舉千斤石墩已是費力,心中早已冷笑,暗忖:“‘降焰魔尊功’我已練到第十三重,氣力較過去大增,想來撥這一千二百斤石墩不是難事。若是滿海嘯也隻舉得千斤石墩,我便占了先機。”當下捋衣拽袖,撲下身子,把那個石墩隻一抱,輕輕地抱將起來,雙手托住底部,喝一聲“起”,早已將那石墩舉過頭頂。眾人見了齊聲喝彩,向河大聲讚道:“好神力,這便是天下第一了!”魯麻胡忍耐不住,甕聲甕氣喝道:“好鳥力,這便是狗屁第一了!”這句話聲音極大,登時將向河的聲音蓋住,眾人見說得有趣,不由哄笑起來。李興周手托巨石,大腦急轉:“倘若滿海嘯也舉得起來,豈不顯不著我的手段?”念及此,竟然高舉石墩繞場三圈,這才放下石墩,迴轉身去看眾人,口中唿唿喘著粗氣,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定了定神,緩緩迴轉座位,神情極是得意。
此時全場眾人靜靜地盯著全江銘,要看他如何撥那石墩。聖宗坐在樓上說道:“滿壯士深諳兵書戰策,撫琴之術也是上上之選,隻怕這較力要輸給金陵李公子,可惜可惜!”在眾位好漢當中,他對全江銘和李興周極是喜愛,心中已暗暗決定,要將二人同時收至麾下,隻盼望二人旗鼓相當,不分伯仲,便可將二人同時招為駙馬。可看到李興周舉起一千二百斤石墩繞場三圈,便對全江銘擔憂起來。阮佩兒在珠簾後說道:“皇上哥哥不必擔憂,滿海嘯撥那一千二百斤石墩如若無物。隻是,唉……”耶律德昌道:““公主怎麽曉得滿海嘯能輕鬆舉起一千二百斤石墩,莫非與他相識?”阮佩兒淡淡說道:似曾相識,隻是滿海嘯的名字我卻沒有聽過。”蕭太後道:“既然不認得,你如何曉得他這一場定然取勝?佩兒,哀家看你心中好似有事。”耶律婉霞嘻笑道:“母後,佩兒想必是看中了滿海嘯,這才一心盼他取勝。”蕭太後厲聲道:“霞霞,咱們大契丹雖然沒有那麽多繁文縟節,可你們貴位公主,說話也不能口無遮攔,總是收斂些才好。”嵬名浪遇身子微側,微笑道:“太後有所不知,成碩公主武功高強,誰的氣力大小,自是一看便知。老翁也猜滿海嘯定然贏了這場。”蕭太後道:“哦,原來如此,國師既然也這麽說,想來不錯,哀家倒要看看你們說得準與不準!”
全江銘站在場中,暗暗尋思道:“這廝雖是劍術高手,卻並不以氣力見長,莫非他也習得‘降焰魔尊功’?不管怎樣,我也要施展手段,打掉李興周的囂張氣焰!”雙手提起那一千二百斤石墩隻一撇,撲地打進地裏尺許深,再將石墩提將起來,往空中隻一拋,擲起去離地一丈來高;全江銘雙手隻一接,如此三次,這才將石墩輕輕放在地上。眾人盡皆駭然,隻看得目瞪口呆。全江銘迴轉身走迴座位,神態安然,麵上不紅,心頭不跳,口裏不喘。直到他坐定,眾人卡在嗓子眼裏的那個“好”字,這才轟然價喊了出來。眾人那個“好”字剛落,有人又喊出兩個“好”字,聲音響亮,猶如巨雷,卻是烏八大聲喝彩。烏八力大無比,要舉那一千二百斤石墩不是難事,但要似全江銘那般將石墩拋上拋下,卻是萬萬不能,心中佩服之至,便多喊了兩個“好”字。
耶律德昌大聲宣布道:“這場比試,河間滿海嘯獲勝,金陵李興周次之。下麵徒手撥豹,西夏王子李德明出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麽要什麽,都砸過來吧!
全江銘暗道:“這廝忒也地囂張,竟敢直言‘侵吞’二字,如此反駁他便了!”當下侃侃而言道:“宋國地廣人多,資源充足,對外來之敵,素有不屈不撓,頑強抵抗之傳統,更兼慷慨忠義之士一心為國,行俠仗義之人鼎力相助,縱然外來之敵一時得意,攻陷數座州縣,也定然不會久長,最終會碰壁而歸。以小生之見,貴國不可輕舉妄動,通盟修好方是上策。”
蕭撻覽冷笑道:“此言差矣,我大契丹兵精糧足,視那南朝如掌中之物。隻要皇上聖旨一下,卑職便揮馬揚鞭,率二十萬鐵騎滾滾南下,踏破東京汴梁指日可待。滿壯士既然要當我大契丹乘龍快婿,為何直是如此揚南朝誌氣,滅我大契丹威風,莫非此來另有所圖?”全江銘仰天長笑,麵露卑睨之色。蕭撻覽騰地站立起來,怒道:“你笑甚?”全江銘冷笑道:“我笑你身為南院大王,卻不通行軍布陣之道,攻守拒敵之策,卻枉自夜郎自大,陛下將千軍萬馬交付與你,實是危險之極。”
蕭撻覽勃然變色,正欲發作,聖宗微笑道:“愛卿不必發怒,且聽滿壯士細述其中道理。滿壯士,你既言我大契丹不可輕舉妄動,不知這是為何?”
全江銘道:“陛下豈不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曰:‘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以此論之,蕭大王隻知貴國兵強馬壯,而不知宋國虛實,已是輸了一分;隻知自恃勇力,不知用計勝人,又輸了一分;不知用兵的最好時機,再輸一分。大兵未動,已是先輸三分,若是盲目南下,定然是大敗虧輸。貴國與宋國交戰三十餘年,雖有高梁河、歧溝關、康村之勝,也有白馬嶺、鎮州、雁門關之敗,可謂是勝負參半,並未占據上風。貴國傾國兵力不過二十餘萬,統兵將帥雖眾,卻無一人有一代名將耶律休哥、耶律斜軫之風采。相比之下,宋國僅禁軍就達四十三萬之多,更兼文武得人,上下齊心,參知政事寇準雄才大略,智謀過人,高瓊、楊延昭、高繼勳、魏能等深諳兵書,驍勇善戰。據此而言,陛下不可輕舉妄動,休生養息,通盟和好方是上策。”
這一番話,引經據典,分析透徹,隻說得聖宗頻頻點頭。蕭撻覽、耶律奴瓜等武將雖然不服,但想到耶律休哥、耶律斜軫是契丹少有的奇才,征戰十餘年,尚且得不到南朝土地一寸一分,自己統兵之才與之相差甚遠,若是盲目進兵,端的是兇多吉少,念及此,心中不由甚是沮喪。
耶律德昌聽了多時,對全江銘已是暗暗佩服,便滿臉堆笑,說道:“滿壯士少年俊彥,字字珠璣,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你之見,我大契丹欲圖南朝,當用何策,若是南下,當首攻何處,還望壯士不吝賜教。”
全江銘心中暗罵:“你本是漢人,卻甘心做契丹走狗,有朝一日,我定然取你頭顱,方泄我心中之恨。”轉而又思:“何不將計就計,說服契丹狗賊延緩進攻之日,朝廷上下也好贏得時間整軍備武。楊延昭、魏能均有萬人不當之勇,更兼深通謀略,他二人鎮守遂城、梁門,乃當敵要衝。契丹若繞過此二城,直搗東京,則東京危矣。須誘得契丹狗賊先攻遂城、梁門,便會挫其銳氣,延緩進攻速度,朝廷便有時間調動大軍與契丹決戰。”當下朗聲說道:“以小生之見,貴國應按兵不動,靜觀其變。若欲進兵,須當集中兵力攻下梁門、遂城。”
“不妥,不妥。”耶律奴瓜大手連擺,說道:“梁門、遂城彈丸之地,攻之何益?不如繞道疾進,直逼東京。”
“素聞耶律將軍驍勇善戰,今日一見,卻是名不符實。楊延昭、魏能被宋國百姓稱作萬人敵,想不到耶律將軍身為契丹元帥,被陛下委以重任,卻是畏敵如虎,不敢與楊魏二將交鋒,真是可笑之極!”
“你胡言亂語,我身經百戰,殺敵無數,何曾怕過別人!哼,明日我便帶兵攻打遂城,與楊延昭決一雌雄!”耶律奴瓜睚眥欲裂,氣哼哼吼道。
“兵法雲:兵貴神速。耶律將軍所言,深諳兵法之理,滿壯士自稱熟讀兵書,深通謀略,怎麽剛才所言大悖用兵之道,便如莽夫一般。”蕭撻覽譏笑道。
“哈哈哈!”全江銘一陣冷笑,說道:“交戰之時,自是兵貴勝,不貴久,讀過兵書之人均知其理。但蕭大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繞過梁門、遂城,直逼東京,雖是進兵迅速,但東京城闊牆厚,強攻之下,必然折兵損將,曠日持久。及至勤王之師齊至東京,貴軍將身陷重圍,便是歸國也是萬難。若是由我用兵,定按孫子所雲:‘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派一支精銳之師切斷貴國糧道,兵無糧自亂,‘神速’自是無從談起,你那二十萬大軍怕是成了網中之魚,四麵楚歌,哈哈哈哈!”
蕭撻覽和耶律奴瓜麵麵相覷,啞口無言。耶律德昌以手加額,說道:“天可憐見,滿壯士沒有被南朝所用。”聖宗微笑道:“滿壯士滿腹經綸,胸有韜略,朕甚感欣慰,希望你的武功也同樣出眾。”耶律德昌笑道:“滿壯士還不拜謝皇恩,你這第二關也過了!”全江銘長揖道:“多謝陛下。”說完便由慕容飛引著下樓去了。
張雨晴幾人正等得心焦,待到全江銘坐定,便顫聲道:“你怎麽去的許久,莫不是見到了那個妖女?”全江銘苦笑道:“你想到哪裏了,一曲撫罷,便又考我兵書戰策。”南燕樓道:“還算順利?”全江銘點了點頭。張雨晴幽幽歎道:“嗐……為了她你自然是用心去考……唉……”斜睨了全江銘一眼,又道:“你……你可不要弄假成真!”眉頭緊戚,滿臉憂容。全江銘知她放心不下自己,但此時此地又不方便解釋甚麽,便握住她的手輕輕攥了一下。張雨晴忽地身子一晃,在凳子上幾乎坐不住。全江銘急忙扶住她的肩膀,低聲道:“你怎麽了?”張雨晴道:“沒甚麽,我……我隻是有些頭暈,想是昨晚沒休息好。”全江銘端起食盤說道:“你怕是餓了,吃些點心吧。”張雨晴搖搖頭,說道:“我不餓,隻是口中幹渴。”端起茶杯輕輕啜了兩口,又道:“現在沒事了。”
烏八看到全江銘去了好長時間方才迴轉,心中早已焦躁起來,當下走過來喝道:“叵那漢子,別人半盞茶時間便即迴轉,你為何去了許久,莫不是已將那公主許配給你?來來來,咱倆較較力氣!”大手探出,便去抓全江銘的肩膀。全江銘心中好笑,當下使出鐵板橋的功夫,任憑烏八抓住雙肩。烏八喝一聲“起”,雙臂一較力,便要將全江銘舉將起來。他雙臂一晃,便有千斤之力,縱使碩大的駱駝,也經不住他這一晃。誰知他使出了渾身力氣,口中兀自嘿嘿叫個不停,全江銘卻紋絲不動。眾人圍過來看熱鬧,李德明冷笑道:“徒逞莽夫之勇,就憑這點功夫也敢來爭駙馬,真是自不量力!”
李興周坐在凳子上,隻是輕輕啜茶,對這一切竟似視而不見。梁淵低聲道:“公子,滿海嘯那廝是個勁敵,與他交手千萬小心。”李興周點點頭,放下茶杯說道:“我心中自有分寸。”上官通天道:“我去試試他的功力。”李興周搖搖頭說道:“先不忙理會,且讓那莽夫鬧去,咱們靜觀其變。”
烏八用力多時,竟動不得全江銘一絲一毫,心中焦躁,揮拳便向對方麵門打去。全江銘左手一晃,已然叼住烏八的手腕,手上微微用力,那烏八登時痛徹骨髓,動彈不得,額頭嘖嘖冒出了汗珠,口中卻兀自叫道:“不服,不服!”全江銘暗道:“我若手上用力,這廝便會筋斷骨折,右臂從此便廢了。他敢於向嵬名浪遇叫板,也算得一條好漢,我與他無怨無仇,讓他知難而退也就是了。”當下喝一聲“站穩了!”左手一揮,烏八竟兀自抵擋不住,踉踉蹌蹌向後退了七八步,方才穩住身子。到了此時,他才知道自己的功夫差之甚遠,若不是對方手下留情,這一跌自己如何站得住腳,自己這條臂膀也就廢了。韃靼係遊牧民族,生性豪放耿直,最是敬重本領高強的好漢。烏八心中感激,表麵決不掩飾,當下大踏步上前,說道:“滿兄弟,烏八服了你啦,我敬你一碗!”
大廳之中,放著數十壇白酒,一應器皿俱全。烏八撿了兩隻大海碗,滿滿地斟上酒,一仰脖子,咕咚咚喝了進去。全江銘本就生性豪爽,當下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口中連唿痛快,哈哈笑道:“若不是比武招親,兄弟要與哥哥痛飲一場。”
說話之時,已是有五六人應試歸來,個個是垂頭喪氣,神情沮喪,顯然是沒有過關。及至到了晌午,能夠闖過前兩關的隻有全江銘、李興周和西夏西平王李德明。慕容飛喝道:“諸位聽好,現在請大家用餐,稍事休息,下午未時開始比武。落選的好漢不願觀看比武,現在就可離去。用罷午餐便在這大廳中休息,不得隨意走動。”眾人知道,剩下的這三人定然有一場龍爭虎鬥,是以誰也不願就此離去。
過了一會,尚膳小底指使仆人送上美酒佳肴。眾人一上午又吃又喝,眼見無可疑之處,便放心大膽地大嚼起來。到了未時,慕容飛便引眾人出了大廳,東走西拐,到了一處開闊之地。東麵是一片濃鬱的鬆林,西麵是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這兩處隱隱透著殺氣,顯然有重兵把守;南麵便是湖水,平靜的湖麵上無片隻船兒;北麵搭著個兩層彩樓,樓上探出一座平台,聖宗居中而坐,耶律德昌、嵬名浪遇、蕭撻覽等十餘人兩旁陪侍。後麵依舊是珠簾低垂,顯然是蕭太後和公主在後麵觀賞。幾百名衛士環伺彩樓周圍,個個手執兵器,如臨大敵一般。比武場距彩樓約有十丈遠近,場中放著三個大小不一的石墩,最小的一塊也有八九百斤。左首放著三個圍著布幔的鐵籠子,不知裝著何等物什,旁邊各自站著一個奴隸裝束的漢子,手中執一條長長的鞭子。
等到眾好漢陸續進入場內坐定,來路之上卻湧出了數百名執戈持戟的契丹兵士,登時將出路封得嚴嚴實實。全江銘見狀尋思:“一會兒廝殺起來,定是一場惡戰。隻是周遭盡是敵兵,湖上又無船隻,要想全身而退,隻有擒住狗皇帝隆緒作為人質。”他這裏正思脫身之計,卻見慕容飛走到彩樓前躬身說道:“啟稟陛下,滿海嘯、李興周、李德明已準備就緒,請陛下頒旨。”聖宗迴轉身朝珠簾內低聲說了幾句,轉身微笑道:“耶律丞相,可以開始了!”
耶律德昌站起來躬身說道:“遵命!”往前走了幾步,朗聲道:“中原滿海嘯、李興周,西夏李德明力挫群雄,琴棋書畫和兵書戰策均為上乘,實是難得的人才,現在開始比試武藝,誰能奪魁,便是我大契丹東床駙馬。望你們奮勇爭先,馬到成功。此次比武分為三場,第一場較力氣,場中三個石墩重量不一,分別為八百斤、一千斤和一千二百斤,誰舉的最重,便為勝者。這第二場麽―――”轉身喝道:“去掉布幔!”站在鐵籠子旁邊的漢子將布幔去掉,裏麵赫然是三隻兇猛的金錢豹子,想是長時間未見亮光,那三隻豹子登時吼叫起來,聲音遠遠地傳來了開去。耶律德昌微笑道:“這三隻豹子是公主心愛之物,左邊這一隻叫做‘梨花滿地’,右邊這一隻叫做‘汀沙雲樹’,中間這一隻則喚做‘夏鶯千囀’,名字雖雅,卻是從小訓練,比尋常豹子兇猛十倍。這第二場麽,便是你們三位英雄各選一隻豹子,徒手與之相搏,以一柱香為限,誰用時最短將它製服,便是勝者。不過千萬記住,絕不能對豹子有任何傷害。”
眾人登時鼓噪起來:“豹子乃是畜生,若不傷害它,如何將它製服?”張雨晴冷笑道:“也隻有耶律婉佩能想出這般歹毒的主意。物隨其主,這三隻豹子想必也與小妖女一般歹毒兇狠,銘哥哥,你可要當心!”說話之時,身子不由打了個冷顫。全江銘道:“晴兒,你怎麽了?”張雨晴道:“沒甚麽,我隻是有些頭暈。”魯麻胡忽然取笑道:“晴兒,你用腦過度,鬢角生出了白發,嘿嘿。”張雨晴反唇相譏道:“你胡說甚麽,我若是滿頭白發,可就成了你的前輩,魯三叔你這虧可就吃大了!”
全江銘無心聽他二人鬥嘴,又聽耶律德昌說道:“眾位不必多疑,我大契丹素來崇尚武力,能徒手搏虎鬥豹者,才當得起好漢二字。這最後一場麽,自然是各憑絕技廝殺,三場全勝者便是駙馬。現在比武開始,哪位英雄先來?”
“我先來試試!”李德明應了一聲,晃著肩膀大踏步走進場中,正眼也不瞥那兩個較小的石墩,隻用手撫摸那一千二百斤石墩,自言自語道:“就舉它吧,不知撥得動也不!”及至將那石墩一晃,不由倒抽一口冷氣,暗罵一聲:“直娘賊,這石墩光不溜秋,無從著力,如何舉得起來?”繼而又想:“我若撥不動,豈不讓天下英雄取笑,也讓那兩個宋狗撿了便宜。哼,我撥不動,他二人也未必能行,隻撥那千斤石墩便了。”當下把上半截衣裳脫下來拴在腰裏,雙手抱住石墩,口中大喝一聲“起”,雙臂較力,便將那石墩舉過頭頂。眾人登時喝起彩來。李德明雙手一鬆,將石墩卸在地上,口中唿唿直喘粗氣,歇了一歇方才說道:“多謝眾位好漢捧場,小王獻醜了!”一步一晃迴歸座位。
耶律德昌讚一聲“好力氣”,說道:“二位英雄,你倆哪一位出場?”全江銘還未說話,李興周已站起來向場中走去。他見那李德明舉千斤石墩已是費力,心中早已冷笑,暗忖:“‘降焰魔尊功’我已練到第十三重,氣力較過去大增,想來撥這一千二百斤石墩不是難事。若是滿海嘯也隻舉得千斤石墩,我便占了先機。”當下捋衣拽袖,撲下身子,把那個石墩隻一抱,輕輕地抱將起來,雙手托住底部,喝一聲“起”,早已將那石墩舉過頭頂。眾人見了齊聲喝彩,向河大聲讚道:“好神力,這便是天下第一了!”魯麻胡忍耐不住,甕聲甕氣喝道:“好鳥力,這便是狗屁第一了!”這句話聲音極大,登時將向河的聲音蓋住,眾人見說得有趣,不由哄笑起來。李興周手托巨石,大腦急轉:“倘若滿海嘯也舉得起來,豈不顯不著我的手段?”念及此,竟然高舉石墩繞場三圈,這才放下石墩,迴轉身去看眾人,口中唿唿喘著粗氣,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定了定神,緩緩迴轉座位,神情極是得意。
此時全場眾人靜靜地盯著全江銘,要看他如何撥那石墩。聖宗坐在樓上說道:“滿壯士深諳兵書戰策,撫琴之術也是上上之選,隻怕這較力要輸給金陵李公子,可惜可惜!”在眾位好漢當中,他對全江銘和李興周極是喜愛,心中已暗暗決定,要將二人同時收至麾下,隻盼望二人旗鼓相當,不分伯仲,便可將二人同時招為駙馬。可看到李興周舉起一千二百斤石墩繞場三圈,便對全江銘擔憂起來。阮佩兒在珠簾後說道:“皇上哥哥不必擔憂,滿海嘯撥那一千二百斤石墩如若無物。隻是,唉……”耶律德昌道:““公主怎麽曉得滿海嘯能輕鬆舉起一千二百斤石墩,莫非與他相識?”阮佩兒淡淡說道:似曾相識,隻是滿海嘯的名字我卻沒有聽過。”蕭太後道:“既然不認得,你如何曉得他這一場定然取勝?佩兒,哀家看你心中好似有事。”耶律婉霞嘻笑道:“母後,佩兒想必是看中了滿海嘯,這才一心盼他取勝。”蕭太後厲聲道:“霞霞,咱們大契丹雖然沒有那麽多繁文縟節,可你們貴位公主,說話也不能口無遮攔,總是收斂些才好。”嵬名浪遇身子微側,微笑道:“太後有所不知,成碩公主武功高強,誰的氣力大小,自是一看便知。老翁也猜滿海嘯定然贏了這場。”蕭太後道:“哦,原來如此,國師既然也這麽說,想來不錯,哀家倒要看看你們說得準與不準!”
全江銘站在場中,暗暗尋思道:“這廝雖是劍術高手,卻並不以氣力見長,莫非他也習得‘降焰魔尊功’?不管怎樣,我也要施展手段,打掉李興周的囂張氣焰!”雙手提起那一千二百斤石墩隻一撇,撲地打進地裏尺許深,再將石墩提將起來,往空中隻一拋,擲起去離地一丈來高;全江銘雙手隻一接,如此三次,這才將石墩輕輕放在地上。眾人盡皆駭然,隻看得目瞪口呆。全江銘迴轉身走迴座位,神態安然,麵上不紅,心頭不跳,口裏不喘。直到他坐定,眾人卡在嗓子眼裏的那個“好”字,這才轟然價喊了出來。眾人那個“好”字剛落,有人又喊出兩個“好”字,聲音響亮,猶如巨雷,卻是烏八大聲喝彩。烏八力大無比,要舉那一千二百斤石墩不是難事,但要似全江銘那般將石墩拋上拋下,卻是萬萬不能,心中佩服之至,便多喊了兩個“好”字。
耶律德昌大聲宣布道:“這場比試,河間滿海嘯獲勝,金陵李興周次之。下麵徒手撥豹,西夏王子李德明出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麽要什麽,都砸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