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才十七八歲,他還要臉,趕緊苦求道,“仲宣曉得錯了,還望前輩筆下留情。”


    庾獻知道戲耍的夠了,當即哈哈一笑,用筆蘸飽了墨汁,將剛才的題跋抹掉。


    王粲剛鬆了口氣,就見庾獻瞧了周圍人一眼,提高聲音,自言自語道,“寫詩勸導,又提筆寬宥,傳到後世,必是一樁佳話。”


    王粲心頭閃過十萬個臥槽,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家夥,真是有毒啊。


    庾獻逗完王粲,看著眾人笑道,“你們的意思,我豈不明白?庾某平素無才,專愛惜才,自然不能浪費各位的一身本領。若有意上進的,可上前自陳姓名,我當為你等引薦。”


    又補充了一句,“我聽說朝中的兵馬,除了飛熊軍由董白自領,其他的都在李肅和徐晃名下,有想要從軍建立功業的,我也可以幫著問問。”


    眾人越發激動了。


    大老路子野啊,這方麵都能說的上話!


    不過入朝為官也就罷了,那是做朝廷的大臣,不管天下最後被誰得到了,終究需要依靠大臣治理。


    若是擔任軍職,難免和西涼軍說不清楚。


    一旦爭鋒河北的袁紹和公孫瓚有變,那董白逐漸穩固的局麵,還會再掀起動蕩。


    好在潁川士人不喜歡西涼軍,對董白的觀感倒不差。


    董家雖然祖籍西涼,但是董卓的老爹曾經擔任過潁川輪氏縣的武官,董卓本人就是出生在潁川的孩子。


    再想想董卓的字是什麽?


    ——董仲“穎”啊!


    這就相當於說,我覺得我長大的地方超好的,我要為家鄉代言!


    那董卓是怎麽做的呢?


    他這個大老粗一上台就積極的向士大夫靠攏,為黨人平反,要知道黨人的老窩就是潁川啊。


    接著董卓又大量提拔了潁川籍貫的官員,比如說冀州刺史韓馥、南陽太守張諮等人。


    可惜董卓終究是個武人,這些潁川人隻能含淚捅了老董一刀。


    先是荀攸等人策劃暗殺董卓,接著韓馥、張諮等掌握了地方實權的紛紛起兵。


    董卓大怒之下,派兵突襲了陽城殺人示威,雙方這才決裂。


    雖然董卓的一係列行為讓潁川人愛不起來,但身上沒什麽黑點,更傾向於用政治手腕解決問題的董白,卻成了潁川可以接受的選項。


    熱心仕途的眾人紛紛上前自報姓名。


    庾獻看著辛毗、趙儼、杜襲、樊欽等人的名字不由無語。


    這都是一票三公九卿的苗子啊。


    接著反應過來,在原本的曆史中,李傕和郭汜還發動了第二波長安之亂,最後漢天子倉皇東逃,結果一路死掉了大量的公卿。


    其中就包括了崔州平的老爹崔烈,以及……什麽都做了,又好像什麽都沒做的官場透明人,法外狂徒士孫瑞。


    這也導致了在場許多二線士族的崛起。


    庾獻的心思微動。


    若是董白一力推動南下,去拿迴巴蜀,那麽留守的西涼軍和反骨仔王允影響的朝堂,會不會有再次分裂的可能呢?


    如果自己等董白度過秦嶺,就燒絕棧道,和郭嘉聯手,傾漢中之力,在山間設下埋伏,能否解決掉這個隱患?


    這樣一來,既可以除掉斑斕這個時刻想要擺布自己的威脅;天下的局勢又迴到自己熟悉的樣子;賣人情的這波小二線,也一下子就有了三公九卿的命格。


    似乎一舉多得啊。


    庾獻想到此處,對這波小二線的態度也友善起來。


    不但親切的詢問他們的第一誌願,還根據曆史的發展,給服從調劑的人,一些指導意見。


    不少人被庾獻點撥過,都有茅塞頓開之感,覺得新的路線確實更適合自己的發展。


    比如說有九卿命格的辛毗,因見隨著董白使節四出,天下擾亂漸漸趨於平靜,於是心向往之,有誌宣揚聖意,使於四方,不辱使命。


    於是羞答答的向庾獻表示,打算從傳達使命,掌內外機要的六百石黃門侍郎做起。


    庾獻聞言卻斷然說道,搞宣傳有什麽前途?你不如直接走文學口,選擇同為六百石的議郎。


    議郎和黃門侍郎雖然同為親隨官,但議郎有顧問之責,若是遇到熱愛文學的主子,在主公麵前應對得當,很容易兼任侍中。


    到時候在內為長史,出兵為軍師,等以後資曆老些,還可以代天子持節軍中,就業麵非常的廣泛。九卿易如反掌,封侯不在話下,死後追贈配享,待遇直接拉滿。


    嗯……,這正是辛九卿的人生履曆。


    辛毗聽了庾獻此言,隻覺豁然開朗,人生看的通透。


    辛九卿熱血沸騰間,心念這這傳道授業解惑之恩,想想那走上人生巔峰的光明未來,一時心懷激蕩,直接給庾獻磕了一個。


    跟在辛九卿後麵的趙三公直接就愣住了。


    辛毗這是什麽操作?


    這位庾前輩給他說了什麽?


    等到趙儼心亂如麻的上前,還未等他說什麽,庾獻就對他說道,“你熟讀經史,精明強幹,能以史為鏡,知曉得失利弊。可惜你雖然事事通達,卻樣樣不精。我建議你走六邊形戰士的路線,千萬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一縣之令,職務雖微,但是事務繁雜,最容易鍛煉多麵手。現在天下未定,各方的軍政管理都很混亂。糧草的轉運補給又是重中之重,你若做的好了,輕易就能得到參軍、都護這樣的武官加銜。”


    “再往上走,既可以憑借文職加銜,做太守兼任典農中郎將,也可以憑借武職做一路軍師,加銜尚書。之後出則持節都督一方,還朝則為三公、驃騎將軍。人生能有如此際遇,夫複何求?”


    三公?驃騎將軍?


    雖然聽起來很不真實,但、但這種宿命般的認同感是腫麽迴事啊?


    我、我、我真能做三公?


    能做驃騎將軍?


    趙儼一時情難自已,雙腿都有些發軟。


    等迴過神來。


    咦?我怎麽跪下了?


    嗯,好在有辛毗珠玉在前,趙儼也不糾結,直接學著辛毗磕了一個。


    這下後麵的杜襲不澹定了。


    這他媽都什麽鬼啊?


    一個兩個的這是幹什麽?


    他一臉懵圈的上前,想要開口打個招唿套套近乎,可是卻意識到自己和這位郭嘉的叔叔完全不熟啊。


    好在杜九卿也不糾結,該怎麽做,也不需要人教第三遍了。


    那就直接走程序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上道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愛睡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愛睡覺並收藏地上道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