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獻想起當初扮做吳起時的種種,他心中感慨,又有些觸動。


    高何的諄諄教導和滿腔期待,庾獻感同身受。


    子夏的明辨和認可,也讓庾獻發自內心的喜悅。


    因為庾獻覺得被善待的是“我”。


    然而無論是吳起別母遠離,還是殺妻證道,庾獻卻都能冷靜旁觀。


    因為他知道那不是“我”。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人生,庾獻卻在不同階段對“我”和“非我”有不同的認知。


    那麽,什麽是我呢?


    符合我認知的,便是我嗎?


    如果把認知,視作自己看待事物的價值觀,那麽這段邏輯自洽的價值觀,便是我嗎?


    若是如此,當初葫蘆中的“庾小獻”,豈不是更加純粹的自己?


    庾獻想著,不由想起了那個有些古靈精怪的蠶神斑斕。


    這個問題的答桉,或許斑斕想過?


    她是那麽聰明。


    作為一段可以邏輯自洽的迴憶,作為一個已經準備轉世人間的妖精,她一定是有著成熟的思索。


    若是以前,在庾獻不知道社會險惡的時候,說不定還會雙眼清澈的再去找斑斕幫忙。


    可是現在一想呢?


    斑斕已經成功的取得了肉身、骨身和魂身,自己這個工具人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


    那個“庾小獻”,邪惡放肆,毫無做人底線。


    就連庾獻自己見了都有點頭疼。


    那讓這個邪惡無底線的“庾小獻”降臨世間,取代自己,是不是更符合她的利益?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想把“庾小獻”從人間具現出來,有什麽天材地寶,能比自己這具現成身體更合適的?


    庾獻這會兒覺得,自己被錦帆賊甘寧盜號之後立刻下線,實在是幹的太漂亮了。


    若不是他讓自己得了這個喘息之機,給自己遊曆世間錘煉心性的機會,恐怕真的要麵對各種萬劫不複的局麵了。


    崔州平和石廣元見庾獻進香完畢,準備離開這先賢祠,兩人對視一眼,趕緊上前。


    石廣元熱切的說道,“叔父此來,豈能無一語留下,侄兒願意為叔父鋪紙磨墨。”


    庾獻啞然,“先賢祠中,我也是小輩,有什麽好說的。”


    崔州平卻不肯放棄這天賜良機,跟著央求道,“叔父學問精深,必有高論,還望不吝賜教我等。”


    庾獻無語,他懂個蛋啊。


    隻是他之前裝逼裝的那麽嗨,這時候也不好露怯。


    那就隨便說兩句好聽的吧。


    庾獻想了想,這穎川書院雖然是私學,但是卻熱衷仕途。就算是在亂世中,也在活躍的進行著投機。


    這些黨人標榜清高的下野士人,一直在觀察著朝廷的一舉一動。


    反倒是劉表的官學,襄陽學宮,在一門心思的做學問。


    劉表不但將洛陽太學逃來的儒生和關西、兗州、豫州等地來投奔的學者照顧的很好,而且組織了大批學者,修訂了十分重要的《五經章句後定》。


    用王粲的話來說,“五載之間,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母闓等,負書荷器,自遠而至者,三百有餘人。”


    隨著各個流派的大老雲集,荊州的襄陽學宮出現了難得的盛況。


    除了主流的儒家經典之外,還有《荊州星占》、《傷寒雜病論》之類駁雜的著作問世。


    庾獻想著,忽然心中一動。


    潁川書院的作風倒是和子夏的政治主張暗合啊。


    那叔叔就和你們共情一下吧。


    庾獻當即笑道,“你們潁川書院已經盡得子夏精髓,何必用我多言?”


    崔州平和石廣元聽了又驚又喜,他們潁川書院竟然被疑似“董子第二”的大老認可了。


    兩人都激動的齊聲道,“還請叔父明示。”


    庾獻笑道,“便是那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兩人一想,果然如此,人家子夏可不是什麽矯情人。


    見庾獻沒有動筆的意思,崔州平連忙提筆,寫下此言。


    石廣元見庾獻又要走,連忙追問道,“那叔父得無一言相賜?”


    庾獻猶豫了一下,心說也對啊。


    若是光把子夏的教導說說,豈不是顯得自己全無主意?再說,這句話《論語》上就有,還用得著自己來說?


    庾獻被趕鴨子上架,越發蛋疼,隻能硬著頭皮說道,“以我來見,我儒家做學問,最重要的便是如子夏這般,學以致用……”


    忽然,又覺得此語作為“公元193年,國師贈給年青人的一句話”,似乎逼格不夠啊。


    於是靈光一閃,順勢看著兩人,語重心長的說道,“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這!


    崔州平和石廣元聞言心中一顫,竟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學以致用。”


    “知行合一。”


    如果說董子的“大一統”理論給儒家提供了世界觀,那麽“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表述,無疑就是給他們提供了方法論啊!


    這不但是對子夏理論的延伸闡述,甚至可能帶來劇烈的經學變革。


    兩人激動崇拜的看著庾獻。


    不愧是大老!


    恐怖如斯!


    庾獻偷了王陽明的心學理論,終究有些心虛,咱也是要臉的體麵人。


    見兩人傻傻不動,隻得輕咳一聲,示意該離開這裏了。


    崔州平聞言一驚,緩過神來,連忙手舞足蹈的說道,“叔父恕罪,且等侄兒將此金玉之言留下。”


    說著,連忙提筆蘸墨,要把這句話寫在剛才那句的旁邊。


    隻是筆觸落下,稍一遊走,崔州平才發現不對。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一行字的旁邊,竟無半點墨跡。


    崔州平吃了一驚,連忙檢查手中的毛筆。


    卻發現筆尖圓潤飽滿,吸足了墨汁,沾在手上還弄汙了一片。


    他有些不信邪的又落筆去寫。


    那墨汁卻凝在筆尖不肯滴落。


    崔州平和石廣元都看的瞠目結舌,不知所以。


    就在此時,旁邊書架上忽然嘩啦啦掉下來一卷竹簡。


    三人被吸引了注意力,俱都看去。


    那竹簡舒展,顯露出的部分,最顯眼的便是一行。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眾人都大吃一驚,不知這是怎麽迴事。


    倒是石廣元反應迅速,他唿吸粗重,心跳加快,連忙取筆蘸墨,跪獻在庾獻麵前。


    “還請叔父,親筆留書。”


    什麽?!


    聽了此話,崔州平倒吸一口涼氣。


    給《論語》寫批注的多了,可誰他媽敢往裏麵加一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上道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愛睡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愛睡覺並收藏地上道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