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賈詡說服張繡,和曹操化敵為友
卑鄙的聖人:曹操(1-10)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揚兵河北】
袁紹做夢都預料不到,兵力不及他一半的曹操竟敢率先挑釁。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七八月份,袁紹雖已決定提兵南下,但還糾纏於黑山軍、幽州舊部、烏丸部落等善後問題的時候,曹操已率軍殺到河北了。由於袁紹一方事先沒有思想準備,幾乎沒作出任何抵抗就被曹操攻入了冀州黎陽郡境內。與此同時,臧霸、孫觀、吳敦等徐州將領也各拉隊伍竄入青州,在各縣城之間劫掠攻殺,與袁譚玩起了遊擊戰。整個河北前線的部署一片混亂,袁軍還在布置中的營壘被盡數搗毀,不少先遣部隊被曹軍殺散。其實曹操消滅呂布隻比袁紹消滅公孫瓚快了三個多月,而就是這三個月的提前準備,使他在整個戰事布局上占盡先機!
可就在曹軍將士英勇奮戰勢不可擋之際,曹操卻突然下令停止,改派於禁、樂進分兵五千,沿著大河迴頭往西殺,保護魏種坐鎮的河內郡;自己則歸攏近日所獲,燒毀營寨退迴南岸。
大好的局麵就此放棄,撤軍渡河之際不少將領都嗟歎不已。曹洪、夏侯淵等耐不住性子,跑來找曹操理論,曹操也不作解釋,嚴敕他們迴去約束兵將,不可再跑來囉唕。
滔滔黃河川流不息,高插“曹”字旌旗的大船乘風破浪駛向南岸。曹操屹立於船頭之上,望著滾滾河水,心裏說不清是澎湃還是緊張。軍師荀攸就站在他身後,猛然聽到他一聲歎息,趕緊問道:“明公有什麽心事嗎?”
雖然曹操占了先機,郭嘉等人又一個勁給他唱讚歌,但從本心論他對眼前這一仗還是很擔心的,隻是時局所迫不得不戰罷了。曹操有許多顧慮盤桓腦中,有些是實際存在的,有些是戰事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而更多的一種莫名的不安感!恍惚覺得有不可預料的突然事件將會發生,而具體是什麽又說不明白。這會兒見荀攸問自己,便盯著眼前隱隱約約的黃沙渾水道:“記得先朝大司馬張戎曾經說過‘河水濁,一石水,六鬥泥’,而百姓引河灌田,水走了泥沙卻淤積下來。每到三月桃花汛來,引渠之處就會泛濫成災。朝廷營建堤防,造成水漲堤高,有些地方水麵都高於平地了。”
荀攸明知他這是故意轉移話題,卻順著說道:“疏浚河道亦非不可為之事,明公可令河堤謁者袁敏詳加勘察治理,數年之工可見成效。”說罷也麵向大河,別有用心道,“天下之事多有迂迴舛逆,不過恆心持定盡力而為,最終還是能水到渠成的啊……”
曹操聽他話裏有話,知道自己不安的心緒已
被他看穿,索性站起身問道:“軍師可知我為什麽撤軍嗎?”
荀攸環顧左右,見除了許褚等幾個心腹外其他人都在搖櫓劃船,便直言道:“在下猜想,主公是要誘袁紹過河交戰。”
“知我者軍師也。”曹操眺望河北道,“眼前勝利不過是突然襲擊的小僥幸,袁紹若調動各路人馬齊來支援,咱們馬上陷入包圍。諸將不解其意,還道我不敢守黎陽,他們哪裏曉得其中利害,我又不能對他們說……”一者,敵我兵力懸殊,說出來會令軍兵更加緊張;二者,誘袁紹過河決戰是機密的軍事意圖,若是闡明定會泄露消息。
荀攸倒是頗能體諒他的難處:“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實帶兵打仗也是一樣,現在要是軍兵知道敵我相差有多懸殊,大家懷有怯意,這仗就沒法打了。”
“若是隔河相持遷延日久,袁紹兵多地廣後顧無憂,先垮的必定是咱們,所以一定要讓他過河。過了河他的戰線便拉長,糧草補給也困難了,那樣咱們才有用武之地。”說到這兒曹操顯得憂心忡忡,“不過我先聲奪人使出激將法,隻怕袁紹還是不肯到南岸來啊!”
荀攸對此也無可奈何:“該做的咱們都做了,來不來那是袁紹決定的,咱們隻能盡人事而不能定天命。不過明公無須憂慮,黎陽這一仗雖不能立竿見影,卻也大有益處。關中剛剛依附、許都人心惶惶,有了這場小勝,至少把氣魄打了出來,也給後方吃了一顆定心丸啊!”
聽他這麽說,曹操扭頭朝後麵望去——但見大河之上密密麻麻的小舟都在渡河南歸,眾兵丁劃船搖櫓麵帶嬉笑,高唱凱歌慶祝剛剛的勝利,所有人都信心滿滿,似乎不把即將到來的艱巨戰鬥放在眼裏。鬆而不懈弛而有度,有這樣的樂觀是好事。
曹操寬慰了不少,手撚胡須想了想,忽然眼光熠熠道:“光挑釁還不夠,我要再給袁紹準備點兒誘餌,牽著鼻子把他拉過來!”
“誘餌?!”荀攸覺得這想法不錯,但是這誘餌該怎麽製造呢?卻見曹操背著雙手麵露莞爾,儼然已成竹於胸了。
戰船緩緩前行,漸漸靠到南岸延津渡口,曹仁率領留守南岸之人已迎候多時了。曹操等還未下船,曹仁就迫不及待迎了上來:“青州發來戰報,臧霸、孫觀、吳敦擾敵成功,襲殺諸縣袁兵數百,袁譚發的援軍還未到,他們就已順利退歸徐州了。”
曹操由許褚攙著笑嗬嗬下了船:“這些土匪出身的小子們最擅長打遊擊,隻要他們這樣鬧下去,青州
休想安寧一日。”
“不過……”曹仁話鋒一轉,“徐州諸部各自奮勇,但那個昌霸不但不協助作戰,還搶官軍運送的糧食,這不是造反嗎?!”
昌霸自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歸附朝廷,即便曹操給了他郡守的職位,還是屢屢不聽調遣。但這個時候隻能爭取團結,不能內部殘殺,曹操想了想道:“睜一眼閉一眼吧,叫孫觀他們勸勸昌霸,不要幹蠢事。”
曹仁又稟報道:“臧霸還寫來一封書信,懇請您看在他的麵子上赦免毛暉、徐翕。”關於東平徐翕、山陽毛暉這兩個兗州叛徒,曹操已經讓劉備、張遼明裏暗裏給臧霸傳達好幾次處決的命令了,但臧霸顧念交情就是不殺,還一再來信為他們求情。
“這個臧奴寇啊……”曹操想起了臧霸的諢號,“他本縣衙牢頭出身,當初就跟罪犯打成一片,沒想到現在又跟叛徒交上朋友了。他們這幫人啊,不懂什麽叫章法,就知道義氣!”
荀攸一旁笑道:“徐州已定,呂布已誅,留著徐翕、毛暉這兩個人也無傷大雅,明公不妨就賣個人情給臧奴寇吧。”
曹操釋然:“既然發了善心,索性寬容到底。有勞軍師給臧霸迴書,就說我看在他的麵子上饒二人性命。而且叫他轉告徐翕、毛暉,倘若好好在青州作戰,日後老夫還給他們恢複官職。”
說話間河岸已是一陣喧鬧,各部兵馬漸漸登陸,夏侯淵、張遼等漸漸聚攏過來;曹操傳達將令,就在延津紮下大營沿河據守。眾軍兵搭帳篷、立營寨、栽鹿角(大樹杈)。忙了半個時辰,曹操剛在新大帳中落座,又有於禁差來的軍兵報捷:“啟稟主公,我家將軍沿河西進,在嘉獲、汲縣境內搗毀袁軍營寨,殲滅敵軍千餘,俘獲何茂、王摩等袁軍將校二十多人,特來向主公報捷!”
西麵營壘盡破,袁軍對於河內郡的威脅也緩解了。曹操頗為欣慰:“迴去告訴你家將軍和樂將軍,這次幹得漂亮,叫他們速來延津與大軍聚合。”
“諾。”那兵應了一聲竟不離開,跪在那裏又道,“啟稟主公,我家將軍還有句話讓小的告訴您,他說若有孤軍據守獨麵大敵的差事,請務必給我家將軍留著。”此言一出諸將無不皺眉——這個於文則也太貪心了,身在河內竟然還要搶這邊的差事,真是尺寸功勞都要爭!
曹操卻覺於禁勇氣可嘉,爽快答應道:“好!告訴你家將軍,我把據守延津的重任交給他。”
“諾。”那兵這才歡喜而去。
於禁
痛快了,帳中諸將皆覺不忿,忽然聽曹操又道:“還有一個要緊之處需要有人駐守,我看看你們誰合適……”諸將來了精神,又以期望的眼光望向主子,希望這次能被挑中。
哪知曹操瞧都不瞧他們一眼,竟放眼在掾屬堆裏望來望去,猛然抬手道:“劉延出列!”
劉延跟隨曹操以來一直參謀民政,從未領兵打過仗,聞聽曹操唿叫站在那裏都傻了,還是身邊的監軍武周把他推了出來。劉延誠惶誠恐作揖道:“屬下、屬下沒……”
“我知道你沒打過仗,但你是白馬縣的人吧?”
“是是是……”劉延戰戰兢兢的。
曹操一邊上下打量他,一邊慢吞吞道:“白馬縣可是個好地方啊!出好官出賢士,先朝白馬縣令李雲上疏彈劾奸佞,遭宦官陷害,寧死不肯屈膝於小人!可現在那裏卻是敵我必爭的衝要之地,東麵有濮陽,西南有延津,跟黎陽城更是隔河相對,彼此一動一靜都瞧得真真切切。袁紹大軍南下必要屯駐黎陽,到時候白馬縣就是抗拒他的第一道防線……劉延啊,你身為白馬本鄉之人,敢不敢號召百姓守城?”
如果曹操問能不能,劉延可以迴答不能,現在他問敢不敢,劉延怎好覥著臉說不敢?曹操逼到這個地步,劉延沒膽子也激出膽子了,索性一咬牙一跺腳,直起腰板道:“屬下本無禦敵之才,但主公對屬下有知遇之恩,莫說叫我駐守險要,就是叫我去死又有何怨?好在白馬縣是家鄉,我就勉強試一試,即便城破人亡也算有幸死在家了。”這真是名副其實的視死如歸!
“很好,”曹操拿起一支令箭,“我現在晉封你為東郡太守,命你率領兩千人馬到白馬駐守!”諸將議論紛紛,派一個沒打過仗的文人阻擋敵鋒,而且隻給他兩千兵,這不是叫他白白送死嗎?
劉延強打精神領令,曹操又抽出支令箭:“張遼、徐晃聽令!”
“末將在!”二人出列跪倒。
“你二人率領所部兵馬在官渡搭建營寨、堆設土壘,預備大軍屯駐。”
此令傳出眾將更是嘩然。官渡在陽武縣境鴻溝沿岸,離著大河前線甚遠,怎麽能在那個地方搭設連營呢?別人不知,軍師荀攸卻是眼前一亮——於禁連破袁紹營寨,以他守延津是為激將;劉延乃是一介文士,以他守白馬是為示弱。他們是引誘袁紹渡河的兩枚誘餌,真正的決戰之地是在官渡!
張遼、徐晃莫名其妙接令而去,曹操卻看都不看驚愕的眾將一眼,隨便揚了
揚手:“剩下的人歸攏船隻修備軍械,散帳吧!”諸將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除了荀攸都規規矩矩退了出去。
“軍師以為如何?”見眾將都走了,曹操忍不住扭頭問荀攸。
“設下籠牢擒虎豹,備好香餌釣金鼇。主公奇謀在下望塵莫及!”荀攸說的是真心話。
“軍師過譽了。”曹操一陣苦笑,“又是挑釁又是誘敵,能做的咱全做了,可是能不能速戰速決還得看他袁紹的打算。再精密的部署也隻能做到五成,另外五成在敵人掌中攥著呐!”
荀攸覺得這話猶如至理名言,不禁感慨道:“您與袁本初相交二十多年,恐怕比他帳下文武更了解其性格,您叫他來他豈能不來啊?”
“但願如此,那咱就養精蓄銳在這裏等吧。等待比拚命更叫人心焦啊……”說著說著曹操又想起一件事,“劉備、朱靈、路昭已經出兵快兩個月了,出兗州、過下邳、奔壽春,袁術都已經死了,他們就應該馬上迴來啊,怎麽到現在還沒消息……”
話未說完,聽帳外一陣嘹亮的聲音:“恭喜主公賀喜主公!”郭嘉快步走了進來。他暫留許都處理機要,晚來了一步。
“這麽一場小勝仗,算得了什麽?”
郭嘉神秘兮兮道:“主公誤會了,在下所賀並非黎陽之勝,乃是另有一件好事。”說著從袖中抽出一封帛書捧過來。
曹操看罷也笑了——原來袁術死後部屬分裂,其子袁燿與長史楊弘、部將張勳率領殘兵想要投靠孫策。袁胤、黃猗心中不願,趁亂逃到皖城投靠廬江太守劉勳,並述說袁術死後遺留的種種珍寶。劉勳怦然心動,發兵狙擊袁燿搶奪寶物。袁燿保護父親靈柩無法抵禦,被劉勳洗劫一空,所部張勳、楊弘皆死,殘兵也都戰敗歸降,隻落得單人獨騎歸奔孫策。劉勳得了不少實惠,卻因此與孫氏結仇,心中隱隱不安,謀士劉曄勸他歸降朝廷。劉勳憶起當年曾在沛國為官與曹家有舊,覺得此法可行,趕忙派使者到許都上表,承諾廬江郡歸順朝廷,把曹操當做靠山。對於曹操而言,有了劉勳這個實力派,防禦孫策也多了一道保障。
“嘿嘿嘿,劉子台這個守財奴也來向我低頭了。”曹操又把書信遞給荀攸看,“現在東有劉表、北有劉勳、西北有陳登,孫郎小兒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來了。”
荀攸卻不甚樂觀:“這個劉勳為財寶與人結仇,可見也是個小人,明公對這樣的人可要多加防備。”
“沒關係。愛財
寶總比愛權力、愛江山好對付,隻要給他足夠的好處,什麽事都會替咱辦。袁術猝死,孫策受製,後顧之憂又少了兩個。”
郭嘉見縫插針:“還有穰縣張繡!”
提起張繡,曹操隻是皺眉。在眾多的對手中,張繡是勢力最弱的,但卻是給曹操找麻煩最多的。自建安元年至三年,曹操三次討伐張繡,竟不能將其消滅,折損兵卒不提,連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都死在人家手裏了。雖說張繡居於穰縣已兵力大挫,但在決戰之際就連一個小癤子也有可能變成致命傷。
荀攸道:“最近幾日安南將軍段煨不斷給張繡、賈詡寫信,但他們的態度一直很模糊,似乎袁紹也要拉攏他們。”
曹操不禁冷笑:“張繡見風使舵,看看我與袁紹誰更強,這小子隻願意當戰勝者。但他不明白,種樹才有果子吃,張嘴等來的是鳥糞!”
荀攸提醒道:“萬一咱們與袁紹對戰之際稍有不支,他馬上就會歸降袁紹,從後麵打咱們。”
曹操心下盤算:萬世防賊可比萬世當賊難多了,張繡不降許都終有隱患,若是實在沒辦法,隻能出爾反爾把賈詡一家老小攥到手裏當人質。不過那也太有礙名聲了,而且還會對段煨等關中將領造成不好的影響,這件事該怎麽辦呢……
郭嘉突然朗聲道:“主公,在下願親往穰縣勸說張繡歸降!”
“嗯?!”曹操愣住了,“你去?”
“是。”郭嘉一抱拳,“今明公與劉表和睦,張繡已失靠山,加之南北遠隔,即便其欲隨袁紹亦不能得,事已至此張繡必不能再與明公為敵,當此時節明公開恩收服已有九成勝算!”
“九成勝算……你有這麽大把握?”曹操擺擺手,“你知道張繡的症結何在嗎?”
“知道……”郭嘉確實知道但不能說,是因為曹操私納張繡嬸娘勾起的殺子之仇。他不提這件事,轉而道:“我料賈詡必知南北利害願意歸順。隻不過家眷受製於段煨,又被張繡所知,所以不便出麵說話,故意避嫌罷了。我若去穰縣,對張繡曉之以利害、申之以大義,擔保明公不加謀害,再有賈詡一旁吹風,張繡必降無疑!”
道理誰都明白,但真要把事辦成就不容易了。曹操瞥了荀攸一眼,見他眉頭緊鎖也沒太大把握,便道:“這辦法可行,但未必要奉孝親往。不如先派其他人去試探試探,看看張繡是什麽反應。”
“不!這個差事非我莫屬。”郭嘉甚是決然,“當
年兵進宛城之時,我與賈詡多有盤桓。隻有我去,意外之事才好與賈詡商量。再者,明公若所遣非人,稍有不慎被張繡殺了,那咱們兩家的仇可就越發難以解開了。遊說之事必須一次成功!”
曹操認同這番理由,但不舍得派郭嘉去辦這件事。在他心目中,郭嘉的位置甚為重要,是僅次於軍師荀攸的又一謀士,而且年紀輕輕前途不可限量。與張繡的仇尚未解開,遊說有很大風險,要是稍有不慎使這個心腹股肱葬身穰縣,豈不心疼死?
郭嘉見曹操、荀攸麵露不忍之色,心中甚是感激,卻大大咧咧道:“主公與軍師請放寬心,在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必能馬到成功。把那日的曹公十勝之論再說一遍,就夠張繡活動心眼的了!”
曹操見他嬉皮笑臉胸有成竹,狠了狠心才道:“好吧,但你千萬要小心謹慎。”
郭嘉拍拍胸脯道:“在下必定馬到成功!”
曹操意味深長地搖搖頭:“成不成功倒無所謂,但你一定得活著迴來,我還指望你小子為我們這些老東西上墳呢!”
【唇槍舌戰】
郭嘉說幹就幹,即刻率領十餘名隨從離開曹營,南下遊說張繡。從黎陽長途跋涉到南陽,一路上換馬不歇人,日以繼夜馳騁不停,直過了南陽地界才投至驛站踏踏實實休息一晚。隔日清晨天未亮,郭嘉便對著鏡子梳洗打扮起來,又是修胡須又是理鬢角,換上嶄新的衣服冠戴,又叫隨從各換衣衫,將馬匹刷洗得幹幹淨淨,務必精益求精。一行人足足折騰了半個多時辰,才大搖大擺前往穰縣。
因為時局轉變,劉表與曹操的關係又趨於緩和,張繡卻陷入尷尬境地,因而穰縣全城戒備四門緊閉。郭嘉來至北門外,命隨從向城樓喊話:“城上兵士聽真!今有朝廷使者奉曹公之命到此,要麵見你家將軍,還請速速通稟!”這聲喊罷,城上士卒嘩然,亂了好半天,才有人迴複,已派人前往報信,請他們稍待片刻。
郭嘉倒是沉得住氣,麵帶微笑坐於馬上,暗自盤算對張繡的說辭。哪知通稟的士卒剛走,忽見東麵又來了十多餘騎,一個個衣裝精美穿戴整齊,高頭大馬鞍韂鮮明。從中一人朝城上喊道:“穰縣兵士聽真!現有大將軍使者到此,有要緊之事麵見建忠將軍,還望速速通稟打開城門!”
曹操的使者與袁紹的使者同時來到,城上的兵士更亂了,有人趕緊飛奔下城稟報張繡。郭嘉在一旁聽得真真切切,不禁朝那邊望去,卻見那邊的人也對他們指指點點的,想必也猜
出身份了。郭嘉也真好氣量,一催坐騎來至對麵,抱拳拱手笑吟吟道:“敢問哪位是袁大將軍的使者?”
“在下便是。”隨著話音,自人群中竄出一騎,此人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也是三十左右的年紀,方麵大耳淨麵長須,動靜之間透著莊重氣派,“敢問先生又是哪一位?”
“在下潁川郭嘉,奉曹公之命至此。先生您呢?”
那人語氣越發客氣,拱手笑道:“在下冀州從事李孚,奉大將軍之命前來公幹。”
李孚,字子憲,钜鹿人士,素以智謀膽識著稱。荒亂之際曾以種薤(xiè)為生,但躬耕鄉野依舊才氣不掩名聲日隆,被袁紹任為冀州從事處置機要,大部分時間是輔佐袁紹的小兒子袁尚。此番遊說張繡,要深入河北,秘密潛過曹操領地,莫說成功與否,能順利來到這兒就很不簡單,足見李孚機敏幹練。
兩人互報姓名,彼此皆有過耳聞,都覺來者乃是勁敵,心中各有惴惴,表麵上卻是一團和氣。郭奉孝彈衣揮袖風度翩翩,李子憲舉手投足溫文爾雅,又是侃談生平又是議論景致,旁人觀來倒似是一對多年未見的朋友,殊不知二人已互相考究起學識氣度來了。
不多時隻聞轟隆一響,穰縣北門大開,有軍兵迅速跑出分列兩旁。當中閃出一員小將,抱拳拱手道:“我家將軍有令,請兩位使者一並到寺縣堂上相見。”說罷退至一旁禮讓他們進去。
好個張繡、賈詡,這是要坐山觀虎鬥啊!郭嘉一路上都在想說辭,但全是針對張繡的,絕沒料到現在要與袁紹的人當麵對質,心下不免忐忑,頗感自己在曹操麵前把弓拉得太滿了。斜眼看了一眼李孚,見他也麵露緊張,趕忙拱手道:“李兄,快快請吧。”
李孚笑道:“還是郭兄您先請吧!”
郭嘉心有盤算執意不肯,又推辭道:“單以官職而言,你家主公位列大將軍,猶在我家曹公之上,尊者在先卑者在後,所以請您先進。”
李孚何等聰明,先見張繡先說話,後麵的仔細聽便可見招拆招,暗笑郭嘉這點兒小伎倆,揖讓道:“大將軍身份尊貴那是不假的……不過凡事須有個先來後到,郭兄既然先到理應在前麵。”
“莫要客氣,李兄先請。”
“還是郭兄先進去吧……”
“卑者不欺尊!”
“後來不搶先!”
郭嘉深知此乃勁敵,索性莞爾道:“既然如此,您我齊頭並轡一同進去如
何啊?”
“甚好甚好。”李孚一帶韁繩,“請請請。”
兩人軟聲細語謙讓半天,最後還是齊催坐騎同時穿過城門洞,後麵各自的從人也是一隊一隊齊頭並進,彼此揖讓客套著,完全是皮笑肉不笑的架勢。可把兩旁兵丁看了個糊裏糊塗——這明明是兩路人,怎麽兵合一處將打一家了?
張繡自從駐紮南陽以來一直充當劉表的北麵屏障,阻擋曹操大軍南下,因為戰略原因也跟袁紹有過聯絡。但劉表現在忙於應付東麵的孫策,與曹操的關係趨於緩和,其使者韓嵩甚至在許都接受了官職,足見雙方已有握手言和的可能。若仗都不打了,他這個荊州的大盾牌還有什麽用?最近已經歸順朝廷的段煨頻繁發來書信,袁紹也開始向他招手,這令張繡既感興奮又感憂慮,拿不定主意應該倒向誰。想要歸降朝廷,但他與曹操有殺子之仇,禍福尚不可測;想要歸順袁紹,但南北路遠還隔著曹操,困難太大了。穰縣彈丸之地,兵士不過四千,糧草時有不濟,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不能輕易得罪,關鍵是看他們兩方誰更有可能獲勝。這個時候最重要就是立場,可千萬不能上一條即將沉沒的船啊!張繡猶豫不決,聞知曹操、袁紹的使者齊到,可把他急壞了,趕緊派人請“主心骨”賈詡來。可偏偏不湊巧,賈詡巡視營寨未歸,張繡急得團團轉,思來想去有了個辦法,幹脆叫兩邊使者一起來,當麵聽聽他們的辯論,一來聽聽哪邊的勝算大,二來耗工夫等賈詡迴來。
郭嘉、李孚來至縣寺下馬,都將隨從一概留在門外,兩個人攬腕而行不親假親地登上大堂。但見張繡大馬金刀威風凜凜端坐帥案之後,兩旁幾員部將盔明甲亮插手而立,更有十名刀斧手光著膀子把在門口邊。一個個肥頭大耳滿臉橫肉,黑黢黢的壓耳毫毛,懷裏都抱著明晃晃的鬼頭刀,等兩人一進去就把門堵死了,仿佛此處就是森羅寶殿,隻要進去了就沒命出來。郭嘉、李孚都不是膽小之輩,大搖大擺向前施禮,自報姓名來曆,張繡一視同仁盡皆賜坐。郭嘉在東、李孚在西,恰好臉朝臉目對目,氣氛更加緊張。
張繡瞪起虎目,左看看右看看,賈詡不在他就隨著性子來,思量片刻猛然站起身,順手自親兵手中搶過他的銀槍,抖動雙臂用力一擺。但見大堂上劃過一道閃電,銳利的大槍正釘在中央地磚上,插入竟有兩寸許,槍杆抖動嗡嗡有聲。
張繡獻了這手絕技,拍了拍手冷森森道:“我張某乃是涼州粗人,凡事都喜歡個幹脆痛快。你們為什麽來我心裏清楚,實話實說,這小小穰縣絕
袁紹做夢都預料不到,兵力不及他一半的曹操竟敢率先挑釁。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七八月份,袁紹雖已決定提兵南下,但還糾纏於黑山軍、幽州舊部、烏丸部落等善後問題的時候,曹操已率軍殺到河北了。由於袁紹一方事先沒有思想準備,幾乎沒作出任何抵抗就被曹操攻入了冀州黎陽郡境內。與此同時,臧霸、孫觀、吳敦等徐州將領也各拉隊伍竄入青州,在各縣城之間劫掠攻殺,與袁譚玩起了遊擊戰。整個河北前線的部署一片混亂,袁軍還在布置中的營壘被盡數搗毀,不少先遣部隊被曹軍殺散。其實曹操消滅呂布隻比袁紹消滅公孫瓚快了三個多月,而就是這三個月的提前準備,使他在整個戰事布局上占盡先機!
可就在曹軍將士英勇奮戰勢不可擋之際,曹操卻突然下令停止,改派於禁、樂進分兵五千,沿著大河迴頭往西殺,保護魏種坐鎮的河內郡;自己則歸攏近日所獲,燒毀營寨退迴南岸。
大好的局麵就此放棄,撤軍渡河之際不少將領都嗟歎不已。曹洪、夏侯淵等耐不住性子,跑來找曹操理論,曹操也不作解釋,嚴敕他們迴去約束兵將,不可再跑來囉唕。
滔滔黃河川流不息,高插“曹”字旌旗的大船乘風破浪駛向南岸。曹操屹立於船頭之上,望著滾滾河水,心裏說不清是澎湃還是緊張。軍師荀攸就站在他身後,猛然聽到他一聲歎息,趕緊問道:“明公有什麽心事嗎?”
雖然曹操占了先機,郭嘉等人又一個勁給他唱讚歌,但從本心論他對眼前這一仗還是很擔心的,隻是時局所迫不得不戰罷了。曹操有許多顧慮盤桓腦中,有些是實際存在的,有些是戰事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而更多的一種莫名的不安感!恍惚覺得有不可預料的突然事件將會發生,而具體是什麽又說不明白。這會兒見荀攸問自己,便盯著眼前隱隱約約的黃沙渾水道:“記得先朝大司馬張戎曾經說過‘河水濁,一石水,六鬥泥’,而百姓引河灌田,水走了泥沙卻淤積下來。每到三月桃花汛來,引渠之處就會泛濫成災。朝廷營建堤防,造成水漲堤高,有些地方水麵都高於平地了。”
荀攸明知他這是故意轉移話題,卻順著說道:“疏浚河道亦非不可為之事,明公可令河堤謁者袁敏詳加勘察治理,數年之工可見成效。”說罷也麵向大河,別有用心道,“天下之事多有迂迴舛逆,不過恆心持定盡力而為,最終還是能水到渠成的啊……”
曹操聽他話裏有話,知道自己不安的心緒已
被他看穿,索性站起身問道:“軍師可知我為什麽撤軍嗎?”
荀攸環顧左右,見除了許褚等幾個心腹外其他人都在搖櫓劃船,便直言道:“在下猜想,主公是要誘袁紹過河交戰。”
“知我者軍師也。”曹操眺望河北道,“眼前勝利不過是突然襲擊的小僥幸,袁紹若調動各路人馬齊來支援,咱們馬上陷入包圍。諸將不解其意,還道我不敢守黎陽,他們哪裏曉得其中利害,我又不能對他們說……”一者,敵我兵力懸殊,說出來會令軍兵更加緊張;二者,誘袁紹過河決戰是機密的軍事意圖,若是闡明定會泄露消息。
荀攸倒是頗能體諒他的難處:“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實帶兵打仗也是一樣,現在要是軍兵知道敵我相差有多懸殊,大家懷有怯意,這仗就沒法打了。”
“若是隔河相持遷延日久,袁紹兵多地廣後顧無憂,先垮的必定是咱們,所以一定要讓他過河。過了河他的戰線便拉長,糧草補給也困難了,那樣咱們才有用武之地。”說到這兒曹操顯得憂心忡忡,“不過我先聲奪人使出激將法,隻怕袁紹還是不肯到南岸來啊!”
荀攸對此也無可奈何:“該做的咱們都做了,來不來那是袁紹決定的,咱們隻能盡人事而不能定天命。不過明公無須憂慮,黎陽這一仗雖不能立竿見影,卻也大有益處。關中剛剛依附、許都人心惶惶,有了這場小勝,至少把氣魄打了出來,也給後方吃了一顆定心丸啊!”
聽他這麽說,曹操扭頭朝後麵望去——但見大河之上密密麻麻的小舟都在渡河南歸,眾兵丁劃船搖櫓麵帶嬉笑,高唱凱歌慶祝剛剛的勝利,所有人都信心滿滿,似乎不把即將到來的艱巨戰鬥放在眼裏。鬆而不懈弛而有度,有這樣的樂觀是好事。
曹操寬慰了不少,手撚胡須想了想,忽然眼光熠熠道:“光挑釁還不夠,我要再給袁紹準備點兒誘餌,牽著鼻子把他拉過來!”
“誘餌?!”荀攸覺得這想法不錯,但是這誘餌該怎麽製造呢?卻見曹操背著雙手麵露莞爾,儼然已成竹於胸了。
戰船緩緩前行,漸漸靠到南岸延津渡口,曹仁率領留守南岸之人已迎候多時了。曹操等還未下船,曹仁就迫不及待迎了上來:“青州發來戰報,臧霸、孫觀、吳敦擾敵成功,襲殺諸縣袁兵數百,袁譚發的援軍還未到,他們就已順利退歸徐州了。”
曹操由許褚攙著笑嗬嗬下了船:“這些土匪出身的小子們最擅長打遊擊,隻要他們這樣鬧下去,青州
休想安寧一日。”
“不過……”曹仁話鋒一轉,“徐州諸部各自奮勇,但那個昌霸不但不協助作戰,還搶官軍運送的糧食,這不是造反嗎?!”
昌霸自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歸附朝廷,即便曹操給了他郡守的職位,還是屢屢不聽調遣。但這個時候隻能爭取團結,不能內部殘殺,曹操想了想道:“睜一眼閉一眼吧,叫孫觀他們勸勸昌霸,不要幹蠢事。”
曹仁又稟報道:“臧霸還寫來一封書信,懇請您看在他的麵子上赦免毛暉、徐翕。”關於東平徐翕、山陽毛暉這兩個兗州叛徒,曹操已經讓劉備、張遼明裏暗裏給臧霸傳達好幾次處決的命令了,但臧霸顧念交情就是不殺,還一再來信為他們求情。
“這個臧奴寇啊……”曹操想起了臧霸的諢號,“他本縣衙牢頭出身,當初就跟罪犯打成一片,沒想到現在又跟叛徒交上朋友了。他們這幫人啊,不懂什麽叫章法,就知道義氣!”
荀攸一旁笑道:“徐州已定,呂布已誅,留著徐翕、毛暉這兩個人也無傷大雅,明公不妨就賣個人情給臧奴寇吧。”
曹操釋然:“既然發了善心,索性寬容到底。有勞軍師給臧霸迴書,就說我看在他的麵子上饒二人性命。而且叫他轉告徐翕、毛暉,倘若好好在青州作戰,日後老夫還給他們恢複官職。”
說話間河岸已是一陣喧鬧,各部兵馬漸漸登陸,夏侯淵、張遼等漸漸聚攏過來;曹操傳達將令,就在延津紮下大營沿河據守。眾軍兵搭帳篷、立營寨、栽鹿角(大樹杈)。忙了半個時辰,曹操剛在新大帳中落座,又有於禁差來的軍兵報捷:“啟稟主公,我家將軍沿河西進,在嘉獲、汲縣境內搗毀袁軍營寨,殲滅敵軍千餘,俘獲何茂、王摩等袁軍將校二十多人,特來向主公報捷!”
西麵營壘盡破,袁軍對於河內郡的威脅也緩解了。曹操頗為欣慰:“迴去告訴你家將軍和樂將軍,這次幹得漂亮,叫他們速來延津與大軍聚合。”
“諾。”那兵應了一聲竟不離開,跪在那裏又道,“啟稟主公,我家將軍還有句話讓小的告訴您,他說若有孤軍據守獨麵大敵的差事,請務必給我家將軍留著。”此言一出諸將無不皺眉——這個於文則也太貪心了,身在河內竟然還要搶這邊的差事,真是尺寸功勞都要爭!
曹操卻覺於禁勇氣可嘉,爽快答應道:“好!告訴你家將軍,我把據守延津的重任交給他。”
“諾。”那兵這才歡喜而去。
於禁
痛快了,帳中諸將皆覺不忿,忽然聽曹操又道:“還有一個要緊之處需要有人駐守,我看看你們誰合適……”諸將來了精神,又以期望的眼光望向主子,希望這次能被挑中。
哪知曹操瞧都不瞧他們一眼,竟放眼在掾屬堆裏望來望去,猛然抬手道:“劉延出列!”
劉延跟隨曹操以來一直參謀民政,從未領兵打過仗,聞聽曹操唿叫站在那裏都傻了,還是身邊的監軍武周把他推了出來。劉延誠惶誠恐作揖道:“屬下、屬下沒……”
“我知道你沒打過仗,但你是白馬縣的人吧?”
“是是是……”劉延戰戰兢兢的。
曹操一邊上下打量他,一邊慢吞吞道:“白馬縣可是個好地方啊!出好官出賢士,先朝白馬縣令李雲上疏彈劾奸佞,遭宦官陷害,寧死不肯屈膝於小人!可現在那裏卻是敵我必爭的衝要之地,東麵有濮陽,西南有延津,跟黎陽城更是隔河相對,彼此一動一靜都瞧得真真切切。袁紹大軍南下必要屯駐黎陽,到時候白馬縣就是抗拒他的第一道防線……劉延啊,你身為白馬本鄉之人,敢不敢號召百姓守城?”
如果曹操問能不能,劉延可以迴答不能,現在他問敢不敢,劉延怎好覥著臉說不敢?曹操逼到這個地步,劉延沒膽子也激出膽子了,索性一咬牙一跺腳,直起腰板道:“屬下本無禦敵之才,但主公對屬下有知遇之恩,莫說叫我駐守險要,就是叫我去死又有何怨?好在白馬縣是家鄉,我就勉強試一試,即便城破人亡也算有幸死在家了。”這真是名副其實的視死如歸!
“很好,”曹操拿起一支令箭,“我現在晉封你為東郡太守,命你率領兩千人馬到白馬駐守!”諸將議論紛紛,派一個沒打過仗的文人阻擋敵鋒,而且隻給他兩千兵,這不是叫他白白送死嗎?
劉延強打精神領令,曹操又抽出支令箭:“張遼、徐晃聽令!”
“末將在!”二人出列跪倒。
“你二人率領所部兵馬在官渡搭建營寨、堆設土壘,預備大軍屯駐。”
此令傳出眾將更是嘩然。官渡在陽武縣境鴻溝沿岸,離著大河前線甚遠,怎麽能在那個地方搭設連營呢?別人不知,軍師荀攸卻是眼前一亮——於禁連破袁紹營寨,以他守延津是為激將;劉延乃是一介文士,以他守白馬是為示弱。他們是引誘袁紹渡河的兩枚誘餌,真正的決戰之地是在官渡!
張遼、徐晃莫名其妙接令而去,曹操卻看都不看驚愕的眾將一眼,隨便揚了
揚手:“剩下的人歸攏船隻修備軍械,散帳吧!”諸將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除了荀攸都規規矩矩退了出去。
“軍師以為如何?”見眾將都走了,曹操忍不住扭頭問荀攸。
“設下籠牢擒虎豹,備好香餌釣金鼇。主公奇謀在下望塵莫及!”荀攸說的是真心話。
“軍師過譽了。”曹操一陣苦笑,“又是挑釁又是誘敵,能做的咱全做了,可是能不能速戰速決還得看他袁紹的打算。再精密的部署也隻能做到五成,另外五成在敵人掌中攥著呐!”
荀攸覺得這話猶如至理名言,不禁感慨道:“您與袁本初相交二十多年,恐怕比他帳下文武更了解其性格,您叫他來他豈能不來啊?”
“但願如此,那咱就養精蓄銳在這裏等吧。等待比拚命更叫人心焦啊……”說著說著曹操又想起一件事,“劉備、朱靈、路昭已經出兵快兩個月了,出兗州、過下邳、奔壽春,袁術都已經死了,他們就應該馬上迴來啊,怎麽到現在還沒消息……”
話未說完,聽帳外一陣嘹亮的聲音:“恭喜主公賀喜主公!”郭嘉快步走了進來。他暫留許都處理機要,晚來了一步。
“這麽一場小勝仗,算得了什麽?”
郭嘉神秘兮兮道:“主公誤會了,在下所賀並非黎陽之勝,乃是另有一件好事。”說著從袖中抽出一封帛書捧過來。
曹操看罷也笑了——原來袁術死後部屬分裂,其子袁燿與長史楊弘、部將張勳率領殘兵想要投靠孫策。袁胤、黃猗心中不願,趁亂逃到皖城投靠廬江太守劉勳,並述說袁術死後遺留的種種珍寶。劉勳怦然心動,發兵狙擊袁燿搶奪寶物。袁燿保護父親靈柩無法抵禦,被劉勳洗劫一空,所部張勳、楊弘皆死,殘兵也都戰敗歸降,隻落得單人獨騎歸奔孫策。劉勳得了不少實惠,卻因此與孫氏結仇,心中隱隱不安,謀士劉曄勸他歸降朝廷。劉勳憶起當年曾在沛國為官與曹家有舊,覺得此法可行,趕忙派使者到許都上表,承諾廬江郡歸順朝廷,把曹操當做靠山。對於曹操而言,有了劉勳這個實力派,防禦孫策也多了一道保障。
“嘿嘿嘿,劉子台這個守財奴也來向我低頭了。”曹操又把書信遞給荀攸看,“現在東有劉表、北有劉勳、西北有陳登,孫郎小兒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來了。”
荀攸卻不甚樂觀:“這個劉勳為財寶與人結仇,可見也是個小人,明公對這樣的人可要多加防備。”
“沒關係。愛財
寶總比愛權力、愛江山好對付,隻要給他足夠的好處,什麽事都會替咱辦。袁術猝死,孫策受製,後顧之憂又少了兩個。”
郭嘉見縫插針:“還有穰縣張繡!”
提起張繡,曹操隻是皺眉。在眾多的對手中,張繡是勢力最弱的,但卻是給曹操找麻煩最多的。自建安元年至三年,曹操三次討伐張繡,竟不能將其消滅,折損兵卒不提,連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都死在人家手裏了。雖說張繡居於穰縣已兵力大挫,但在決戰之際就連一個小癤子也有可能變成致命傷。
荀攸道:“最近幾日安南將軍段煨不斷給張繡、賈詡寫信,但他們的態度一直很模糊,似乎袁紹也要拉攏他們。”
曹操不禁冷笑:“張繡見風使舵,看看我與袁紹誰更強,這小子隻願意當戰勝者。但他不明白,種樹才有果子吃,張嘴等來的是鳥糞!”
荀攸提醒道:“萬一咱們與袁紹對戰之際稍有不支,他馬上就會歸降袁紹,從後麵打咱們。”
曹操心下盤算:萬世防賊可比萬世當賊難多了,張繡不降許都終有隱患,若是實在沒辦法,隻能出爾反爾把賈詡一家老小攥到手裏當人質。不過那也太有礙名聲了,而且還會對段煨等關中將領造成不好的影響,這件事該怎麽辦呢……
郭嘉突然朗聲道:“主公,在下願親往穰縣勸說張繡歸降!”
“嗯?!”曹操愣住了,“你去?”
“是。”郭嘉一抱拳,“今明公與劉表和睦,張繡已失靠山,加之南北遠隔,即便其欲隨袁紹亦不能得,事已至此張繡必不能再與明公為敵,當此時節明公開恩收服已有九成勝算!”
“九成勝算……你有這麽大把握?”曹操擺擺手,“你知道張繡的症結何在嗎?”
“知道……”郭嘉確實知道但不能說,是因為曹操私納張繡嬸娘勾起的殺子之仇。他不提這件事,轉而道:“我料賈詡必知南北利害願意歸順。隻不過家眷受製於段煨,又被張繡所知,所以不便出麵說話,故意避嫌罷了。我若去穰縣,對張繡曉之以利害、申之以大義,擔保明公不加謀害,再有賈詡一旁吹風,張繡必降無疑!”
道理誰都明白,但真要把事辦成就不容易了。曹操瞥了荀攸一眼,見他眉頭緊鎖也沒太大把握,便道:“這辦法可行,但未必要奉孝親往。不如先派其他人去試探試探,看看張繡是什麽反應。”
“不!這個差事非我莫屬。”郭嘉甚是決然,“當
年兵進宛城之時,我與賈詡多有盤桓。隻有我去,意外之事才好與賈詡商量。再者,明公若所遣非人,稍有不慎被張繡殺了,那咱們兩家的仇可就越發難以解開了。遊說之事必須一次成功!”
曹操認同這番理由,但不舍得派郭嘉去辦這件事。在他心目中,郭嘉的位置甚為重要,是僅次於軍師荀攸的又一謀士,而且年紀輕輕前途不可限量。與張繡的仇尚未解開,遊說有很大風險,要是稍有不慎使這個心腹股肱葬身穰縣,豈不心疼死?
郭嘉見曹操、荀攸麵露不忍之色,心中甚是感激,卻大大咧咧道:“主公與軍師請放寬心,在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必能馬到成功。把那日的曹公十勝之論再說一遍,就夠張繡活動心眼的了!”
曹操見他嬉皮笑臉胸有成竹,狠了狠心才道:“好吧,但你千萬要小心謹慎。”
郭嘉拍拍胸脯道:“在下必定馬到成功!”
曹操意味深長地搖搖頭:“成不成功倒無所謂,但你一定得活著迴來,我還指望你小子為我們這些老東西上墳呢!”
【唇槍舌戰】
郭嘉說幹就幹,即刻率領十餘名隨從離開曹營,南下遊說張繡。從黎陽長途跋涉到南陽,一路上換馬不歇人,日以繼夜馳騁不停,直過了南陽地界才投至驛站踏踏實實休息一晚。隔日清晨天未亮,郭嘉便對著鏡子梳洗打扮起來,又是修胡須又是理鬢角,換上嶄新的衣服冠戴,又叫隨從各換衣衫,將馬匹刷洗得幹幹淨淨,務必精益求精。一行人足足折騰了半個多時辰,才大搖大擺前往穰縣。
因為時局轉變,劉表與曹操的關係又趨於緩和,張繡卻陷入尷尬境地,因而穰縣全城戒備四門緊閉。郭嘉來至北門外,命隨從向城樓喊話:“城上兵士聽真!今有朝廷使者奉曹公之命到此,要麵見你家將軍,還請速速通稟!”這聲喊罷,城上士卒嘩然,亂了好半天,才有人迴複,已派人前往報信,請他們稍待片刻。
郭嘉倒是沉得住氣,麵帶微笑坐於馬上,暗自盤算對張繡的說辭。哪知通稟的士卒剛走,忽見東麵又來了十多餘騎,一個個衣裝精美穿戴整齊,高頭大馬鞍韂鮮明。從中一人朝城上喊道:“穰縣兵士聽真!現有大將軍使者到此,有要緊之事麵見建忠將軍,還望速速通稟打開城門!”
曹操的使者與袁紹的使者同時來到,城上的兵士更亂了,有人趕緊飛奔下城稟報張繡。郭嘉在一旁聽得真真切切,不禁朝那邊望去,卻見那邊的人也對他們指指點點的,想必也猜
出身份了。郭嘉也真好氣量,一催坐騎來至對麵,抱拳拱手笑吟吟道:“敢問哪位是袁大將軍的使者?”
“在下便是。”隨著話音,自人群中竄出一騎,此人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也是三十左右的年紀,方麵大耳淨麵長須,動靜之間透著莊重氣派,“敢問先生又是哪一位?”
“在下潁川郭嘉,奉曹公之命至此。先生您呢?”
那人語氣越發客氣,拱手笑道:“在下冀州從事李孚,奉大將軍之命前來公幹。”
李孚,字子憲,钜鹿人士,素以智謀膽識著稱。荒亂之際曾以種薤(xiè)為生,但躬耕鄉野依舊才氣不掩名聲日隆,被袁紹任為冀州從事處置機要,大部分時間是輔佐袁紹的小兒子袁尚。此番遊說張繡,要深入河北,秘密潛過曹操領地,莫說成功與否,能順利來到這兒就很不簡單,足見李孚機敏幹練。
兩人互報姓名,彼此皆有過耳聞,都覺來者乃是勁敵,心中各有惴惴,表麵上卻是一團和氣。郭奉孝彈衣揮袖風度翩翩,李子憲舉手投足溫文爾雅,又是侃談生平又是議論景致,旁人觀來倒似是一對多年未見的朋友,殊不知二人已互相考究起學識氣度來了。
不多時隻聞轟隆一響,穰縣北門大開,有軍兵迅速跑出分列兩旁。當中閃出一員小將,抱拳拱手道:“我家將軍有令,請兩位使者一並到寺縣堂上相見。”說罷退至一旁禮讓他們進去。
好個張繡、賈詡,這是要坐山觀虎鬥啊!郭嘉一路上都在想說辭,但全是針對張繡的,絕沒料到現在要與袁紹的人當麵對質,心下不免忐忑,頗感自己在曹操麵前把弓拉得太滿了。斜眼看了一眼李孚,見他也麵露緊張,趕忙拱手道:“李兄,快快請吧。”
李孚笑道:“還是郭兄您先請吧!”
郭嘉心有盤算執意不肯,又推辭道:“單以官職而言,你家主公位列大將軍,猶在我家曹公之上,尊者在先卑者在後,所以請您先進。”
李孚何等聰明,先見張繡先說話,後麵的仔細聽便可見招拆招,暗笑郭嘉這點兒小伎倆,揖讓道:“大將軍身份尊貴那是不假的……不過凡事須有個先來後到,郭兄既然先到理應在前麵。”
“莫要客氣,李兄先請。”
“還是郭兄先進去吧……”
“卑者不欺尊!”
“後來不搶先!”
郭嘉深知此乃勁敵,索性莞爾道:“既然如此,您我齊頭並轡一同進去如
何啊?”
“甚好甚好。”李孚一帶韁繩,“請請請。”
兩人軟聲細語謙讓半天,最後還是齊催坐騎同時穿過城門洞,後麵各自的從人也是一隊一隊齊頭並進,彼此揖讓客套著,完全是皮笑肉不笑的架勢。可把兩旁兵丁看了個糊裏糊塗——這明明是兩路人,怎麽兵合一處將打一家了?
張繡自從駐紮南陽以來一直充當劉表的北麵屏障,阻擋曹操大軍南下,因為戰略原因也跟袁紹有過聯絡。但劉表現在忙於應付東麵的孫策,與曹操的關係趨於緩和,其使者韓嵩甚至在許都接受了官職,足見雙方已有握手言和的可能。若仗都不打了,他這個荊州的大盾牌還有什麽用?最近已經歸順朝廷的段煨頻繁發來書信,袁紹也開始向他招手,這令張繡既感興奮又感憂慮,拿不定主意應該倒向誰。想要歸降朝廷,但他與曹操有殺子之仇,禍福尚不可測;想要歸順袁紹,但南北路遠還隔著曹操,困難太大了。穰縣彈丸之地,兵士不過四千,糧草時有不濟,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不能輕易得罪,關鍵是看他們兩方誰更有可能獲勝。這個時候最重要就是立場,可千萬不能上一條即將沉沒的船啊!張繡猶豫不決,聞知曹操、袁紹的使者齊到,可把他急壞了,趕緊派人請“主心骨”賈詡來。可偏偏不湊巧,賈詡巡視營寨未歸,張繡急得團團轉,思來想去有了個辦法,幹脆叫兩邊使者一起來,當麵聽聽他們的辯論,一來聽聽哪邊的勝算大,二來耗工夫等賈詡迴來。
郭嘉、李孚來至縣寺下馬,都將隨從一概留在門外,兩個人攬腕而行不親假親地登上大堂。但見張繡大馬金刀威風凜凜端坐帥案之後,兩旁幾員部將盔明甲亮插手而立,更有十名刀斧手光著膀子把在門口邊。一個個肥頭大耳滿臉橫肉,黑黢黢的壓耳毫毛,懷裏都抱著明晃晃的鬼頭刀,等兩人一進去就把門堵死了,仿佛此處就是森羅寶殿,隻要進去了就沒命出來。郭嘉、李孚都不是膽小之輩,大搖大擺向前施禮,自報姓名來曆,張繡一視同仁盡皆賜坐。郭嘉在東、李孚在西,恰好臉朝臉目對目,氣氛更加緊張。
張繡瞪起虎目,左看看右看看,賈詡不在他就隨著性子來,思量片刻猛然站起身,順手自親兵手中搶過他的銀槍,抖動雙臂用力一擺。但見大堂上劃過一道閃電,銳利的大槍正釘在中央地磚上,插入竟有兩寸許,槍杆抖動嗡嗡有聲。
張繡獻了這手絕技,拍了拍手冷森森道:“我張某乃是涼州粗人,凡事都喜歡個幹脆痛快。你們為什麽來我心裏清楚,實話實說,這小小穰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