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眼馬珍珍,目光從馬珍珍身上略過,最後落在了杜若的身上。
「我要唱的歌,名字是《請我吃餅幹》。」
杜若隻覺得口袋裏的餅幹袋子突然好像發燙一般,臉皮子也燒了起來。
秦朗卻已經低下頭去,撥動起琴弦,用誰也聽不懂的粵語,輕輕唱出他的惆悵。
「那一塊餅幹,仍能令你快樂到吃光。
你那容貌枯黃,但你不驚怕饑荒,請我吃餅幹,
淚差點要淌。
偏僻高原遍地茫,最矜貴誌願原來是上堂。
你說你學懂講晚安,希望有翻厚墊當床,
但最嚮往,看雨滴到訪。
天涯長萬裏,一轉身已經遠離。
踏遍這地球繁華絕美,但未曾忘記你。
天才難及你,不必懂誰是誰非,每日要為進食皺眉。
無智慧去探索天理,才窮得悽美。」
竟不是情歌。
除了曾迷戀過一段時間粵語歌的江昭輝以及喜歡香港電影的杜若,大部分人隻能聽懂一個大概。
「你真正纖瘦,迷城內女士誰是你對手。
你說我是否要走,我不敢答相戀的也會分手,什麽可永久。
餅幹碎如花粉般顫抖,你舔著來娛樂舌頭,
完成後便張開笑口,不像我永遠要理由,為了奮鬥,笑對著四周。
天涯長萬裏,一轉身已經遠離。
踏遍這地球繁華絕美,但未曾忘記你。
天才難及你,不必懂誰是誰非,每日要為進食皺眉。
無智慧去探索天理,才窮得悽美……」
耳邊是秦朗的淺吟低唱,杜若摩挲著口袋裏的餅幹袋,久不能語。
作者有話要說:
這首歌是梁詠琪的《請我吃餅幹》,在她所有的歌裏,算是很不知名的,但我非常喜歡。
在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就下定了決心,要為這首歌寫本書。
現在的我,正在履行我當時發下的「願」。
第70章 有心vs無心
歡送會後,江昭輝送著黛文婷迴去了,考察組的成員也踏上了迴返的旅程,一時間,熱熱鬧鬧的紅星小學,又重新平靜了下來。
但那場為人津津樂道的「歡送會」,還是這麽傳了出去。
對於這個偏遠西北的小山村來說,就連每年來的支教老師都足以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偶有親戚上門都算是個稀罕事,更別說來什麽大廚了。
在他們的眼裏,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能吃個流水席的人家,就算得上是最「體麵」的人家,可這個「紅星小學」可好,直接拉來了兩輛車給孩子們做吃的,那些打包帶迴來的山珍海味更是他們一輩子都沒吃過的好東西。
用祖輩們的話講,那就是「開了老大的眼界」了。
這場「歡送會」對女孩子們的影響尤其大,而改變是黛文婷老師帶來的。
很多女孩從來不知道自己好好拾掇是什麽樣子的,她們在家裏的女性參照物一般是母親或是奶奶,但在一個年輕人普遍出去打工的地方,能作為參照物的對象實在算不上什麽「榜樣」,會邋邋遢遢、不修邊幅很是正常。
但黛文婷為她們好好打扮了,這種打扮不僅僅是外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參加完「歡送會」迴來的女孩開始懂得「體麵」,懂得「潔淨」,哪怕自己能用的水不多,也會節約一些出來,將自己的臉和手洗的幹幹淨淨。
有些女孩子開始抹一些護膚的東西,而不是如之前一樣任由風吹日曬,將臉摧殘的開裂紅腫,又癢又疼。
以前這些女孩子每到冬天沒有幾個臉不生凍的,生了凍瘡後碰一下都疼,於是清潔的次數就變少了,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很多孩子年紀小小,臉上就有了黑色的釉斑和痕跡,哪怕洗幹淨了看起來也覺得髒髒的。
有些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後開始後悔,但已經來不及改變,可更多的孩子還有「拯救」的可能。
起初,有些孩子們的父母覺得她們是被支教老師「帶壞」了,開始搞這些有的沒的還持著否定態度,可隨著一個村的女孩都幹幹淨淨起來,如果有誰家的女孩是邋裏邋遢的,家長出門都沒臉,也就默認了孩子們折騰。
在網上,有關這場「自助餐」的熱度也一直沒有冷卻過。
「秦閣」在普通食客的眼裏太「高端」了,是大部分工薪人家絕不會考慮的餐廳,最多偶爾去吃個早茶解解饞,在很多人心裏,「秦閣」用的食材即使不是龍肝鳳髓,至少也是山珍海味,翻遍菜譜全是「時價」,完全摸不清自己要花多少錢的那種。
可是這一場「自助餐」,實在是接地氣的很。
每一道菜,自然是維持了「秦閣」一貫的水準,哪怕是最簡單的白灼菜心,也青翠欲滴,看著就滿滿是食慾,更別說其他「大菜」了。
況且,「自助餐」是「秦閣」很少使用的模式,這麽多道經典的粵菜擺出來,就跟教科室書般地將各種你能想像或不能想像的美味直接地呈現出來,這一刻,隻要是個人,你考慮的都不再是價格問題,而是吃什麽的問題。
【秦閣什麽時候推出這樣的「自助餐」啊,我就算吃土也要去吃一頓!最主要的是,自助餐多少錢一個人明明白白,比滿是「時價」的菜譜靠譜啊!】
</br>
「我要唱的歌,名字是《請我吃餅幹》。」
杜若隻覺得口袋裏的餅幹袋子突然好像發燙一般,臉皮子也燒了起來。
秦朗卻已經低下頭去,撥動起琴弦,用誰也聽不懂的粵語,輕輕唱出他的惆悵。
「那一塊餅幹,仍能令你快樂到吃光。
你那容貌枯黃,但你不驚怕饑荒,請我吃餅幹,
淚差點要淌。
偏僻高原遍地茫,最矜貴誌願原來是上堂。
你說你學懂講晚安,希望有翻厚墊當床,
但最嚮往,看雨滴到訪。
天涯長萬裏,一轉身已經遠離。
踏遍這地球繁華絕美,但未曾忘記你。
天才難及你,不必懂誰是誰非,每日要為進食皺眉。
無智慧去探索天理,才窮得悽美。」
竟不是情歌。
除了曾迷戀過一段時間粵語歌的江昭輝以及喜歡香港電影的杜若,大部分人隻能聽懂一個大概。
「你真正纖瘦,迷城內女士誰是你對手。
你說我是否要走,我不敢答相戀的也會分手,什麽可永久。
餅幹碎如花粉般顫抖,你舔著來娛樂舌頭,
完成後便張開笑口,不像我永遠要理由,為了奮鬥,笑對著四周。
天涯長萬裏,一轉身已經遠離。
踏遍這地球繁華絕美,但未曾忘記你。
天才難及你,不必懂誰是誰非,每日要為進食皺眉。
無智慧去探索天理,才窮得悽美……」
耳邊是秦朗的淺吟低唱,杜若摩挲著口袋裏的餅幹袋,久不能語。
作者有話要說:
這首歌是梁詠琪的《請我吃餅幹》,在她所有的歌裏,算是很不知名的,但我非常喜歡。
在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就下定了決心,要為這首歌寫本書。
現在的我,正在履行我當時發下的「願」。
第70章 有心vs無心
歡送會後,江昭輝送著黛文婷迴去了,考察組的成員也踏上了迴返的旅程,一時間,熱熱鬧鬧的紅星小學,又重新平靜了下來。
但那場為人津津樂道的「歡送會」,還是這麽傳了出去。
對於這個偏遠西北的小山村來說,就連每年來的支教老師都足以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偶有親戚上門都算是個稀罕事,更別說來什麽大廚了。
在他們的眼裏,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能吃個流水席的人家,就算得上是最「體麵」的人家,可這個「紅星小學」可好,直接拉來了兩輛車給孩子們做吃的,那些打包帶迴來的山珍海味更是他們一輩子都沒吃過的好東西。
用祖輩們的話講,那就是「開了老大的眼界」了。
這場「歡送會」對女孩子們的影響尤其大,而改變是黛文婷老師帶來的。
很多女孩從來不知道自己好好拾掇是什麽樣子的,她們在家裏的女性參照物一般是母親或是奶奶,但在一個年輕人普遍出去打工的地方,能作為參照物的對象實在算不上什麽「榜樣」,會邋邋遢遢、不修邊幅很是正常。
但黛文婷為她們好好打扮了,這種打扮不僅僅是外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參加完「歡送會」迴來的女孩開始懂得「體麵」,懂得「潔淨」,哪怕自己能用的水不多,也會節約一些出來,將自己的臉和手洗的幹幹淨淨。
有些女孩子開始抹一些護膚的東西,而不是如之前一樣任由風吹日曬,將臉摧殘的開裂紅腫,又癢又疼。
以前這些女孩子每到冬天沒有幾個臉不生凍的,生了凍瘡後碰一下都疼,於是清潔的次數就變少了,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很多孩子年紀小小,臉上就有了黑色的釉斑和痕跡,哪怕洗幹淨了看起來也覺得髒髒的。
有些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後開始後悔,但已經來不及改變,可更多的孩子還有「拯救」的可能。
起初,有些孩子們的父母覺得她們是被支教老師「帶壞」了,開始搞這些有的沒的還持著否定態度,可隨著一個村的女孩都幹幹淨淨起來,如果有誰家的女孩是邋裏邋遢的,家長出門都沒臉,也就默認了孩子們折騰。
在網上,有關這場「自助餐」的熱度也一直沒有冷卻過。
「秦閣」在普通食客的眼裏太「高端」了,是大部分工薪人家絕不會考慮的餐廳,最多偶爾去吃個早茶解解饞,在很多人心裏,「秦閣」用的食材即使不是龍肝鳳髓,至少也是山珍海味,翻遍菜譜全是「時價」,完全摸不清自己要花多少錢的那種。
可是這一場「自助餐」,實在是接地氣的很。
每一道菜,自然是維持了「秦閣」一貫的水準,哪怕是最簡單的白灼菜心,也青翠欲滴,看著就滿滿是食慾,更別說其他「大菜」了。
況且,「自助餐」是「秦閣」很少使用的模式,這麽多道經典的粵菜擺出來,就跟教科室書般地將各種你能想像或不能想像的美味直接地呈現出來,這一刻,隻要是個人,你考慮的都不再是價格問題,而是吃什麽的問題。
【秦閣什麽時候推出這樣的「自助餐」啊,我就算吃土也要去吃一頓!最主要的是,自助餐多少錢一個人明明白白,比滿是「時價」的菜譜靠譜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