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三年的克製肖想,幾乎每個夜晚都想抱著她,哪怕不是顛鸞倒鳳的溫存,擁在懷裏都是令人滿足的。可那時她是他親手送進宮裏的女官,隔著森嚴宮禁,遙不可及。
如今,他坐擁天下,她已是觸手可及的軟玉溫香。
懷抱越收越緊,唿吸漸漸急促,在他的手探向她衣襟時,頸邊猛然傳來一絲涼意。
餘光瞥過去,看到一段細長的金簪。
不知道是哪裏來的,一端握在她手裏,另一端抵在他頸邊。
李湛溫存的動作頓住,盯著她,慢慢的,臉上浮起傷心的神情。這簪子當然傷不了他,但她近乎決絕的目光卻如利刺紮在心上。
“你就這樣……不願意跟著我?”
玉嬛眼圈酸澀得發漲,拗不過他的力氣,拿著金簪的手在微微顫抖。
“皇上的許諾不算數了嗎?”
李湛不答,隻執拗地抱著她,不肯鬆開手臂。
半晌沉默,如同對峙,最終,李湛捏住金簪輕輕奪過來,然後放開她。
“知道父皇為何器重你,懷王叔為何幫著你嗎?”他退開半步,把玩著簪子,在手背劃出一道紅痕,“當初的冤案,並非父皇昏庸,而是世家逼迫太甚,父皇隻能捨棄太師,免得危及皇權朝堂。這些年他始終心存愧疚,知道你是太師的孫女,才有意善待。”
“如今世家仍舊在朝堂盤根錯節,朕身為皇帝都無力牽製,這冤案如何昭雪?”他問。
殿裏一片寂靜,低沉的聲音清晰分明。
玉嬛從不知當年的案子有這隱情,愕然之下,眼睫微顫。
李湛撚著金簪在指尖打個旋,插迴玉嬛發間,在她臉頰摩挲,也沒有被忤逆冒犯的慍怒,“冤案昭雪,父皇做不到,朕更不可能做到。但是玉嬛,除了此事,其他的許諾全是真心。宮裏最好的住處會留給你,想通後來找朕。”
說罷,拂袖離去。
屋門關上的一瞬,仿佛渾身的力氣被陡然抽離,玉嬛緊繃著的身子晃了晃,跌坐在旁邊的短榻,指尖不停發抖。
天翻地覆,萬念俱灰。
期盼了數年,她怎麽都沒想到,會等來這樣的結果。
屋內陳設典麗貴重,卻空蕩得讓人心慌,舉目四顧,悽然一人。
五年之前,太子和永王奪嫡爭鬥,朝堂暗潮湧動。父親謝鴻被貶為魏州司馬,她隨同去往魏州,卻在不久後的一場刺殺裏失去家人。奶娘護著她逃出生天,那時她才知道,她並非謝家的女兒,而是十數年前因重罪而抄家的韓太師的孫女。
她的“父親”,其實是舅舅,無力昭雪韓家冤案,不想讓她因身世而吃虧,便以外室女的身份養了她十四年,嫡出女兒般疼愛。
之後,她遇到了永王李湛,在她落魄而走投無路時,帶著她迴到京城,許諾幫她翻案。
為報答他的恩情,為洗雪闔府上下的冤屈,為給舅舅他們報仇,為彼時悄然萌生的情意,她進了宮,小心周旋,如履薄冰,費盡心血將他送上帝位。
可如今,他卻說這案子不可能昭雪。
一句話刺破所有的期盼與苦心。
他其實早就知道冤案的隱情吧?卻還瞞著她,讓她懷著無望的期盼,做可笑的棋子。
那樣欺瞞算計,也叫真心?
……
登基大典過後,潛邸的大半人手入宮,比平常更覺冷清。
唯有這座院落一切如舊,早晚有人送飯,服侍玉嬛洗漱,白日裏侍衛把守,無人踏足。
那個男人顯然是在等,等她耐心耗盡、絕望灰心,而後屈從進宮,做金絲籠中的雀鳥。
看來他是鐵了心,不肯碰那冤案。畢竟當初太子端居東宮、地位穩固,永王能有今日,除了她這種宮廷裏的棋子,朝堂上最煊赫的幾個世家也功不可沒。而當初織造祖父冤案的人,恐怕也在其中。
比起朝堂權位,她的期盼與堅持,微乎其微。
第七日,皇後的親信宮人推開院門,送給她兩副錦盒。左邊是華麗精緻的妃嬪宮裝,右邊則是個乳白色的高頸瓷壺和薄胎酒杯,裏麵是澄澈甘甜的酒液。
玉嬛明白那意思,要麽做恭順聽話的妃嬪,要麽死。
——翻案永無可能。
她枯坐了整整兩日,滴水未進,最終將酒液倒入杯中。
臨終前,取下頸間羊脂玉雕琢的平安扣,許侍衛以重金,請他將此物轉交宮中梁妃。
那是玉嬛滿月時,祖父的摯友梁侯爺為她和孫兒梁靖定親的信物。她以外室女的身份藏在舅舅身邊,梁家一直以為她已死了。直到兩年前機緣巧合,她遇到那位名叫梁靖的健勇小將,他興許是得知了她的身份,認出這玉扣,便尋機讓她離開宮廷,隨他遠走。
可惜彼時她還深信永王會幫她翻案,亦存著幾分愛慕的情愫,婉言謝絕。
梁靖大抵視她為貪慕權勢之輩,孑然離開。
到頭來,她沒能翻案,亦不配再留著這玉扣。
甘甜的酒液入喉,帶著滾燙的辛烈味道,毒火般燒入髒腑。
外麵春雨淅瀝,依稀想起數年之前,也是這樣連綿不絕的雨裏,她跟奶娘落魄瑟縮,永王錦衣而來,朝她伸出手,端貴俊偉,唇邊帶著笑,如芝蘭玉樹。而後救下她性命,一語道破她的身世與委屈,愛護照顧,還許諾幫她。
</br>
如今,他坐擁天下,她已是觸手可及的軟玉溫香。
懷抱越收越緊,唿吸漸漸急促,在他的手探向她衣襟時,頸邊猛然傳來一絲涼意。
餘光瞥過去,看到一段細長的金簪。
不知道是哪裏來的,一端握在她手裏,另一端抵在他頸邊。
李湛溫存的動作頓住,盯著她,慢慢的,臉上浮起傷心的神情。這簪子當然傷不了他,但她近乎決絕的目光卻如利刺紮在心上。
“你就這樣……不願意跟著我?”
玉嬛眼圈酸澀得發漲,拗不過他的力氣,拿著金簪的手在微微顫抖。
“皇上的許諾不算數了嗎?”
李湛不答,隻執拗地抱著她,不肯鬆開手臂。
半晌沉默,如同對峙,最終,李湛捏住金簪輕輕奪過來,然後放開她。
“知道父皇為何器重你,懷王叔為何幫著你嗎?”他退開半步,把玩著簪子,在手背劃出一道紅痕,“當初的冤案,並非父皇昏庸,而是世家逼迫太甚,父皇隻能捨棄太師,免得危及皇權朝堂。這些年他始終心存愧疚,知道你是太師的孫女,才有意善待。”
“如今世家仍舊在朝堂盤根錯節,朕身為皇帝都無力牽製,這冤案如何昭雪?”他問。
殿裏一片寂靜,低沉的聲音清晰分明。
玉嬛從不知當年的案子有這隱情,愕然之下,眼睫微顫。
李湛撚著金簪在指尖打個旋,插迴玉嬛發間,在她臉頰摩挲,也沒有被忤逆冒犯的慍怒,“冤案昭雪,父皇做不到,朕更不可能做到。但是玉嬛,除了此事,其他的許諾全是真心。宮裏最好的住處會留給你,想通後來找朕。”
說罷,拂袖離去。
屋門關上的一瞬,仿佛渾身的力氣被陡然抽離,玉嬛緊繃著的身子晃了晃,跌坐在旁邊的短榻,指尖不停發抖。
天翻地覆,萬念俱灰。
期盼了數年,她怎麽都沒想到,會等來這樣的結果。
屋內陳設典麗貴重,卻空蕩得讓人心慌,舉目四顧,悽然一人。
五年之前,太子和永王奪嫡爭鬥,朝堂暗潮湧動。父親謝鴻被貶為魏州司馬,她隨同去往魏州,卻在不久後的一場刺殺裏失去家人。奶娘護著她逃出生天,那時她才知道,她並非謝家的女兒,而是十數年前因重罪而抄家的韓太師的孫女。
她的“父親”,其實是舅舅,無力昭雪韓家冤案,不想讓她因身世而吃虧,便以外室女的身份養了她十四年,嫡出女兒般疼愛。
之後,她遇到了永王李湛,在她落魄而走投無路時,帶著她迴到京城,許諾幫她翻案。
為報答他的恩情,為洗雪闔府上下的冤屈,為給舅舅他們報仇,為彼時悄然萌生的情意,她進了宮,小心周旋,如履薄冰,費盡心血將他送上帝位。
可如今,他卻說這案子不可能昭雪。
一句話刺破所有的期盼與苦心。
他其實早就知道冤案的隱情吧?卻還瞞著她,讓她懷著無望的期盼,做可笑的棋子。
那樣欺瞞算計,也叫真心?
……
登基大典過後,潛邸的大半人手入宮,比平常更覺冷清。
唯有這座院落一切如舊,早晚有人送飯,服侍玉嬛洗漱,白日裏侍衛把守,無人踏足。
那個男人顯然是在等,等她耐心耗盡、絕望灰心,而後屈從進宮,做金絲籠中的雀鳥。
看來他是鐵了心,不肯碰那冤案。畢竟當初太子端居東宮、地位穩固,永王能有今日,除了她這種宮廷裏的棋子,朝堂上最煊赫的幾個世家也功不可沒。而當初織造祖父冤案的人,恐怕也在其中。
比起朝堂權位,她的期盼與堅持,微乎其微。
第七日,皇後的親信宮人推開院門,送給她兩副錦盒。左邊是華麗精緻的妃嬪宮裝,右邊則是個乳白色的高頸瓷壺和薄胎酒杯,裏麵是澄澈甘甜的酒液。
玉嬛明白那意思,要麽做恭順聽話的妃嬪,要麽死。
——翻案永無可能。
她枯坐了整整兩日,滴水未進,最終將酒液倒入杯中。
臨終前,取下頸間羊脂玉雕琢的平安扣,許侍衛以重金,請他將此物轉交宮中梁妃。
那是玉嬛滿月時,祖父的摯友梁侯爺為她和孫兒梁靖定親的信物。她以外室女的身份藏在舅舅身邊,梁家一直以為她已死了。直到兩年前機緣巧合,她遇到那位名叫梁靖的健勇小將,他興許是得知了她的身份,認出這玉扣,便尋機讓她離開宮廷,隨他遠走。
可惜彼時她還深信永王會幫她翻案,亦存著幾分愛慕的情愫,婉言謝絕。
梁靖大抵視她為貪慕權勢之輩,孑然離開。
到頭來,她沒能翻案,亦不配再留著這玉扣。
甘甜的酒液入喉,帶著滾燙的辛烈味道,毒火般燒入髒腑。
外麵春雨淅瀝,依稀想起數年之前,也是這樣連綿不絕的雨裏,她跟奶娘落魄瑟縮,永王錦衣而來,朝她伸出手,端貴俊偉,唇邊帶著笑,如芝蘭玉樹。而後救下她性命,一語道破她的身世與委屈,愛護照顧,還許諾幫她。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