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又得給這些人安家,對於這種事情,陳公讚倒是比較有經驗,不過根據唐學誌的建議,將這些人以十戶為一甲,百戶為一村,其實也就是一堡的意思。


    每一堡,都聚集在一個小型的木堡中,這個時代,並不平靜,唐學誌不希望哪一天有人攻上來,這些民眾連基本抵抗都做不了。


    不僅是編成堡這麽簡單,以後這些人都必須要全部組織起來,加入訓練,魚鷹幾仗下來,也有不少傷殘隊員,他們將全部安插到這些堡壘中去。


    讓他們來管理這些村堡,倒是不錯的選擇。


    這相當於,後世我朝利用退役軍人一樣,這些人受過魚鷹軍事思想的熏陶,對魚鷹自然是沒有二心,而且他們身上有一種別人沒有的氣質,更有利於宣導這些百姓對魚鷹的忠誠度。


    再者,萬一有什麽心機不良的人混到島上來,這些人是魚鷹最好的眼睛,凡事都在唐學誌的監控之下。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訓練,原來招募的那八百人經過淘汰,還有近七百人被留在了魚鷹隊伍中,那些淘汰的人,少部分被調到上大陳島種地,有的被編入兩個村堡的自衛隊中。


    剩餘的七百人,商房、工房、戶房各自要去了一些,大約還有六百五十人被編入到了兵房中。


    劉小刀的戰兵隊,擴充到五百人左右的規模,剩餘的二百多人,則分配到各戰船上。


    聽說六百多人的隊伍,戰兵隊就分走了近四百人,戰船編隊那些家夥一個個意見大的很,很快,以郭大牛、林風為首的幾個人就找到唐學誌鬧了一下午。


    好在唐學誌也不是泥捏的,先是一頓痛斥,再苦口婆心的詳細開導,並且告訴他們,魚鷹的新船也即將開造,鐵炮也很快就會上馬,這些東西都是為戰船準備的,這才說服了這些家夥。


    戰兵隊擴充後,再用隊的名稱顯然不合適了,戰兵隊改名為魚鷹陸戰營,下設三個連,每個連下轄兩個大隊,每個大隊下轄五個小隊。算上一個三十人的輔兵大隊,三個連近四百人。


    唐學誌親任營長、劉小刀任副營長,這三個連長的人選,王石頭父子和劉景同時三人自然沒有懸念,這三人此前多次立下戰功,帶領百把人的隊伍完全沒有問題。


    對於一些十四五歲的少年,唐學誌將這些人專門編成一個連隊,作為自己的親屬衛隊,其實還是有些私心的。


    這些人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時候將他們全部帶在身邊培養,再待上一兩年時間,這些人成長起來後,對自己肯定是絕對忠誠,但就是這連長不好選。


    方子才這個人,其實比較機靈,訓練也比較刻苦,就是來的時間比較短,再算上李大山和張三順,眼下都還不錯。


    他們三人在沈七圍攻邳山島時都表現的很勇敢,無論是選哪一個當連長,其實都可以,但是無論唐學誌欽點哪一個人,除方子才外,或許都會有人說唐學誌任人唯親。


    為此,用武力解決,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經過一番考慮,對於其他三個連隊的一些隊官們,這些人都是一刀一槍拚出來的,自然沒有人說什麽。


    少年連的一些隊官選拔,唐學誌幹脆決定辦一場比武活動,比武項目分為刀槍比試,和射擊比試。


    刀槍,比的自然是槍術,這些人大都是在魚鷹中學的拚刺技術,但是如果自己有拿手的武藝,也可以挑選兵器。


    射擊,自然是指銃法了,不過眼下,魚鷹的銃並不多,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對於火銃訓練,這些人練的並不多,隻是做了一些統一訓練,讓他們知道這玩意如何操作。


    這比塞的時間,也定在了三天後。


    對於比賽參選人員,為了公平起見,隻要選入少年連的所有少年,都有資格參加,當這些人知道將會有這麽一場比賽時,包括張三順、李大山、方子才的所有人幾乎都為之興奮。


    這些人,經過兩個的訓練,不管是性格,還是紀律、執行力方麵,都有很大的提升,此時聽說要選拔隊官,他他們自然是摩拳擦掌。


    馬上就有人到唐學誌這裏報了名,最後統計下來,一共有五十一人報名。


    為了應對比賽,他們有不少人在正常訓練完畢後,還利用夜間時間在海灘進行練習,更有人要求唐學誌增加他們隊火銃的訓練,為此,唐學誌倒是顯得很慷慨,從戶房每人為他們撥下五十發彈藥,火銃十杆,專門供他們練習。


    對於唐學誌來說,誰當連隊長並不是特別重要,這些人都是用教科書試的方法訓練出來的,除了一些特別天賦以外,其實每個人相差都不是特別大,隻要假以時日,唐學誌有信心將他們每個人都塑造成一名合格的軍官。


    但是眼下,為的還是營造氣氛,不僅僅是這個少年連隊的氣氛,也是賦予整個魚鷹的一種活力。


    在邳山島訓練場上,一支近千人的觀摩隊伍將訓練場上的一小塊區域圍的嚴嚴實實。


    這些人裏麵,不僅有魚鷹的戰船編隊、陸戰營的隊員,還包括一些應邀前來觀摩的隊員親屬在內。


    唐學誌、王明虎、劉小刀等頭目坐在點將台上,作為評委,而馬林因雙目失明,他則作為這次特邀嘉賓,坐在唐學誌並排的位置,身邊還有唐學誌為他選的一房婆娘在一旁伺候著。


    倒是李大山這家夥跟隨唐學誌最久,一杆短槍盡得唐學誌真傳,其實各人幾斤幾兩,唐學誌心中還是有數的,特別是射擊術,李大山更是甩其他人幾條街。


    這個家夥,有著射擊天分,年前和大陳山第一衝突時,他的本事就慢慢突顯出來,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經曆過台州事件以後,他和張三順幾個毛頭小子反而更加刻苦了。


    幾個月後,幾乎令唐學誌都刮目相看,並且在保衛邳山島戰役中都立下不小都功勞,唐學誌之所以沒有當麵表揚他們,也是因為他們年紀太輕,還需再磨練磨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海上雄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海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海魚並收藏明末之海上雄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