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亮大多數時間都需要親臨現場勘探,很少待在總部,史可法和張維國ue是第一次見他。


    作為魚鷹老將,黃文兩雖然不用衝鋒陷陣,卻都是衝在基礎建設的第一線。


    上來,黃文亮就給孫傳庭等人見禮打招唿。


    “諸位大人,並肩王讓我說說,基建署近期的規劃,那我就說說。”黃文亮經過這麽多年的摸爬滾打,見慣了大風大浪,麵對這種場合也應對自如。


    來之前,也做足了功課。


    先是給眾人介紹了通州到大沽港的鐵路計劃。


    然後又介紹了通州到山海關,天津衛到應天的鐵路計劃。


    整個線路全長兩千多裏,工程之浩大,恐怕隻有萬裏長城才能與之比擬。


    按照黃文亮的估算,修建一裏鐵路,需要五千兩銀子,總共需耗費一千萬兩。


    如果銀子到位,材料到位,十年之內,就能貫通南北。


    “一,一千萬兩,黃大人,這耗費錢銀總數實在太過於龐大,大明昨年賦稅總收入不足五百萬,推行田畝製,實際耗費高達五千萬,咱得休養生息啊。”張維國一聽,嚇得兩腿發軟。


    之前唐學誌倒是提過接通應天和京城的鐵道。


    雖然海峽島的造船業很發達,但走水路終究太慢,而且,水路隻能到達沿海港口。


    他需要一條能夠貫通南北的鐵路,一旦建成,北方有戰事,南方的物資和兵員,七八天就能運抵北方。


    然而,張維國等人自然不會想到這一層。


    史可法也不太讚同:“並肩王,其實臣也認為,耗費千萬兩打造一條鐵路,得不償失,大戰方休,西南百姓尚未完全安頓,您之前不是還提過,需要在大明境內,修建科學的灌溉係統嗎?”


    “另外今年的黃河防洪,也需要大量錢糧,算下來恐怕不是一筆小數目。”


    “灌溉係統,關乎全民生計,好鋼用在刀刃上不如先將這筆銀子用來修建水渠,等咱有了富餘,再修建鐵路?”


    在他看來,唐學誌和黃文亮他們完全瘋了。


    一千多萬兩銀子,隻為修一條路。


    大明去年賦稅才收了五百萬兩,之前海峽島支援了兩千多萬擔糧草用於推行田畝製。


    耗費的錢銀也高達千萬。


    哪怕按照南方的糧價,唐學誌也最少拿出了五千兩銀子,就算他們在京城,應天等地繳獲了不少錢。


    這一波估計已經將海峽島家底耗空了。


    大明這邊的商稅,才剛剛開始推行,按照史可法的估計,哪怕順利完成,一年的賦稅估計也就一千多萬兩。


    畢竟,地裏還沒長出糧食。


    縱然唐學誌安頓了兩千萬百姓,將幾萬萬畝土地分給了窮人。


    卻沒法馬上得到收益,想要等田賦收上來,最少也得等夏糧收割,到底有多少,誰都沒底。


    就算按照唐學誌的說法,保守估算,一年能有兩千萬頂天了。


    要知道,這個數字,已經是崇禎朝地四倍。


    按照他和張國維的估算,兩千萬還不夠大明的軍費開支。


    (


    孫傳庭也是持反對意見,但和張國維等人的態度比起來,相對溫和。


    唐學誌知道他們擔心的問題:“諸位,我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麽,但是你們沒有算過一筆賬。”


    “修建京城到應天的大動脈,是基建署轉隸二十萬兵馬的基礎,要不然,二十萬大軍往何處安頓?我們可以粗略算一筆賬,二十萬人,每個兄弟拿十兩安家費,就得耗費二百萬兩。”


    “現在全國有八十萬達軍,某準備等遼東和草原戰事結束後,全軍推行火器化,到時候最少還開裁撤二十萬,四百萬安家費,某該像誰要去?”


    “等鐵路建成,南北戰略物資,兵員就可以短時間內相互調動,集結,你們知道每多一萬兵馬,每年開銷就得多三十萬。”


    “隻要道路暢通,大明國境內,隻需保持三十萬新軍便可,少十萬人,一年可以節省錢銀三百萬,十年又是多少,五十年呢?”


    修一條鐵路,怎麽也得管個幾十年吧。


    少十萬大軍,十年能省多少錢,我數學不好,你們自己算。


    嘖嘖……


    十年?


    在座的幾位大員都是進士出身,唐學誌剛說完,他們腦海中就有了答案。


    “十年能節省三百萬。”黃文亮有一搭沒一搭的,趁熱打鐵。


    孫傳庭也猛地一震,要真是這麽算,修建鐵路後,反而能省少錢。


    唐學誌沒等眾人說話,繼續道:“修建鐵路,不僅能解決兵員轉隸問題,更能有效推進國內的科技向前發展,到時候,我們的礦場、林場、運輸都能蓬勃發展。”


    “大明商稅,目前是采取二十抽一政策,每交易十萬金額,朝廷就能收取五千賦稅,鋼鐵,木材,水泥都是大宗交易,保守估計,得幾百萬兩,這一工程,最少需要數十萬工人,他們賺迴銀子都會用於吃喝拉撒,背後的交易鏈,涉及到人員恐怕是數百萬,你們不是一直不明白咱大明,明明不缺銀子,卻很窮嗎?”


    “那是因為,銀子隻掌握在王公貴族,商賈巨富手中。”


    “而我們要做的,是讓老百姓有錢賺,藏富於民!”


    呃?


    藏富於民?


    史可法精神一振,眼珠子猛地瞪員,他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而且;


    簡單粗暴,通俗易懂。


    藏富於民,對啊!!


    大明的病根,就是財富過於集中,雖然唐學誌已經下令征收商稅,之前的幾場大戰,也收繳了不少奸商的財產。


    但怎麽才能讓老百姓手裏有錢呢。


    之前他和張維國甚至徹夜長談過。


    但總不能將銀子直接發在百姓手裏吧?


    那樣隻會助長懶惰之風,於國於民都不利。


    唐學誌不就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嗎?


    隻要官府拿出錢來,修橋補路,讓百姓賺銀子。


    他們拿著銀子,再去購買自己需要生活用品。


    鹽鐵可是大明賦稅大項。


    百姓富足,需求自然也就多了。


    孫傳庭也猛地迴過神來:“藏富於民,並肩王,臣懂了,臣真的懂了。”


    “諸位,並肩王之前就已經開始在締造一群專門從事工業生產的百姓,噢,並肩王說他們準確的稱唿是工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海上雄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海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海魚並收藏明末之海上雄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