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朱媺娖迴去,還對張秋雲、張寶珠大加封賞。


    朱媺娖順利登基後,郭大牛和史可法二人迴朝,麵見了皇帝,然後找唐學誌匯報了西南戰事。


    至此,大明傳庭轄區的反抗勢力,已經基本肅清。


    李定國和李大山在川西的兵馬也逐漸返迴京城,加上郭大牛和史可法從西南帶迴來的五萬大軍。


    京城腹地,集結了四十多萬兵馬……


    大都是征戰途中歸順的大軍。


    ……


    龐大的軍費開銷,讓陳公讚等人乍舌。


    而且這還隻是京城一帶的兵馬,遼東和草原還有近二十萬大軍,要是全國各地駐軍都算上,再加上海外的兵馬,恐怕得超過八十萬。


    原因在於,唐學誌入駐京城後,兵力不足,先後招募了十幾萬輔兵。


    後來大戰向全國蔓延,又有幾十萬人歸順,一來二去,兵馬暴漲了四五十萬。


    陳公讚粗略算了一下,要是持續下去,明年的軍費開銷恐怕會突破三千萬。


    等朝中大事辦完後,他就找到了孫傳庭和張國維幾個,希望說動唐學誌裁軍。


    八十萬大軍,實在不堪重負。


    孫傳庭和張國維認真聽去了陳公讚的意見後,決定找唐學誌商議。


    “並肩王,臣認為,陳大人說的不無道理,當下國內戰事逐漸平息,西南,西北已經趨於穩定,最少可以裁撤二十萬人,不然大明財政恐怕難以為繼。”


    張維國作為大明朝應天巡撫,對於大明財政吃緊的問題深有體會。


    既然戰事已經差不多了,裁撤部分兵馬,也是應該的。


    軍方代表李大山,郭大牛幾個倒是不希望這麽快將兵馬裁撤。


    但聽陳公讚算了一本帳後,也有些不淡定了。


    畢竟三千萬軍費,絕對是天文數字。


    縱然現在的大明,加上海外,一年也有幾千萬兩收入,但總不能全投給軍隊。


    而且,因為大明新田畝製改革,海峽島存下的千萬擔糧食已經耗盡。


    八十萬人靠他人養著,絕對是沉重的負擔。


    而且,因為唐學誌軍中待遇相當豐厚,加上兵馬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也是造成軍費暴增的原因之一。


    不過唐學誌對於這些人馬卻另有安排。


    “這些兄弟,大多數都是放下武器投奔咱們的,如果僅僅是因為軍費問題將之裁撤,恐怕會寒了弟兄們的心呐。”唐學誌抬了抬手。


    “不如這樣吧,隻裁撤老弱,願意歸籍的,給錢給田,必須全部安頓好。”


    “剩下的人全部轉隸……”


    “全部轉隸?並肩王,咱各地城防兵馬也非常臃腫,恐怕能接收到地方很少,轉隸後也是需要朝廷錢糧開銷,恐怕……”陳公讚一聽,急了。


    這不是換湯不換藥嗎?


    李大山和郭大牛,李定國幾個倒是猛然一愣,看到了希望。


    這些兄弟,跟隨他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裁撤老弱,倒還說的過去,畢竟年齡擺在這裏,戎馬一生,解甲歸田也算是名正言順。


    年輕力壯的兄弟,裁撤了著實可惜。


    “是啊,並肩王,要我說等各地趨於平穩後,衙門全部火器化,各地駐軍還能還能裁撤一半,轉隸到地方,恐怕……”左高峰更傾向於理性分析。


    (


    說的也是事實。


    “錯,某說的可不是轉隸地方,而是驛站!”唐學誌笑道:“遼東郵驛開通後,關內關外溝通變得非常順暢,甚至都不需要依靠商幫就能完成貨物轉運。”


    “某決定,在大明疆土範圍之內,全線開通郵驛,疏通大明經濟大動脈,有了專門的郵驛,全國各地商品流通,到時候,各地貨商不需要自己派商隊轉運貨物。”


    “因為有專門的郵驛集中運送,省時省力,譬如你孫大人需要將十匹布運送到川中,要麽隻能托過往貨船,要麽隻能托商隊,要麽自己派人跟隨商隊一起走。”


    “但是有專門的郵驛後,他們可以可以將貨物先雲送到,川北,到了川北又有專門的郵驛可以去川中,大家各司其職,托運者隻需支付一定費用。然後到川中指定地點提貨便好。”


    “全國一盤棋下來,中間需要參與轉運之人恐怕得十幾萬,幾十萬,既解決了貨物流通問題,更能解決幾十萬人的生計。”


    “你們覺得呢?”


    唐學誌說的,實際上是後世的快遞。


    貨物流通,貨幣才能流通,經濟活躍才能推動稅收的增長。


    老百姓各有所求,大明疆土,無比遼闊,百姓各有所需。


    “妙,妙啊,並肩王一席話,讓人茅塞頓開,如果這個郵驛真能全線開通,恐怕我大明賦稅能增長數百萬。”孫傳庭腦海中浮現出一副藍圖。


    熱血沸騰。


    左高峰、張國維,史可法等人也都是心潮澎拜。


    “哈哈哈,孫大人,你格局小了,等我們鐵路貫通南北,再溝通西南西北之時,增加點收入何止千萬。”唐學誌大笑。


    隨後他話鋒一轉:“我看先抽調十萬人,先轉隸到驛站,再由各地州府,組建新的郵驛吧。”


    “不過還有一件事,某需要跟你們商量。”


    “京城到天津衛的鐵路已經開通,效果大家都看到了,現在必須馬上動工,通州到大沽港的路線。”


    “京城到應天府的路線,也需要開始規劃,另外十萬人,就轉隸基建署吧。”


    基建署原先是海峽島專門修橋鋪路的一個部門,既然要大幹一場,又有那麽多兵馬需要退役。


    正好不花多少錢就將這些人安頓了。


    大戰方休,大明的大江南北,並沒有幾座橋梁,隨著工業化向全國鋪開。


    十萬人應該還不夠。


    “十萬人轉基建署,並肩王,您說的可是真的?”左高峰吐了吐舌頭,眼底透著難以置信的神情。


    十萬人馬呐!


    “那,黃木匠豈不得抖起來了?”


    黃木匠,本命黃文亮,在大陳山就跟著唐學誌了。


    黃進強去了紅海省修建蘇伊士後,海峽島的基建署就由黃文亮掌舵。


    京城到通州的鐵路,也是經黃文亮之手完成。


    “老左,咋了,你羨慕了嗎,不如讓並肩王將你也調來吧,免得我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這個時候身後傳來黃文亮聲音。


    “你那破地方,我才不去,想找個伴還不簡單,讓你家夫人再允許你納一房小妾不就解決了。”左高峰白了他一眼,調侃。


    “老左,你咋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家那母老虎,你還不知道嗎?”黃文亮慌的不行,都要急眼了。


    揭傷疤啊!這廝……


    此話一出,更是逗得孫傳庭和張維國等人哈哈大笑。


    “好了,大家都別逗木匠了,還是讓他說說咱的基建計劃吧!”唐學誌擺了擺手,為黃木匠解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海上雄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海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海魚並收藏明末之海上雄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