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妹妹,你準備好了嗎?”

    小龍港頭上裹著一頂白色的小羊羔帽子,屁顛屁顛地跑了過來。帽子頂上還耷拉著兩隻棕色小耳朵,一顫一顫的,脖子裏係著一條棕色帶子,別提有多可愛了。

    “小龍港,我準備好啦!”黎元元轉過身來,瞅了瞅小龍港。

    他也塗著兩個紅臉蛋,眉心點著一個小紅點,小嘴巴抹得紅紅的,還故意噘著,生怕把口紅給吃掉了。

    黎元元心說,給小娃娃塗成“猴屁股”是托兒所的一大特色,多少年來也未見改變過,這是受了年畫娃娃的影響嗎?

    六七十年代“破四舊”,年畫娃娃早就沒了蹤影,所以小孩子就成了現實版的年畫娃娃了?

    彩排開始了。

    小演員們按部就班,在音樂聲中,一個一個閃亮登場。

    前後忙乎了一個多小時,才算告一段落。

    這次彩排很成功,二十多天的緊張排練總算沒有白費。

    蘇阿姨和楊阿姨也鬆了口氣。

    等到明天晚上,就要正式登台亮相了。

    這天放學後,黎元元頂著兩個紅臉蛋迴到家裏。

    “哦呦,小演員迴來了!”田根寶一看,兩隻眼睛笑得眯到了一起。“元元啊,先別洗臉,讓媽媽也看看小元元的紅臉蛋啊……”

    “好啊,那就等著媽媽!”黎元元也想讓王媽媽高興一下,就沒去洗臉。倒是小偉波一個勁地圍著,一副看不夠的樣子。

    偉民和偉軍背著書包迴來時,也樂得哈哈大笑。

    小元元的臉蛋抹得可真紅啊。

    王慧珍從地裏迴來時,家裏的晚飯已經做好了。

    一進屋,就看到了小元元的紅臉蛋,也樂得不行。她嗬嗬笑著,說道:“我們家小元元現在是個小演員了,明天媽媽就能看到小元元表演的節目啦!”

    在歡笑聲中,田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黃昏。

    這一段時間,王慧珍抽空做了幾雙黑布鞋。

    包括小元元在內,每人一雙。

    她又把小偉波的舊褲子改了一條,縫住褲襠,在兩側的褲縫上滾了一條花邊,看著就像新的一樣。

    這樣,小元元就有了三條褲子,可以替換著穿。

    天漸漸地涼了,花裙子也要收起來了。等到農閑時,就要開

    始準備冬衣了,小元元還沒有過冬的棉衣棉褲棉鞋呢。

    臨近秋收,瓜地裏很忙。

    最後一茬西瓜和甜瓜馬上就要下來了,過了國慶節就該掐瓜秧子了。

    等收了黃豆,還準備曬點西瓜醬。

    到時候曬上一大缸,夠吃半年的。另外,還要曬一缸豆醬,這個吃飯炒菜時都用得上,還可以拿出來送人,結交一下朋友。

    星期五,終於來到了。

    這天晚上,連隊裏把“慶國慶和秋收動員大會”放在了一起。另外,還有托兒所的小朋友們登台表演節目。

    國慶之後,秋收大會戰即將拉開帷幕。為了鼓舞士氣,連長宣布後天殺幾口大肥豬,犒勞一下職工,還從養雞場裏調撥了一批鮮雞蛋,每家每戶按照排號去養雞場裏分雞蛋。

    物質刺激,外加上小朋友們的精彩表演,大禮堂裏的氣氛十分火爆。

    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中,小朋友們的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黎元元也收獲了第一次掌聲,為自己的舞台表演點了個讚。

    星期六這天,正好輪到田根寶家分雞蛋。

    一下班,他就拎著一隻小提籃,拿著雞蛋票,準備去養雞場。黎元元和小偉波一見,也想跟著去看看。

    她還從未去過畜牧場呢!

    上次在渠裏逮魚,遠遠地望了一眼,但沒過去。

    這一迴,可以趁機去那邊逛逛。

    聽說,畜牧場裏養了一大群豬,一群奶牛,還有幾頭騾子和毛驢。養雞場那邊,有一個大大的雞棚子,籬笆牆上還紮了幾個稻草人,防止老鷹來捉小雞。

    “元元,養雞場離得可遠了,你和偉波走路過去,累不累啊?”

    “爸爸,我們不怕累!”黎元元和小偉波拍著胸脯,保證道。

    田根寶見孩子們實在是好奇,就點頭答應了。

    一家三口,沿著小路,一路向東。

    過了那座石橋,穿過幹道,就來到了一條小溪前。

    這條小溪,呈南北走向,是從支渠那邊分流過來的。小溪裏的水,清澈見底,透過溪底的青沙,呈淺淺的藍色。

    一塊長長的青石板,平整地棚在溪水上麵。

    這樣,既可以當小橋通過,也可以坐在上麵,把兩隻腳擱在水裏,踩著綿軟的青沙,舒舒服服地衝一衝。

    在溪水兩岸,還斜斜

    地嵌著幾塊青石板。

    這是用來洗衣服的,周圍還鑲著幾塊鵝卵石,可以坐下來休息。鄧蕭他們幾個,上次就是在這裏洗手洗腳的。

    小溪的上遊,東西兩側是兩條沙棗林帶,綠樹成蔭,格外涼爽。

    兩岸的堤壩上,長著一片一片的蘆葦。地上還爬著一叢一叢的苦苦菜、萋萋菜、稗子草,看著綠綠的一片。

    在小溪東邊不遠處,就是畜牧場。

    站在柵欄門外,一眼望去,正對著一條砂土路。路東是一長溜豬圈,用土坯搭建而成,至少有三十多間豬舍。

    路南是一排作坊和飼料倉庫。

    在倉庫的後麵,有幾個高高的苜蓿垛,這是粉碎後作飼料用的。還有一個畜牧專用的澇壩,被一圈土坯牆護著。

    水麵上,還遊著一大群鴨子。

    在澇壩南邊的十多米處,隔著一堵圍牆和高高的苜蓿垛,就是養牛場。那裏有高大的牛棚和馬圈,打牛奶就要跑到那邊去。

    田根寶一邊走著,一邊說著。

    見元元很好奇,就得意地說道:“連隊裏養了一百多頭豬,平時一到二個月就分一次豬肉,每個職工可以分到一公斤。明天就要殺豬了,我們家可以分到兩公斤豬肉呢……”

    哦,馬上就有肉吃了。

    一想到吃肉,自然很開心。

    在七十年代中期,生活還很困難,能吃到豬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上次吃肉,還是在場部衛生院,鄧叔叔給她打的病號飯裏,有幾片豬肉片子。還有油渣包子裏,聞到了一點點肉腥味。

    自那以後,除了吃魚,還真沒有吃過大肉。

    想想,真饞啊。

    從養豬場,一路穿過去,就來到了打穀場。

    這裏麵積很大,是專門用來曬稻穀的地方。在打穀場的周圍,是一個又一個的稻草垛,高高的,就像一棟棟大房子。

    養雞場,就在打穀場的後麵。

    那是一所高高的籬笆牆院子,與四周隔著一段距離,孤零零地矗立在草場邊上。這也是為了防止雞瘟,避免外界傳染。

    進了養雞場的大門,已有幾個職工在裏麵排隊,等著稱雞蛋。

    黎元元注意到,大門兩側的柱子上,果然有兩個稻草人,穿著一身勞動布衣服,頭上還戴著一頂大草帽。

    “嘻嘻,稻草人!”小偉波也是一臉稀罕

    的樣子。平時,田爸爸管得很嚴,不讓他們隨便亂跑,這個養雞場很偏僻,他也來得很少。

    排隊等了一會兒,就輪到田根寶了。

    他掏出兩公斤雞蛋票,飼養員給稱了一提籃雞蛋,估計有三四十個,夠吃一陣子的。今天迴去,就煮上幾個,增加一點營養。

    在迴家的路上,黎元元一邊走著,一邊好奇地打聽著。

    “爸爸,在養雞場裏上班的阿姨,是住在雞場裏麵嗎?”

    “是啊,那邊太偏僻了,來迴跑著也不方便,所以就直接住在養雞場裏麵了,你看雞棚子後麵還蓋了一排房子,地方寬敞著呢!”

    “哦呦,那住在養雞場裏,雞蛋不就隨便吃了?偷著宰一隻小雞,也沒人知道啊?”小偉波的興致也提了起來,不過關注點還是在吃上。

    “嗬嗬,這個就擋不住了……所以在養雞場上班的同誌,思想覺悟要高一些,那些嘴饞好吃的,就不能在養雞場裏工作了……”

    一路上說說笑笑,也不覺得路遠了。

    三個人到家時,偉民和偉軍早已經放學了,就連王慧珍都騎著自行車迴來了。

    吃晚飯時,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煮雞蛋。

    因為上次炸魚,家裏的菜籽油都快吃光了,田爸爸說炒雞蛋實在是太費油了,還是水煮蛋比較有營養。

    黎元元一邊吃著,一邊想著。

    這夏秋兩季,就是好。

    可一到冬天,這日子就該難過了。

    星期六這天,對鄧蕭一家來說,也頗為難忘。

    下午,鄧醫生和肖醫生第一次作為軍屬,參加了營部的擁軍茶話會。

    這也是營部每年的例會。

    每到九月三十號這一天,營部就會把退伍軍人、軍屬、烈屬召集起來,在營部會議室裏圍著桌子坐下來,端上幾盤水果、瓜子、糖等吃食,外加香煙、茶水招待。

    茶話會結束後,還會給每一戶出席者,發一份紀念品。

    今年的“紀念品”是兩個大茶缸子,外加一箱蘋果和一箱梨,一公斤水果糖和一公斤紅糖。

    這份“紀念品”的分量可不輕啊!

    鄧醫生和肖醫生用自行車把一堆“紀念品”馱迴了家。

    關上門後,倆人抱在一起,樂得嘴都合不攏了。

    這可都是沾了鄧銘的光啊!

    三個孩子放學迴來後,也高興得不行。

    有蘋果吃,還有糖吃,這個國慶節過得可真好啊。

    “舒平,把那水果糖分一點出來,給田班長家送去,讓那幾個孩子也嚐嚐吧?”

    “好,我也是這麽想著,明天正好是國慶節,就讓鄧蕭騎著車子跑一趟,把蘋果和梨也分一點出來,一起帶上……”

    鄧蕭一聽,趕緊點頭答應下來。

    肖醫生找了一個小布袋子,把蘋果和梨裝了十幾個,又用紙包了一包水果糖,一起放進了袋子裏。

    明天一早,就讓鄧蕭送過去。

    過節了,讓小孩子們都開心一下。

    作者有話要說:困了~

    ------

    捉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小田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玖景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玖景觀並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