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部人事科辦公室。
許幹事給田根寶和王慧珍辦完了領養手續,心裏格外舒暢。
說實話,他也不願看到那個叫黎元元的小姑娘去福利院,現在有職工願意收養,並且各方麵都符合條件,也算是辦了一件好事。
看看時間還早,他想去文工團一趟。
今天李連長給他打電話時,順道提了一下李秋媛,說請組織上嚴格考察。李連長一說,他倒是想起來了,上周文工團發來了一份申請,想給李秋媛辦理調動。
李秋媛是從四營抽調上來的文藝隊員,能唱會跳,在文工團裏排到了女三號,大有前途。
上次代表場部去師裏參加文藝匯演,她與陳常林一起表演的雙人舞《插秧》還獲得了三等獎,給團部爭了光。
對這樣一棵好苗子,文工團想好好培養一下。
可唯一麻煩的是,李秋媛的工作關係不在團場。
文工團害怕四營來要人,就想把人調到場部來。而李秋媛本人也有意向,於是團裏就向場部打了調動手續。
四營知道後,卻不想放人。
營部餘幹事的原話就是,呂營長說了,臨時借調可以,但正式調動不行。
這麽一來,這事就僵持了下來。
聽李連長話裏的意思,也希望李秋媛能進場部。
這樣,就需要團場出麵去做工作。
他想,還是先和文工團的陳團長談一下吧?如果文工團這邊的確需要人手,那就支持一下。至於四營那邊的工作,還得慢慢去做。
實在不行,就跑一趟,聽聽營部那邊到底是怎麽想的?
如果有什麽實際困難,能解決的,就幫著解決一下。
許幹事騎著自行車來到了文工團駐地。
這是一所長條形的大院子,裏麵有一塊練習場地,外加一排排房。文工團一共有二十多名隊員,吃住都在這裏。
他進了院子,裏麵靜悄悄的。
估計隊員們還在宿舍裏休息。上個星期天一連演了兩場,的確十分疲累。他推著自行車,往陳團長的辦公室走去。
就在這時,聽到“吱扭”一聲,旁邊屋子的門打開了。
從裏麵走出來一位年輕姑娘,十八九歲的樣子,皮膚白皙,五官清秀,頭頂上盤著兩條麻花辮子,看著非常俊俏。
她穿著一
件白襯衣,細細的腰間係著一條黑綢長裙,露著一截白皙的小腿,腳上是一雙黑平絨方口帶袢布鞋。
微風輕拂,裙擺微揚,看著十分飄逸。
許幹事隻覺眼前一亮。
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這位女隊員很麵生,以前沒有見過?是新隊員嗎?
帶著心中的疑問,許幹事來到了陳團長的辦公室前。他剛在窗台下停穩自行車,就見那位女隊員也走了過來。
她站在門前,抬起右手,輕輕敲了兩下。
一舉一動,非常優雅。
許幹事的心就像被什麽擊中一樣,驟然停止了跳動。他呆呆地看著她進了陳團長的辦公室,甚至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過了一會兒,見那位女隊員從屋裏出來,他才緩過神來。趕忙裝出一副嚴肅端方的樣子,威壓十足。
心裏卻在暗暗責備自己,一向引以為傲的定力到哪裏去了?怎麽一見到漂亮的女隊員就失魂落魄的?這麽下去成何體統?
而那位女隊員也看到了他。用眼角餘光,微微掃了一眼,就轉身走了。
許幹事立刻恢複了正常。
他走進陳團長的辦公室,關起門來談起了工作。這時,他才知道在門口遇到的那位女隊員,就是李秋媛,也是李連長的女兒。
想不到這個李秋媛卸了舞台妝就像變個人似的?都快認不出來了。今天見到她本人,才隱隱明白了四營為何不肯放人?
這樣的好苗子,到了哪裏都很搶手啊。
一番交談之後,見陳團長這邊是真的需要人手,也很看重李秋媛,許幹事便答應去做四營的工作。
關於人事調動,需要雙方單位都同意才行。
他想,四營那邊得找到一個突破口。
就打算這兩天抽空去一趟,好探探那邊的口風。
本來,這事對他來說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可一見到李秋媛本人,就覺得必須要做。這樣的人才,得趕緊劃拉到場部才好。
呆在營裏,實在是太屈才了。
而田根寶一家離開門診之後,又在場部逛了一圈。
王慧珍坐在車上,拍了拍愛人的後背,大聲說道:“老田,去場部代銷點,給元元扯塊花布吧?好做條小裙子。”
田根寶自然滿口答應。
而黎元元聽了,咧著小嘴直樂。
這撿來的閨女也有花戴?
她的運氣可真好哦。
自行車馱著三人,往場部代銷點而去。
黎元元坐在前麵,小手扶著車把,好奇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
這是二團場部。
占地很大,一排一排的排房,土坯牆斜尖頂,牆麵一律刷著白灰,就像軍營一樣規整。
在房前屋後,大多是成片的林帶。
沙棗樹一棵一棵,枝繁葉茂,透著一股清香。林帶裏,有一隴一隴的引水溝,淺淺地蓄著水,保持著縱橫交錯、整齊劃一的風格。
而場部裏的交通要道,是一條由石子和粗砂鋪成的砂土路,碾壓得十分平整,也沒什麽浮塵。
道路兩旁,則栽種著一排鑽天楊。
這是邊疆所特有的綠化樹種,白皮綠葉,枝幹筆直,高高地聳立著直入雲霄,就像一隊站崗放哨的士兵,給人一種威武雄壯的感覺。
黎元元注意到,靠近路邊的房屋,牆壁上大多印著一排紅褐色的美術大字,多是宣傳口號之類的內容。
不過,那種長方形的字體,像是用模具雕刻而成的,非常美觀大方。
對此,不得不感歎,這個年代對於美術大字的應用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這種帶著立體感的牆體方塊字,到了二十一世紀早已經絕跡了。
在她的印象中,有一段時間,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牆麵上被那些亂七八糟、七扭八歪的非法小廣告充斥著,而那種七八十年代所獨有的牆體美學早已消失殆盡。
當然,隨之消失的還有那個年代所特有的熱情和理想。
一切都歸於平靜。
甚至在平靜中消磨頹廢,也因此出現了諸多不良社會風氣。
好在後來,精神文明又被提上了日程。
在一些大城市的臨街牆麵上,再次出現了招貼宣傳畫。不過,大多與牆體無關,隻是用於遮擋的招貼畫而已。
也許是出於一個文人的敏感,她總會注意到一些細節。
並深入其中,獨自體會著那一份感觸。
場部代銷點到了。
一家三口進來後,先圍著櫃台掃描了一圈。
黎元元注意到,賣布匹的這邊,花色品種很少,顏色也很單調,還未見到那種風靡一時的“
的確良”麵料。
算算時間,估計再過一年就會有了。
在布匹櫃台前,一番比較之後,田根寶掏出兩米布票,給元元扯了兩塊花布。
一塊是白底藍碎花,一塊是紅底小方格。
這是棉布麵料,軟軟的手感很好,花樣也很好看。其實,代銷點裏除了這兩種花色,就隻剩下白色、藍色、灰色和黑色。
這帶花色的麵料,比單色的要貴一點。
可田根寶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花布。用他的話來說,“小姑娘就要穿著漂漂亮亮的,更何況阿拉元元聰明又可愛。”
王慧珍包起了花布,打算星期天就去找楊淑芬。她家剛從滬上托運了一台縫紉機迴來,正忙著軋衣服呢。
聽說,連隊裏找她做衣服的職工很多,都排到下下個月了。她想,看在以前同組“扛鋤頭”的交情上,就給元元插個隊吧?
實在不行,把家裏醃的鹹鴨蛋送幾隻過去,還有豆瓣醬也挖一瓶。那個楊淑芬嘴巴很刁,最喜歡吃她曬的豆瓣醬了。
這門曬醬豆的手藝,還是跟著娘學的。
在山東老家,每家每戶都會曬醬。
老田就喜歡吃她曬的醬豆,每次都嘖嘖稱讚,味道不要太好。她想,等過一陣西瓜下來了,還可以曬點西瓜醬吃吃。
買好了花布,王慧珍又拉著元元,在糖酒雜貨櫃台前轉了轉。看到有賣紅糖的,可家裏的糖票已經用完了,就買了三十袋蝦粉,當零食吃。
這是小包裝的,一分錢一袋。
撕開口子後,可以直接倒進嘴裏,味道鹹鹹的,有一股蝦皮的味道。也可以沾著饅頭吃,或者夾在饅頭裏,拌米飯也可以,燒湯也可以。
總之,味道頂好。
王慧珍先拆開了一袋,讓元元張開小嘴,往她舌頭上倒了一點。
隨後,又遞給了田根寶。
田根寶接過來,先讓慧珍張開嘴,給她也倒了一點,然後自己才嚐了嚐。最後,又把剩下的半袋蝦粉讓元元拿著,慢慢吃。
黎元元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蝦粉。
這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口中念念不忘的美味零食。
原來就是一個小紙袋,裏麵裝著磨成粉末的蝦皮。這本是一種調味品,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卻成了大人和孩子們都十分喜愛的零食。
多少年過去了,吃
過小袋蝦粉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可這種味道卻一直留存於記憶之中。
這是童年的味道。
更是記憶中的味道。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許幹事給田根寶和王慧珍辦完了領養手續,心裏格外舒暢。
說實話,他也不願看到那個叫黎元元的小姑娘去福利院,現在有職工願意收養,並且各方麵都符合條件,也算是辦了一件好事。
看看時間還早,他想去文工團一趟。
今天李連長給他打電話時,順道提了一下李秋媛,說請組織上嚴格考察。李連長一說,他倒是想起來了,上周文工團發來了一份申請,想給李秋媛辦理調動。
李秋媛是從四營抽調上來的文藝隊員,能唱會跳,在文工團裏排到了女三號,大有前途。
上次代表場部去師裏參加文藝匯演,她與陳常林一起表演的雙人舞《插秧》還獲得了三等獎,給團部爭了光。
對這樣一棵好苗子,文工團想好好培養一下。
可唯一麻煩的是,李秋媛的工作關係不在團場。
文工團害怕四營來要人,就想把人調到場部來。而李秋媛本人也有意向,於是團裏就向場部打了調動手續。
四營知道後,卻不想放人。
營部餘幹事的原話就是,呂營長說了,臨時借調可以,但正式調動不行。
這麽一來,這事就僵持了下來。
聽李連長話裏的意思,也希望李秋媛能進場部。
這樣,就需要團場出麵去做工作。
他想,還是先和文工團的陳團長談一下吧?如果文工團這邊的確需要人手,那就支持一下。至於四營那邊的工作,還得慢慢去做。
實在不行,就跑一趟,聽聽營部那邊到底是怎麽想的?
如果有什麽實際困難,能解決的,就幫著解決一下。
許幹事騎著自行車來到了文工團駐地。
這是一所長條形的大院子,裏麵有一塊練習場地,外加一排排房。文工團一共有二十多名隊員,吃住都在這裏。
他進了院子,裏麵靜悄悄的。
估計隊員們還在宿舍裏休息。上個星期天一連演了兩場,的確十分疲累。他推著自行車,往陳團長的辦公室走去。
就在這時,聽到“吱扭”一聲,旁邊屋子的門打開了。
從裏麵走出來一位年輕姑娘,十八九歲的樣子,皮膚白皙,五官清秀,頭頂上盤著兩條麻花辮子,看著非常俊俏。
她穿著一
件白襯衣,細細的腰間係著一條黑綢長裙,露著一截白皙的小腿,腳上是一雙黑平絨方口帶袢布鞋。
微風輕拂,裙擺微揚,看著十分飄逸。
許幹事隻覺眼前一亮。
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這位女隊員很麵生,以前沒有見過?是新隊員嗎?
帶著心中的疑問,許幹事來到了陳團長的辦公室前。他剛在窗台下停穩自行車,就見那位女隊員也走了過來。
她站在門前,抬起右手,輕輕敲了兩下。
一舉一動,非常優雅。
許幹事的心就像被什麽擊中一樣,驟然停止了跳動。他呆呆地看著她進了陳團長的辦公室,甚至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過了一會兒,見那位女隊員從屋裏出來,他才緩過神來。趕忙裝出一副嚴肅端方的樣子,威壓十足。
心裏卻在暗暗責備自己,一向引以為傲的定力到哪裏去了?怎麽一見到漂亮的女隊員就失魂落魄的?這麽下去成何體統?
而那位女隊員也看到了他。用眼角餘光,微微掃了一眼,就轉身走了。
許幹事立刻恢複了正常。
他走進陳團長的辦公室,關起門來談起了工作。這時,他才知道在門口遇到的那位女隊員,就是李秋媛,也是李連長的女兒。
想不到這個李秋媛卸了舞台妝就像變個人似的?都快認不出來了。今天見到她本人,才隱隱明白了四營為何不肯放人?
這樣的好苗子,到了哪裏都很搶手啊。
一番交談之後,見陳團長這邊是真的需要人手,也很看重李秋媛,許幹事便答應去做四營的工作。
關於人事調動,需要雙方單位都同意才行。
他想,四營那邊得找到一個突破口。
就打算這兩天抽空去一趟,好探探那邊的口風。
本來,這事對他來說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可一見到李秋媛本人,就覺得必須要做。這樣的人才,得趕緊劃拉到場部才好。
呆在營裏,實在是太屈才了。
而田根寶一家離開門診之後,又在場部逛了一圈。
王慧珍坐在車上,拍了拍愛人的後背,大聲說道:“老田,去場部代銷點,給元元扯塊花布吧?好做條小裙子。”
田根寶自然滿口答應。
而黎元元聽了,咧著小嘴直樂。
這撿來的閨女也有花戴?
她的運氣可真好哦。
自行車馱著三人,往場部代銷點而去。
黎元元坐在前麵,小手扶著車把,好奇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
這是二團場部。
占地很大,一排一排的排房,土坯牆斜尖頂,牆麵一律刷著白灰,就像軍營一樣規整。
在房前屋後,大多是成片的林帶。
沙棗樹一棵一棵,枝繁葉茂,透著一股清香。林帶裏,有一隴一隴的引水溝,淺淺地蓄著水,保持著縱橫交錯、整齊劃一的風格。
而場部裏的交通要道,是一條由石子和粗砂鋪成的砂土路,碾壓得十分平整,也沒什麽浮塵。
道路兩旁,則栽種著一排鑽天楊。
這是邊疆所特有的綠化樹種,白皮綠葉,枝幹筆直,高高地聳立著直入雲霄,就像一隊站崗放哨的士兵,給人一種威武雄壯的感覺。
黎元元注意到,靠近路邊的房屋,牆壁上大多印著一排紅褐色的美術大字,多是宣傳口號之類的內容。
不過,那種長方形的字體,像是用模具雕刻而成的,非常美觀大方。
對此,不得不感歎,這個年代對於美術大字的應用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這種帶著立體感的牆體方塊字,到了二十一世紀早已經絕跡了。
在她的印象中,有一段時間,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牆麵上被那些亂七八糟、七扭八歪的非法小廣告充斥著,而那種七八十年代所獨有的牆體美學早已消失殆盡。
當然,隨之消失的還有那個年代所特有的熱情和理想。
一切都歸於平靜。
甚至在平靜中消磨頹廢,也因此出現了諸多不良社會風氣。
好在後來,精神文明又被提上了日程。
在一些大城市的臨街牆麵上,再次出現了招貼宣傳畫。不過,大多與牆體無關,隻是用於遮擋的招貼畫而已。
也許是出於一個文人的敏感,她總會注意到一些細節。
並深入其中,獨自體會著那一份感觸。
場部代銷點到了。
一家三口進來後,先圍著櫃台掃描了一圈。
黎元元注意到,賣布匹的這邊,花色品種很少,顏色也很單調,還未見到那種風靡一時的“
的確良”麵料。
算算時間,估計再過一年就會有了。
在布匹櫃台前,一番比較之後,田根寶掏出兩米布票,給元元扯了兩塊花布。
一塊是白底藍碎花,一塊是紅底小方格。
這是棉布麵料,軟軟的手感很好,花樣也很好看。其實,代銷點裏除了這兩種花色,就隻剩下白色、藍色、灰色和黑色。
這帶花色的麵料,比單色的要貴一點。
可田根寶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花布。用他的話來說,“小姑娘就要穿著漂漂亮亮的,更何況阿拉元元聰明又可愛。”
王慧珍包起了花布,打算星期天就去找楊淑芬。她家剛從滬上托運了一台縫紉機迴來,正忙著軋衣服呢。
聽說,連隊裏找她做衣服的職工很多,都排到下下個月了。她想,看在以前同組“扛鋤頭”的交情上,就給元元插個隊吧?
實在不行,把家裏醃的鹹鴨蛋送幾隻過去,還有豆瓣醬也挖一瓶。那個楊淑芬嘴巴很刁,最喜歡吃她曬的豆瓣醬了。
這門曬醬豆的手藝,還是跟著娘學的。
在山東老家,每家每戶都會曬醬。
老田就喜歡吃她曬的醬豆,每次都嘖嘖稱讚,味道不要太好。她想,等過一陣西瓜下來了,還可以曬點西瓜醬吃吃。
買好了花布,王慧珍又拉著元元,在糖酒雜貨櫃台前轉了轉。看到有賣紅糖的,可家裏的糖票已經用完了,就買了三十袋蝦粉,當零食吃。
這是小包裝的,一分錢一袋。
撕開口子後,可以直接倒進嘴裏,味道鹹鹹的,有一股蝦皮的味道。也可以沾著饅頭吃,或者夾在饅頭裏,拌米飯也可以,燒湯也可以。
總之,味道頂好。
王慧珍先拆開了一袋,讓元元張開小嘴,往她舌頭上倒了一點。
隨後,又遞給了田根寶。
田根寶接過來,先讓慧珍張開嘴,給她也倒了一點,然後自己才嚐了嚐。最後,又把剩下的半袋蝦粉讓元元拿著,慢慢吃。
黎元元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蝦粉。
這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口中念念不忘的美味零食。
原來就是一個小紙袋,裏麵裝著磨成粉末的蝦皮。這本是一種調味品,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卻成了大人和孩子們都十分喜愛的零食。
多少年過去了,吃
過小袋蝦粉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可這種味道卻一直留存於記憶之中。
這是童年的味道。
更是記憶中的味道。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