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很容易過更不用說二十四小時不到,在禦史中丞李青的三次奏請□著帝服的北山定和身著後服的水佳玲移步乾元殿,接受大臣們的朝拜。


    然後再由丞相奏請前往五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儀式,登基大典儀式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接受百官、士兵和百姓的請求登帝位;第二步頒布登基詔書;第三步奏樂接受臣民的朝拜。


    拉著水佳玲的手北山定一步一步登上了五門城樓,看著五門外整整齊齊分矩陣陣型各自站好的大臣和百姓,以及數萬萬禁衛軍,北山定心中肅然起敬。


    真正的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唯吾獨尊,恐怕當年秦始皇登基也不過如此,但秦始皇始終有一樣永遠也比不過她,因為她有水佳玲,而秦始皇沒有,有的隻是孤家寡人。


    站在城樓上的這一刻北山定也終於懂了為什麽古代會有那麽多兄弟父子為了這個位置而互相猜忌互相殘殺,因為這個位置雖然冰冷但卻無時無刻不彰顯著它的獨尊。


    北山定接受了臣民的請求,定國號為平,行城為首都更名為京城,年號任用大統,另廢除皇後娘娘尊稱,改尊稱為陛下,陛下乃皇帝專用,北山定之意不言而喻,而水佳玲五年的監國也讓百官說不出反對之言。


    水佳玲今天很高興,因為多年以來的夙願終於達成,天下統一百姓終於不用再受戰亂之苦,父親和各位兄長及小妹在九泉之下應該也得以瞑目。


    接過段敏手中的登基詔書後北山定開始用內力念出,“大統六年春二月丙午,天尊臣定,敢用玄牡,昭告上天天尊、後土神隻:樂有天下,曆數四代,末帝殘暴無仁,以致海內困窮。


    王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曆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樂數終之極,平家受命之符。


    定震畏天命,雖休勿休。羣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將士,洎於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羣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定隻承皇象,敢不欽承。


    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羣寮登樓受帝璽綬,告類於爾大神;唯爾有禪,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平世享,永綏四海。”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奏樂起臣民開始最後一步行一拜三叩之禮,按規矩應該是三拜九叩,但北山定覺得太過便改成了一拜三叩。


    如此登基大典儀式圓滿結束,北山定和水佳玲一同離開,但卻並沒有迴鳳凰宮,反而照原路又去了乾元殿,因為以禮她們要當麵接受大臣的再次朝拜和賀表。


    至於另外一個含義自然是到了該論功行賞的時候,畢竟北山定都當了皇帝,他們這些大臣無論有沒有功都會得到一定的封賞,北山定自然也明白他們心裏想的什麽。


    “在朕進行論功行賞之前有些事得先說一下”北山定說完看向紅花,紅花連忙讓早就等著後麵托著不少書和聖旨的小宮女上前,拿過最上麵的聖旨開始宣讀起來。


    雖然沒有立即得到封賞,但大臣們也沒有不滿,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陛下是不會虧待他們的,所以他們很心平氣和的開始聽宣讀。


    北山定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廢除現行的三公九卿製度,改為實行三書六部製,具體內容和解說有《三書六部》一書可參看,聖旨一宣完就有宮女和太監將手抄本的《三書六部》發到了各位大臣手上。


    三書六部製即為上書、中書和下書,分別負責議政權、監察權和執行權,三書長官稱書閣同為丞相二品,六部為戶、吏、工、兵、禮、刑六部,部門長官稱尚書為三品。


    另外除了三書六部以外還有獨立部門司法府、宗人府、軍機府、翰林院和禦醫院,直接聽命於皇帝並向皇帝負責,各府院最高長官分別為法尉、寺卿、博士、首府和院首,皆為二品。


    至於一品大員則是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和少保,是個虛榮沒有什麽實權,至於待遇自然是比其他品級高,責任非要說有的話就是給儲君當老師。


    大臣還來不及翻閱第二道聖旨就又開始宣讀了,猶豫再三還是選擇繼續聽,然段敏和石翊等人倒是一點也不著急翻閱,因為此事她們早已知曉,還提了意見。


    第二道聖旨是廢除前朝的律法和現行的一切律法,改為實行《大平法典》並從即日起開始使用,《大平法典》包括徭律、賦律、兵律、民事法、刑事法、繼承法和婚姻法。


    且該法典適用於除皇族外的任何人,至於皇族犯事則由皇帝親自處理,而有爵位者犯事則由專門的部門宗人府負責查實,具體處置還是由皇帝抉擇,北山定還沒傻到在這個特權階級的封建社會去實行人人平等。


    另外北山定還下令編撰《賦役全書》,該書必須詳細的記載各州縣的田畝和人口,以此作為兵役、徭役和賦稅征調的根據,其下分白冊和黃冊。


    白冊專記田畝,而黃冊專記戶數和人口及其擁有的田畝數量,一有人員死去或出生百姓必須到官衙進行登記,田畝所有權變更也要到官衙進行登記,然後由地方官進行更改,一年更新一次呈到京城。


    除了以上的政策之外,北山定還廢除了原來的州郡縣製度,改為實行州縣製度,去除中間的郡另外將各個州重新劃分,管轄範圍隻比以前的郡大點,完全失去了以前州的地位。


    這也是北山定深思熟慮的結果,她曾經當過州牧自然明白州牧的權力有多大,簡直就是一個小國,為了國家的安全她不可能放任這麽大權力的州存在,所以縮小權力和範圍是必然結果。


    這件事北山定有和所有朝臣商議過,並經過多次商議終於將天下元本的二十五州重新劃分為二百五十個州,原來的平洲和平城因避諱國號改為水州和水城。


    雖然北山定不知道中國清朝的領土確切有多大,但她知道天一大陸絕非現在所知道的這點,因為光她現在建立的大平帝國就不比清朝小,甚至還要大上一點,這也是亂世各個霸主不斷擴張的結果。


    地方太大終究不太好管,為了更有效的管理地方,北山定不得不將全國劃分為二十九個區,每個區設立一個常駐軍隊負責守護,最高軍事長官一年輪換一次為地方二品大員,直接聽命於皇帝。


    每個區沒有任何長官,隻有一個皇帝不定時不定人親自任命的巡按隨時有可能到一個區去視察,一旦發現不平之事和無能有錯的官員可自行處理並先斬後奏,為三品,州牧降為四品,縣令任是七品。


    皇帝負責官員的一切任免,以前的舉薦製廢除實行科舉製,科舉分三級縣試、州試和京試,殿試分名次,考過後分別為秀才、解才和進士,進入殿試即為進士可以做官,京試三年一次,其餘一年一次。


    其中《大平法典》和四書五經必考,其他的也有可能考,但不會考太多,主要是為了考察書生是否讀死書,因為她要的人才不是隻會讀死書的人。


    最後北山定還頒布了百官最關心的封賞《爵位製度》,《爵位製度》並沒有將人像前樂朝那樣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而隻將人分為了三類,一類貴族即皇族和有爵位者。


    二類為士族,凡是在朝中做官有品級的和有功名在身的都稱為士,三類為平民,隻要是大平帝國的子民就都是平民,不再像以前那樣故意貶低商人和工人。


    爵位共四等十二級,其中一等為王,二等為侯,三等為伯,四等為員,每一等都分三級,除軍功得爵位者可以世襲罔替以外,其餘一代降一級,直至成為平民。


    追封者其嫡親後代可以繼承,旁係及非嫡親不得繼承,且都不世襲,一代降一級直至降為平民,繼承者不分男女但必須分長幼,長在幼不能繼承。


    在場的大臣聞言無不翹首以盼,雖然不在像前朝那樣世襲罔替,但級級遞減總還是有機會在上去的,何況這是北山定親自頒布的,就算有怨言也沒人敢當麵提出來。


    看到下麵的大臣都沒異議北山定很滿意,示意紅花開始念最後一份聖旨,對於眾人的封賞北山定心裏都有數而且早就寫好了。


    北山明和南宮靈毫無疑問的成為太上皇和太後,另外北山定還追封北山雲和凡盈為高祖、仁德皇後,北山隆和東方雪為肅祖、慈瑞皇後。


    寶寶也由原來的少主晉封為太子,軍功世襲罔替者有一級武王石翊,一級睿王段敏,一級安南侯文通,一級安北侯李青,二級征北侯楊永,二級征南侯關鍵等五十八位。


    非世襲罔替者有三級鎮中侯陳紅,二級征中侯徐房,二級征左侯何秀,二級征右侯劉宣,一級安中伯畢恆,一級安南伯朱滿,一級安坐伯包持,一級安歲員林嬌等共一千三百零八人。


    一切爵位的繼承必須根據繼承法進行繼承,否則剝奪其爵位,《爵位製度》適用於一切有爵位者,並詳細記載每個爵位應該享有的待遇和該穿的輔助以及俸祿,不再像前朝那樣賞賜田畝和人口,由朝廷專門發放定額俸祿。


    雖然每等爵位分成三級但服飾和禮待並沒有什麽差別,唯一有差別的就是俸祿,高一等多一百兩,至於公主和郡主之類專屬於女性的封號將從此退出舞台,因為以上爵位分封不限男女。


    根據《爵位製度》一等王服飾上可繡七尾金鳳,二等侯服飾上可繡六尾金鳳,三等伯服飾上可繡五尾金鳳,四等員服飾上可繡四尾金鳳,士族則可穿繡有三尾金鳳的鳳服,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蟒袍。


    至於九尾金鳳則專屬於皇帝和皇後,比如今天登基大典上北山定和水佳玲穿的衣服上就是繡的九尾金鳳,八尾金鳳則是太子和太子妃專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人心動(gl)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堅並收藏美人心動(gl)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