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周師爺!”
幕僚的作用各有不同,有被當做高級顧問供著的智囊,也有被當做秘書使喚的打雜的,周師爺就屬於後者。所以,他出現在大眾麵前的幾率遠遠高過他的東家,在場之人認識他的不在少數,這時紛紛驚唿出聲。
“崔大人也要拜見小仙師?這又是為何?他不是已經有了功名嗎?”
“蠢材,小仙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曉三千載,後知五百年,你以為他隻會幫人取功名?嘿,遠的且不說,上個月的那場水災你總該知道吧,那就是……”
先說話那人挨了罵,卻也不惱,嘴張得老大,連連點頭,“說的是,說的沒錯,天災可是大事,崔明府這麽著緊也不奇怪。”
“扯淡!”旁邊又有人插了一句,語氣很是忿忿不平,“崔大人八成是想求卦問卜,以便他升官發財呢,跟天災又有什麽聯係?你們也不想想,要是公事的話,他會派周師爺出來麽?隨便找個人不就結了?”
“好像是這個理兒……”眾人頻頻點頭,深以為然。衙門裏的文吏,大多都有秘書的職責,而周師爺這種自帶的秘書,就相當於貼身的私人秘書,專門處理隱私事兒的。
“那……”緊接著就有人迴過味兒了,“崔大人就太不厚道了吧?就算他身份高,可以不講究先來後到,可總也不能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啊?小仙師正要指點明路給咱們呢,這可是攸關前程的大事,怎能就此中斷?”
“周師爺,你莫不是假公濟私,想獨占好處不成?”一聽這話,有那性急的就開始嚷嚷起來了。
他們的懷疑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小仙師道行再高,也不能無中生有,舉人名額是固定的,而在場的士子足有數百,府城這種通衢之地,消息定然也是捂不住的,最後,大家還是在一條起跑線上。
這一節也不是沒人想到,可這大庭廣眾的,誰也沒辦法將小仙師霸占了不是?要想辦法,也隻能等日後各顯神通了。可誰想到周師爺突然橫插了一竿子,開始被崔知府的名頭所懾,大家一時沒反應過來,這會兒得了提示,眾人立時便嚷嚷開了。
“說起來,周師爺你也還隻是個秀才吧?莫非也是動了心,打算重新科舉?你有心上進無妨,可總不能斷了大家的希望吧?”
“因私廢公,周長舜,你端的無恥!”
妨礙人上進,那是不共戴天的大仇,士子們義憤一起,連周師爺的身份都不顧了,有人冷嘲熱諷,也有人怒聲
喝罵,周師爺還沒來得及開口解釋,就被憤怒的聲浪給淹沒了。
老實說,對於劉同壽的神通,他也不是半點沒動心。
之所以當師爺,還不是因為科舉無望,要混口飯吃?但凡有希望出仕的,又有幾個願意當幕僚的?一個是指揮別人當牛做馬背黑鍋,一個是自己承擔上述的一切,他又不是傻子,怎麽會算不清楚這筆帳?
可天地良心,他這次可是被東家硬推出來的,半點私心雜念都沒有,誰想到竟然被這麽大的一口黑鍋給砸到了,幕僚的命運,果然賤如狗啊,他在心裏暗歎道。
不過,眼前的情景讓他更加確信東家的判斷了,這幫士子已經瘋了,連自己這個師爺都敢罵,還有什麽他們不敢做的?要是自己不出來打斷,恐怕……想到那個最可怕的後果,他不由打了個寒顫。
“小仙師……”他不再理會那些喧囂咒罵,又衝著劉同壽躬身一禮,眼中盡是祈求之色。解鈴還須係鈴人,這種局麵下,也隻有這位能發揮足夠的作用了。
劉同壽微微一笑,這下不是我逼你了,而是你求我,這竹杠麽……嘿嘿,就別怪我敲得太響了。
水災的善後工作結束後,他就來府城了,已經呆了十多天,可要辦的事兒卻一直沒辦成。衙門負責接待的吏員都很客氣,但那位崔知府卻就是避而不見,對他的要求也隻是敷衍,顯然還在猶豫不定。
他提那些要求能不能解決,並不是最主要的,劉同壽最大的目的,其實是想借著官方渠道,把上虞的消息報上去。
捂蓋子這種勾當,並不是後世官員發明的。報喜不報憂,大事報小事,小事不上報,至少在嘉靖朝很流行,因為當今天子是個好麵子的人,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在即位之初,就搞出大禮儀那場風波了。
此外,謝家的根底和勢力實在太強了。
災後,劉同壽也一直在關注著餘姚的動靜,士紳們的聲討很快就銷聲匿跡了,謝家或者許以好處拉攏,或者以勢力強壓,一套分化瓦解的組合拳打得是相當的流暢,效果也很好,謝家很快就從眾怨所歸的窘境中脫身出來,寶樹堂也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連群起攻訐都能擺平,田地裏的損失更是不在話下。
千畝水田顆粒無收,更多的旱地損失過半,哪怕是放在普通的大富之家身上,都足以讓他們傾家蕩產,可對謝家來說,顏麵的損失比實際的損失更大,完全算不上傷筋動骨。
劉同壽
現在已經知道了,謝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鄉紳,他家財富的來源,不完全來自於土地,否則他們也沒必要養著柴家那條惡狗。
在這場對抗中,謝家最嚴重的損失,就是那位謝二公子倒下了。連氣帶失望,使得他心裏遭受了極大的打擊,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可謝敏行依然半死不活的纏綿病榻,別說管事,連生活都沒法自理了。
能把謝家未來的家主,太常少卿謝敏行搞成這副德性,劉同壽的戰果還算是不錯,至少餘姚全縣都為之側目了。
可劉同壽並不這麽想,他根本不知道謝敏行是哪瓣蒜,未來有什麽地位或成就,他隻知道,謝家的子孫多著呢。倒了一個謝二,還會有謝大、謝三站出來,不從根基上傾覆他們的話,那就等著接連不斷的報複吧。
而對抗謝家最好的辦法,不是依靠民間力量,而是盡快上達天聽,借助皇帝的力量解決問題,所以才有了他的府城之行。
因為崔知府一直打馬虎眼,劉同壽這幾天已經在考慮,是不是幹脆鬧到布政司去算了,不過,越級上訪的風險有點大,他一時也下不了決斷。誰想到梁蕭中舉卻給他帶來了新的契機,並且,他也及時的把握住了,現在的主動權又迴到了他的手裏。
見周師爺臉上已滿是討好求懇的神情,劉同壽也不以為過,他再次抬起了手,隨即,吵嚷聲戛然而止。將這情景看在眼裏,周師爺的眼皮子又是一陣猛跳,這威望也太高了點吧?別說知府大人,就算布政司那幾位大人,恐怕也未必有這本事吧?
劉同壽朗聲道:“各位,貧道本就是為了八縣百姓,向崔明府請願而來,與各位的福緣,其實也不無關聯。貧道在東山紫陽觀清修,隨時恭候天下有心之人,何必急在一時呢?若是不然,各位也可在此稍候,貧道去去就來。”
“小仙師客氣了,您隻管去,咱們就在此恭候。”眾人一下子變得好說話起來,看得周師爺心中悲喜交集。
“小仙師,請隨在下來。”周師爺在前領路,劉同壽扯了韓、李二人跟在後麵,談判麽,總是要有人幫襯才好。
一邊走,他還向梁蕭使了個眼色,後者微微一怔,隨即明白過來,小仙師是讓自己穩住外麵的人,不讓他們就此散去。
“各位,小仙師的事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不過這裏應該沒人親身見證過吧?如果不嫌棄的,就讓本人給各位講講好了。”梁蕭最拿手的就是這個,稍一思考,他就有了主意。
“好,請梁舉人給咱們講講,大夥兒都開開眼。”應聲如潮,劉同壽的決定沒人敢違逆,但大夥兒心裏麵卻都是癢癢的,從以往的事跡中找些線索也是個好辦法呢。
周師爺腳下一個拌蒜,好懸沒摔著,他迴頭看了眼劉同壽,見小道士臉上似笑非笑,眼神中似有深意,他心中不由暗歎,東家的盤算終究還是被識破了,這小道士確實不愧仙師之名啊。
崔知府這會兒也在暗暗叫苦,劉同壽能忽悠住那些士子,卻忽悠不住他。崔知府並不比外麵的士子聰明多少,但他的身份和信息量擺在那裏,如何又猜不到劉同壽的心思?
他很清楚,那忠孝節義什麽的就是扯淡,而且關鍵就在於最後的那個‘忠’字!
怎麽解釋?很簡單,無非就是士子要忠於朝廷,忠於江山社稷,朝廷是舟船,百姓是水那套說辭,然後再把上虞鄉紳聯名的那文書拿出來,再多找些人簽名上去……也就是說,小道士要煽動士子聯名請願!
這事兒可是非同小可,鬧大了的話,別說他這個知府,連布政司衙門都要吃瓜撈。他還不能強壓,大明的規矩是不因言治罪,適用的範圍就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哪怕隻是一個秀才,也有直接上疏天子奏事的權力。
當然,這權力隻是書麵上的,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冒這個大不諱來搞事。但所謂法不責眾,如果有人領頭,其他人跟進就沒什麽壓力了,現在這個領頭的又是這麽一個角色,等消息傳開後,以這位的號召力,沒準整個浙江都會鬧起來。
想到那個可怕的後果,他不敢繼續打太極推手了,哪怕要得罪謝家,他也必須跟小道士當麵談談,爭取達成諒解。
若是能拖一陣子,等士子們冷靜下來,說不定還會有其他轉機,可現在被梁蕭這麽一搞,士子們算是冷靜不下來了。
得報之後,崔知府連連搖頭,歎息不已,隻覺未來一片灰暗。
幕僚的作用各有不同,有被當做高級顧問供著的智囊,也有被當做秘書使喚的打雜的,周師爺就屬於後者。所以,他出現在大眾麵前的幾率遠遠高過他的東家,在場之人認識他的不在少數,這時紛紛驚唿出聲。
“崔大人也要拜見小仙師?這又是為何?他不是已經有了功名嗎?”
“蠢材,小仙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曉三千載,後知五百年,你以為他隻會幫人取功名?嘿,遠的且不說,上個月的那場水災你總該知道吧,那就是……”
先說話那人挨了罵,卻也不惱,嘴張得老大,連連點頭,“說的是,說的沒錯,天災可是大事,崔明府這麽著緊也不奇怪。”
“扯淡!”旁邊又有人插了一句,語氣很是忿忿不平,“崔大人八成是想求卦問卜,以便他升官發財呢,跟天災又有什麽聯係?你們也不想想,要是公事的話,他會派周師爺出來麽?隨便找個人不就結了?”
“好像是這個理兒……”眾人頻頻點頭,深以為然。衙門裏的文吏,大多都有秘書的職責,而周師爺這種自帶的秘書,就相當於貼身的私人秘書,專門處理隱私事兒的。
“那……”緊接著就有人迴過味兒了,“崔大人就太不厚道了吧?就算他身份高,可以不講究先來後到,可總也不能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啊?小仙師正要指點明路給咱們呢,這可是攸關前程的大事,怎能就此中斷?”
“周師爺,你莫不是假公濟私,想獨占好處不成?”一聽這話,有那性急的就開始嚷嚷起來了。
他們的懷疑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小仙師道行再高,也不能無中生有,舉人名額是固定的,而在場的士子足有數百,府城這種通衢之地,消息定然也是捂不住的,最後,大家還是在一條起跑線上。
這一節也不是沒人想到,可這大庭廣眾的,誰也沒辦法將小仙師霸占了不是?要想辦法,也隻能等日後各顯神通了。可誰想到周師爺突然橫插了一竿子,開始被崔知府的名頭所懾,大家一時沒反應過來,這會兒得了提示,眾人立時便嚷嚷開了。
“說起來,周師爺你也還隻是個秀才吧?莫非也是動了心,打算重新科舉?你有心上進無妨,可總不能斷了大家的希望吧?”
“因私廢公,周長舜,你端的無恥!”
妨礙人上進,那是不共戴天的大仇,士子們義憤一起,連周師爺的身份都不顧了,有人冷嘲熱諷,也有人怒聲
喝罵,周師爺還沒來得及開口解釋,就被憤怒的聲浪給淹沒了。
老實說,對於劉同壽的神通,他也不是半點沒動心。
之所以當師爺,還不是因為科舉無望,要混口飯吃?但凡有希望出仕的,又有幾個願意當幕僚的?一個是指揮別人當牛做馬背黑鍋,一個是自己承擔上述的一切,他又不是傻子,怎麽會算不清楚這筆帳?
可天地良心,他這次可是被東家硬推出來的,半點私心雜念都沒有,誰想到竟然被這麽大的一口黑鍋給砸到了,幕僚的命運,果然賤如狗啊,他在心裏暗歎道。
不過,眼前的情景讓他更加確信東家的判斷了,這幫士子已經瘋了,連自己這個師爺都敢罵,還有什麽他們不敢做的?要是自己不出來打斷,恐怕……想到那個最可怕的後果,他不由打了個寒顫。
“小仙師……”他不再理會那些喧囂咒罵,又衝著劉同壽躬身一禮,眼中盡是祈求之色。解鈴還須係鈴人,這種局麵下,也隻有這位能發揮足夠的作用了。
劉同壽微微一笑,這下不是我逼你了,而是你求我,這竹杠麽……嘿嘿,就別怪我敲得太響了。
水災的善後工作結束後,他就來府城了,已經呆了十多天,可要辦的事兒卻一直沒辦成。衙門負責接待的吏員都很客氣,但那位崔知府卻就是避而不見,對他的要求也隻是敷衍,顯然還在猶豫不定。
他提那些要求能不能解決,並不是最主要的,劉同壽最大的目的,其實是想借著官方渠道,把上虞的消息報上去。
捂蓋子這種勾當,並不是後世官員發明的。報喜不報憂,大事報小事,小事不上報,至少在嘉靖朝很流行,因為當今天子是個好麵子的人,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在即位之初,就搞出大禮儀那場風波了。
此外,謝家的根底和勢力實在太強了。
災後,劉同壽也一直在關注著餘姚的動靜,士紳們的聲討很快就銷聲匿跡了,謝家或者許以好處拉攏,或者以勢力強壓,一套分化瓦解的組合拳打得是相當的流暢,效果也很好,謝家很快就從眾怨所歸的窘境中脫身出來,寶樹堂也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連群起攻訐都能擺平,田地裏的損失更是不在話下。
千畝水田顆粒無收,更多的旱地損失過半,哪怕是放在普通的大富之家身上,都足以讓他們傾家蕩產,可對謝家來說,顏麵的損失比實際的損失更大,完全算不上傷筋動骨。
劉同壽
現在已經知道了,謝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鄉紳,他家財富的來源,不完全來自於土地,否則他們也沒必要養著柴家那條惡狗。
在這場對抗中,謝家最嚴重的損失,就是那位謝二公子倒下了。連氣帶失望,使得他心裏遭受了極大的打擊,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可謝敏行依然半死不活的纏綿病榻,別說管事,連生活都沒法自理了。
能把謝家未來的家主,太常少卿謝敏行搞成這副德性,劉同壽的戰果還算是不錯,至少餘姚全縣都為之側目了。
可劉同壽並不這麽想,他根本不知道謝敏行是哪瓣蒜,未來有什麽地位或成就,他隻知道,謝家的子孫多著呢。倒了一個謝二,還會有謝大、謝三站出來,不從根基上傾覆他們的話,那就等著接連不斷的報複吧。
而對抗謝家最好的辦法,不是依靠民間力量,而是盡快上達天聽,借助皇帝的力量解決問題,所以才有了他的府城之行。
因為崔知府一直打馬虎眼,劉同壽這幾天已經在考慮,是不是幹脆鬧到布政司去算了,不過,越級上訪的風險有點大,他一時也下不了決斷。誰想到梁蕭中舉卻給他帶來了新的契機,並且,他也及時的把握住了,現在的主動權又迴到了他的手裏。
見周師爺臉上已滿是討好求懇的神情,劉同壽也不以為過,他再次抬起了手,隨即,吵嚷聲戛然而止。將這情景看在眼裏,周師爺的眼皮子又是一陣猛跳,這威望也太高了點吧?別說知府大人,就算布政司那幾位大人,恐怕也未必有這本事吧?
劉同壽朗聲道:“各位,貧道本就是為了八縣百姓,向崔明府請願而來,與各位的福緣,其實也不無關聯。貧道在東山紫陽觀清修,隨時恭候天下有心之人,何必急在一時呢?若是不然,各位也可在此稍候,貧道去去就來。”
“小仙師客氣了,您隻管去,咱們就在此恭候。”眾人一下子變得好說話起來,看得周師爺心中悲喜交集。
“小仙師,請隨在下來。”周師爺在前領路,劉同壽扯了韓、李二人跟在後麵,談判麽,總是要有人幫襯才好。
一邊走,他還向梁蕭使了個眼色,後者微微一怔,隨即明白過來,小仙師是讓自己穩住外麵的人,不讓他們就此散去。
“各位,小仙師的事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不過這裏應該沒人親身見證過吧?如果不嫌棄的,就讓本人給各位講講好了。”梁蕭最拿手的就是這個,稍一思考,他就有了主意。
“好,請梁舉人給咱們講講,大夥兒都開開眼。”應聲如潮,劉同壽的決定沒人敢違逆,但大夥兒心裏麵卻都是癢癢的,從以往的事跡中找些線索也是個好辦法呢。
周師爺腳下一個拌蒜,好懸沒摔著,他迴頭看了眼劉同壽,見小道士臉上似笑非笑,眼神中似有深意,他心中不由暗歎,東家的盤算終究還是被識破了,這小道士確實不愧仙師之名啊。
崔知府這會兒也在暗暗叫苦,劉同壽能忽悠住那些士子,卻忽悠不住他。崔知府並不比外麵的士子聰明多少,但他的身份和信息量擺在那裏,如何又猜不到劉同壽的心思?
他很清楚,那忠孝節義什麽的就是扯淡,而且關鍵就在於最後的那個‘忠’字!
怎麽解釋?很簡單,無非就是士子要忠於朝廷,忠於江山社稷,朝廷是舟船,百姓是水那套說辭,然後再把上虞鄉紳聯名的那文書拿出來,再多找些人簽名上去……也就是說,小道士要煽動士子聯名請願!
這事兒可是非同小可,鬧大了的話,別說他這個知府,連布政司衙門都要吃瓜撈。他還不能強壓,大明的規矩是不因言治罪,適用的範圍就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哪怕隻是一個秀才,也有直接上疏天子奏事的權力。
當然,這權力隻是書麵上的,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冒這個大不諱來搞事。但所謂法不責眾,如果有人領頭,其他人跟進就沒什麽壓力了,現在這個領頭的又是這麽一個角色,等消息傳開後,以這位的號召力,沒準整個浙江都會鬧起來。
想到那個可怕的後果,他不敢繼續打太極推手了,哪怕要得罪謝家,他也必須跟小道士當麵談談,爭取達成諒解。
若是能拖一陣子,等士子們冷靜下來,說不定還會有其他轉機,可現在被梁蕭這麽一搞,士子們算是冷靜不下來了。
得報之後,崔知府連連搖頭,歎息不已,隻覺未來一片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