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呃,同壽啊,你這大張旗鼓的,到底是要幹嘛啊?”從下了船開始,梁蕭就一直心驚肉跳個沒完。

    劉同壽一本正經的迴答說:“不是跟你說過了嗎?咱們是來化緣來了。”

    “不對吧,你之前好像說是要騙……”

    “我這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我就是帶著楚楚在城裏轉轉,若是有人上趕子送銀子給我,我還能不要怎地?”

    “有人送銀子?怎麽可能……而且,這事兒也不可能瞞多久,就算你一時得手,可柴家人總是能反應過來的,到那時,他們報複起來,豈不是……”梁蕭愁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那可是餘姚一霸的柴家啊!別人躲還躲不過來呢,這位小爺居然趕著上門來調戲人家!

    “就是要讓他們反應過來,不單是他們,最好鬧得整個餘姚街知巷聞才好。”劉同壽理直氣壯的說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做好事,怎麽能不留名呢?藏頭縮尾的算什麽英雄?”

    “……”梁蕭無語,好半響,他才苦笑著道:“同壽,你用錯詞了,那個是人死留名……還有啊,不藏頭縮尾,那你幹嗎又要易容改裝啊?”

    “我不是擔心梁叔你嗎?要是不易容,你敢跟來嗎?敢得罪柴家嗎?敢收銀子還不辦事嗎?”

    “不敢……可也沒人給我送啊。”

    “等等吧,很快就有了。”轉頭看了一眼,劉同壽信心十足的說道:“有楚楚在,還怕他們不上當?”

    梁蕭聽得直發愣,這跟楚楚又有什麽關係?同壽你不會是要販賣人口吧?

    另一邊,楚楚卻沒在意這些,她娥眉微蹙,小嘴嘟得老高,低聲抱怨著:“師兄,什麽時候能將你這道袍脫了啊?真的好熱好熱哦……”

    “師妹,你真是太沒有欣賞眼光了,你看你這一身,多漂亮啊!你頭上戴著的這個是玄紗芙蓉冠,身上穿著的這個是五色雲霞帔,當年楊貴妃在驪山當女冠的時候,穿的就是這個。”

    楚楚皺皺小鼻子,不為所動:“可是,還是很熱啊。”

    “咦?女人不都是喜歡這調調的嗎?師妹你怎麽……”劉同壽很意外。

    好吧,哥承認,我高估了你對美麗和時尚的向往,那咱們換個套路好了,他清清嗓子,柔聲道:“三天,就三天,待事成之後,我就帶你去縣城吃海鮮,很好吃的喔。”

    “真的?”楚楚眼睛一亮。

    “當然了,君子

    一言快馬一鞭,你師兄我是大好人,比君子還俊呢。”

    梁蕭聽不下去了,他尋根問底道:“同壽,你還沒說,為什麽楚楚妹子能起到這麽大作用呢。”

    “因為她是女冠啊。”劉同壽隨口迴答。

    “……”梁蕭翻了個白眼,這算是哪門子原因?

    其實,這一次劉同壽還真沒瞎忽悠,所謂:楚王好細腰,楚人多餓死,皇帝的愛好,往往會引導世間的風潮。

    北宋的真宗皇帝喜歡神童,於是民間湧現出了神童無數,三歲作詩,五歲行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傷仲永的典故;宋徽宗好大喜功,於是各地出現了祥瑞無數,滿朝上下都在歌功頌德,金兵攻入汴梁前的那二十年,被稱為盛世……

    當今天子喜歡什麽?道士唄。

    道教是華夏的傳統宗教,其構成有點複雜。

    它起源於中國原始宇宙觀,作為一種宗教,包含了多神論、道家、陰陽家、方士、隱逸諸多理論,又混合了巫祝習俗與民間信仰,粗粗分起來,有養神、服氣、餌藥、祀禱幾般修煉方法,其下之者,複有卜筮、堪輿、點金、星命各術。

    佛教中的很多理念,其實都是從道教中摘抄出來的,其曆史源遠流長,在漢代發展至巔峰,一度成為過治國安邦之道,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在無為而治,講養生息的治國綱領下實現的。

    魏晉時也曾盛行一時,到南北朝時,胡風漸起,外來的佛教大興,曾一度中落,後來隨著唐宋興替,漢統重興而再次興起。

    可以說,道教就是華夏文明興衰的晴雨表。每當胡虜入寇,腥氣遮天,佛教就會興旺起來,道教則反之。

    而女冠,又是道教興衰的晴雨表。

    每當道教興盛的時候,就會有諸多女冠應運而生,其中最出名的,無過於萬千寵愛在一身的那位楊貴妃了。

    不過宋代而後,隨著理學的興旺,女冠開始沒落。

    當年朱熹在漳州任知府時,就曾發布過《勸女道還俗榜》,並且以強硬手段推行。後世的士大夫將朱熹奉為聖人,受理學影響極大,再加上蒙元入寇,大力推行佛教,因而,到了明朝,女冠已經變得相當稀少。

    開國至今,著名的女冠,也隻有永樂年間的焦奉真了。這位女道士曆經四朝,深受太祖和成祖的信任,也算是個異數,不過,最終她還是在正統年間遭到了清算,從仙女變成了妖婦。

    在焦奉真之後,女冠雖然還存在,但卻少現於世,都隻在道觀中清修。也就是當今登基之後,道家漸有複起之勢,女冠才時有現世,但依然局限於京城。

    劉同壽打的主意就是借著如此世風,給人一種錯覺,讓人以為他們來自於京城。

    其實嘉靖對女冠不怎麽感興趣,他在這方麵比較直接,看見好的就直接當秀女領迴宮了,哪裏耐煩再過一道手續?

    但是,皇帝遠在千裏之外,這種隱私事又有誰知道?反倒是皇帝崇道的原因,民間有很多說法,流傳最廣,也最深入人心的一條,就是皇帝對道家的龍虎之道青眼有加。

    嘉靖同學招道士入宮,開始修煉的時候,還沒到二十歲,這麽早就考慮長生,其實不怎麽靠譜。眾所周知,人都是越老才越怕死,不然怎麽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說法呢?

    實際上,開始的時候,嘉靖最感興趣的是修長生附帶的好處。

    修道求長生者必佐以丹餌。丹分內外,內丹稱“人元丹”,以煉神為主,外丹分“天元”、“地元”,熬煉各種礦物和植物。金屬和礦物離子都是躁性的,輔料又是參茸麝香等熱性藥材,煉出東西的按現代化學講屬於砷類化合物,有興奮末梢神經的強效,起到了春藥的作用。

    煉內丹分兩派,一主避世清修,用內心的克製化解和吸收那種躁熱;一是房中秘術,索性主動引導它。純理論地說法就是,修道者從性心理與性生理的結合入手,通過控製內分泌而涵養身心。

    這些說法是後世人總結的,劉同壽把它轉化成了比較通俗的語言,“既然皇上修的是外丹的龍虎之法,需要采陰補陽,那鼎器就很重要,懂行的人都知道,凡間女子又怎麽比得上女冠?”

    “……”劉同壽一番神侃,梁蕭聽得是目瞪口呆,“同壽,這個你也懂?”

    “怎麽不懂?師父把他一生所學都傳給我了,龍虎小道,又豈在話下。”劉同壽繼續胡吹。

    其實,他隻是在網上看過幾篇道家秘傳罷了,不過,他倒也不虞有人戳穿他的牛皮。

    道家收徒講究機緣資質,而不像佛教那樣通吃四方。采用這種傳承方式有利有弊,好處在於秘訣不會外傳,而且還可以在世人眼中保持著神秘感;壞處就是不利於在大眾間推廣。

    之所以如此,因為道家研習的東西很多,很專業。

    煉丹屬於化學領域,火藥就是其附署產物;修道涉及到人體生物學和醫學,所以

    很多道士也兼有醫生的身份,其中不乏名醫,比如藥王孫思邈就是個道士;魔術,或者說古典戲法,更是道士裝神弄鬼的必需手段,有名的道士必定是個魔術師。

    其餘還有類似風水、考古、抽象畫藝術、武術,等等等等的技能,可以說,在古代的華夏,道士是最為全能的一個職業,兼有科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等一係列身份,收徒的要求自然比較高。

    所以,道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是神秘而強大的,這並不利於傳教,卻很有助於故弄玄虛,比如劉同壽即將要做的這檔子事兒。

    劉同壽將計劃合盤托出:“所以,既然謝家是官宦世家,對宮中事肯定有所了解,隻要他們想著升官發財,八成就上這個當。他們會誤解我們是從京城來的龍虎山弟子,來這裏是替皇上選鼎器來了。”

    梁蕭疑慮不減:“可是,同壽,你也說了,皇上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女冠,萬一他們派人去京城打探呢?再說,我聽說謝侍郎是朝中的清流一派,為人剛正,就算謝家誤認你是邵真人門下,又豈會……”

    “切!狗屁清流,清流會跑去強占你家的田院?清流會有這麽大家業?”劉同壽嗤之以鼻,“我不否認官員中有正人君子,可大多數人都是秉承著官僚的本性,再說,現在是嘉靖朝,那場大禮儀才過去十年而已,如今在朝中的,又有幾個硬骨頭?”

    一番話說得梁蕭無言以對,劉同壽堅定的一揮手:“至於京城則更是不要緊了,咱們就在餘姚演三天的戲,然後不管計劃成功與否,都不停留,任他謝家有天大本事,又豈能來得及往京城核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鱸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鱸州魚並收藏明朝第一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