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處了?”


    “兩路!”皇太極頓時一驚,沒有時間猶豫了,皇太極立刻開始整頓兵馬。


    現在怎麽辦?


    當然是增加快速增加一道防線,然後讓大部隊撤。


    要知道,皇太極有三萬人。


    三萬人!


    皇太極不會意念控製,不可能他意念一動,三萬人立刻轉退為守。


    按照正常的邏輯,應該起戰鼓,然後幾路傳令兵快速傳令各路首領擺好陣型迎戰。


    但皇太極不打算這麽做了。


    因為現在局勢對他來說,極其不利。


    首先是德格類戰敗,導致一路大軍潰敗,消息已經在軍中開始流傳,軍心有動搖。


    其次是一旦大戰起來,他可能麵臨兩支精銳明軍,一支是袁崇煥的,另一支是擊敗德格類的那一支。


    在軍心動搖的基礎上,又缺糧食,麵臨兩支明軍,不是明智之舉。


    皇太極腦子飛快轉動。


    即便擊退了這支明軍,現在也無法拿下大淩河城,還消耗了自己。


    糧道被切斷,德格類戰敗,已經注定戰略上的失敗了。


    即便有一兩次戰術上的勝利,也無法彌補戰略上的巨大缺口。


    建奴本來人口就稀少,皇太極可消耗不起啊!


    所以,皇太極並沒有下達全軍迎戰的軍令,而是設置第二道防線。


    而且用一部分人做防守,動員更快,這也符合此時明軍突襲而來的應對策略。


    第二道防線是讓科爾沁的奧巴台吉領3000蒙古精銳做好防守準備。


    剩餘的24000人,正在按照原計劃撤退。


    而明軍這邊呢?


    一路是由王承胤率領的3000步兵,從正麵去對付舒穆祿·揚古利,也就是建奴正麵的防線。


    一路是祖大壽親自率領的3000鐵騎,目標是側麵攻擊建奴的大營。


    隻見關寧軍的步兵列陣朝前麵建奴的正麵快速挺進。


    他們雖然是步兵,但速度非常快。


    探子快速迴報舒穆祿·揚古利:“報!約三千明軍正在快速朝我軍挺進!”


    舒穆祿·揚古利騎在戰馬上,大聲道:“都準備好,隨我一起將明狗殺個片甲不留!”


    這是一支建奴騎兵和步兵的混合。


    約有2000步兵,1000騎兵。


    這支建奴軍隊立刻被調動了起來,步兵從正麵開始朝明軍挺進,而騎兵則分出兩支,分別攻擊明軍的左右翼。


    雙方快速靠近,待百米的時候,建奴開始用弓箭手放箭。


    明軍則以車營和盾牌抵擋。


    雙方的步兵打得幾乎是老套路。


    不過明軍也配置了一些火槍手,數量不多,都還是火繩槍,威力一般般。


    明軍在死了一部分人後,迅速拉近距離,廝殺在一起。


    而左右兩翼的明軍也準備迎接建奴騎兵衝鋒的準備了,長槍全部擺了出來。


    顯然關寧軍已經很熟悉建奴的套路。


    雙方現在打的並不是什麽戰術製勝,而是勇氣。


    兩軍正麵交鋒了,就是看誰敢死磕!


    “殺!”


    喊殺聲立刻鋪天蓋地,一瞬間就有十幾個人死在雙方的刀槍之下。


    而另一邊,祖大壽領著騎兵,風馳電掣一般朝大營衝去。


    “啟稟台吉,明軍從東南方向衝來了,距離此地隻有兩裏了!”


    奧巴台吉已經看到祖大壽的騎兵了,他拔出刀,說道:“兒郎們,讓明軍見識見識我們蒙古人的厲害!”


    科爾沁部的戰鼓立刻就響起來了。


    3000騎兵舉起弓箭,大聲喊道:“殺!殺!殺!”


    蒙古騎兵如同洪水一般,朝明軍衝去,鐵騎踏得地麵振聾發聵。


    雙方如同兩柄鋒利的劍芒掃過大地,正在快速靠近。


    待拉進到30米的距離,蒙古人突然開始放箭。


    這是蒙古人的戰術之一:騎射!


    不過騎射的有效射程隻有不到30米。


    一瞬間,密密麻麻的箭落下來。


    有的射在明軍的頭盔上發出叮鈴的聲音。


    有的射在胸口的棉布上,明軍立刻墜馬,巨大的衝擊力將內骨摔斷。


    有的則剛好射在護甲上。


    就是在這一瞬間,明軍就有二十幾個墜馬的。


    30米的距離,對於都在往前衝鋒的雙方,其實隻是一兩秒的事。


    射完一箭,蒙古人立刻收起弓箭,亮出刀子。


    雙方正麵衝殺在了一起。


    衝在最前麵的一個蒙古士兵,被一個關寧軍一刀戳穿了喉嚨。


    由於衝勢飛快,那個明軍沒有做拔刀的姿勢,而是用力一拉。


    刀直接撕開了半步脖子,鮮血頓時爆出來,灑了那個明軍一臉。


    而那個蒙古騎兵的脖頸被切了一半,連後麵的脊骨都被砍開了一半,整個腦袋失去了支柱,往旁邊一歪,撕開了傷口。


    他連叫出聲來都來不及,身體一個不穩,墜落下去,已經偏位的腦袋先著地,隨後由於慣性,整個人在地上滾了幾轉,腦袋被甩得到一邊,隻剩下皮肉連在一起的。


    這隻是發生在一瞬間,接下來就是在鐵蹄中被踩踏成肉泥。


    沒錯,雙方立刻就展現出了正麵的殘酷廝殺。


    真正的戰場並不是《三國演義》裏武將先出來幹一仗。


    也不是外行們理解的用計謀屈人之兵。


    真正的正麵戰場,就是比拚誰的士兵訓練有素,軍備精良,作戰勇敢。


    因為冷兵器的戰爭,就是一刀刀砍出來的!


    要達到訓練有素,就必須嚴格執行軍法。


    要士兵軍備精良,作戰勇敢,就必須最大程度遏製****,並且保證士兵軍糧和軍餉。


    袁崇煥做事有些急躁,但在這些方麵,大明朝的邊軍總督裏,卻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了。


    不過話說迴來了,即便袁崇煥強力整頓邊軍,依然還有吳襄那種養私兵的。


    這說明,明末的軍政的確是爛得沒有眼睛看了。


    即便如此,關寧軍的軍紀,以及戰鬥經驗,在明末大明朝邊軍裏,已經算是最好的了。


    那個明軍一刀撕拉出來後,空中還在飛著血浪,而迎麵橫掃而來的一把刀,刹那間就削掉了他的腦袋。


    他還沒有來得及喜悅,人頭就在空中飛起來,無頭屍體墜馬。


    一個孩子就這樣失去了他的父親。


    後麵的明軍立刻補上來,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長刀劈砍過來。


    劈在蒙古人的腦袋上,砍開頭蓋骨,發出來的聲音,就像是劈在木頭上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