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聽吳三桂來了,有些發懵。


    他來做什麽?


    也不多想,崇禎便道:“帶他來見朕。”


    “是。”趙率教立刻出去,命人將吳三桂放入城中,又搜索全身,將武器全部沒收後放進去。


    吳三桂是見過皇帝的,崇禎元年的武舉,還有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


    不過他崇禎元年見的是曆史上的朱由檢,而不是此時的張晨。


    崇禎二年己巳之變的時候,見到的就是張晨了。


    進來後,吳三桂低著頭,連忙跪在地上,將前額貼在地上,然後小心翼翼說道:“罪臣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崇禎道:“免禮。”


    “罪臣不敢。”


    “哦?”崇禎故意裝作什麽都不知道,“愛卿何罪之有?”


    “陛下,罪臣大罪,死不足惜,但作為陛下的臣子,罪臣即便是萬死,也要將這個驚世駭俗的消息告知陛下,否則罪臣死不瞑目。”


    你別說,吳三桂這廝話說得賊特麽好聽,心思卻賊特麽多。


    張晨立刻就知道這貨打算說什麽了。


    他心中不由得感慨起來:吳三桂,你特麽還真是個人才啊,居然來賣你老子來了!


    皇帝一臉的和顏悅色,語氣溫和:“愛卿言重了,愛卿是大明的忠臣,朕是知曉愛卿對朕的忠心的,何罪之有乎?”


    “陛下!”吳三桂突然語氣加重了,“陛下!臣的父親……”


    說到這裏,吳三桂近有些哽咽,“臣的父親吳襄要謀反!臣趁機逃出錦州城,特意前來報信!”


    崇禎深吸了一口氣,他並不是為吳襄造反感到震驚,而是為吳三桂的行為感到震驚。


    吳三桂絕對是個狠人!


    這種人絕對是梟雄!


    連你爹都賣,而且說賣就賣,還裝作一副很痛苦的樣子。


    劉備都沒有你虛偽!


    崇禎裝作震驚道:“你說的可是事實?”


    “臣句句屬實,若有半個字欺騙陛下,臣自願千刀萬剮。”


    接下來,吳三桂便將吳襄跟自己說的每一個字都與崇禎說了一遍。


    又將自己去盧象升的大營的事也與皇帝說了一遍。


    說完,便大哭起來:“陛下,罪臣有此等父親,罪臣心痛不已,一想到罪臣身上流淌著他的血,恨不得挖了自己的心,割了自己的肉,去喂了那野狗。”


    吳三桂淚流滿麵:“罪臣自知有罪,所以特來稟明陛下,說完之後,罪臣便以死謝罪,已報陛下對罪臣的知遇之恩。”


    臥槽,張晨心頭暗罵了一句,吳三桂你特麽還真是一點逼臉都不要啊!


    皇帝深吸一口氣,親自將吳三桂攙扶起來,語重心長說道:“愛卿深明大義,乃大明之棟梁。”


    “此事皆由你父親而起,與你無關,你且不必自責。”


    吳三桂道:“謝陛下垂憐,陛下若是信任臣,請給臣一萬人馬,臣現在立刻帶人前去剿滅錦州之亂,親手將賊父首級呈現陛下。”


    “倒不至於。”皇帝語氣平淡,“你就在山海關先歇著,朕到時候自然會委你重任。”


    吳三桂抹了抹眼淚,腦子卻在飛轉。


    皇帝知道吳襄謀反,居然一點也不著急?


    他餘光偷偷瞥了一眼皇帝,突然發現皇帝的氣質很平穩,甚至有些深沉。


    “罪臣告退。”


    吳三桂走之後,崇禎看著遼東的地圖。


    他擔不擔心吳襄?


    他當然不擔心!


    為什麽?


    因為大淩河之戰馬上就要結束了。


    一旦大淩河之戰結束,袁崇煥和祖大壽就反應過來了。


    在祖大壽麵前,吳襄算老幾?


    祖大壽雖然也有私兵,但忠誠度肯定是有的。


    而且崇禎都想好了,等大淩河之戰結束後,就給祖大壽勳貴的頭銜,把他八十歲的老母親接到北京城來安享晚年。


    然後把他的兒子也接到北京,在國立北京大學教軍事。


    朕絕對不是軟禁他們!


    所以,吳襄不足為慮。


    倒是吳三桂,讓他刮目相看。


    吳三桂能不能用?


    能用!


    一坨狗屎都有它的用處。


    但吳三桂要慎用,用到一定的地步,要麽滾迴來養老,要麽找機會弄死。


    吳三桂心狠手辣,他張晨也不是吃素的。


    此時,在錦州的吳襄,還不知道自己兒子已經到了山海關。


    他聽迴來的人反應了情況。


    一是震驚盧象升居然還有2萬精銳,二是慶幸自己的兒子居然冒險前去皇太極的軍營。


    吳襄感慨道:我八輩子修來的福,有這麽個好兒子。


    於是,吳襄在接下來幾天,都沒有出兵去找盧象升麻煩,而是耐心等待吳三桂的迴來,等待皇太極派兵,一起夾擊盧象升。


    結果,兩天後,大淩河城的局勢就迎來了巨變。


    八月十六日,大淩河城內鐵騎雲集。


    一隊隊關寧軍披著鐵甲,拿著武器,在軍官的整頓下,列好隊。


    早上一大早,每個人都快速吃完早餐。


    太陽還沒有升起,城門就開了。


    一隊關寧軍騎兵如同洪流一樣衝出城,渡過護城河,朝沒有築完的空地衝去。


    關寧軍來的非常快。


    此時的皇太極在做什麽?


    在準備撤退!


    要知道,古代行軍打仗,撤退比進攻難度更大。


    為什麽?


    進攻之前,多數都要進行動員的,使每一個士兵的神經繃緊,保持亢奮狀態。


    撤退的時候,士兵們的心情多少都會放鬆下來的,這個時候,戰鬥力是比較弱的。


    為了順利撤退,一般都要留守一支人馬斷後,以防止大部隊被敵人偷襲。


    與此同時,還要將營帳原封不動留在原地,不能讓敵人看見自己撤退了。


    更關鍵的是,在撤退的途中,也要有嚴格的紀律,否則一旦敵人追擊過來,沒有衝鋒的陣型,大家都一心想著迴去,基本上就是一盤散沙,任人宰割了。


    皇太極也沒有想到,自己剛要撤退,袁崇煥的兵就出來了。


    聽到鐵蹄的聲音和震天的衝殺聲後,皇太極立刻迴過神,他斬釘截鐵道:“傳令舒穆祿·揚古利,讓他務必攔住明軍!”


    “嗻!”


    皇太極又喊道:“探子呢?探子在何處?”


    探子很快就迴來了:“稟報大汗,明軍分兩路朝我軍圍殺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